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關於《人生》讀書筆記

文學3.63K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地作記錄了。可是讀書筆記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人生》讀書筆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關於《人生》讀書筆記

關於《人生》讀書筆記1

《人生》是路遙的一部中篇小説,它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時空背景,敍述了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高加林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構成了故事發展的矛盾,也正是體現那種艱難選擇的悲劇。

人生,多麼沉重的字眼,有誰能在這條道上一馬平川。有些事情蹉跎的是歲月,而有些事情卻要用整個歲月去懷念。也許人是易忘的,可有一種記憶是深深的烙印在我們的心上,每一次扯動就會疼痛,就會流血,就會進一步的加深它的傷痕。人生這部作品是段樸實而又悽美的愛情悲劇,而這段悲劇之所以悽美,就是因為有劉巧珍的存在。高加林的背叛,對於她來説是一種致命打擊,但是,“剛強的姑娘,她既沒尋短見,也沒神經失常,人生的災難打倒了她,但她沒有放棄,而是堅強的活着,她要在土地上尋找別的地方的東西!”這一是體現出她的堅強、堅韌;又體現出她對生活,對土地,對自然,對家鄉的深厚感情。這正露出路遙對土地、勞動對故鄉自然的深切熱愛和依戀。

不過人生也的確是矛盾的,換做是其他任何人處在高加林當時的位置,也難免不做出相同的選擇。如果不是後來的變故也許高加林和亞萍之間也的確比和他和巧珍能夠更加和諧。巧珍很善良,有金子般的心,可是同樣是金子,在乞丐面前絕對比在國王面前更耀眼,關鍵是看獲得金子的人是貧窮還是富貴。拋開感情不談,真正值得敬佩的是巧珍的堅強和豁達,即使在遭遇情感變故的時候並沒有像一般女性一樣任由自己軟弱消沉,覓死覓活,反而是高加林在最後埋怨活着沒有意思。巧珍沒有文化而高加林是村裏的才子,但是這種優劣的對比卻在需要堅韌的意志力時候顛倒了,也許正是因為巧珍的沒有文化,從小在鄉野山間長大才讓她對於世事無常的得意失意沒有過多計較和苛求,往往是一些自命不凡,自負清高的文化人才對於生活百般挑剔。

人生就是這樣,如此的變幻莫測,人好像總處在一個怪圈中,一個希望誕生、爾後希望破滅這不斷循環的怪圈。一種希望的產生使人生霎時一片光明,似乎前路不再渺茫與難走;一種希望的破滅又使人生突然間一片漆黑,似乎找不到前進的方向與動力。可我們也許還不能弄清楚什麼才是我們的希望,我們其實仍困惑於希望的真實含義,我們不懂根據自己的情況去追求屬於我們的.希望,所以在人生路上我們走的並不平坦。

當一個人站在幾近絕望的河流邊時,他會毫不猶豫的跳下去,儘管無法確定在激情耗盡時,能否達到彼岸,泅渡、泅渡、再泅渡,甚至死亡在那時也是一種幸福。當高家林意外的當上了縣報社記者後,似乎又尋回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感覺,然而他的成功同時也為別人留下了發泄私憤的藉口,他是不“合法的”在那個時代裏,一個人連施展自己的抱負和理想都必須的先“淨身”,否則,會被一根稻草勒死。

也許他被壓抑了太久,他衝擊理想的熱情不但有了“燎原之勢”,而且還幻想着將自己“志投千山外”,於是他強忍着骨子裏的痛,斷絕了願為他付命山崖的巧珍和她的一生的痴情。但是平衡生命是需要代價的。高家林最終被譴回鄉,他是開了後門當上記者的。這是一個多麼大的玩笑。輪迴永遠無情。當他明白這一切時他的所有便都猶如一粒浮塵,在狂風中顛簸了激情,最終還是被暴風雨無情的拍打在地。迴歸絕望。

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我想,人生就如這段話一樣,讓我們慢慢去走,去體驗,去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直到有一天,我們老了,回首往事時能欣然一笑。直到有一天,我們老了,回首往事時嘴角能流淌出幾個小小的故事。不也無憾嗎?

關於《人生》讀書筆記2

“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這句話一説出來,估計大家都很熟悉。阿里巴巴總裁馬雲,電子商務時代的風雲人物。最近在看訪談節目《財富人生中-馬雲》中馬雲有提過《人生》這本書。

也許目前很多年輕人都把馬雲當做偶像,我當然也不例外,《人生》這本書真的對一個人影響這麼大嗎?我拿起電話,先打電話給創新書店幫忙查詢這本書,創新書店説沒有庫存,而後打電話給解放西的新華書店。店員説還有庫存,我就十萬火急地去解放西那邊買下了這本書。

6月25日,買到書的當天,我便認真地閲讀起來。6月28日,把書看完了。(還沒這麼認真看過一本書,白天,晚上,公車上,路邊)

故事中幾個人物浮現在我們的眼前:主人翁:

高加林(教師,高中畢業,當時年代也算是文化人)

巧珍(沒上過學,心裏深愛着高加林,做的所有一切都是為了他,劉立本二女兒)

高明樓,劉立本(村裏的能人,小幹部,有點狡猾)

黃亞萍(幹部子女,有點任性)

德順老漢(村裏面的光棍,人生閲歷豐富,懂很多人生道理)

高加林的人生軌跡,從縣裏到農村,農村到縣裏,最後結局是被貶回村中。高加林的人生是奮鬥的一生,心裏有很多的人生抱負,從一個人民教師,到被高明樓利用權勢趕下台,讓他兒子三星當老師。明樓不得不從農民做起,在此期間,巧珍深愛着他,為他付出了很多。高明樓收穫愛情以後,心裏踏實下來,從農民做起,努力地幹活,最後被安排到縣裏面做通訊幹事,當起了記者,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縣裏面的風雲人物。當時的高中同學亞萍也在縣裏面,在學校裏面就曾經喜歡過高明樓,一直很仰慕他的.才華,為了他,不顧當時社會的藐視與指責跟相處兩年的男友分手,高明樓為了事業,毅然把巧珍給拋棄了。不顧道德觀念的影響。受到社會上,村裏面的指責。最後,被人舉報走後門當了通訊幹事,被重新貶回農村當農民。

