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經典散文賞析:懷念父親

文學2.71W

懷念父親

經典散文賞析:懷念父親

父親生於1927年11月,2013年1月1日上午10:38呼完人間最後一口氣,留下長大成人的七個兒女、數不盡的精神財富和無數人的緬懷感恩讚歎,向着他篤信的耶穌真主而去,享年86歲。

父親出生於勤勞殷實之家,父親的爺爺子嗣眾多,家大業大。我的爺爺帶着父親四兄弟敢闖敢為,離開老家,在金盤形和中山口置田置地,從此長居此地。階級鬥爭年代家業失於一旦。父親和母親在一窮二白之下憑勤勞和智慧,養育着兒女,用知識豐富着家庭,再一次將自己的家立於不敗之地。父親活得很辛苦,但極盡精彩。

父親兄弟姐妹五人,排行第二。他體型瘦弱,聰明伶俐。在我們的眼裏,父親無疑是最聰明的,如果生在當今大學聯考的年代,北大清華非他莫屬,但據説,兄妹中最聰明的應該是伯父,但伯父去世的早,沒能熬過身心俱損的年代,我對他毫無印象。父親極想讀書,但爺爺只選一個兒子讀書,沒有選中父親(爺爺選了三叔讀書,但三叔不太好學,沒有什麼出息)。父親靠自學讀了大量的書籍,算是博覽羣書,所謂‘‘博’’,其實是又多又雜又廣,其中文學類可能野史居多。父親所學到的知識有國學古文古史算盤醫學算術會計土方工程篾匠瓦匠木匠泥匠等等,粗活細活技術活全都不在人下。父親學東西的原則是,實用是基礎,娛樂是附帶,想要的是尊嚴(所以無論怎麼窮,父母都把我們一個個送入了學校,並且都學到了真正的知識)。我們問他什麼時候學的師傅是誰,用他的話來説,三個字:瞟學的。

年輕時的父親偶爾會有點懷才不遇似的調皮,他挑着木炭去學堂找老師買,老師不屑,父親就隨便出一個奧學題目假裝謙恭地請教老師,老師肯定做不出,很尷尬,以為是上面來微服考察的人,結果都會先把炭買下,説下次送炭過來就把答案給他云云。(父親80幾歲在我家的時候,還多次試過我兒子的奧數,全是他腦海中以前的題目)。我爺爺有一手極好的跌打損傷藥,遠近聞名,但不傳人(可惜啊),被父親瞟學了,基本手到傷除。我二姐小時候有二根手指頭被砍斷了,僅連着皮。父親用口嚼了一種中藥(我們當地叫莿木葉)給姐姐敷上,不多久就長好了。現在我二姐五十歲了,伸出手指來,除了中指和食指關節粗大點外,看不出是曾經斷了的。還有一種藥叫黃瓜香,是專敷毒敷包癤的,經我父親的手就不用去醫院。當然後來父親在這方面做的少,因為不是不得已,誰都會想先去醫院。

父親的.肚子是一個巨大的文學知識寶庫。他有無數的典故無數的故事無數的笑話無數的謎語灌輸給我們。小時候總是有古來今往的各路人物在我的眼前飛舞,但雜亂無章,長大以後,父親介紹給我的“老朋友”才一個個在歷史長河中排隊歸位。父親的謎語很多,信口拈來,見物出謎,帶給我們無窮樂趣。他還經常教我們動手遊戲,幾根小棍子,幾片樹葉,都能在他手下變幻無窮。冬天圍着火塘烤火的時候,火爐姑娘的故事和遊戲讓我記憶深刻。用幾根小樹枝或小竹條,搭成一個人型圖即火爐姑娘立於火塘邊,拿一片樹葉放嘴邊親一下,然後遞到火爐姑娘身邊,説一句‘請火爐姑娘抬起腳來‘‘,這時就會出現神奇的一幕,火爐姑娘真的抬起一隻‘‘腳’’來碰一下樹葉。這些童趣的一面多在父親年輕的時候,大姐大哥他們享受得多,老來生活的壓力磨蝕了他的快樂,他變得沉悶甚至暴躁。在我漸漸長大卻不懂世事的時候,我很怕他,對他有過很多怨恨。

父親在當地還是一本字典,風土人情,世事由來,地名出處,家族興衰變遷等等,十里八方的鄉鄰都找父親佐證。父親的算盤極好,這個好像是瞟學舅舅的。我們很小的時候,他就教我們打算盤,一溜溜的算盤-口訣要我們背。那時因為國小沒教,我們也偷懶不肯學。憑着一把算盤,父親在生產隊做了幾十年的會計,誰也玩不了他的名堂。也算子承父業吧,我們家現在出了若干個會計。

在五、六、七十年代的中國農村,“農民伯伯”總有挑不完的土方、挖不盡的水庫。一村村、一鄉鄉的挖土大軍揹着鋪蓋整月整月地奮戰在泥土大堤上。辛苦的農民每天希望少挑一擔土,或者一方十方土,那麼丈量土方的人就要與各鄰公社鄰大隊鄰生產隊的工程員丈量核算,而且要儘量不虧待自己一方,父親就承擔了這份差事。得到的實惠,一是自己一方肯定沒有多挑土,二是父親本人沒有用肩膀挑土。體弱的父親如果連續挑幾個月非壓壞不可,這又是父親用知識保護自己的一例。

