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國中教師隨筆

文學1.68W

在學習、工作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觸過隨筆,隨筆是一種很靈活隨便的筆記或文體。那麼,什麼樣的隨筆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中教師隨筆,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國中教師隨筆

國中教師隨筆1

盧梭的“寓教於樂”總讓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快樂,在快樂中學習呢?縱觀今天揹負着“升重點,考大學”沉重包袱。

孩子們,他們哪還有心思去玩,哪裏還有時間去樂呀!

“一個人在求學時代最寶貴的財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時間”,雖然減負已不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但我們仍能聽到許多學生埋怨的聲音,細問起來,原來,每天做完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回家還得完成家長的若干作業。鄰居家的小男孩,放學回家很少出門活動,就連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關在小房間裏做媽媽佈置的什麼《江蘇正卷》、《課外補充閲讀題》等習題集,碰到難題(特別是些聯繫生活談感受的題目)必過來問我,細看一下整本習題集,無非是些常見的題目,好些題目與學校統一的練習冊雷同,甚至一模一樣,而真正能開發智力的題目寥寥無幾,孩子就在這樣每天練了又練的習題中荒廢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時光。“最寶貴的財富”也在不知不覺中浪費了。

在社會要求學校給學生減負的'同時,我們也呼籲各位家長給孩子減負。現在正是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年紀,正是他們好動好玩的年紀,如果每一位家長都能正確對待他們稚嫩的問題,欣賞他們童趣十足的舉動,多給他們“最寶貴的財富”,我相信每個童年在記憶中都會是五彩繽紛的。

國中教師隨筆2

新課程理念無疑是咱們現在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該遵照掂旎條法則。一股綜合性學習之風便也隨之而起,於是,咱們開始引導先生研究歷史,研究物理、生物,研究環保,,創作美術作品語文教師成了雜家,變得前所未有的能幹,語文課也變得前所未有的奇光異彩。 20世紀80年代,一些名師以大語文主(_zhu3)張和實踐來自覺拓展語文學習的外延,使語文教學界逐漸趨向這樣的共識:語文學習的外延等於生活。從某種意義上説任何學科的學習都是一種語文學習,但是反過來做就完全錯誤了。語文學習從言語學習內容上來説從來就是摺合的。隨着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言語內容越來越豐富。越來越複雜,具體表現為一方面越來越分Н,另一方面越來越綜合。有些時候,咱們懷疑課堂上、尤其公開課上的語文教師還是不是語文教師,上的還是不是語文課。你看,在課堂上要解決生態保護、物種繁衍;要研究建築與政治歷史的關係尤其在仔細研讀新課標後,發現在整個新課標中,關於綜合性學習是耗筆墨最多的,於是才有了凡公開課必以活動課,尤其是摺合活動課為多,唯恐無從體現新課標之新;於是才有了要求先生規劃一座大城市、畫出一套熊貓郵票的試題;於是才有了利用多媒體技術令人眼花瞭亂的蜻蜓點水的冷落課堂。語文課前所未有的包羅萬象,大有一統天下之勢。那麼語文課與坡鍵課的分界到底是什麼呢?咱們覺得不論選文有多豐富,學科間如何滲透,還是要重提聽説讀寫的訓練,字詞句篇的學習,這是語文學習的根本,是語文課的靈魂!品酒師與飲酒者的差異就在於一個品字,語文課應是對語言文字、人文情感的領悟剖析,這是摺合性學習所代替不了的,效仿的結果支是無功而返。

在深入學習和逐步推廣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咱們國中語教師對新課程標準有了比較深刻的感性認識,從事語文教學已有多年,雖未有大作問世,但對教育教學形式和改革也算感慨良多了。下面就其談一些拙見。與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勉。

新課標還主張教師的角色定位應是師生平等對話的首席。在語文課堂學習中,咱們認為應緩提首席,因為抱着電視,看卡通長大的`國中先生的生活平台實在太單調、太狹窄了,如果就讓他們在這樣的平台上自主學習,國中的學制起馬應再延長一至兩年。我認為語文學習方面的自主學習有賴於學識的儲備、生活的積累、閲歷的增長,它的合適學齡段起馬要到高中階段。真正有效的教學既不是簡單地讓學習者佔有別人的知識,也不是學習者瞎子摸象,原地打轉,而是要在教師橋樑作用掂忑導下建構學習者自己的知識經驗,形成學習者自己的見解和真正意義上的相得益漳。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人在閲讀過程中,惟獨在閲讀對象和自己的直接或間接的生活經驗產生意義建構時,才能形成閲讀者的個人意義,這也正是產生認同和共鳴的根本前提。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相等,一個不懂得觀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人是無法品味出語文學習的樂趣的。但問題是先生現在所面臨的教材,其生活內容常常同先生的生活理論有一定的距離。因此幫助先生建構課文與生活的橋樑,使課文內容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產生聯繫,這是讓先生走進課文,感受生活的關鍵所在

國中教師隨筆3

國中農村物理教學變革的根本是強調實現學生學習方式,使學生的學習態度由被動變主動,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學習,特別是提倡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讓學生早日成為學習的主人。要達到這一目的,我覺得農村的物理教學應該從以下幾點着手:

首先,使學生的主題地位凸顯。

農村學校由於教學資源和環境等諸多因素的限制,教師在教學中不敢放手,學生在課堂上過於沉默,不敢也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沒有讓學生形成觀察和自學的能力,教師在整堂課中限制了學生的發展,使學生被動學習。所以我們應該倡導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主動積極的學,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但是,敢“放”並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讓課堂變成集貿市場。教師在課堂中要適時的引導,既要讓學生在遇到困難時能積極思考並及時解決,又要讓學生的探究方向不偏離探究目標。作為一名農村的物理教師,新課程改革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向傳統的教學觀、教師觀挑戰,儘快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師角色的再定位。

其次,使學生重視學法。中學階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實際生活的物理現象中歸納、總結出來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規律的基礎上通過演繹出來的。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改變以往那種讓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模式,應努力成為一個善於傾聽和引導學生學習的引路人。而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改變以往那種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觀念就必須加強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參與能力和課堂教學之外的各種探究性能力的培養。