高加林的人生是充滿的矛盾的一生。不得不承認他為了理想,從一個農民踏踏實實地做起。最後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事業的成功,一心想離開農村,不滿足現狀,去施展自己的才華,併為之奮鬥,的確讓人敬佩。但是他為了人生,事業擯棄當時的社會觀念,社會現實,最後落的這樣的下場,也讓很多人噓唏。

關於《人生》讀書筆記3

相貌身世低人一等精神品行高人一籌

金錢誘惑不動心親情關愛動真心

低迷庸俗不沾邊讀書作畫樣樣精

當我看到年幼的簡愛常常躲在裏德家的書房裏面如飢似渴地讀着一章章詩篇,一本本陶冶情操的名著時,我真的很感動!雖然被蠻橫的表兄嚴峻地指責不配閲讀書架上的書籍,但是小小的簡愛卻是那麼頑強高尚,為了獲得讀書的權利,她第一次與被大家擁護的表兄正面抵抗,並且形象而小孩子氣地將約翰比作羅馬的暴君。認真想想這或許是簡愛思想早熟、可愛的表現,愛讀書的種子早早地就在簡愛的心中深深地埋下了。在勞渥德,她像海綿一樣在艱苦的環境中汲取着一切學問,她是那麼的如飢似渴,恨不得把一切的養分都集中起來放進自己的大腦!這為以後簡愛在社會上的生存供應了有力的條件,也憑藉她的學問得到了大家的敬重。

每當聽到人們談論女性權這個話題的時候,我都會想到自己看過的一本書——《簡·愛》。

簡愛不像其它小説裏的女主角,她不那麼美麗,貧困,低微,矮小,但她有一顆和善,美妙,頑強的心,或許正是她從小受盡這些非人般的熬煎,才換回了她堅韌和頑強不屈的精神。故事中簡·愛後來去了羅切斯特家產家庭老師,兩人相知相識且擦出了愛情的火花。在他們結婚之際,簡·愛才得知羅切斯特有一名妻子。簡·愛堅持,只有兩個相互對等的靈魂才能組成一份完整的愛情,所以她忍痛離開羅切斯特。

有情人終成眷屬,最終簡·愛克服了困難,在羅切斯特的別墅發生火災,他的妻子死去,以及羅切斯特也雙眼失明後,仍舊選擇回到羅切斯特身邊,與羅切斯特過上幸福的生活。這時的簡·愛不再是那個卑微的簡·愛,而羅切斯特也不再是那個高高在上的羅切斯特,他們只是一對恩愛而公平的夫妻。

説到這,我想起了我熟悉的一個姐姐,她今年應當成人了。她有一個親弟弟,她的親弟弟在她10歲那年誕生,她和我説過,10歲那年,她的生活徹底變了。我瞭解她的家庭,是的`,她的父母在她弟弟誕生後,幾乎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她弟弟身上,長大之後,由於家裏經濟條件不好,她父母偏心的把家裏的積蓄都供她弟弟上學,她假期自己打工供自己上學,那些錢卻又偷偷被她父母拿走給她的弟弟用。即使父母很偏心,但是她仍舊很孝敬父母。有時候我真的想問問她父母,同是一個孃胎生的,性別的差異有那麼重要嗎?我很慶幸我的父母並沒有由於我是女生而偏向我的弟弟,我也很慶幸我從小在一個公平的環境里長大。

關於《人生》讀書筆記4

含淚讀完路遙的《人生》這篇中篇小説,平凡的世界裏的平凡事,折射的是改革開放前農村有理想的人的苦B人生,如此的委屈和無奈。

高家林,一個二十四歲接受過高等教育有知識有抱負的年輕人,來自農村,但一心想走出這個思想落後封在大山的`農村,少年的悽苦他也沒有放棄過夢想,曲曲折折,青年的時候一個機遇到了縣城當上了記者,本師有才華的他以為找到了施展的人生的舞台,結果生活給他開了個玩笑,再次讓他遣回農村,當時的背景在農村永遠只有當農民的份,理想,抱負皆是浮雲,也許上天覺得他應該遭受更多的苦難,在那個尚未改革開放的年代,農村的知識分子註定一路坎坷,一路荊棘,鳳凰無法涅槃就會消失於視線。

愛情上他是幸運的又是不幸的,極度迷戀他的美麗的農村姑娘巧珍,在家林未進城時,兩人陷入愛河,被他拋棄後,傷心欲絕地與追求她的馬拴閃婚,巧珍愛家林,家林也深愛着這個美麗的姑娘,可是思想上難以逾越的鴻溝,一個知識分子和文盲的愛情故事註定會夭折,令人歎息感慨。亞萍,一個縣城上的播音主持,跟家林讀書時有共同的追求,思想前衞的女性。兩人也志趣相投,熱愛文學,兩人在一起談古論今,闊論國際事件。在家林當記者時兩人互相愛慕,可惜,家林被遣農村,時代背景的影響下,儘管她肯為他犧牲一切,事業,家庭皆可拋,跟家林回農村,但是他堅決不要,又是愛情悲劇!令人扼腕!高家林,令人心疼的年輕人,倔強,高瞻遠矚;巧珍,善良,美麗,善解人意,有熾熱的愛;亞萍,愛浪漫,愛自由,有思想,敢於追求自己的幸福。可是他們都沒能獲得自己的幸福!糾結的愛情,痛苦的糾纏,最終無果,非常的心疼和不忍。

