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生活經驗

冬至時節有什麼意義

冬至時節有什麼意義1

冬至時節有什麼意義

冬至時節有什麼意義

冬季正式開始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按公曆,冬至交節一般是在每年的12月22—23日(今年是22日12時19分),這天太陽運行至黃經270度,緯度最南,陽光直射南迴歸線,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北極圈以內則24小時都是黑夜)。冬至這天,北半球中午太陽的高度也最低,比如在北京,太陽高度只有26°42′,因為這天中午的表影最長,故也稱“長至日”。

中國古代非常重視冬至,規定有冬至的月為“子月”,是十二地支序的首位。所以冬至還是一個傳統節日,俗稱“冬節”“長至節”等。從冬至開始,白天會漸漸變長,古人認為這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所以把冬至當作年週期、大自然氣運週期、萬物生長週期的真正起點。在代表冬至的卦中,本是全陰的六根陰爻的最下面一根已變成陽爻,所以冬至又稱作“一陽生”。

冬至時節的起源是什麼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殷周時期,規定冬至前一天為歲終之日,冬至節相當於春節。後來實施夏曆。但冬至一直排在24個節氣的首位,稱之為“亞歲”。

人們最初過冬至節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後來一般春節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也往往出現在冬至。把冬至作為節日來過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的由來簡介

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鬥指子,太陽黃經達270°,於每年公曆12月21—23日交節。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古時民間有在“八節”拜神祭祖的習俗。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在我國南方沿海部分地區至今仍延續冬至祭祖的傳統習俗。在我國北方一些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冬至標示着北半球的太陽高度最小,白晝時間最短,但是冬至日的温度不是最低。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太陽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又稱為冬至線),太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並且越往北白晝越短。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冬至前後,地球位於近日點附近,運行的速度稍快,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陽直射南半球的時間比直射北半球的時間約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冬至的由來傳説有很多種,傳説最多也最可信的是,冬至起源於漢代,但發展興盛於唐宋時期,一直延續相傳至今。漢朝以冬至為“東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東”,這一天就是我們現在的國家假期,要放假休息。《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很隆重的。而到了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也要和皇帝一起慶祝。

冬至時節有什麼意義2

冬至的意義

冬至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在每年陽曆的.12月21日至23日,太陽運行到黃經270度時。據史料記載,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這一天,陽光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之説,其節日習俗傳承已近3000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冬至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制定的一個節氣,古稱“日短”或“日短至”。

冬至日這天,陽光幾乎直射南迴歸線。過了這天,太陽逐漸北移,白天開始一天天變長。冬至過後,我國各地氣候都將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氣象資料顯示,每年的冬至前後都有強大的冷空氣南下,造成驟然降温。冬至這天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短。冬至這天起開始步入“進九天”。

老人們常説“冬至不過不寒”,這話有一定道理。明日,我們迎來冬至,這也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自冬至開始,我國便進入“數九寒天”,即人們常説的“進九”。冬至過後,我國各地氣候都將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氣象資料顯示,每年的冬至前後都有強大的冷空氣南下,造成驟然降温。

我國古代將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動”。傳説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着身體;糜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糜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陽生,糜感陰氣漸退而解角;同時由於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温熱。

冬至節有自已的飲食,北方諺語:“冬至餃子夏至面”,全家圍桌而食,稱“蒸冬”,南方則吃豆腐,當地諺語:“若要富,冬至吃塊熱豆腐”。

古人認為到了冬至,雖然還處在寒冷的季節,但春天已經不遠,這時外出的人都要回家過冬節,表示年終有所歸宿。閩台民間認為每年冬至是全家人團聚的節日,因為這一天要祭拜祖先,如果外出不回家,就是不認祖宗的人。

冬至掃墓是哪裏的風俗

浙江紹興民間在冬至家家祭祀祖先,有祠堂家廟的要聚集族人到宗祠裏祭祖,稱為“做冬至”。安徽合肥、巢湖等地,也有在冬至節氣前後“做冬至”的傳統。

一般於冬至前剪紙作男女衣服,冬至送至先祖基前焚化,俗稱“送寒衣”。

祭祀之後,親朋好友聚飲,俗稱“冬至酒”,既懷念亡者,又聯絡感情。有的趁全族聚會的時機。處理一些族內事務。在四川廣安,在宗祠祭祖後,全族看族譜,添注丁口。在廣東潮汕地區,冬至這一天要備足豬肉、雞、魚等三牲供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後家人圍桌共餐,一般都在中午前祭拜畢,午餐家人團聚。

浙江紹興、新昌等縣,多在冬至日祭掃祖墓,去墳頭加泥、除草、修基,以為此日動土大吉。否則可能會橫遭不測之禍。內蒙古也將冬至日稱為“鬼節”,攜帶香紙上墳祭奠。在江西和湖南常寧等地,也於冬至上墳,禮同清明。在山東臨沂,人們認為冬至是為死者送寒衣、固房屋的日子。家家户户剪紙衣,焚於墓前,添土培墳。

在廣東沿海地區,如饒平海山一帶,當地漁民要趕在清展出海捕魚之前祭祖,意為請神明和祖先保佑漁民出海平安。而在廣東惠安,冬至日除祭祖外,還有一些同清明節一樣的習俗。

冬至這天有什麼忌諱

冬至回孃家

在我國北方有些城市認為冬至不能回孃家。這是由於過於傳統的習俗中,“三從四德”的封建禮教對媳婦的約束。過去的媳婦會在秋收後回孃家居住,因此有了冬至的時候回婆家的習俗。雖然説現代社會如果還要再嚴格遵守很沒有自由,但是如果家人有特別在意這些傳統習俗的,作為晚輩的我們最好和氣的與家人商量,冬至是團圓的節日,切不可因此與家人失了和氣。

冬至結婚

一般來説節氣前後都不宜結婚。古人認為結婚的日子,要避開四立四至前一天,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和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前一天不可用,宇宙氣場處於混沌未開狀態,傳統習俗中認為此為四絕日及四離日,在此時結婚為不吉。

通常我們選擇結婚的吉日都比較慎重,因此小編建議大家最好避開冬至日另擇他日,讓婚姻有一個大家都放心滿意的開端會更好。

冬至出門

在冬至的傳説中,不是不能出門,是不能出遠門。

因為冬至的白最最短,因而有傳説這天是天狗來人間尋找化身的時候,所以你不光不能出遠門,天黑了也不要亂走哦。也有説在盤古開天之時,正是冬至的時候這時候由於天才剛被打開,萬惡無首,天地遨遊。不過在現在城市中夜晚也燈火通明,人們工作學習也經常夜歸,也是無可奈何之事,不需要太過在意。

當然如果能再點回家,既能防止夜晚的寒冷,又能防止各種意外發生,則肯定比夜晚還在外遊蕩更為安全。

冬至是鬼節

有許多人會認為冬至這一天是鬼節,其實許多有祭祀習俗的節日節氣都會被人認為是鬼節,但是為人所承認的我國鬼節只有三個節日:清明、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寒衣節(農曆十月七年級)。

冬至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古人對冬至的説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很多地區在冬至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習俗,一般當天都會早點回家,因為天黑的早,陰極之至,故有鬼節之説。

標籤:冬至 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