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通用20篇)

文學2.48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書筆記如何寫了哦。你想知道讀書筆記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通用20篇)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 篇1

絕大多數的成功與智商沒有任何關係,所有的失敗都與且只與時間有關。當你把時間花在一個人身上的時候,相當於在他的身上傾注了你生命的一段,不管最終結果如何,反正,那個人、那件事都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不管最後你是喜歡還是不喜歡。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而且,這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才是人人都值得追求的事情。

只有脆弱的人才不斷需要安慰。現實是殘酷的,生活是艱難的,無論什麼樣的時代,無論對哪一個層次的人,都是如此,對大多數年輕人來説,更是如此。人的理性建立在接受現實的基礎上。

生活的本質就是這樣,你想要什麼,它偏不給你什麼。擺脱這個死循環的方法只有一個——給我什麼我就用好什麼,積累到一定程度再去換能換的東西。要不斷想辦法運用心智的力量去識別那些死循環和惡性循環,然後在好像不可能的情況下跳出去。出者存,困者亡。

只要努力,只要勤奮,機會總是存在的——我們必須要相信這一點,最好相信到毫不懷疑。

無論是誰,進入自己夢想職業的成本都很高昂。

最可怕的不是效率不高,而是乾脆做錯了事。如果做的事情是錯誤的,效率越高,結果越糟。如果做的事情是正確的,效率低一點也沒關係,因為做一點是一點,多收穫一點,多進步一點,動力就會更強一點,進而更容易持續地做下去。

時間必然越走越快。而且,你現在就已經明白:“最後期限”不是固定在將來的某一點,而是朝着你加速撲來。在起步晚了的情況下,問題不是“到時候能不能做好”,而是“到時候能做多好就做多好,總好過什麼都不做”。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 篇2

一個人必須在開啟心智、提高思考能力之後,才能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成功從來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過去不是,現在不是,將來依然不是。基於比較的成功觀,是傷人的、害人的。

事實上,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而且,這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才是人人都值得追求的目標。人的理性建立在接受現實的基礎上,不能接受現實,一切成長都是虛妄。很多道理都非常簡單,卻至關重要。

要管理的不是時間,而是自己。人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卻又各自生活在自己的那個版本之中。改變自己,就意味着屬於自己的那個版本的世界將會隨之而變,其中也包括時間的屬性。開啟自己的心智,讓自己能夠用最可能準確的方式思考、觀察、記錄、總結、分享和行動,那麼自己的時間就會擁有不同的質量,進而整個生活都必然因此煥然一新。

人們很難接受與已有知識和經驗相左的信息和觀念,因為一個人已有的知識和觀念都是經過反覆篩選的。被灌輸的觀念,越是錯的,越有驚人的繁殖能力。隨着時間的推移,它愈發頑固,直到最後,它在不知不覺之間矇蔽一個人,使其失去心智成長能力。

我們可以用自己的大腦控制自己的大腦。我們用自己的大腦進行思考,然而我們思考的方式和結果往往受上一次思考的方式和結果影響,同時也會影響下一步思考的方式和結果。我們甚至可以思考我們的思考方式和思考結果是否是合理的思考方式和思考結果。

每個人都可以把自己劃分為兩部分:自己知道的與自己不知道的。每個人都可以用另外的方式把自己劃分為兩部分,別人知道的和別人不知道的。

弄清楚“自己不知道,別人也不知道的自己”究竟是什麼,暫時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僅憑自己的心智就意識到“自己不知道的”和“自己不知道、別人也不知道”你的存在。

你的大腦並不是你,你的大腦是(屬於)“你的”大腦。儘管你用你的大腦思考,好像它也在指導你的行為,但是你要明白,你的大腦不應該成為你的主宰,你“可以控制你的大腦”——分清主僕很重要。

維克多·弗蘭克説: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後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己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運用心智獲得解放,不再讓自己跟着感覺走,成為大腦的奴隸,而是翻身做大腦的主人。無論正向還是反向,心智一旦開啟,就會不斷自我積累,自我過濾,直至根深蒂固。一個人的心智是他的知識和經驗的總和,也包括他的思考方式和思考模式。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 篇3

從這本書裏讀到的第一是心智,“心智”指的是他各項思維能力的總和,用以感受、觀察、理解、判斷、選擇、記憶、想像、假設、推理,而後指導其行為。

第一是心智是衡量人是否成熟的標杆。

第二是堅持,不要問為什麼,如果像猴子搬玉米那樣只是浪費時間。

第三是感知時間,記錄失誤,記錄時間。記錄痛苦,以免重蹈覆轍。

第四是把時間具體化,金錢就是時間。

這世界存在這麼一個銀行你一定會很開心的:你一出生,就自動享有這家銀行為你開設的一個 VIP 賬號。每一天,這個 VIP 賬號裏面都會被自動存入不多不少恰好86400元錢。而你的任務就是每天都要把這86400元花光,隨便你買什麼。如果不夠了,那就只能忍痛割愛——因為沒辦法,銀行會告訴你,對不起,您只能等明天再來取下一筆86400元錢了。如果竟然沒花完剩下了,就只好作廢——因為沒辦法,銀行會告訴你,對不起,我們這家銀行不接受存款,並且還要每日註銷餘額。反正,每天一共就有這86400元,不多不少。如果這世界真的存在這麼一家銀行,誰都會非常開心的。可事實上,這家銀行確實存在,但很多人卻並不因此開心。這家銀行的名字叫“時間”。時間是這世界唯一對任何人都公平的資源。每個人每天都只有24小時,每個人的每個小時都只有60分鐘,每個人的每分鐘都只有60秒,每人每天一共86400秒——大家都一樣,不管你是誰。

第五是學習,主動學習就是把握時間的表現。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 篇4

昨天一覺醒來,頭暈目眩,身體甚為不適,於是在牀上躺了一天。這一段時間,一直在電腦前熬夜到很晚,懷疑是用腦過度或者勞累過度,又缺乏鍛鍊,身體不支。因為答應朋友要幫其寫畢業設計,尚未完工,心裏很着急。於是突然想起《把時間當作朋友》裏的觀點:加班或者熬夜永遠不是提高時間使用率的最佳方式,甚至會適得其反。今天有時間,把前段時間看的《把》寫點讀後感。

