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書信函

國小畢業班教學建議

書信函1.63W

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習作教學建議及部分教案(蘇教版)

國小畢業班教學建議

孔令權

一、從《語文課程標準》關於習作教學的要求來審視四年級下冊習作部分的編寫

四年級下冊的習作是由第二學段習作向五、六年級段習作過渡的最後一個學期,因此,這學期的習作擔負着承前啟後的重任。所謂“承前”,也就是要對完成第二學段習作任務的情況來一次“盤點”;所謂“啟後”,也就是要看這個學期的習作將為以後的習作做了哪些鋪墊。基於這樣一種認識,我們有必要先對《語文課程標準》關於這兩個不同學段習作教學的要求做一番比較,研究一下不同學段習作教學要求的繼承和發展。

(一)關於《語文課程標準》第二學段與第三學段習作要求的比較

將《語文課程標準》中第二學段與第三學段關於習作的要求進行比較,最為顯著的變化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要求的提高。

第一,蒐集素材要求的提高。第二學段的要求是“留心周圍事物”,而進入第三學段以後,則要求“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兩相比較,在蒐集和儲存習作素材上,最為明顯的變化是要從“留心”提高到“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和“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用一句話概括,“有意注意”的程度明顯提高。

第二,動筆成文要求的提高。對學生的習作,第二學段的要求是“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進入第三學段後,則要求學生“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學寫常見應用文。”

正是由於以上原因,在習作的操作層面上,我們要關注從第二學段的“嘗試”和“不拘形式”,走向第三學段的更加清楚、明白、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象的過渡問題。

第三,修改習作要求的提高。第二學段強調的是“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根據表達的需要,正確使用冒號、引號等標點符號”,而到了第三學段則要求“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範、整潔。根據表達需要,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兩相比較,從修改習作的角度來看,第三學段的要求無論是難度和複雜程度都較第二學段明顯提高。因此,四年級下冊的習作修改,我們一方面要將已經學會的修改明顯錯誤詞句的能力進一步強化;另一方面要選準適當的時機,逐步提高修改的範圍與規格,為向第三學段能夠達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範、整潔”,“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的水準做好鋪墊。

(二)關於本冊教材習作部分的編寫

明確了第二、第三學段關於習作教學要求的變化,讓我們再來看四年級下冊習作教材是怎樣編排的吧!這冊教材共安排了7篇習作。它們是:

1寫建議:春遊活動去哪裏好。看誰理由講得最充分。可以配上插圖或附上照片。

2寫推薦文章:推薦班級裏在閲讀、表演、保艦禮儀等方面表現突出的同學。可以推薦一人,也可每方面各推薦一人。注意有詳有略。

3寫自己的新發現: 在日常生活中發現了哪些感興趣的問題?是用什麼方法找到答案的?

4圍繞着最近發生的一些值得關注的事情談談自己的看法,再寫下來。

5寫植物:從校園、公園、廣場或家庭附近選擇一兩種植物,把觀察、研究成果、想法、感受寫下來。

6選擇一個感興趣的問題和別人討論,也可以留心報紙、雜誌、廣播、電視、書籍裏有關這個問題的信息,結合自己的認識寫篇文章,題目自擬。

7組織、參與一次體驗活動,把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寫出來,與大家交流。

統觀這學期要寫的7篇習作,並與已經練寫過的三年級上下兩冊的習作相聯繫,我們不難發現以下的變化:

第一是習作話題的範圍有明顯擴大的趨勢。

統計三年級上下兩冊中的16篇習作,就其習作所涉及的內容而言,大多數的要求是寫寫自己,或在家庭、學校裏學生能夠直接接觸到的人和事,或者是自己直接參與過的活動,而需要學生從社會與大自然中搜集習作素材的僅有3篇。即便是獵取素材的範圍有所擴大,教材要求的參考的材料,也大都是學生可以找得到的圖片、短文、玩具等。但進入四年級後,關於習作素材的來源已經明顯增加了取材於社會、自然的比重。僅四年級上冊的7篇習作,就有3篇需學生走出家門和校門,到社會和大自然中去搜集習作素材。比如《習作1》設計節日;《習作3》以書信的形式介紹自己的家鄉;《習作7》給來自社會生活的照片或插圖配文等。而在這一冊教材的7篇習作之中,直接或滲透着要求學生從社會、自然,及其他媒體蒐集習作素材成分的就有5篇之多。比如《習作1》給春遊活動寫建議書;《習作3》寫自己在自然界中的新發現;《習作4》圍繞最近發生的一些值得關注的事情談談看法,再寫下來;《習作5》從校園、公園、廣場或家庭附近選擇一兩種植物,自己觀察、研究並把成果、想法、感受寫下來;《習作6》選擇一個感興趣的問題和別人進行討論,也可以留心報紙、雜誌、廣播、電視、書籍裏有關這個問題的信息,結合自己的認識寫一篇文章等。

有調查顯示: 國小生寫作素材的來源依次為家庭、學校、社會、自然和其他媒體。這其中以家庭和學校生活為學生習作素材的主要來源,因為他們的年齡尚小,社會活動較少,所以,他們只能對社會現象的表面現象有所感知,只能用自己的是非觀對各種社會現象做簡單評價,而且年級越低的國小生,活動的範圍就越小,所能蒐集到的素材就越有限。因此,在進行本學期的每一次習作之前,我們必須為學生能夠在更大範圍內蒐集習作素材創造條件,必須通過多種有效的手段和途徑,培養國小生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是從社會、自然或其他媒體上有意識蒐集習作素材的能力和習慣。這是《語文課程標準》關於第二學段習作向第三學段習作過渡的一項要求,也是不斷提高國小生蒐集和存儲寫作素材能力必須邁出的重要一步。

第二是對動筆成文更加強調明確具體。

首先,從教材的編排來看,本學期習作的要求已比過去有了較為明顯的提高。如在《習作1》中就提出了“看誰理由講得最充分”;《習作2》提出了“注意有詳有略”。特別是教材提供的可供學生參考和模仿的例文,在篇幅上已較過去明顯增長,描寫與敍述更加細緻、具體。這從一個角度暗示我們:本學期的習作,一定要在堅持減少限制,讓學生放開手腳的前提下,不斷地提醒他們在有可能的情況下,注意把文章寫得具體一點,詳細一點。之所以這樣做,是為向第三學段能把文章寫得“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做好準備,打好基矗

其次,本冊習作教材還暗含了習作應當具有初步的、有條理的敍述和描寫的基本要求。比如《習作1》中提出的“看誰理由講得最充分”,實際上就已經藴含了寫文章時,應當注意條理性的要求。你想,既然是要講理由,首先是要有根有據,而且要有個條理,“鬍子眉毛一把抓”,別人就很難明白你的意思,再有理由,別人不明白,那也沒有用。所以,只有把這樣兩條都落實了,才能夠算作真正意義上的“理由充分”。當然,暗含只是具有這個成分,還不是明確的規定和標準,我們在教學時,適當引導和提倡是應該的,但不要強行規定、限制。這一暗含成分的存在,又一次告訴我們:這一冊教材的習作,較第二學段前三個學期的習作已悄然提高了要求。

另外,進入本學期以後的習作,對錶現手法的要求也有所提高。比如《習作1》的寫建議。教材所提供的兩篇例文表現的手法就是不同的。前一篇例文是以記敍的手法寫成的,而第二篇則採取分條目説明的方式寫成的。前後兩篇例文放在一起,明確地告訴我們:目的相同的建議,寫法是可以不同的。

第三是修改習作的難度有所提高。

關於修改習作的要求,教材雖然沒有直接標明,但是,從教材所選用的可供學生參考的例文來看,它們的篇幅已明顯增長,結構形式和表現手法也更加豐富多樣。這就從一個側面告訴我們:進入四年級下冊的習作,不但成文的要求提高了,修改習作的要求也隨之提高了。

二、從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習作部分的編寫意圖和體例來看本學期習作教學的實施

明確了《語文課程標準》第二、三學段習作教學的要求,瞭解了本冊習作部分在整個習作教學中所處的位置以及教材的編寫情況,隨之而來的便是如何操作的問題了。圍繞這一問題,建議如下:

(一)在習作教學的進程中,密切關注學生寫作興趣、觀察能力的提高以及觀察習慣的養成。

《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二學段的習作提出了“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的要求。因此,本學期的習作教學,不能死死盯住技術層面的操作,而是要在關注如何擴大搜集寫作素材的範圍,如何提高寫作和修改能力的同時,關注學生寫作興趣、觀察能力的提高以及觀察習慣的養成。

大家知道,興趣、能力、習慣都是內隱的非智力因素,是習作教學非常重要的目標之一。現在的問題是: 興趣、能力、習慣都是很難用計量的方法進行定量測評的。所以,在本學期習作教學的進程中,一定要通過對學生參與習作時的情感、態度、方法、行為的變化,與習作結果的觀察、統計,採用縱向對比和抽樣測評等方式,進行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綜合分析,不斷地對這三個方面的落實和進展情況進行排隊摸底。比如,關於學生平時對習作興趣和習作潛能情況的觀察與分析;關於學生習作成果的統計分析;關於學生動筆熱情和能力的分析……

總之,我們要通過多種手段,多種方式與多種渠道進行綜合調研,並採取有效措施,不斷加大培育非智力因素成長的力度。絕不能單一地、緊緊地盯住學生的習作結果,更不能僅憑考卷上的一篇習作論成敗、論“英雄”。

(二)在習作教學的進程中,牢牢抓住習作的核心與關鍵,在“得心應手”上狠下功夫。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我們認為:這一定義的核心理念,可以用"得心應手"加以概括。"認識世界、認識自我",既是"得心"的源頭,又是"得心"的渠道;"進行創造性表述"的實質是從"得心"成果向"應手"轉換的要求,而"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則是"應手"所要達到的目標。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説,習作教學就是要培養學生"得心應手"的基本能力。結合本冊的習作,在落實這一核心理念上,我們覺得,尤其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點是要關注學生"得心"的渠道與儲備情況

俗話説得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了"米"而硬要"做飯",就連"巧婦"也會感到為難的。習作不也是如此嗎?因此,習作之前,首先要準備好"下鍋之米"--與這次習作話題具有相似性的習作素材。正如《語文課程標準》所説:習作"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解決好習作素材的儲備問題。這也就是説,我們一方面要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逐漸擴大學生的視野,培養、鍛鍊他們的觀察、感受、思考、想像能力;另一方面是要不斷地強化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觀察,善於蒐集、儲備習作素材的意識,讓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去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聽,用自己的身心去體驗,用自己頭腦去思考。儘量減少那種"一對一",為習作刻意安排的、帶有直接蒐集習作素材任務的"演練"。實踐告訴我們:那種未曾活動先佈置習作任務的做法,往往會事與願違,活動不開心,習作素材也沒有得到多少。"帶着鐐銬跳舞,總是難以盡情舒展自己的潛能"。

第二點是要關注習作動機的誘發,要注意習作關鍵環節的指導,促進從"得心"向"應手"的創造性轉化

《語文課程標準》認定:"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應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就習作教學而言,最為重要的是通過我們的教學,讓學生把得於心的東西,創造性地轉化成"應手"的成果。

怎樣做才能促進這種轉化呢?首先是誘發習作動機的問題,然後是"寫什麼"、"怎樣寫"和"寫成什麼樣子"的問題。我們認為:《語文課程標準》關於第二學段習作要求中所説的"樂於書面表達"的關鍵,就在於如何誘發學生的習作動機,把習作變成他們的一種需要,從原來的"教我寫"變成"我要寫"。對此,張光鑑先生在《相似論》中曾明確提出了"只有在教師、教材和學生的心靈之間組成一種相似的和諧振動,才能使學生與所學知識產生共鳴;只有發現知識間的相似性,才能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的觀點。(張光鑑等著《相似論》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年版第227頁)現在,就讓我們先從教材編寫的角度,去看看是如何誘發學生的習作動機的吧!

打開教材,你會發現:這冊教材的習作設計,篇篇都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與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具有相似性的情境。其目的之一,就是要通過創設情境與學生已有生活經驗間的共振去引發他們的表達慾望。《習作1》就這樣寫道:"春天來了,建議班級舉行一次春遊活動,去哪裏好,大家先把自己的意見寫出來。看誰理由講的最充分。/某校四年級(1)班,今年春遊前開了個討論會,結果,錢學亮和華健勇同學的建議被大家採納了。"你看!在這一段提示中,春遊前開了個討論會,研究"去哪裏好"的問題,並要求"先把自己的意見寫出來",就是一個創設與學生已有經驗具有相似性的生活情境去誘發習作動機的範例。可以想見,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們一定會對寫好春遊的建議產生濃厚的興趣,一定會產生"樂於書面表達"的內在動機。

我們説,儘管每次習作的導語不盡相同,內容也有很大差異,但所要達到的目的是相同的--誘發他們的習作動機。因此,只要我們能用好教材,按教材的要求組織好創設交際情境的活動,從而引發學生內在的寫作動機,變原來的"要我寫"為"我要寫",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之中進入不吐不快的境界是完全可能辦到的事情。

寫什麼?是在誘發強烈的習作慾望後,呼之欲出必然要求。為此,本冊教材採取多種方式去激活學生已有的寫作儲備。歸納一下本冊的7次習作,大體採用了5種方式去激活學生的寫作儲備。

一是列舉法。《習作2》、《習作5》都屬於這個類型。比如《習作2》的提示語就提出了"你們班級裏在閲讀、表演、保艦禮儀等方面表現突出的同學一定不少",那些同學能獲得雛鷹爭章活動的四枚獎章呢?請你寫一篇推薦文章。這其中的"閲讀、表演、保艦禮儀等",就列舉了可供學生選擇的項目。

二是提問法。比如《習作3》就是這樣設問的:"你在日常生活中發現了哪些感興趣的問題?你是用什麼辦法解決找到答案的?"

三是提示法。比如《習作4》中的"生活中經常發生一些事情,值得我們去關注,請圍繞最近發生的這類事情,相互談談看法,再寫下來。"

四是討論法。比如《習作6》中所説的"請從以下幾個問題中選擇一個你感興趣的展開討論。"

五是體驗法。比如《習作7》中所要求的"組織一次體驗活動,""把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寫出來,與大家交流。"

需要特別説明的是,激活學生習作儲備的做法往往是與激發習作動機交織在一起的,我們之所以分而述之,是為了讓大家看得更加明白,其實,在實際的操作之中,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的。

關於"怎樣寫"和"寫成什麼樣子"的問題,教材並沒有特別強調,採用的是在每一次習作中出示一篇或兩篇與學生習作水平相似的例文,用暗示的方法提醒學生:這一次習作可以這樣寫;可以寫成這個樣子。在這裏,需要提請大家注意的是:例文只是例子,不能原封不動地照搬;模仿只是模仿,而不能是依樣葫蘆的照抄。千萬不要把例文變成了限制學生自由表達的"樣板文"。國小生的習作一定要在減少限制,放開手腳,讓他們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像"上着力。

(三)、緊緊抓住習作與閲讀、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內在的相似聯繫,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與整合

關注全體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是這一次語文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習作作為語文學習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也必然要發揮它應有的功能。大量的實踐業已證明:語文學習的任何組成部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將組成部分置於整個系統之中,並處理好它與其他組成部分的關係,才能真正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基於此,在本冊習作教學的進程中,我們必須認真思考如何處理習作教學與閲讀教學、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關係的問題。

1、發現習作與閲讀課文內在的相似聯繫,力求習作與閲讀相互促進

從廣義上講,讀與寫是相互聯繫的,讀是吸納,寫是傾吐。但是,從讀到寫,往往需要一個漫長的內化與積澱的過程,一一對應、立竿見影的想法與做法,常常會陷入捉襟見肘、難以自圓其説的尷尬境地。所以,真正意義上讀寫結合,是發現與把握閲讀與習作之間內在的相似聯繫,逐步實現吸納與傾吐的交融與互動。

