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長歌行詩詞鑑賞

文學1.8W
長歌行詩詞鑑賞1

長歌行

長歌行詩詞鑑賞

作者:漢無名氏 朝代:漢代 體裁:樂府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長歌行》原文賞析

本詩選自《樂府詩集》樂府原是漢武帝劉徹設置的音樂機關,專門製作樂章並採集整理歌謠和文人的詩來配樂曲,以備朝廷祭祀和宴會時演奏。後來把樂府蒐集、整理、保存的詩歌叫做“樂府”。它也就成為繼《詩經》、《楚辭》而起的新詩體。以民歌俗曲為主的樂府詩,常見的有“歌”、“行”、“吟”、“曲”、等形式。本詩屬於歌形體,歌形體形式自由,多用五言、七言或雜言,富於變化。

1、四時的變化,萬物的盛衰各有其時。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園中青葵,一片青翠,金黃的花兒飽沾朝露,正期待着日光把它曬乾。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紅日升起,陽光散佈恩惠,把温暖無私地施捨給萬物。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秋天將至,花兒凋謝,草木枯黃的衰敗景象怎能不讓人憂慮、擔心呢?

從春天的生機盎然到秋天的蕭條冷落,寓意人生也是如此,告戒人們要趁着青春年少的大好時光努力奮鬥。

2、勸勉人們要及時努力,不可蹉跎歲月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所有的河流都向東直奔大海,什麼時候才再向西流回呢?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如果少壯時代不發奮圖強,那麼年老力衰時,悲傷悔恨也來不及了。

本詩造語平淡,但細加體味就會覺得意味深長。詩句不多,感染力卻極強。

詩的主旨在結尾兩句,但詩人的思想又不是赤裸裸地推出,而是從現實世界中擷取出富有美感的具體形象,寓教於審美之中。

長歌行詩詞鑑賞2

長歌行(節錄)

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譯文

園中的葵菜呵鬱鬱葱葱,晶瑩的朝露陽光下飛昇。

春天把希望灑滿了大地,萬物都呈現出一派繁榮。

常恐那肅殺的秋天來到,樹葉兒黃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騰着東流到大海,何時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時努力,到老來只能是悔恨一生。

[賞析]

樂府詩是最能代表漢代詩歌成就的一種體裁。它常採用賦、比、興、互文、反覆歌詠的修飾手法及鋪陳、對比、烘托等技巧狀物抒情,這首《長歌行》便代表了這種特色。

“青上園中葵”四句描述了春天的景象。清晨、朝露、青葵、陽光,這是一副多麼生機盎然的圖畫。春回大地,萬物生長,大自然賜與人間春光和恩澤。詩人的欣喜,感激之情力透紙背,隨即又抒發了悲壯的情緒。“哀”字既是對蕭瑟景象的描述,又是對惋惜心情的表達。

接着聯想到百川歸海、一去不回,並以此來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最後感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勸勉世人要珍惜光陰,有所作為。全詩從青葵起興,聯想到四季變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應當抓緊時間、奮發努力的.結論,其比、興手法是很明顯的。

《長歌行》屬漢樂府《相和歌、平調》兩首中的第一首。“長歌”適宜表達深沉的感情,這一首娓娓道來,有描述,有抒情,有歎惋,也有勸勉,使整首詩含藴細膩,餘意無窮。既繼承了“歌以詠志”的傳統,又極富形式上的美感,便於反覆吟誦。

長歌行詩詞鑑賞3

長歌行(節錄)

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註釋]

1.青青:植物生長得旺盛時顏色。2.晞(xī):曬乾。3.陽春:暖和的春天。4.德澤:恩惠。5.秋節:秋季。6.焜(kūn)黃:枯黃色。7.華:同“花”。8.老大:年老。9.徒:徒然。

[今譯]

河水滔滔流向東海,怎麼可能再往回流呢?少壯年華不努力有所作為,待到年紀老時,就是懊悔悲傷也沒有用。

[賞析]

收集關於國小生古詩詞鑑賞長歌行:樂府詩是最能代表漢代詩歌成就的一種體裁。它常採用賦、比、興、互文、反覆歌詠的修飾手法及鋪陳、對比、烘托等技巧狀物抒情,這首《長歌行》便代表了這種特色。

“青上園中葵”四句描述了春天的景象。清晨、朝露、青葵、陽光,這是一副多麼生機盎然的圖畫。春回大地,萬物生長,大自然賜與人間春光和恩澤。詩人的欣喜,感激之情力透紙背,隨即又抒發了悲壯的情緒。“哀”字既是對蕭瑟景象的描述,又是對惋惜心情的表達。接着聯想到百川歸海、一去不回,並以此來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最後感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勸勉世人要珍惜光陰,有所作為。全詩從青葵起興,聯想到四季變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應當抓緊時間、奮發努力的結論,其比、興手法是很明顯的。

《長歌行》屬漢樂府《相和歌、平調》兩首中的第一首。“長歌”適宜表達深沉的感情,這一首娓娓道來,有描述,有抒情,有歎惋,也有勸勉,使整首詩含藴細膩,餘意無窮。既繼承了“歌以詠志”的傳統,又極富形式上的美感,便於反覆吟誦。

標籤:歌行 鑑賞 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