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教學經驗及困惑隨筆

文學3.63K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有一條鮮明的教學理論:以學定教。這一基本理念將教學活動牢牢定位於學,即以學生的預習活動啟動教師的教學活動。每一教學過程是從學生的自學開始的,教師則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進行施教。可見,預習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必要途徑。

教學經驗及困惑隨筆

根據自己教學實踐,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主要採用了以下方法進行預習,我把每個預習環節編成朗朗上口的兒歌,“細心標出段落號,圈畫生字不可少。生詞文中要記牢,讀文一遍不算妙。組內互幫識字好,全班交流比高招。再讀概括文中意,組內討論要積極,疑難困惑筆尖記,齊心協力把文習。”這樣以便學生記憶。學生也能按照兒歌所要求的一步一步完成預習的各項任務,這種常規預習不外乎以下內容:就是我們平時的讀、畫、查。讀:學生自讀,基本達到熟練、連貫,對於課文內容有一個整體印象。畫:讀中把自己不理解、理解不透徹的字、詞、句、段畫出來。查:查閲工具書和有關資料,將畫出的疑點結合課文嘗試解答,這些要求是學生每課前必須預習的,個人學習和小組學習相結合完成。不必老師每課預習前都佈置。老師只要作一些檢查測試,瞭解學生掌握情況就可以了。

當然根據所學課文的不同體裁和知識的不同類型,還要有針對性地預習,老師要在課前對學生布置問題,讓有針對性的去探討解決一些問題。比如:講《搭石》一課前給學生布置如下預習題:

(1)課文圍繞搭石寫了幾個場景?

(2)如果老人踩到不穩的搭石心裏會怎樣想,又會怎樣做呢?

(3)你對文章最後一個自然段是如何理解的?

預習的開始,佈置的.問題簡單些,隨着閲讀的深入,提出問題的難度不斷加大,讓學生帶着問題認真讀文,這樣學生就能通過預習逐步掌握各類文章的規律,進而提高自學能力。

在教學實踐中,我非常重視單元導讀,並運用單元主題和閲讀提示為我的教學服務。我以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教材為例,在學習每個單元之前我和學生們一起讀一讀,看看能從單元導讀中獲取哪些信息。“動物是我們人類的朋友。古今中外,許多作家妙筆生花,為它們寫下了一篇篇生動的文章。本組的課文,有的是不同作家寫相同的動物,有的是同一作家寫不同的動物。我們來認真讀一讀,具體感受作家筆下栩栩如生的動物形象,還可以試着比較一下課文在表達上的不同特點。”

可以看出,本單元的主題是感受作家筆下的動物,體會不同的表達方法。本單元的編排體例是:四篇課文分別是作家豐子愷的《白鵝》,俄國作家葉·諾索夫的《白公鵝》,作家老舍的《貓》和《母雞》。《白鵝》和《白公鵝》這兩篇文章,是同一種動物在不同的作家筆下的相同和不同寫法,《貓》和《母雞》不同動物在同一作家筆下的不同寫法。其中《白公鵝》和《母雞》是略讀課文。語文園地的口語交際與習作安排的是——説説自己喜歡的動物,可以講他的外形、脾氣,也可以講它怎樣進食、怎樣嬉戲、怎樣休息等。也就是説每一單元教材從導語到課文、到語文園地,不僅圍繞本單元的主題合理安排,而且加強了單元內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的聯繫與整合。單元導語部分既點明瞭本單元的主題內容,又提示了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及單元訓練重點,這樣便於我們整體把握本單元的教學設計,又有利於學生整體把握本單元的學習任務和要求,教與學都不走彎路,能把握關鍵。

在培養學生歸納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方面,大家都知道一些具體做法,如題目擴展法,要素歸納法,段意合併法,摘錄句段法,問題回答法等等。我一直在嘗試用一課一詩歸納法,學生很感興趣,簡潔好記,讓學生體會語言精練的美,長此以往學生會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概括能力,在每篇文章結束後為了更準確的回憶課文內容,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每課一詩獎勵給大家,如《爬山虎的腳》一課,我是這樣寫的,“青藤綠葉似瀑布,一順朝下均勻鋪。腳觸牆面堅又固,不用力拉休想除。微風拂來綠波起,滿眼春色心如意。”再如《去年的樹》一課,我寫道,“樹聽鳥兒歌聲美,日久纏綿情意深。離別悽悽皆傷痛,他鄉尋暖日如年,約定來年定相見。南飛鳥兒淚流乾,盼的來年春日暖,北迴與友再續緣,苦苦追尋千萬裏。燈火面前淚滿面,一曲心歌諾言現,展翅凌飛孤寂添。”學生們也在跟學,堅持持久,我相信總有收穫。總之,歸納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還很多,不管用哪種方法,都要以認真閲讀、仔細分析為前提。

教學中我的困惑很多,只談最困惑的一點,在傳統教學中,學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新課標提出“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正是順應時代的要求。也適合我校課改理念,不過我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實踐中有許多困惑,雖然小組合作學習時,同學們各抒己見,取長補短,不但提高了課堂效率,而且還有利於學生良好的品質形成,但目前我們班的小組合作學習仍存在一些問題,學生的主動合作意識不強,合作參與不足。小組活動時,由於學生的參與度不均衡,造成了“優秀學生講,學困生聽”的局面,表面上熱鬧、民主、活潑的合作學習氣氛實則隱含着種種陰影。能力強的學生參與機會明顯較多,在小組活動中起着支配的作用,而能力較弱的學生則顯得消極被動,不去積極參與、體驗獲得知識的過程,只等坐享別人的勞動成果。更造成的嚴重的兩極分化。優生越優,差生越差。希望各位領導老師幫我指點迷津。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