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經典讀書筆記(15篇)

文學3.89K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書筆記如何寫了哦。千萬不能認為讀書筆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經典讀書筆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經典讀書筆記(15篇)

經典讀書筆記1

書,我讀過不少,故事我也讀過不少,但我印象最深的一個故事就是斷劍的故事了:

“春秋戰國時代,一位父親和他的兒子出征打戰。父親已做了將軍,兒子還只是馬前卒。又一陣號角吹響,戰鼓雷鳴了,父親莊嚴地托起一個箭囊,其中插着一隻箭。父親鄭重對兒子説:“這是家襲寶箭,配帶身邊,力量無窮,但千萬不可抽出來。”

那是一個極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製,鑲着幽幽泛光的銅邊兒,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認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製作。兒子喜上眉梢,貪婪地推想箭桿、箭頭的模樣,耳旁彷彿嗖嗖地箭聲掠過,敵方的主帥應聲折馬而斃。

果然,配帶寶箭的兒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當鳴金收兵的號角吹響時,兒子再也禁不住得勝的豪氣,完全背棄了父親的`叮囑,強烈的慾望驅趕着他呼一聲就拔出寶箭,試圖看個究竟。驟然間他驚呆了。

一隻斷箭,箭囊裏裝着一隻折斷的箭。

我一直刳着只斷箭打仗呢!兒子嚇出了一身冷汗,彷彿頃刻間失去支柱的房子,轟然意志坍塌了。

結果不言自明,兒子慘死於亂軍之中。讀朝讀經典有感

拂開蒙蒙的硝煙,父親揀起那柄斷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遠也做不成將軍。”

把勝敗寄託在一隻寶箭上,多麼愚蠢,而當一個人把生命的核心與把柄交給別人,又多麼危險!比如把希望寄託在兒女身上;把生活保障寄託在單位身上……

温馨提示:自己才是一隻箭,若要它堅韌,若要它鋒利,若要它百步穿楊,百發百中,磨礪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己。”

記得有一次,我在網上打遊戲,兩個人在一個組,對另外2個組比哪個組的積分多,哪個組就獲勝了,我剛剛玩並不太熟練而和我在一組的那個人打了很長時間已經有了一定的水平,有我這個弱者我們的積分不是很高。起初,我還指望她幫我一下不指望她能幫我打但至少也要保住我的性命吧在我快要死的時候可以救我一下,可是當我快要死的時候她不僅沒來救我,還比我先一步被人“K”死了,我本以為她可以救我,沒想到死的比我還早。

這個事告訴了我不管幹什麼都要有自信不依賴別人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救星,別人幫不了你要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如果不相信自己你又能成功嗎,不要指望別人會救你,也許他連自己都救不了。不管在遊戲中還是生活中都要相信自己,不可以懷疑自己,不能沒有自信,一個人如果沒有自信就等於沒有了希望,沒有了一生。

經典讀書筆記2

當代文學的發展似乎總在矯枉過正的兩極中左衝右突,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先鋒小説是對前此文學的意識形態工具論和平庸的現實主義的矯正,在消除了傳統的一些積弊的同時,帶來了某種程度的技術至上的危險;九十年代以來的新現實主義回潮,成功地將飄浮在半空的小説拉回了人間,給文學接上了地氣,但同時又在另外一個極端裏把文學埋進了現實的塵埃中難以升騰,尤其是新世紀以來,一些急功近利的偽現實主義的盛行,越發將小説降格為粗糙的民間故事,作為一門獨特藝術的小説正在急劇地喪失其藝術性和創造性,同時也在悄悄地篡改文學本應面對的命題。這樣説應該不是危言聳聽,只要你身置當下的文學現場,就會發現,創作整體上的平庸懈怠讓人吃驚。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文學的確有很多毛病,也留下了一些後遺症,但它對中國當代文學貢獻,至少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大部分時間裏,都足以贏得我們的尊敬。那個時候的中國文學充分地敞開了自己,作家集體成為“開眼看世界”的人,無數的思潮、經典和大師一撥一撥地進入我們的視野,然後轉化成文學的髮膚血肉,參與到當代文學的建設和成長中來。在反思八十年代文學的熱潮中,很多人批評作家們喪失了自己,生活在國外的大師的陰影裏不能自拔,以致“把大師掛在嘴上”成為詬病先鋒文學的口頭禪。如果哪一位膽敢“言必稱卡夫卡、博爾赫斯”,那必定要成為文學的笑話。

