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實習

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實習工作總結

實習2.69W

20XX級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根據學校教學計劃安排,從20XX年2月份開始進行專業實習。在院、系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以及各有關實習單位的積極配合下,經過分全班同學實習和指導教師的共同努力,這次專業實習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現總結如下:

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實習工作總結

一、實習基本概況

本次專業實習歷時三個多月,實習媒體涉及廣播、電視、報紙、雜誌等多各媒體形式;實習地點主要在北京、廣州、深圳、武漢等地;同學們的具體實習工作內容也是多種多樣,包括欄目統籌、選題策劃、現場採訪、播音主持、編寫整理稿件、後期製作等。

實習前,同學都為搞好本次專業大實習作了充分的準備,不僅在專業知識和學科內容方面進行了豐富的儲備,更為接觸社會,進行一線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礎。

實習過程中,即使面臨初到異鄉的生活困難,踏入社會的惶恐不安,領導和同事的顧慮與擔心,同學們仍然從不放棄,始終堅持以積極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當中,用不斷的實踐,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在工作中任勞任怨、虛心學習、勤奮刻苦、積極抓住每一個鍛鍊機會,使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有了全面的提升。不僅獲得了所在單位領導及同事們的肯定,更為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樹立了良好的口碑。不少同學的新聞作品被單位評為A級、個人獲得欄目內部嘉獎、實習鑑定中被單位評為“優秀”。

實習結束後,同學們也及時地交流,認真地總結,找出了自身不足,明確了發展方向,對以後的學習、工作進行了有益的規劃和安排。

二、實習具體情況

(一)報紙雜誌

本次播音班共有五人在報紙雜誌媒體實習。主要單位有:《Yangcheng Evening News》、《南方都市報》、《深圳特區報》以及《南方週末——人物週刊》、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辦公廳,總參謀部政治部《政治工作研究》內參編輯部。

在幾個月的實習實踐中,同學們有幸進入中國幾大著名報業集團,在其中實踐、摸索、磨鍊、鍛造。她們認真向自己的指導老師學習實踐經驗,在自己的工作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績。

在Yangcheng Evening News社實習的楊眉共發表51篇稿件,其中12個頭條,7個頭版,3個頭版頭條,3個整版的特別報道,共計10萬餘字;在南方都市報深圳記者站實習的熊櫻子共發表社會新聞報道82篇;時政新聞報道16篇;專題策劃類12篇,共計10篇,十餘萬字。在深圳特區報新聞採訪中心實習的申凡其發表簡訊、消息、通訊等各類體裁的稿件共計60餘篇,其中由她參與採訪的大型專題報道活動《潮汐客流乘車難追蹤報道》被報社評為A類稿件(即特稿);在《政治工作研究》實習的陳曦,參與內參2、3期所有校對排版,並被編輯部授予“優秀實習生”稱號,他同時還獲得總局辦公廳“優秀實習生”稱號。

(二)廣播之聲

本次播音班共四人在中央人民人民廣播之聲中國之聲實習。主村欄目有:《神州夜航》、《人物春秋》、《直播中國》、《財經在線》、《中國質量報告》。

由於廣播之聲工作的特殊性,要求他們採、編、播結合,雖然工作量很大,但是鍛鍊了多方面的能力,特別是對於播音與主持專業的同學來説,是更加寶貴的實踐機會和經驗。很多同學在播音主持的崗位上取得了極大成績,獲得了聽眾的廣泛好評。

在中央人民廣播之聲中國之聲《神州夜航》實習的胡凡,開始是擔任《神州夜航》節目編輯工作,後來採、編、播《神州夜航》13期並發表論文《廣播夜話節目的選題把握》(2005年第十期《中國廣播》);中國之聲《人物春秋》實習的鐘瑋,共參與制作了17期節目,其中,獨立採、編、播製作了6期節目;在中國之聲《直播中國》實習的張爽,擔任欄目責任編輯六期,參與制作多期節目,並在《財經在線》播音18期;在《中國質量報告》實習的萬力,共採編十餘期節目。

