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書信函

茶產業發展建議

書信函2.48W

為了推動陝西茶產業的發展,2xx-xx年xx月xx日至7日,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牽頭,陝西省供銷合作社、漢中市人民政府、西鄉縣人民政府協助在西鄉縣舉辦了陝西茶產業發展學術研討會。我國唯一的茶學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宗懋研究員,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所長、中國茶葉學會理事長楊亞軍研究員,中國茶葉學會副理事長、安徽農業大學校長宛曉春教授,中國茶葉學會副會長施兆鵬教授,湖南農業大學、浙江大學、雲南農業大學、四川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福建農林大學、山東農業大學等14名國內知名的茶學專家,以及100多名來自陝西茶葉生產一線的技術人員和管理專家應邀聚集西鄉,研討了陝南茶產業發展的思路和對策。與會專家在陝南漢中、安康等茶葉產區進行了深入的實地考察,進行了廣泛交流,探討了如何促進陝西茶產業可持續發展等問題,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茶產業發展建議

一、陝西茶產業的發展優勢

1、種茶歷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陝南的古代巴人是中國最早懂得種茶、用茶的民族,早在公元前1135年,巴蜀所產之茶就被列為貢品,據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唐代時期,紫陽茶開始正式成為朝廷貢品,並沿絲綢之路,遠輸西域各國。

2、生態環境優越。陝西茶葉主產的陝南地區,北依秦嶺,南靠巴山,漢江由西向東橫貫其中。橫跨了亞熱帶和暖温帶兩個氣候帶,以亞熱帶特點為主,森林覆蓋率高、空氣質量好、工業污染小,具有發展茶葉生產的優越自然條件,是有機茶葉生產的理想之地。陝南地區還是我國第二大富硒區,茶葉中的硒含量普遍較高,具有特殊的保健功效。

3、茶葉品質優良。陝南是我國最北緣的茶區之一,日照長、晝夜温差大、茶樹越冬時間長,孕育了陝南茶葉“香高、味濃、耐沖泡,且富含鋅硒”的卓越品質。檢測發現陝西茶葉氨其酸、蛋白質、茶多酚、咖啡鹼等有效成份和硒、鋅等微量元素明顯高於其它茶區。“紫陽毛尖”在明清時期就被列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午子仙毫”等其它名茶也以其優秀的品質多次在國內國際上榮獲大獎。

4、茶葉產業初具規模。至2006年底,全省茶園面積90餘萬畝,開採茶園40餘萬畝,產量11000噸,產值5億餘元。在西鄉、紫陽、平利、商南等縣,茶葉產業總值已佔到當地GDP的20%以上。漢中、安康、商洛三市28個縣區有21個縣區種茶、產茶,其中西鄉縣茶葉生產覆蓋了全縣23個鄉鎮和75%的農户,成為當地經濟的重要支柱和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

二、陝西茶產業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

1、廣種薄收,單產低。我省現有茶園大部分屬於低產茶園,約佔全省總面積的75%左右,佈局分散、管理粗放,茶園老化、拋荒現象嚴重;大部分地區只採制春茶,很少採摘夏茶和秋茶,茶葉資源浪費嚴重,平均畝產不足30公斤。

2、品牌多,名牌少。陝南茶葉有 “午子仙毫”、“漢水銀梭”、“定軍茗眉”、“寧強雀舍”、“秦巴霧毫”、“紫陽毛尖”等50多個品牌,基本上各縣都有自己的品牌,甚至一些鄉鎮也有自己的品牌。最大的品牌年產量100多噸,最小的僅有數百公斤,品牌宣傳單打獨鬥,力量分散,市場競爭力和知名度較低,沒有形成有地方特色的主打名牌產品。

3、加工設備陳舊,加工技術落後。陝南茶園加工設備大部分屬於上世紀80年代產品,機械化程度低,基本上以家庭作坊式生產為主,茶葉質量參差不齊,80%屬於低檔茶,效益不佳。