蘇教版國小語文實驗教材的習作雖然是作為相對獨立的系統呈現的。但它依然和閲讀教材有着這樣或那樣內在的相似聯繫。你就拿《習作1》來説吧,教材之所以把這次習作安排在這個位置上,顯然與這組課文《走,我們去植樹》、《第一朵杏花》、《古詩二首》的內容有關。當然,這種相關或聯繫不是簡單的"一對一"的聯繫,而是宏觀的、內在的。所以,在進行閲讀教學時,要注意課文對習作的引領作用;在進行習作教學時,要鼓勵學生運用閲讀中積累的語言材料,運用閲讀中學到的表達方式,豐富自己的表達。你比如,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情況下,要提示學生注意在自己的習作中運用課文中學到的詞語。句子、章法。正如《語文課程標準》所要求的那樣:"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2、尋找習作與口語交際的相似性,處理好習作與口語交際的關係

本冊教材《練習1》中"口語交際"的內容是"推薦或自我推薦"。而《習作2》恰恰就是要學生寫一篇推薦文章:推薦班級裏在閲讀、表演、保艦禮儀等方面表現突出的同學。應該説,這兩項練習具有明顯的相似性。因此,口語交際中的許多經驗是可以遷移到習作中來的。

以上的例子告訴我們:在學生已經進行過的口語交際的練習中,有許多是與本學期的習作具有這樣或那樣的內在聯繫的,我們完全可以以前車為鑑,採取温故而知新的策略,促進從口語交際向習作的正向遷移。其關鍵是尋找、發現它們之間的有機的聯繫。

3、充分利用綜合性學習、探究性活動帶來的動筆機會,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提高寫作的本領。

實踐證明:語文綜合性學習以及探究性活動的開展,能夠給學生帶來許多動筆的機會,我們一定要抓注用好每一個動筆的時機,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習作能力。問題是要我們,審時度勢,見縫插針,適逢其時,水到渠成,讓動筆寫作真正成為開展饒有興趣活動的一種需要、一種必然。

教材是搞好教學活動的重要資源,是提高教學效益的重要平台,但它同時又需要我們去開發,需要我們以此為基點去進行二度創造。"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我們堅信:只要我們牢牢地把握《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創造性地用好教材,四年級下冊的習作教學一定能跨上一個新的台階。

以下是部分教學設計

第二篇:

《記一件小事》作文教案設計(引自費爾教育)

【教學目的要求】

1.通過選擇辨析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提高學生認識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加強德育滲透。

2.瞭解寫一件小事要選材真實,內容具體,能夠體現文章的中心。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構思和準確表達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在記敍一件事時,如何“把文章的內容寫具體”是這次習作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

【教學內容】

1.作文題目:記一件小事

2.選材範圍: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3.習作要求:選材真實、內容具體、體現中心

【教具準備】為了直觀形象地使學生認識事物,濃縮課堂密度,提高效率,所以這次習作需準備放像機、電視機、幻燈機等教具。

【課堂教學】

1.表演導入

請三位同學現場表演一個小節目,教師引導學生歸納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

2.指導審題

(l)通過題目,同學們可以看出對文章所寫的內容有什麼要求?(寫一件事,必須是小事)

(2)理解什麼叫小事。(不大的、平凡的、普通的事)

3.明確選材

(l)指導選材:請同學們觀看錄像,看看發生在我們小主人公萌萌身邊的小事,同時思考每段錄像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是什麼,然後回答。

(2)教師小結:通過大家的觀察、發言,我們明確了這次作文的寫作範圍,既可以寫發生在學校裏的小事,又可以寫發生在家庭裏的小事,還可以寫發生在社會上的小事;不但可以寫正面的,也就是好的方面的小事,還可以寫反面的,不好的事;能寫自己親身經歷的小事,也能寫你看到的、聽到的小事,但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同學們選擇的材料一定要真實,希望同學們做到心中有事可説,有事想説,有事要説,有事敢説。

(3)討論發言,開拓思路,指導選材。

4.寫作指導

(1)出示幻燈,簡介內容。

(2)出示例文,師生評析。

A.例文

為了代表學校參加全市的足球比賽,放學後,兵兵在校園裏練習射門動作,不小心把教室的玻璃打破了一塊。第二天,來到學校後,老師問兵兵是誰打的,他説不知道,反正不是自己打的。在老師的耐心教育和幫助下,兵兵才承認了錯誤。

B.同學們看了例文後覺得好不好?為什麼?再加些什麼就好了?

C.引導學生明確怎樣才能把文章內容寫具體的方法,記敍一件事,總離不開一定的人物活動、細緻的人物描寫,能通過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和心理,使作文內容更加具體。

5.練習寫作

(1)給學生5分鐘的準備時間,運用教師教給大家的方法,把自己的一件小事口述下來。

(2)請學生説説自己的一件小事,大家一起評析。

6.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了《記一件小事》這篇作文,要注意只能記一件並且還是小事,選材要真實,文章的內容要寫具體,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文章的中心。教師的這篇例文,只是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課後希望同學們能認真寫好自己的《記一件小事》。

第三篇:

給鳥-一封信作文教學設計(引自費爾教育)

一、引入情境,激發習作慾望

1、導入:前一天,陳老師無意中從網上收到了來自泉州的一封信,十分吃驚,便把它拷貝了下來。

課件顯示:信封→鳥媽媽含淚陳述(配音)

2、小組交流,蒐集生活資料。

①師:同學們,還記得上學期我們一起在這裏以小鳥為話題寫過一篇作文嗎?請大家把當時的情景以及“小鳥後來怎樣了”在小組裏互相説説。

②小組交流,教師參與,幫助回憶。

二、大組反饋,師生平等對話

1、生①:我們看到陳老師提着……,讓大家觀察小鳥的外表……

△師:很好,你還記得它長的什麼模樣嗎?

生①如果説不清楚,再請其他同學幫忙。

2、△師:通過你們的描述,我們彷彿又回到了幾個月前的那一天,是啊,那隻小鳥後來怎麼樣了呢?

生②:我們一開始想把它放了,後來並沒有放。

△師:嗯,沒錯,記得“不放”是什麼原因嗎?

生②如果説不完整,再請兩位學生説。

△師:同學們帶回教室後又怎麼啦?

生③蔡老師……

3、師:不夠清楚是嗎?來,你問一下蔡老師好嗎?

⑴生採訪蔡老師(原班主任、語文科老師)

⑵蔡老師叫生問陳老師

△⑶師:因為老師怕養不活而害了它,當時就把它送給一位很會養鳥的朋友,並特別交待一定要好好待它。收到鳥**的信後,陳老師又把它要了回來。(掌聲歡迎老朋友!)

三、小組討論,合作探究

師:同學們,看到了它,想想剛才鳥媽媽含淚的請求,我們該怎麼辦?

生:放了它!

師:很好,還有沒有其他辦法?

生:泉州很近,我們不如派人送到泉州去。

師:真有創新,考慮還挺周到的!但是為了讓鳥媽媽早日放心,我們趕快先寫個回信怎麼樣?

△出示課件2:

1、讀(個別讀)

2、議:鳥媽媽最關心的問題是什麼?你們準備怎麼回答?小組討論一下。

生①:鳥媽媽關心的問題是“小鳥現在的情況”,關心的是我們有什麼打算。

師:你可真是鳥**的知心人!這是鳥媽媽最想知道的了。

生②:她還關心我們是怎麼見到她失蹤的小女兒的,我們也應該告訴她。

師:對,你們可以把這件事的前前後後寫清楚詳細,就做到真實、具體了。

△出示課件:關心的問題:見到小鳥的情景,小鳥現在的情況。

師:要想寫好的這封回信,還應注意什麼?

生:信的格式

3、導

師:沒錯,能自己解決嗎?怎麼辦?

生:可以仿照第15課《女郵遞員的信》的格式寫。

師:你真棒,知道學了就應該會用嘛!大家請打開語文課本第15課,再複習一下。

四、獨立試寫,交流互評

1、試:試寫。(師:因為時間關係,先把最想告訴鳥**的一段話寫下來,寫不完的暫時用省略號表示,但格式要完整)

2、評(實物投影):作品展示,學生互評信的內容、情感、格式。

五、迴應開頭,昇華情感

△師:我代表鳥媽媽謝謝你們!怎麼寄出去呢?