這類口頭禪被當作反思八十年代文學的重要成果成功地保留到現在。但有意思的是,開眼看世界的文學時代的遺產,好像除了這類口頭禪,存下來的東西少得可憐。你很難想像當初文學激情澎湃、鋭意進取的姿態在僅僅十幾年之後就消失得如此迅捷,不曾存在過一樣。當下的文學,尤其新世紀以來,創作越發平庸和失去追求。在這裏有所微辭,並非否定此階段取得的成績,而是就文學作為一門獨特的藝術而言,作家們似乎陷入了一種集體無意識,正集體地降低它的品格,失掉了對藝術精進的探索,忽略了創造乃是文學的最大要義,而潦草地停留在簡單地描摹現實的層次上。在當下,非文學意義上的“現實”再一次得到淺薄的膨脹,以致沉溺於“現實”、反映“當下”成了作家們投機的藉口,以為一“現實”、“當下”就可以走上成就文學的捷徑,並以此為榮。除了“現實”和“現實”帶來的市場,文學主動丟掉了真正有效的參照和立法標準。這大約是當下平庸的創作現狀的源頭。

在這個背景下談論卡爾維諾的《為什麼讀經典》,不免感慨良多。

當年我們談論卡爾維諾,就像卡爾維諾在書中談論他的狄更斯、巴爾扎克、托爾斯泰、康拉德、海明威等一樣,如同仰望一尊尊的神。區別在於,我們仰望過了就扔到腦後,卡爾維諾則仰望了一生。仰望不等於取消自己,而是用以汲取、警醒、反思和照亮。對一個創作者來説,文學的立法者就是經典。此外,這本《為什麼讀經典》也可以糾正某些人長久的一個偏見:卡爾維諾只是一個玩“虛”的作家,與現實無關。

後者當然是個錯覺,評價者大概和當下的作家持有相同的評判標準,以為只有寫苦難、寫鄉土、寫農民進城和工人下崗才是現實。卡爾維諾在對這些經典作品的解讀中,比如解讀司湯達、狄德羅,比如解讀帕斯捷爾納克,有效地澄清了什麼才是真正文學意義上的“現實”,那就是一切跟“人”的靈魂、內心困境和懷疑、追問息息相關的東西。所以他在“前言”裏説:“我愛卡夫卡,因為他是現實主義者。”而我們的“現實主義”從來都是將卡夫卡排除在外的,因為我們的“現實主義”是另外一個“主義”,意味着進去了就出不來,像照相機一樣習慣了與生活重合。卡爾維諾還證明,文學從來都不是單一的,它有無數的方向需要作家們去開拓和深入。而經典恰恰是通過歷史的積累,呈現出這些可能性:可以有司湯達的“個體道德張力、歷史張力、生命衝動合成單獨一樣東西,即小説的線性張力”;也可以有“清晰、諷刺和嚴肅”的普希金和“唯實、輕描淡寫、渴望幸福與憂鬱”的海明威;以及“表現為他願意的那樣”的史蒂文森、“沒有超出他所去的地方”的契訶夫、“在深淵中航行而不沉入其中”的康拉德、“我覺得自己是理解他的,事實上卻什麼也沒有理解”的托爾斯泰。等等。卡爾維諾在不同的維度上證明了他們的差異,進而證明他們作為大師存在的合法性。

在這裏論述人所共知的文學的多樣性似乎有點淺陋得可笑,但我卻以為很有必要,當下的創作已經陷入了千人一面的狹窄景況,某些題材憑藉“道德”的優勢已經形成了巨大的意識形態力量,它的威懾力、裹挾力以及唾手可得的利益,讓越來越多的作家退變為投機分子,長此以往,文學生態的健康不能不讓人憂懼。

《為什麼讀經典》的意義,顯然不是為了簡單地提供三十五篇讀書報告。卡爾維諾在1961年9月27日寫給加洛的信中説:“要想將零星、不相干的文章,比如説我的,集結起來的話,那就真得等到作者去世,或是至少年紀很大。”卡爾維諾此語足以證明他對這些文章的重視。因為他希望這些文章能夠真實、充分地展現自己的世界觀和文學觀。卡爾維諾是為數不多的有着自己獨特而又完整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作家。在這些解讀中我們也很容易地看出,卡爾維諾一直在用自己的尺度去丈量經典,他沒有跟着大師們跑。他在解讀的同時也在印證和闡釋自己的世界觀和文學觀。在大師的作品中,卡爾維諾堅定地保持了自己獨特的面對世界的方式,堅定來自他的博大和完整。他有足夠的'格局可以和那一尊尊神平等對話。