再次,使教師教學方式形式多樣,適時的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教師的教學不能再停留在“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加墨水”的傳統教學模式中,應該與時俱進,為新時代的教育添加新鮮的血液。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也要對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師的科學素養和教學技能,提高自己的計算機水平,

特別是加強一些常用教學軟件的學習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後,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向學生滲透物理學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實驗法、控制變量法、轉換法、等效替代法、以及模型法等。學生如果對物理問題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將對物理知識領會的更加深刻,同時研究物理問題的思維方法,增強了學習物理的能力。

國中教師隨筆4

21世紀呼喚一代具有全面、綜合素質的新人才。身心健康的發展,是人才素質結構的基礎,是進入21世紀的護照。在學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同樣就是學生能夠蠃得學習的必要條件。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把重視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激發學習興趣、發展學生智力、減輕學習負擔作為學習的教學目標,並且將心理教育滲透其中,是極具可行性並可取得一定實效!

激勵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善於運用激勵的手段對學生心理進行積極暗示。這不僅有利於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而且有利於學生健康的成長。

在學期初的第一次批改作業中,我發現一個塗抹了好幾個髒手印的本子,但書寫特別認真,我看了一下本子,讓我驚奇的竟是這位學生是我班一直以來書寫極髒、亂、不整齊的一個小男生的作業,於是他又翻開看了看,覺得這位學生真得努力了,所以我就在學生本子上批註了一句:“你努力了,對嗎?好!”當這個學生拿到自己的作業後,看到老師對他作業的批註,高興極了,隨後拿着本跑到講桌對我説:“老師,我本上也有了一個‘好’。看到他那一副高興的樣子:一會看看那鮮紅的“好”,一會看看我。我對這位學生説:“你這次寫得很認真,老師相信你下一次會寫得更乾淨些,那你以後可以看到‘非常好’的批註,好嗎?”他使勁地點了點頭,像是在説“我下次一定會定得更好”。

的確,在以後的幾次作業中,他都把作業寫得整齊、認真、乾淨。看來,多用帶有感情色彩的字眼來批註作業,總能體會到學生在完成作業後所寄予老師的期待和情感,同樣在教師給出學生客觀評價的同時,也給出了學生一種期待與情感的迴應。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充滿激勵,通過對學生心理上的暗示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自我完善的自覺性。

學生雖小,但他與成人一樣,在他的內心中也有一個自我形象好壞的問題。自我形象好的孩子,會對自己充滿信心,躍躍欲試;自我形象差的學生,則是缺乏自信,總是懷疑自己的力量,畏首畏尾。學生自我形象的好壞,與教師的評價是息息相關的,如果經常鼓勵學生,學生就會形成一個良好的自我形象。我們給學生提意見的目的,是希望幫助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自我形象,是為了孩子更好地成長。當學生在學習和行為上有了一點進步,比如作業及時了,值日生認真了,這時教師千萬不要吝嗇期許和讚揚,千萬不要認為這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讓他們從身邊無聲無息地滑走。要知道,對於學生,尤其是後進生來説,與其要求他應該如何做,還不如肯定他行為中值得肯定的東西。

由此可見,在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時代的要求,是現代化教育的要求,是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健康心理和高尚情操的必要條件。

國中教師隨筆5

音樂活動離不開感受,在音樂中讓學生充分的去感受音樂是很重要的。我們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創新,學生身上潛存着豐富的創造力和敏感的思維能力,我們要把學生融入到音樂活動中,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的開發。從感受音樂入手教學生學習音樂,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表現欲和自信心。會表演、會創編學習積極主動,印象深,記得牢,從而使“學會”變成“會學”再到“創造性的學”,使學生在充滿音樂歡快、愉悦的氛圍中讓學生紮實的學到知識,並利用已學的技能進行創新,發展提高了學生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

在教唱歌曲時,首先讓學生感受曲子,理解歌詞,從而啟發學生表達出來。在學《高高的蘋果樹》這首歌時,我用簡筆畫的方式畫了一個高大的蘋果樹下畫兩個席地而坐的小孩,簡單、明瞭。讓學生聯想自己在樹下會幹什麼?在豐富實際感受的基礎上對歌詞中的詞意有了進一步理解,使其產生相應的感受,然後我用歌詞按照歌曲的節奏來朗誦它的內容,並讓學生學習。當學生學的容易時,他們對自己有了信心,對活動有了興趣,也促使他們會自然的按自己的意願感受音樂、表達音樂。然後我示範演唱歌曲。讓學生學唱三遍後我把畫上的蘋果擦去換上幾個橘子,讓學生來學習創編新的歌曲。最後讓學生來想出還可以換成什麼水果樹。邊唱邊跳對於中班學生來説是他們的發展特點,他們的表現有了粗淺的技能和經驗,他們不但喜歡用歌聲來表達感情,更喜歡用動作加以補充,平時多讓學生觀察自然、生活中的一些啟發,同時也給學生一些示範動作,教給他們一些表達方法。在創編動作時,當唱到“我們唱歌,做遊戲”時,學生都會隨着音樂結合生活中的事創編各種動作;如:兩兩相對拍拍手;幾個人拉成圓圈開心的轉一圈;站在地上點頭等;在創編動作中,逼真的表現出了學生們投入的'喜悦之情。

我覺得這樣上有幾個好處:

1、用簡筆畫來代替了原來的圖片,簡單、明瞭,減少了教師準備教具的時間,但卻不影響教學活動的開展。我想這樣的方式可以多用。

2、活動環節清楚,層層遞進。從學唱、仿編到創編,逐步加深難度,使活動富有挑戰性,而不是機械地反覆。而且在學唱仿編不同的水果樹時學生也同時在熟悉、學習歌曲的節奏、旋律。