1、寄:寫信封①投影:鳥**的信封;②學寫信封 ③展示糾正

2、放:放飛小鳥(機動)

第四篇:

假如我是……教學設計(引自費爾教育)

教學目標:

1、打開學生思路,鼓勵大膽想象,表達心中美好想象和願望,提高學生想象能力和作文興趣。

2、通過具體、有條理地表達美好想象和願望,提高學生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具體、有條理地表達美好想象和願望。

教學準備:

1、剪輯錄音帶。

2、引導學生課前上網蒐集有關自己關注問題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導談話,引出話題:

老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寫過很多次作文。往常我們大多寫自己的童年生活、自己的見聞,寫一些實實在在事物。大家的童年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更是充滿着幻想的。展開想象的翅膀,同學們可以飛到天南海北,可以穿越時空的隧道,到達千百年之後,追尋那美妙的境界。我想,大家的想象一定是美妙的、新穎的、奇特的,你們的想象還一定富有創造性。

今天,我們就練習寫一次想象作文。希望通過練習,能把各人的想象具體、有條理地表達出來,讓大家也感受到你的想象是豐富的。

二、選取典型事例,指導想象:

老師:據我瞭解,不少同學很關注環境問題。大家説道: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大自然的環境與我們密切相關。可是現在我們身邊的藍天不再純淨,空氣不再像以前清新,原先色彩繽紛的大自然已悄悄地被灰色的面紗遮蓋。其實,越來越多的人都己開始關注我們生存的環境。在一個同學的日記中,我還見到這樣一段話。請一位同學讀一讀(投影出示):

一條小河穿過一個山村,上游一個工廠的工業廢水排放到小河,廢氣排入空中,再加上農藥,化肥過渡使用。兩岸的果樹、蔬菜、稻子等農作物受威脅,人們的生命也受到威脅。

老師(低沉地):這位同學向我們介紹的是一個山村受污染的現狀。

請同學們輕輕閉上眼睛,想一想:讀了這段話,我們的眼前出現的是一幅怎樣可怕的圖畫?那小河的水看起來?聞起來……

板書:現狀

學生(焦慮地):我彷彿看到那裏的河水是暗綠色,不時散發出陣陣刺鼻的味道,河面上漂浮着散發着臭味的魚、蝦……

學生(難過地):我看到那裏天空灰濛濛的,工廠的煙囱中不斷地排除濃濃的黑煙,莊稼全都枯萎了,人們痛不欲生……

老師:這麼可怕的景象我們還能讓它存在,再發展、再繼續惡化下去嗎?

學生(強烈地):不能!

老師(肯定地):對!不能!絕對不能!我們得想辦法改變它,讓我們的環境好起來!許多科學家正在思考,正在努力!我們呢?假如我們就是科學家;假如我們就是有着豐富經驗的環境專家;假如我們就是有隻神筆的馬良;假如我們就是神通廣大的孫悟空……我們怎麼做?好好想想,然後具體地講給你的同桌聽聽。

學生(同桌之間互相交流自己想出的辦法)

教師:板書:科學家、馬良、孫悟空……

怎麼做?

學生:我想如果自己成為科學家,就可以發明一種清理魚,放入水中,它可迅速吸食水中的污物……

學生:假如我是孫悟空,就可以把一根毫毛,頓時天空變得瓦藍瓦藍的,小河水……

教師(激動地):像我們這樣做了,這個小山村就會變成什麼樣呢?

再想想,那又是一幅怎樣的圖景?(播放優美的音樂)

學生;(隨着音樂盡情想象)

學生1:清澈的河水緩緩流着,河底五彩的卵石清晰可見,河面上,可愛的小鴨在戲水…

學生2:(愉快地):果園裏一派豐收的景象:柿子樹一個個熟透的紅柿子像燈籠,幾乎壓斷了樹枝;蘋果樹上,一個個蘋果好像姑娘害羞的臉蛋……

老師(小結):剛才,我們就環境污染問題交流了它的.現狀,並想象可以怎麼辦。大家的想法有創見,同時,同學們對小山村美好的景象説得也是那麼誘人。

三、激發展開想象,個性表達

教師:除了環境污染問題,你們還關注那些問題?請你們拿出上網蒐集並製作好的資料卡。

學生:我關注目前人們還不能到土星上的問題。

教師:同學們不僅關注這些問題,更想解決它們,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都因此引起了怎樣解決這些問題的豐富想象,都因此引發瞭解決好這些問題的美好想象。

今天,我們練習的想象作文就以《假如我是……》為題,展開自己關注的這個問題,怎麼解決?解決後又會是什麼樣的景象?具體而又條理地表達出來。

下面請同學們分四人小組交流,把想象的內容説給同學聽聽,別人發言時,注意聽它是怎麼展開想象的。圍繞這個問題想象,你可以從現實談起、想起,也可以直接説美好的想象。同學們可以側重談怎麼做,其它可説,也可不説;也可側重説變成什麼樣,其它可説,也可不説;當然,你也可兩方面都展開具體説。

學生(分四人小組交流)

教師:在剛才的小組討論中你有沒有發現誰隨想得好,想推薦他説,也可自告奮勇,自己説。

學生:假如我是科學家,我將發明一種自動人行道……

學生:假如我是設計師,我將設計一種防盜鎖……

教師(把握具體,有條理的要求引導學生集體討論)

四、小結本節內容,學生作文

教師:這節課我們都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大膽地想象,具體而又條理地表達心中美好的願望與想象。通過這些美好的願望、想象,老師發現同學們真有創新精神,創造才能。同學們確實很聰明。下節課,我們就動筆寫下來。我盼着讀你們那一篇篇富有才華的文章。

板書設計:

假如我是……(科學家,馬良,孫悟空……)

現狀

怎麼做

變成什麼樣

第五篇:

作文指導教案:多彩的生活(引自費爾教育)

一、 教學目標

⒈通過交流,提高學生所聽評賞改的能力。

⒉通過交流,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

⒊通過交流,提高學生作文的興趣,滿足學生渴望展示自己的願望。

二、教學過程

(一)作文課前金句妙語交流 5′

師:作文課前大家最喜歡金句交流了,看看今天這節課誰的金句加體會最先傳入同學們的耳朵。

生:進行交流,不僅要説“金句”,還要説讀金句的感受,(學生主動站起來説)

(二)提示課題1′

師:剛才同學的金句説的真不錯,希望你們課後仍要多多積累紮實你的記憶,磨快你的嘴。下節課説得更精彩。現在請跟老師一同回憶一下第二單元的習作要求,這個單元的習作寫的範圍很廣,可寫的內容很多。大自然秀美的山川、風雲雨雪可以寫;千姿百態的事,各種各樣的人可以寫;你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可以寫;你的幻想,夢想,理想可以寫。習作的內容多姿多彩,從你們作文中看的出你們的生活更是多姿多彩。因此我給這節作文評課命題為——《多彩的生活》。

(板書 採用娃娃體)

(三)看板書,想情景,説詞語

師:請你們一邊看老師寫課題一邊想,多彩的生活場景,想到了哪些成語或詞組可以説,想到了哪些詩句可以説,想到了哪些情景也可以説。老師板書的同時你就可以積極的主動地站起來來響亮地發表感想了。學生説……

[老師板書完課題後,對學生説,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聲有色,我就是生活,就是多彩生活。如果同學們隨老師一同背誦這一段到結束。(這一段是《養花》一文的結尾段),老師要引導學生靈活運用語言,切不可生搬硬套]。

(四)欣賞點評一位學生的作文12′

師:非常感謝你們對課題的欣賞,我相信生活因為有了你們的欣賞而更加多彩,下面讓我們一同來欣賞柴小文同學寫的《心跳樂園》(文題經後來討論改為《驚險之樂》)

師:提出要求:⒈回憶一下談別人作文應記住哪三字要求,(談,評,改)⒉請用成語或AABB式的詞語説説這三個字的具體要求。(認認真真地讀,實事求是地評,仔仔細細地改等)⒊先標出小節號,讀到感興趣或不足的地方作上記號,我進行簡單批註,一會分小組比一比,哪一組發現的優點最多,給別人的鼓勵最多,交流時既要整體的品格,又要有部分的評價,不足之處要拿出修改方案,並能幫助改一改便他的作文更完美。學生分組該評改,交流……