論及海明威和博爾赫斯等人時,卡爾維諾毫不諱言從他們那裏獲得的營養。“從他(海明威)那裏學到的,是一種開放和慷慨的能力,一種對必須做的事情的實際承擔(還有技術承擔和道德承擔),一種直接的審視,一種對自悔和自憐的拒絕,一種隨時擷取生活經驗也即擷取個人在劇變中總結的價值態度,或一種姿態。但很快我們就開始看到他的侷限、他的缺點……”;“我在博爾赫斯那裏認識到文學理念是一個由智力建構和管轄的世界。這個理念,與二十世紀世界文學的主流格格不入,應該説是背道而馳。換句話説,二十世紀文學主流是在語言中、在所敍述的事件的肌理中、在對潛意識的探索中向我們提供與生存的混亂對等的東西”。卡爾維諾再次證明了經典的意義,它能夠不僅能夠提供大師們平生所學的精華,同時還能夠照亮和激活後學者隱藏在黑暗中的情感、經驗和發現。

任何一個作家的經驗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單靠一己的經驗完成一生的創作,從經驗的寫作過渡到閲讀的寫作是必然的。閲讀,尤其是對經典的閲讀,正如卡爾維諾對他的經典的閲讀一樣,紙上的營養要攝取,紙頁背後的東西更為重要,它是你區別於他人從而確立自己的關鍵之一。這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取法其上得乎中,取法其中得乎下”的問題了。

打一個惡俗的比喻:寫作是摸着石頭過河,大師和經典就是燈塔。他們在指引和照亮,提供光明的同時也提供黑暗,他們也是標高和度量,所以過河要時時抬起頭來。大師就是大師,經典就是經典,擺在那裏了。可為什麼跨過了一個世紀之門我們就羞於談及甚至無視他們了?當下文學的“燈塔”在哪裏?我們權衡一部作品的標準是急功近利的所謂“道德”、“現實”,還是它逼近經典的可能性?這竟然成了一個巨大的問題。

要改變目前平庸懈怠的文學現狀,我以為首先要在作家們空蕩蕩的內心樹起高於“現實”塵埃的經典的“塔”,讓文學復歸到它最基本的品質上去;不憚於把大師掛在嘴上,時時檢點和測量自己,精神抖擻地回到作家該去的地方。

經典讀書筆記3

我是一個“小書蟲”,今天我要給大家推薦一本關於昆蟲的一本書,名字叫做《昆蟲記》。

《昆蟲記》是由法國著名的作家法布爾寫的,他的一生酷愛觀察昆蟲,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書裏面主要介紹了昆蟲的生活習慣,比如螢火蟲,黃蜂,蜜蜂,蝴蝶,蟋蟀,蟬等。也有我聞所未聞的昆蟲,例如意大利的黑肚狼蛛,愛美的被管蟲,西班牙的犀頭,可愛的石蠶,火紅的紅螞蟻。

書中把這些昆蟲介紹得活靈活現,讓人很容易瞭解到這些昆蟲的外貌特點。法布爾描述道: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燕尾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作出了無私的貢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餵食慢了,它甚至像嬰兒一樣哭鬧。我在紅螞蟻回家的路上放了五顏六色的石頭和幾片葉子,紅螞蟻就像無頭蒼蠅地走來走去,這説明紅螞蟻並不是像蜜蜂一樣會辨認出回家的路,它們是憑着記憶回家的.。所以,即使它們出征的路程很長,需要幾天幾夜才能回家,它們只要沿途不發生變化,它們照舊回到了家。幾隻醜陋笨拙幼蟲從河上的水縫爬了出來,那是迎春蟲它們攀巖爬上濱河的街道蜕變囊在身上的外皮,變成翅膀,身體細小,勻稱的昆蟲,它們既非蒼蠅,又非蝴蝶它們是迎春蟲。多麼可愛的小昆蟲呀!多麼生動,有趣的語言呀!在法布爾筆下,這些小昆蟲變得多麼可愛。

經典讀書筆記4

“人”字非常簡單,一撇一捺即為“人”,可是這一撇一捺立乎天下,要想做事,先學做人。《從國小做人》這本書中鼓勵我們做一個善良且富有愛心的人。

我們應該做一個充滿“愛”的人,向他人一個微笑、一個簡單的動作或者是一句發自內心的問候,這些對我們並不難做到的“小事”,卻可能幫助別人走出困境,猶如黑暗中的那一縷光明。

父母、老師對我們每一個人的成長都至關重要,也是我們生活中最為親近的人,他們給予我們知識和愛,讓我們茁壯的成長。所以我們更應該用真心愛父母,尊師長,敬老人。《三字經》中有這樣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是呀,善良是人性中最温暖、最美麗也最讓人感動的`品質,善良就是遇到乞討者,施捨點錢給他們、遇到老弱病殘或者是孕婦時,我們能夠主動地讓座、遇到迷路的人,我們善意的為他指點方向。我相信,一切人與事都是相連的,在你給予他人方便的時候,自己也會受到益處。

所以我們要做一個善良且富有愛心的人,“善良”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周圍人的同時也温暖了自己。

三五班 劉心蕊

經典讀書筆記5

一個寧靜的小鎮上發生了一件怪事:關閉了一年多的圖書館裏,幾萬本無人問津的書都活得不耐煩了,書上的字母一夜之間全都從書裏墜落了,圖書館成了字母的海洋,幾萬本書成了無字天書。全鎮的人都震驚了,怎麼解救這些無字天書呢?怎麼解救這個沒有文化的小鎮呢?

