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票證時代的記憶散文隨筆

文學2.74W

回首往事的時候,每個人都有值得回憶的故事。近來常看央視娛樂節目,不經意間看到了小品《糧票的故事》,卻不由引起了我深深的思索。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我,從糧票想到了布票、油票、肉票,想到了整個票證時代,那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是商品供應匱乏年代的一種管理模式。

票證時代的記憶散文隨筆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國家為了保障供需平衡,對城鄉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實行計劃供應,按人口發放糧票、布票、油票等。那個時候,票證就是“通行證”,就是“護照”就是“命根子”,有時沒有票證,有錢也寸步難行。這表面上看起來輕飄飄、軟塌塌的紙票,就是好使、管用,具有硬性和剛性,響噹噹的。那個時候,吃飯需要用糧票,吃油需要油票,穿衣買布需要用布票,割肉需要用肉票,這是人人都需要的,是日常生活所離不了的。

那時候,即使因公出差,吃飯也需要糧票,農村户口的還需帶着糧食到糧管所裏兑換出糧票,否則,吃飯真就成了問題。説到這裏,我就有親身感受,我母親當年曾被授予全國、省、青島、平度市“三八紅旗手”,當選為省、青島、平度市等各級人大代表,每年參加會議很多,每次參加會議前,都要攜帶着糧食到鄉糧管所兑換糧票,當時兑換糧票還有數量限制,找找熟人,還能多兑換點,到了會議報到的時候,到會務組交足了糧票,才能確保會議期間的一日三餐,否則,看似不大的事,在那個年代就是件很麻煩的事。母親曾説過,個別代表臨報到的時候,忘記帶糧票或沒辦理好兑換手續,結果讓會務組費了許多周折,工作人員自己先墊上,才解決了吃飯問題。所以,母親每次開會前,都想方設法兑換足糧票,寧肯帶的富餘一些,也不虧欠着,其實,這也應驗了當年的一句俗語叫:“窮家富路”。

母親開完會回來,常常把節餘下來的糧票遞給我,讓我隔三岔五地到城裏的飯館飽餐一頓。記得當年平度城只有東關、西南門兩個飯店,而且買飯大都用糧票,這就將許多客人拒之門外,我就瀟灑地拿着母親開會節餘的糧票,吃上了西南門飯店的韭菜包子、東關飯店的油條,喝上了東關飯店的麪條。我至今仍記得當年東關飯店的油條是一斤糧票加四角錢,可秤油條一斤二兩,麪條是二兩糧票加一角一分錢一碗,我也記得糧票的.用處,我更記得母親對我的關愛,每每想起糧票來,我更懷念天堂裏的母親。

當年的布票在農村確實是件好東西,有了布票,那大閨女、小媳婦都會喜得合不攏嘴,躲到一處盤算着割塊什麼鮮豔的布,做件什麼花花衣裳,再湊到一起一商量,緊接着就會傳出“嘻嘻哈哈”的笑聲,就是這笑聲也會令上了年紀的女人羨慕嫉妒半天,遇人就會説,你看看這些小騷X們不知道怎麼顯擺了。其實,這是布票給她們帶來的歡樂。

布票能給她們帶來歡樂,也能給她們原本歡樂的生活帶來鬱悶。有時三人一夥、五人一幫簇擁着來到了供銷社,供銷社裏又新進了大花布,這個説:“這布真漂亮!”那個説:“你如果做件衣服穿着肯定很漂亮!”經這麼一説,這新進的布料在她們眼裏就更值錢了。這個也想買,那個也想割。可到家裏和母親一算計,這布票怎麼也湊不起來,於是就東湊湊,西藉藉,“你借我幾尺布票急用,過幾天還你。”“有塊布俺閨女看好了,布票不夠了,先把你這裏挪用幾尺。”即使這樣,有的還是湊不齊這布票,眼看着那中意的布料就被別人搶淨了,開始那個急,後來那個鬱悶就別提了。看着自己的夥伴們買回來合意的布料,照着苗條的身材比量着,聽着別人的誇讚聲:“這布料就是給你做的,你做件上身肯定很漂亮!”聽着、聽着就會扭頭就走,醋勁上來了,心裏就會更酸了,更鬱悶了,那個時候的布票竟有這麼大的作用。

其實在計劃經濟時代,票證有着特殊的意義,那就是一個人的身份特徵,我在高中時代有着很深的印記。那時候,我和同學們都從家裏帶來一提籃、一簍子的玉米餅子、紅薯,用包袱或口罩布做個布兜,將玉米餅子、紅薯裝進布兜裏放到學校伙房的籠屜裏蒸着吃,有時一兜子紅薯就會被擠爛,這時候,就會低着頭、灰溜溜地提着一兜擠爛的紅薯躲進教室,悄默聲地迅速把它吃完,過後還有點如釋重負之感。而每每看到有的教師用糧票領回了雪白的饅頭,左手用拇指和食指捏着,右手端着稀飯,似乎還有點誇張動作,我感到那動作是多麼瀟灑,心生嫉妒,我當時就暗暗發誓,將來也要吃“公家糧”。

那時候的肉票雖不常用,可人長期不吃肉也受不了。不用肉票而能買上肉的人就成了香餑餑了。那個時候同班的女同學的哥哥在食品站裏殺豬,鄰班的男同學的父親就在食品站裏當站長,他倆那時學習都不好,可都讓同學們羨慕,因為他倆能讓同學們吃上肉。下午上課前,常見他倆提着一斤斤肉搖搖晃晃地從食品站走來,把肉遞給同學也不忘説:“今天肉不多了,剩這塊不太好,將就着吃吧。”同學連連道謝,因為這是不用肉票買到的肉。我記得那時也讓鄰班男同學買過肉,通過買肉更熟悉了,同學情更加深了。現在想來,票證在限制人們某些方面的同時,也能增進人們的情誼。

票證時代曾限制了我的日常生活,也給我開過綠燈。在工廠剛上班的時候,職工每月的油票根本不夠用,而到集市上很難買到質量好、價格便宜的花生油,那個時候,我母親正在村磨坊工作,有的同事就找我幫忙買幾斤花生油,我總是滿口應承下來,滿足了一個個同事的需求,徒增了我的優越感,這也是票證時代給我留下的很深印記。

票證時代雖限制了人們的生活,卻也保障了供需平衡,使國民經濟度過了困難時期。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廢除了票證制度,人們徹底告別了票證時代。票證時代也留給了人們時代記憶和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