3、豐富學生的有關經驗。在活動中,有的學生提出換成“西瓜”,於是馬上有學生反對:“西瓜不是長在樹上的”。通過的討論、交流和碰撞,豐富了學生們的經驗。

國中教師隨筆6

關於閲讀區建立的重要性,我似乎已經不用多説了。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幼兒早期閲讀的重要性,絕大多數幼兒園都會有閲讀區,供小朋友們閲讀。然而,在幼兒園小班的閲讀區中,存在着許多問題,許多幼兒園異常是小班的閲讀區形同虛設。教師因為懼怕孩子把書撕壞,所以乾脆不發給孩子書,除了幼兒的教材以外,不讓孩子接觸圖畫書。有的幼兒園雖然為孩子配了書,可是僅限於讓教師拿着,給孩子講,孩子沒有操作的機會。筆者調查了幾家幼兒園,不一樣程度地存在這樣的問題。

其實,我園也以往出現過類似的問題,一個學期下來,小班發下去的圖書要麼像新書一樣,沒有發揮它的作用,要麼就被小朋友撕成一頁一頁,不能看了。以至於圖書在小班變成了一種擺設。

對於小班來講,圖書區的管理是個十分重要的工作,作為教師,我們要從哪幾方面入手,培養孩子的閲讀本事,讓我們的圖書最大程度地發揮它的作用這是目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首先,我認為圖書區的建立要遵循幾個原則,如便於孩子取放,購買圖書時選擇孩子感興趣並對孩子有教育意義的圖書,如繪本。在閲讀區佈置漂亮的環境,讓孩子從喜歡環境開始喜歡閲讀區,另外,如果有條件,能夠放一些輕音樂,孩子會喜歡的。

我們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必須讓孩子接觸圖書。如果孩子沒有接觸圖書的機會,那麼良好的早期閲讀習慣便如紙上談兵,無從談起。那種把圖書束之高閣的作法無疑是不可取的。

也許有的教師會説:圖書買來是看的,幼兒書的價格不菲,小班孩子還不懂事,讓他們撕掉了多可惜啊!還不如等他們大了,懂事了再讓他們看。是啊,等他們長大了,撕書的機率是少一些了,可是,小班時期接觸圖書的機會也失掉了,書與孩子閲讀習慣的.養成來比,哪個更重要相信教師們的心中都有答案。

接下來,重要的環節就是閲讀環節的管理,教師在其中扮演關鍵的主角。教師示範孩子們取書方法,翻頁的方法時,動作要規範,要輕,讓孩子在感官上感受到對圖書要愛護。

當然,小班孩子的自控本事比較弱,撕書在小班是常常發生的事。小班寶寶為什麼會撕書呢原因有幾下幾點:

一是孩子的敏感期。三歲左右的孩子,手的肌肉正在慢慢發展,孩子會喜歡做一些手工,撕紙是孩子們喜歡做的工作。教師能夠在美工區準備紙讓幼兒撕。這樣能夠降低孩子撕書的概率。

二是圖書資源不夠。在圖書資源比較少的情景下,孩子因爭搶而導致圖書損壞的現象時有發生。再次,不會保護圖書,如翻頁不注意,扔書等不良習慣。最終,模仿別的小朋友。孩子的模仿本事很強,看到有的孩子撕書,他們就會跟着學。

所以,作為教師,我們能夠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防止孩子撕書:

首先,教給孩子正確閲讀的方法,從取書、翻書、閲讀、收書,都養成良好的習慣,這能有效防止孩子撕書。

其次,滿足孩子手部肌肉發展需要,在手工區投放材料讓孩子自由撕折。可是要儘量避免把舊書撕掉讓孩子撕着玩。

再次,發現有損壞書的現象要及時做出反映,不能視而不見。在幼兒規則養成中有一條重要的理論:破窗理論。即,當一個孩子違規而沒有被制止,孩子違規的行為會越來越多,相反,如果立刻制止,就會有效扼制不利的影響。所以,教師看到孩子撕書時,首先要制止。並和撕書的孩子一齊把圖書復原。這樣做聽起來很麻煩,但對幼兒良好閲讀習慣的培養卻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讓孩子從小建立良好的閲讀習慣是我們的職責,小班閲讀區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所以,我們不可忽視小班的閲讀區,創造一切條件給小班幼兒閲讀供給機會,理智地管理,使閲讀區發揮它應有的作用,使孩子從小養成閲讀的良好習慣!

國中教師隨筆7

我心目中的女教師不一定外表美若天仙,但必定是從內至外散發着特別的魅力。

她舉止端正,落落大方,一顰一笑間讓人如坐春風,心曠神怡。

她待人真誠、友善,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深得同事與學生的喜歡。

她裝扮並不華麗,卻自然得體。她追求時尚,卻崇尚樸素之美。即使化粧,也只會略施淡粧,讓她更具有氣質。

她言語機智,語速平緩,不論生活中還課堂教學中,總是娓娓道來,自然親切。説到動情處,身心融入,激情飛揚,有抑揚頓挫折之感。所以,在她的課堂學生精神抖擻,神采奕奕。

她為人誠懇,對人對事盡職盡責,偶而也會發點小牢騷,發點小脾氣,但她不會一直愛嘮叨,因為她知道工作是要用心投入的,只有永遠努力耕耘,才會讓自己耕耘的教育園地芳香飄溢。

她平易近人,卻不失原則。學生喜歡她但對她又保持一定的距離,因為她對待學生嚴愛有度,恩威並施。她對待學生有足夠的愛心和耐心,她既喜歡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又不貶低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因為她堅信只要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再差的學生也有閃光的地方。所以,她既然懂得寬容學生無意的過失,又能讓學生多一些成長的機會。

對待學習、生活、思想上有困難的學生,她懂得用陽光般的愛心去撫慰,讓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與希望。她知道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需要等待,需要耐心。所以她學會了守望,用自己的智慧與愛心去引領學生成長。

她平凡卻不庸俗,她喜歡與人親切交談卻不喜歡背後對人津津樂道。因為她知道再完美的人也有缺憾,對別人苛刻就是對自己苛刻,對別人寬容就是對自己寬容。所以,她的人緣很好。因為她作為平凡女人的同時卻兼具了寬廣的.胸懷,懂得容納不痛不癢的是非之事。

她愛工作卻並不是工作狂,因為她知道女人有一個温馨幸福的家勝過一切。所以她很會處理工作與家庭的關係。在家裏她既能相夫教子,又能上得了天堂下得了廚房。是丈夫心中的好妻子,孩子心中的好母親。