文化部來的`退休老教授也一籌莫展。是瑪嘉,鎮長的女兒,她想出一個主意,可是小孩子的話大人連聽都不想聽。於是瑪嘉半夜悄悄來到圖書館,用那些字母在無字書上寫故事,神奇的是這些書竟然復活了!……

讀完這本書,我想正如阿卡西奧教授所説的:“那些書是真理,是夢想,是現實,是幻象,是知識,是愉悦,是平靜,是生命。是的,是生命,因為書是活着的,它們有靈魂,有心臟,有感受。”我從小就喜歡讀書,書籍對我來説就像陽光和空氣一樣,和我的生活密不可分。書籍是人類文明的精華,是知識的載體,通過它,知識得以傳播,文明得以延續。閲讀就是通向智慧的橋樑。一個不閲讀的人,會人云亦云,會沒有原則。如果我也像小鎮上的居民一樣,長期不讀書,家裏的書也都乾涸了,變成了無字書,那會是多麼可怕呀!

我一定要將閲讀進行到底!

經典讀書筆記6

當我讀完小説《簡愛》,我深深地被小説中簡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思想品質而感動。小説成功塑造了英國文學史中第一個對愛情、生活、社會以及宗教都採取了獨立自主的積極進取態度和敢於鬥爭、敢於爭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在《簡愛》裏滲透最多的也就是這思想——女性的獨立意識。讓我們試想一下,如果簡愛的獨立,早已被扼殺在寄人籬下的童年生活裏;如果她沒有那份獨立,她早已和有妻女的羅切斯特生活在一起,開始有金錢,有地位的新生活;如果她沒有那份純潔,我們現在手中的`《簡愛》也不再是令人感動的流淚的經典。所以,我開始去想,為什麼《簡愛》讓我們感動,愛不釋手——就是她獨立的個性,令人心動的人格魅力。

小説還在不經意間告訴我們一個經勸坎坷的生命,在世間跋涉時隨即獲得的生命感悟!堅持是一種跋涉,當生命的旅程完成了這場跋涉的時候,我們就會體會到一種人生的壯美;堅持是最重要的生命品質,真正對生命負責的人,不僅僅懂得創造,而且要耐得住寂寞,要腳踏荊棘的去堅守。

經典讀書筆記7

讀詩詞能淨化人的心靈,記古文能教人怎樣做一個品格優良的人。因此我們學校也要求我們讀記《經典誦讀》,不但能夠淨化我們的心靈,而且還能夠增長我們的閲讀量,這難道不是一舉兩得嗎?

讀了這麼長時間的《經典誦讀》,我最喜歡的一句論語是: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意思是:有一天,司馬牛憂愁地説:“別人都有兄弟,唯獨我沒有。”子夏説:“我聽説過:‘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你只要對待所做的事情嚴肅認真,不出差錯,對人恭敬而禮貌,那麼,不論誰都是自己的兄弟。你為什麼要煩惱自己沒有兄弟呢?”我也是這樣想的,如果自己表現的`十分謙卑恭敬有禮貌,大家必須都會接納你的;但是自己如果擺出一副驕傲自大,對別人不屑一顧的樣貌,肯定沒有人會理睬自己,更別説是接納,甚至會厭惡自己。

朋友之間就就應互相幫忙,‘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而不是在旁邊落井下石,一味的冷嘲熱諷。這樣的人誰會接納你?誰會欣賞你?反而對人寬厚熱忱的人總會得到別人的欣賞。

看了《經典誦讀》,我從中學會了許多:人與人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尊重,你尊重別人一分,別人就會還敬你十分,只要你寬厚仁慈就能得到民心,只要你真心實意就會得到別人的重用,勤勞機敏就會取得工作上的成就。所以,我以後還要讀更多的《誦讀經典》,看更深奧的古文詩詞,讓自己的知識更加充盈。

既然看《經典誦讀》有這麼多好處,我們為什麼不多看幾遍,多學點知識,你們説對嗎?