一個男人,要養育一個家,實在是不容易,何況是一個貧苦的大家。父親深知這一點,他以農民的方式經營着家。以前人們總是無情地批判着富人如何剝削壓迫窮人,如何壞,如何黑,如何罪不可赦,卻不知富人是如何的勤勞節儉,如何的辛苦致富,如何的聰明智慧,如何的與人為善,如何的孝義為先。我的爺爺奶奶死於轟轟烈烈的大躍進,父親四兄弟支離破瘁,是父母用夭亡的一個哥哥一個月的口糧葬了老人,接着安葬了小叔叔,再接着傾其所能嫁了姑姑。

為了養活一大家,父親展現了具有男人魄力擔當的一面,他什麼都學,什麼都做。首先是篾匠,將楠竹製成涼蓆、篩子、竹籃、竹椅等,先要把竹子批成大小厚薄不等的篾條,做這個的稱為篾匠。爸爸不知批了多少篾條,家裏批了外地去批,這家批了那家批。批好的篾條由媽媽帶着我們姐妹編席子之類。那套批篾的工具,早幾年才送了人。木匠,鄉里能出師賺活的木匠至少要專業從師三年,但父親全憑瞟學加琢磨,木工做得像模像樣,家裏的箱子櫃子器具及木門等等全是自己來,不用請人。大小不等的刨子、錘子、鑿子、鋸子、鏨子也陪伴了父親幾十年。馭匠,將小原木弄彎曲以達到箍緊、穩固的作用是為馭,椅子、水桶、臉盆、腳盆、澡盆等等在塑料製品沒有橫行前佔據了中國幾千年的市場。父親做這些,只用不賣,家裏人多用得多壞得快。瓦匠,是我見過的最有印象的。家裏建新房要燒瓦,請師傅麼,不,自己來。先將黃泥和熟,做兩個制瓦的模具,兩個瓦匣子,將一個匣子套在模具上,好像要抹一些油以防瓦坯太粘。再在匣子外套一層薄佈讓成型的瓦更好地脱下來。糊一手泥,一邊迅速轉動模具一邊迅速將泥均勻抹在匣子上,用小刀休整一下,起匣,置於太陽下暴曬,半分鐘後,第二匣到,置於太陽下暴曬,撤走第一匣的匣子。撤匣子是要有技巧的,否則瓦片立不起,就壞掉了得重新補做。一個匣子兩片瓦,片片需均勻不留砂眼,曬後不翹邊不翹角,最主要的是必須在猛太陽下做,這樣瓦片才幹得快形狀好。幹後的瓦片層層碼好,算是完成了制瓦的第一大步驟。第二大步驟是窯燒。沒有窯洞的話先挖窯洞。偌大的窯洞,可容一至二萬瓦,將瓦胚按一定的格式放入窯洞,窯頂封住只留煙口,燒火三天三夜不息(按窯的大小瓦的多少算或四天四夜五天五夜)。其中何時火大火小、何時開煙口、何時試水、何時出窯,我都不懂的。新瓦蓋在自家的屋頂,父親非常自豪。後來父親還做了很多瓦,有別人請他做的,有做了賣錢的。泥匠較瓦匠,技術性低,所以家裏的泥工自然是父親做了。父親這個多面手,在單一的某項技能上絕對不算高手,但絕對沒有一個人有他這麼全能,而且都是養家的好辦法。

當然不是瘦弱的爸爸一個人在奮鬥,我的媽媽相當的偉大,我的大哥大姐們也非常能幹,大家一起撐起了這個家,並且愈來愈強大,愈來愈多姿多彩。

父親信基督教,是個堅定的信仰者,相信耶穌會拯救人間的災難。但我的母親頭頂坐着一尊菩薩。在我們家裏,兩教相遇,產生過互相牴觸和矛盾甚至對抗的局面。最後父親用感恩的心,母親用慈悲的懷,度過了晚年最和美最愜意的時光。

父親走的時候很平靜,我沒有趕上最後一眼,見到他時,他靜靜地躺着,宛如睡眠,只是沒有鼾聲。生前曾問過他,後事是按當地的習俗道教辦還是按基督教會的方式辦,父親多半是為我們的方便考慮,説都好,隨便你們,都好。終於做了道場。父親是累了,他是真的累了,躺下睡了再也起不來。這是我心裏最大的遺憾,沒有讓他信奉的耶穌陪伴他最後一程。父親,耶穌永遠在你心裏,上帝永遠在你頭上。

哈利路亞,哈利路亞.....向我主唱哈利路亞,向我主唱哈利路亞,主耶穌配得大讚美,主耶穌得勝復活了,主耶穌得勝,向我主唱哈利路亞,哈利路亞..........

今天父親節,整理過去的文章,懷念父親,祝福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