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15篇

文學1.42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書筆記了。現在你是否對讀書筆記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歡迎閲讀與收藏。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15篇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1

《把時間當作朋友》在眾多關於自我成長的書籍中有口皆碑,我一直都認為,當你想去改變生活或者工作時,首先要改變的一定是思維,比如你想通過閲讀獲得自我成長,那麼一定是先學習讀書方法,而不是一開始就埋頭於書海中手不釋卷。所以方向比方法更重要,思維改變行動。如果你在自我成長有困惑,那麼建議你去讀一讀這本書,我從這本書讀到的不僅僅是自我管理的技能,還是心智上的重新打開!

(一)打開你的心智

什麼是心智?李笑來老師是這麼總結的:一個人的心智就是其過往所獲得的一切知識及經驗的總和(包括基於這些知識和經驗早就的思考方法和思考模式)。在我看來,是對付出於未來一種正確的價值觀。在這個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人們時常陷入焦慮的狀態,大多數人對自己的付出都希望能即時地得到反饋,比如你閲讀一本書,就希望自己瞬間可以醍醐灌頂,你寫一篇文章,就希望自己一夜之間能到10W+。付出暫時沒有回報是正常的,但不代表在未來,這些付出能給你莫大的幫助。

比如以前你只是對項目管理有感興趣,然後就去自學了,現在老闆讓你獨立負責一個項目,那麼你之前學習的東西就會在這裏得到發揮,你開展工作的時候就會更方便和效率!

(二)速成是不可能的

越是浮躁,就越是對自己現狀的不滿,越是對自己現狀的不滿,就越是浮躁。這是一個死循環,我們都有很多的慾望,學生時代的時候,我們希望自己科科滿分,每次都是第一名,工作後,我們給自己設立很多的目標,比如年薪百萬,貌似300多平米的房子。當你的現狀滿足不了慾望的時候,就會出現一種浮躁的狀態。如果你不去接受現實,就會長此以往地陷入這種焦慮中,非但對自己實現目標毫無益處,更多的是消耗自己的能量。

(三)現狀無法馬上擺脱

臣服於現實,才能更好的前進到未來。有什麼做什麼,有什麼用什麼,做什麼都做好,用什麼都用好。我們大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靠天賦就能一步登天的人實在是少之又少,沒有任何一個人就可以快速的擺脱現狀,一個嬰兒也要長達兩三年的時間才能逐漸和這個世界產生鏈接,一個普通員工起碼也要五年的工作時間,才能晉升到管理層。在認清現實之後,大可心無旁騖的做自己的事情,有一天你就會發現,過去你想要掙脱的牢籠,已經不知不覺成為了你的天堂!

(四)完美永遠不存在

大多數人的心裏都有一種理想的狀態,比如等我準備好了再開始,等我積累了一定的素材再寫作,我怕我寫不好。但實際上就沒有一下筆就能行雲流水的,也沒有一上舞台就可以驚豔四座的,所以再可以追求完美的同時,是給自己找一個不行動的藉口。每一件事情的過程和最終結果,都不會有很完美的狀態,你刻意追求這個理想的狀態,你只會離它越來越遠,畢竟我們終其一生的努力,大概也就只能接近完美,畢竟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五)及時行動

最近學習到一句話,那就是:當你沒有什麼可以選擇的時候,那就選擇開始吧!你的行動是為了你自己,不是為了別人,在做的過程當中,一定是會出現很多問題的。比如你閲讀一本書,期間可能你會接到朋友或者親人的電話,或者是臨時有事情需要去處理,那麼對在做“閲讀”這件事情的時候是有一定的風險,並且這種風險是沒有辦法去規避的。可是難道我們就因為這樣的風險,就不去開始,就不去行動了嗎?對一件事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現在開始做!

(六)做了才有興趣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話:我對這個沒有興趣,所以我不想做。但這麼久以來,我們都把這個順序弄錯了,應該先去做了,才會有興趣。我相信一個人能把一件事情做好,甚至比其他人都做得好,他對這件事情是有興趣的。

舉個例子,以前我上學的時候偏科很嚴重,往往語文考98,數學大概只能考一個74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我覺得自己對數學不感興趣,但有一次,我能用幾個方法把一道數學題解出來的時候,我還去找很多數學題來做,並且很熱衷,這就走證明當你做好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才對那件事情感興趣!

(七)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我們過分的關注結果,卻忽略了過程,但實際上是每一次的成功都包含了無數次的成長。成功是一種結果,而成長是對自己過去的一種剖析,你只有不斷地成長,不斷地進化自己地心智,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接近成功。成長給你帶來的是堅如磐石的踏實和別人永遠都拿不走的安全感。

(八)資源是對等的

你想要遇到優秀的人,就必須自己先成為優秀的人。大多數人的思維裏有一個誤區,那就是以為自己主動尋找優秀的資源就可以進入高質量的圈子,就好比一個貪慕虛榮的平民少女每天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進入高端場所,盼望自己有一天能夠調到金龜婿,即便她憑藉自己的姿色順利的嫁給了名流商賈,但不見得她就能夠在上流社會裏生活得遊刃有餘,畢竟自己的知識有侷限,經歷不在一個頻道上。所以,想要得到優秀的資源,就必須讓自己成為優秀的人,着才是進入上層社會的最佳途徑!

(九)鼓勵他人

李笑來老師説:“鼓勵他人,就會讓自己變成一個不需要他人鼓勵的人”很多人踟躕不前的原因,大多數是因為沒有支持和鼓勵。但支持和鼓勵是會上癮的,別人不會一輩子都會對你有所鼓勵,想要擺脱這一現狀,只能讓自己變成一個不需要別人鼓勵的人,這樣就可以在行動之前,沒有任何的疑慮,也沒有任何的恐懼。做一個學會鼓勵他人的人,儘管會有一些盲目,但久而久之這種習慣會引導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十)凡事不過是積累

我在寫文章的時候,經常會出現卡文的現象,我相信大多數人也有這種情況,想寫寫不出,跟便祕一樣,時不時就會發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大多數是因為我們的素材不夠豐富。凡事不過是積累,你要相信積累的力量,每天積累一點點,日積月累,你就能隨時隨地的寫出好文章了。你看到別人寫的文章,行文流暢,一氣呵成,那是厚積薄發的結果,成功也是一樣的,靠積累!

時間是我們的朋友,當我們學會自我管理的時候,才能真正地管理時間。

自我管理是一項終生都要學習的過程,學得快的,自然成長就快!

希望你通過讀書,成為一個能自我管理的人!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2

我是一個讀書不多的人,雖然也有讀書的渴望與衝動,但是每每拿起一本書時,似乎總被生活中其他認為更為重要的雜七雜八事情的事情打斷。以致於這麼多年讀的書不少,但記得的不多,或者説讀“真正”的好書很少。當拿起這本書的時候,眼神裏掃過藐視,認為又是一篇心靈毒雞湯,這些年這種東西喝了不少,胃裏面都是雞精的味道。但既然是前輩推薦的東西,想想讀來或許有好處,於是打開書讀讀看。這一讀興趣斐然,完全打破了我原有的認知,這是一本頗有深度的好書,風格迥異,內容甚是精彩。

這是一篇關於時間的書籍,或許我認為更是一篇關於生活方式、關於自律、關於人生意義的書籍。時間,我們每個人都太熟悉不過了,我們每個人都擁有,我們每個人都在失去,每個人對時間有不同的感知和思索,於是釀成了不同的人生。時間,從你出生的時候就開始倒計時了,我們做各種規劃,從出生到死亡,每件事情事無鉅細,讀書學習、跑步運動、工作生活,我們希望最大化的利用時間,我們每個人終極一生,都是為了墓誌銘能夠寫的更光鮮一些。

我們時常感到孤獨,感到生活就是一團糟,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對現狀不滿,有自己想要的日子。我們認為自己不夠成熟、不夠優雅、不夠知性、不夠苗條、不夠努力、不夠富裕,反正就是不夠,於是乎,我們奮起直追,我們要和時間賽跑,我們恨不得向所有的人都大聲宣佈,今天起,我要努力了,緊接着,我們制定着各種計劃,讀書、跑步、旅遊、掙錢等等,我們恨不得把時間規劃精確到每分每秒,讓全世界都看出自己努力的樣子,似乎這樣我們就能活出我們想要的日子一樣。然而,如果生活真能如規劃一樣精彩,未來也必將精彩無限,但是太多的人只是在規劃時間,卻沒有規劃人生,或者説沒有管理自己。他們習慣性規劃,卻永遠只有三分鐘熱度,生活完全過成了和規劃相反的狀態。他們知道努力了才會有收穫,鍛鍊了才會有健康,減肥了才會更苗條,但希望永遠止步於行動,奮鬥永遠止步於藉口,於是,規劃了最想要的日子卻活出了最不想要的樣子,可見,管理時間似乎可行,但管理自己才是最終目的,自律的人生才會更精彩。