很多人在做事情前總是瞻前顧後,總是想詢問一種最快速、最高效的方式,但是在懷疑和不斷想法設法獲取“最優”的方式過程中,白白浪費掉很多的時間。作者的觀點是,去做它。一件事,你設想的再好,如果不去做就等於零。有些時候,你用的方式儘管不是“最優’的,但是隻要堅持下去,就一定會到達終點。地球是圓的,如果你想到南極,即使朝着北極的方向也終於會有一天到達南極。所以,不需要搞明白學習他究竟對你有多大的用處,不需要搞明白什麼要的方式更高效一點,你僅僅需要抓住一種方法矢志不渝的走下去。

為了引出這個觀點,作者以下五個問題引出自己的觀點:上司真的很愚蠢嗎?你真的那麼優秀嗎?興趣真的有那麼重要嗎?學習方法真的至關重要嗎?盲打究竟是否值得學會?我覺得作者舉出的孔子“三省吾身”的例子非常值得我們反思——孔子每天來反省自己三次或者列出三件事情來反省,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孔子每天都在“反省”。

人們總是習慣遺忘痛苦,這是與生俱來的本領。如果人總是能清楚的記得自己所經受過的痛苦,那真是很糟糕的一件事情。據統計,一個人如果做了截肢手術,在手術內的六個月會不斷的產生自殺的念頭。但如果六個月之內這個人沒有自殺成功,那麼之後他輕生的概率已經非常小了。因為我們的大腦擁有遺忘痛苦的能力。想起多年前一件事,那時候食物中毒半夜去醫院掛號,當時想必是非常痛苦的,意識也不算太清醒。但是現在留下來的記憶裏只有當時實習護士是怎樣紮了多次都沒給那個小胖子紮上針,回憶到的是護士為了扎對位置給我手上畫圈圈。當時怎樣的疼痛都已經忘的一乾二淨。因此帶來的負面作用是:這個人會很輕易的原諒自己。好了傷疤忘了痛大抵就是説的這樣吧。

為了彌補這種遺忘給自己帶來的損失,作者給出了兩種方法:第一種,在你痛苦或者面臨尷尬的時候,儘量把所遭遇的記錄下來。這樣你就可以時刻提醒着自己,下次犯錯時就會不停的提醒自己。第二種方法,在遭遇痛苦或者尷尬時,儘量弱化自己的痛苦感受。減少抱怨,減少藉口。這個世界並不是對你一個人不公平。只要你不是特別痛苦,你的大腦就不會輕易忘記這件事情,就可以做到以此為鑑了。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 篇5

假期在季部長的推薦下,有幸能讀得《把時間當做朋作》這本好書。對初入職的我來説,在這個年紀讀到這樣的好書真是一種幸運。正如書的序言所説:“這不是成功學書籍,不是心靈雞湯式的書籍,不是講大道理的書,更不是一本可以隨便翻翻的書。”

現在市場上,關於速成的成功學書籍實在是多,迷茫、困頓的時候我們就拿這樣的成功學書籍來自我安慰、自我鼓勵。實際上,速成是絕無可能的。我們都知道養成習慣是需要花費很長時間的,不管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而要一下子改掉壞習慣,可能需要我們用養成習慣的同樣時間成本去換來。所以我們要正視這樣的問題,想要速成,反而會打擊我們的信心,只有明白成功是一步一個腳印去實踐的,我們才能放下浮躁的心腳踏實地。

這本書除了告訴我們速成是不可能的之外,還告訴我們完美是不存在的。中國有句老話説得好:“人無完人”。人都難以是完美的了,更別説要靠人去完成的事情。我們承認了這一點,才會給自己制定切實的目標計劃,不斷地努力接近完美。

對從事教師這一行的我來説,讀這本書還有一個最大的感受,那就是:未知永遠都存在,我們要做的就是學會記錄與積累。每個人生來都是以無知為起點的,而成長之路就是求知之路。我們在教育我們的學生的時候,也要灌輸這種思想,學會記錄並去探索,讓自己成為一個用心的人。用心做事,這個世界才會用心對你。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 篇6

時間對於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每個人每天都有24小時,不會因為你的挽留而停留半刻。有沒有一種方法能夠有效地管理時間呢?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我也曾嘗試過許多時間管理的方法,但執行期間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而以失敗告終。最近,有幸拜讀李笑來老師的《把時間當做朋友》,對於時間管理又有了新的理解。

1、時間無法管理

我們為什麼總是時間不夠,總是抱怨“為什麼沒有時間了”。你我或多或少都遇到過這樣的事情:每天我們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打開電腦準備做事,突然手機響了,然後拿起來看,接着就刷起微博、朋友圈,然後再倒一杯水喝。生活中總會有各種各樣的瑣事在消磨我們的時間,直到deadline到來,我們才發現沒時間了,匆匆忙忙地去做事情。而這種突如其來的緊迫感,又會給我們帶來無盡的焦慮和痛苦,我們不斷地懊悔為什麼自己沒能管理好時間呢?

時間到底可不可以管理呢?本書作者的主張是時間是無法管理的,所謂“管理時間”亦或“時間管理”都是虛假的概念,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時間不會服從任何人管理,它只會自顧自地流逝。我們真正能夠管理的,是我們自己,我們只有養成好的習慣才能做時間的主人。

2、做大腦的主人

《把時間當做朋友》這本書與其説是關於時間管理的,不如説是教導我們如何進行自我管理的。作者強調我們必須開啟心智,想明白問題是出在我們自己身上,用正確的方法去做正確的事情。

如何進行自我管理呢?第一點就是你不應該隸屬於你的大腦。作者指出人的大腦是可以被自己控制的,我們應該成為大腦的主人,而不應該成為大腦的奴隸,不應該讓自己跟着感覺走。為此,作者提出了心智的概念。作者認為一個人在經歷了一系列正確的事情後就會開啟心智,有點像佛家的頓悟,或者“打破舊的格式塔,創建新的格式塔”。而我更傾向於認為它是一種經驗的總結。

3、速成絕無可能

我們或多或少在市面上看到過這類書籍或課程《7天學會java》、《十天數據庫入門到精通》等,而且他們的銷量往往還都不錯。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是因為人的基本特徵就是浮躁,做什麼事情都想馬上得到結果。作者分析了人渴望速成的原因:其一是人們希望自己的慾望馬上得到滿足,每個人都有無窮無盡的慾望,但不是所有慾望都能被滿足,因此大家都希望馬上看到每件事情的收穫;其二就是很多人不懂“有些階段就是無法跨越”這個道理,這也是浮躁的根源,所以才不現實地要找到迅速的方法,以便解脱;其三是自我滿意度的下降帶來了浮躁,統計學表明15—45歲的三十年間,人對自己的滿意度就是在持續下降的,而浮躁和滿意度下降相互刺激相互提升。