《人生》雖然是篇中篇小説,但裏面的人物性格鮮明,儼然折射了改革開放前的一些問題。北方農村人的生活,思想他們雖然淺薄,封建,但始終還是善良單純的。

一個飽受命運折磨的人挺起胸膛,一顆痛苦的靈魂,點燃在黑夜裏…

關於《人生》讀書筆記5

看了路遙的人生之後,心情有點沉重,路遙人生讀後感1。有時候真的覺得戲如人生,人生如戲。當我們旅途不順時應該怎樣調節;當我們面對這一系列的艱難抉擇時,我們該怎麼辦;在一些誘惑面前我們,是否能夠把握好自己。人生這條路曲曲折折,走得越長,我們從中學到的東西越多,領悟得越多。

《人生》一書敍述了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他與兩個女人之間的事情構成了書的一個發展線索。我個人比較喜歡劉巧珍,她美麗善良、貼心,處處為所愛的人着想。當高加林是一個老師時,她站在旁邊默默的關注他,雖然很愛他卻不敢表達,覺得自己配不上他。當愛的人被人頂替了教師職位回到家種地時,看着他在山坡上拼命挖地把手弄傷之後,心裏很心疼,給他送藥水;當加林提着饅頭到縣城賣時,她在一旁悄悄的觀察着他,心裏很替他着急,當加林一個饅頭都沒有賣出去時,她幫他賣。。。。。。。。。。這些行動都深深的打動了高加林,他倆開始談戀愛。戀愛中,有一次他倆在草堆中談話,巧珍對加林説“當我們結婚之後,我要讓你像在學校一樣,過星期天”,還有一次她到縣城裏看着愛人的被子薄,便説要給加林續棉花。。。。。。。。。。這些我們都可以體會到巧珍對加林無私真摯的愛。對於巧珍,我是十分的佩服,一個女人到底有多大的胸懷才可以這樣默默的付出,可以苦自己,卻不願意自己所愛的人受苦,處處為愛的人着想,把最好的東西留給愛的人。

對於高加林我有恨也有同情。恨他無情的拋棄了真心真意他好的人,同情他來來去去最後又回到了黃土,落下一個不好的下場。他是一個才貌雙全、文武皆備的高中畢業生,自信、有抱負、有思想,畢業後當上了民辦教師,但是被人不公平的頂替了。他的心裏很不平衡,是巧珍慢慢的安撫着他。給予了他無私的愛,讓他感受到快樂。但是當他進城工作之後,漸漸的覺得自己與巧珍有差距,開始拋棄在農村的相好。記得那次巧珍到縣城看他時,對他説他家裏的豬生了十二個豬娃,被老母豬壓死一個。。。。。。。他表現出反感,不耐煩,這預示着這段感情快走到了盡頭。加上黃亞萍對他的熱烈追求,他更是動搖了。黃亞萍是一個城裏的女人,有知識有文化,大膽、開朗活潑,對高加林窮追不捨。她與高加林之間有共同的文學愛好,這拉近了他們之間的距離。在這種情況下,最後高加林無情的丟下了巧珍,投向了那外一個女人的懷抱,我想換做現在的一些人也會這樣做的。但是就像我們説的一樣,任何事情有得必有失,有人告發了他進城工作是靠關係。他又回到了生他養他的那片黃土地,所有的東西頃刻之間又沒有了,原有的愛人早已離開,鄰居視他為負心漢。他的'內心十分痛苦,世上沒有後悔藥,一切已來不及,只能認命了。我們不能把這些全怪罪在他自己身上,造成這種結局的也有社會原因。我們面對他這種情景時,也不敢保證不會像他那樣做。在現實面前,有好多事情是被逼無奈。

到現在為止,看過路遙的好多作品,對《人生》和《平凡的世界》感觸比較深。作為一個南方人,不太瞭解陝北的文化底藴。但是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印象是很深的。《人生》給了我很多想法和啟示,其中有句話特別好“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是啊,人生這條路需要我們好好的走,要記得曾經對我們好的人,不管在什麼時候都不能忘了。做事要憑自己的良心,不能被自己所處的環境所變化,保留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在面對一系列艱難抉擇的時候,好好的想清楚,不要傷害那些深深愛你的人,我們可能會失去一些機會,但是它還有可能會得到,有些人我們一旦錯過了就不會再有。

關於《人生》讀書筆記6

睡到別人隨時可以理直氣壯地敲響你家門的時候才起,簡直太可怕了。

“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只是布里特-瑪麗的人生信條之一。

成年可以後在公眾場所大笑有心理負擔?留給別人的第一印象必須毫無差錯?不能讓別人知道我早上睡到了十點鐘?不存在的,布里特·瑪麗用一本書的.人生講述了自我實現的重要性。

有些時候,繼續生活下去還是比較容易的,你甚至不需要知道自己是誰。只要你明白自己究竟在哪裏,根本不用知道自己是誰。

她坐在黑暗中的木凳上,凝視着海報上那個讓她一見鍾情的紅點,那正是她熱愛地圖的原因。因為年代久遠,紅點已經磨掉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也已經發白,但它還在那裏,嵌在地圖左下角和中心點之間,旁邊寫着“你在這裏”。

是的,“你在這裏”。

從最初,母親一直很失望,活下來的是布里特·瑪麗,而不是比她更優秀的姐姐。接下來,肯特總是説她沒有幽默感沒有想象力,連有香水味的襯衫也不願自己丟進洗衣機,即使她所有的生活都以肯特為主。後來,在博格,她當了孩子們的足球教練,哪怕她不怎麼懂足球,但她是被需要的。在博格,她第一次有了想講笑話的衝動,在博格,她交到了第一個朋友,在博格,她第一次喜歡上了足球,在博格,每個人都會記住,她曾經來過這裏。