(三)電視台

本次播音班在電視台實習的同學共有八人。主要單位有: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湖北電視台、武漢電視台。在中央電視台《異想天開》實習的王婷,擔任導演助理,參與制作10期節目;《大家看法》的周灤擔任圖片編輯,參與制作8期節目;《第一時間》的張歆發表新聞40餘條,新聞播音20餘條;在湖北電視台實習的王黎黎參與制作的《義務植樹大家談》被台裏領導評為“A”等;在北京電視台實習的鄧媛工發表新聞稿件百餘篇。

三、實習的經歷及體會

剛到實習單位,同學們都存在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在這其間,鍾瑋同學的感受很深。

在剛到中央人民廣播之聲的時候,她經歷持續三個星期的看稿階段。這三個星期中,説一點煩燥,厭倦的情緒都沒有,那是假話。每天都看着大數目不多的幾份樣式構造都差不多的稿件,她的心裏是有點急燥的,因為不知道自己的稿件還要看到什麼時候,很希望能夠跟老師一起出去跑跑採訪。每天回到住處,看到住在一起的同班同學,每天都會忙到很晚才回來,心裏更是感到着急。於是,她便開始每天都對自己説:一定要坐得住,堅持。並開始認真細緻地研究起老師給她的稿件來。她首先做的工作是,蒐集稿件中經常用到了一些術語,比如:音樂混播、音樂漸隱,出音響等等。其次,仔細揣摩稿件的採訪同期聲中,被採訪者説出這段話時記者的提問應該是什麼,再將這些問題在頭腦中串聯起來,看看提問的整體構架是怎樣的,是如何層層深入進去的。進行一個人物專訪,除了要對被採訪者必要的瞭解之外,提問技巧也是獲得有用音響的一種方法。同時,還可以鍛鍊新聞的採訪能力。再次,觀察每個稿件中所使用到的動作、環境音響類型,並記錄在筆記本上。廣播節目要做到好聽,受聽,一個最重要的元素就是音響。而這裏的音響不僅僅指語言方面的音響,還指動作、環境等音響。最後,閲讀記者的串詞,從整體上把握,記者是在一種什麼樣的思路下,如何把採訪,環境音響。音樂串聯等內容,通過一個主題,連成一個整體的。做了這些工作以後,原來一天她可以看完十幾份稿件,變成了最後一天只能看完三份稿件。而且,後來的事實證明,做這些工作是完全必要而且有益的。在那三個星期的過程中,鍾瑋同學基本上了解到節目的基本樣式和內容,並開始構想,如果現在有一個選題,自己應該在採訪時問些什麼問題,可以想到的環境音響有哪些,怎樣串聯才能更好地體現採訪的主題等等。在這一過程中,她也開始慢慢地融入到了整個部門的工作中去。

實習的過程也就是不斷否定自己,不斷汲取經驗教訓,不斷成長的過程。在“毒帶子”事件上,我班同學楊眉遭遇了實習階段的第一個“滑鐵盧”,但這次的經歷,也讓她獲益匪淺。

當時,香港出現了市民因食用被海水污染的“毒帶子”(一種海產品)而中毒的事件,緊接着廣州出現了類似的情況。接到任務後,她馬上就近採訪了附近的肉菜市場,發現這邊仍有顧客在選購帶子。但老師認為她應該將採訪重點轉向那些已出售過問題帶子的肉菜市場。於是,她按照先前報道中提到過的“黑名單”,找到了海珠區的一家肉菜市場,但遺憾的是,這裏已經不再銷售帶子。“他們是什麼時候停止銷售帶子的?是政府有關部門的要求嗎?他們之前的貨是從哪裏進的?”老師這一連串的問題令她一下子懵了,她頓時啞口無言。隨後,老師只好自己親自採訪了一些業內人士,這才使這條險被漏報的稿子得以即時發表。這次經歷讓他得到了一個深刻教訓:作為一名記者,不能被眼前的表象所迷惑,更不能淺嘗輒止,要有一種尋根究底的精神。楊眉從第一次採訪遭遇“滑鐵盧”的經歷體會到採訪不僅要努力,還要講究方法和技巧,時刻保持 一顆敏感的心又是如此重要。所以在隨後的有關卡夫餅乾含有轉基因成分的報道中她就吸取了這個教訓,並最終得到了老師的讚賞。

