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暑假《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

文學1.24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這時最關鍵的讀書筆記不能忘了哦。那麼你會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暑假《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歡迎閲讀與收藏。

暑假《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

暑假《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1

“凡夫俗子在歷史狂濤裏的獨立奮鬥,一部非比尋常的小説。”這是《人物》對《追風箏的人》的評價。誠然,我等凡夫俗子,生活平淡無奇,不一定能經歷作者那樣跌宕的人生,但書中所寫,仍然值得我們深思。

《追風箏的人》是一部典型的“成長小説”,書中主人公阿米爾在成長的過程中承受了成長所帶來的傷痛。童年時所犯下的背叛、誣陷、欺騙以及嫉妒等錯誤,一直都是纏繞阿米爾的噩夢,讓他耿耿於懷,自責內疚。在歷經了漫長的成長之旅後,已入中年的阿米爾終於實現了“自我救贖”。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也變得更加美麗。

讀完全文,感歎於它沒有虛矯贅文,沒有無病呻吟,於扣人心絃的情節中勾勒出家庭與友誼、背叛與救贖,於輕描淡寫中展現出人性的脆弱與成長。

那麼,追風箏的人,究竟是誰呢?

是哈桑嗎?故事中,他曾是追風箏的高手,阿米爾曾讚歎哈桑,説他體內似乎有某種指南針。又或許,阿米爾才是那個追風箏的人吧。在這部小説中,阿米爾不斷在追風箏,在成長。

小時候,阿米爾想方設法贏得追風箏比賽,為的只是得到父親的肯定與喜愛,為了成為一個“被注目,而非僅僅被看到;被聆聽,而非僅僅被聽到的人”。讀到這兒,我真切地感受到12歲的阿米爾的熱切渴望,他渴望被認可,被讚揚,被肯定。這多麼像我們身邊的那些孩子,那些並不一定樣樣讓我們滿意的孩子。在父親的眼中,阿米爾不夠勇敢,不夠堅強,在阿米爾眼中,父親那般高大,卻又那般遙遠。因此,阿米爾極度重視追風箏比賽,為了贏得比賽,不惜犧牲哈桑,導致自己一生的遺憾。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是否有過這樣的階段,為了成為父母眼中的乖孩子,我們努力學習,我們積極進取;在我們教學的過程中,是否見過這樣的孩子,為了父母而讀書,父母是絕對的權威。我們不能武斷地説這樣的學習動機是錯誤的,因為它在人生的某個階段真實存在,很難避免,但我們也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這樣的學習缺乏主動性,很難產生長久的良好的效果。

書中的故事走向也證實了這一點。童年的阿米爾是懦弱的,是不幸的。然而,阿米爾也是幸運的,因為,在他成長的道路上不乏良師益友。

哈桑,是他的僕人,更是他的摯友,是他年幼時的精神寄託。追風箏比賽,有哈桑的幫助,阿米爾方能看到父親以他為榮;寫了人生中的第一篇短篇小説,哈桑,這個目不識丁的孩子耐心地聆聽,放聲地稱讚,哈桑的一句“你肯定會成為偉大的作家,全世界的人都讀你的故事!”多年後仍在阿米爾的腦海中久久縈繞。

拉辛汗,是阿米爾父親的朋友,他更是阿米爾的良師、知音、引路人。他是阿米爾的第一位讀者,他在讀完阿米爾的第一篇短篇小説之後認真地寫下:“我非常喜歡你的故事……我願意傾聽你訴説的任何故事。太棒了!”這句話,讓年幼的阿米爾飄飄然,更讓成年的阿米爾更加堅強。拉辛汗和阿米爾的接觸並不多,但他在阿米爾的自我救贖和成長中至關重要。當阿米爾深陷過去的自責與愧疚中時,拉辛汗鼓勵他回到故鄉,對他説:“來吧,這兒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良言一句三冬暖。”不要小看語言的魅力,不要吝惜你的讚美,無論是面對你的朋友抑或面對你的學生,你的珍視與讚美,往往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個默不做聲的孩子突然報名參加朗誦社團,只因為那次讀課文時,你向他投去了一個微笑;那個孤僻內向的孩子漸漸和同學交流説笑了,只因為那些晴朗的午後,你為他送去關心和鼓勵;那個學習吃力的孩子悄悄舉手發言了,只因為那本作業本上,你為他寫下了温暖與讚揚……