4、管理自己

那麼我們如何來管理自己呢?作者首先建議我們正確地估算自己所做事情的時間。有個法則叫侯世達法則,得到了廣泛的驗證。它是這樣描述的,“完成一個任務實際所花時間總是會超過計劃花費的時間,即使在制定計劃的時候考慮到本法則,也不能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這點我想每個人都深有體會。而每次發生“意外”本質上其實是對任務不熟悉,任何完成這個任務的人都會經歷由“陌生”變為“熟悉”的過程,才有可能順利解決這些“意外”。所以我們要學會估算任務時間,即使錯了也沒關係,因為我們是在熟悉的過程。

以上只是本書的部分內容,作者根據自身的經歷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觀點和建議,大家有興趣的可以讀一讀。無論管理時間,還是管理自己,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持之以恆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 篇7

讀《人性的弱點》之後我才開始看很多書,發現年輕時浪費了很多的時間,然後開始馬不停蹄地規劃學習,總感覺效率不夠高,又看了很多時間管理方面的書,直到遇見李笑來的《把時間當作朋友》,發現我的很多困惑在這裏能找到答案,後來又在李笑來《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和《新生:七年就是一輩子》找到一些答案。

時隔三年再次翻開這本書,發現這本書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那些在記憶中還能清清楚楚的記住的概念和方法論,陌生的是好像有些內容第一次看時完全沒有注意點,又有了新的收穫!

羅振宇給這本書下的定義是:一本認知模式的操作系統的升級指南,可以幫你提升大腦的運作效率。

全書可以分三個部分:

1、接受現實,速成絕無可能,完美並不存在,未知永遠存在,只有真切地面對現實,才能開啟心智成長之路。

2、管理自己的任務時,要正確地估算時間,意識到完成任務花費的時間總是要比自己預想的要長得多;還要記錄開銷,明確地知道自己的時間花在哪了;還要制訂完整的任務管理流程,一旦開始就能有頭有尾地完成。

3、學習的方法,自學能力的重要性,其中閲讀和寫作尤為重要,還要注重實踐,才能做到學以致用;正確思考的前提是正確地理解概念,經常剔除自己腦海中不正確的概念;不光要掌握學習方法,還要堅持練習,相信時間和積累的力量。

李笑來在這本書裏所講的內容其實都指向一個大的方向,就是幫我們活得更好,擁有更多的財富,擁有自由的時間,去想去的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用為了生存出賣自己的時間。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 篇8

要事第一,是高效的習慣之一。

突然理解到時間管理本質不是管理時間,是管理自己的心智和認知,進而管理自己的行為,最終在同等時間中實現最高的產出。

人的心智模式影響認知水平,通過控制大腦、控制情緒、推遲滿足感來讓自己更好認知當下的事,不會因為非理性的東西影響當下時間的利用;開拓心智能夠提高認知水平,把握當下的情況;要小心成功學,把重點放在提升自己上。

基於對外界科學認識和自己內在的提升,時間的利用自然就更加高效。

有一套好的時間利用方法,番茄,GTD等都是方法。這些方法需要背後的有關時間和自己的認知、對效率的理解等去支撐才有效,否則經常以失敗告終,第六章裏面包含這些背後的東西。

避免時間浪費:不要去證明自己,不要自卑,不要使用浪費時間句型,要開源節流。要知道哪些事情是無意義的,明顯浪費時間,不會有任何產出的反而降低產出。

一定要提前準備(這個是重要而不緊急的事項之一),提前準備是以始為終(高效習慣之一),是規劃並未規劃的事情打好根基,目標自然包含其中。要耐心,那是一種細嚼慢嚥的知識消化和積沙成塔式的基礎積累,一個是內在的,一個是行動上的。“越早醒悟越好”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 篇9

其實,在讀完這本一看名字疑似爛大街的時間管理心靈雞湯文時,我已在閲讀過程中寫了不少感想感悟。以前很少看這類型的書,大多是看一些專業相關的書。但至少這本《把時間當做朋友》,我看了以後覺得很值,也反省很多,經常看了一段便需要掩卷沉思一番。有對之前活過的人生的一個簡單回顧與總結,有對自身心智的仔細審視,有對未來的發展方向的展望。

時間的屬性決定了,被它穿透的一切都將凝固成歷史,無法更改。

我們並不是要去改變時間,而是改變自己,通過管理自己改變自身的時間屬性。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到的風景你會意想不到。

心智的力量——實踐出真知知識科技發達的現在,想要獲取知識實在容易。少,不好;多了,也不好。我們需要去甄別知識的可靠性,我們漸漸地更依賴去看別人的經驗、請教別人問題,而不是自己主動的去實踐得到答案。如果你有條件去實踐得到問題的答案,儘早去行動,我們一生做的事,大多都是一個試錯的過程,別人的經驗永遠比不過自己的經歷。永遠記住,馬上行動是最重要的。

心智的力量——改變態度,而不是去抱怨抱怨最浪費時間,即便抱怨得正確。抱怨不僅要花費時間,還會引發負面情緒,使你喪失鬥志。同時最重要的是,抱怨本身不會改變任何事實。生活中有太多事可以讓我們不停地去抱怨,抱怨公司、抱怨上司、抱怨應試教育。有些人説不抱怨不行啊,那還讓我怎麼去發泄啊。天吶,這麼多正面積極的發泄方式你卻要偏偏選擇對自己傷害最大的一種,我還能拿什麼拯救你?