她情感豐富,或許有些時候也會多愁傷感,但卻始終面帶微笑,對生活充滿陽光,對自己充滿信心。她並不過於世故,因為她知道人一世故就容易蒼老。所以,她始終保持一份可貴的童心,努力讓自己的心靈永遠保持新鮮純淨。

她知道心靈之美勝過容顏之美,所以她內心善良,同事學生有困難時她總能慷慨解囊,雖然微不足道但卻表達了自己的一份關愛之意。她知道容顏容易修飾,但內心卻很難修飾。所以,她懂得靜心閲讀,培養一點文學的氣質;她懂得享受生活,培養一些高雅的生活情趣,比如她愛音樂,愛旅行,愛養小動物等。因為她知道只有生活充實了工作才會更有樂趣,內心才會更加充實、富有活力。

女教師易得,魅力女教師難求。只要每一個女教師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生活充滿陽光,不斷學習,提升修養,相信會有更多的魅力女教師出現在我們的教育瑰園中。

國中教師隨筆8

八月的洪城,驕陽似火。值此黨的十八召開之前,我們南昌市教育局在今年暑假開展了“萬名幹部教師訪萬家”家訪活動,為響應市局的這一號召,在學校領導的指導下,我進行了為期十餘天的走訪,走進了家庭,也走進了學生的暑期生活。在這十餘天的走訪中,收穫甚豐,感慨甚多。

一、家訪走進學生的假期生活,能讓老師較全面瞭解孩子。假期帶給學生表面看起來是一種放鬆,其實在這輕鬆的表象中,其實還隱藏着學生許多的困惑,即暑假到底能帶給學生什麼?學生較長的時間在學校度過,生活處在一種既定的狀態,而一旦離開了這種狀態,學生會覺得有些無所適從,對他們來講有種跌入社會市井生活的感覺。再加上家長們都在為生計奔命,無暇顧及學生的假期的生活,同學之間相距較遠,彼此缺乏近距的交流,這樣,就致使學生在假期有種茫然感,特別是假期長的時候,為排遣空虛無聊,有的的學生就會茫無目的的街上閒逛,有的`選擇做暑期工(很多不是為賺錢),有的則乾脆躲進房間“與世隔絕”

。在此次走訪中,我深感到,要真正返假期給學生,讓學生在假期中生活豐富多彩起來,還真需要我們加以認真的研究,熱情的關注。讓學生的性格、興趣、愛好能在一種健康的環境中形成,發展。

二、家訪走進家長的育人觀,能在相互交流中,與家長探討正確的教育方法,及時地規避孩子在暑期生活中可能產生的學生與家長、學生與娛樂、學生與課本等問題。幫助、提醒家長假期教育孩子要注意方式,以免對孩子造成太大影響,使家長針對家中的要發生大事,有的放矢地做好事前的鋪墊和事後的處理工作,避免了孩子過大的感情波動。教師注重進行家訪,在與家長溝通中,教會家長一些方式方法,有理有據地去轉變家長的一些觀念,對孩子的健康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家訪拉近了彼此的感情距離,能和諧老師與家長、老師與學生的關係,進而更好地促進學生更健康的心理髮展。以前,説起家訪,很多的學生都有牴觸的情緒,不願意老師讓老師與自己的家長見面,總認為老師家訪就是向家長打自己的小報告,會在家長面前數落自己的“不光彩”。此次的家訪,學生由起初的驚恐、小心翼翼,到後來的輕鬆愉快,認真的傾聽,再到後來的自我的反思,我感覺到了在學生身上發生的變化,家長同樣也在發生着變化,走訪後,許多家長都來電話告訴我説,以前孩子在家不會這樣平靜的和家長去溝通,今天感覺到了孩子其實也有自己的思想,今後也的確也要學會去傾聽孩子的想法。

四、家訪能讓有些學生從心裏體驗到“榮耀”,尤其是學習差的學生,這些學生,他們往往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友誼,得到老師和同學的關注,這種“榮耀”可能能有效地激發起他們潛在的學習興趣,進而改變由於學習差而帶來的自卑心理。人們常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就是最好的學習動力”,古人也説,“親其師,信其道”。主動走進學生生活,走進學生的家庭,就能在老師與學生、老師與家長、學生與家長、學校與家庭中形成良性循環,讓學生逐漸自信起來,健康成長起來。教育的根本在於學生的提高和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説:“ 只有學校教育,而無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無學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細微、複雜的任務。良好的學校教育要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的基礎上,而家庭教育是一門培養人的科學。”他強調在學生教育問題上學校、家庭同樣都擔負着責任,扮着各自角色。我認為,聯繫學校與家庭,讓責任和角色充分協調起來,家訪便是一種不可或缺的途徑。

為期十餘天的暑期家訪結束了,回頭看看那一路的汗水,低頭揉揉那疲憊的雙腳,心理卻充滿着幸福,因為,我覺得,老師不僅要鐵肩擔道義,還要傾心鑄心靈。

國中教師隨筆9

“愉快教學法”就是教師在課堂上要講究教學藝術、使學生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在心情愉悦的狀態下進行學習、從而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提高學習成績的一種教學方法。

政治這門課,往往被認為只要讀讀背背成績就上去了,因此有些學生課堂上就少了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如何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把要我學變為我要學,便成了擺在任課教師面前的一個嚴峻問題。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逐漸認識到:要讓學生願意學習這門課程,提高學習成績,非讓學生產生興趣不可。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因此,我在教學中利用“愉快教學法”作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嘗試。

一、要有融洽的師生關係

教學活動是師生雙邊共同活動,若要學生樂學,教師必須做到樂教。因為有些學生在學習中往往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即“親其師,才信其道”;所以教師必須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從自身做起,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為學生樹立榜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這樣,教師的要求就會順利地“內化”為學生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習優者不偏愛,學習差者不歧視,瞭解學生,理解差生,關心差生,多鼓勵,少批評,努力發掘他們的閃光點,使他們的自卑感逐漸消失,激發起他們勤奮好學的上進心,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成績,多提問,多鼓勵,多輔導,讓他們在點滴的進步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悦。學生從教師那裏受到鼓舞、鼓勵,從而尊重教師,激起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積極性,他們在聽課過程中,就能全神貫注,聽得投入,學得紮實,記得牢固,理解得透徹,同時智力得到發展,能力也得到進一步提高。