自律的人是有熱度的。或許一年兩年你看不到,但是三年五年你一定會看得到。我們每個人都曾想過,五年後的自己會是什麼樣子?如果從現在開始看書、如果從現在開始健身、如果從現在開始努力,是不是五年後的自己可以收益巨大,我們很多人都是期望得到好的結果才付出努力,諸不知這樣顛倒了因果順序,即便是我們清楚的知道努力以後會有好的結果,當分解成一個個小困難時候,懦弱的人總能找到退縮的藉口。其實,作為成年人,我們都明白滴水穿石的道理,但是為什麼同樣的人在同樣的條件下若干年後會顯示出巨大的差別呢?是時間不一樣多嗎?顯然不是,是兩個人的成長軌跡不一樣,或者説是兩個人管理自己的能力不一樣。這個世界永遠是一個相對公平的社會,“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下了努力與奮鬥,就會收穫精彩。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一種經歷,多少年前的一次偷懶,往往都會變成你今後人生的坑,每一次偷得懶都要加倍的還回去,這一點在我考證求學的過程中尤為明顯,於是乎,我警告自己,永遠不要和時間偷奸耍滑,你偷過懶,上帝都幫你記着呢。

努力需要一個過程,優秀的人也需要一個成長過程,忍得住苦難才能收穫精彩的人生,給優秀一個緩衝的時間。我們每個人選擇不了起點,因為那是從孃胎裏就決定的事情,但是我們可以選擇成長的軌跡,可以選擇努力,可以選擇奮鬥,可以多讀幾本書,可以多旅幾次遊,讓人生更豐富一點,永遠相信未來的日子。世界上總有一些人習慣去比較,拿自己的弱勢去比較別人的強勢,諸如父母、財富、美貌和智慧,於是生活充滿了不滿,妒忌矇蔽了雙眼,甚至於藐視努力的意義,或者教育的意義,這在“讀書無用論”的唱調思維裏尤為明顯,而沒有想過這是自己不努力的藉口,起點就是起點,不努力,你永遠在這個你不滿意的起點,走一步,好一點。

時間,一秒一秒的流過,不曾停歇;日子,一天一天的走過,不曾往返;年齡,一年一年的增長,難再年少。未來的每一天,都要努力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樣。

鍛鍊,用汗水讓自己健康;讀書,用知識讓自己優雅;工作,用努力讓自己體面。放下自己的偏見,放下自己的懶惰,放下自己藉口,與時間做朋友,打造粉彩的人生。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3

1.估算時間

錯誤估算任務所需時間,是最常見,也是最致命的錯誤。時間領域的侯世達法則值得牢記:完成一個任務實際花費的時間總會超過計劃花費的時間,就算制定計劃的時候考慮到本法則,也不能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英語的例子:開始以為是單詞量不夠,背完單詞,發現仍看不懂文章,原來是語法不行,學完語法還是看不懂,原來是邏輯閲讀不行,學完邏輯依舊看不懂,原來是學科背景、文化背景、歷史背景積累不夠。。。。。。

這就是人們做事時的真實境遇:一旦開始,就會發現“意外”接踵而至。因此,所謂“漸入佳境”最終只能是少數人的感受,大多數人在此之前早已潰敗。

為什麼總是錯誤估計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時間呢?大多數人在執行任務忽略了一個重要步驟,那就是分辨任務的屬性——它是熟悉的還是陌生的?

如果是熟悉的,正確估算完成任務需要的時間是很容易的。有些任務是你所陌生的,那麼在執行過程中必然會遭遇各種所謂的“意外”。其實它根本不是意外,只不過是因為你對任務不熟悉,它們才成了“意外”。而這些“意外”,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事情。只有完整地執行一次任務,任務的屬性由“陌生”變為“熟悉”之後,才有可能順利解決這些“意外”。

對學習來説,任務“陌生”的可能性更大,因為學習本身是一個探索未知的過程。完成學習任務常常需要花費比我們想象中多得多的時間。對工作來説,任務“熟悉”的可能性更大。

“任何領域的卓越成就都必須用一生的努力才能取得;代價稍微低一點都無法換來”。

要想提高估算時間的能力,就要從現狀開始養成習慣: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判斷其熟悉程度,再據此判斷估算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時間。

我對學習英語有深刻的體會,很早以前,覺得學英語很簡單。因為那個時候就是考試,研究幾套真題卷,背一點單詞,考試差不多就能過。現在想來,那時候真的是很傻很天真。在我真正想學好英語的時候,發現我閲讀讀不懂、單詞不認識、語法根本無感,更別説口語了。於是我遍尋方法,在學友歡喜同學的介紹下加入了新概念朗讀羣,跟着大家一起朗讀。笑來老師在《人人都能用英語》中提到了朗讀的好處:有助於提高文字理解能力、提高閲讀理解速度、不用專門練聽力了、提高語言文字記憶能力、提高表達能力、提高語言文字模式識別能力。我不知道自己竟然持續在做一件這麼有用的事!

在這期間,我也經常覺得無力,因為我都讀了70多天了,為啥還看不到自己的明顯變化呢?以前不會説的,現在依舊不會説。以前閲讀費勁,現在依舊費勁。看了今天的內容,我才明白。我潛意識裏把學習英語又當成了稍微努力就能實現的目標了。所以我需要重新制定20xx年英語學習計劃,再進行任務細分。這樣平均到每週每天,只需要按照計劃持續完成就行,然後平靜的等待收穫!

2.及時行動

接受任務之後,什麼時候開始執行才好呢?答案是:現在就開始。所謂做事拖延,不是拖延着做事,而是拖延着不開始做事。

明明已經焦慮到不行,拖延的人為什麼遲遲不開始行動?本質原因在於恐懼——無論是來自內部的,還是來自外部的。

來自內部恐懼在於:只要開始做事,一個人就要面臨做錯、做不好的風險。他們犯了一個簡單的認知錯誤,即認為那些能夠做對、做好的人都是直接做對、做好的。很多人做事拖延不過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在作祟。只要做事,就一定會出問題。認清並接受這個現實很重要。只有這樣,才能心平氣和地去做事。做事的時候,肯定會遇到困難,事情越有價值,困難就越具規模。

來自外部的恐懼在於:過分的在意外界的評價。一個人一旦開始認真做事,被嘲弄、被恥笑的機率將遠遠高於被誇獎、被鼓勵的機率。那些真正能夠做對、做好的人,絕不會隨意嘲弄、打擊別人,因為他們是做對過、做好過點人,他們一路走過來,心裏非常清楚做對、做好有多不易,所以,他們會不吝一切機會去鼓勵那些嘗試做事情的人。

這甚至可以用來測試:如果一個人經常嘲弄他人,那隻能説明他自己不怎麼樣;否則,他會像那些極少數已經做對、做好的人一樣,給予別人真誠的鼓勵而非嘲弄。他們給出的負面評價,也通常是“建設性的負面評價”,而不是為了活得優越感而發出的嘲弄。

“最後期限”不是固定在將來的某一點,而是朝着你加速撲來。所以,以後不管遇到什麼任務,永遠不要再問“什麼時候開始才好”,因為答案只有一個:現在!