按清單做事情的布里特·瑪麗,發動了汽車,帶着充足的汽油,駛向巴黎――她一直想去卻從未去過的地方,開啟了一場説走就走的旅行。

布里特-瑪麗不知道太陽是什麼時候衝破天空永恆的灰色陰霾升上地平線的,但它好像已經開始憧憬下一個季節的到來。

人生是一種冒險,冒險就應該是冒險的樣子,不是嗎

關於《人生》讀書筆記7

或許你也曾經有過迷茫,有過困惑的時候,譬如在面對人生的十字路口的時候,你會因是跟隨自己的心繼續向前走,還是屈服於現實的重壓。如果你在處於糾結之中,那麼便可以像我一樣帶着疑惑去《人生》中尋找答案。

《人生》講述了一個因大學聯考失利而在村裏任教的民辦男教師高加林,他出生於農民家庭。他的生活一直都不太順利。“大能人”高明樓的二兒子三星是一個靠走後門才上了高中的遲笨人,因為高中畢業沒有工作,便把沒什麼背景的高加林頂替了下來。高加林不服氣的待在鄉下,一心想着怎樣回到鎮上,但村裏“二能人”的二女兒劉巧珍又給予他愛情的滋潤。過了一段時間,高加林的叔父從遠方調回來工作還當了地區的勞動局長,下面的人為討好他,走後門把高加林帶到了縣城裏工作,高加林還和高中同學黃亞萍擦出了愛情的火花,甩了劉巧珍。可命運弄人,黃亞萍的前男友的母親對高加林懷恨在心,揭發了他走後門的事,導致他又被迫回到了農村。

高加林是個有血性的青年,他不甘屈服在命運的壓迫之下,他有自己的理想,也曾幻想未來美好的生活,可他憤怒、困惑、絕望,這都是人生帶給他的教育,他可能在人生的岔道走對了的路,又有可能在他人的推波助瀾下走錯了路,可誰有説的準呢?是錯是對都是相對而言的,高加林總覺得生活不順,可他也找到了好些快樂幸福不是嗎。有好些人在高加林選擇了城裏姑娘黃亞萍的時候大罵高加林沒良心,是個負心漢,但在當時那個時代大背景之下,也許選擇了黃亞萍就是多了一份在城裏生活的保障,而選擇機靈漂亮又樸實可愛但是個文盲的劉巧珍,在日後的生活中兩人的'分歧可能會越扯越大。高加林不是沒有過思想的鬥爭,他痛苦着在當初第一次與巧珍生出情愫的地方和她説分開,也痛苦着在自己失去工作後主動跟為難的黃亞萍斷絕關係,他也還是有着愧疚的心。

在高加林失去工作回到農村時,故事也緩緩落下帷幕。高加林是莊稼人的孩子,他從未鄙視過任何一個農民,可他也從未有過成為農民的覺悟。他的人生如此跌宕起伏,三起兩落把他摧殘的險些失去生活的希望。可德順老漢這個和時間做着抗爭的老光棍早已悟出了人生的真諦,心性善良的他總會在關鍵時刻點醒高加林,好讓他繼續在人生的道路上走下去。

德順老漢找到了他,他的話都讓高加林和我的心為之一震。他一輩子都打着光棍,旁人看起來可真是寂寞,可他卻説“我愛過,也痛苦過;我用着兩隻手勞動過,種過五穀,栽過數,修過路……遮羞難道不是活得有意思馬?——那你們年輕人的詞説教幸福。”啊!這就是德順老漢眼中的幸福。他還覺得“把書上的果子摘了分給村裏的娃娃們”就是幸福。高加林聽了這番教導,眼裏又閃起了希望的火星。這……這才是人生,也許經歷過挫折,跌入谷底,墜入深淵,可只要人活着,生活在這土地上,就是人生,每個人獨一無二的精彩的人生。我們都在探索着人生,沒有人能斷言你未來的人生會以怎樣的姿態存在,那些有經驗者也許能在關鍵時刻給你指明方向可真當實踐起來,又未免是隔靴搔癢。我們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尋找通往正確道路的岔口。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柳青的這段話被路遙先生作為《人生》一書的題記,也被我摘錄一段作為題記,是有着他的意義的。在這個錯綜複雜的世界,你沒辦法做到面面俱到,也可能沒辦法總是如願以償,你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儘量慎重地做選擇。

面對人生的岔道,可能會迷茫吧,也可能會困惑,但這就是人生的魅力所在,總是充滿思考充滿選擇,有着無窮無盡,無法用一板一眼的語言來表達的變幻。前進吧,不要害怕,不要抱怨,勇敢的做出選擇,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關於《人生》讀書筆記8

為自己沏上一杯香茗,茶香在鼻尖緩緩的浮動。翻開《人生》,封面的淡雅的水墨畫卻像一縷青煙在腦海中縈繞。尤其是那句“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我終於得到了這本在無數人嘴邊提起的鉅作——《人生》。還沒看正文,便被前言中精闢的話語迷住。“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那麼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口的,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無論哪一個,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一個寂靜的夜晚過去了。我合上書,腦海中還浮現着《人生》中一幕幕動人的畫面。剛放下書的那一刻,我只感受到一股濃烈的悲涼襲上心間。我向來是不喜歡悲劇的結尾,我也曾以為,這本書的結尾也和童話故事中“王子和公主最終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這樣讓人幸福而踏實。但是,悲劇的結尾卻給人一種強烈的.心靈衝擊。

回憶這本書,高加林曾是一個老師。《人生》從他被退回農村當農民開始,他在懊惱中相遇了一個美好的女子劉巧珍。他們有過一段浪漫的故事。然而,幻想終究被現實打破。高加林因為叔父回鄉當官,通過縣勞動局副局長馬佔成為縣裏通訊組的記者。巧珍並沒有放棄對高加林愛的追逐,但高加林卻覺得他們之間的共同語言越來越少。而高加林恰好遇見在縣裏當播音員的高中同學黃亞萍。兩個年輕知識分子有共同崇高的理想,於是在一起。高加林也在糾結中放棄巧珍,選擇亞萍。