二、要適當設疑布懸

亞里士多德説:“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在上課時,在難點、重點或枯燥無味處,恰如其分地設置、製造懸念,使之感到驚奇、刺激,產生興奮和熱情,在興趣盎然中學習知識,掌握知識,從而發展智能,培養創造力。例如,學習《法律規範經濟行為》這一節課時,先向學生介紹焦點訪談中的毒火腿、毒腐竹的案例,展開討論,一下激活了課堂氣氛,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水到渠成地引出經濟活動的基本規則。同學們聽得非常認真,知識基本當堂掌握,效果很是錯,這就應了嚴裏士司多德的另一句話:“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都要無疑,到這裏方是長進”。又如在教授《人類面臨嚴重的環境問題》這一課時,在課前,我先製作了一張表格,讓學生填寫家庭、學校內及周圍的環境狀況、成因及危害,課堂上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學習,學生的認識從感生到理性,不斷深化,教學效果很明顯。

在練習和複習課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勇氣和興趣,羸發誘導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學習,獨立思考,發表獨立見解,鼓勵他們標新立異、異想天開,開放性地思維。

教師在設置問題時要有一定的層次性和系統性,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小到大,層層推見,步步深入,引導學生的思維活動不斷向縱深發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要生動、活潑

這種方法主要在練習課及複習課上運用。國中生仍不減好動、愛玩的特性,好勝心、自尊心也強。教學中採取多種有趣的.手段,寓教於樂,會使學生產生一種愉快的情感體驗,從而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感知清晰,樂此不疲,思維主動、活潑,記憶也比較牢固。例如,有時練習課,教師往往佈置完要求掌握的內容後,就讓學生默記,然後要求學生回答。這種老方法,對於一小部分意志力強的同學,能自覺主動地去記、去背;而大一部分同學則不專心,記不住。我便採取一系列活潑有趣的遊戲的方式,刺激學生的大腦皮層,使之感興趣,願意去背。一會兒我點名讓學生回答;一會兒我讓會的同學提問別的同學,這種方法極大地調動了同學們的積極性。緊張而愉快地教學方式,既鍛鍊了學生的注意力,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真正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訓練為主線”的原則。又如,複習課時,我把學生分成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採取點名回答、舉手回答、搶答等方法,展開競賽,同學們踴躍參加,表現出強烈的集體榮譽感與責任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以上這些,是我在教學過程中所做的一些嘗試,這樣做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了他們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發展了智力,培養了能力,提高了學習成績。

國中教師隨筆10

教書育人用心去做

作為一名入職近一年的語文教師,雖然時間不長,但感觸良多,化為最樸實的一句就是:教書育人、用心去做。入職初期的新鮮感是會很快過去的,隨之而來的是重重壓力,如何處理好工作、學習和生活一起它們之間的關係非常重要,其決定了人生這個階段的質量,我找到的解決問題的鑰匙就是“用心”。

用心對待教書育人這份事業。教育是一份愛的事業。教育不同於一般的職業,這是一份需要投入愛的事業,因其教育對象是孩子、是成長中的人,所以需要為人師者對教育事業、對學生的一片愛心。這不是在唱高調,而是我的深切感受,這份愛心體現在教學的各個方面:在課堂傳授知識的時候,教師充滿感情與平鋪直敍的不同講述會帶來截然不同的接受效果;在備課的時候,教師的`愛心體現在對學生學情的用心分析上,以做好新舊知識的銜接;在課後,教師的愛心不僅體現在對學生作業的認真批改,更體現在對學習習慣的關心,等等。也許正是基於這樣的教育理念,那些經驗豐富的老教師會無私地傳授給徒弟自己寶貴的教學經驗,如我的師傅廖豔瓊老師,面對學校安排的這份“結對子”工作,她欣然接受,並無私教導,小到課文字句分析,大到教學理念,我都從中受益匪淺,而這種無形中傳達給我的這種充滿愛心的教育理念最為寶貴,因為,教育之路漫漫,要使工作的激情之樹常青,就要內心飽含深愛,才能克服職業倦怠、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精彩。

用心對待教學工作很多細節。教學工作需要有精益求精的態度對待各個教學

環節:備課、教學、課後反思、作業批改等等,單是備課一環就有很多細節要琢磨,作為新教師,我在文本研讀方面注重細節,如分析學生情況以更好地以生為本進行教學。另外,落實基礎不放鬆,我們強調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但這決不能以削弱學生的基本語文訓練為代價。應在兼顧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同時,紮紮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只有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把提升人文素養滲透於紮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語文課堂不能減少聽説讀寫基礎知識的落實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否則其他的一切活動都將成會空中樓閣。在具體教學中可以採取的具體措施如:聽默寫、課前預習、課前背誦、教學中幫助學生理解性記憶、個別提醒、反覆強調等方法。針對不同班級的學生特點,教師也應該對基礎薄弱的學生特別關注、持續關注、不斷鞏固落實。對他們的輔導,僅僅顧及個別還不夠,還要擴大輔導面。僅僅掌握國中生的普遍心理特點、學習態度還不夠,還要針對七年級階段學生的學習和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輔導。

用心對待師生關係這條紐帶。學生的發展是教學的最終目的,自認為再優質的課堂仍需要學生的接受情況去檢驗。所以,對學生的瞭解應該由淺入深,瞭解他們的性格、習慣、優缺點、長短處,以配合教學工作,使得課堂教學、作業佈置、知識落實、問題分析、習慣養成等方面都具有針對性和層次性。而瞭解學生並不能簡單理解為問卷調查,而應該致力於拉近師生的心理距離,這個是促進學生髮展的感情基石。錢理羣教授在《語文教育門外談》中強調:我們應該在語文教學中貫穿人文精神,能夠給予學生思想的指引、人生的啟迪、情感的薰陶和美的感染,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真誠表達的習慣。

用心對待自身成長關鍵階段。作為一名新教師,回首不到一年的成長之路,收穫之多令自己不勝感慨,那些關於教學理念、教學思路與方法的認識,除了自己的思考,還離不開學校的關懷,同事的幫助,家人的支持,比如學校安排多次外出學習機會、有師傅的指導、有領導和同事的關心,有學生家長期待的目光,有家人默默的支持,這些都是我前進的動力,在此,再次表示衷心感謝!我會繼續努力,用心對待自身成長關鍵階段!

