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千人拱手磁器口精選散文

文學1.52W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池水漸涼蟬唱稀,長空雁陣嶺南飛。”這些立秋詩句,描寫的應該是北方的秋景吧,起碼對於火爐城市重慶來説是很不貼切的。重慶的夏天特別漫長,往往立秋過後很長的時間裏仍然是熱浪滾滾,酷暑難耐。而一旦等到稍有涼爽的秋意後,彷彿又一下子進入了冬天。故而,當地人常説重慶是沒有秋天的。

千人拱手磁器口精選散文

這不,今年立秋過後已經十幾天,雖説中間還下過好幾場陣雨,可重慶一直都是高温酷暑天氣,其間,有媒體曾報道地表温度高達65攝氏度。就在這樣一個初秋時節的酷暑日子,我和好友同遊了千年古鎮磁器口。

磁器口位於沙坪壩區嘉陵江畔,距離繁華的主城區僅有3公里。主城到古鎮的交通相當方便,我們從南坪乘坐808路公交車,終點站就是磁器口。或許是因為重慶近幾年發展太快,公交車駛進終點站,我們卻絲毫沒有覺察到已進入城郊,彷彿仍在繁華的市中心。

公交站旁,兩側仿古建築鱗次櫛比,帶有濃重的明清色彩,造型獨特,風格各異,既古樸典雅,又高大宏偉。我以為這就是千年古鎮了,後來看了指路牌才知道這只是古鎮的“迎賓大道”——磁童路。

沿磁童路往前走百來米,左轉穿過人行橫道,便可見古鎮入口處之牌坊。可能受磁童路街道寬闊,建築高大的視覺影響,與古鎮建築頗為協調的牌坊則顯得小巧。倒是牌坊上的對聯,更是引人入勝,“白日裏千人拱手,入夜來萬盞明燈。”不僅字寫得龍飛風舞,且形象生動地記錄古鎮千百年來的繁榮景象。

古鎮門口也早已人頭攢動,熙熙攘攘。操着不同口音的遊客們紛紛在磁器口牌坊前攝影留念,更多的年青人則擺出各種姿勢玩自拍。看來,“白日裏千人拱手,入夜來萬盞明燈”,早已不只是磁器口古時的繁榮景象,也正是當今磁器口的熱鬧盛況。

步入古鎮,街道驟然變窄,顯得特別擁擠。兩側商鋪林立,緊緊相擁。行人摩肩接踵,移步艱難。身臨其境,彷彿就置身於繁華擁擠的大都市,又彷彿正在趕年前的最後一個場。如有人站在商鋪前詢價或照相,後來者就只好停步等待。

一條油光發亮的青石板路,迎來送往了多少的商旅遊人,見證了磁器口的千年興衰。磁器口始建於宋真宗鹹平年間(公元998年至1003年),明朝時形成水陸交匯的商業碼頭,開始繁榮,清末民國時為鼎盛時期。直到上世紀60年代,隨着碼頭的搬移,以及公路運輸業的發展,熱鬧了千餘年的磁器口終於安靜了下來,並逐步開始衰落。

磁器口因山上有白色巨石崖壁而初名白崖場,後因明建文帝曾在場上的寶輪寺隱匿四五年,世人遂將寶輪寺改名為龍隱寺,白崖場也因此改稱為龍隱鎮。清朝初期,龍隱鎮盛產瓷器,遠銷蜀外,名聲遠揚。後商人們因方便順口,慢慢地就把龍隱鎮叫成了瓷器口。因“瓷”與“磁”相通,後又被叫成磁器口,一直延用至今。

沿街建築多為竹木結構,穿鬥夾壁或穿半木板牆,極具川東民居特色。鋪面多為一進三間,長進深户型。看起來鋪面不大,但裏面卻很深。古舊的老屋裏大多經營着頗具當地特色的土特產、名小吃,以及全國各景點大同小異的旅遊商品,或水果、糖畫、棉花糖等,偶爾也有書畫、服飾等商鋪,無不琳琅滿目,令人目不暇接。