故事一步步走向高潮中,巧珍因為賭氣嫁給了老實人馬栓。高加林很傷心,但路是他自己選擇的。峯迴路轉,不幸的是,高加林被揭發通過關係到縣城工作有不良之風。於是,一切又回到原點。他離開黃亞萍,再一次回到農村。一切似乎沒變,只是那個痴心的女孩巧珍已經不屬於他了。故事就這樣悲哀地畫上句號。

給我最多感動的還是那個沒讀過書卻有金子一般心靈的劉巧珍。她對生活有着深深的熱愛,對土地也有深深的熱愛。高加林拋棄了她,她並沒有因此埋怨他。她外表柔弱,但內心卻堅強的讓人佩服。她沒有放棄生活,反而轉為對農村的熱愛。雖然她是賭氣嫁給了馬栓,但是她被迫中不甘心中也會有絲絲欣慰。她為高加林付出了這麼多,馬栓也為她付出了這麼多。終究她累了,她也需要一個踏踏實實能和他過一輩子的人。

《人生》中的高加林一樣,其實所有的路都是他自己選擇的。但他走的並不瀟灑。人生這條路需要我們好好的走,要記得曾經對我們好的人,不管在什麼時候都不能忘了。做事要憑自己的良心,不能被自己所處的環境所變化,保留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在面對一系列艱難抉擇的時候,好好的想清楚,不要傷害那些深深愛你的人,我們可能會失去一些機會,但是它還有可能會得到,有些人我們一旦錯過了就不會再有。

關於《人生》讀書筆記9

《人生》這部小説是我讀了《平凡的世界》之後,看的路遙的第二部小説。一如《平凡的世界》語言,路遙的語言有着蘇聯文學的印記,景物描寫刻畫人心,時不時的對主人翁的命運進行點評。

對於一個沒有經歷過的那個時代的人,我總是會困惑。高加林後來居然只能是這樣的下場。按今天的我們看來,實在是不可思議。因為我們認為就算考不上大學,不當民辦教師,我們也可以有其他的途徑去城市,不一定要回到農村,但是當我看到行文末尾的時間。我就明白了,在那樣的時代,能寫出這樣的小説,確實有某種先鋒的味道,也在拷問着當時的時代。可喜的是,高加林式的悲劇越來越少了,面對現實的無力感越來越少了。但是走後門的越來越多了。後門確實比前門威力大啊。而其中單純善良的人兒也不見了。

高加林和巧珍和黃亞萍的愛情故事,現在正在這個社會不斷的上演。一個男人為了更高的事業,更了所謂的.共同語言而拋棄糟糠之妻,放棄初戀的故事。但如果不是高加林的走後門的事情敗露,他和黃亞萍會不會走到最後呢?因此在如今社會,也許高加林和黃亞萍才是真正的一對。但路遙在小説裏面卻是極力讚揚巧珍的,最後也讓這段愛情添上了悲劇的色彩。高加林最後的愛情歸宿究竟會是怎樣? 人生當中,無非是事業和愛情,再加上家庭。高加林在沒有事業的時候,擁有了愛情。可當他失去事業,愛情難道也就不復存在?這個就是路遙在小説裏面的追問,對於現實的追問。在小説中,路遙對高加林這個高中畢業之後,文不能文,武不能武這種現實的揭露。對這個事情的追問也一直追問到現代。當我們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走出大學校門,文不能文,武不能武的時候,我們該如何面對。雖然現今的社會可以讓我們繼續留在城市,而不用擔心重新面對土地,面對勞作,但是那種失落感怎麼消除。如何來安置這些充滿夢想的心靈。當高加林有能力,但是面對官二代,面對所謂的後門,高加林在道德和出路之間如何抉擇。

關於《人生》讀書筆記10

路遙這篇小説題目為《人生》,這個題目頗大,人生,千姿百態,酸甜苦辣,又豈能是短短的十萬字所能書盡、寫完的?所以,路遙小説中展示的只是發生在一個小角落,在浩瀚人生中的一段故事,可是故事中不同人物有不同追求,這折射出的條條紋線不斷延長,不斷縱橫交錯,儼然已是那千姿百態的人生。

小説主角高加林的人生正如我們大多數人的人生一樣,有低谷,亦有高潮。加林是一個有才華,又有遠大抱負的青年,他的才華讓大隊書記高明樓都佩服、忌憚。作者借高明樓之口這樣評價過加林:他會寫,會畫,會唱,會拉,性子又硬,心計又靈,一身的大丈夫氣概,別看你我人稱“大能人”“二能人”,將來村裏真正的能人是他!但是,加林只是一個沒有後門可走的農村青年!這是一個巨大的`矛盾,我想,這個矛盾已經決定了加林的人生走向。故事發展的曲曲折折,正體現了矛盾鬥爭的孰強孰弱。

因為沒有後門,加林丟了村裏的教師工作。在小説這段可以看到加林性格里那很重要的成分:不服輸,敢做!告狀被敢怒不敢言,害怕大隊書記高明樓權勢的父母攔了下來,加林是憤懣的,可是,上天也是十分眷顧他的,這段時間他有了一個可愛的戀人:巧珍。

巧珍這個人物堪稱完美。她温柔善良,她是村裏“二能人”劉立本的二女兒,她是前村後溝數一數二的俊女子。我想,作者也是十分偏愛巧珍這個人物的,讓如此眾多的優點集中在一個人身上。巧珍沒有上過學,卻有着極高的精神追求,她崇拜知識人,所以,她暗戀加林。她的愛是安靜的,同時也是熾熱的,在加林低沉的時候,她以自己的方式走進了加林的世界。

