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中學美術教學隨筆

文學1.83W
中學美術教學隨筆1

學生作畫只憑頭腦中記憶的表象作畫,往往大略地看了事物對象後,有個大概的記憶,就開始作畫。針對學生喜歡觀賞一事一物,我在日常的美術教學中特別注意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進行觀察,如:形狀、顏色、結構、姿態等,並注重在觀察中使學生運用多種感官,更好地認識客觀事物。色彩方面則多憑主觀映像。因此,指導青少年觀察和向青少年指出觀察任務時,首先讓其觀察形狀,當紙面上畫出形狀再考慮着色。觀察能力的提高在於鍛鍊,經常有目的、有意識的觀察,其觀察能力自然會得到提高。

中學美術教學隨筆

常言道:眼明手快、心靈手巧,這説明技能與感知、觀察、記憶、思維等關係密切。要想低年級學生積極開展美術活動需調動他們學習、練習的主觀能動性,其積極性在於興趣的驅使,興趣的濃厚必然勤練,表現能力自然而然地提高,又帶動興趣遞增,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當然培養中學生的繪畫表現能力,不能操之過急,應依據學生年齡心理特點施教。好比一株樹苗,使這株樹比其他的樹的生長得更高大,祕訣就在於每個年齡應具備經驗常識,在每個年齡必須完成起年輪的正常發育,然後由下一個年輪延續。所以以往傳統美術教育所採取填鴨式方法來督促他們,只會忽略當年所應具備的經驗常識,事後再想彌補已使年輪變形,無異於拔苗助長。

作為一箇中學美術教師,我在課堂上,實施了愉快教育這一教學新方法,又針對低段學生見異思遷、喜新厭舊、缺少韌性心理特徵,並根據青少年心理特點和教材的不同內容,採取了適合青少年特點的一些教學方法。所以在上中學美術課時,我千方百計的為學生創造產生興趣的條件。上課時,利用導入語(常用編故事、編兒歌、猜謎語,做遊戲、競賽性活動)直觀教具和直觀演示等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高漲的情緒和作畫的強烈慾望,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如何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創造更新、更奇的繪畫作品?作為美術專職教師我儘可能地給他們提供豐富的形象資源。在教學中鼓勵和引導學生想象,運用形象化的聲情畫意,設置情境等手段,激發學生打開廣闊的想象思維空間。

中學美術教學隨筆2

美術課是中學階段的一門基礎文化課,通過美術課對學生進行系統的集中的審美教育,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審美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豐富審美情感,樹立正確的審美理想,激發創造美的慾望和熱情,下面就本人多年美術課教學過程中的幾個問題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美術課教學必須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中學生進行繪畫或雕塑練習,必須首先要觀察對象,觀察是學生認識對象和描繪對象的主要途徑,學生只有通過觀察和認識對象,才能可能較好地表現對象。

因此,美術教育在教學中,首先要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方法進行觀察,藉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一般説來,受過良好美術教育的學生。美術創造時,觀察事物就比較敏鋭,細緻完整,對形狀、明暗、空間、色彩的區別、判斷、理解分辨能力比較準確。

二、直觀性是美術教學的基石

人們認識事物往往是從感覺開始的,所以只有感覺到了,瞭解事物才能具體,全面,印象就深刻。直觀性強是美術教學的一個重要特色,尤其符合視覺造型藝術特點,因為它有利於從直覺感和昇華到本質的認識。有許多美的問題,往往難以言語表達,必須藉助直觀手段才能獲得明確的概念。正如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在他的《大教學論》中指出:“在可能的範圍內一切事物都應該儘量地放到感官的眼前。”假如事物的本身不能得到,那便可以利用代替他們的代表。我們可以制定本或模型為教學之用。例如,在國中的美術課《利用各種板材進行單調版畫版畫(靜物)》練習時,利用課餘時間自己製作的圓錐體與講桌上的粉筆盒組成一組靜物,讓學生們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先觀察後進行練習,結果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可見直觀美術教學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是美術教學的基礎。