明明已經焦慮到不行,就是遲遲不開始行動。我想這是很多人都經歷過的事。我經常拖延着不做一件事,可能是因為我想把這件事做好,又沒有十足的把握,所以舉棋不定。就像書中所説:“不是拖延着做事,而是拖延着不開始做事”。這種焦慮感,讓人坐立不安,甚至可能讓人失去理智。所以,一旦有這種感覺,一定要對自己説:現在就開始做吧,開始了就不焦慮了。

如果你喜歡《把時間當作朋友》這本書,請關注我,我會持續更新筆記。

如果自顧不暇,請保護好你的注意力,專注做自己的事,並耐心的積累!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4

讀書明智,讀書明理;自從讀了李笑來的《把時間當作朋友》後,我算是明白一個道理:時光是個巨大的碾壓機,壓過了佈滿青苔雜亂的小徑,也壓過了繁華車水馬龍的街道;只有善於經營它的人,臉上才會笑靨如花。

讀書讀書,讀的是書,學的卻是智慧。這本書,適合各行各業的管理者。管理公司、管理員工、管理學生,甚至管理自己人生。我想,我屬於後面一者。

這本書中,作者李笑來用最簡單樸實的文字,最真實的經歷與感受帶給讀者心理上的共鳴與靈感。李笑來用自己在職業生涯中遇到的事例來告訴我們,只有運用心智來和時間做朋友,你才會最終收穫成功與快樂;只有善於管理時間和生活,你才能在工作與生活中得心順手。

仔細一想,自己作為一名大學生,現在要需要做好的事情就是協調與管理好自己的時間。

如何在最短的時間裏開展最高效的學習,並能夠充實自己的課外生活,從而在課餘生活中鍛鍊以及提高自己?這是我們每個大學生需要思考的問題,做好了這些,我想,我們的大學生活是圓滿的,我們的日常生活也是豐富多彩的。

合理地經營好自己的時間,開啟屬於自己的人生之旅。

首先,管理時間是成功的關鍵。作者李笑來用自己的經驗告訴管我們理時間是成功的核心要素;從心智的角度來闡明管理的重要性,在有限的生命中,有的人會在自己的人生路上熠熠發光;而有的人卻在追逐夢想的路上退縮不前。這不僅僅是因為那些所謂的成功人士他們有更顯赫的家庭背景,或者是他有更光鮮的外表。而僅僅是因為他們有更優秀的心智力量,他們善於和時間做朋友,從而成為了眾人中的佼佼者。

怎麼樣去管理?其中給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提到的策略,即學會用紙筆來記錄,記錄時間的開銷與計劃。在紙上列好了自己還要做些什麼,明天應該做些什麼;這不僅讓我們所要做的事情有了條理、有了合理的規劃;同時對自己來説也是一種鞭策與鼓勵。

其次,磨刀不誤砍柴工。不管是大學階段的學習還是以後的工作,在平衡生活與其二者都是要講究方法的,就像荀子曾説的:“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快捷小道,與其花時間試圖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還不如“磨刀不誤砍柴工”,通過學習並擁有更多的技能;與其讓自己時時刻刻都活在忙碌中,還不如掌握更多的方法技能,事半功倍。

再者,我想説的是“耐心”。所謂耐心,就是甘於把時間投入到簡單、枯燥但是最終會意義非凡的重複當中去。

在我看來,任何工作都需要耐心。不用作者來説,我們也能夠認識到失敗的原因大多源於“耐心”二字。管理時間需要有耐心,處理繁瑣事物同樣需要耐心;學好功課更加需要耐心。而耐心最根本的策略就是“堅持”。

最後,以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來收尾:“我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需要時刻忍耐各種各樣的不完美,否則事情根本無法完成。”我們要記住,唯有耐心地和時間做朋友,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不懈努力着;只有這樣才不會荒蕪自己的人生;只有這樣才能夠在自己經歷過的年歲裏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5

很佩服作者的文字功底,把一本很説教的書寫的如此幽默風趣,引人捧腹,但更引人反思。

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拒絕學習,懶於思考,習慣拖延,避難就易,急於求成,缺乏耐心,難以持久,理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心智是決定了人與人之間差異化日漸增大的原因。在人類共有的弱點面前,擁有強大的心智的人,會通過控制自己的大腦,進而控制自己的思考,進而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動。而通過不斷的學習知識,應用知識和運用實踐,一個人的心智又獲得不斷的提升,形成正向循環。

我以前就是一個心智低下的人,不願意做有用但無趣地事情,只看得到眼前的收益,沒有長遠的計劃,得過且過,放縱自己的慾望和懶惰,內心空虛找不到方向…直到去年意識到自己的低配生活後,開始努力改變,跳槽轉行換崗,持續學習了4個月直至現在,雖然進步很慢,但是每天都在不斷的持續投入時間。意識到自己的情緒不夠穩定,重拾讀書,堅持了兩個月,內心漸漸的變得豐富而寧靜,降低對外界的期待。畢業後放縱的的生活養出樂一身的肥肉,開始減肥,4個月恢復到畢業前的狀態。現在每天都會記賬,寫日記,健身,看書,學習,很意外的是這些都已經成為習慣,不再需要耗費意志力。看完這本書,我要開始掌控自己的時間,把最重要的時間留給最重要的事和人上面。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6

1.時間不可管理,無論如何它都是一直流逝的,我們能夠管理的使我們自己。

2.必須開啟心智,明白問題出自自己身上,解決方案只有一個:那就是積累。

3.元認知能力:我們可以思考我們的思考方式是否是合理的思考方式。就是思考自己是如何思考的。

4.多學點技能總歸是用得上的。永遠不要停止學習。

5.拒絕浮躁。浮躁的原因:期望慾望馬上得到滿足的天性,以及不懂有些事情的階段是無法跨越的(比如十月懷胎)

6.大部分事情速成是不可能的。人們需要速成的根源:慾望無限,要完成的事情太多,另一方面對自己滿意度不斷下降。解決方法:接受事實,告訴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時間來改變。

7.想要什麼東西,需要用我有的東西去“換”,很多人浮躁因為他們想要的太多,而擁有的太少,積累不足而且沒有經驗和方法,沒有能用來交換“我要的”的“我有的”東西。於是“我有的”東西又有限,又不能換取“我要的”,如此惡性循環。

跳出去的方法:一張紙,左邊寫“我有的”右邊寫“我要的”,看看“我有的”東西能不能換取我要的,如果不能就去積累去努力去拼,有什麼就用好什麼去換取“我要的”。從而有更多“我有的”東西能夠去交換更多“我要的”的東西。

輔助方法:在想到“我要什麼”的時候,花3倍時間去想想“我有什麼”,會瞬間讓你腳踏實地。

8.在未知中前行,不要因此而焦慮,焦慮於事無補平添煩惱。解決策略:有問題解決不了時,暫時記下來,而繼續前行。

9.進入自己夢想職業都是成本高昂的一件事,心懷“夢想”時間越長他的沉沒成本越高,很多時候夢想就是一個陷阱,對現狀不滿急於擺脱,往往是一個陷阱,接受現狀才是最優策略,有什麼做什麼,有什麼用什麼,做好用好。專注做事心無旁騖。

10.用對的方法做對的事。判斷是不是對的事的標準:看它是否現實。先要做對的事然後才是把事情做對。資源是稀缺的,不可能滿足每個人的所有願望,所以百分百接受現實也許痛苦,但是沒有別的辦法只能接受。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7

《把時間當作朋友》這本書,希望讀者讀紙質的,並且是正版的。還要寫讀書筆記。讀正版讀圖書,是尊重作者勞動的表現,是鼓勵作者能創作更優秀作品動力的源泉。是作者觀察社會,總結規律,精華思想的完美呈現。我作為圖書發行者,本身也是一位讀者,感覺自己好像有責任來做這件事,應該做得更好,來引領中國夢登山隊隊友和更多的人讀起來,做到“行萬里路,讀萬卷書,”讓靈魂和身體都在路上,把工作和生活當做修行場,從而活出最好的自己,為個人夢、家族夢和中國夢加油!