有一間叫“鑫記雜貨店”的商鋪則頗為特別,無論是門面、匾額,還是鋪內擺設,都是陳舊而簡陋,雖然櫃枱上還立有一塊同樣陳舊的“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牌子,但幾乎沒有一點現代商品。商鋪門前有一個蓬頭垢面的人物銅像,左手握草帽,扣於胸前,右手撐在背後的石砌台階上,台階上還放着2只重疊的籮筐,並斜靠着一根棒棒。如果不看介紹,你一定會把他當成了重慶特色的“山城棒棒”了,可他卻是家喻户曉、大名鼎鼎的《紅巖》小説中的“瘋老頭”,共產黨員華子良(原型叫韓子棟)。而這家“鑫記雜貨店”也正是川東地下黨祕密聯絡點。

古鎮的小吃、美食頗為聞名。毛血旺、千張皮、椒鹽花生,已成為享譽四方的“飲食三寶”。古鎮雞雜、手工酸辣粉、手工餈粑等百吃不厭。最為出名的,當屬是古鎮麻花。古鎮上有好幾家都標為總店或老店的麻花店,每天都是排着長隊購買。

古鎮最有特色的是茶館。百來米長的老街,開有十幾家茶館,古風猶存。據介紹,當年鎮上茶館最多時達百餘家,袍哥、水手及閒雜人等都愛進茶館喝茶、擺龍門陣,甚至達官貴人、名人學者也喜來此瞭解民情。古鎮茶館的特色是配套有説書服務,各家茶館紛紛邀請説書藝人登台掛牌説書,招徠生意。有的還配套有川劇坐唱、四川清音、四川竹琴等藝術表演,故稱“書場茶館”,又稱“藝人茶館”。

相比街面上的熱鬧情景,鋪面後邊的院落則顯得冷清。然而,正是這些冷清的院落,或許就隱藏着一個個傳奇的故事。黃桷坪巷就有一個“翰林院”,原為晚清孫氏私塾,因孫家共有3人考中舉人,另有2學生高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故有“一門三舉子,五里兩翰林”之説。所以,當地老百姓就把這所私塾稱為“翰林院”。

而距離“翰林院”不遠處,還有一個“鍾家院”,其顯赫絲毫不遜於“翰林院”。“鍾家院”的主人叫鍾雲亭,自幼聰穎好學,琴書畫樣樣精通,經人推薦任慈禧太后外採辦,深得重用。後鍾雲亭告老還鄉,便在北京請人設計好圖紙,回到磁器口修建了這個既有北方院落特色,又極具南方民居特色的院子。

説起“鍾家院”,不得不説的'是兩副對聯的故事。據稱,鍾雲亭告老還鄉修好房子後,認為自己生活富裕,且有神靈相助,便把管教子女及家務雜事全交給了夫人李氏,自己成天在外喝酒泡茶館。李夫人頗為擔憂,苦思多日後寫下一副對聯:金雞引路,莫道因緣有蹊蹺;衣錦還鄉,仍需從頭做文章。

這裏還有一個傳説。某年,鍾雲亭到東北為慈禧採購壽誕物品,恰遇大雪,河流結冰,車馬受阻。一天晚上,正當鍾雲亭焦急萬分,苦思冥想過河之策時,忽見遠處燈光閃動,走近一看,乃一廟宇,供奉着一隻碩大的金雞。他暗暗稱奇,誠心誠意地磕了三個響頭。次日天明,鍾雲亭聽到幾聲鳴叫,趕忙起牀,卻發現一串雞腳印直通對岸。於是,趕緊招呼人馬,循着雞腳印過河,終於圓滿完成採購任務,受到了慈禧犒賞。