加林與巧珍的愛情發展的相當快,很快就成了村裏的焦點。巧珍這個對待愛情火一般熾熱的女子,對待愛人卻有着水一般的柔情。她聽加林的話刷牙遭來全村人的白眼,她跟隨家人為井水漂白更有眾人的不解與嘲諷,可她依舊戀着加林,在她的心裏,加林就是一切。

我敢肯定,加林也是深深地愛着巧珍的,因為看着巧珍他會感到高興和發自內心的愉悦,跟巧珍在一起,他很開心,當他聽到那首信天游:

上河裏(那個)鴨子上河裏遊,一對對(那個)毛眼眼望哥哥。

他會裂開嘴笑。可是,這並不代表他滿足當前的生活。在城裏與人打架就是他心中壓抑的爆發!終於,加林的機會來了,他的叔父回來了,很快地,加林被得罪過他的人幫忙走了後門,到了城裏。加林到底不愧高明樓的稱讚,他努力的工作,屬於他的光彩很快耀亮了所有人的眼睛!這時,黃亞萍來了,跟巧珍不一樣,黃亞萍大方,前衞,有主見,有文化,她更能與加林成為知己。當黃亞萍主動向加林示好時,加林矛盾了,他深愛着巧珍,可是他的抱負、他的理想需要在更大的世界才能施展。他感覺“城廓是這麼小!街道是這麼短窄!”正如黃亞萍那首詩一樣:

贈加林題,這説明了除了文化,經驗和閲歷也是人生的寶貴財富。德順老漢説:“就是這山,這水,這土地,一代代養活了我們。沒有這土地,世界上就什麼也不會有!是的,不會有!只要咱們愛勞動,一切都還會好起來。”德順老漢是愛生活的,正因為這樣,他的一生未必有多麼精彩,可他卻活得瀟灑,活得明白!

我一直在想,加林追求他的抱負有錯嗎?肯定是沒有的。他錯的只是沒有認清現實,他錯的只是沒有把握好他最珍貴的東西。世事多變,人生浮沉,我們更應該注重今時所有。紛擾的世界需要我們的鎮靜,所以,我們必須擁有無比廣闊的胸懷。懷有一顆平常心,才能像德順老漢一樣活得瀟灑,活得明白。

關於《人生》讀書筆記11

《清單人生》生活總會告訴你一些什麼,比如……或許在很早的時候我讀過弗雷德裏克·巴克曼的《外婆的道歉信》,不過只能説是對這本書名很熟悉,以至對布里特·瑪麗的瞭解,來自於作者的另外一本書《清單人生》。有這樣一個老太太,她常常會做一個備忘錄,備忘錄上記滿了她要做的事情,她就靠着這份清單記錄過了一天又一天。這是一個患有潔癖外加強迫症的女人,對世界形成了固定的看法,無人能夠改變她。

任何時候都要維持着看起來很得體的體面。就連血留在地板上,都會覺得太丟人,也不準眼淚滴到地板上,那樣會留下印子,會被認為是不禮貌。她不希望改變,不願意出遠門去體驗不一樣的生活,她的理想就是待在家裏,過一成不變的日子,自己給自己鋪牀,自己用小蘇打清理牀鋪。她總是在意別人的看法,不夠隨和、缺乏社交能力、試圖通過討好讓別人看到她的存在和努力。假如早上六點還打開廚房的燈話,她會認為別人以為她會睡懶覺;如果回答別人她不討厭紅酒,她會認為別人就此認為她是個酒鬼。你瞧,她有這麼多的毛病。總是為別人而活。你遇到過這樣的人嗎?刻板、固執、患有潔癖甚至強迫症。我遇到過,這真的很難讓人接受。因為你時時刻刻感受的是對這個人對你的諸多不滿和反對,對你所作所為的牴觸,時時刻刻都在告訴你,不要那樣做。僅僅是因為她不想那樣。一個正常的人是無法真正體會到,你的所作所為“侵犯”了她的潔症後的焦慮和不適感。是的,無法真切的體會到。可是有一天,這個63歲的老太婆沒有了丈夫肯特,沒有了家裏的陽台,不能清洗丈夫帶着香水味的襯衣,不能用菲克新把家中所有的玻璃擦拭一遍,不能再往陽台的花盆裏撒小蘇打,不能擦拭桌子上看不見的碎屑。她能做的只有撫摸左手無名指上戒指留下的白印子。她似乎一下子什麼都沒有了。但還有一件很重的事沒有向大家交代,但是她還有清單———一本清單,上面記錄了她所要做的事,如果這件事沒有納入清單,那她是不會去做的。她熱衷於她的清單。她建立了很多很多的清單,她按照清單行事,以確保生活的萬無一失。