經過一翻折騰,圖書終於到手。素雅的封皮,超想象力的迷宮圖,讓我快速地瀏覽到了下目錄和序,也許是心不靜,沒有什麼印像。終於在晚上才認真地讀完了他的序。

作者開宗明義地説,這不是一本時間管理的書,人沒有辦法管理時間的,時間也是不聽從作何人的管理。它只會自顧自一如既住地流逝。要管理的不是時間,而是自己。主張一個人必須在開啟心智,提高思考能力之後,才能夠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也只有這樣,時間才會是朋友,否則,他就是敵人。如使用時間的人心智太低,使用所謂的時間管理,能治標,不能治本,甚至既不治標,更不治本。

作者認為這不是一本成功學書籍,而是認為所謂的成功,從來都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過去不是,現在不是,將來依然不是。作者認為成長比成功更重要。這一點,我也是一直是這麼認為的。但無理論來支持和認證。主要是自己懶,不想幹這活喲。閲讀後讓我思考一個問題,人人都説“活出最好的自己”,怎麼樣才能做到呢?現在至少讓我明白讓自己處於成長的路上,哪怕每天進步一點點,堅持下去,就能做最好的自己。

作者認為人的理性是在接受現實的基礎上建立的。不能接受現實,一切都是虛妄。只有堅強的人才能接納現實,才能做到接納是福。才能有力量朝着自己的夢想前進。活出精彩的人生。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8

1、很多時候我們話沒有得倒重視,或者説沒有人傾聽,主要的原因是還不夠資格,所以急於得到他人的回饋或者傾聽,就是沒有足夠的權威,所以得不到該有的尊重。而後者是非常慢的,而且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大家會對你做的事情,説的話時常觀察且會時常交流。所以:

“一定要想辦法不時做出令人敬佩的事情,這樣就會有人主動找你做朋友”

又稱為“攢人品”

2、學英語的《韋氏字典》電子版,真人發音。

3、所有學習上的成功,都只依靠兩件事——策略和堅持,而堅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堅持,其實就是重複。

4、不要迷信人脈學,你苦心去追求的,如果自己不夠強大,只會被人看不起,但是如果自己足夠優秀,足夠強大,人脈會來主動找你。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大學的時候,很多學院裏很牛逼的人,之前都不會説話的人,突然會主動和你聊天説話。

5、專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學習並擁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為一個值得他人交往的人。

6、學會獨善其身,以不給他人制造麻煩為美德,用自己的獨立贏得尊重。

7、所有成熟的人都善於去做的事情——讓別人舒服。

8、靈感的出現,只不過是“量變到質變”的那一瞬間突然綻放的鐵樹之花。

9、每個人都必須為自己的過去埋單。

10、多學點東西總是好事兒。

11、看穿這一切,擺脱自己的侷限,需要心智的力量。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9

時間對於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每個人每天都有24小時,不會因為你的挽留而停留半刻。有沒有一種方法能夠有效地管理時間呢?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我也曾嘗試過許多時間管理的方法,但執行期間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而以失敗告終。最近,有幸拜讀李笑來老師的《把時間當做朋友》,對於時間管理又有了新的理解。

1、時間無法管理

我們為什麼總是時間不夠,總是抱怨“為什麼沒有時間了”。你我或多或少都遇到過這樣的事情:每天我們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打開電腦準備做事,突然手機響了,然後拿起來看,接着就刷起微博、朋友圈,然後再倒一杯水喝。生活中總會有各種各樣的瑣事在消磨我們的時間,直到deadline到來,我們才發現沒時間了,匆匆忙忙地去做事情。而這種突如其來的緊迫感,又會給我們帶來無盡的焦慮和痛苦,我們不斷地懊悔為什麼自己沒能管理好時間呢?

時間到底可不可以管理呢?本書作者的主張是時間是無法管理的,所謂“管理時間”亦或“時間管理”都是虛假的概念,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時間不會服從任何人管理,它只會自顧自地流逝。我們真正能夠管理的,是我們自己,我們只有養成好的習慣才能做時間的主人。

2、做大腦的主人

《把時間當做朋友》這本書與其説是關於時間管理的,不如説是教導我們如何進行自我管理的。作者強調我們必須開啟心智,想明白問題是出在我們自己身上,用正確的方法去做正確的事情。

如何進行自我管理呢?第一點就是你不應該隸屬於你的大腦。作者指出人的大腦是可以被自己控制的,我們應該成為大腦的主人,而不應該成為大腦的奴隸,不應該讓自己跟着感覺走。為此,作者提出了心智的概念。作者認為一個人在經歷了一系列正確的事情後就會開啟心智,有點像佛家的頓悟,或者“打破舊的格式塔,創建新的格式塔”。而我更傾向於認為它是一種經驗的總結。

3、速成絕無可能

我們或多或少在市面上看到過這類書籍或課程《7天學會java》、《十天數據庫入門到精通》等,而且他們的銷量往往還都不錯。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是因為人的基本特徵就是浮躁,做什麼事情都想馬上得到結果。作者分析了人渴望速成的原因:其一是人們希望自己的慾望馬上得到滿足,每個人都有無窮無盡的慾望,但不是所有慾望都能被滿足,因此大家都希望馬上看到每件事情的收穫;其二就是很多人不懂“有些階段就是無法跨越”這個道理,這也是浮躁的根源,所以才不現實地要找到迅速的方法,以便解脱;其三是自我滿意度的下降帶來了浮躁,統計學表明15-45歲的三十年間,人對自己的滿意度就是在持續下降的,而浮躁和滿意度下降相互刺激相互提升。

4、管理自己

那麼我們如何來管理自己呢?作者首先建議我們正確地估算自己所做事情的時間。有個法則叫侯世達法則,得到了廣泛的驗證。它是這樣描述的,“完成一個任務實際所花時間總是會超過計劃花費的時間,即使在制定計劃的時候考慮到本法則,也不能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這點我想每個人都深有體會。而每次發生“意外”本質上其實是對任務不熟悉,任何完成這個任務的人都會經歷由“陌生”變為“熟悉”的過程,才有可能順利解決這些“意外”。所以我們要學會估算任務時間,即使錯了也沒關係,因為我們是在熟悉的過程。

以上只是本書的部分內容,作者根據自身的經歷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觀點和建議,大家有興趣的可以讀一讀。無論管理時間,還是管理自己,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持之以恆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10

在第一章中,李笑來老師講過他曾經因運氣而學習編程並從中獲益,因愚蠢而拒絕學習盲打的經歷。很多人因為不知道它有什麼用而拒絕學習,但也有很多人卻因此痴迷學習。在這一章李笑來老師交給我們如何學會“學習”。

1、效率的本質

簡而言之,效率是成本與收益之間的關係,在李笑來老師看來,學習是投資回報率最高的行之為。

我想李笑來老師主要是告訴我們要端正對“學習”的態度,不要拒絕學習,在李笑來老師看來對任何知識的獲取,都是不可逆的,學習任何知識,都會對人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拒絕學習,就無法體會到學習後的收穫。

在李笑來老師看來,“學習”重要的起點是:起碼學會一種技能,即使它很簡單。只要體會到“習得”帶來到好處,學習的慾望就會不斷膨脹。

 2、基本途徑

端正對“學習”的態度之後,就該進入學習的實踐階段了,學習的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的。

最基礎的就是“體驗”,也就是來自五官的感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但是這種認知雖簡單易得但想要得到認知的提升是比較漫長的,比如人們對獲得認知從恐懼到使用火種取暖或烹飪食物。

比“體驗”更高級一點的就是“試錯”,學習本身就是把自己的認知範圍向未知擴展的過程,從已知走向未知犯錯是難免的,對於未知,我們要有試錯的勇氣,“試錯”之後我們就可以避免下次犯同樣的錯誤,就如魯迅所説“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勇士,蜘蛛也有人吃只不過不好吃也就沒人吃了。”

在“試錯”的基礎上更高明一點的方法就是“觀察”,簡而言之,“觀察”就是從他人以往的經歷中獲取經驗或教訓,進而轉化為自身擁有的知識。

對以上三種方法進行補充的,就是“閲讀”。當然,“閲讀”這種方法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必須在文字發明之後,“閲讀”的好處就是把更多的學習信息文字化,同時也更集中,內容也更豐富,這樣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選擇自己最急需的學習資料,同時,學習也更高效。

3、主要手段

除了“試錯”、“觀察”、“閲讀”之外,“正確的思考”,才是獲取真正意義上的知識的主要手段。

人們在認知上,往往有一種有因必有果的傾向。然而,人的認知水平是有限的,對於未知的事人們會對其進行思考。

在思考的過程中往往有兩種傾向,一種是科學的,也就是找到事實依據進行推理得出結論,比如達爾文寫《物種起源》尋找大量的遠古化石,來佐證這本書的觀點,另一種則是非科學的,這類思考方式往往想出一些超自然的解釋,比如宗教神學。

然而前者相對於後者,思考的難度更大,證實的難度也更大,與此同時想讓人們對此產生的結論得到認可難度也要大得多。就比如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問世後直到20xx年才在美國憲法上“戰勝”宗教理念。

當然,宗教與科學也不是完全對立的的,宗教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科學無法觸及到的認知空白,這也是很多科學家也是信教徒的原因比如伽利略、牛頓等,但是與神學家不同的是他們對未知始終未停止以科學的方式探索。