絕大多數人都不喜歡考試,因為考試意味着需要努力才能拿到通行證,否則就成了攔路虎。如果,避不開通過考試的方式來獲得通行證,與其抱怨不如熱愛。

只要你去改變你的態度,你就會發現你的世界會因此發生轉變。

很多人總是對那些無趣的事(很容易就能發現身邊的同學同事對他們自己上的課或是做的工作都提不起多少興趣,整天抱怨課程本身無聊;講課的老師水平差;工作沒有意義,總是做重複的事。整天哀怨,成熟的人會改變自身的態度來使這些變得有趣。

心智的力量——自省“吾日三省吾身”,不僅是反省,也是總結和計劃。在實現目標的路上,有衝勁是必須的,但也要牢記“我們的認知不僅可能也確實往往背離現實”。目標同一個,實現的道路有許多條,但如果連目標的可行性都沒了,這條路怕是會讓你迷失方向了。自以為是最可怕,需要不斷的質疑自己,質疑自己所學所想所做,往往有不一樣的思想火花產生,也能讓我們不斷進步。

心智的力量——計劃性我是一個喜歡計劃,但執行力不夠,拖延症老犯的矛盾體。許多計劃最終沒有按時完成甚至之後也不會去完成,事後會懊惱一會,然後開始找藉口説服自己,給自己一個安心的理由,“這次安排的計劃太多了,做不完也沒辦法”、“期間計劃外的事情這麼多,怎麼完的成啊”、“都忙了一天了,休息一下也是應該的”,內心最真實的想法總結一下——這個計劃沒完成也沒什麼大不了,下次一定好好完成。説的嚴重點,我其實根本就沒有重視計劃這件事。還是喜歡給自己定計劃,為什麼呢,因為我喜歡給自己有一個安心放鬆的理由。

在大學期間喜歡給自己制定周計劃表,但往往是322結果(前三天按時完成,並且有熱情,之後的兩天開始拖拉,不能按時完成,最後的兩天基本不去執行了)。當我發現這個個人規律的時候,放棄了計劃,覺得隨性更適合我,並自認為計劃對我沒什麼用。當我開始閲讀本書,第一次看到“心智的力量”,靜下心來反思後,我決定重新拾起計劃。

心智的力量——執行力當計劃完後,馬上去行動,我相信很多人在計劃剛開始的時候都能做到這一點,因為做出計劃之前心裏一定想着去好好完成的。但像我這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理想與懶惰並存的人來説,長期堅持的去執行計劃——這件事很難。

有執行力的人不會拖拉,不管這個目標所需要的時間有多長,都能堅持做下來。我欣賞,也希望成為,同時也在努力成為這樣的人。仔細想想,我為什麼經常被其他事打斷計劃,因為我貪心,我想都做好——不管是計劃內的事還是計劃外的事,但太多的事實告訴我,要想做好每件事,你得先專心做好一件事。

心智的力量——學習能力人剛出生並不與其他動物有多大區別,而我們之所以在地球上佔據了主導地位(僅相較於其他生物來説),學習能力成就了人類。

學習某樣技能,總體進展基本符合階梯狀增長。有的時候,你會很長時間沒有一點點進展,但在未來的某一刻開始感覺突飛猛進,所謂醍醐灌頂,一通百通,之後則又是一段“平台期”。高手為何總是感到寂寞,因為他們就是孤獨着過來的`,試問多少人在“平台期”決定半途而廢。

學習是自發性的。學生總是因為不喜歡老師而拒絕學習,而原因總是千奇百怪甚至無理取鬧——他的上課風格不喜歡,他曾經為難過我故意叫我起來回答我不會的問題等等。老師是來幫助你學習的,而不是要求你學習的,沒有任何理由可以作為拒絕學習的藉口。

教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現在這個思想很多人都能接受並在實踐,自以為學會了往往帶有個人欺騙性。

清楚明瞭地表述你自以為了解的東西並不像想象的那麼容易。有的時候,你沒能給別人講清楚,可能是你自己沒想明白。更多的時候,被教者的提問,往往會令你發現你的想法還有很多不全面的地方。不要吝嗇你的時間,不要吝嗇你的精力,更不要目光短淺,記住,教別人等於自己學,只有學好的人才可能教會別人。另外,隨着時間的推移,你在知識上不吝共享的經歷,最終會讓你明白這是最好的助人為樂的方法,並且獲得的永遠都是尊重。

心智的力量——自制力讀李笑來先生對時間的理解,越閲讀越心驚,我的過去以及未來到底還要浪費多少時間才能明悟——時間從客觀上看恆定向前的,從個體上看是可控的,讓自己控制自己的大腦,而不是讓大腦控制你。這裏的大腦,我個人的理解是被感官支配的低級控制中心。睡懶覺,真的挺舒服的,你的感官帶給大腦的愉悦讓大腦決定不要起牀,繼續睡懶覺吧。這樣的大腦太容易被感官的舒適達到滿足狀,往往失去了更深層次更復雜的行為所帶來的心靈愉悦。

心智的力量——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不要相信自己的記憶力,“遺忘”是我們的自我保護功能。如果不經常整理已經輸入到大腦的信息,過段時間這些信息就會變得無序,“明明記得但死活説不上來”就是這樣的例子。文中多次提到記筆記,而且李笑來先生特別強調使用紙和筆來記,我當時第一個想法是現在電子產品如此發達,記筆記早就搬到各種雲筆記等軟件上了,多方便,隨時隨地都能記,還能有效保存。但之後也確實發現了不足之處。

首先用紙筆記錄對我來説可能印象會更深一些,其次用紙筆在記筆記的方式和風格上有更多選擇以及個人色彩,而這些對於深度依賴雲筆記的我來説體會會深一點,很明顯的一點就是我記在雲筆記上的筆記不會經常去翻閲,也就導致過一段時間偶然翻到自己以前的筆記時,發現以前的筆記太粗糙了,然後懶惰的我就隨之而去……

當我意識到這一嚴重的後果是在寫一篇技術文章的時候,記得以前有做過這方面的筆記,當我找出來的時候發現當時記的筆記完全不能用。突然意識到我記筆記的意義變得沒有意義了,決定改變(吃一塹長一智啊)。

當我正煩惱我實在太依賴雲筆記了,不想轉變為紙筆記錄的時候,意識到問題更多的是出在自己對筆記的態度上面。記筆記不是記錄下就完事,它的作用是經常去翻閲梳理,使腦中的信息有序的排列起來,最終成為屬於自己的知識。

記筆記需要不斷的去完善和擴展,定期的去整理自己的筆記,包括分類,修改理解不全面的觀點,添加新的相關知識點等等。慢慢的,你的每一篇筆記都在進化,你能清晰的感覺到他們的成長。這種感覺,非常棒。

最後,談談對努力的理解。書中對努力有一段引用:決定一個人富有的三個條件,一是出身,二是運氣,三是努力,而這三者之中,努力是最微不足道的。

其實,所有的人都須要努力。我很認同,努力和奮鬥不應該被強調,不應該是被人鼓舞或受到刺激後才去做。“每個人都面臨着自身一定的侷限,而現實又是‘資源不僅稀缺,並且分佈很不均勻’,所以,每個人都要努力、奮鬥、掙扎,無論他原本是什麼樣子。”努力在很多人心中既是動力也是壓力,因為覺得努力是額外的付出,不努力的時候也是正常的。但其實努力和吃飯睡覺一樣,應該被平凡化,甩開“額外的付出”這個包袱,會更願意去努力。