然而,人生怎麼可能用一紙清單來規劃呢?生活中的一切從丈夫外遇離婚發生了改變,再也沒有可信賴的丈夫,她不得不出去找工作,幾十年操持家務的習慣在一個經歷慘重的經濟危機後形成的髒亂差的小城市—————博格發生了改變。這樣一個破落的小城,一羣近似野蠻無禮的人,一個酒氣熏天不得不在一起工作的殘疾女人,一羣熱愛足球整天髒兮兮的小足球迷,然而,她接受了這裏的一切。在遇到緊急情況或者焦慮不安時,她選擇了可以緩解她緊張情緒的方式:打掃衞生。一切的開始和友好都從打掃衞生開始。伴隨她的是孤獨無助,只有冷漠的堅強,和對陌生環境的積極適應。我開始不再討厭這個古板有潔症的女人了。所有的婚姻都有不好的一面,因為所有人都有弱點。她還是會常常想念肯特,常常會拿遇到的人和肯特去做對比,她會想念肯特的一些習慣,以及她還和肯特生活在一起的自己。有些時候,繼續生活下去還是比較容易的,你甚至不需要知道自己是誰。只要你明白自己究竟在哪裏,根本不用知道自己是誰。瑪麗的一生盡顯為別人而活的風格。生活在姐姐的陰影下,渴望得到媽媽的認可,她希望肯特能夠看到因為他而變得乾淨明亮的房間,儘管他們從來都沒有説過感謝她,他們總是選擇了忽略。在博格,她僅僅做了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她使娛樂城變得乾淨,改變了大家的一些惡習,接受人們的生活習慣,也極力用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影響那裏的人,改變大家對這個落魄的小鎮的看法,使整個小鎮都看起來變得積極向上起來。這是她的功勞然而她對大家對她的認可感到震驚,人們能夠看到她的努力和付出,雖然她總是一本正經的不以為然,那心裏的一陣陣竊喜,喚醒了她對生命的認知。她終於開始關注到一個終極問題:應該如何生活?瑪麗在博格生活的這段經歷,它不是一段插曲,而是突然擺在瑪麗面前的一個關於生活的難題。她精疲力竭的從原來的生活來到這裏,竭盡所能的.去面對,或許就是:人到了一定的年齡,人生所有的疑問都可以濃縮成為有個問題:應該如何生活?這一個看起來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它關乎時間,關乎每一個人對它不同的理解。“我年紀打了,不適合去巴黎了。”

“巴黎年紀多大?”面對這個問題,瑪麗開始關注到自己的內心,開始審視自我。在博格的每一天,她都在與自己對話,無論是給一隻老鼠準備餐飯,還是與別人對話,還是默默地回憶過往生活,她其實是在與自己進行對話,在尋找自己。在文章的結尾,看的我眼淚婆娑。外遇的丈夫凱特返回來尋找瑪麗,樸實的斯文在默默地獻着他的傾心,瑪麗該做何選擇?她既沒有回到丈夫的身邊,也沒有接受斯文的傾心,而是正視自己的內心,尊重自己的夢想,拋開一切為自己活一次。這個結局真的讓人歡呼。布里特—瑪麗,六十三歲,獨自駕駛,載着足夠多的汽油,出發去了她夢想的地方———巴黎。夢想有多遠?夢想永遠沒有你的年齡長。如何生活,取決於你的心態,而非年齡。有生之年,有勇氣拋開世俗的眼光,能夠努力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情,那真是一件幸運的事。人生中最艱難的事,恐怕就是捨棄無比熟悉的生活,重新開始。然而,那又如何?在這個世界上夢想越大的人越會是贏家。

一個人或許無法選擇環境,但他可以針對環境選擇採取什麼樣的行動。人到了一定年齡,人生的所有疑惑幾乎可以全部濃縮成一個問題:應該如何生活?後來,“幾年”變成了“更多年”,“更多年”變成了“一輩子”,事情往往就是這樣。

關於《人生》讀書筆記12

讀完這篇小説讓我瞭解到當時英國社會的競爭力以及一些腐敗現象。我很佩服簡·愛這種頑強不屈的精神她奮鬥究竟最終獲得了幸福。這篇小説不但表達了在冷酷的事實面前要有抵抗精神還表達了對現實的不滿和對正義與幸福的憧憬。無論怎麼説我還是有一點不明白:為什麼家庭因素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總而言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一點是不行轉變的事實。我應當向簡·愛學習學習她那種在困難面前永不低頭的精神。

讀了這本書,簡愛的經受,簡愛的頑強,使我震撼,使我思考,使我捫心自問。命運待我真是不薄,我有一份崇高的、人人敬重的職業,擁有幸福的家庭,過着平安温馨的生活。我應當感謝上天給予我的一切,我應當抓住生活,由於生活是奇異的,處處都盛滿了美妙的事物。而在許多狀況下,只有在回顧過去,突然意識到它再也不會消失時,我們才熟悉到這一真理。我們經常毫不珍惜這樣美妙的一天,而是太注意瑣事了,有時拘泥於小節,以至於對美妙生活沒有反應。我們應當虔誠地對待即將到來的每一天,擁抱每一個小時,抓住寶貴的每一分鐘。

簡愛誕生不久,父母便雙雙去世,小小年紀的`她只好住在富有的舅舅家。可不幸的事總是發生在她身上,疼愛她的舅舅離世,舅媽待她不好,將他關進“紅屋子”裏,還把她趕出家門,送進女子寄宿學校。她每天吃不飽,穿不曖,就連她的知心好夥伴海倫也離好而去……

讀完《簡·愛》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安靜,若有所思。在我的身邊也有一些為自己的命運感到憤憤不平,怨天尤人,怎樣才能讓這些人熟悉到大家都是公平的呢?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答案:“人人都是公平,至少我們通過墳墓,公平的站在上帝面前。

關於《人生》讀書筆記13

主人公是高加林,他高中畢業回到村裏後當上了民辦國小的教師,很滿足這個既能體現他的才能而又對他充滿希望的職業,但是好景不長,他就被有權有勢的大隊書記高明樓的兒子頂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

正當他失意無奈,甚至有些絕望的時候,善良美麗的農村姑娘劉巧珍闖進了他的生活,劉巧珍雖然沒有文化,但是卻真心真意地愛上了高加林這個“文化人”,她的愛質樸純真,她以她的那種充滿激情而又實際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熾烈的愛。

而實際上她所得到的愛從一開始就是不平等,高加林在她的眼中是完美的,而她對於高加林來説只是在他失意時找到了精神上的慰藉。當機遇再次降臨到了高加林身上,他終於抓住了這次機會,重新回到了城市。

城市生活給了高加林大顯身手的機會,又讓他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學黃亞萍。與巧珍相比,黃亞萍無疑是位現代女性,她開朗活潑,卻又任性專橫,她對高加林的愛熾烈大膽又有一種征服欲。