所以我們在學習中,思考方式是很重要的,即便是有神論者,也一定要以科學的態度去思考,否則思考方式出錯未知永遠都是未知。

 4、經驗侷限

人們的行為往往受制於以往的經驗,即使它是錯誤的。

對於學習而言,借鑑以往的經驗的確是一個比較簡便的方法,然而以往的經驗是從以前的的學習經歷中總結的,所以很多時候難以應對當下或者未來的學習,甚至還是錯誤的。

所以,在李笑來老師看來要掌握科學的方法,他的建議是:人在學生時期應該認真閲讀至少3本關於科學史和科學方法的書籍。

掌握“科學的方法”絕不是能速成的所以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積澱,同時要避開經驗主義的侷限這樣才能進化成真正意義上的“人”。

5、自學能力

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並能靈活的運用自學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

自學能力的基礎在於閲讀理解能力,簡而言之就是對所接觸的信息做一個甄別,對於有用而必須記得信息,要把他記住;對於那些有用但不需要馬上記住的內容,要做好“存檔”以備不時之需;於那些與以往的信息類似而不同的信息,要仔細分辨,避免用時出錯;對於與舊知識有關聯的要學會“融會貫通”。

在閲讀能力達到一定程度之後,要掌握檢索能力,即能對所面對的信息有足夠的文字理解能力,突破“閲讀障礙”。

接下來,掌握“寫作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學會用文字來傳遞信息、積累經驗、共享知識等等,這一點尤為重要。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實踐,光有想法不付出實際行動,這樣自然無濟於事。

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要保持“開放”的心態,養成記錄的習慣,除了要避免“選擇性輸入”之外,要有“反芻”的能力,對自己面對的信息做一個系統的分析。

最後,要“瞭解學習的進程”,學習永遠都不會一蹴而就,它需要足夠的耐心與毅力,尤其是在長期沒有反饋的時候更要堅定自己的信念。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11

  關於時間

1.時間是不可能被管理的,它不管你是誰,它只管自顧個地流逝,我們必須想清楚,看明白:“問題出在我們自己身上”

我們所面臨的問題,與時間,管理或時間管理都沒有多大的關係,解決問題的核心思想只有一個:“一切靠積累”,深信積累的力量,時間就是你的朋友,否則它就是你的敵人。

2.當腦子裏閃出類似:“要是我現在還年輕就好了,要是我當初不貪玩,少去蹦極和打王者榮耀吃雞就好了”的念頭的時候,要馬上提醒自己説:“停,這個念頭最沒用了,最愚蠢,且最耽誤事了”

要想知道類似的念頭是多麼可笑,不妨聽聽我們常常聽到的一句話:要是我不浪費那麼多時間就好了......

可是,我們已經浪費了那麼多時間,現在竟然還在浪費時間!!

3.很多人不懂得等待的必要性,最終的結局是:同樣也等了,因為不等也得等,時間才不管你究竟是誰,但等來的結果卻是另外一個,反正不是通過耐心等待應該獲得的哪一個。

  關於思考

1.作為一個人,在這一生中可能遇到最震撼的精力莫過於發現這樣一個神奇的現象:我們竟然可以用自己的大腦控制自己的大腦。

2.思考雖然不費力氣,但實在是太麻煩了,為了避免麻煩而把思考推給別人是一種常見的解脱手段,由此,太多數人身上出現了大量“迷信權威”的現象

獨立思考的一把鑰匙是這樣的:權威不一定等於正確。進一步要明白:就算權威正確,也只是權威表達了正確,而非正確屬於權威,最後要清楚:權威只是權威,正確就是正確,他倆什麼時候都不是一回事

3.很多人堅持拒絕思考,然後用天底下最累的方式生活而不自知。哲學家羅素感慨道:“很多人寧願死也不願意思考”,然後戲謔到:“實際上,他們確實死的很快”

  關於學習

1.學習是投資回報率最高的行為。

2.觀察和閲讀是擴充有限自我經驗的最好手段,平時多琢磨一下“他們為什麼那樣做?他們為什麼那樣想?他們為什麼那樣看?”避免用傻缺,傻X來評價那些與我們想法,做法,看法不一樣的人。

3.在學習的任何一個階段,都有一段時間進展緩慢,只有經歷積累的過程,“量變到質變”的效果才會出現,才有可能突飛猛進。

而很多人追求速成的根源就是:一方面自己的慾望在無限增加,一方面是要完成的事情又是那麼多,另一方面是對自我的滿意度不斷下降,面對時間不夠用的逼迫,人們總會不由自主地期望速成。

但如果做什麼事情都很簡單,很容易,那你憑什麼會認為這件事情會落在你的頭上呢?你憑什麼認為你有機會呢?

接受現實,告訴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時間,我沒辦法一蹴而就。

4.放棄:“要是我早點學習,以前要是認真學習就好了”類似的想法,因為這是最蠢的想法。

以前我沒有認真學習,可是我們現在竟然還不開始認真學習!!!

5.學習方法固然重要,但比起“用功”來説,方法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關於計劃

1.為常見任務制定流程是一個必須養成的習慣,一個人在梳理流程的過程中,會不由自主地思考其中細節,考慮各種事情的突發情況和應對方案。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也要嘗試把將要做的事情的整個過程在腦子裏預演甚至數遍,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有出色的表現,對突發實況才能夠更從容地應對。

2.定計劃和目標的時候千萬不要一下子定下“100分”的目標,因為一開始你還是充滿信心地去行動,但慢慢得你會被無法達到目標的挫敗感折磨到崩潰。

3.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判斷其熟悉程度(或陌生程度)。再據判斷估算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時間,通常情況下,“反正比一般人想得長多了”倒是一個屢試不爽的假設。

  關於行動

1.以後不管什麼任務,永遠不要問“什麼時候開始才好”,因為答案只有一個:現在!

2.事情往往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我們常常面臨的尷尬局面是:如果不開始行動,我們根本無從判斷目標是不是可行,或者反過來,目標是不是可行,於是,往往只有開始行動之後,才能夠做成正確的判斷和決策。

在行動中,如果發現既定的目標確實是不現實的,不可行的,那麼“半途而廢”不僅不意味着失敗,反而意味着決策者的無比理智。

3.別人是不是一個成功的人,是不是一個特別努力的人,本質上與我們沒什麼關係,我們該努力還得努力,不應該僅僅因為別人努力或者不努力,就我們就應該放棄努力。

4.很多人在看到別人成功了之後,心中就會想:那只是我沒去做而已,我要去做了,就輪不着你了,而且我要做了肯定做的比你的還要好,所以自以為還是比對方強,獲取這種虛偽的成就感,而這些人往往在行動的時候根本,也壓根堅持不過三秒。

5.做好這件事情究竟對我有什麼意義?如果有,那就立馬去做。努力去做,堅持去做,直到做好為止,沒有其他選擇。

  時間管理

1.合理的時間規劃應該是這樣的:迅速做完簡單的部分,把節省下來的時間放到困難的部分的處理上,而不是用幾乎全部的時間處理簡單的部分,然後忽視,逃避,漠視困難的部分。

簡單的事情流程化,讓它化為習慣,不用思考就能做,複雜的事情概念化,把核心問題找到並定義,然後思考着去尋找解決方案。

2.任何人都不可能100%的有效率,,至少不可能總是100%有效率,因為這就像一個始終用100%的功率運轉的機器一樣,由於損耗太大而提前報廢。

人和人是有區別的,就好像車跟車的油耗不同一樣,不要拿別人的時間規劃表強行用在自己身上。

3.所以在做時間預算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留有空間,一方面我們必須清楚會有意外事件發生,一方面我們必須使用適當的方法休息,放鬆和回覆精力,有壓力,有休息,才有穩健的成長,而不是在某一方面拉到極致。

很多時候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你必須選擇,而這也會讓你清楚一個簡單的事實:選擇意味着放棄,但你總要做出選擇,你不可能想要一個好的結果而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

4.在一個所有人都匆匆忙忙,都在追求速成的世界裏,想要放慢節奏實在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是,我們應該記住的是: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去做,做很久很久。

  關於成果

1.有用的道理往往都是簡單的,甚至簡單到令大多數人不由自主地忽視的地步,很多人都聽過水滴石穿的道理,但是誰真正去試過?你去試一試你就會發現,世界上沒有幾塊石頭經得起日積月累不間斷地滴,早晚會被滴穿。

2.堅持,其實就是重複,而重複,説到底就是時間的投入,準確來説是大量時間的投入。

所謂的幸運就是當你準備好的時候機會來了,

而靈感的出現,也只不過是“量變到質變”的那一瞬間突然綻放的鐵樹之花,是長時間積累後的果實。

3.一定要想清楚並牢牢記住:“相信運氣其實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現”