你需要和時間賽跑、競爭,你更需要和時間做朋友。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 篇10

《把時間當做朋友》是一本關於時間管理的書,作者通過自身經歷的案例講述管理時間的方法,這些管理時間的思路和方法同樣適用於我們的工作中。

書中講到,每個人都有惰性,這是人性的劣根。我們的員工也確實是這樣,但有的人能夠克服惰性,有的人卻只能浪費時間,這就是思想意識的差距。每個人只有克服了惰性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我們綜合修理廠近幾年來一直規定員工下午提前半個點上班,也就是每天多工作的這半個點使我們在人員大量減少的情況下保持了去年同期的產值收入,這就是通過合理安排時間增加的效益。這是在我們硬性規定的情況下大家每天多工作半個點,還有一部分員工會自覺地中午、晚上加班,完成更多的工作,那就是更懂得了時間管理的意義。

每個人每天上班的時間相同的情況下,有的人能完成很多的工作,有的人卻簡單的工作都做不完,這就是效率的問題。掌握時間管理的方法,合理安排工作的輕重緩急,才能有條不紊地完成工作。我們車間也有那麼一些人,每天都看着很忙,但卻總遭到客户抱怨車修得太慢,這些人不懂得合理安排時間,做事沒有效率。我們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引導這些員工學會管理時間,和時間要效益。

這本書中所有管理時間的方法中,我認為“事件——時間日誌”是最直觀最可行的,通過每天記錄自己做不同事情花費的時間,讓自己更精確的感知時間,調整時間,確定合理的工作量,避免浪費時間。

時間都是規劃出來的,只有充分利用時間,時間才會成為我們的朋友,為我們帶來效益。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 篇11

第一次聽説李笑來的《把時間當作朋友》是在2017年9月份,開通了他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課程,看到了這本書的介紹,乍一看這個名字會覺得它講的是關於時間管理的書。説句實話,我對這類時間管理的書不是很感興趣,第一再好的方法少了做的這一環都是蒼白無力的,第二很多時間管理的方法都是無效的、老生常談。今年真正翻到這本書,才發現它與時間有關,卻不是單單隻講時間管理,如果用一句貼切的話來説:它講的是思維模式,升級的是我們的大腦操作系統

通讀完整本書,我開始思考我整個讀書過程的變化。26歲之前讀書,真的只是讀書,會選擇很多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比如情感類、心靈成長類的書籍去讀,首先這些書沒有經過篩選和甄別,也許存在很多誤導性的觀念;其次讀完就是讀完了,沒有去辯證性思考這本書帶給自己什麼樣的體驗和思考,哪些觀念是真正值得推敲的,哪些觀念是誤導性的,更別説讀完之後再總結性的回頭反思。這樣的讀書方法收效甚微,很容易誤導自己的思維。

現在再讀書會很慎重,那些沒有經過甄別和篩選的書不急於去讀,真的對哪類書籍感興趣會仔細研究之後,再選擇好書去仔細研讀。《把時間當作朋友》這本書裏也講到了這樣的觀念,同時也根據作者自己的實際感悟提煉了很多通俗易懂的原則思維方式,我們常常被一些看似玄玄乎乎的事物所迷惑、吸引、盲從,但真正樸素的道理才能去執行堅守,堅守到質變,就是巨大的改變。那些看似高深的觀念並不一定正確,就算正確也不一定易於執行,無法執行的道理,就像漂亮的海市蜃樓,除了觀賞沒有實用價值。

整本書裏有大量的這種樸素的觀念,大部分是經過作者親身驗證的,讀完一遍在某種程度上會打通我們的一些思維,再配合上長期的做,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個人認為讀完此書對人的心態也是有所助益的,隨着年齡漸長,我們不得不承認每個人的人生際遇都是不一樣的,沒有通適的法則,無需過度依賴外界的評價和別人進行比較,若真要比較那就和自己比較,今天的自己是不是比昨天有所進步,在思維上在生活能力上在感情處理上在工作處理上等,也同樣需要明白努力並不意味着一定成功,那又怎麼樣呢?人走一遭,去體驗去經歷去做去修行,便是圓滿,對“知足常樂”這句話我是有保留意見的,整體方向上我們應該有個知足常樂的平和心態,但在對待每一件具體的事情上應該投入100%的熱情認真,特別是那些對你非常有意義重要的事情。不要把知足常樂作為糊弄自己,糊弄人生的藉口。

整本書通俗易懂,觀念樸素不華麗,但是在動不動就要把簡單事情複雜化華麗化的當代,很值得一讀,讀完再細細對照自己,會發現很多自己可以改進做的更好的地方,相信這本書我會再讀第二遍、第三遍。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 篇12

讀這本書之前,我以為自己是沒有拖延症的。因為心中所想之事全都賦予實踐,我還暗喜自己是執行力極強的人。直到讀了此書的某一頁,我恍然大悟,原來我是用自己喜歡的事當做藉口,避免自己有時間去做當下該做的事。這本書與其説是講“如何管理時間”,不如説是聊“如何打開心智”。心智這話題看似很抽象,其實不然。打開它就像是給自己推開了一扇窗,看到的更遠了。有幾個很有意思的觀點想要與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做得好才會有愛好。”

年幼的家長都喜歡給孩子們先選一個愛好,殊不知很多孩子到了十幾歲,產生了叛逆情緒,再也無法堅持下去。家長不知問題出在哪裏?其實他們從未考慮過,孩子真的喜歡這個“愛好”嗎?還是説,這只是家長的夙願而已。要知道,“做得好”跟“愛好”其實是這樣的關係:孩子們覺得自己擅長一件事,這才會愛上它。

第二,“堅持和努力比換方法更重要。”

同樣的道路上堅持不懈,即使失敗,也是有大大的收穫。若是失去了耐心,不停地嘗試新的方法和路徑,那麼即使當下的這條路是正確的,你也沒有時間去完成它,這樣的意義也就不大了。

第三,“即使在極端惡劣的環境裏,人們也會擁有一種最後的自由,那就是選擇自己態度的自由。”

無論此刻的處境再悲慘,插翅難飛當前的困境,那麼至少你可以選擇:積極地面對或消極地面對。沒有任何一個人有權力或能力能干涉到你的這個選擇。從這種層面上,你一直都有自由選擇的權力。

