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教育隨筆:讓幼兒心服口服

文學7.18K

踏上幼教這個崗位也有十多個年頭了,在與幼兒朝夕相處的日子裏,有喜有憂,孩子們天真的個性使他們經常會做錯事。而每當幼兒做錯事時,我們老師總會想辦法對其進行説理教育,以個別談話形式對幼兒進行勸導,這是最直接最簡單的一種教育方法,也是大多數老師較常用的。但在教育過程中老師們往往會有這樣的苦惱:有些幼兒做錯了事,你不厭其煩、苦口婆心地給他講了一大通道理,可實際效果並不大。從表面看,這些孩子似乎對自己的錯誤行為有所認識,多數還誠懇地表示今後一定改正,但很多時候是這邊剛“保證”完,很快又接着犯錯誤,結果在老師眼中成了“屢教不改”“的問題孩子”。

教育隨筆:讓幼兒心服口服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曾説過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因一件偶然的教育事件,使我對陳鶴琴的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對個別教育的重要性也有進一步認識。事情是這樣的:那天小(3)班有個小女孩做錯事被洪老師輕聲説了幾句,沒想到個性倔強的小姑娘不但不接受批評,反而給自己找了一大堆理由,又哭又鬧對洪老師大發脾氣。面對小姑娘的無理取鬧,洪老師不急不燥,始終和顏悦色。最後洪老師終於用事實、道理和真誠解開了小姑娘心中的疙瘩,使其心悦誠服認了錯。

洪老師這種耐心細緻、親切平等、富有説服力的教育態度和方法對我觸動頗大,促使我對自己以往的工作進行反省,結果發現,本人在對幼兒進行個別教育時仍存在着簡單的道德灌輸和抽象的説教,從日常老師們的交流中,我發現這也是多數老師在個別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弱點。仔細分析就可以看出,幼兒之所以對自己的缺點錯誤有所認識,而又難以改掉自身不良的行為習慣,除了年齡特點和個性以外,只是出於對老師一種自然的畏懼感而承認錯誤,其內心深處並沒有真正認同你的道德準則,不過是盲目服從而已;有些幼兒對老師這種“老生常談”的教育方式已由習慣到麻木,他們的“認錯”其實只是一種受批評時自然的“條件反射”;還有些幼兒將“認錯”作為應付懲罰的“武器”,因為根據經驗他們知道,通常情況下認了錯事情就算完了,所以趕緊“認錯”為上策,儘管他們並不認為自己有錯,正所謂“口”服“心”不服。

讓幼兒“口服”容易“心服”難,特別是現在的孩子,“人小鬼大”,跟以前的孩子相比,他們在智力、個性等方面都顯得較強。所以我們如果不改掉自己的惰性,不徹底 擯棄個別教育中簡單、陳舊、千篇一律的説教方式,“問題孩子”將會越來越多,那樣,真正犯錯的就是我們,而不是孩子。

針對本人在個別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我在後來的工作中改變了往常的做法,對幼兒進行個別教育時不再因貪圖方便而一再重複那些“陳詞濫調”,而是多給自己找“麻煩”,因人因事而異,隨機應變,儘量採用靈活多變,能真正觸動幼兒心靈的教育方法、手段,力求做到讓幼兒對老師的批評、勸導口服心服,真正接受教育。以下是本人在工作實踐中的'一個個別教育的案例:

我們班有個叫許沿宇的小朋友,平常總愛逗弄同伴,尤其喜歡在大夥專心做事的時候,突然來幾聲尖叫,以擾亂別人情緒為樂。每次對他進行批評教育,他都能很“誠懇”地承認錯誤,並表示今後一定改正,但就是改不掉這個擾亂集體活動的毛病。後來我針對他的特點想了一個辦法:當許沿宇再次高聲尖叫時我偷偷錄下了他的聲音。在一個適當的時候,我悄悄地拿出錄音機按下放音鍵,幾聲尖利的叫聲從喇叭裏蹦了出來。許多小朋友都被這突如其來的聲音嚇了一跳,他們捂着耳朵説:“真難聽!老師,快把錄音機關掉!”這時我發現許沿宇也捂着耳朵,表現出厭惡的樣子,嘴裏還不停地嚷:“吵死人了!吵死人了!”這時我關掉錄音機問孩子們:“剛才的聲音好聽嗎?”孩子們都説不好聽。我把許沿宇拉到身邊問:“剛才的聲音是不是聽了很難受?”許沿宇使勁點了點頭,我又問:“你知道這麼難聽的聲音是誰的嗎?”許沿宇搖搖頭説不知道。我告訴許沿宇:“這是你的聲音,是老師前幾天幫你錄下來的。”許沿宇聽後低着頭不説話,我又説:“這種聲音你自己不愛聽,大家也不喜歡,以後別再發出這麼難聽的聲音,好嗎?”許沿宇不好意思地點了點頭。從這以後,許沿宇果然改變了許多,有時他忍不住又想“故伎重演”,一發現苗頭我馬上通過眼神或動作及時給予暗示,這時候許沿宇就像和我有了某種默契,他會衝着我聳聳肩膀或伸出舌頭做一個調皮的鬼臉,當然,那種連他自己都不愛聽的聲音再也沒有發出來。

通過上述事例可見,在對幼兒進行個別教育時,教師應該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把幼兒看成是與自己平等的、有獨立人格的人。很多人懂得,隨便懲罰幼兒、大聲訓斥會傷害幼兒的自尊心,但大家可曾想到,教師對幼兒滔滔不絕説教的本身也是一種居高臨下的強制灌輸,同樣是不尊重幼兒的表現。因此,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必須將幼兒時刻放在教育的主體地位,充分考慮幼兒的身心感受和接受程度,才真真正正體現教育的引導作用。其次,要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在教育活動中少“務虛”多“務實”。根據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缺乏抽象思維能力的心理特點,教師在個別教育活動中不應因貪圖方便而過多地採用口頭説服的方法,而是應針對幼兒不同特點,通過各種不同的教育途徑、方法和手段,儘量讓幼兒多一點實際感受,多一些感性認識,使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能通過自己的經驗積累進行自我教育實踐,逐步學會做個有心人,隨時將生活中一些偶發的事件巧妙地轉化為教育契機,及時對幼兒進行隨機教育,這樣,既能收到預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更能發揮教育的最佳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