4、茶園無性系良種化程度低。發展無性系良種茶園是茶葉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日本無性系茶樹良種普及率為93%,肯尼亞為90%,斯里蘭卡為55%,印度為30%。我國目前無性系茶樹良種普及率為21%,而我省還不到1%。

三、加快陝西茶產業發展的建議

1、完善茶葉技術服務體系。建立、健全以產茶縣、鄉茶葉技術推广部門(專幹)為主體,科研、教育、企業、科技示範户等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政府扶持和市場引導相結合的茶葉技術推廣體系,並給予專項資金支持。支持茶區多種類型專業技術協會和茶農經濟合作組織的發展,鼓勵和支持茶葉科研和教育機構參與茶葉技術推廣,逐步建立專業人員、企業家、農民等廣泛參與的.多元化茶葉技術推廣隊伍。

2、加大低產茶園改造開發力度。加強地方良種紫陽羣體種等的提純復壯和優良茶樹品種的選育工作,加快優質良種茶園繁育基地建設,儘快改變茶園良種普及率不到1%的局面。由於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打工,故應大力推廣茶園機械修剪、採茶技術,降低生產成本。制定標準化栽培與加工技術規程,大力普及推廣有機茶栽培管理技術,提高茶葉品質和檔次。要把扶貧資金使用與低產茶園開發改造相結合。

3、提高龍頭企業的生產能力。要出台優惠政策,積極吸引外來資金、技術及管理,鼓勵私營企業、個人購買或重組現有茶葉企業和基地,採取併購、入股、加盟等多種方式,對孝散、弱的茶葉企業進行整合,培育龍頭骨幹企業和名牌產品,規範茶葉加工環節,大力推廣普及清潔化生產技術,保證茶葉品質。

4、加強新產品研發。我國茶葉生產基本上都是初級產品,對茶的綜合利用很少,深加工產品僅佔3%左右,產品技術含量與附加值均很低。在日本的茶產業中,深加工產品佔到約三分之一,歐美國家茶葉深加工產業也非常發達。我省的茶葉綜合利用僅僅處於起步階段,要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快新產品研發,優化陝南茶產品結構,促進陝西茶產業形成新的增長點。目前,漢中漢瀛綠茶發展有限公司以剪枝茶及茶末為原料深加工提取茶多酚,西鄉秦綠茶葉公司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茶葉研究所合作開發出了超微茶粉、綠茶糖果和綠茶麪條等系列產品,邁出了陝西茶葉綜合利用可喜的第一步。

5、塑造陝西茶葉的強勢品牌。雖然部分地方已採取了相應的措施,漢中市已將漢中茶葉統一在“午子仙毫”、“寧強雀舌”、“定軍茗眉”三個名牌,紫陽茶統一為“紫陽富硒茶”,平利縣主打“女媧”品牌。但是,目前品牌整合還只是形式上的統一,在產品質量上還沒有實現真正的整合。要通過政府引導,龍頭企業帶動,市場推動,統一茶葉生產與加工標準,加大宣傳力度,重點培育以陝西綠茶為代表的地方名牌。

6、依靠科技發展壯大茶產業。這次參加研討會的十四位國內茶學界頂級權威專家都是第一次到陝南茶區,他們對這裏的自然環境和茶文化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同時也指出目前生產水平太低、急待科學管理提高水平。為此大家建議:

(1)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為依託,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鄉茶葉試驗示範站為平台,吸納陝南各地市茶葉科研方面的優質資源,組建“陝西省茶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聯合開展科技攻關,研究解決生產中存在的關鍵性技術難題,為茶葉產業的發展提供創新性成果支撐。

(2)由省上有關部門牽頭,聯合各基層茶葉科技部門、龍頭企業、合作組織,成立“陝西省茶葉新技術推廣協作組”,統一技術標準,加速新成果、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提高陝西茶產品的科技含量、品牌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3)由省政府設立陝西茶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每年拿出1000~2000萬元,專項用於優良品種更新並建立優質茶葉生產基地、龍頭企業技術改造、茶葉科研創新、技術標準和生產規程制定、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和行業協會建立、質量體系認證、品牌宣傳推介等。

標籤: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