在實習的過程當中,同學們深入一線,認真調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的鮮活資料,為大家展現了一個個真實的客觀世界,真正實現了媒體的信息傳遞和社會守望的功能。

實習期間,參與採寫大型專題報道活動《潮汐式客流乘車難追蹤報道》的採訪給申凡同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為期一週的報道過程中,她在實習老師的帶領下,每天早出晚歸,守候在流量最密集的公交站點進行觀察、追蹤。此專題報道一經推出,立即在深圳市民中引起了強烈反響,她們每天都接到不計其數的來電,甚至來訪,對她們的工作表示肯定或提出批評改進意見。通過此次採訪活動,申凡同學深深地感受到,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新聞傳播事業具有強大的社會影響力和輿論公信力,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黨和人民將如此重大的擔子交給我們,我們沒有理由不將自己手中的責權運用好,發揮好,真正為人民的利益鼓與呼。

我班同學熊櫻子在採訪南山失火現場親眼目睹消防官兵英勇無畏的精神,強烈激發了自己的職業興奮和豪情;一次險些被圍攻的經歷讓她看到老記者的勇氣和硬氣,讓她明白了:時刻注意驗證報道中的每點細節和每個措辭,讓自己無錯可究,是記者對讀者的負責,同時也是對自我的有力保護。“真實”的得要性從此變得具體,而深刻人心。

在北京電視台實習的鄧媛參加了北京市構建和諧社會系列報道,在北京郊區親身體驗到農村的巨大變化,以及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打破傳統經濟模式,以創新思維發展特色經濟的可喜成就。

作為媒體人,同學們看重的不是一個個徒有虛名的光環,而是光環背後的真誠踏實。一種沉甸甸的使命感使他們倍感肩頭責任的重大。對於這一點,胡凡和張歆同學的體會最深。

做夜間直播節目主持工作的胡凡感受到了許多陌生聽眾關懷、鼓勵和支持。這些都讓他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節目中去,聽眾的愛給了他力量、信心和勇氣,也讓他把感恩時刻記在心裏,永遠不忘自己的責任。胡凡同學實習所在的《神州夜航》是一檔夜話欄目,播出時間是每週一到週五的零點到一點半。因為節目的定位,也因為播出時間的關係,聽眾裏大多都是“有心事”的朋友,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弱勢羣體。在寧靜的夜晚,陪伴他們的只有孤獨和寂寞,只有悲傷和痛苦,他們迫切的希望能有一個伴,能有一個傾訴和傾聽的對象。而《神州夜航》正是這樣一個所在,在靜靜的夜裏,他們讓真實的情感通過中國之聲的電波一個個等待滋潤的孤寂者的心田送去温暖。在中央台的四個月,衚衕逐漸明白了主持人不只對自己負責,也要對之聲負責;主持人不只對自己負責,更要對聽眾負責。他不斷提醒自己,一定要好好做節目,一定要對得起聽眾的那份期許,那份關愛。

《第一時間》是張歆同學收穫最大的地方,它是經濟頻道一檔收視率較高的早間電視新聞節目。節目因為是早間播出,所以他們一切的準備活動都必須在播出當天的凌晨完成,這對幕後班底甚至幕前的主持人的體力都是嚴峻的挑戰。欄目組的工作人員的作息時間和正常人(普通觀眾)是完全顛倒的。當人們在睡夢中打消一天工作的勞頓的時候,《第一時間》裏的製片人、主編、記者編輯們一般都在緊張地籌備選題、編輯製作,而當人們早間收看完早晨9點直播完畢的`節目時,欄目工作人員一天的工作才畫上圓滿的句號。張歆同學在經濟頻道實習時間達四個月之久,除去做實習記者的那一個月時間,剩下的三個月裏,她和《第一時間》的人員們共同一天天走過漫漫工作中的黑夜,迎接充滿資訊的早晨,習慣了一種全新的新聞人的實戰生活狀態。儘管為了工作,大家勢棄了規律的生活作息時間,每天夜間只有2—3小時的睡眠時間然後白天繼續補上一覺,但是大家依然享受創造的快感。這就是製片人所提倡的“快樂創造”。百餘天的實習時間裏,電視剝奪了她的睡眠,但這讓她明白了新聞人一種神聖垢責任——第一時間裏傳遞最新鮮的資訊。