誠然,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和不足,就如主人公阿米爾,他是那樣懦弱,卻又那樣勇敢,他敢於正視自己的性格缺陷,終其一生,自我救贖。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像阿米爾那樣勇敢,就像小説結尾所説:“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無論它意味着什麼,讓我們勇敢地追。”

當然,作為教師,我們不僅僅要學習追逐自己的風箏,學會自我救贖與成長,更應該成為像哈桑或者拉辛汗那樣的人,因為我們身邊多的是像阿米爾這樣成長中的孩子,他們需要我們的肯定、讚揚和鼓勵。我們應該做一個有心人,發現孩子們身上的閃光點,及時表揚;我們應該正視孩子們身上的不足,相信他們,引導他們一步步成長。告訴他們:為你,千千萬萬遍!

暑假《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2

上學期在圖書館裏無意發現一本封面很吸引我的書,具體是怎樣的也記不太起了,只記得是一本橘黃色的平裝本。沒有華麗的外表,卻有引人深思的內涵。

胡塞尼的《追風箏的人》以三十多年前的阿富汗為背景,講述了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僕人哈桑的故事。哈桑是個追風箏的好手,“他的橡膠靴子踢起陣陣雪花已經飛奔到街角的拐彎處,然後停下來轉身雙手放在嘴邊説‘為你千千萬萬遍’然後露出一臉哈桑式的微笑消失在街角後。”他深受宗教階級的精神迫害。可是他也是這本書書的光輝所在。他的母親拋棄了他,自身哈扎拉人的血統到處遭人歧視,這本應是個對生活喪失信心的人,可他卻能説出“為你,千千萬萬遍”這樣感情豐富的話來。這不僅是表達了對主人的忠心,更是對友誼最完美的詮釋。可見他對生活充滿希望,友情滿含期待。我們短暫的一生有多少朋友能夠對我們説出並履行這樣的承諾呢?哈桑學會的第一句話就是“阿米爾少爺”,他為阿米爾敢於站出來對抗身材最魁梧的阿塞夫,為他能贏得爸爸的讚賞放棄禱告而去追風箏。他被侮辱時,一直都知道阿米爾就躲在旁邊,他卻選擇了沉默。在知道阿米爾設計陷害他盜竊時,他選擇跳進這個陷阱。也許有人會説他愚忠。但是我看到的是一顆對親如兄弟朋友的主人的一顆真摯般的心。他為了不讓阿米爾活在不安與愧疚中,他依然選擇離開。我們都渴望有這樣的一位朋友為我們付出,渴望收穫一份真摯的友誼,卻不知自己又為朋友做過什麼。另一個主人公阿米爾則經常思考着哈桑和他是否屬於朋友關係其思考的結果往往是否定的。嚴重的種族歧視、宗教差異橫亙在阿米爾和哈桑之間。當阿米爾看到哈桑遇到危險時他並沒有挺身而出而是選擇離開。隨後又由於心裏的不安與困擾設計陷害了哈桑使哈桑與阿里(哈桑的爸爸)離開。從此他再也沒有見過哈桑並一直處於深深的歉疚與自責中。阿米爾崇拜爸爸,因為他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把阿里和哈桑完全當作自己家人對待,他捐建了一座福利院來幫助有困難的人,他是仁愛的化身。

不久,由於阿富汗發生了戰爭,阿米爾就跟隨父逃往美國。人們説陳年往事可以被埋葬,因為時間是治療一切的良藥。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他們總是在不經意間爬上心頭,回首前塵,記憶總是會在某個特別的地方停留。風箏是童年美好回憶的象徵,可是在這兒卻也帶來一段不堪的過去。阿米爾雖然在美國結了婚,過上了遠離戰爭的生活,可是他內心深處卻始終帶着對哈桑的愧疚。於是,在良心的譴責下,他選擇面對自己的過去。回到那個帶着創傷的故土,贖罪。等待他的卻是一個震驚的消息,原來哈桑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並且已經被戰爭吞噬,於是阿米爾選擇照顧哈桑的兒子索拉博,這個遭受戰爭毒害,滿眼驚恐的侄子。他面無表情,只有風箏才能喚起他的迴應。

