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書信函

2021清明節班會主題策劃書

書信函1.01W

轉眼間,歲月匆匆,工作已經告一段落,我們又迎來一個新的工作階段,要定下新的目標了,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策劃書了。那麼你會寫策劃書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1清明節班會主題策劃書,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1清明節班會主題策劃書

  清明節班會主題策劃書1

班會目的:

通過班會,讓學生對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有更具體、詳實的瞭解。

活動準備:

清明節的有關資料

班會主題:

《我們的清明節》

班會地點:

二年一班教室

班會時間

20xx年4月19日第六節課

活動過程:

一、古詩引入。

[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二、清明節知識瞭解。

1、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它在每年的4月4~6日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

2、清明節:清明不僅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農事季節,也是24節氣中唯一演變成民間節日的節氣,又稱“清明節”。作為節日,它又包含了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三、清明節的來源

談到清明節,自然會想到歷史人物介子推。傳説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飢。後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晉文公),惟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帶了母親隱居綿山。

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他想,介子推孝順母親,一定會帶着老母出來。誰知,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棵燒焦的大柳樹,死了。

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源。寒食節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了。現在,清明節取代了寒食節。

四、清明節的古老風俗

1、考慮到老人和孩子耐不住寒冷,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於是就有了各項野外健身活動。

(1)放風箏,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説這樣能除病消災。

(2)踏青,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

(3)鞦韆,意即揪着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打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4)插柳、戴柳,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為三大鬼節,人們為了防止鬼的侵擾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們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觀世音以柳枝沾水濟度眾生。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説:“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裏,活到哪裏,年年插柳,處處成陰。

2、清明節除了這些古老風俗外,它還是一個紀念祖先的節日,主要的`紀念方式是掃墓。關於掃墓,你知道多少?

(1)讓學生回憶以前跟長輩去掃墓的情形。

(2)掃墓,已隨着社會的進步而逐漸簡化,我們為了什麼而掃墓?(緬懷英雄的崇高品質,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五、詩朗誦

《寒食》(唐)韓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六、輔導員總結。

我們緬懷先烈的崇高品質,雖然他們已長眠於地下,但他們的可貴品質卻永遠激勵我們,所以,我們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努力學習,天天向上,以此來告慰長眠地下的英靈。

  清明節班會主題策劃書2

【目的意義】

通過此次清明節學校主題班隊活動課,使同學們進一步瞭解中華民族的悲壯歷史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鬥爭歷史,緬懷革命先烈,激發學生們的愛國意識,增強學生們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的信念,堅定跟黨走的信心。

【活動時間】

清明節。

【活動地點】

班級教室。

【參加人員】

全班同學。

【活動準備】

(1)錄音機一台、錄音帶數盒。

(2)歷史知識問答題題簽。

(3)佈置會場。

(4)邀請校領導。

【活動程序】

放《紅梅贊》歌曲錄音帶,在《紅梅贊》的歌聲中,主持人上場,宣佈《烈火中永生》主題班會開始。

甲:《紅梅贊》這首許多中國人並不陌生的歌曲,影響了幾代為中華民族崛起和振興而開拓進取,奮發圖強。甚至不怕犧牲生命的中華兒女。

乙:小説《紅巖》和電影《烈火中永生》也激勵過億萬中國人,繼承先烈的遺志,踏着先烈的足跡奮勇前進,開創新中國的業績。

甲:紅巖英魂不散,紅巖英烈永垂不朽!

乙:"從來壯烈不貪生,為黨為民萬事輕。願以我血獻后土,換得神州永太平。"(音樂止。)

甲:請看舞蹈表演《在獄中》。

(5名同學上場表演"繡紅旗"其中1名同學扮演江姐,4名同學扮演獄中難友。)

乙:聽,難友們在控訴的暴行。

甲:聽,難友們在暢想當五星紅旗高高飄揚的時候……

乙:(激動地聲音響亮而高亢地)中國革命就要勝利了!

甲:(聲音低沉而悲憤地)然而,1949年11月27日的那一天。

乙:黑松林在訴説。

甲:黑松林在控訴。

合:黑松林在吶喊。

甲:反動派慘無人道的大屠殺,無數的英烈倒在了槍彈下,倒在烈火中,倒在血泊裏。

乙:"失敗膏黃土,成功濟蒼生。"

甲:這是血與淚的誆歌,這是信念與意志的磨鍊。這是生與死的選擇。

乙:他們沒有死,他們用信念與意志贏得了新中國,他們在烈火中得到了永生。

甲:革命英烈,那永不消逝的英魂,激勵了無數人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志,也使我們新一代青年,領略了生命的真諦。

乙:不管是強音還是顫音都是後人前行的號角。

甲:有人常常提出這樣的問題:"人活着到底是為什麼?"