高加林的確與她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他們有相同的知識背景,又有許多感興趣的話題,當他們倆口若懸河、侃侃而談時,高加林已經進入了一種艱難的選擇之中。當高加林隱隱地有了這種想法時,他的念頭很快便被另一種感情壓下去了,他想起了巧珍那親切可愛的臉龐,想起了巧珍那種無私而温柔的愛。

當巧珍帶着狗皮褥子來看他時,巧珍去縣城看了好幾次加林,加林都有事下鄉採訪了,終於有一次他倆有機會見面了,加林看到日思夜想的巧珍,心情很是激動,巧珍看他的被褥那麼單薄,就説下次去給他帶去她自己鋪的`狗皮褥子,高加林一下子不高興了。

因為城裏人沒有人用狗皮褥子,而且那狗皮褥子跟他生活的環境一點都不相稱,他怕被別人笑話,而當巧珍給他講的都是些家長裏短的小事的時候,他一下子覺得很失落,他跟黃亞萍談論的都是時事政治、國家大事!那才是他想要的,他的遠大抱負。

關於《人生》讀書筆記14

路遙在他的小説《人生》的開篇引用了這樣一句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正是這句飽含哲理的話促使我翻開了這本書。

坦白説,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再從頭來看小説中描寫的人民公社,分配工作等等遙遠年代的名詞,不由得覺得陌生和隔閡,但是從一詠三歎的故事情節,以及過去文化食糧極度匱乏的社會背景來看,當年這部小説引起轟動實屬正常。

路遙在小説中刻畫了一個心高氣傲,性格倔強的年輕人高加林的形象,他是那個時代優秀青年的代表——渴望憑藉個人能力改變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身份。可是,他的民辦教師資格被人頂替,經過煎熬和等待好不容易被調動到縣城當上了幹部,此時的他感到農村的戀人劉巧珍已經配不上自己,於是轉投縣城播音員黃亞萍的懷抱,最後卻因為感情上的糾葛被人告發了走後門的祕密,最終被退回了農村,而此時一心愛他的劉巧珍早已嫁給了老實本分的馬拴,再也沒有人來安撫他受傷的.心靈……

到底應該怎樣去評價主人公高加林呢?我認為單純的指責他喜新厭舊,結果遭到了命運的懲罰是不夠深刻的。我們可以想像不識字的劉巧珍和通訊員高加林之間的代溝有多麼嚴重,巧珍只會和他嘮叨莊裏的水井修好了,老母豬又下了幾個崽子,完全無法進入高加林的內心深處,即便當初他們在一起,也是他遭受打擊極度需要人安慰的結果。

書中這樣評價可憐的巧珍我認為十分的生動:“再説些什麼呢?她自己也不知道了。她除過這些事,還再能説些什麼!她絕説不出十四種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複合能源!”可以説農民劉巧珍和知識分子高加林之間的愛情悲劇是從一開始就註定了的,愛情並不只是簡單的相濡以沫,還需要精神上的共鳴,兩個人必須要相配。

其實高加林老早就發現了。

關於《人生》讀書筆記15

人生有一種艱難,是捨棄無比熟悉的生活,重新開始。

《外婆的道歉信》我是在書店裏花了很長很長時間看完的,因為在書店工作,是不是會在書架上找一些喜歡的,對口味的書看。看《外婆的道歉信》時,我偷偷的站在書架的角落,看了這個故事。被外婆和愛莎的可愛深深吸引。也為其中的故事深深的感動。那樣單純的愛是多麼的珍貴。新的故事出生了——《清單人生》。

叉子、刀子、勺子。就得按照這個順序來。

這是小説的第一句話。慢慢的看到後面,會發現,所有的整潔,都是由混亂開始的,像宇宙的出生,從混沌到有序;像人的成長,從無知走向認知世界。在時間的流逝裏,有什麼是不變的嗎?答案是沒有什麼是不變的。有的人希求着改變,因為會有一個新的開始;有的人尋求着安定,因為就想這樣安安靜靜地過完餘生。當我們到了老年,我們還有勇氣去重新開始嗎?比如學習踢從來沒有踢過的`足球,去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在那裏開始自己未來的生活。

瑪麗63歲了,她去勞動局重新找合適自己的工作,每時每刻都在想念着已經逝去的愛人肯特。她的某些做法,在我們普通人的眼裏或許可以歸類為強迫症患者。到最後,我相信所有人都會和這樣的做法和解。

她因為怕死,所以討厭旅行,老是在想一些旅行的災難故事,想象着自己就是其中的某某某。不過到了63歲,有誰還會重新去找工作。這讓我想起了安妮·海瑟薇和羅伯特·德尼羅主演的電影《實習生》,電影裏講述了一位70歲退休後的商——本,不甘寂寞以高齡實習生寞重返職場並在職場上收穫了各種美好人生的故事。本和瑪麗很像,做事僅僅有條、一絲不苟,上班必須穿西裝打領帶,帶上1973年產的公文包,十分具有傳統意味。隨着故事的深入,我發現了他們身上可貴的品質,那些真誠、善良、完美無缺的做事經驗和準則實在是令人尊敬。

“我得把咱們今天會面的要點全部都記下來,列個清單。”

每天每次要做的事情瑪麗都會列一個清單,然後一件件做完。這好像是為了不錯過生命中的每一天而做的一種堅持。像是村上春樹每天要早起去跑步,然後回家寫作。一絲不苟。這已經是她自己生命存在意義的方式了。瑪麗有十足的個人特點,她會用口頭禪“哈”回答一些自己不理解的問題。下午6點鐘必須吃晚餐,然後再也不會出門。她緊張的時候會用右手手指揉搓左手無名指——她和肯特的愛匯聚的地方。

在和勞工會裏介紹工作的女孩持久戰後,最終的結果她得到一份工作。去偏遠的小鎮“博格”——有點混亂和荒涼的小鎮。然後她在這個陌生的地方,開始了自己新一次的蜕變。

標籤:讀書筆記 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