第四,“懷舊是一種錯覺。”

當年的種種美好,其實我們真正的都記得嗎?非也。回憶裏的畫面,已經被我們的感覺所侵蝕,我們加油添醋地給過去加上裝飾。就如同那句話,其實我們喜歡的不是當時的那一個人,而是戀上了“喜歡”那種感覺。

第五,“提高時間使用率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同時做兩間事兒。”

書中提到的一邊跑步一邊聽某個教程的音頻。作者建議,費腦的和不費腦的兩件事可以同時進行。我嘗試過了,洗碗和晨練的時候收聽財經作家吳曉波的《吳曉波頻道》(推薦下載喜馬拉雅app,可以下載了離線收聽),受益匪淺。尤其是騰訊的那期主題聽得我相當激動。人家一個企業能坐擁十幾億用户,那絕對不是偶然。管理層的奪目連環郵件,遊戲開放部門的內部獎金競賽……吳老師講地跟武俠片一樣,一環緊扣一壞。

第六,“標出事情的重要性。”

我時常覺得,什麼事情都很重要,於是把自己塞的滿滿,幹勁十足的做完之後,才發現人已被掏空,身體已不堪負荷。事實上,最重要的事情只是少數,要學會只把重中之重寫入“日程表”。別人能提醒你的事情也不必算入其中。把小事做到及格,把大事做到滿意,適當地給自己減分,這或許是給了“完美主義”的我們一個不錯的建議。

從這本書裏,我還學到了一點:製作時間表。記錄自己每天做了什麼,更重要的是,記錄做一件事情用了多久時間,慢慢的回看自己一週的內容,或者兩週的內容,就會發現,因為要記錄,我會有意提高做事的效率,會發現自己這兩週的變化。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 篇13

1、估算時間

錯誤估算任務所需時間,是最常見,也是最致命的錯誤。時間領域的侯世達法則值得牢記:完成一個任務實際花費的時間總會超過計劃花費的時間,就算制定計劃的時候考慮到本法則,也不能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英語的例子:開始以為是單詞量不夠,背完單詞,發現仍看不懂文章,原來是語法不行,學完語法還是看不懂,原來是邏輯閲讀不行,學完邏輯依舊看不懂,原來是學科背景、文化背景、歷史背景積累不夠……

這就是人們做事時的真實境遇:一旦開始,就會發現“意外”接踵而至。因此,所謂“漸入佳境”最終只能是少數人的感受,大多數人在此之前早已潰敗。

為什麼總是錯誤估計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時間呢?大多數人在執行任務忽略了一個重要步驟,那就是分辨任務的屬性——它是熟悉的還是陌生的?

如果是熟悉的,正確估算完成任務需要的時間是很容易的。有些任務是你所陌生的,那麼在執行過程中必然會遭遇各種所謂的“意外”。其實它根本不是意外,只不過是因為你對任務不熟悉,它們才成了“意外”。而這些“意外”,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事情。只有完整地執行一次任務,任務的屬性由“陌生”變為“熟悉”之後,才有可能順利解決這些“意外”。

對學習來説,任務“陌生”的可能性更大,因為學習本身是一個探索未知的過程。完成學習任務常常需要花費比我們想象中多得多的時間。對工作來説,任務“熟悉”的可能性更大。

“任何領域的卓越成就都必須用一生的努力才能取得;代價稍微低一點都無法換來”。

要想提高估算時間的能力,就要從現狀開始養成習慣: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判斷其熟悉程度,再據此判斷估算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時間。

我對學習英語有深刻的體會,很早以前,覺得學英語很簡單。因為那個時候就是考試,研究幾套真題卷,背一點單詞,考試差不多就能過。現在想來,那時候真的是很傻很天真。在我真正想學好英語的時候,發現我閲讀讀不懂、單詞不認識、語法根本無感,更別説口語了。於是我遍尋方法,在學友歡喜同學的介紹下加入了新概念朗讀羣,跟着大家一起朗讀。笑來老師在《人人都能用英語》中提到了朗讀的好處:有助於提高文字理解能力、提高閲讀理解速度、不用專門練聽力了、提高語言文字記憶能力、提高表達能力、提高語言文字模式識別能力。我不知道自己竟然持續在做一件這麼有用的事!

在這期間,我也經常覺得無力,因為我都讀了70多天了,為啥還看不到自己的明顯變化呢?以前不會説的,現在依舊不會説。以前閲讀費勁,現在依舊費勁。看了今天的內容,我才明白。我潛意識裏把學習英語又當成了稍微努力就能實現的目標了。所以我需要重新制定2017年英語學習計劃,再進行任務細分。這樣平均到每週每天,只需要按照計劃持續完成就行,然後平靜的等待收穫!

2、及時行動

接受任務之後,什麼時候開始執行才好呢?答案是:現在就開始。所謂做事拖延,不是拖延着做事,而是拖延着不開始做事。

明明已經焦慮到不行,拖延的人為什麼遲遲不開始行動?本質原因在於恐懼——無論是來自內部的,還是來自外部的。

來自內部恐懼在於:只要開始做事,一個人就要面臨做錯、做不好的風險。他們犯了一個簡單的認知錯誤,即認為那些能夠做對、做好的人都是直接做對、做好的。很多人做事拖延不過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在作祟。只要做事,就一定會出問題。認清並接受這個現實很重要。只有這樣,才能心平氣和地去做事。做事的時候,肯定會遇到困難,事情越有價值,困難就越具規模。

來自外部的恐懼在於:過分的在意外界的評價。一個人一旦開始認真做事,被嘲弄、被恥笑的機率將遠遠高於被誇獎、被鼓勵的機率。那些真正能夠做對、做好的人,絕不會隨意嘲弄、打擊別人,因為他們是做對過、做好過點人,他們一路走過來,心裏非常清楚做對、做好有多不易,所以,他們會不吝一切機會去鼓勵那些嘗試做事情的人。

這甚至可以用來測試:如果一個人經常嘲弄他人,那隻能説明他自己不怎麼樣;否則,他會像那些極少數已經做對、做好的人一樣,給予別人真誠的鼓勵而非嘲弄。他們給出的負面評價,也通常是“建設性的負面評價”,而不是為了活得優越感而發出的嘲弄。

“最後期限”不是固定在將來的某一點,而是朝着你加速撲來。所以,以後不管遇到什麼任務,永遠不要再問“什麼時候開始才好”,因為答案只有一個:現在!