經典讀書筆記8

卡爾維諾有一部很漂亮的小説,叫做《住在樹上的男爵》,書中描寫一位可敬的男爵,他一輩子都住在樹上,在樹上吃飯、睡覺、戀愛、幻想,從一棵樹跳到另一棵樹,偶爾也跟地上的人們交交朋友,但他從未在地上踩過一腳。我在讀這篇小説的時候,一直預感這位令人尊敬的男爵會在某個秋日的早晨,隨一片黃葉悄悄飄落在地,可惜我已記不得故事的結尾,只知道主人公是在風中死去。

人們因為試圖飛翔才住在樹上。知道幸福是怎麼回事嗎?幸福就是象鳥一樣在天空飛翔,象魚一樣在大海暢遊。你在快樂的時候總想跳離地面,或者成為一條游泳的魚。相傳太初上帝造人的時候,決定賜予人智慧,但卻在是否為人類安上翅膀的時候發生了猶豫。這時候,一隻烏鴉落在他手上,這個自私的傢伙告訴上帝,智慧和翅膀,人類只能得到一個。因為他們如果能象我一樣自由自在地飛翔,又象你一樣聰明,那麼終有一天你會雲棲息之地。上帝採納了烏鴉的建議,只給人類安上了雙手。於是,人類能製造美麗的宮殿,卻只能仰望烏鴉和它的同類們從一片樹林飛到另一片樹林,從一座山飛到另一座山。飛翔已不屬於我們,但從地上到天空的每一步跨越都成為我們快樂的源泉。錯助各種各樣的飛行器,我們已可在天空居住,可那不過是另一片陸地而已,一片更為狹小而封閉的陸地,我們的身體無法擺脱沉重。當你在天清氣和的日子戴着降落傘飛行,也許會獲得一種輕盈的感覺,但那只是聽從風的指揮。蒲公英從一片樹林飛到另一片樹林,她還不是一個自由的.生命。

我們時刻需要一種輕盈的感覺。還是我們神奇的卡爾維諾先生,這位可敬的老人坐在樹上思考,然後告訴我們一些樹上的故事。佛羅倫薩人吉多是一個嚴肅的人,愛在教堂的大理石墳墓間温步、思考,與尋歡作樂的紈絝子弟們格格不入。在終於到來的衝突中,小紈們説:吉多,你不理解我們,你以為你是誰?就是你證明了上帝不存在,那你又能怎麼樣?吉多的反應是按着一塊墓石,輕快靈便地一跳,撥腿走開。卡爾維諾愛死了這一跳,他説:真是一個身輕如燕的人。對沉重進行反擊,除了讓這個世界再增添一份喧囂以外,別無所得,就象一條河流碰到另一條河流。輕盈的祕密在於逃避,然後自由地思考。住在樹上確實不比地上高多少,但足以逃避沉重、喧囂、攻擊、糾纏――這些屬於死亡的領域。平庸的人從來不試圖雲理解神靈,他們留連於世俗的快樂。快樂過後是滿腹的空虛,就象一個裝滿風的口袋突然萎縮成一攤皺巴巴的破布。他們從來沒有享受過快樂的本質。從這個意義上講,吉多和他的兄弟們確實比我們幸福,因為他們懂得輕盈的祕密,飽嘗飛翔的快樂。

上帝説:告訴你自己,你有房子、麪包、女人和成羣的牛羊,於是你就有了房子、麪包、女人和成羣的牛羊。我想,上帝也曾這麼跟吉多和他的兄弟們説:告訴你自己,你會飛,於是你真的就會飛了。

經典讀書筆記9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俄羅斯與德國的戰爭故事,細細品讀該書讓我不禁沉迷在裏面,我特別喜愛這本書的內容,讀書筆記.其中的人物和事蹟非常的勵志,讓人看後有種血脈噴張之感。書中的許多人物身上都有着讓人敬佩不已的精神品質,比如:保爾、冬妮亞……人物,他們身上的那種善良、勇敢、樂於助人的高尚品質讓我看後久久難以忘懷。

主人公保爾克服各種疾病和生活上的重重困難,最終憑藉着堅強的毅力成為了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他那種毅力讓我感動着也心生敬佩着,我們要向他學習不怕困難勇於挑戰的精神,凡事要有恆心,要有堅強的毅力,遇到困難不退縮,勇往直前,向着目標努力。

主人公對祖國的那份濃濃的`摯愛之情令我感動,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偉大的祖國。祖國就像母親一樣,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熱愛自己的祖國,應當有着為祖國增光添彩的意識,也祝自己的祖國繁榮昌盛。

三五班 李珂瑾

經典讀書筆記10

在眾多紅書中,最先吸引住我目光的是《林海雪原》,是曾經我和爸爸一起觀看過的電視劇,但《林海雪原》這本書是我第一次閲讀,帶着以往的回憶我翻開書.