所有的成功,本質上都是一樣的,先花上相當的時間和精力去鎖定一個方向或者目標,確定他現實可行之後,運用心智的力量,在這個方向投入更多的時間,比更多再多一點的時間,把時間當作朋友,一路前行。

4.任何積累都需要時間,而且必然需要漫長的時間,也正因為如此,大多數人才不肯積累,不願積累,甚至不屑積累。

5.相信我,哪怕養成任何一個很小的習慣都需要掙扎,都需要很長的時間去適應和堅持,但貌似痛苦掙扎的過程,在將來的某個時刻終將變得其樂無窮

只要不停地往前走,早晚可以走到一個鮮花盛開的地方,在那裏,無論霧有多大,我們總是可以看到那些“花”,因為距離足夠近了。

  關於生活

1.生活本身就不完美,誰的生活不是磕磕絆絆?誰在死去的時候沒有一絲遺憾?現實如此,只能接受

百分百接受現實也許痛苦,但要醒悟---沒有其他辦法,時間是現實的人的朋友,是不現實的人的敵人,時間不是故意這樣做,只不過事實如此。

2.當好運氣降臨的時候,我們應該非常開心,而當壞運氣降臨在自己身上時,我們也應該平靜接受,無論怎樣,我們都要繼續生活,當然也要繼續面對我們不能控制的事物。

3.不要花心思和時間去想辦法讓別人承認自己比他們強,因為這幾乎是沒辦法做到的,而且你要清楚,你比別人強一點根本沒用,真正有用的是你比別人強很多很多。

4.嘲弄別人“弱”往往只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強”,而真的“強”是不需要證明的,需要證明的“強”其實是清楚自己的“弱”想通過嘲弄他人而獲得“強”的感覺。

大多數人是以“潑冷水”為樂的,因為這是最簡單的獲取優越感的方式。

5.把在自己的語言中,把“優點”和“缺點”這兩個詞換成“特點”

一個方面上的看似是很差勁的“缺點”,在另一方面可能卻是難得的“優點”,所以什麼才算是優點,什麼才算是缺點,是無法準確來定義的。

6.自卑原本只是正常的感受,不過是被定義成了負面的而已,該自卑時候就要自卑,這才是正常的,如果誰在所有該自卑的時候竟然從不自卑,那他就真正扭曲了自己,而優秀的人更容易自卑,因為自卑在優秀人的身上就是成長的動力。

7.保持心理健康的前提是:一是承認自己的能力有限,二是不怕在別人面前露怯,三是敢於不去證明自己是“好人”。

  關於人脈

1.儘管絕大多數人不願意承認,但他們的所謂的“友誼”,實際上只不過是某種意義上的“交換關係”

(嗯,對,就像這種交換。。)

2.要做一個用心的人,要用心做事,因為這世界其實也有“心”

沒有任何道路可以通往真誠,真誠本身就是通往一切的道路。

3.要想提高自己的社交質量,最好將時間和精力更多傾注在“把自己變得更加優秀”這件事情上,哪怕只是在某一個方面。

專心打造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一個有用的人,一個獨立的人,比什麼都重要,打造自己,就等於打造自己的人脈。

專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學習並擁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為一個值得他人交往的人。

學會獨善其身,以不給他人制造麻煩為美德,用自己的獨立贏得尊重。

4.在思考中,在想到“我要什麼”的時候馬上提醒自己,接下來要花一些時間思考“我有什麼”“我能帶給對方什麼”。因為後者會在轉瞬間讓你“腳踏實地”

  關於交流

1.日常生活中主要的“溝通障礙”本質上幾乎都是由於溝通雙方無法讓對方理解與他們經驗相悖論的知識和信息造成的

一根香煙,在你的理解中是危害品,一級致癌商品,而在吸煙的人眼中看來,煙就是他們解決無聊,焦慮,空虛最好的工具,也就是你理解香煙和他理解的香煙根本不是一個概念,你憑什麼認為你能夠説服他讓他戒煙?

2.在交流傾聽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多餘的腦力處理兩個方向的信息:“回顧”和“預期”。

回顧就是設計反饋機制:在傾聽中回想對方剛剛説了什麼,然後交流過程中重複確認一下對方剛剛所講的內容,表達出自己對對方説的話的重視和認可。

預期就是猜想對方下一步將要説什麼,然後對他將要説的話進行恰當而舒適的反應和引述,讓對方進入舒適的“傾訴”狀態,也幫助對方聽到自己意想不到的內容和信息。

3.有意義的討論的前提是雙方不僅要“相互競爭”,更要“相互合作”其本質就是在討論的過程中要明確清楚自己想要贏取些什麼,自己的信息和內容能夠對方帶來什麼樣的幫助和利益,而不是單純地炫耀獲取優越感。

如果我們發現在任何討論中發現參與者裏面有“自以為是”者存在,那最好的選擇只有一個----退出討論,因為只要它們存在,討論就不再是討論,也不會得出任何有意義的結果,更不要自以為是到自己有能力,時間,精力可以教會他們“想明白”的本領,因為我們沒義務,更重要的是估計也沒能力去改變他,正如沒有人能幫得上你一樣,估計你也幫不上別人,別痴人説夢了。

4.話説出來沒人聽形象證明了自己現在所處的狀態:話説了,別人卻“聽而不聞”甚至是意外的反應,就是説明了自己積累的還不夠,積累得不夠就繼續攢就好了。

願意聽你講話的人往往都是認可你的人,而那些搭理都不想搭理你的人,排除那些妄人之外,往往你在他的心目中一點地位都沒有,就像攢人品一樣,慢慢攢,攢的多了,自然人家就尊敬你了。

5.你想要別人知道你是怎麼想的,寫作是最有效的方法。

  關於成功

1.對於年輕人來説,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而且,這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才是人人都值得追求的事情,而成長其實只有一條路:“積累”

2.有些時候,“成功者”所説的的經驗並沒有什麼卵用,因為那些經驗很有可能是錯誤的,而這一點“成功者”自己可能也不瞭解,一件事的成功與否不是一件事情一個因素可以概括和總結的,況且有些因素可能是我們怎麼想也想象不到的。

有一句話值得牢記:人家説什麼你就信什麼。挺傻的。

3.所謂的成功,不過是比較的產物,歸根到底就是四個字---高人一等,也就是我們河南話:“比你牛逼”,不能做到比誰都牛,但最好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再退一步,也起碼比大部分人或者很多人更“牛”容貌再好一點,能力再強一點,積蓄再多一點,權利再大一點,地位再高一點,人脈再廣一點......

慾望是無限的,現實卻是殘酷的,客人們“想要擁有未曾擁有過的物質或者資源”的強烈願望,從未減少過哪怕一點點。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12

第一次聽説李笑來的《把時間當作朋友》是在20xx年9月份,開通了他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課程,看到了這本書的介紹,乍一看這個名字會覺得它講的是關於時間管理的書。説句實話,我對這類時間管理的書不是很感興趣,第一再好的方法少了做的這一環都是蒼白無力的`,第二很多時間管理的方法都是無效的、老生常談。今年真正翻到這本書,才發現它與時間有關,卻不是單單隻講時間管理,如果用一句貼切的話來説:它講的是思維模式,升級的是我們的大腦操作系統。

通讀完整本書,我開始思考我整個讀書過程的變化。26歲之前讀書,真的只是讀書,會選擇很多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比如情感類、心靈成長類的書籍去讀,首先這些書沒有經過篩選和甄別,也許存在很多誤導性的觀念;其次讀完就是讀完了,沒有去辯證性思考這本書帶給自己什麼樣的體驗和思考,哪些觀念是真正值得推敲的,哪些觀念是誤導性的,更別説讀完之後再總結性的回頭反思。這樣的讀書方法收效甚微,很容易誤導自己的思維。

現在再讀書會很慎重,那些沒有經過甄別和篩選的書不急於去讀,真的對哪類書籍感興趣會仔細研究之後,再選擇好書去仔細研讀。《把時間當作朋友》這本書裏也講到了這樣的觀念,同時也根據作者自己的實際感悟提煉了很多通俗易懂的原則思維方式,我們常常被一些看似玄玄乎乎的事物所迷惑、吸引、盲從,但真正樸素的道理才能去執行堅守,堅守到質變,就是巨大的改變。那些看似高深的觀念並不一定正確,就算正確也不一定易於執行,無法執行的道理,就像漂亮的海市蜃樓,除了觀賞沒有實用價值。