三、美術教學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美術教學中,命題畫,創作畫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好方法,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創作畫就是學生在平時生活積累的基礎上,豐富想象和大膽的表達相結合的產物,美術老師要利用創作畫的教學,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四、美術教學的語言要求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式工具,它是教師組織教學傳授知識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工具之一。因此,一堂課效果的好壞,教師的教學語言無疑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美術教師的語言要求是:首先要形象化,因為美術是造型藝術。在美術範疇內的一切作品。理論方法都離不開具體的形象化。其次,語言必須清晰,簡明扼要層次分明且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再次,語言具有科學性、趣味性,美術教師應結合本學科的特點,正確的運用專業術語,使語言內容具體生動活潑,語言寓於情趣,具有感染力、吸引力。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高度集中的學生的課堂注意力。

總之,中學美術課教學要在國中學生知識水平和認識水平等特點的基礎中,以直觀性這個教學原則為基石,力求語言的形象化、科學化、趣味化、簡潔化。

中學美術教學隨筆3

在國中的美術教學工作中,我發現國中生對於美術課的興趣有這樣的規律,七年級學生帶着對國中生活與美術課的好奇,興趣較高,參加美術興趣小組的學生也較多,學生的作品種類也很多,有兒童畫、國畫、布貼畫、剪紙等,到了八年級後,開始有學生不準備材料,不帶書本,教師組織課堂頗費心思,到了九年級、初四,有些學校則取消美術課,但在學生看來,它無異於是一節自由課,沒有了任何的主動性、意願性,這一問題説到家,還是我們的美術教育及素質教育中有很多的問題。

多年來,學生對美術課的愛好程度一直存在着兩極分化現象,低中年級學生對美術學生積極性程度明顯超過高年級學生。究其原因,有年齡階段特徵、教學方法、教材編寫等各方面問題。

一、美術教育自身的問題,從教材的編寫到教師對於學生的培養,有與一般學習其它學科知識的規律相符的一面,又有自身的特點,同時還應重視流行視覺藝術,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師規則中明確指出:“我以為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沒有興奮的情緒怎麼激勵人,沒有主動性怎麼能喚醒沉睡的人”。教師的激情是具有主動性的興奮情緒,是一種熱愛教育事業、關愛學生、精心鑽研教法的教學熱忱,是一種人格魅力的體現。要激起學生的興奮情緒使其產生持久、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教師本身就要具有興奮情緒,充滿激情的進行教學工作,才能吸引學生,讓學生信服。隨着新一輪美術課程標準的推出,美術教師更應進行教學新改革,在進行“充電”的同時將行動落實於每節課的教學之中,並獲得一定成效。而充滿激情的教師獲得了更好的效果,不但收放自如的組織了課堂教學,成功的激勵了學生,並和學生進行交互性的交流,而且讓人得到一種情的感染、美的享受。

二、素質教育中的問題,猶如人的健康成長,各種人的全面發展與各種知識的關係和諧立足於素質教育,我們美術教師應利用美術教材現有資源,補充滲透旁科知識,讓各種知識在美術課堂交匯、昇華,使美術課堂能開闊學生眼界,拓寬學生知識的層面。中學美術教材教學內容的多樣性、廣泛性、人文性,為知識的綜合提供了可能。諸如歷史與美術史,文學與美術。數學與美術、信息技術與美術、音樂與美術、勞技與美術、地理與美術等等,還有美術自身範疇的透視、解剖、光學、欣賞與評價等等,讓這些多方位的知識在美術課得到匯合,是美術課特有的精彩之處。

三、中學生時期是學習美術的斷乳期,眼高手低,國中學生知識閲歷豐富了,從心理上講他們認為自已是中學生了,有了一種成熟感,再也不喜歡兒童那種繪畫了,開始仿成人的方法作畫,追求表現得真實和有立體感,兒童畫的天真、大膽、坦誠幾乎蹤跡全無。他們寫實的眼光和技巧飛速提高,但多數學生由於其他學科學習任務的壓力或興趣轉移,除美術課上做有限的練習外。課外極少作畫。而且隨知識的增加,眼光愈來愈高,手的表現能力愈加跟不上,繪畫能力停止不前,以致成人後繪畫水平仍停留在繪畫初期。

四、對於學生來説手低不可怕,但要讓學生的眼界高起來,真正懂得美術的意義與價值所在。我認為根椐高年級階段學生技能差而眼光水平高,求知慾強的特點,在高年級教學中不妨加重欣賞課比重,一方面可減輕作業練習的壓力,另一方面拓寬知識面,提高對美的鑑賞能力。雖然學生作業是幼稚的,粗糙的,可並不影響他們瞭解豐富的美術知識。馬克思説過:“如果你想欣賞藝術你必須成為一個在藝術上有修養的人”。反過來,通過美術欣賞藝術也能提高學生對美術課其他內容的學習興趣。