(五)學生作文在組內交流(10′)

要求:每個人都要先説説你的寫作總圖,再把自己作文中的好段落或好的句子在組內交流,組員們進行評價,推薦一句進行全班交流,由一個先彙報一下你們推薦的理由,再請本人到台前朗讀其他的組員再來欣賞點評。(提示聽評改三字要求)

師:我們拿到一本書,一般情況下先要掃一遍目錄,找自己喜歡的文章。如果我要把你們的作文偏印成書,目錄中我已分成了三大版塊,你先看一看,你的作文應安排在哪個版塊內。交流時請你説説,然後再交流。(如果只交流一個片段,請你先把文章主要內容説給組員聽)。

多彩的生活 目錄

風景這邊獨好

……

酸甜苦辣皆精彩

……

我的未來不是夢

……

(六)推薦到全班交流 10′

要求:⒈組員先説説推薦的理由,⒉小作者交流前可先説説自己文章的主要內容,或寫後的收穫,⒊生交流,其他人員點評。

(七)學生小結(可以説一説這節課你的收穫)

(八)師小結

這節課大家上得很認真,我覺得你們很可愛,我希望你們把亮亮的眼睛睜得大大的,多多觀察美好的事物,多多描繪美好的生活,讓我們的生活更多彩。

第六篇: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習作七《一次體驗活動》教案(引自費爾教育)

習作要求:

1 、通過閲讀例文,瞭解小作者是如何描寫“ 我”和同學們“護蛋” 的過程;進一步理解 “ 體驗 ” 的含義。

2 、激發學生參加體驗活動的興趣,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體驗的事情,積極進行一次體驗活動。

3 、回味自己在體驗過程中心理和行動的發展,並有詳有略地描寫出來,還要把自己對這次體驗活動的感受寫出來。

教學課時數:3

第一課時(作前指導)

指導過程:

一、 談話引入新課

今天我們不學課文,進行一次活動好嗎?活動的內容就是你不當你自己,可以當老師,當家長,當一回盲人、聾啞人、殘疾人,體驗他們的生活,感受他們的內心。(板書:一次體驗活動)你們有信心嗎?

二 、活動開始:遊戲, 我當“通信員”(老師把“情報”寫在一張小紙條上交給小組的第一位同學,依次向後傳,看哪一組傳得快,傳得準。)

師:同學們,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我們親身經歷過許許多多的事情。感受過生活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剛剛幾個參加遊戲的同學體驗了當一回 “通信員”,誰願意來談談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呢?這幾個同學親身經歷,還有了個人的感受,這就是體驗。那麼你們有沒有經歷感受較深的事呢?

(板書:經歷、感受、體驗)

師:這麼多同學都想説,那就請前後桌的同學為一小組説説吧!

生小組交流。

師:誰願意給大家談談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呢?

師指名談體驗。

師:不少同學談了自己的體驗,還有同學沒有機會説,沒關係我們還可以用筆寫下來和更多的人一起交流。

三 、悟方法:藉助例文,領悟寫法。

師:咱們國小生寫作文,主要做到兩條:內容具體,感情真實。那我們敍述一件事情怎樣才能寫具體,表達出自己真實感受呢?有一位同學就把自己“ 護蛋”的體驗寫了下來,我們來看看吧!閲讀例文想一想:

在護蛋的過程 ,作者寫了哪幾件事?

作者抓住哪些方面,突出“ 護蛋”是“一件難做的事”?找出有關詞句。

生讀例文,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師:要想把一件事情寫具體,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可以把我們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説的、做的都寫下來!

四 、構思:自擬題目,温馨提示。

師:咱們的體驗各有不同,作文的題目自然也可以有自己的個性,你想給你的作文取什麼題目呢?(一次體驗活動,我當通信員,我失敗了,通信員真難當 …… )

生自由説。

師:這聰明人啊,不僅要有一對聰耳會聽,一雙慧眼會看,一張靈嘴會説,還能用心去體會,老師覺得會寫的人更聰明,那看看你們能不能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説的、做的都寫下來呢?

五 、起草:自主習作,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作中評改)

評改過程:

一、 生自讀,互評互改。

師:同桌交流一下,看看對方的作文哪些地方寫得好?你對他有什麼建議呢?讀了以後你受到什麼啟發?

二 、點評:展示作品,評評改改。

生推薦,師生共評,課後修改。

三 、拓展:體驗生活,記錄點滴。

同學們,生活是一個大舞台,今天我們學會了寫自己的體驗。課後,老師希望你們做一個有心人,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體驗生活、感受生活。

第三課時(學生謄寫)

第七篇: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習作四教學設計

高城鎮中心國小 劉學花

一、教材分析:

《記一次班級討論會》教材中,主要介紹了“戴老師”有一次習作前,組織班上的同學圍繞“非典”這個社會熱點發表看法的情況。這是一次習作前準備材料的過程。習作的內容諒是把大家討論的情況寫下來,“讓人們瞭解我們的心聲”。

二、教學要求:

1 、學會有詳有略地記敍一次班級討論會的經過,注意寫好人物的對話,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2 、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身邊的事,並積極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表達自己真實的心聲。學會到生活中尋找寫作材料。

三、教學重難點:

1 、學會有詳有略地寫作方法,注意寫好人物對話,正確使用標點。

2、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身邊事,做個有心人。

四、教學時間: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學習有概括、有具體的記敍方法。

2 、寫好人物對話,能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3 、學會到生活中尋找寫作材料,表達真情實感。

課前準備:

通過看電視、讀報紙、聽廣播等,瞭解社會新聞,關注社會熱點,做好記錄或剪貼。

教具準備:剪貼本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通過這一段時間的看電視、讀報紙、聽廣播,你們有什麼收穫?你關注到了什麼?

2 、全班交流,在此基礎上,師幫學生梳理出一、兩個共同的話題。

二、討論、積累資料

1 、對於我們關注的問題,你有什麼看法?

2 、各抒己見,補充。

3 、可以展示圖片、照片或資料。

三、學習習作內容,體會寫法

1、讓我們來讀讀課文的二一七自然段,看看小作者是怎樣描述同學們討論的?

2、指名讀習作例文。

3 、互相交流、討論小作者是怎樣描述同學們討論的?

4、小結:先用 4 個“有的”寫了一組句子作概括介紹.再引用 4 個同學的發言,具體描述了同學們討論時涉及的話題,最後用一句話總結全文。這幾段話敍述得有條有理.有詳有略,內容具體。

5、那麼.我們在習作時還可以寫一些什麼內容,怎樣才能把大家討論的經過記敍具體?

四、練習習作

1 、剛才同學們説得很好,就把前面討論的內容,再仿照習作例文寫一寫,做到有詳有略,內容具體。

2、學生書面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一、繼續完成習作草稿。

二、評析一篇中下等的習作草稿,師生圍繞是否有詳有略,內容具體,正確使用標點符號這幾方面來評析。

三、修改草稿。

四、謄抄習作。

五、板書設計:

習作 4 記敍一次討論會

有詳有略 內容具體 標點符號使用正確

習作:

記一次激烈的討論會

星期二上午第二節課,在四(3)班的教室裏,同學們都互相爭論着《開卷是否有益》這個主題。

正方的小明説“古人都是看許許多多的書才能成為名人,連外國大作家高爾基都説‘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所以,我絕對贊成“開卷有益”。”“我可不這麼認為”,反方的小浩不甘心示弱地説,“如果我們中、國小生看了壞的書則讓我們誤入歧途,不明事理。君不見四川一少年原本品學兼優,就是因為看了不健康的課外書,盲目模仿書中的大俠,以致走火入魔,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所以我們看書一定要有選擇,不能什麼書都看,尤其不能自看地攤上小販那種非法的、內容不健康的書。因為這些書對於我們青少年的成長是有害無益的。所以,我不贊成‘開卷有益’這句話”。同學們對小浩這番話讚歎不已。正方的小紅一躍而起,滔滔不絕地説道:“俗話説得好‘風月為益友,詩書為良師。’讀書能讓人的思考力、理解力和想像力都會增加,我們讀書還會知道更多知識。所以,我們讀書是好的。”反方小東説:“我認為書讀得太多了,心中就會失去了主見,反而對我們都有害,而且讀了一些對我們有害的書也不好。所以,我以為讀多書未必有好處。”同學們爭論得很厲害,你一言我一語的。