一開始就把我帶到了一個冰天雪地的東北大平原,這裏有一支東北人民解放軍小分隊,在團參謀長少劍波的率領下,深入林海雪原執行剿匪任務.這股匪徒是原國民黨的敗兵,流竄到我軍後方.偵察英雄楊子榮提出一個大膽的設想:打進威虎山內部,探得敵情,配合小分隊裏應外合全殲座山雕匪幫.一場鬥智鬥勇的故事就這樣展開了.

書中戰士們吃苦耐勞,在雪原中縱橫,與敵人做艱苦的鬥爭,在鬥爭中,戰士們高度發揮了軍人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戰勝了常人所難以忍受的艱苦,克服了想像不到的困難,在冰天雪地裏,偵察奔襲,鬥智鬥力.情節一環扣一環,精彩紛呈,我沉浸在這羣英雄的'故事裏,跟着他們一道跨谷跳澗,滑雪飛山.跟楊子榮一起打虎上山,跟少劍波一道指揮戰鬥……我被這些英雄的故事深深地打動着.

書裏的每一個人物都那麼活靈活現,個性十足.如年輕有為的軍事將領少劍波,他的沉着冷靜、不驕不燥、英勇善戰、足智多謀都令我欽佩.在我印象裏最深還是楊子榮,從我觀看過《林海雪原》的電視劇起,他就一直是我崇拜的英雄人物.為了徹底消滅最後也是最頑固的威虎山上的頑匪,少劍波和楊子榮數夜未眠,共同上演了一出機智壯烈的“智取威虎山”……

對他們來説,死,毫不可怕,鮮血,更是為着這一片他們深愛着的土地,為着他們那可親可愛的鄉親們所流的.無論在多麼危急的情況下,都嚇不退他們,因為心中的一個信念——真正地解放人民,支持着他們在狂風暴雪中一次次站起,直至最後的勝利.他們對自己人生的目標,執着地追求着,不畏層層險阻,即使是到了“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地步,也甘願拼死一搏,也許他們認為:面對自己的人生,唯有拼過,才了無遺憾.如果一個人沒有理想,便會對自己的前途、要走的路感到迷茫,徘徊不定,成為迷途的羔羊,在黑暗中消逝.

我體會到作為青年,一定要有自己的奮鬥目標,並具備堅強的意志力、勇於拼搏的氣魄,決不放棄的信念,那麼在精神上永遠是無法被擊倒的,不會因中途的失敗而放棄自己的理想.理想,是人生的燈塔,更是人生的彼岸.有了理想這盞明燈的指引,我們才不會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前進的方向.

細細品味《林海雪原》一書,發現它講述的不僅是解放戰爭初期的剿匪鬥爭,它所表現出的更是一種智慧,一股勇氣,使我對人生有了新的感悟.

經典讀書筆記11

中華民族的歷史,上起傳説中的三皇五帝,下至當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有文字記載的就長達近五千年。在這五千年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經歷一代一代的艱辛奮鬥,不斷創造,征服自然,建設社會文明,至今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物質、文化財富,使得中國成了世界矚目的文明古國。

鑽木取火、結繩記事、酒池肉林、喪家之犬、南門立木、卧薪嚐膽、焚書坑儒、三顧茅廬、聞雞起舞,一系列家喻户曉的歷史故事牽引出了一系列的風雲人物,如商紂王、孔子、商鞅、勾踐、秦始皇、項羽、諸葛亮、楊貴妃、忽必烈、海瑞、文天祥、和坤等等。他們雖然早已被淹沒在了歷史的風塵中,卻個個性格鮮明,讀其故事如見其人。而在幾千年的文化傳承中,這些人早已有了一種歷史標籤的味道,幾乎每一個人都成了一個人格典型,在每個時代,都有千千萬萬現實中的人與之對應。

人物勾連歷史,從三皇五帝時代,到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盛世、五代十國、宋遼夏金、元明清——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輝煌燦爛,而其中的`故事紛繁精彩,每次讀之,總會給人振聾發聵的啟示。這本書以時間為序,選取了中華歷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風雲人物,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用文學化的語言一一展現,讀之,既能瞭解中華歷史的發展脈絡,又可以享受文學的薰陶,汲取歷史的智慧。

經典讀書筆記12

“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談話”中華上下五千年,具有悠久的文化歷史,唐詩、宋詞、元曲被人們歷代傳承,中華人民將繼續傳承和創造。

光陰似箭,我已是八年級學生,最近,我正在閲讀《論語》,我相信這是一本家户喻曉的經典名著。

相傳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賢人七十二,《論語》此書正是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成為儒家經典,歷代傳承。