中學美術教學隨筆4

傳統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把學習僅僅侷限在書本上,脱離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在這種學習觀念下,不僅很難培養出學生的創造精神,而且會泯滅學生學習的興趣,最終影響學生的發展。

課改後國中美術課更重視的是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設好的學習環境,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引導學生在美術創作活動中,創造性地運用美術語言;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欣賞活動中,開展探究性的學習,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

1.美術學習要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美術教學要創設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內涵, 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加深對藝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涵養人文精神。

2.加強教學中師生的雙邊關係,既重視教師的教,也重視學生的學。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倡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平等關係。

通常在上課結束時,我會抽出幾分鐘時間,讓學生來談自己在這堂課上的收穫;提出自己不滿意的地方;也可以討論下一堂課怎麼上;自己做哪些準備工作。給學生介入教學設計的機會。師生間交流對教學的想法,學生會覺得老師的備課中有自己的'思路,帶着“這是我的課”的想法,更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還因為得到教師的尊重而增強自信心和對教師的親近感。作為教師則從中得到了課堂的反饋信息,得以改進自己的教學。

3.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與探究性學習,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聯繫, 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繫, 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綜合探究的能力。

4.教師應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引導學生以感受、觀察、體驗、表現以及收集資料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

5.教師應以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如電影、電視、錄像、範畫、參觀、訪問、旅遊,甚至故事、遊戲、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像能力, 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比如:學習卡通的設計,我使用多媒體讓學生觀看卡通片《西遊記》《米老鼠和唐老鴨》的片斷,讓大家瞭解兩位畫家的畫風的不同,用筆的不同,內容針對的讀者的不同。這比光説要有效果的多。

6、合理評價,獲得學生信賴。學生不管是完成作品還是回答問題,總是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作為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積極參與的態度表示讚賞,然後對具體的作品要做具體的分析,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幫助他們提高分析與鑑賞的能力。合理的評價可以建立起學生對老師的信任感,同時也傳遞給學生一種信息——公正、公平的評價方法。

評價的方式可以是多種的,可以採用學生自評或互評,再結合教師的點評,最後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確立正確的審美理念.

中學美術教學隨筆5

(一)講授法。

這是一種由教師用生動的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即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方法。它包括講述法、講解法、講讀法等。一般理論性的講述、美術常識、欣賞教學以及技法課訓練前的講解,都採用講授法。用這種方法教學的長處是知識的系統性、邏輯性強、效率高,照顧面寬。但其缺點是容易使學生處於被動狀態,缺乏感性知識,如無法解決怎樣畫等問題。鑑於這種情況,使用這種方法教學時,應該注意下述情況:

(1)對所表述的內容要有科學性、思想性和系統性,以給學生一個合符邏輯的完整的概念。如中國人把描繪大自然為主的作品稱之為“山水畫”而不叫“風景畫”,學生肯定會問一個“為什麼?”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去講:一是從中國人的情感習慣去講,在通常情況下,“山水”、“山河”、“江山”、“河山”是“祖國”的同意詞或同義語,因此山水畫也可以説是愛國主義精神在中國藝術中的反映;二是山水畫的畫家經過擬人化加工處理了的作品,它是畫家藝術修養的表現。而風景畫屬西畫的稱謂,它是寫實性作品,是自然的客觀表現。經過分析和比較,就可以得出結論:中國“山水畫”不能叫作“風景畫”。

(2)語言的形式要符合語法,要清晰、準確、精煉,要通俗易懂,要形象生動,要富有感染力。

(3)要善於組織學生聽講,所述問題能引進學生的思維共鳴,要善於洞察學生的反映,及時調整講授的內容,變換講授的方式。

(4)可以藉助板書、板畫或示範圖等直觀教具,以加深學生的印象,達到幫助理解的目的。

(二)演示法。

演示法是為了配合講課和練習,通過操作性的示範表演,使學生增加感性知識,加深印象,明瞭作畫(或其它美術作品製作)的方法步驟。這是美術課尤其是技法課教學常採用的主要方法之一。這種方法在形式上可以分為:當堂作畫要求之全過程演示;按作畫步驟要求學生跟隨教師一起進行的同步性示範;有意識地找準難點作局部演示。

