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説富隨筆散文

文學2.68W

人們對錢的崇拜登峯造極,稱它為“孔方兄”。有錢的人稱為富有,“富”從字面看是一個寶蓋,下面一口田;“宀”指“家”、“房屋”;?a href='' target='_blank'>愛w”本義為“充滿”,“宀”與“畐”聯合起來表示“房屋被塞得滿滿的”。富字本義是家庭財產多,也表示家庭穩定,人丁興旺和田地廣闊 。歷史上記載的有錢人很多《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記載:“臨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孫家僮八百人,程鄭亦數百人。”臨邛就是現在的邛崍,由於當地產鐵,卓王孫家世代是鐵匠,卓王孫精通冶鐵技術,後來發了大財,成為著名西漢時期鉅富,僅家裏的僮僕就八百人;另一位叫程鄭的富人,家裏僮僕也數百人。

説富隨筆散文

卓王孫的女兒卓文君十八歲就守寡住孃家,司馬相如去卓王孫家做客,彈了一曲“鳳求凰”,挑逗卓文君,卓文君連夜與司馬相如私奔,來到成都司馬相如家裏,但司馬相如“家居徒四壁立”窮的什麼也沒有。卓王孫得知女兒私奔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殺,不分一錢也。”女兒如此不成體統,我不忍傷害她,但也別想得到一分錢。

有道是:虎毒不食子,經人勸説:“卓王孫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錢百萬,及其嫁時衣財務。文君乃與相如歸成都,買田宅,為富人。”這鉅富真是十分了得,稍微分出一點,卓文君也成了富人,從窮的“家居徒四壁立”,到“為富人”的轉換倒也簡單。

另一貧富變化巨大的是漢朝的鄧通,漢文帝一次做夢欲飛天,卻怎麼也飛不上去;這時一個黃頭郎,衣服從前往後邊穿,他推了漢文帝一把,漢文帝就飛上了天。漢文帝醒後去漸台,正好找到了夢中背穿衣服的黃頭郎,漢文帝非常高興,賞賜鄧通數十萬的錢。漢文帝讓一位相士給鄧通相面,相士説鄧通當“貧餓死”,漢文帝大為不滿,能讓鄧通富有的是我,怎麼會貧窮!“於是賜通蜀嚴道銅山,得自鑄錢。‘鄧氏錢’布天下。其富如此。”漢文帝把蜀嚴道銅山賜給鄧通,讓他自己鑄造錢幣,這相當於現代自己有印鈔機,當時鄧通錢遍佈全國。

鄧通無意中得罪了太子,漢文帝死後漢景帝即位,免了鄧通職位,沒多久有人告發鄧通私出西南在外鑄錢,鄧通被抄了家,還欠債鉅萬,只好借住在別人家裏,官吏們盯着鄧通,鄧通到死再也沒得到一文錢。有道是錢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走,這鄧通大約是最好的寫照。

古人説“富不過三代”,這是説富貴了的人家,也不過到了第三代就衰敗了。這句話最早是在《戰國策?觸龍説趙太后》出現:“今三世以前,至於趙之為趙,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這是觸龍問趙太后,從這一輩往上推到三代以前,一直到趙國建立的時候,被趙王封侯的子孫後繼人還有在的嗎?趙太后的回答是“沒有”。做官有時也到第三代就敗了,古時作官往往世襲,《史記?白起王翦列傳》有一句:“夫為將三世者必敗。”這是説從祖輩就當將軍,到了第三代必然敗亡。王翦是秦始皇的一員大將,為秦始皇統一六國功不可沒;兒子王賁也是秦朝時有名戰將,跟隨父親出生入死;孫子王離也在秦朝為將,秦二世末年帶兵圍攻趙地,項羽救趙,擊敗秦軍,俘虜了秦將王離,王翦家族世代英名瞬間蒙羞;這也驗證了“夫為將三世者必敗”這一論斷。這樣的論斷也驗證在漢朝飛將軍李廣身上,李廣一生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屢立戰功,受到漢文帝稱讚;漢武帝時任右北平太守,被匈奴稱之為“漢之飛將軍”,遠遠避開,好幾年不敢侵犯右北平。很多古詩盛讚李廣:“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李廣的三個兒子都是武將,英勇善戰,得到漢武帝的欣賞,可惜都死得早。孫子李陵是李廣大兒子的遺腹子,也是漢朝有名的將領;但在一次戰鬥中,被匈奴包圍,全軍覆沒,李陵投降了匈奴,匈奴單于把女兒嫁給李陵。李陵的母親妻子,都被漢武帝處死,李氏家族身敗名裂;司馬遷也是為李陵辯解被漢武帝處“宮刑”。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像唐朝的開國元勛李勣(本姓徐),是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的三朝元老,李勣死後唐高宗親臨未央古城,登樓送葬,望着靈車痛哭,受到很高禮遇。但到了孫子徐敬業,反對武則天起兵造反,兵敗被殺;李勣的墳墓也被掘,並挫骨揚灰。由此看“夫為將三世者必敗”與“富不過三代”大約都是一種不為人所控制的規律。