孔子是一個偉大的人,他對學生的諄諄教誨,每一句話都飽含哲理,我們學的第一句選自《論語》的名言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彷彿聽見孔子告訴我,三個人一同走路,在這裏面一定有一個可以當我們老師的人,值得我們學習的人。這句話讓無數人懂得相互學習。

同樣的,也有一句教科書上出現過無數次的名言:“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話也是出自《論語》,孔子的意思是讓我們選擇別人的優點去學習,對照別人身上的缺點,及時改正自己身上的缺點,讓我們受益終生。

學習成長中,怎麼做才是明智的表現呢?“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能不懂裝懂,自欺欺人,這才是明智的表現。這是一句至理名言,就像學習一樣,學習知識如果掌握了,可以多做練習鞏固,如果我們還沒有完全掌握,就要及時請教,不能渾水摸魚,這才是明智的表現。一千多年前孔子就明白這個道理了,我們也應懂得。

當沒有人理解自己時,“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知人也。”不要擔心別人不瞭解自己,只要擔心自己不瞭解他人,這句話也出自《論語》,給讀者們帶來安慰,深深影響人們的心靈,讓人的心靈重歸寧靜。是啊,做好自已就行了,不必執着別人是否瞭解自己。

當自己排斥別人的時候,“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這句話告訴我們君子要團結不搞幫派,搞幫派的都是不團結的小人,這句話給我們敲醒警鐘,讓我們不要排斥別人,成為小人。

當你想要抓住過去不放手時,“成事不説,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凡事已成定局,就不必要再説了,已近完結的事情,就沒必要去匡正,過去的`事情就不要再追究了。這句話藴含的道理讓人值得深思,它會提醒你懂得放下過去,抓住現在重新開始。

《論語》是孔子智慧的結晶,他將一生的感悟都傳給了弟子,他的語錄由弟子收錄下來,編成《論語》流傳後世,一千多來來讓世人深受啟發,看了這本書,我瞭解了孔子的思想,也懂得了為人處事。

國學經典是我們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品讀國學經典,受益終生,作為中華民族一員,我們將繼續傳承和發揚光大我們的國學經典。

經典讀書筆記13

顏真卿?哪個顏真卿?不用懷疑了,你沒有搞錯,就是那個唐朝的那個大書法家。看完剩餘的幾行字,我靜靜地合上書,沉默在一片傷感之中。

重來沒有一位偉人能讓我如此回味。“精忠報國,守死善道。”顏真卿,你用自己滿腔忠義的情懷來度過這個讓你不滿的人世。可能你只想在世上做一個平凡的人,你的忠義是隨感而起;你的書法是遂揮筆而就。你是如此善良、老實,又總是那麼堅定、執着。

可能有些人只知道,你是大唐時期偉大的書法家。不錯,我還知道你是一位忠孝節義的四朝元老,還認為你是一位愛國人士。從安史之亂開始,河北二十四郡唯有你顏真卿駐守的平原郡沒有落入賊手,在無數次抵抗中,你失去了多少親人與朋友,司馬和琳,女婿李平,無數的傷痛在你的心中徘徊,但是你一直忠心大唐,誓死與敵軍抗衡,這正是你留給我們後人精忠報國的力量。

打了一個寒顫,我彷彿又看到刀光血影。我突然明白一個人只要有追求,有抵禦困難與險境的決心,就能減少心中的恐懼,駛向勝利之門。

雖然你立下赫赫戰功,但是仕途的路上總是那麼得坎坷,多少奸臣不斷阻饒你,你卻在危險中變得更加正義凜然。你為了百姓,製法了楊昌,遷怒了楊國忠。你字號清臣,一心想做一位清廉的大唐臣子,一個正正當當的君子。你做到了,做得那麼正氣凜然。我為你的氣概而感到敬佩。

命運老是如此得悲慘,你堂堂大唐四大元老,卻被派入“虎穴”,去説服亂臣李希烈。你本想辭官歸隱田居,安居樂業,又因為動亂重回官場,當李希烈以劍相逼,讓你打消説服的念頭,面對死亡你不動聲色,取過寶劍,用自己滿腔憤怒的'血在衣襟上寫下一個鮮豔耀眼的“忠”字,我相信你一身正氣是不會受生死的誘惑。

你忠心報國,一生受到的除了親人的生死離別,朋友的戰死沙場,還有每天的憂國憂民。你在大唐興旺時出生,在大唐戰亂中離開人世,你含淚仰望走過的路程,每一步都是那麼驚心動魄,每一步都散發着忠義的氣概。