運用這種方法,應該做到:

(1)演示的內容必須與課堂講述的內容和要求完全吻合。做到“講”是“練”的前提和基礎;“練”是“講”的深化,是所學知識的表現、運用和實踐。

(2)課堂演示要做的簡明扼要,要圖象清晰、準確、生動熟練,並能使全體學生都能看到、看清。

(3)為節省時間,有些示範可以在課前先製成毛坯、半成品,在課堂上選擇關鍵的過程適時演示。

(三)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將所學知識運用於實踐,以達到鞏固知識、形成各種技能技巧、把新知識變換為能力之目的的一種方法。這是中學美術教學活動中最主要的教學方法。這種練習包括視覺觀察練習、造型技法練習、工具材料之操作練習和形象思維、邏輯思維練習等。按新編教材的要求,它在整個國中的教學活動中要佔80%以上份量。所以,採用這種方法,要求特別講究:

(1)要有明確的目的要求,並且目的要求恰當,引起學生在心理上形成共鳴;還要注意組織教學,以便提高學生練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切忌盲目性和單純的為練習而練習的作法。

(2)應注意指導和檢查學生掌握練習的方法、步驟的情況;要科學合理地分配作業練習的時間。

(3)教師對學生練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優缺點應予及時總結,肯定成績糾正錯誤,可以個別問題單獨講,普遍問題集中統一講。

(四)談話法。

談話法是通過同學生互相交談來進行教學的一種方法。包括啟發式談話法、提問式談話法和指導式談話法。這種方法有利於啟迪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和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信息的積極反鎖。但談話法的缺點是意見容易分散,不易控制,運用不好還容易使所傳授知識支離破碎。因此,運用談話法應做到:

(1)教師要有充分的準備,提問的目的要明確,要帶有啟發性,並且難易得當,要切合學生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和知識水平,還要注意對學生回答問題可能出現的麻煩情況要有充足的預計,併為此還要準備好正確的答案。

(三)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將所學知識運用於實踐,以達到鞏固知識、形成各種技能技巧、把新知識變換為能力之目的的一種方法。這是中學美術教學活動中最主要的教學方法。這種練習包括視覺觀察練習、造型技法練習、工具材料之操作練習和形象思維、邏輯思維練習等。按新編教材的要求,它在整個國中的教學活動中要佔80%以上份量。所以,採用這種方法,要求特別講究:

(1)要有明確的目的要求,並且目的要求恰當,引起學生在心理上形成共鳴;還要注意組織教學,以便提高學生練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切忌盲目性和單純的為練習而練習的作法。

(2)應注意指導和檢查學生掌握練習的方法、步驟的情況;要科學合理地分配作業練習的時間。

(3)教師對學生練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優缺點應予及時總結,肯定成績糾正錯誤,可以個別問題單獨講,普遍問題集中統一講。

(四)談話法。

談話法是通過同學生互相交談來進行教學的一種方法。包括啟發式談話法、提問式談話法和指導式談話法。這種方法有利於啟迪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和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信息的積極反鎖。但談話法的缺點是意見容易分散,不易控制,運用不好還容易使所傳授知識支離破碎。因此,運用談話法應做到:

(1)教師要有充分的準備,提問的目的要明確,要帶有啟發性,並且難易得當,要切合學生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和知識水平,還要注意對學生回答問題可能出現的麻煩情況要有充足的預計,併為此還要準備好正確的答案。

(2)對此法的運用要帶有啟發性,所提問題要構成前後連貫,層層深入、逐步引向結論的問題系列,還應講究談話技巧,要面向全體學生。

(3)提問要注意讓學生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不應搞突然襲擊,而且談話的形式要活潑多樣。

(4)對學生回答的問題,正確與否,教師均應有明確的表示,要鼓勵他們敞開思路,大膽發言,錯了也不宜過多批評。

(五)參觀法。

參觀法是豐富學生的感性知識、擴大視野,使教學同實際生活相聯繫並從中受到實際教育的一種方法。其內容有參觀書畫攝影展覽、作業觀摩展覽、還有歷史文物、名勝古蹟、建築物體、自然風景、動物花卉等。這是進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熱愛生活教育的一種較好的教學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