明明已經焦慮到不行,就是遲遲不開始行動。我想這是很多人都經歷過的事。我經常拖延着不做一件事,可能是因為我想把這件事做好,又沒有十足的把握,所以舉棋不定。就像書中所説:“不是拖延着做事,而是拖延着不開始做事”。這種焦慮感,讓人坐立不安,甚至可能讓人失去理智。所以,一旦有這種感覺,一定要對自己説:現在就開始做吧,開始了就不焦慮了。

如果你喜歡《把時間當作朋友》這本書,請關注我,我會持續更新筆記。

如果自顧不暇,請保護好你的注意力,專注做自己的事,並耐心的積累!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 篇14

《把時間當做朋友》作者李笑來引述自己從事的職業中所遇到的事例,告訴我們:如何打開心智,如何運用心智來和時間做朋友,如何理解時間管理的意義,在時間管理上取得突破,進而用心智開啟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心智力量是把抽象的目標賦予實際的意義,才能有更多的動力,策略加重複。

為何學生老問各式各樣的學習方法或者做一些事情有沒有用處呢?因為他們覺得時間投入成本太大,需要確定付諸時間精力後是否能有收穫,可以理解,可一旦掂量太久,意志力便會一直消耗,最後即使做出了選擇,那麼後期的執行力便會打折扣。

李笑來説,有時候純粹地去做一件事情,比前瞻後顧更能感受其中的樂趣。《東吳相對論》中有一期是講:“出格的李叔福”,李叔福是成功的,一部分原因是他的決定了便做,也就是無懼過程的各種困難。有時候保持一種“鈍感力”,無論事業或生活,都會給我們意外的驚喜。我在自己的生活中也不斷驗證了這個觀點。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 篇15

《把時間當做朋友》的核心是要和時間交朋友,用擬人的方式來看,必須要想清楚自己是怎麼的人?為什麼時間願意和我交朋友?

首先,觀察自己的現在生活的時間節奏,不要去刻意去調整你的節奏,根據你自己的生活狀態來微調。拿我自己來説,以前我是10點上班,5點起來,我會選擇跑步讀書做飯一些列,然後10點上班,後來換了工作,變成9點上班,我可能還是5點起,但我少了的1個小時,我可以選擇把看書或者跑步調整到晚上。我遇到過一些人和我説,因為看了雞湯文,要嘗試早起,除非你是真心要達成這一心願,否則我勸你不要作。幾十年養成的7點起,非要改成5點醒來,這個時間差是需要你一整天的不精神來緩解的,可能會得不償失。人的生活節奏都是從小時候養成的,有人睜眼10分鐘可以洗漱完畢出門,有人1個小時都磨蹭不完,每個人跟着自己的生活節奏,找到最優化的時間安排便很好。

其次,自己的時間是時間,別人的時間也是時間。記得以前上學的時候,老師説過,一個遲到的同學進來,這是會停頓下來耽誤假設1分鐘,而事實上耽誤的是一整個班級四五十個的一分鐘,加起來就有將近四五十分鐘,累積起來耽誤的時間便是很客觀的。還有一個最常見的例子,兩個人約吃飯,總避免不了有遲到的一方,這是雙方的心態顯的很重要。等待的人,可以焦灼抱怨,也可以閒情自己找些其他的地方先逛逛;而遲到的人,不管是什麼原因,都是過失沒有尊重對方時間的一種表現,如果你知道會遲到,請提前通知對方或者早些出門。每個人的時間都該被尊重。

再來,時間具有不可回頭性,所以放棄“要是當初我....那麼,我現在....”這樣的思想。世界上沒有如果,時間更不會重新來。如果你一味感歎時光的流失,那麼你將連現在的時光一起付諸於水。無論你做什麼,一切都不晚。30歲開始學畫畫,不晚;40歲,開始創業,不晚;50歲開始環遊世界,不晚。一切都還不晚,因為你的生命還沒完。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 篇16

讀書明智,讀書明理;自從讀了李笑來的《把時間當作朋友》後,我算是明白一個道理:時光是個巨大的碾壓機,壓過了佈滿青苔雜亂的小徑,也壓過了繁華車水馬龍的街道;只有善於經營它的人,臉上才會笑靨如花。

讀書讀書,讀的是書,學的卻是智慧。這本書,適合各行各業的管理者。管理公司、管理員工、管理學生,甚至管理自己人生。我想,我屬於後面一者。

這本書中,作者李笑來用最簡單樸實的文字,最真實的經歷與感受帶給讀者心理上的共鳴與靈感。李笑來用自己在職業生涯中遇到的事例來告訴我們,只有運用心智來和時間做朋友,你才會最終收穫成功與快樂;只有善於管理時間和生活,你才能在工作與生活中得心順手。

仔細一想,自己作為一名大學生,現在要需要做好的事情就是協調與管理好自己的時間。

如何在最短的時間裏開展最高效的學習,並能夠充實自己的課外生活,從而在課餘生活中鍛鍊以及提高自己?這是我們每個大學生需要思考的問題,做好了這些,我想,我們的大學生活是圓滿的,我們的日常生活也是豐富多彩的。

合理地經營好自己的時間,開啟屬於自己的人生之旅。

首先,管理時間是成功的關鍵。作者李笑來用自己的經驗告訴管我們理時間是成功的核心要素;從心智的角度來闡明管理的重要性,在有限的生命中,有的人會在自己的人生路上熠熠發光;而有的人卻在追逐夢想的路上退縮不前。這不僅僅是因為那些所謂的成功人士他們有更顯赫的家庭背景,或者是他有更光鮮的外表。而僅僅是因為他們有更優秀的心智力量,他們善於和時間做朋友,從而成為了眾人中的佼佼者。

怎麼樣去管理?其中給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提到的策略,即學會用紙筆來記錄,記錄時間的開銷與計劃。在紙上列好了自己還要做些什麼,明天應該做些什麼;這不僅讓我們所要做的事情有了條理、有了合理的規劃;同時對自己來説也是一種鞭策與鼓勵。

其次,磨刀不誤砍柴工。不管是大學階段的學習還是以後的工作,在平衡生活與其二者都是要講究方法的,就像荀子曾説的:“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快捷小道,與其花時間試圖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還不如“磨刀不誤砍柴工”,通過學習並擁有更多的技能;與其讓自己時時刻刻都活在忙碌中,還不如掌握更多的方法技能,事半功倍。