乙:是萬世留名?還是自生自滅?

甲:有人説烈士們生得偉大。

乙:也有人在抉擇但他們死得並不划算。

甲:不,先烈們説:"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革命故,兩者皆可拋。"

乙:他們懂得:"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內涵。

甲:他們追求:"失敗膏黃士,成功濟蒼生"的人生意義。

乙:死,並不是烈士們惟一的選擇,生存,對先烈們未必不是一種選擇。然而,在光明與黑暗,在自由與專制的搏擊中,需要勇士的衝鋒,需要戰士的流血,需要英雄的獻身。

甲:於是,先烈們發出了:"今雖自縛非吾願,碧血丹心換中華!"的呼聲。

(同學分別講述紅巖故事《獄中鬥爭》;《小蘿蔔頭》;《楊虎城將軍的故事》《兩口活棺材》《血染白公館,火燒渣滓洞》等,一名同學講述1949年11月27日《血腥大屠殺》史實。(略。)

乙:當敵人對關押在白公館監獄的革命者進行大肆屠殺時,也正是鮮豔的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前冉冉升起的時候。

甲:當天安門前的禮炮震撼天地時,歌樂山仰天長嘯,悲聲壯絕。被關押在"中美合作所集中營"裏的200多位革命志士恨飲槍彈,倒在了黎明前夜。

乙;紅巖精神,它給予中華兒女們以巨大的力量和博大的胸懷。

甲:中華兒女們也必然義無反顧地用血與汗去譜寫新中國的歷史。

乙:這種精神深沉地延續了50年之後,在我們新一代青年人手中將進人一個嶄新的高度。

甲:20世紀是一個苦難的世紀,一切人類的苦難,都創造了歷史上空前殘酷而慘痛的最高紀錄。

乙:20世紀是一個偉大的世紀,在這個世紀,舊的死亡,新的生長。在這個世紀,人類為了拯救自己,反抗強權,反抗暴力,處處表現了最英勇,最剛毅的精神!

(歷史知識競賽,紅巖史實抽籤問答。略。)

甲:在革命鬥爭的戰場中,革命者以自己的血與肉無情地嘲笑了敵人的瘋狂和愚蠢,他們對共產主義事業的執着追求和果敢的獻身精神,為中華民族塑造了一個個巨大而崇高的形象。

乙:"為了免除中華民族下一代的苦難,我們願把牢底坐穿!"烈士們的雄心壯志,猛烈地撞擊了歷史的迴音壁。從此,悲壯的交響樂留下了高昂的樂聲,為光輝的主題演奏了高昂的歷史旋律。

(放《我的祖國》錄音磁帶。)

甲:找們是新中國的青少年,我們在祖國的懷抱裏,吮吸着愛的雨露、沐浴着温暖的陽光。而你知道小蘿蔔頭的童年嗎?請看小品《我和小蘿蔔頭》(內容略)。

乙:血肉親情,人人擁有。誰人無骨肉,誰人無父母,革命者也是血肉之軀。他們思念

親人之情不比別人少,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和真摯的心寫出了對親人的思念。請聽配樂詩

朗誦《獻給母親》(略)。

甲:堅定的信念,執着的追求是紅巖英烈們高度追求的真諦。

乙:歌樂山的英烈們用他們的生命和熱血,譜寫了一曲高亢的生命壯歌。

甲:紅巖精神,是革命烈士對共產主義信念執着追求的高度概括。

乙:紅巖精神,是革命烈士堅持真理,改造社會的人生偉大實踐報告。

甲:紅巖精神,是革命先輩為國家,為人民無私奉獻的真實寫照。

乙:紅巖精神,是改革開放,發展建設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精神支柱。

甲:請記住:1949年11月27日,這是中國人民永遠不能忘記的日子。

乙:舊中國的統治者,在覆滅前的瘋狂屠殺,只是給自己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敲進了一根永遠拔不掉的鐵釘!

合:人民英雄卻在"烈火中永生"!

(最後全班同學合唱《歌唱祖國》,唱歌完畢,主持人宣佈班會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