踏實用心便可以平心靜氣,這也是教育工作者的內心修煉。因為教育教學不是一朝一夕見成效的事,在教育方法的摸索過程中、在教育理念的逐漸形成中,在教育智慧的慢慢積累中,平心靜氣的心態有助於教育教學的持續進步和教師的持續發展。教育教學並不侷限於課本,能夠善於發現和運用教育資源需要一顆審美的心,因為教育離不開真善美的薰陶,需要師生之間的心靈溝通,用心交流。平心靜氣,教育才會到達更高的境界。總之,還是那句樸實的話:教書育人、用心去做!

國中教師隨筆11

美術新課程標準體現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實踐性,注重生活與藝術聯繫。中國小美術新課程標準打破了傳統美術教學的知識框架,從全新的角度,按學習方式把美術課程分為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四大學習領域。造型、表現;設計、應用兩個學習領域的活動方式強調學生自由表現,大膽設計創造,而欣賞、評述則是傾向於文化品味和素質品質,綜合、探索則強調通過綜合性美術活動的體驗學習,引導學生主動探求、研究創造,運用綜合性知識技能去製作。新課程標準賦予了新教材很多體驗性學習方式。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具有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而教材內容則是固定的、靜止的,為學生學習增加了障礙和困難,這時,教師的作用就是根據學生的心理、生理的特點,注入體驗性學習的方式和方法,使教學內容成為具有趣味和充滿活力的各種學習活動。

體驗性學習方式是豐富多彩的,各種體驗學習方法既是獨立的又相互聯繫。我們在美術教學中應以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需求出發,有所側重,既保證體驗學習的實效性又保持體驗學習方式的多樣性。在新課程的環境中教師和學生將共同營造新的課堂,新的教學理念改變了傳統教育中的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帶來了師生交往方式的變化。課堂的主體不再是教師而是學生,因此,如何在課堂上適時恰切地點撥學生學習知識,成了一個新的研究話題。

首先,我們先糾正自己的心態和思想。第一要樹立以學生髮展為中心的教育觀念。第二要構建超越學科的生態型知識結構。第三要掌握教師和學生共同發展的互動教學方式。

在美術新課程中由於貫徹新的'教育理念,格外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因此帶來美術課堂豐富多彩的互動教學。為了讓學生學得更主動、更積極,美術教師要根據實際不斷創設新的教學情境,營造適合學生成長的課堂氛圍,滿足學生髮展的需求。同時,互動教學活動將不斷促使教師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在美術新課程中,教師將是一個開拓者和創造者,多樣化和選擇性的課程要求使美術教師只有在教學中不斷地完善自己,在課程改革的實踐和探索中不斷提高思想素質和業務能力,才能為自己走進新課程提供最基本的、最有利的保障。與新課程同行的美術教師將擁有和展現教學的青春活力。

在中國小美術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設計周密的教學步驟,圍繞教材安排提問,引領着學生的思維和注意力,讓學生積極參與,在課堂中充當主角。

曾經聽過一堂這樣的美術公開課,教材內容是國中二年級第二冊《標誌設計》。

教師在講這一課時,課前先佈置學生進行社會調查,找一找生活中的標誌並分類。上課時改變了學生的座位編排,由單獨排座變成小組合作的形式。教師從講台上走下來,改變講台上的控制者形象,和學生共同探討問題:“怎樣理解標誌設計?;你喜歡哪些標誌設計作品,為什麼?;結合實際生活中所見談它的特點。”

教師採用分組公開記分的方式,鼓勵學生小組討論,積極探索,大膽表現。有的説標誌是公司企業的形象標識,設計是“設想和計劃”;有的具體舉例説,設計是由思維引發出的並通過計劃實施的過程;還有學生説標誌設計就是圍繞一個主題或中心繪製的圖案名稱,應用在交通、金融、通信生活中等等。雖然在討論的過程中也有錯誤的答案或偏激的爭論,但是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有的學生從實際生活所見娓娓道來,有的從個人的理解評論其他同學的觀點,並已經初步有了自己的思想。老師在課堂中始終追隨學生的思路,參與其中並給予提示,及時支持或肯定學生戰勝自我,參與討論。教師的鼓勵態度給了學生正面的導向,教學的結果是同學們興趣盎然,課堂氣氛活躍,對標誌概念有了自己的認識,完成作業積極並有自己的創意,他們甚至帶着討論的問題打算在課外去尋找答案。課堂發展處於自然生髮的狀態。通過對同一教材內容的不同教學方式對比我們發現,教師的行為改變,可造成相異的教學效果,其內涵卻是教育理念和教學目標的不同。現在的學生往往喜歡主動尋找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如果教師還是作為“知識傳授者”的身份出現,把知識講透,學生被動接受,也許從短期效果來看,學生學會了,但從發展的角度看,學生失去了自我探究的習慣。雖然美術新課程有了新的標準、新的教材,但至關重要的是新的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會深深影響到教學內容,過程到頭來會比內容更起作用。這中間美術教師非常關鍵。美術教師對調整自己教學行為自覺與否,直接關係到美術新課程能否真正有效實施。

國中教師隨筆12

轉眼間擔任國小英語教師已經有兩個年頭了,在這兩年的時間裏,我體會到了當一名國小英語教師的樂趣。俗話説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陽光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是我所向往的職業,我覺得當一名人民教師非常光榮。

