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一年級美術教學隨筆

文學1.5W
一年級美術教學隨筆1

《天然的斑紋》這一課比起人美版教材的系列課程《自然界的圖形》來説,缺少了系統性,缺少了明確性。雖説兩課教學內容完全相同,但它沒有對天然形成的斑紋進行細化,而是作為一個整體提供給學生關於“肌理”的知識,引導學生從中體會自然界的神奇和美。

一年級美術教學隨筆

肌理這個名詞是很難理解的,對學生而言,它主要是指紋理、色彩,例如:指紋、樹紋、葉紋等等,從這些貼近學生生活的內容入手,讓學生從中發現規則或無序的種種變化,並嘗試表現。

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高,按教師的要求收集了很多有天然斑紋的物體或圖片資料。是教學內容更豐富、更直觀。學生用心、用手、用眼請去感知這些平時不太被關注的細節之美,種種發現,讓他們不時地發出驚歎,這時是對學生進行知識提升的一個好的契機,但我沒有把握住這個機會,只是草草的作出總結。如果引導學生進一步的用美術的眼光去分析理解這些斑紋,體會它們紋理的雜亂無序和細膩整齊,觸感的光滑柔軟和粗糙堅實。便可輕鬆得解決本課重難點,加深學生的理解。

一年級美術教學隨筆2

第一次來教這些一年級孩子美術,滿眼的都是他們可愛的樣子,無論他們畫出個什麼來都覺得驚喜。孩子們子天真爛漫,無拘無束。他們的畫不受“形”的約束,不受“法則”的限制,在隨性的心態下,憑着自然感知,自由揮灑,創造了許多令人驚歎的作品。於是作為老師又心生出一些忐忑來,不知道該如何去引導他們的塗畫:過多地講解示範怕誤導了他們自由的思維,不去指導他們又會有些孩子不知道如何表達心中的奇想。

在一年級這學年的繪畫教學實踐中,我非常注重在尊重和保護孩子們自己的繪畫手法的同時又不斷地啟發、鼓勵他們嘗試新的繪畫手法,以便能更好地表現他們美好的內心世界,更好地體現兒童畫的可貴美質。

一、關於繪畫的內容和主題

兒童畫的創作題目要新奇有趣兒,不落俗套,才會吸引孩子們的興趣,這是對教師藝術修養教學經驗的考驗。兒童畫創作題材廣泛,但貴在出新。

二、關於表現手法

一)擬人法

擬人法是將宇宙間除人以外的一切事物(如:動物、植物、山水、自然現象等)賦予他們人的性格、人的情感,使它們會想、會動、會與外界交流。這是兒童在繪畫中最常用的手法之一。

孩子們是憑着想象認識世界的。在孩子們眼裏,萬事萬物都與人一樣有生命、有情感、有個性,需要吃飯、睡覺、説話,並且喜歡唱歌跳舞。在教學中啟發孩子把事物人性化,是孩子心理的需要,而且能使所畫內容更生動,更親切,更感人。

二)誇張法

分為無意誇張和有意誇張兩種。

1、無意誇張:是孩子們把那些自己感興趣的部分、自己認為重要的部分,畫得特別突出,畫得特別仔細,無意識地進行了誇張。

2、有意誇張:是繪畫創作過程中,為了主題的需要而突出表現對象某些特點的一種手法。有擴大誇張、縮小誇張和變形誇張等。

啟發孩子們在繪畫創作中運用誇張的手法,不但為想象思維提供了發散空間,也為藝術創新注入了源頭活水,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們心明眼亮,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三)省略法

分無意省略和有意省略兩種。

1、無意省略:是兒童在繪畫過程中,將自己不關心的、未引起注意的地方忽視和遺漏。一年級的孩子表現的猶為突出。

2、有意省略:是兒童在繪畫過程中,為了更好表達作品主題,降低表現難度,有意將次要部分省去的一種手法。

兒童在繪畫過程中,教師要引導他們大膽取捨、不照抄生活的同時,對他們這個年齡段還解決不了的問題,在不影響主題表現的前提下,鼓勵他們省略不畫。孩子們在體驗創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悦的過程中,增強了學習美術的信心。

一年級美術教學隨筆3

每學年都帶幾個班級,每個班級有着不同的特點。對低、高年級的教學都有了嘗試,我深刻體會到:各年級學生有着不同的認知能力,應該根據年齡特點提出相應要求。課堂上,尤其是一年級的小朋友,從歡樂的幼兒園生活進入正規的學校生活,這不同的生活環境,與前迥異的作息制度,有組織紀律的行為規範,一時間很難讓他們適應,高年級已經有了一定的自覺性。