經過這次討論會,我明白了沒有任何東西都是十全十美的,讀書也是一樣。所以,我們讀書要有選擇性,努力向自己的目標前進。

敲響交通安全警鐘

最近一段時間,接連-發生了幾起事故:一位無視紅燈橫穿馬路的六年級同學,被從右面駛來小車撞個正着,嚴重受傷;一位在放學路上騎着車東遊西蕩的國小生,撞上一輛迎面而來的重型卡車,被送入醫院搶救;兩個騎車回家的國小生,在路上互相追逐,碰在了一起,一個肋骨骨折,一個臉上擦破了一大塊皮,血流滿面……一時間,交通安全問題成了同學們討論的熱門話題。李老師組織了一次專題班會,請同學們就如何加強交通安全防護意識、避免交通事故談談看法。

討論會開始了,同學們都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的見解。

李明説:“天氣越來越熱了,許多人為了防曬戴了帽子,但出門風大,經常一手捂帽子,一手騎車,怎能不出問題呢?我認為要戴哪些有繫帶的帽子,風再大也不會刮飛,這樣雙手就可以牢牢把住龍頭了。”

“同學們騎車、步行時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切不可隨意橫穿馬路。我們班有些男生愛耍酷,雙手不扶車把騎車,以後可一定得注意了。”林健憂心忡忡地説。

王老師聽了,點了點頭説:“是啊,這種情況在咱們班一定得禁止,請同學們互相監督啊!”

這時,我清了清喉嚨説:“做出租車可別忘了從右邊門下車,下車前還得向後看看有沒有行人和車輛。”

我話音剛落,王雲鵬就迫不及待地站起來説:“我們國家規定只有滿12週歲才能騎自行車,可是有許多家長為了方便就讓年齡還沒達到規定的孩子騎車,這是一個很大的安全隱患。咱們得發出倡議,讓家長、同學們都認識到這個問題。”

“對,這個辦法好。”同學們異口同聲的説。

王老師微笑着看着我們,説:“心動不如行動,這個雙休日,把你們的想法寫個倡議書,貼在學校門口。希望通過你們的努力,學生的交通安全事故從此消失!”

第八篇:

蘇教版國小四年級下冊習作七教案及專家點評

引自課件之家

本次習作貼近學生生活,注重實踐體驗,其訓練旨在通過一次有意義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感受,並把活動過程和感受寫下來。

由於實踐活動是本次習作的前提,因此,本次習作的教學設計主要採用體驗式教學模式,重視學習主體的知覺經驗,強調讓學生親歷活動,在活動中獲得真切的心理體驗。在習作指導中,引導學生記錄真實生活,體悟抒懷,盡情表達。

四年級的孩子樂於參加各種體驗活動,也能簡單表達自己的一些感受,但要形成篇章仍缺乏條理性,特別是在捕捉人物言行和心理方面還只是浮光掠影,尚未能進行細緻地描寫。故指導學生寫清體驗活動的過程和抒發自己在體驗活動中的真情實感是本次習作的教學重點及難點。

[教學目標]

1、通過組織一次體驗活動,回味自己在體驗過程中的心理和行動的發展變化,並條理地描寫出來,特別注意寫下自己對這次活動獨特的感受。

2、通過閲讀例文《“護蛋”》,瞭解只有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才能把體驗寫生動。

3、激發學生參加活動的興趣,學會從日常生活的體驗中去積累寫作的素材。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動筆寫作時需要的紙和筆。

2、開展體驗活動時需要的各種材料。(比如:雞蛋、報紙、雜草等)

3、學生六人一小組進行活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教師導語:

同學們看過《小鬼當家》這部電影嗎?平常大人們都喜歡叫你們“小鬼”,可他們不知道,你們“人小鬼大”喜歡體驗各種各樣的事情, 嘗試各種角色,有個小朋友寫了他護蛋的經歷,請同學們注意看,老師有要求:等會把你覺得最有趣、印象最深的地方描述給大家。(放課件)

2、學生介紹觀看課件“護蛋”中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

(二)例文引路

1、出示例文

護 蛋

本學期一開學,老師佈置了一個叫“護蛋行動”的活動。我們聽到這消息覺得很好笑。可經歷了第一天之後,我就覺得這是一件難做的事。

第一天早上,我給準備好的雞蛋足足裹了四個“保護層”。第一層是保鮮袋,第二層是軟海綿,第三層是雙層紙巾,最後一層是一個小布袋。心想,這樣放到口袋裏就會萬無一失。

來到學校,我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雞蛋。送語文本的時候,由於是下課,走廊裏走來走去的同學很多,好不容易才走過了“危險區”。下課時,為了雞蛋的安全,我一直坐在座位上。同學們都笑話我,説我快成一隻“小母雞”了。説話間,一名同學大喊一聲:“完了!”我忙上去看個究竟,一位同學正對着地上打碎的雞蛋難過呢。又有一位同學大叫一聲:“我的雞蛋也報銷了!我趕緊退出“包圍圈”,乖乖地在自己的座位上做起了“小母雞”。真不知道,明天這隻雞蛋的命運會怎樣!

2、學生自讀例文

(1)教師導語:這個小朋友已經把護蛋經歷寫成了文章,也就是《習作七》的例文,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大聲朗讀。

(2)誰能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大聲讀給大家聽。(教師相機指導,引導學生關注例文中小作者是怎麼做的,怎麼想的。)

教師小結:這篇習作之所以寫得這麼生動有趣,那是因為小作者通過動作,語言,心理等等的描寫,不僅把體驗的過程寫清楚了(板書:過程清楚)而且還能以情動人,寫出了他的真實體驗。(板書:體驗真實)

(三)活動激趣,關注內心感受

1、小作者千方百計地護蛋,但同學們看如果這時老師把手鬆開,會有什麼結果?

2、怎樣才能讓它不破呢?聽到老師的遊戲要求你的第一感覺是什麼?

3、學生暢談感受。

4、學生分小組做活動

5、請每組的小代表站起來把蛋舉起,老師採訪:此刻你的心情怎樣?

6、各組開展體驗活動。7、學生説活動過程並談自己的內心體驗。

(四)彙報實驗結果,關注多元表達

1、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説話訓練

(1)你們小組是怎麼做的?失敗的原因是什麼?你有什麼感受?

(2)你們小組是怎麼做的?成功後最大的體會是什麼?

2、引導學生進行有序的表達,並融入自己的感受。

(五)學生動筆習作

教師提出本次的習作要求:加上動作,語言,心理等的描寫把活動寫清楚,並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

(六)習作點評

1、巧設關卡:根據這次習作的要求(加上動作,語言,心理等的描寫把活動寫清楚,抒發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和以你平時的經驗説説怎樣的作文才算是一篇好作文。(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教師總結)

2、過關斬將:

第一關,毛遂自薦。學生自讀習作,選取自己最滿意的片段在小組內交流。

第二關,慧眼識珠。小組長推薦出最優秀的習作片段,參與全班討論。

第三關,羣雄鑑寶。投影展示各組推薦的習作片段,師生互評。

3、學生自改習作,教師巡堂指導。

4、交流與評價。

(七)總結並佈置作業

[專家點評]

守望靈動的課堂,期待生命的生長

鄭冬梅

葉瀾老師説過,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讓班級充滿生長的氣息。有效、靈動、生成而生長的課堂是理想的課堂。“守望靈動的課堂,期待生命的生長”是語文教學的追求。

怎樣的課堂是靈動的課堂呢?下午的這三節課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側面給了我們比較好的詮釋:

一、 開放的課堂是靈動的

封閉的語文課堂固化了知識,模式化了教學形式,更禁錮了學生的靈性和創造性。課堂教學僅僅是複印知識的場所,而不是生命生長的樂園。靈動的課堂必須是開放的。開放教學的主體、內容、形式和評價等,讓語文教學與生活、與各個學科、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學生的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相聯繫。拓寬語文學習的外延和內涵,放飛學生的心靈,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充滿熱情地投入到學習中,提高學習的效率。