李夫人對聯中的“金雞引路”,便是典出於此。鍾雲亭何等聰明,回家看到夫人的對聯後,心生慚愧,也立即寫了一副對聯:琴棋書畫,熟能生巧;之乎者也,勤可補拙。從此,鍾雲亭收回浮躁之心,安心教育子女,熱心幫助鄰里,樂善好施,在磁器口留下了很好的口碑。

據稱,李夫人的筆墨端莊娟秀,樸實無華。而鍾雲亭的書法則似有雷庭萬鈞之勢,但卻又含而不發,極其收斂。只可惜兩副對聯的真跡已毀。

除了一些名人院落外,僧侶道長們也常常隱在“鬧裏有靜”之處。磁器口有“三多”,除了茶館多、名人足跡多以外,那就是廟宇多了。小小磁器口,居然有“九宮十八廟”之説,寶輪寺、雲頂寺、復元寺、文昌宮等等。但大廟宇毀於戰火,只留下殘垣斷壁。

最出名的寺廟是寶輪寺。寶輪寺始建於宋真宗鹹平年間,鼎盛時方圓30餘華里到處都是神殿廟宇,僧侶達300多人,禪房100多間。後大多建築後毀於戰火,所幸大雄寶殿保存完好。大雄寶殿採用全木結構,整個建築組合末用一顆釘子,殿中兩柱基石,一柱凸出地面尺許,一柱凹下幾寸,歷經千年,兩柱平衡無歪斜之勢,真可謂巧奪天工,堪稱一絕。更為神奇的是,佛像座前的放生井直通嘉陵江九石缸河灘,相傳有人曾投鴨於井中,事後在九石缸出現。

文昌宮則是道觀中最熱鬧的地方,有舊時民謠為證:歌樂靈音寺,龍隱鳳凰台,渠涪文昌水,石馬桂花香。而百年道觀寶善宮,卻是清代和民初時期道教及民間許多神教信仰者活動場所,20世紀30年代初,政府廢舊學辦新學,就在此設立嘉陵國小。

至於名人足跡多,那可真是其他古鎮無法比擬的。大明皇帝曾在寶輪寺隱匿幾年,曾致磁器口改名龍隱鎮;四川總督劉湘開辦鍊鋼廠、機修廠,使磁器口成為四川最早的鍊鋼基地;學貫中西的國學大師吳宓,曾在磁器口傳道授業、著書立説;著名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籍華人丁肇中曾就讀於磁器口的嘉陵國小。而磁器口的鳳凰山,曾作為國民政府教育部美術委員會駐地,更是聚集了徐悲鴻、傅抱石、王臨乙、張書族、豐子愷、宗白華等眾多的全國知名的美術家及美學家。

一條青石板路,承載着磁器口千年歷史,但她卻很短,僅用3個小時,我們就已走完大街小巷,終於來到了最值得期待的磁器口碼頭。從正街到碼頭,有一條長長的梯坎,兩側雖是坡坡坎坎,但也是商鋪林立,密密麻麻。我來不及參觀兩側商鋪,就迫不及待地直奔碼頭。一口氣下完數十級梯坎,便是一家茶館。來時看過資料,本想在此叫上一杯老鷹茶,倚江細品,慢慢地欣賞一番磁器口興也因“她”,衰也因“她”的嘉陵江碼頭。然而,江面上除泊有2艘亦開有茶館的遊船外,卻平靜如鏡,已看不到舟來舟發,川流不息,裝卸搬運,絡繹不絕的繁榮景象。

雖然這也早在我的想象之中,但我也不由得產生了無端的落寞,哪還有心情品茶賞景。可當我不無遺憾地離開碼頭,在梯坎的平台上回頭再向碼頭張望時,卻發現也有很多人正在東張西望,我不知道他們是不是也和我一樣,還在心有不甘地尋找那“白日裏千人拱手”的景象呢。其實,磁器口的日遊客接待量早已是數以萬計,但畢竟只是遊客,終究還是少了“每天上千艘船划向碼頭”的千人“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