關於低年級的學生,他們的積極性在於興趣的驅使,每次帶着教材與教具走進教室,他們都會開心的圍到我身邊,看着漂亮的教具驚奇而羨慕,從他們的面部表情就能看出他們對美術課的熱愛。我想:興趣的濃厚必然勤練,表現能力自然而然地提高,又帶動興趣遞增,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在有些課程結束後,我也配合他們,鼓勵他們,在各種各樣的鳥一課,幫助他們完成了大樹,再將他們的小鳥一個個剪下,利用教室的某牆面,讓小鳥帶着他們的喜悦,帶着他們的成果“飛進”了教室,“飛進”了他們的內心,帶動了他們的積極性,促進了他們的興趣愛好,激起學生高漲的情緒和作畫的強烈慾望,從中受到美的薰陶。當然培養國小生的繪畫表現能力,不能操之過急,好比一株樹苗,在每個年齡必須完成年輪的正常發育,然後由下一個年輪延續。所以以往傳統美術教育所採取填鴨式方法來督促他們,無異於拔苗助長。

相對來説,一年級的小朋友膽子比較大,我時常叫他們上台代替我,給同學們講,他們對課堂內容相關事物的認識,讓他們在"教"中參與,讓自己也嘗試與傳統教學相結合,激勵學生走上講台,參與"教學",説出自己的心得體會,共同交流,共同進步,努力營造這種良好的課堂氛圍。有時候小老師帶來的幫助還真不少,他們的興趣愛好相通,接觸的事物相似,所以他們之間交流起來更容易接受,小老師還能幫我管理好他們的紀律,有時候我只是在講台上換了個角色,是學生是解説員。

一年級美術教學隨筆4

20xx年,我們七年級美術開始改版。這一年,七年級第一次改版用上了人教版的美術教材。新改版的教材和我們以往所用的河北版教材有所不同,為了更好的適應新教材,我認真看了教師教學用書,然後在10月的某一天,我認真觀看了書後配備的優秀教師教學課例光盤。 這是天津市五十一中的張蓉老師講的優秀課例《多彩的學習生活》這一單元的一個活動內容——優美的校園。這一活動內容是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級美術上冊第二單元裏活動一的內容。這一課主要是讓學生學習、瞭解透視的基本知識。

聽了張蓉老師《多彩的學習生活》一課後,我深有感觸,使我受益非淺。下面就從以下幾方面來談談我的聽課感受吧:

首先,張老師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來設計這堂課。

在設計這堂課的過程中,我覺得她在課程的前期準備工作上頗下了一番功夫,特別是她帶領學生製作的取景框以及很多的具有明顯的透視關係的風景照片,這些都花費了不少的心思吧。這些東西為學生親自動手實踐提供了條件與方便。也使學生對這樣的課更加感興趣,激發了學生主動動手研究探討的積極性。張老師注意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興趣是感受力的基礎和前提,愛好多,情趣廣泛,藝術感覺才會好。只有學生對什麼東西感興趣了,他才會注意地看、聽、摸、耐心地體驗觀察的感受。興趣也是感情的基礎。情趣情趣,情和趣是分不開的,對什麼東西有感情,就會對它十分感興趣,對什麼東西越感興趣,對它的感情也就會越深。

張老師從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出發,圍繞他們所感興趣的事物進行教學活動,這樣的教學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的學習才可能是主動的。

其次,張老師的教學方式比較新。

我認為美術教學是一種直觀的形象教學,它是通過教師一系列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技巧,對於繪畫的透視關係這種比較抽象的概念來説,更需要用直觀的景物來讓學生來觀察,理解,分析,歸納,再到得出結論。而張老師呢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就做到了這一點,她讓學生利用取景框開描繪眼前的景物和照片上的景物透視,使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以及自己的動手探究來總結得出風景畫以及物體透視變化的規律。並且張老師在這一教學活動中,她的教學方式比較新,她改變了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注重引發學生產生問題,促進學生思考和探究。從張老師的整個教學過程中體現了她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在改變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方面做了一些新的嘗試,像她這樣的課就是強調學生積極的參與,逐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同時也培養學生集體合作的精神以及與人際交往的能力。另外,她的課上活動方式多樣化。體現了她注重學生的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的方式。

具體來説,在這一課裏,在整個教學過程當中,都需要老師組織學生討論,然後學生分頭蒐集資料。蒐集大量具有透視關係的風景照片和製作取景框。再由教師組織大家觀看校園的建築物,組織大家觀察,交流,指導大家正確地在取景框上描繪出眼前建築物的透視變化。最後通過學生們的親身體驗,親自動手,得出透視變化的規律。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就需要學生髮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提出解決問題設想的能力,蒐集資料的能力,分析資料和得出結論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這樣的教學活動顯然與被動接受教師知識傳授的學習方式不同,體現了目前基礎教育中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的學習方式,這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通過觀看張老師的教學光盤,我認識到張老師與以往傳統的美術課不同,傳統的美術課它是把透視的知識由老師去説,學生被動地去接受,而張老師她卻把班級的同學分成了兩組,分別負責探究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風景畫是怎樣表現景物空間的?第二個問題是: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各有什麼消失的規律?張老師讓第一組同學把蒐集來的風景照片在照片上用塑料的薄片取景框上通過描繪、勾勒建築物的輪廓或風景的這種透視的現象,來了解透視的這個變化,第二組是讓學生在操場上用塑料的薄片取景框通過觀察遠處的建築物的透視的變化和現象,來讓學生體驗透視的理論和知識,張老師的這個教學符合建構主義的這個教學理論,也就是説,他是主要讓學生主動地通過觀察,體驗,描繪來了解複雜的透視現象。這種教學的方式把透視這種枯燥的理論變成了學生主動地探究,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只要通過最後的她在小組的討論的結果就可以看出學生確實在這一課堂上學到,瞭解了透視的知識,這些透視的知識都是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描繪後的體驗,然後瞭解到的透視變化規律。所以我認為張老師的這些教學方式是值得我們去學習借鑑的。