再者,我想説的是“耐心”。所謂耐心,就是甘於把時間投入到簡單、枯燥但是最終會意義非凡的重複當中去。

在我看來,任何工作都需要耐心。不用作者來説,我們也能夠認識到失敗的原因大多源於“耐心”二字。管理時間需要有耐心,處理繁瑣事物同樣需要耐心;學好功課更加需要耐心。而耐心最根本的策略就是“堅持”。

最後,以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來收尾:“我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需要時刻忍耐各種各樣的不完美,否則事情根本無法完成。”我們要記住,唯有耐心地和時間做朋友,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不懈努力着;只有這樣才不會荒蕪自己的人生;只有這樣才能夠在自己經歷過的年歲裏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 篇17

時間如白駒過隙,在彈指間灰飛煙滅。然而,時間並不是手中的沙子,你捏的越緊,它留得越快。

雖然時間是無形的,但是它是可控的,只是我們大多數人常常疏於管理時間罷了。與其説這本書是時間管理,倒不如説是一本經驗分享的書籍,將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娓娓道來,讓人讀來饒有興致。

把時間當作朋友最重要的一點是,意識到時間的珍貴並願意積極開啟自己的心智模式去面對生活。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方向是正確的,你就該堅持下去,不斷重複並改進,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優於一般人而有所專長,並從中找到成就感來開啟心智改變人生之旅。

生活並非坦途,你要做的,就是積極應對那些所謂的變化挫折驚喜或是驚嚇。當你提前做好了心理準備並預測到了前方非坦途時,你才有更多的選擇,才不驚慌而自亂陣腳。

我覺得,其實成功就是你永遠保持求知的慾望和向上的動力,你變得一天比一天好。如果一個人不去學習,整體無所事事,假以時日,本領就會退化到解放前呢。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同樣,如果堅持不懈,你就會發現,越努力越幸運。這也是我最近兩個月堅持後的體會,而且我還會一直堅持下去。我也相信,最終,我會遇見更好的自己!

行動勝於計劃,就如訓練口語時,流利度勝於發音一樣。

行動起來吧,不做你怎麼知道自己行不行?就像我在利用微信讀書這個軟件看書,起七年級周兩個小時的看書時長就覺得好難,可是後來就變成了3-5個小時,再後來我告訴自己一週7小時的閲讀時長就夠了,可是上週我竟然突破了10個小時!而我回想了一下,我的時間大多都來自於給孩子餵奶的時候或者她在熟睡的清晨或早上。

你的潛力無限,一切都需心智提攜!時間這位朋友,請你多多指教!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 篇18

李笑來,中國比特幣首富,成立了比特基金。在一個得到的微信分享羣裏,也經常看到有人轉發李笑來的一些問答。

這本書是我第一次與李笑來對話。單看他的那些title,應該是個很厲害的人,至少是個邏輯嚴謹、思維縝密的文人。書前面俞敏洪等人的序也確實這樣讚譽的。結果,讀完全書,略感失望。

首先,書中的舉例很多,涉獵的領域也非常廣。幾乎每一個觀點,都至少有十幾個大大小小的例子。以至於,我無法判斷出作者想表達的重點,就像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或許,這種風格適合百人或千人演講,但絕不適合在一本非雞湯的書裏。

其次,因為舉例太多,所有事例的真實性和科學性也就難以考證。比如,作者對正態分佈的理解與運用,提出每個人身邊的好人與壞人都滿足正態分佈的説法。作為一名理科生,我實在難以苟同。

第三點,章節混亂。不論是從篇幅上看,還是從標題分析,整個目錄都很難看出一條清晰完整的脈絡。第六章是“更多思考”,第七章是“從此時此刻開始改變”,多麼隨意的命名啊,以至於各小節的內容也無比隨意。

當然,誠如書中所言,一本書哪怕只有一個觀點能讓讀者有所收穫,那也是值得書價的。書中有少部分內容,我確實也非常認同,算有所收穫吧。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 篇19

很佩服作者的文字功底,把一本很説教的書寫的如此幽默風趣,引人捧腹,但更引人反思。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拒絕學習,懶於思考,習慣拖延,避難就易,急於求成,缺乏耐心,難以持久,理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心智是決定了人與人之間差異化日漸增大的原因。在人類共有的弱點面前,擁有強大的心智的人,會通過控制自己的大腦,進而控制自己的思考,進而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動。而通過不斷的學習知識,應用知識和運用實踐,一個人的心智又獲得不斷的提升,形成正向循環。

我以前就是一個心智低下的人,不願意做有用但無趣地事情,只看得到眼前的收益,沒有長遠的計劃,得過且過,放縱自己的慾望和懶惰,內心空虛找不到方向…直到去年意識到自己的低配生活後,開始努力改變,跳槽轉行換崗,持續學習了4個月直至現在,雖然進步很慢,但是每天都在不斷的持續投入時間。意識到自己的情緒不夠穩定,重拾讀書,堅持了兩個月,內心漸漸的變得豐富而寧靜,降低對外界的期待。畢業後放縱的的生活養出樂一身的肥肉,開始減肥,4個月恢復到畢業前的狀態。現在每天都會記賬,寫日記,健身,看書,學習,很意外的是這些都已經成為習慣,不再需要耗費意志力。看完這本書,我要開始掌控自己的時間,把最重要的時間留給最重要的事和人上面。

《把時間當朋友》讀書筆記 篇20

第一遍粗粗的看了一下作者的觀點,第二遍看完之後發現有很多新穎的觀點是從前自己沒有認知到的,比如説心智能力,比如,越早醒悟越好?這一張關於時間對於兒童和大人的曲別。

對笑來老師提供的一些寶貴建議,覺得十分值得珍惜。專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學習並擁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為一個值得交往的人。學會獨善其身,一個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決於他多大程度上可以脱離對外部的依賴。

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儘可能的守時。有時候在生活中經常把自己弄到匆匆忙忙的狀態中,既消耗了自己的心神,又感覺自己做事沒有節奏感,在外人看來也經常是狀態不太好。比如説上班遲到,比如説做事情慢半拍,而這些原本都可以準備好。

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做很久,比如早起,讀書,運動,寫作,把它變成自己每天的生活習慣。又怎麼會在需要的時候慌慌張張呢?一個有長期健身習慣的人不會有需要一個月減肥十斤的煩惱,一個每天保持高度輸入的人,在需要輸出時就會有條不紊。

成功從來都是偏愛堅持的人,而究竟什麼才算成功呢?實現自己內心的目標,不白活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