這部作品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胡塞尼簡單流暢的敍述方式,小説自一開始就用一種平易近人的、直白的、家常講故事的回憶方式慢慢展開。我欣賞小説中對於“我”內心感情大膽深入的剖析,“我”對哈桑的嘲諷捉弄,看不起哈桑因為他是哈扎拉人,是僕人的兒子,他連字都不認識所以“我”可以編造故事給他聽,騙他這是書上寫的,同時“我”又是猶豫、怯懦,時時會良心發現並陷入深深的自責中。看到哈桑遇到危險“我”沒有去救他“我”自責膽小並害怕哈桑會把“我”袖手旁觀的'事情説出去。在哈桑離開之後“我”無法忘記自己的罪行,哈桑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不時盤繞在耳邊,哈桑式的微笑一直折磨着“我”。因此“我”為了贖罪可以不顧生命去營救哈桑的兒子以還清“我”對哈桑犯下的罪過。

暑假《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3

“為你,千千萬萬遍!”我的耳中響起了這句話。這是哈桑對阿米爾説的話,阿米爾經過了二十多年也記得這句話。阿米爾永遠也忘記不了,那二十多年前的對哈桑的傷害,無法原諒自己心中的背叛……

卡勒德·胡賽尼,《追風箏的人》是他的第一本小説,當這本小説在美國發行時,在亞馬遜排行榜持續了131周之久,全球熱銷800萬冊,深受各類人士喜愛。

《追風箏的人》講述的是: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僕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場風箏比賽後,發生了一件悲慘不堪的事,令阿米爾感到自責和痛苦,他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隨父親逃往美國。成年後的阿米爾始終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桑的背叛。為了贖罪,阿米爾再次踏上了暌違二十多年的故鄉,希望能為不幸的好友盡最後一份心力,卻發現了一個驚天謊言,兒時的噩夢再度重演,阿米爾該如何抉擇?

當我在看這本書時,我彷彿自己進入了阿米爾與哈桑的世界,身臨其境的感受到了他們的生活,所有的愛、愧疚、贖罪……都穿插在其中,令我對阿米爾的背叛感到可恨,對哈桑的行為感到同情。

阿米爾究竟是對哈桑做了什麼事,令哈桑一家人離開他們家呢?那是在一場風箏比賽後,兩人同心協力奪得了冠軍,哈桑將阿米爾掉落的風箏整理起來,在整理的同時,一個經常辱罵哈桑的父親的孩子的侮辱,阿米爾在旁邊目睹了一切,但是他卻沒有勇氣出面去拯救哈桑。之後,阿米爾的心理髮生了極大的變化,因當時沒有去幫助哈桑,因為自己的害怕、懦弱,導致哈桑一直被欺負。後來一直錯怪哈桑,他爸爸最終帶他離開了。

這本書字裏行間都流露出友誼的感覺。但是,當我看到阿米爾眼睜着看哈桑被欺負時,卻在一旁無動於衷,這是友誼嗎?一個願意為對方付出一切;另一個卻逃避一切。到底什麼是真正的友誼。

阿富汗爆發了戰爭,阿米尓一家逃離了自己生活了許多年的地方,去了美國,房子交給拉辛汗保管。到了美國,阿米爾認為時間可以沖走一切過去,他錯了,他始終忘不了哈桑離開時的面孔,他以前的回憶一直浮現,心靈備受煎熬,他要找一個機會去贖罪。

阿米爾回到了自己的家鄉:阿富汗。這裏已經沒有了以前的美麗,他來到自己快要荒廢的家,找到了拉辛汗,得知了哈桑已經死了的消息,而且知道了一個驚天的祕密,原來,哈桑和他是同父異母的兄弟,他兒時一直與他玩的是自己的兄弟,他默默的接受了這個現實。他沒有放棄,繼續了他的救贖,因為哈桑的兒子索拉博落入了他兒時宿敵的手裏,阿米爾要把索拉博救回來,他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把索拉博救了回來……。

阿米爾費盡周折找回了哈桑的兒子,追回了一直飄移的風箏,擺脱了心中的煎熬,自己的心靈得以解放。這本書雖然沒有真正的大團圓,但是體現出來的是阿米爾對哈桑的贖罪是如此的真誠。

朋友,一生一世,這樣的朋友才屬於真正的朋友,希望以也有這樣的朋友,能在你身邊默默的支持你,鼓勵你,要勇敢的承擔自己的責任,一輩子只要找到這樣一個朋友,真的可以非常開心了!