“富不過三代”,這“三代”並非一個確切的時限,只是講富貴不能長久而已。有的可能當代、二代即衰落,很少能到四代、五代。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怪現象?許多人在分析研究,得出不少答案,有人認為: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歷史,王朝更替頻繁;即使不是王朝更替時,皇位更替頻繁,每當王朝更替或皇位易主時,都會有人昇天有人入地,這就是所謂的 一朝天子一朝臣。古代社會還有伴君如伴虎的説法,隨時隨地都有身敗名裂的危險。像秦朝的李斯、漢初名將周勃,都是當代而敗亡;清朝名臣和珅,富可敵國,不也是當代敗亡!

另一由富而敗的原因是人本身的劣性而造成,司馬光引用古人的話説:“夫多財者,奢欲之所自來也。”有點錢了,人本身的劣性也就展現出來了,“富貴不淫”這一古訓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所以,古人要求加強道德的學習,“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古人早就對此有所總結,只有道德傳家,才能最長久。道德傳家的典型是孔子,孔子距今已經兩千五百多年了,傳了大約九十代了。

還有比較深層次的問題,西方國家在這方面優於我們,他們不少人縱然是富甲天下,也不任由子女揮霍,而是鼓勵子女獨立,引導他們自己創業。象世界第一富豪比爾蓋茨、第二富豪巴菲特,他們均將多數財產捐獻給了公益事業,只將少部分留給兒女;這樣的做法使子女們依賴性大大降低,自立能力反而全面加強。而我們的體制造就了自古以來的“家天下”意識,國與家不分,權位與財產在可能的情況下都要“下傳子”,這種意識形態的形成也是中國富豪不願投身公益事業的重要原因之一。

“富不過三代”並非中國特色,全球家族企業普遍面臨“窮孫子”問題。在美國,家族企業在第二代能夠存在的只有30%,到第三代還存在的只有12%,到第四代及四代以後依然存在的只剩3%了。葡萄牙有“富裕農民——貴族兒子——窮孫子”的説法;西班牙也有“酒店老闆,兒子富人,孫子討飯”的'説法;德國則用三個詞“創造,繼承,毀滅”來代表三代人的命運。

説來説去,其實還是錢惹的禍,但其根本卻在接班人上。林則徐説得好,“子孫若如我,要錢幹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這就説到了一個對子女的教育重要性,子女賢惠、成才,自然家族興旺;子女不成材,荒唐墮落,家庭衰敗就在眼前。中國的富人正在急劇增加,財富排行榜更是頻繁刷新,財富的繼承和事業的接班人問題隨之上到枱面,成為富人們的核心焦慮。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民營企業家已經超過了800萬,調查顯示,由於找不到合格的接班人,95%以上的中國民營企業家無法擺脱“富不過三代”宿命。有研究表明,目前國內富人家族的孩子中,只有約10%的子女繼承了父母的優良品質,成為積極向上、勤奮好學的人。對不少富有家族及企業來説,不是富過三代的問題,而是能否富過兩代的問題。

有富就有窮,窮是輩輩相傳。這是因為貧窮人家沒錢供子女上學,更不能培養你什麼專長特色,能把你養大已是萬幸;你沒有文化,也沒有社會關係,更沒有什麼資產、資本,你只能繼續貧窮下去,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幾十輩都是老貧農。要改變貧窮只能從教育入手,這就是: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再窮也不能窮了教育。

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中引用古人的話:“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慼慼”是憂愁的樣子,“汲汲”是熱衷追求之意;也就是説我們沒必要對自己的貧窮顧影自憐,也不要憂愁,更不熱衷於追求富貴,在淡泊與寧靜中安心過自己的日子,不亦樂乎!

標籤:説富 隨筆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