何若玉老師上的《番茄太陽》從“笑”入手,即興捕捉孩子們甜美的笑,刻意渲染孩子的笑在老師心目中的印象:孩子們的笑是老師心裏綻放的花。孩子們聽了笑得更甜,更美了。這就打開了孩子們的心門,調動了他們參與學習的熱情。然後自然引出明明的笑在作者的心裏是“最美的番茄太陽”,不着痕跡,自然天成。在課中,老師設計兩個補白的創造性填空,把文本的學習和學生的想象世界聯繫起來,在訓練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最後,老師把課外閲讀和課內閲讀有機結合,延伸知識,提升人文感受,建樹美好人格。

李莉老師上的《識字》,從形象的認知開始,堅持語文與生活、與學生的經驗、與學生的想象世界相聯繫,把生字的認知和識寫與生活中活生生的動物形象緊密結合,通過形象的圖片和生活場景展現抽象的字形,運用猜字謎、象形演繹、換部首等方法,堅持字不離詞,詞不離句,關注學生的獨特感受,引導學生用所學的詞語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既訓練了語言又得到了人文的薰陶和教育。

劉婷老師上的習作《一次體驗》從生活中選取有趣而富有思考價值和實踐挑戰的“護蛋”話題,使教學根基於生活,並向孩子們的綜合實踐能力和思維發出挑戰,有效地調動了孩子們參與實踐,參與探究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習作評改的環節,老師堅持多元主體參與評價,突出學生的個性化評價,讓學生自己尋找評改夥伴,傾情互改,開放了習作的評改,始終基於學生,發展學生,使評改更有針對性,更有實效性。

二、民主、和諧的課堂是靈動的

民主、和諧的課堂猶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不着痕跡而盡顯風流。民主和諧的課堂是尊重的、啟智的、平等對話的、互動生成的課堂。

何若玉老師的課堂行雲流水、柔美親和,以“笑”引入,緊扣“為什麼是最美的番茄太陽?”引導學生欣賞、品味文本,與文本、與作者、與主人公充分地對話,發現美、捕捉美、體驗美、演繹美、創造美、昇華美、擴展美、放飛美。在感受明明的純真、樂觀和善良的同時提升自己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填空的形式,在激發學生抒發自己真實感受的過程中去感受人文教育,在語言文字的訓練過程中去接受心靈的洗禮。

李莉老師始終把自己當成一個孩子,尊重一年級學生的實際,與學生一起在快樂的貼字、猜謎等遊戲和活動中,和孩子們一起互教互學,識字教學置於一個完整而有趣的遊歷動物王國的故事情境中。就是引導學生朗讀詞語也如此自然和諧,沒有教的痕跡。

劉婷老師的習作課從欣賞例文開始,在學習和借鑑別人文章的基礎上,充分把握習作的重點,有針對性地,有目的地參與實踐,任務的驅動和目標的指向使學生有效生成精彩的感悟和獨特的體驗。在評改環節上,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平等對話,互評互改。

三、紮實有效的課堂是靈動的

有效的語文課堂應該是樸實、真實、紮實的。三節課都沒有形式化的熱鬧,也沒有缺少生命增值的重複的讀,給我們展示的是紮紮實實的識字、閲讀和習作。樸實的課堂是真實的學習過程。從三節課上我們看到了學生從不懂到懂,從不動到興致盎然,學生有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學生的心靈有呼吸的空間,我們看到了學生思考的痕跡,傾聽到了學生生命成長的聲音。

有效教學的三個因素是:知識、思考和生命。老師們紮紮實實教知識,真真實實啟迪孩子們去思考,設計富有梯度的教學環節和習題,引導學生去實踐、去思考,在學習文本、感悟文本的基礎上,在參與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的基礎上,使生命豐富、生長並精彩。

何若玉老師讓學生自己尋找思考點,發現“為什麼是最美的番茄太陽”這個關鍵問題,並設計富有梯度的填空題,在訓練語言和充分解讀文本的過程中,在學生變換角色的實踐對話中,讓自己的思考生長,不斷探究問題,探尋明明的精神實質和人格魅力,並受到薰陶感染,提升對生命的認識。

李莉老師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一組詞,選擇喜歡的動物,在讀詞,説動物的喜愛之情中;在一絲不苟的認字和寫字的過程中激發學生思考識記方法,感受動物的可愛,感受大自然的美麗、豐富和生機,激發熱愛大自然,珍愛動物的情感,使學生掌握知識,啟迪智慧並受到審美教育,學生的生命裏增添了絢爛的色彩。

劉婷老師讓學生自己看例文,歸納出主要的問題,習作確定目標和思考點,並在實踐護蛋的過程中讓思考點延伸、拓展、升級,最後綻放絢爛的智慧之花。讓智慧、靈性和真實的情感注入學生習作,也注入學生的生命。

四、個性創新的課堂是靈動的

在課堂上,我們需要的不是陳述事實,而是表達觀點。不能讓別人的思想代替了學生的思想,不能讓學生失去對世界進行正確審視的能力。個性與創新是靈動課堂的靈魂。在課堂上要讓學生髮出自己的聲音,表達自己的觀點。

何若玉老師的課把自己的表達和學生的表達柔和在一起,自然生成而精美,使課堂平等交往,真情交流,和諧柔美,猶如“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在引導學生個性思維和創新思維上,老師堅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目標,卻讓學生一步一回頭,拾級而上,不為一覽眾山小而為盡覽迥然不同的景緻。這就是有層級而有梯度的思考,在這樣的思考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學生個性和創新的火花,傾聽了學生生命之花開放的聲音。

李莉老師在識字方法上,讓學生自主探究,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想象,創造性地去發現。在課堂上我們看到孩子們智慧的火花放出的異彩,正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學生收穫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個性思考,個性創新的成就感。

劉婷老師採用的是習作“瘦身”法,她的課堂正是“但把西湖比西子,濃裝淡抹總相宜”的寫照。直面方法和技巧,濃墨重彩着色學生的感受和體驗實踐,寫意勾勒形式結構,凸顯“瘦西湖”的婀娜多姿,這就是個性創新之筆。

總之,在課堂上,學生習得知識使生命豐富;感受人文,人格着色,使生命繽紛多姿;提升語文綜合實踐能力使生命生靈蓬勃。我們守望靈動的課堂,期待生命的生長。

第九篇:

蘇教版四年級下語文教案《習作3》教學設計

引自

教學目標

1、讀懂例文,瞭解主要內容及事情的發展。

2、藉助“習作要點討論”的提示,使學生懂得兩點:一是習作內容源於生活,我們要樂於體驗生活、觀察生活,做事要有創造力;二是記事要有順序、有重點、寫具體。

3、按照作文要求,寫好一件自己在生活中新發現的事,要寫出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指導課)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最近都在讀“名人的故事”。誰來説一個科學家的故事。(指名生講故事)

2、是呀,許多科學家用他們獨具的慧眼,觀察生活,從中受到啟發,獲得了成功。牛頓在蘋果樹下休息發現了萬有引力,阿基米德在洗澡時從洗澡盆中發現了浮力,聰聰發現小區裏的私家車越來越多,噹噹發現一到秋天蘋果就變紅了……發現是一個特別了不起的本領,誰掌握了這項本領?趕快把你們的發現告訴大家吧!

二、開拓思路,選好題材

1、分組交流所得。通過中國人生活中的新發現,啟發自己觀察,體驗生活,積累寫作素材。

2、閲讀第一部分,討論:我們在生活中還有不少的新發現,請舉例説説。在此基礎上進行歸納:這些新發現可能是關於自然現象的,如風霜雨雷電等;可能是關於事物的,如螞蟻認路、向日葵向陽等;也可能是關於人的,如爺爺迷上了電腦、奶奶最近不吃雞蛋等等。

3、引導回憶:你在最近的生活中有哪些新發現?請選擇最感興趣的事相互交流。[可以是《科學》上的小實驗。]

(學生自由交流,根據學生交流的情況小結出發現可以是來自自然界的,可以是來自生活的。)

預設:

生:我有一次玩膠水的,發現膠水粘粘的,粘在手上洗不掉,然後奶奶讓我用熱水洗,咦,就洗掉了。

師:嗯,不錯,你有一雙慧眼,發現得不錯,還有誰説?