胡賽尼的筆猶如一把尖利的刻刀,將人性的真實刻畫得淋漓盡致,與其説小説是在追風箏,其實是追親情、友情,追當年的回憶。

暑假《追風箏的人》讀書筆記4

讀完《追風箏的人》,感觸頗多,一部不是純文學的作品,更偏政治、民族、種族、階級題材,讀完之後心情浮浮沉沉,異常沉重。內心有千言萬語,卻不知該如何表達。一句話,就是通過大背景下的小人物的命運描寫,映射阿富汗政治的動亂,種族歧視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作者講述故事的方式很舒服,他筆下的阿富汗看上去很真實,我們現在知道的阿富汗像是一個地獄的國度,但是作者寫出了它曾經美好的樣子。阿米爾和哈桑的童年和我們沒有什麼區別,反而因為彼此陪伴,顯得比現在的孩子還更加幸福一點。哈桑是個從頭到尾從裏到外無可挑剔的孩子,不管是性格還是為人處事,都是個純淨乾淨得彷彿天使一樣的人。

作者從主角的視角敍述,實際上我們也不知道哈桑是不是真的就是個天使,因為阿米爾視角的哈桑實在是個集世間所有美好的品性於一體的人,在這樣的人身邊生活,我覺得壓力還蠻大的,其實上阿米爾性格中的很多部分都是一個人類身上很正常有的感情,比如阿米爾小時候很自私,又很膽小,沒什麼男子漢氣概,做事最先想到自己,這些思想都還算是正常的。但是他身邊有個哈桑,和這個近乎完美的人類生活的時候,阿米爾身上的人類很正常的缺點就被放得很大,以至於我看的時候也會先罵一罵阿米爾。

看完覺得實際上他是個很了不起的人,他很清楚自己身上的罪孽,很有自知之明,最後轉變之後踏上再次成為好人的路,正視了自己的錯並畢生為自己做過的事贖罪,這是一般人都很難做到的事。而最後他被阿賽夫打得半死的時卻發自真心的笑着,覺得自己內心真正舒坦了,他多年困擾在內心的罪實際上也是他自己加上去的,也是哈桑給他的。一個沒有對所謂正的價值觀的人是感受不到自己犯過的錯,也沒有勇氣承擔責任,但阿米爾很幸運,他身邊有很多善良的人,他父親、拉辛漢、阿里等等,這些人在影響着他、監督着他、愛着他,所以阿米爾能為自己的罪困擾那邊多年,揹負了內心譴責那麼多年,等到他最終解脱的時候,他才成為了一個完整也偉大的人類。追風箏的人,風箏實際上指的是人類最美好的那些情感∶善良,無私,愛意,責任,友誼。作者描寫哈桑追尋着風箏,但我們看到的一直在追尋風箏的人實際上是阿米爾,他一追就是幾十年,大半人生。

在這本書許許多多感動人心的文字話語之前,我看完覺得最觸動我的卻是兩個畫面,第一個是哈桑和阿米爾坐上樹枝,阿米爾看到哈桑雙手張開,風箏就直徑投入他的懷抱的那個畫面;一個是最終阿米爾帶着索拉博放風箏,追着風箏奔跑的那個畫面。作者描寫哈桑是追風箏的高手,不用怎麼追,風箏總能落入他手裏,而阿米爾卻只能去追尋,最後一段一連兩個“我追”,體現出了實際上的追風箏的人確實是阿米爾。這兩個畫面重疊在一起,實際上也告訴了我們兩個人性格,差異大卻最後殊途同歸。擁有和被風箏愛着的人,和用自己一生追尋着風箏的人同樣偉大。看完結局,心中的震撼仍在縈繞。文中兩位主角奇妙的組合,演繹一段奇妙的友誼,有堅貞的忠心,有懦弱的背叛,一切源於風箏,一切又都結束於風箏。

一路成長的歷程,一路追尋的困頓,每個人都是追風箏的人。尤其是在現代社會,然而追尋之物卻發生了變化。我説不清楚這個度是在哪兒,只是有幾絲惋惜,只是希望我們將知道風箏所落之處,花費畢生而求得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