沒有活動的課堂,特別是藝術類的課堂是一個死的課堂,在如何將教學與活動有機結合起來的方面,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像張老師的這堂《多彩的學習生活》一課設計的就較為活潑,開朗。每個學生都沒有偷懶,都拿着他們手裏的取景框認真地描繪着眼前的景物透視線,張老師讓學生自己親自觀察校園建築的透視現象,然後利用取景框描繪出建築物的透視變化得出透視的變化規律就是個不錯的活動,跟課堂氣氛的整體構建比較統一。這一刻我更在乎的是那份人人蔘與的過程,只要過程是積極的、向上的,想必學生們的心靈都經歷了一次歷練與薰陶,多少能給他們的人生成長起到一些促進。在這堂課裏學生們的自我感覺都不錯。我認為這點很不錯。

總之,張老師以新穎的教學方式,從學生們自己的興趣出發,把學生分成兩組來分別研究兩個不同的問題,在老師的引導下,以學生為主體,活動形式多樣,使學生在一種愉快的學習氛圍中自主地瞭解認識到透視的基本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是我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習的地方。

一年級美術教學隨筆5

經過這一段時間對美術課的學習和探索,使我收益匪淺。我想該是靜下心來回頭審視一下教學情況了。邊想,我邊陷入了沉思之中,我的心得體會如下:

1 、按照不同年齡特點,進行不同的教學。

我覺得各個年級有着不同的特點。國小生的年齡特點是國小美術教育中必須重視的要素,在整個國小教學階段,這時學生的興趣還不夠穩定,認識興趣以一定的情境性為特徵,只有掌握學生年齡特點基礎上,才能瞭解國小生由於在感知、意識、理解、能力上的高低懸殊,所表現的興趣上不一樣。低年級學生有學前期進入學齡初期由於從鬆散的家庭生活或者從歡樂的幼兒園生活進入正規的學校生活,這不同的生活環境,與前迥異的作息制度,有組織紀律的行為規範。中年級已經有了一定的自覺性。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各個年級學生有着不同的認知能力,應該根據年齡特點提出相應要求。

2、循序漸進的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

在教學美術繪畫課中,那些有趣生動的形象是引起學生的直接興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促使他們形象思維發展的主要意象。學生作畫只憑頭腦中記憶的表象作畫,往往大略地看了事物對象後,有個大概的記憶,就開始作畫。針對學生喜歡觀賞一事一物,我在日常的美術教學中特別注意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進行觀察,如:形狀、顏色、結構、姿態等,並注重在觀察中使學生運用多種感官,更好地認識客觀事物。色彩方面則多憑主觀映像。因此,指導兒童觀察和向兒童指出觀察任務時,首先讓其觀察形狀,當紙面上畫出形狀再考慮着色。觀察能力的提高在於鍛鍊,經常有目的、有意識的觀察,其觀察能力自然會得到提高。

3、培養興趣 勤學多練 。

常言道:眼明手快、心靈手巧,這説明技能與感知、觀察、記憶、思維等關係密切。要想低年級學生積極開展美術活動需調動他們學習、練習的主觀能動性,其積極性在於興趣的驅使,興趣的濃厚必然勤練,表現能力自然而然地提高,又帶動興趣遞增,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當然培養國小生的繪畫表現能力,不能操之過急,應依據學生年齡心理特點施教。好比一株樹苗,使這株樹比其他的樹的生長得更高大,祕訣就在於每個年齡應具備經驗常識,在每個年齡必須完成起年輪的正常發育,然後由下一個年輪延續。所以以往傳統美術教育所採取填鴨式方法來督促他們,只會忽略當年所應具備的經驗常識,事後再想彌補已使年輪變形,無異於拔苗助長。

這些就是我這幾個月的教學心得,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使它們更加完善。 國小美術教學的手段多種多樣,這需要根據學生實際和教材內容去選擇和指導,國小生的美術教育是一個長期的任務,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認真研究教材,找出切實可行的方法,以便學生在愉快中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要讓我們所謂權威的説教代替了學生的直觀體驗,扼殺了學生探索的自由,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在教學中我們還要善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關注學生的情感,改進教學和組織形式,才能實現教學目標,創設教學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