生:我有一次去買菜的,在回家的路上發現有一隻大狼狗跟着我,我嚇得蹲下來了,沒想到它竟然被嚇跑了,後來我才知道原來它是怕我拿石子扔它呢。

生:我發現口香糖粘在衣服上可以用雞蛋清洗掉。

生:我發現衣服上油漬可用洗滌劑洗去。

生:我發現雞蛋殼可以去掉瓶子裏的污垢

……

三、學習例文,遷移寫法

是不是把新的發現寫下來就好了呢?來看嚴曉敏的新發現

1、閲讀例文,思考並回答:奶奶要“我”做什麼事?“我”是怎麼做的?為什麼開始挑了約半小時,還有一大堆?為什麼後來不到20分鐘,“我”就巧妙地分開了?按“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把例文分成三部分。想想小作者是怎樣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具體寫好“分豆”經過的。

2、引導歸納寫法:

按事情發展順序寫;

一步一步寫清事情經過中人物,怎麼做、怎麼想?

特別要抓住自己的動作、語言、神態,心理活動來寫,這樣才真實可信,讓人樂意看。

四、明確要求,練習寫作

1、讀第三部分,明確寫作注意點:

下面我們來看看本次習作的要求

出示習作要求:

a按照一定的順序寫出你的新發現

b把你發現的過程寫具體。寫清用什麼方法找到答案的,寫清有什麼新的發現。

2、指導説的過程。

指名先試説自己想寫的事(主要選擇一個發現,説清楚怎樣解決的過程),隨機評析,讓學生特別注重説好找答案時怎麼想、怎麼做的,碰到什麼問題以及怎麼在探究中解決的。

3、獨立創作

五、習作修改及講評

第二課時(學生習作)

第三課時(評講課)

一、 教師談本次作文的情況。

1、總體情況。

2、取得的成績。

3、普遍存在的問題。

二、展示優秀學生習作或片斷。

1、指名讀優秀習作或片斷(事例具體,詳略得當)。

2、討論:有哪些優點?。

3、交流。

三、修改習作片斷。

1、可選一篇寫得比較差的文章進行評議。

2、修改習作草稿。

四、自己再次對自己的作文進行修改提高。

教師巡視指導

板書設計 習作三

發現問題

生活中的新發現探究問題

解決問題

第十篇: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習作3教學設計

(引自)

【教材解讀】

1、教材簡析:

習作來源於生活,也反映了生活。只有讓學生緊密聯繫生活,學會觀察生活中的細節,體驗生活中的環節,從生活化的角度進行習作.才能使寫作素材如泉噴湧,逐步提高寫作水平。

本次習作的要求是寫好一件生活中新發現的事,這是在三年級下冊《習作3》的基礎上的一次提升。此次習作不僅要寫出自己發現的問題,還要寫清楚是怎樣解決的,其主要目的就是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善於留心生活,樂於體驗生活,培養他們從生活中選取素材的能力。

2、教學目標:

(1)讀懂例文《紅豆,黃豆我來分》,瞭解主要內容及事情的前因後果。

(2)按照習作要求,寫好一件自己在生活中新發現的事,要求做到有順序,有重點,寫具體。

(3)引導學生善於觀察生活,樂於體驗生活,培養他們善於從生活中選取習作素材的能力。

3、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寫清自己發現的問題以及是怎樣解決的;難點是如何把事情寫具體。

【教學過程】

流程一:組織活動,積累素材

教師提前一週佈置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生活,隨時記下自己發現的問題,並嘗試自己解決。

流程二:作前指導,下筆成文

(一)謎語導入,引出習作話題

大家喜歡猜謎語嗎?下面咱們就來猜一猜:“上邊毛,下邊毛,中間有顆黑葡萄。”説的是什麼?(眼睛)那“東一片,西一片,隔座山頭不見面。 ”説的又是什麼?(耳朵)是呀,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雙明亮的眼睛,一對靈巧的耳朵。只要我們用好這兩件寶,每天都會有許多新的發現。(板題:我的新發現)

(設計簡析:用謎語的形式引出此次習作的話題,既激發了學生參與的興趣,又使他們懂得了只有認真觀察、仔細聆聽,才能有所發現。)

(二)集體交流,拓寬習作思路

1、最近,你有什麼新發現?又是用什麼辦法找到答案的?先説給同位聽聽。

2、集體交流,教師引導學生互相啟發,打開思路:可以是關於自然界的,也可以是關於社會生活的;可以是關於事物的,也可以是關於人物的……

3、教師小結:大家發現了那麼多有趣的事情,那咱們今天就把它記下來,比比看誰的發現最精彩?

(三)學習例文,掌握習作方法

1、怎樣記錄才精彩呢?咱們先來看看嚴曉敏同學是怎樣寫的。自由讀,思考:她發現了一件什麼事?指名交流

2、她是怎樣把事情寫清楚的?請大家再來默讀例文,進行思考。(作者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先寫了紅豆和黃豆混在了一起,這是事情的起因;再寫“我”在挑豆子着急的情況下推倒茶几後的新發現;最後寫“我”巧妙地分開了紅豆和黃豆。(板書: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

3、教師進行小結:這樣一來,作者就把自己發現的問題寫清楚了。如果在介紹事情的經過時能寫清楚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心理活動等,這樣會更加生動、形象,吸引讀者。

(設計簡析:例文引路,讓學生自讀自悟,明確了習作的內容;緊扣重點,做到了指導精而有用。)

(三)集體交流,快速下筆成文

1、想一想你是怎樣發現問題的,又是怎樣找到答案的?先靜靜地想一想。(大約三分鐘)想好後就把它寫下來,要一氣呵成,不會寫的字可以先加上拼音。

2、學生習作,教師巡視指導。

(説明:教師應及時瞭解、發現本次習作中出現的共性問題,並對出現的優秀習作及共性問題作文做到心中有數,以便進行作後指導。對於極少數作文方面存在困難的學生,教師應單獨給予第二次指導,幫助他們打開思路,並適當降低作文要求。)

(設計簡析:通過前面的交流和例文的學習,學生已對本次習作做到了胸有成竹,此時引導他們靜心習作就能做到有話可説。)

流程三:作後評改,提升完善

1、自我修改

學生出聲朗讀自己的習作,對照修改要求,邊讀邊修改。(出示自改要求)

(1)無錯別字和病句,做到文通字順。

(2)是否寫出了自己的發現以及是怎樣解決問題的。

2、集體評改

(1)誰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大家聽?(投影出示一生習作)指名讀,其他同學對照習作要求仔細聽,看他哪些地方寫得好?哪些地方還需要修改?

(2)師生共同評議習作中的優點和不足。(説明:此次評議的重點是看該生是否將自己的發現寫清楚,把過程寫具體,把問題講明白。)

3、再次自我完善,然後小組內互評互改。

(設計簡析:安東尼·羅賓説過:“生命就像一種回聲,你付出什麼,就得到什麼。”修改作文亦然。鼓勵學生輕聲讀、大聲讀自己的習作,引導他們對習作進行自評自悟自改互改,在評價中學會鑑賞,學會取捨,學會習作,以此引導他們形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習作批改】

1、在本次習作批改中要遵循以下幾個目標:

(1)寫清楚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的問題

(2)寫清楚是用什麼辦法找到答案的

(3)寫清楚自己有什麼新的發現

對於優秀生可適當提高要求,如:是否寫清了事情經過重的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裏等等。

2、習作展示:可以將學生的習作集結成冊,取名“我的發現”,在班內傳閲;還可以將優秀習作或習作的精彩片段設計成圖文兼美的“我的發現卡片”,張貼在展示欄裏;也可以採用學生自薦、小組推薦、教師選拔等多種形式,評選最佳開頭、最佳結尾、最佳句子、最佳書寫等。

(設計簡析: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平台,既能激發他們寫作的熱情,讓他們品嚐到成功的喜悦,又能夠讓他們在欣賞別人作品的同時有更多的收穫,達到資源共享、共同進步的目的。)

【板書設計】

我的發現

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