四、面臨的問題及思考

1.作為廣播電視系的學生,對報紙的採編流程和話語特點並不十分熟悉,往往對新聞事件缺乏深入理性的思考角度,採寫容易流於表面化和膚淺化。

2.對於分配到經濟、法律、商業等專業性較強的領域的同學,面對陌生的採訪對象和周圍經驗豐富的老記者們,他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

3.雖然有抓獨特視角的意識,但僅有這種意識,對於敏鋭的洞察到新聞價值是遠遠不夠的。特別是跟時政記者採訪時,體會更加明顯:做同樣的事、拿同樣的資料,自己還不明白就裏時,記者已經在談笑之間抓到了有價值的信息。所以社會閲歷的積累,對社會問題的瞭解和思考,對各種知識的廣泛涉獵,都需要很努力的加強。

4.採訪是與人打交道,這個過程幾乎就是一場心理仗,記者一定要比採訪對象更老到才能遊刃有餘。這一點,剛剛踏上實習工作的同學往往顯得經驗不足。比如在採訪對象快要説出重要信息時,經常不由自主面露喜色,於是對方便突然把已經到嘴邊的話縮回去。諸如此類的小細節,便常常決定一次採訪的成敗。

5.新聞特別是社會突發新聞,需要記者能“跑”,勤奮和努力很重要。但是一個人體力充沛的時期畢竟只有那麼幾年,很多女生在拼體力方面更是毫無優勢可言。要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需要思考更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

6.報道一個事件需要採訪不同的對象,傾聽各方的意見,記者就成了一個意見的傳聲筒,其自身的意見何在?在市場的逐利性遠大於對精神追求的今天,應該由什麼樣的節目來承擔對人們的正面引導呢?什麼樣的節目才能遠離市場,監守媒介的社會責任呢?這是馬上要進入媒體的同學們要靜靜思考的問題。

7.其實記者生活看似忙碌,卻容易在忙碌中迷失自己。見得人多了,看的事多了,人就會變得疲憊和麻木。剛工作的時候整天能風風火火,幾年以後便只能勉強支撐了。如何更長外地保持自己的工作熱情和職業理想,是他們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8.作為一所綜合性大學裏的播音主的專業的學生,他們有自己的長處,但劣勢也很明顯:與藝術院校同專業的學生相比,專業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有沒有廣電新聞專業同學的新聞素養好,即綜合素質較強,但特長不突出,這也是擺在面臨畢業的他們面前最大的問題。

五、未來的目標和打算

目前我班同學大部分希望通過進一步學習深造,鞏固知識結構,豐富知識積累。還有一部分同學期望畢業後投入社會,實踐自己的新聞理念。

通過實習,大家紛分意識到理論知識的重要作用。所以,無論是考研還是工作,大家都決定好好珍惜利用最後一年,多旁聽一些新聞學或文史哲等專業的課,積累專業知識,增強人文修養。多關注社會熱點,有意識培訓自己的新聞敏感與新聞評析能力,往深度發展。發揮人際交往能力,擴大自己的朋友圈。

20XX級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同學是一羣堅持新聞理想,立志於做優秀的新聞工作者的青年人。相信在不遠的未來,他們都能夠通過自己的堅持和付出,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在如今喧囂的媒介超市裏,他們每個人心裏都有一方淨土,能讓彼此心靈相通,在充滿理性和智慧的聲音裏去靜靜地思考生命的存在和價值。作為播音與主持專業的學生,他們更願意把新聞的道路看作是一種苦行僧的實踐。因為永恆的不滿足,他們必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