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關於母親節的教育隨筆

文學1.21W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都看到過不少讓自己印象深刻的隨筆吧?隨筆是散文的一種,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想看看大家都在寫什麼樣的隨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母親節的教育隨筆,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母親節的教育隨筆

關於母親節的教育隨筆1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母親節",是提醒兒女們銘記感恩,力行感恩的日子。

"母親節"是個"舶來品",在所有漂洋過海來到中國的諸多的"洋節"中,我最認可最先接受和尊崇的就是這個節日。

這個節日告訴我們:母愛的無私和純潔是跨越時空的。敬仰母愛,感恩母愛是"地球村"裏不同膚色的兒女們共同的情懷,共同的價值觀和趨於一致的言行。

我們這個星球上人類的語言有萬千種,可呼喚母親的聲音卻空前地一直,任何一個母語中都不會缺少元音"a"。"媽---媽",是每個人在牙牙學語時,發出的最清晰的第一聲!可見,老天爺是有眼的,造物主是最能概括人類情感中最精粹的......

我的母親和千千萬萬個普通而又樸實的母親一樣,把自己的一切都傾注在兒女們身上。我父親走得早,她把父母的責任繫於一身,全擔在那幅略顯瘦弱的肩頭,春來秋去,含辛茹苦,以一人之力將我們姊妹六人拉扯成人,讓我們學有所獲,德有所增,家有所成,業有所立。多少年來,我每每念及此,總會心潮起伏,潸然淚下。

我始終認為:天道是永恆的,更是公正的。母親以九五高壽駕鶴西歸,這是天道給予她老人家辛勞一生的回報。母親身前曾經説過,她家的長輩們中間長壽者甚少。由此可見,母親在她們家族中定屬於創造了生命奇蹟的。母親是獨生女,自14歲逃難日寇犯晉離別家鄉,在顛沛流離途中被同為老鄉的父親收留後,就一直與姥姥相依為命。姥姥是在我8歲那年辭世的,享年七十有餘。我總結和闡釋母親高壽的原因時,將勤勞善良放在首位,是勤勞強硬了筋骨,是善良積累起功德。

母親在世時,我就當上了"一龍一鳳"兩個孫兒的爺爺。母親晚年最引以為自豪和欣慰地是她膝下又有六個重孫子和重孫女,常為四世同堂樂得合不攏嘴。母親臨別前在醫院的病榻上説,很像抱一抱我家老二孫女,遺憾地是當時孫女被親家照看着,老人家的心願未能實現。我和妻子一直為此心存內疚。

去年的"母親節"時,母親還健在,就是氣色不如了以往。過了沒幾天,在蘭州的姊妹和晚輩們,還興高采烈地為她大辦了慶賀"九五華誕"的壽宴。可萬萬沒有料到得是到了八月中旬,天崩地裂的震撼就把我們的心撕碎了。

今年的"母親節",我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儘管昨晚看書睡得晚,可一大早就醒了,看到微信朋友圈裏一則則情透肺腑的歌頌母親的圖文,觸景生情,勾起傷痛,鼻腔酸楚難忍,淚水奪眶而出,於百感交集中吟得一首?五絕。念母?來。詩曰:

痛心逢此日,

今歲兩別離。

夢寐慈顏近,

晨白熱淚滴。

今年的"母親節",對我們姊妹們,晚輩們來説,註定是一個沉痛和壓抑的日子!我們只能在心底裏一次次地呼喊:母親——我們想您!

媽!您能聽到我們心底的呼喚嗎!三兒堅信:您一定會聽到的!今晚託個夢過來,好嗎?