作為一名新教師,要把一堂課上好,上成功,那麼必須在上課前認真作好準備,俗話説: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要在講台這個“舞台”上站好,就得作好充分的準備,要了解學生,鑽研教材,研究教法,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組織學生,引導學生,幫助學生達到教學目標。我作為一名年輕的國小英語教師,在任教的兩年裏,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希望打破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從而使課堂教學中師生形成多向的,多中心的互動關係,想方設法培養學生對英語的興趣,讓學生以最好的狀態學好英語。在近一年的教學過程中,雖然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也遇到了一些阻礙,發生過一些處理不當的事。

記得有一次我班有一個很內向的女生,由於她的發音有問題,所以在英語課上總是羞於回答。作為老師,我覺得應該平等對待每個孩子,所以課上總是創造機會給她回答。但是有一次在同學的笑聲中她哭了。

除了這件事,在日常教學中,還發生了很多值得我反思的事。如對學習不認真,愛搗亂的學生採取一味的批評是否恰當;全班五十幾個學生,

如何才能讓每位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能大膽的説出英語;如何鼓勵學生開展正當的良性的競爭,而不是瞎起鬨;做遊戲或比賽的時候,學生的紀律該如何更好的控制。這些全都是我一直在思考,並希望尋找到解決方法的問題。

經過一段時間的反思,我總結出了幾點:

一、不要急於求成,要逐漸滲透,持之以恆。

有時急於求成只會讓事情失去本來的意義。特別是英語這個對他們來説完全陌生的語系。在採用一些英語遊戲或是chant活動的時候,應以讓孩子體會到遊戲的快樂為主,不要因為遊戲而遊戲。國小英語教學的宗旨就是:以培養學生學英語的興趣為目的,組織教學。心理學家認為:興趣具有動力作用,也就是説興趣可以轉化為激發人們進行某種活動的推動力。幼兒期的兒童,由於注意力等心理因素髮展不夠成熟,他們的學習在很大程度上帶有明顯的情緒化傾向,當兒童對學習有濃厚興趣和好奇心時,便會產生情感上的需求。對孩子來説,英語學習是新的認知點,採用生動活潑、有趣味的'形式來吸引他們。國小英語課應成為孩子的天堂,千萬不要逼他們去做什麼,只有他們覺得開心了,才是真正達到效果了。否則,不管硬塞給他們多少英語,他們也不會主動吸收。被動的學習總是會事倍功半。

二、調整好心態,表揚或批評都要恰當,適當的給予激勵,讓他們有種成功的滿足。

教師不應讓自己不好的心情影響上課,而要學會控制。在課堂上,教師是幾十雙眼睛的焦點,千萬不能出現心不在焉,或是將課外的不好情愫帶到課堂中來的情況。那樣會直接影響正常的教學。同時,嚴厲的批評和強制性的措施都會使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產生畏懼感,從而學不好英語。因此,愛心對於教師來説也相當重要。興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起來的。老師們不該操之過急,而應循循善導,用自身的魅力和設法調動起來的積極活潑的課堂氣氛來吸引學生,切忌死板枯燥的教學。

三、對孩子多一點了解,讓每個孩子都能快樂地成長

比如剛剛提到的那個女孩的問題就是我對孩子還不夠了解。以為給了她機會,給了她鼓勵就能夠幫助她,其實他們需要老師更多的瞭解。在那堂課後,我找了那位女生談話,她説每次她回答問題,總有同學笑她,所以她不想回答。今天是她的生日,所以她不想被人笑。我對自己的疏忽深深自責。我找到笑她的孩子,跟他們講明道理,然後鼓勵她勇敢面對困難。現在,她已經能微笑着回答我的問題了。

我們應該儘可能地讓學生感受到成功快樂,讓學生髮現自我價值,從而樹立學習的信心。這對今後教國小英語會大有收穫,而學生也會領悟“學英語,悟其樂”。讓國小英語教學越來越完善,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每個國小英語教師都應參與其中,融入其中,讓其發展成為自己的事業,使學生在平等、和諧、師生合作的教學環境中努力地學習英語,積極地去説英語,靈活地、創造性地使用英語進行交際,實現英語課堂教學中師生間多向的、多中心的互動關係,提高教與學的效率。

國中教師隨筆13

週三下午去鄭州市第75中參加物理學科集體研究成果教研活動,75中的老師和我們學校的李陽老師給出了具體可行的原則和方法,頗有所得。

兩位老師不僅給我們講述了一些理論知識,而且還跟我們分享了一些教學上面的故事,那些理論的知識比較多,我覺得我得慢慢地品讀,研究,才能更好的實踐。

我印象最深刻且立馬能記住的是老師講述的一些關於實踐的實例。她説,在講述聲音的傳播的時候,她帶領着學生去高架橋上觀察隔音板,明白聲音傳播的`條件,我想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也明白了為什麼高架橋上要放隔音板,或者更有一些機智的孩子能夠體會到我們不管在創造或發明什麼東西時,不應該打擾或破壞周圍的生活,如果真的有傷害,但又非做不可,儘量減少傷害,不要破壞生態環境。我想,他們即使現在沒明白,這些事情也已經潛移默化地成為了他們意識的一部分,就像我對面老師對學生説的,你可能不記得你十年前那天吃的是什麼飯,但那些食物的營養已經融入了你的骨血,成為了你的一部分,讀英語課文也是,學習這些原理也是,一切都是值得的。在學習流體流速與壓強時,帶領學生去坐地鐵,深刻地體會到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的道理,以及更讓學生近距離地知道地鐵外面黃色警戒線的意義所在,使物理真正地服務於生活,在老師講這些時,我好想突然間真正地明白了八年級物理老師説的那番話的意義,物理物理,識物明理。真的是一語道破物理的真諦啊!

