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一日之計隨筆散文

文學2.27W

最近看到這樣一段文字,是福樓拜寫給他的女友的:“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受採訪,不看報紙,按時看日出(像現在這樣)”。“按時看日出”,我被這句話深深地震驚,一位一直以“面壁寫作”為誓志,一個如此吝惜的人,卻每天惦記着“日出”,把再簡單不過的一件事當作一門必修課來對待,這是為什麼?

一日之計隨筆散文

試想一下,在一個普通人的中,有過多少次觀看日出的體驗?或許確實有過那麼一兩回,可那又是怎樣的情景?比如登泰山、遊黃山,為了觀看日出,蹲在人山人海中,而焦急地看手錶,熬上一夜。終於,當人羣開始騷動,在嘖嘖稱奇的歡呼聲中,期待已久的美景出現了……然而,這一切都是在混亂、嘈雜、人聲鼎沸和擁護不堪中進行的,越過無數的後腦勺和下巴,你終於看到了那個與電視裏一模一樣的場面——像升國旗一樣,規定時分,規定地點,規定程序。這便好象被早早設計好了似的,有導遊、門票和遊覽圖,美是美,便就是不是自然之美。然而更多的人,或許連一次也沒有。

然而,福樓拜卻能夠堅持每天按時看日出,我很難去想象那情景。從詞的意義上説,黑夜意味着“偃息”,而日出,則象徵着一種“誕生”,是富有運感和性的一個詞。日出,它意味着我們的中又增添了新的一頁,每一次日出都絕不重複。因此,它可以算作一件藝術品,是大自然最最重視的傑作。當第一縷陽光出現在東方時,那便是我們的生命中最受鼓舞,最最能增加信心和熱望的時候,像某種含有神性的事物,沉湎在我們體內,喚醒我們沉睡的細胞,是我們看清了生機、、、光陰……所以説,迎接晨曦,是一種精神上的極大,它不僅僅是大自然的欣賞,更是自然對人的饋送,這種相遇,可以是我們有機會認真地打量自己,好似對自身的依次洗禮。“按是看日出。”實質上是從每日的第一縷陽光開始,來珍視自己的生命的,是“一個人在給自己的生命舉行升旗”。

於是,我又想起了一個人,許久以前,讀過他的一本書——《瓦爾登湖》。至今仍記得他那支神奇的筆,把瓦爾登湖描繪得如此幽美、清澈、深邃,彷彿處子,叫人憐惜。而作者本人則真的置身其中,難以割捨。他曾寫道:“我寧願把一日之計在於晨的最寶貴的光陰這樣虛擲,因為我是富有的,雖然這話與無關,我卻富有陽光照耀的時辰以及夏令的日月,我揮霍着它們,我並沒有把它們更多地浪費在工場中,或的講台上,這我一點兒不。”這人便是梭羅——一個熱愛自然,視自然為生命的人。

無論是福樓拜,還是梭羅,他們都是真正熱愛自然的人,而我們對自然的又是怎樣的呢?

有多少年來,我們都沒有因光線而激動的經歷。上班的路上,擠車的窗口,迎來的是已有煮熟的光線。可即使你偶然起個大早,出現看日出的念頭,又能怎樣呢?如果生活在都市,早晨不知從何處起,早已變了質——高樓大廈奪走了地平線,灰濛濛的塵埃,空氣中總有油乎乎的膩感,總有揮之不散的汽油味,即使捂起耳朵,也擋不住出租車的喇叭聲,沒有真正的黑夜,自然也就無所謂真正的.黎明……沒有泥土、沒有曠野遠山,沒有慶稼地,只有粗野的黑水泥和鋼筋磚你意識不到“新”,即使睜着眼,也仍然像在昏沉的睡夢中,但是,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漠視了周圍存在的一切:看不見藍天、白雲,看不見綠樹、紅花………

愛默生在《談自然》中道:“實際上,很少有成年人,能夠真正看到自然,多數人不會仔細地觀察太陽,至多他們只是一掠而過。太陽只會照亮成年人的眼睛,但卻會通過眼睛照進的。一個真正熱愛自然的人,是那種內外感覺都協調一致的人,是那種真正成年依然童心未泯的人。”可是,在現代又有誰能夠做到呢?像福樓拜、梭羅、愛德華茲……我甚至敢斷言,假如他們能活到今天,一定也和我們一樣。

所以,無論何時何地,我們只有恢復孩子般的好奇與純真?只有像兒童一樣的日光清澈,才能對這世界有所發現,才能比平日看到更多,才能從最的事件中注視到神奇與。而成人世界裏,幾乎缺乏了真正生動的自然,只剩下的遊戲規則,只剩了與人交往的經驗和邏輯。

然而,值得尊敬的成年人,也一定是那種“直至成年依然童心未泯的人”,也一定是懂得把握自己的一日之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