整本書裏有大量的這種樸素的觀念,大部分是經過作者親身驗證的,讀完一遍在某種程度上會打通我們的一些思維,再配合上長期的做,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個人認為讀完此書對人的心態也是有所助益的,隨着年齡漸長,我們不得不承認每個人的人生際遇都是不一樣的,沒有通適的法則,無需過度依賴外界的評價和別人進行比較,若真要比較那就和自己比較,今天的自己是不是比昨天有所進步,在思維上在生活能力上在感情處理上在工作處理上等,也同樣需要明白努力並不意味着一定成功,那又怎麼樣呢?人走一遭,去體驗去經歷去做去修行,便是圓滿,對“知足常樂”這句話我是有保留意見的,整體方向上我們應該有個知足常樂的平和心態,但在對待每一件具體的事情上應該投入100%的熱情認真,特別是那些對你非常有意義重要的事情。不要把知足常樂作為糊弄自己,糊弄人生的藉口。

整本書通俗易懂,觀念樸素不華麗,但是在動不動就要把簡單事情複雜化華麗化的當代,很值得一讀,讀完再細細對照自己,會發現很多自己可以改進做的更好的地方,相信這本書我會再讀第二遍、第三遍。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13

大家好!今天我想給大家分享的書是《把時間當作朋友》。

李笑來老師説,這不是一本時間管理書籍,也不是成功學書籍,更不是講大道理的書籍。

那它究竟是怎樣的一本書呢?

01 書名的由來

李笑來老師最開始使用的標題是“管理我的時間”,但是因為時間的固有屬性,它不會聽從任何人的管理,只會滴答滴答一秒一秒地流逝。

在寫作的過程中,李笑來老師清楚地意識到 “管理時間” 的説法很荒謬。後來,他更改了書名,20xx年《把時間當作朋友》這本書問世了。

02 何謂心智

書中是這樣闡述的:一個人的心智就是其過往獲得的一切知識及經驗的總和(包括基於這些知識和經驗造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

“心智的開啟”,即“開竅”、“頓悟”,心智可以培養、可以重建、甚至可以反覆重建。

雖然我已經跨過不惑之年,但我很慶幸自己“開竅”了,明白了自己想要什麼,明白瞭如果想要得到一樣東西,自己必須去努力,去爭取。

03 技不壓身

故事發生在1984年的暑假,李笑來老師的母親給了他10元錢,讓他參加了他們那裏的第一個計算機學習班。

你知道嗎,10元是當時面值最大的人民幣。

只因李笑來老師父親一句話:“多學點東西總是好事兒。”

誰曾想,學習計算機這項技能在他後面編寫《TOEFL核心詞彙21天突破》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04 有些認識,經歷後才有體會

李笑來老師在接觸了計算機10年左右的時侯,仍然不會盲打。因為他潛意識裏認為:學習盲打,那是打字員需要學習的,和他無關……

直到他25歲那年,無意間和一個網友聊了兩個小時後,他突然發現自己“無師自通”地學會了“盲打”。他的打字速度越來越快,為此他喜歡上了在鍵盤上敲字,邊讀書邊記錄感想。

他第一次意識到“有些認識,哪怕是簡單的常識,也需要親身經歷後才能真正體會”。

面對新生事物,永遠抱着嘗試的心態去學習,你會發現,某一天當機會來臨時,你的某一項技能派上了用場。這也就是我們常説的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05 速成絕無可能

經常聽到身邊的人説,這個社會太浮躁……

我們一方面想做的事情太多,一方面慾望無限,就在這樣的一個怪圈裏,我們太期望速成。類似“21天讓你輕鬆説一口流利的英語”這樣的廣告,網上到處都是。

哈哈,如果21天就能掌握一項新技能,那豈不是滿大街都是成功者?

偷偷地告訴自己:接受現在的自己,我需要時間,沒有誰的成功可以一蹴而就。

06 交換才是硬道理

不知道在你的身邊,是否有同事抱怨自己從事着並不喜歡的工作……但迫於生計……

沒錯,我的身邊就有這樣的人。李笑來老師説,生活的本質就是這樣,你想要什麼,它偏不給你什麼。

在想到“我要什麼”的時候,多問問自己“我有什麼”?

或許有的人想成為企業高管,有的人想成為自由職業者……但無論你想成為什麼樣子的人,都請捫心自問,此刻,“我有什麼”?

如果你有了匹配工作的核心競爭力,那麼恭喜你,你可以在職場中游刃有餘。

然而不幸的是,如果你發現自己目前“一無所有”,也請不要沮喪。

李笑來老師説:“相信我,你並不孤獨。”

我們還有時間,只要努力,機會總是有的。

能力不夠,努力來湊。

07 與時間做朋友

與時間做朋友的方法很簡單: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

判斷是否正確的核心只有一個:看它是否現實。

讀書營裏虛舟老師在前幾天的分享中説,和時間做朋友,實際上就是和今天做朋友。

只有把自己的每一個今天過好了,我們的人生才會朝着我們既定的目標越來越近。

08 估算時間,儘早行動

正如《左岸》裏説,永遠要相信,你完成一個任務,所需要的時間,比你預想的要多一倍!無論如何,早開始,要好於晚開始!

這幾天嘗試清單體寫作,的確感受到了實際完成任務要花費的時間比預想的要多得多。所以早打卡,早輕鬆。

始終記住行動要趁早,不要拖,不要拖,不要拖!重要的事情説三遍。

09 堅持才是王道

李笑來老師的父親20世紀60年代畢業於黑龍江大學俄語系,在他們那個落後的年代,沒有“金山詞霸”等學習軟件,但他的父親把英語學得特別好,其實依靠的就是堅持。

而堅持,其實就是重複。準確地説,就是大量時間的投入。

請堅信,你把時間投在哪裏,你就會在哪裏有收穫。

10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成功永遠是小概率事件。

而對於成長,李笑來老師説: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而且,這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才是人人都值得追求的事情。而成長其實只有一條路——積累。

20xx年,讓我們極致踐行,每天都必須特別認真地活着,成長為那個優於過去的自己。年底的時候,讓我來為你鼓掌哦!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裏啦,希望這篇文章能給你帶來啟發。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14

這是寒假在家看的最後一本書,寫讀書筆記的工作遺留到了學校來完成,但是還好沒這麼就拖延下去了。我現在想到了一個很好的理由來讓我能夠堅持寫文章,那就是我想到了可以把寫文章當作思考的過程,我自己本身喜歡一個人思考,所以這個理由應該能夠讓我堅持下去。其實每年開年的時候,自己各個方面的計劃還有很大的動力能夠堅持一段時間,隨着時間的推進,這些計劃慢慢的就消失了。要做到嚴格的自律真的很難。

李笑來最初還是從羅輯思維那裏知道的,後來從一些地方知道他當年炒比特幣賺了很多錢,這就是之前對李笑來的印象。讀了《把時間當作朋友》這本書,我最喜歡的是把簡單的道理,平常人不説的話直白的説出來了。説出了大部分人都有的毛病,讓看了這本書的人真的覺得自己並不孤獨,你有的毛病,大家都有。這是我最喜歡這本書的地方。

懶惰:

這本書首先談到了懶惰,一些學生自己不會動手找問題的答案,而是張口就問。這個也是挺普遍的現象,就好像現在流行的伸手黨,什麼事情都向別人直接求助,自己懶得動手。這種行為其實也是懶惰引起的,如果自己動手去尋找,這個過程中其實可以找到很多與之相關的東西,收穫到更多的東西,而且記憶也更加深刻。

現在還有一個現象就是懶於思考,表現為平時對一些事情表現得漠視。如果對平時的事情多上心,去探究一下還是有很多樂趣的。

人的本性是懶惰的,如果不控制自己的大腦,任由他自由發揮,那麼精力就不集中,三心二意。

我們能夠控制我們自己的大腦,這就是我們與動物的差別,也是我們能夠從低等動物中脱穎而出的原因。

不再讓自己成為自己大腦的奴隸,而是選擇翻身做主人。

我們要成為自己大腦的主人,控制自己的大腦,怎麼判斷你自己能夠控制自己的大腦?

