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鄉村的打穀場經典散文

文學5.08K

打穀場在我的記憶中是每一個鄉村都有的一道風景,不同的是每一個打穀場都有它不同的故事。

鄉村的打穀場經典散文

鄉村,是我們每個人心中最離不開、無法捨棄的地方,生活在鄉村,就如生活在一幅充滿古老淳樸民風的山水畫裏,有多少故事能讓我們忘記?有多少故事能允許我們忘記?

我家離打穀場不遠,只隔一條家鄉的泉眼河,學校離打穀場很近,只須橫穿一條小路。這些都在我的記憶中,彷彿是昨天發生的事情,至今沒有走遠。

鄉村的五月,暖濕的南風一吹,層層梯田裏的小麥就迅速轉換了顏色,一個勁地黃呀黃,直到農民揮着鐮刀把它們割掉,之後學校組織我們到地裏撿麥穗,成捆的小麥被運回了打穀場。

鄉村的秋天,農民們將滿山遍野的金黃收回糧倉,這些糧倉就在生產隊的打穀場,一夜之間,打穀場上便會冒出幾個甚至十幾個渾圓的糧倉。

我的村有九個生產隊,一個生產隊一個打穀場。我家是第七生產隊,所以我們的打穀場就是七隊場。七隊場,直到現在叫起來還是那麼親切。

打糧食的日子是熱鬧的。收割了,沐浴着這秋天豐收的味道,農民臉上的笑容燦爛如花。在農村集體所有制的年月,所有的收穫歸集體所有,只有自己家裏的自留地的果實才可以回家。玉茭棒、高粱杆也都收回到鄉村人家,靜靜地在一個角落安神。農民保留這些是要冬季備用,或者是當材燒,温暖農人簡單的日子,煮熟農人粗糙的生活;或者是給牲口當草料,餵飽農人生存的機器。

鄉村的早晨,鳥雀啼鳴,炊煙裊裊,當籠罩在鄉村山水樹林間的那層濕漉漉的薄霧漸漸散開的時候,鄉村一天的交響曲就開始了。公雞叫起來,緊接着周圍的公雞隨聲應和,匯聚成一組激揚的詠歎調。狗叫聲,馬牛羊的鈴鐺聲,農人們的問好聲,水桶的碰撞聲,這些農村特色的聲音活躍了鄉村的早晨,攪合着早飯溢出的香味,構成一幅忙碌的田園音畫。打穀場裏,一堆堆麥垛、谷堆也彷彿剛從睡夢中醒來,沐着嫩紅髮亮的晨光,等待農人們給它梳粧。

每年的這個時候,打穀場是最熱鬧的地方。麥秸垛、穀子堆在場上堆着,收割的玉茭棒斜靠在牆邊或者是幾捆斜搭成人字形的架子站在牆邊。偶爾看到玉茭棒上剩下的玉米穗,便撕下來拿回家裏炒玉米豆吃。一場雨過後,把麥垛、谷堆淋了個透,上面沒有打盡的殘餘麥粒和穀粒被雨水滋養成了一棵棵嫩綠鮮活的小苗,在這些乾枯凌亂的秸稈上面搖擺,在陽光的照耀下和它們的同類爭取生命的賽跑。這些麥垛、谷堆的邊緣,散落了不少的麥粒、穀子。正是它們的存在,讓打穀場更有了活力和生命的氣息。這是鳥類的一個大餐館,它們呼朋喚類,蜂擁而至,一羣羣歡快的從天而降,直撲打穀場,就像要進行一場戰鬥,唧唧喳喳落入此間瘋狂撒歡覓食。飽餐之後,彷彿有一聲統一的口令,呼啦一下全都飛起來,漫天又是一陣悦耳動聽的鳥鳴聲,羽振聲,不大一會兒,就沒了影兒。少頃,又來一羣,用同樣的方式覓食,用同樣的方式離開,一批接一批,場面甚是迷人。

夕陽西下,晚霞把天邊染得通紅,這些麥秸垛、穀草堆就會充分進入它們最具美學觀點和富有詩意的美好時刻,黃昏銜着晚霞落在了打穀場,落在這些草堆的美好時代,孩子們開始活躍起來。有的在草垛上掏一個草窩,樂悠悠鑽進去當房子住;有的從玉茭棒搭成的人字架這頭鑽進去,那頭鑽出來,玩得很開心;有的索性把鞋子脱掉撲通倒進麥垛裏,然後抓幾把麥秸放在自己的頭上身上,把衣服脱下來往身上一蓋,猜他們要幹什麼?逮麻雀唄!霎時,麥秸垛、穀子堆一副若無其事,打穀場一陣出奇地安靜。麻雀飛來了,落在衣服上面,準備覓食。一隻,兩隻,五隻麻雀多了起來,它們要專心覓食,卻不知道在它們的腳下埋伏着兇險。時機到了,衣服下面的孩子兩臂一抱,衣服就緊緊抱在懷裏,然後聽到一聲大喊:抓住啦!抓住啦!一隻麻雀就這樣乖乖地成了他們的囊中物。

在夕陽的餘輝裏,牛羊回村,鳥雀歸林,各自都尋了自己的主兒。打穀場四周的邊角上豎起了幾根粗而長的杆子,扯上電線,接上幾個150瓦的大燈泡。這時的`打穀場被這詩情畫意般無邪的童趣複製到了着明亮開心的燈光裏,瀰漫和散發着清純童年的味道。燈光下的打穀場依然笑聲不斷,吵鬧不斷,誰也沒有回家的心思。

漸漸地,打穀場安靜起來。或許是大家玩累了,或許是夜晚的降臨不願意打擾了這寧靜,或許是還不想回家怕大人們來找,都靜悄悄地躲進麥垛谷堆裏。當然,這種安靜是暫時的,隨之而來的聲音會打破這種安靜的氣氛。在村巷,在樹林,在河邊,在田埂,母親那焦急而倉促的聲音迴響:

二胖,二胖,你在哪呀?

三蛋,回來喲,你這個熊小跑到哪啦!

柱子,柱子。你這個挨刀鬼,今黑夜你就在外頭不要回來啦!讓狼吃了你!

急切而盼歸的聲音在夜晚迴響,熟悉而濃厚。在這些長長的尾音裏,在這些粗陋的語言裏,充滿了鄉村泥土的腥味和鄉村母親對孩子無限的疼愛。

我也被父親這樣疼愛地呼喊過,這種幸福的味道留在我童年的打穀場,留在了我的耳邊,成了我耳邊的一道風景。

入夜,月光如水一般灑在了整個打穀場,漫過了那些麥秸垛、穀草堆,漫過了門前的泉眼河,漫過了整個鄉村,直滲到鄉村人的心窩裏。

鄉村的打穀場,是我童年成長的一塊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