關於母親節的教育隨筆2

即使全世界的痛都消失了,你仍是我身上最終的那部分。

——題記

人生在世,生活有苦有累,只要有母親,咖啡也會變甜,讓母愛永駐心間,這樣,我就能走得很穩,很遠……

那年父親的事業從高峯跌到低谷,我們一家人不得不搬出那套豪華的別墅,在老城區租了一套破舊的小房子,住了下來。

每天一大早,母親就出去找工作,她常常要走很遠的路,但卻從來不打車,只為省下那十幾元錢。在從前那個家裏,母親每天都要洗一次澡,那個習慣一直保持到現在。每天母親一回家,便第一個擠進那間狹小而又破敗的浴室。我知道,母親忙了一天了,十分疲憊,在這寒冷天氣裏,温熱的水淋在身上,可以讓人備感舒適。可是,漸漸地,我發現母親似乎變了。

在以前那個家裏,每天都是我第一個洗澡,母親總等我洗完再洗,可是現在,母親總第一個衝進浴室。我發現,我失去的不止那棟大房子,母親的愛也在一點一滴地逝去……

我想留住母愛,可任憑我怎樣努力,母親都視而不見,難道她真的不愛我了嗎?一次次在半夜哭泣,一次次從惡夢中驚醒,耳邊不再回蕩着她的叮嚀……

不知不覺,時間從指尖淌過,終於到了一年一度的母親節,一大清早,母親便要出門,我再也忍不住了,小心翼翼地問道:“媽媽,為什麼你每天總是第一個衝進浴室?”母親一怔,臉上滑過一絲難以言喻的痛苦與無奈,我期待着母親會給我一個令人驚喜的答案,可母親卻平靜而冷淡地説:“沒什麼,在外面跑了一天,不洗一下怪難受的。”説完,便關上門出去了。我的希望徹底破滅了,心,碎了一地。

我精神麻木地打掃着父母的房間,可是卻看見了母親的日記:“小艾的爸爸問我每天為什麼總是第一個衝進浴室,我沒説實話,其實,我是怕小艾知道後會難過。因為我洗完澡後,浴室的温度會上升1℃甚至2℃,在這個寒冷的季節裏,我能為她做的只有這麼一點了……”看完日記,我已淚流滿面。

媽媽呀!你為什麼都不告訴我,讓我一直以為我已經失去母愛了,原來,我一直被母愛包圍着!

愛!能讓冰川熔化;愛,能讓火山爆發;愛,能讓運河改道;愛,能將火車停下……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留住母愛,就是留住了生命中的光采,讓母愛永住心間,這樣,我就能走得很穩,很遠……

關於母親節的教育隨筆3

陽光明媚,萬物復甦,天氣開始漸漸的暖和起來,一起都展現出了生機盎然的景象,中四班的孩子在我們幼兒園裏也注入了新的能量。記得那是三·八婦女節那天,我們班的寶寶們要祝自己的媽媽節日快樂。他們要給媽媽一個擁抱,一個深深地吻;他們要把自己親手畫的畫、親手製作的紙杯花送給媽媽;他們希望媽媽們能聽到寶寶們演唱的歌曲--《我的好媽媽》;他們希望媽媽能聽到寶寶們説一句:"媽媽,我愛你"。寶寶製作的禮物、温馨的語言,讓我好感動啊!

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是母愛,母愛是一條小小的'溪水;雖然平凡但在一些小事情切讓我們感動,當我們呱呱墜地時,就會有一種偉大無私的愛縈繞在我們身邊,那就是母親的愛。母親把她所有的愛與奉獻都慷慨地給予了我們,無微不至地關心着我們。而作為兒女的我們幼小的孩子們,他們顯然在用心為媽媽準備禮物,雖然孩子的表現是稚嫩的,但卻充滿了真摯。作為老師,我也希望這份愛能傳遞下去,教寶寶懂得更多的愛,學會愛,由愛父母到愛別人,由愛家庭到愛社會,讓愛的種子在寶寶心中發芽開花。

"媽媽,我愛你!"寶寶們、做為為人子女的我們,也讓我們在媽媽耳邊真情的説一句:"媽媽,我愛你!"