如果,你一整天都在做那些非常重要但可能並無樂趣的事情,那就意味着,你已經完全擺脱了大腦的控制,進而成為大腦的真正主人

心智的力量:

心智:各種思維能力的總和。

對一個問題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然後就會有不同的行為。對一些存在疑問的事情先動手做,不要考慮那麼多。先動手做了自然就會知道是不是正確的。珍惜時間才是最重要的。珍惜了時間,然後就是堅持不懈。我一直以來覺得自己的優良傳統是特別能堅持,其實想想也還不是特別能堅持,還是不夠狠。但是和自己作鬥爭確實是一件特別痛苦的事情,懶散的意志很容易就擊垮了自己的理智。讓我想到了《小狗錢錢》裏面説到要把自己的願望列出來,每天都讀幾篇,並且想象自己實現願望的畫面。這樣的做法應該還是很有效,因為這種做法可以讓自己實現願望的慾望增強,能夠時刻激勵自己,不鬆懈,戰勝懶散的一面。

往往不是有興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興趣。前兩年我還糾結於對專業不感興趣,這種想法還真的挺幼稚的。就像書裏面説的就是為懶惰找藉口。做事情應該還是先做好再談興趣。

對痛苦的論述

痛苦就是這樣,一旦我們能運用心智把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地方的時候,痛苦就會幾乎自動消失,在你重新注意它之前,它不會回來。這句話的意思是想像比我們更加痛苦的人,我們自己的痛苦就得到轉移,方法就是把其他人的悲慘遭遇多讀讀。自己的事情都是小題問了。

大腦具有一個自我保護功能就是遺忘痛苦以前發生的,讓我們痛苦的事情,在這之後要麼回想不起來了,要麼覺得不過如此,並沒有什麼。

一個人遺忘痛苦的能力特別強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這個人會很輕易的原諒自己。這就是所謂的好了傷疤忘了疼。在做一些看起來讓我們痛苦的事情時,可以朝好的方面想,把這件事想象成快樂的事情就沒有那麼難了。

推遲滿足感:

人是有很多欲望的,承認“希望自己的慾望馬上得到滿足”是自己的天性就好辦了。因為,平靜接受並且正確認識自己的天性是改變天性的第一步。

管理自己:

養成任何非天生的習慣,都是需要掙扎才能做成的事情。

當我們決心改變時,懶惰便會指使我們的那個大腦的自我保護功能-遺忘-起作用,讓我們不知不覺停止改變。

管理自己的方法是記錄自己每日做的事情,並在後面加上完成的時間。這種方式可以培養自己的時間意識。這種方法和小狗錢錢裏面的成功日記有類似的地方,那個是培養自己的自信心。

他説最好用紙和筆記錄,這種方式我覺得還是有點過時了,這本書出版的時候智能手機還沒那麼成熟,現在那些記錄的工具,比如印象筆記非常方便了。適合每日的記錄。

養成了記錄自己每日做的事情的習慣過後,接下來就是每天開始的時候安排自己每天要完成的事情。並把這些事情定一個完成的先後順序。

計劃成功的前提:目標現實可行。

我們不是計劃着去失敗,而是失敗地計劃。

失敗只有一種,就是半途而廢。

耐心培養記憶力:

不要相信自己的記憶力,好記心不如爛筆頭

那些引經據典的人在私下是下了很大的功夫的,不是看一遍就記得住的。這裏作者提到了他的父親,他的父親是一個能夠隨時引用典故的人,之所以能夠做到這點,就是因為他父親有一個很厚的筆記本,裏面詳細記錄了這些典故,標註了能夠用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用過等信息。

小心所謂的成功學:

成功學書籍講的是好像人人都能能夠按照書裏面的方法獲得成功,成功好像是可以複製的。

其實永遠只有少數人才能獲得成功,就像正態分佈,處於中心的是極小數,大部分人都是處於中間的位置。所以不是説我們好像永遠不能成功,不要努力了,而是要努力找準自己的位置,為自己的目標奮鬥。

真實世界是隻有1%的人在資源上是極端貧困的,也只有1%的人在資源上極端富有,大部分人屬於中等水平

成功學書籍很大的問題就是存在邏輯混亂,或者以偏概全

成功學書籍之所以能夠做到引人入勝,是因為書中總是隨處可見生動而又具體的所謂的案例。這種説理方法,估計源自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哈佛商學院首創的案例分析教學方法。

成功學反覆強調努力和奮鬥,其實努力奮鬥都是每個人都應該做的事情,不管出生在什麼家庭都需要努力奮鬥。

弗蘭克.奈特:決定一個人富有的三個條件,一是出生,二是運氣,三是努力,而這三者之中,努力是最微不足道的。

接受自己與別人沒什麼不同,至少沒什麼本質上的不同,是心智正常成長的重要前提之一。

成功者的講述其實不是全部托盤而出的,有很多私下的東西本沒有真正分享出來,而這些才是他們成功的關鍵,所以不要別人説什麼,你就信什麼。

關於做事效率:

記住,你不可能百分之一百有效率,至少不可能總是百分之一百有效率。

做時間預算一定要留有空間。因為有可能會有意外事情發生,還有就是還需要休息、放鬆,這樣才能恢復良好的狀態去做很多事情。

正確的做法是在規定的時間內高效率的做事,做事情需要提前規劃。

按照黃金分割定律,如果一天你可以規劃的時間有10個小時,並且你確定自己是以工作成就為導向的人,你就這樣規劃吧,大概用6.18個小時工作學習,而用剩下3.82個小時去享受歡樂。

為什麼效率很差?大部分是其實是隻做簡單的事情,而回避那些有困難的工作。

任何的一個任務,都可以劃分為相對簡單的部分與相對困難的部分。

合理的時間安排是:簡單的部分要迅速做完,而後把節約出來的時間投放在處理困難的部分上

很多人其實根本不知道自己所謂的喜歡做某事實際上更可能只不過是因為某件事相對簡單、容易獲得獎勵而已。

不要浪費時間去證明自己:

因為,如果你是出色的,不需要你去證明你是出色的,別人自然會看到。如果你是平庸的,不需要你去證明你是平庸的,別人同樣會看到。如果你是出色的,卻仍然要刻意證明,可能會招致沒必要的麻煩,比如會引來小人的嫉妒。

萬事皆可提前準備:

對李笑來來説,外人看來好像的隨機應變能力很強,他自己説這其實是他準備了太多東西。他兩個小時的課,會準備四個小時的東西。他在講課和演講前都十分恐懼,十幾年了依然如此,只不過他已經習慣了這種恐懼。他之所以能夠應對演講的恐懼,就是相信他父親的話“相信我,你並不孤獨”,他知道很多人都害怕當眾演講。

靈感就是來自於平時的積累,平時積累越多,在關鍵時刻,這些東西就可能突然串聯起來,出現靈感。

所謂耐心,就是甘於把時間投入到簡單、枯燥但是最終會意義非凡的重複中去。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15

絕大多數的成功與智商沒有任何關係,所有的失敗都與且只與時間有關。當你把時間花在一個人身上的時候,相當於在他的身上傾注了你生命的一段,不管最終結果如何,反正,那個人、那件事都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不管最後你是喜歡還是不喜歡。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而且,這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才是人人都值得追求的事情。

只有脆弱的人才不斷需要安慰。現實是殘酷的,生活是艱難的,無論什麼樣的時代,無論對哪一個層次的人,都是如此,對大多數年輕人來説,更是如此。人的理性建立在接受現實的基礎上、

生活的本質就是這樣,你想要什麼,它偏不給你什麼。擺脱這個死循環的方法只有一個——給我什麼我就用好什麼,積累到一定程度再去換能換的東西。要不斷想辦法運用心智的力量去識別那些死循環和惡性循環,然後在好像不可能的情況下跳出去。出者存,困者亡。

只要努力,只要勤奮,機會總是存在的——我們必須要相信這一點,最好相信到毫不懷疑。

無論是誰,進入自己夢想職業的成本都很高昂。

最可怕的不是效率不高,而是乾脆做錯了事。如果做的事情是錯誤的,效率越高,結果越糟。如果做的事情是正確的,效率低一點也沒關係,因為做一點是一點,多收穫一點,多進步一點,動力就會更強一點,進而更容易持續地做下去。

時間必然越走越快。而且,你現在就已經明白:“最後期限”不是固定在將來的某一點,而是朝着你加速撲來。在起步晚了的情況下,問題不是“到時候能不能做好”,而是“到時候能做多好就做多好,總好過什麼都不做”。

標籤:讀書筆記 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