我對你而感到敬佩,你那忠精赫赫雷聲般的報國之聲不斷在我耳邊響起。

經典讀書筆記14

《山羊不吃天堂草》,講的是明子,黑罐和三和尚,師徒三人在城市裏打工賺錢的事情,明子有自己的理想:為家裏買一羣羊,讓家裏富起來。但要在的城市裏賺錢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沒有地方住,沒有好衣服穿,沒有電視,沒有電腦,沒有面包等等。

明子經過自己的努力終於為家裏買了一羣羊,但村裏其他人家也買了山羊,原來長滿綠草的村子裏被羊羣全部吃完了,明子他們把山羊趕到了一個長滿天堂草的大草地上,但那些飢餓的山羊,面對綠油油的天堂草卻不吃,最後全部餓死了。這個情節告訴我們,不是自己的東西就不能吃,也不能拿。

感人情節:有一次,三和尚他們在浴室洗澡,三和尚唱起了歌,一羣小夥子看不慣,和三和尚打了起來,三和尚一點也不害怕,三和尚知道黑罐病了,就帶黑罐去醫院,而且黑罐得病費全是三和尚出的'。

很多晚上黑罐都要幫明子捂尿濕後的被子,並在三和尚懷疑的時候幫明子掩蓋。後來黑罐病了,黑罐不想連累大家,最後黑罐就離開了三和尚和明子。

我的感受:明子遠離家鄉,來到城市裏來打工,下雨的時候明子還在工作着。我要學習明子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

經典讀書筆記15

我倒認為《紅樓夢》並不是一部愛情小説,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悲劇也不是中心故事,但這一敗塗地的悲劇確實是整部書的主要線索,無論怎樣我們也都曾經為這兩人的結局深深地感到遺憾。

寫了一個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悲劇故事。

中國有四大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和《紅樓夢》,部部皆是精彩絕倫,而作為一個女孩子,前三部對我而言沒有多大興趣,它們涉及到了軍事、政治、神話,所以最吸引我的非《紅樓夢》莫屬了。

《紅樓夢》帶着憂傷、淒涼的氣氛,讓人常常想落淚,而裏面的詩詞之多又讓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麼多的`人在研究《紅樓夢》呢。

故事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為賈寶玉,他應該説來是一個柔中稍稍帶剛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為環境所致,他們家上上下下幾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應了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們的家族是因為家中一女子進宮當了皇帝的寵妃而盛起,於是他們天天吟詩作樂,而其中又有兩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寶釵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林黛玉聞訊氣死,而當賈寶玉揭開喜帕發現並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絕,出家當了和尚。

這裏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斷,理還亂”,讓人看到古時婚姻的紕漏,它們往往全有父母處理,什麼“指腹為婚”,更為可笑的是,他們有時從未見過面便稀裏糊塗地成親了。而且古時女子爭着要進宮,因為那樣可以使家族富貴,可皇帝有上千嬪妃,得寵一時,沒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們又何苦進宮呢?皇帝姥兒們飲酒作樂,衣食無憂,而老百姓則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生活之苦讓人難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義“造反”了,禍害之緣還是在於皇帝身上啊。這一出出的悲劇讓人心寒而又憤怒,讓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時的苛捐雜税,它們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邊上推,真讓人深惡痛疾。

《紅樓夢》一書讓我時而高興時而憂傷,時而憤怒時而感慨萬千,也讓我想了很多,或許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丟棄了不離不棄黃金瑣,忘記了莫失莫忘通靈玉”,好一個多情瀟灑的賈寶玉,嬌嫩多病的林黛玉,塑造了一個發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動人愛情悲劇。

作者曹雪芹通過《紅樓夢》,揭示了當時封建社會的黑暗,也表達了他的不滿與憤怒。故事講述的是從小體弱多病的林黛玉來到了榮國府,漸漸與賈政之與生俱來通靈玉而性格頑劣的公子賈寶玉相戀,又因鳳姐從中使用掉包計,使得賈寶玉娶帶有黃金瑣的薛寶釵,讓林黛玉吐血身亡,賈寶玉從此心灰意冷,看破紅塵,遁入空門的故事。

我實在是為林黛玉而感到悲哀不值,更為他們悲慘的命運而惋惜。但追究人物本身並沒有過錯,讓人憎恨卻是那種封建的傳統觀念。什麼婚姻大事父母做主,什麼門當户對,這種思想真是害人不淺。這不,賈寶玉和林黛玉就是因此而要承受陰陽相隔,想而見不着的痛楚。還要讓賈寶玉受這樣的欺騙。唉,就是石頭心腸的人也會被他倆的真情所感動的。

一部《紅樓夢》,讓多少人為它垂淚,讓多少人為它感動啊!

標籤: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