關於母親節的教育隨筆4

説實話,作為一位母親,我很忽略這個節日,因為母親的愛是無私的、是不求回報的。但是,作為一名幼兒教師來説,我必須重視這個節日,因為,每個家長把孩子交到我們手裏,我們就有責任、有義務把愛的信息傳遞給孩子,讓他們變得越來越懂事,學會愛、學會感恩,知道媽媽的辛苦,所以我們必須讓孩子記住這個節日——母親節。

今天下午,我班在做離園活動時,我給孩子講了關於“母親節”的故事,和孩子一一做了溝通,結果很令人滿意。

首先,我神祕的告訴孩子:“小朋友,你們知道這個星期天是什麼節日嗎?”孩子很好奇的看着我。“告訴你們吧!就是你們媽媽的生日——母親節。”“那你們想送給媽媽什麼禮物呢?”孩子們都不約而同地説:“大蛋糕!”“小朋友真棒!那你們和老師一起給媽媽唱首生日歌吧!”在我的帶領下,孩子們用那稚嫩、純真的聲音很投入地唱了起來,那情景好像媽媽就在眼前,特別是杜聞浩小朋友還順溜的用英文唱了起來。歌聲結束後,李枝繁、李嘉欣、李思遠……等好多小朋友都爭先恐後地跑到我跟前,

有的説,媽媽上班辛苦,給媽媽捶捶背;有的説,給媽媽端洗腳水;有的説,在幼兒園聽話讓媽媽高興等等,活動在又唱又跳的進行中勉強結束了。

這次活動讓我非常感動、也很欣慰,孩子真的懂事了。平時,老師對他們愛心方面的培養得到了驗證,同時,也希望在母親節來臨之際母親去接受孩子這份愛、這份祝福。更祝願所有的母親,節日快樂!

關於母親節的教育隨筆5

“親愛的媽媽,謝謝你每天給我做飯,給我買玩具,給我講睡前故事,你是全世界最好最好的媽媽!”

這是在美國洛杉磯一所公立國小讀二年級的皮特寫給媽媽的信。

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美國的“母親節”,今年是5月8日。“母親節”之前的這一週,7歲的皮特在學校的手工課上只忙活一件事——給媽媽製作一本小畫書。

在他花了一星期精心製作的這本書裏,皮特用彩筆、貼畫等精心繪製圖案,用稚嫩的字體認認真真地寫了一封給媽媽的信和“我愛你”、“謝謝你”等句子。

“母親節”這天,皮特班上每位同學的媽媽都會收到孩子製作的充滿愛意的小畫書。在美國,幾乎所有學校的孩子都會給媽媽製作“母親節”禮物。

“對孩子來説,母愛是與生俱來的,是孩子從小到大習慣擁有、卻不容易察覺的東西,”皮特的班主任哈斯勒女士對新華社記者説,“母愛在生活中雖然無形,卻無處不在。通過慶祝‘母親節’、給母親製作禮物,可以幫助孩子張開心靈的慧眼,‘看’到母愛。這種張開心靈慧眼的能力對一個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它可以幫助孩子察覺世界上的愛,懂得感恩,學會愛別人。”

對於母親來説,愛孩子、給予孩子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似乎天經地義。這種無條件的愛不通過教育啟發,容易被孩子“習慣性忽視”。有的孩子直到自己有了孩子,才知道父母曾經為自己付出了多少,正所謂“養兒方知父母恩”。

“母愛其實是一種最為普遍常見、卻不應被視為廉價的特殊的教育資源,”哈斯勒説,“我們作為學校老師,希望利用‘母愛’這一教育資源,啟發孩子學會感受別人給予自己的愛,用愛和感激温暖他們的心靈。只有被愛充滿的心靈,才能把愛的光和熱再帶給別人。”

由於老師的引導和教育,皮特班上的每名學生都非常認真、專注地給母親製作了自己最有創意、最美麗的小畫書。

年復一年,“母親節”給媽媽製作禮物已經成為學校的傳統。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成長,孩子們學會了“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