這些都是物理知識很好的引入和迴歸,我之前可能是太單純地講解知識,急於求成,只想讓學生的成績高一點兒,忽略了物理的真諦,聽了這兩位老師的講解以及一位老師的聽課點評,我突然覺得自己又明白了一點點。

學生不是學習的機器,他們只是國中生,沒有很強的自制力和學習能力,我們作為老師的,要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儘可能地使教材更生動,更有意思,其實課本編寫的時候已經很有意思了,只是我沒有很好的挖掘教材,使學生能多學一點兒是一點兒,或者他們能夠明白一些基本的道理。我就是在講解生活用電,安全用電中時更深刻地明白了這一點兒,有的學生不愛學習,在電功率等難題的狂轟亂炸下,一些學生已經舉手投降,這一節沒有什麼難的知識點,很大目的是幫助學生樹立安全用電知識和安全用電意識,瞭解常見的觸電事故和正確的處理方法,學生對於這些好奇心比較強,結合教材,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學生覺得這一節課很有意思。

我想,這次培訓我接受到的這些信息不管我現在有沒有完全消化,都對我起到了很多積極的意思,同時,教研與我、我與學生都是相似的,我會以這次教研為基礎,努力提升自我水平,爭當一名對學生有用的老師。

國中教師隨筆14

在教育實踐的過程中,我們逐漸意識到所進行的教育探索,

有不少地方是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相吻合的。從本學期開始,我們明確提出要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踐行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理念”。要踐行這一教育理念,首先要對這一理念有正確地認識,不能“掛羊頭賣狗肉”,這就要求我認真研讀有關陶行知的教育理論。《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師讀本》就是我選擇研讀的第一本書。

這本書重點闡釋了陶行知先生對與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有着很重要的影響。

原理之一:“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過什麼生活便是受什麼教育。”其主要精神有:

第一,生活決定教育,教育是滿足人生需要,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服務的。

第二,實際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

第三,教育的意義是生活的變化,因而生活教育的內容是伴隨人類生活的變化而發展的。第四,生活教育是一種終身的與人生相始終的教育。

原理之二:“社會即學校”

陶行知認為,“不運用社會的力量,便是無能教育;不瞭解社會的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他指出,傳統教育在“學校與社會中間造了一道高牆”,學校好比是一個“大鳥籠”。提倡“社會即學校”,就是要拆除學校與社會之間的“高牆”,衝破

鳥籠式的學校束縛,把籠中的小鳥放到天空中任其自由翱翔,把學校中的一切伸張到大自然中去。

原理之三:“教學做合一”

按照陶行知的解釋,教學做合一是生活現象之説明,即教育現象之説明。“在生活裏,對事説是做,對己之長進説是學,對人之影響説是教,教學做又是一種生活之三個方面,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教的方法要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做的方法,事怎麼做就怎麼學,怎麼學就怎麼教。”陶行知對教學做合一的效用作了歸納闡釋:要想營利人類全體的.經驗必須教學做合一方為最有效力;生活教育就是教學做合一;教學做合一不但不忽視精神上的自動,而且因為有了在勞力上勞心,腳踏實地的“做”為它的中心,精神便隨“做”而愈加奮發。

除此之外,陶先生在《傳統教育與生活教育有什麼區別》一文中,非常精闢地對傳統教育和生活教育進行了比較。傳統教育以文化為中心,偏重傳授文化知識,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而生活教育重在運用、發明、創造,提倡活讀書、讀活書、讀書活;傳統教育使學校與社會脱節,生活教育則要求把整個的社會當作學校;傳統教育只講“天理”與“禮教”不講“人慾”和“自由”,而生活教育卻追求“天理”與“人慾”“打成一片”;傳統教育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而生活教育卻主張以兒童為中心,以兒童的生活為中心;傳統教育堅持的維持性教育,而生活教育提倡的卻是開放、發展、創造的教育。

讀這本書,反思今天的教育,不難發現,儘管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生活教育理念已經有70多年的歷史,儘管我們的教育改革已經推進了那麼多年,但我們真實的課堂教學還是那樣像陶先生所描述的“傳統教育”,離他倡導的“生活教育”還差的很遠!

國中教師隨筆15

反思最近一段時間的教學,有很多的不足和失誤。

經常抱怨。抱怨學生上課不認真;抱怨教材編排的雜亂無章;抱怨思想品德課太膚淺,沒有值得科研究的價值;抱怨思想品德不適合採取“先學後教”的方法;抱怨上好一節思想品德課比其他任何學科都難。現在我把平時的抱怨寫出來,發現抱怨的理由很多,唯獨沒有我自己!

我應該抱怨自己不能儘快地認識新學生,並採取措施很快地瞭解他們;應該抱怨自己對新課程理念還理解得不夠滲透;抱怨自己不能立足教材,而又不拘泥於教材,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抱怨自己還沒有找到適合新教材的新的教學思路。

經常自以為是。走進課堂,學生還在打鬧,自以為學生不尊重老師,而大聲斥責;課堂上,學生回答的問題與自己組織的標準答案不一樣,自以為學生是錯誤的,而急急忙忙出示標準答案;讓學生討論問題,一旦看到他們卡殼,便迫不及待地把自己準備好的故事、問題、例子等告訴他們,自以為引導得很及時;和同事探討教學思路時,儘管虛心聽取他人意見,骨子裏卻自己為自己的設計最好!看到自己教學中,竟然有這麼多的自以為是,簡直是犯了夜郎自大的毛病。

在沒有了解學生的.時候,大聲斥責,不能促進師生關係的良性發展;課堂上缺少的疑問,也便缺少了生機,又回到了原來“我講你聽”的老路子上;不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他們就可能被侷限在老師設置好的狹小的思維空間中;……自以為是的毛病,讓自己的教學不能做到左右逢源,遊刃有餘。

經常半途而廢。開學初始計劃在基礎年級打破舊模式,開創新的教學思路,現在已經夭折。改變意味着吃苦,過去形成的教學模式“輕車熟路”,不用思考就會“走”。計劃把別人課堂上值得借鑑的亮點記下來,並保存,現在也被拋到了九霄雲外,“青山依舊在”老習慣長存:隨手紀錄,隨手扔到一旁,“狗熊掰棒子”到頭來一無所獲。對學生課堂表現的紀錄,現在也基本停止。……

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而自己最難克服的毛病就是惰性。做事半途而廢,就是惰性的表現。戰勝不了惰性,缺少持之以恆的精神,所有的夢想都是泡沫,所有的日子都是渾渾噩噩。

反思得出結論:“主觀不努力,客觀找原因”。

標籤:隨筆 國中 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