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寫作對於我意味着什麼散文

文學2.05W

2018年3月14日 星期三 雨

寫作對於我意味着什麼散文

姑且稱之為寫作吧!用寫東西來形容,顯得有點隨便,起碼我是認真在寫。稱之為寫文章,又沒那麼嚴肅,所寫內容不見得深刻,我寫的都是個人的一點體會、一點想法而已。

寫作,應當是作家伏在案邊寫文章的狀態,那才名副其實。對於我這樣一個讀過書,只識得一些常見字的人來講,寫東西稱之為寫作,將是我奮鬥的一個長遠目標,成年累月堅持下去,希望寫的東西有一點可讀的趣味。

平心來講,我是一個喜歡與書接觸的人,深究起來,又頗有慚愧,其實壓根沒看過多少書。上學期間,學習不好不壞,一頭心思悶在書本上,可能方法不對,成績平平。繁重的學業下,所有文學類書籍在考試面前,都像是田地裏莊稼旁邊的雜草,統統除掉。

在我們那邊有個習慣,誰家小孩過一歲生日的時候,會準備幾樣諸如玩具、鉛筆、書本之類的代表不同含義的東西放在小孩子面前,讓他去抓。如果選擇了鉛筆或者書本,就表示這個娃娃喜歡唸書。如果選擇了玩具,表示這個娃娃比較好玩。早些年的時候聽父母説,我一歲生日的時候,我選擇了鉛筆,表示我喜歡讀書、寫字。現在看來,不管這個習俗準或者不準,起碼我是不排斥讀書的。

學生時期生活總是簡單、富餘的,日常的吃飯、穿衣不成問題,雖家庭沒有多麼富裕,滿足一個學生的正常生活開銷是足夠的。上國中的時候,開始住在鎮裏私人家開的“店”裏,住宿的多是周邊來自農村的學生。那個時候,學校還沒有像樣的教學樓,都是平房,宿舍更是沒有的。幸好有一個同村同年的小夥伴,跟我住一塊兒。到了週末沒事幹,有些膽大貪玩不守紀律的同學會去網吧,我們倆就相約去鎮中心的一個書店。店雖不大,但是有個隔開的小房間作了閲覽室,只要花上一塊錢,就能在那裏一直看書,一張大桌子、好幾把塑料椅子構成了閲覽室的全部。

書店主營教輔書,摻雜一些課外文學作品、漫畫書、雜誌在賣。我們倆經常趁着星期天步行走一個多小時,去那裏看書,多半天下來,實在憋不住了要上廁所,只好作罷步行回去,書店沒有廁所,走出書店就意味着看書結束了。印象比較深刻的是看了很多冊王澤的《老夫子》,各種小冊子漫畫幾乎都看遍了。

高中時期,經常買一些課外輔導書,學校門口的幾個小書店是常去光顧的,即使不買書,也要去看看,瞧一瞧最近有沒有進新書。看看書名,瞭解一下有哪些名著,日後可以看。中學所在的鎮很小,那時候還沒像現在一樣周邊蓋起很多樓房,多出許多公家單位,東西走向最長,但走路頂多一個多小時。當時整個鎮上也就那麼幾家書店,店名現在記得有點模糊了,但黃金書屋、三聯書社這倆個肯定是不會記錯的。

後來復讀的時候,遇到了一位令我很佩服的語文老師,六十多歲的老太太了,精氣神依然十足,常常穿大紅色的衣服來給我們上課。課堂上引經據典,把一個成語背後的歷史典故聲情並茂地講述出來,台下學生聽得如痴如醉。當涉及到古詩詞、散文的題目時,又帶有鑑賞性的引導我們去分析。有一日看我們鬥志萎靡,第二日課堂上便帶來自己撕下的日記本一頁讀與我們,排比句使用氣勢恢宏,台下的我們個個屏氣凝神,眼神放光般聚焦到三尺講台,幾乎忘了嚥下口中漬出的唾液,心中暗暗燃起鬥志。從那時起,我開始認真的喜歡閲讀,喜歡思考。

上大學後,課外時間很多。喜歡去學校圖書館逛逛,幾層樓的.藏書,古今中外世界各地的名著分門別類的擺放在書架上,不同國家的作品代表着不同的文化思想,看一看、摸一摸,發黃的紙張、模糊的鉛字印刷,無不透露着時間走過的痕跡,充滿了厚重的年代感,偶有一些紙張有發黴的味道,我想,那應該才是該有的書香。

曾在一位校報當編輯的學姐的助下,發表過一篇文章。當副刊上出現了自己寫的文章,想着全校師生都會看到,自豪感油然而生,隨即找了一份報紙,收藏了去,後來帶到家中給父母閲覽。直到現在,都覺得這是大學時期比較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工作後,看書是抽出時間在上下班的路上把手機放進口袋,捧着kindle聚精會神的投入,獲取新的感悟,消磨掉無聊的時間。

寫作、看書對於我意味着什麼?應當是貫穿生命的一個習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邊走、邊思考,汲取知識的營養,充實內心。感悟生活、感悟生命,這才是讀書、寫作對我的意義。

標籤:散文 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