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尋山踏花散文

文學2.79W

其實不必刻意,出城向西就是連綿起伏的太行山脈。蒼山雖遠,自有碧水相隨。那剛剛通水的南水北調大運河,一汪碧水宛如玉帶一般纏繞在這華北平原之上。美不美家鄉水,秀不秀家鄉山。無論走到哪裏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總是在雕琢着“親切”二字,把這兩個字深深鐫刻,令人品味耐人深思。

尋山踏花散文

生於山石草木之間長於田間地頭,對於那厚厚的土地有一種別樣的情感。在辦公室拘禁一段時間就會感覺思維凝滯氣息受阻,需要投身於大自然中,徜徉於山石草木之間傲嘯於白雲藍天之下,放縱自己的身心。難得的一次全家出門的機會,昨夜的一場不大不小的春雨敲醒了春天的門楣。空氣雖然是涼涼的,但是那種沁入心脾的清新卻是用任何語言文字都無法表達出來的。初春郊外麥田返青,渠水在汩汩流淌,清水在日光之下泛着點點鱗光。各種花兒開放了,丁香玉蘭散發出馨香;櫻花榆葉梅展開層層疊疊的花瓣;連翹迎春發出耀眼的黃;棣棠二月蘭鋪天蓋地而來。每一樹熱火朝天每一朵熱情飽滿,而楊柳也是暴綠吐翠了。大自然萬物復甦一切都是生機勃勃的感染着心緒頗不寧靜,對於我們的目的地,孩子們也有一個信念——登頂。

有人説人生如爬山,翻過一道山坡還有一道山坡,的確如此。從遠處看那山彷彿近在咫尺,等到用腳丈量時才發現是那麼艱辛,路在腳下曲曲折折地蔓延向遠方無盡地延展,一直延伸到很遠。翻過一道山樑還有一道山樑,那些山連綿起伏不知道何時才是盡頭。

封龍山,海拔高812米,面積110平方公里左右。位於石家莊西南25公里元氏、鹿泉兩縣交界處。封龍山山勢蜿蜒起伏,似伏龍欲飛,為太行一脈。遠古時候,祭地為禪、祭天為封,封龍山是古常山郡國為祈求五穀豐登、國泰民安而祭山神、祭龍王之處,這也便是封龍山之名的由來。我是第一次登上此山,車停在山腳下我們一步步走上去。其實開車完全可以到半山腰,經過商量全家人一致同意步行。不是嗎?走在潔淨的山間柏油路上,兩邊是榆樹楊柳樹,那些樹的樹枝柔柔的長長的,拂在肩上頭頂,像是誰在用温柔的手在撫摸你,那一瞬間人都融化了。榆樹葉子是疏疏朗朗的榆錢卻是飽滿肥碩,隨手捋一把榆錢丟在嘴裏,甜甜地的汁水浸滿每一個味蕾,怎一個“鮮”字了得!一路走走停停,不知不覺間已到半山腰,樹木多為柿樹和棗樹了。正午時分我們到達千佛窟。佛教是封龍山宗教之一,山上的東石堂和西石堂是歷代佛教活動場地。我們到達的是西石堂,西石堂在封龍山南坡,座北朝南由三個石窟組成,都是就山崖挖鑿而成,這幾個石窟既受大同雲崗石窟的.影響,也吸取了邯鄲響堂山石窟的特點,形成了封龍山石窟特有的風格。一號窟是尊大卧佛,窟長四米,高二米,佛身舒直,頭枕右手,側體向前而卧。佛面部安祥彷彿達到涅磐境界。此龕造型精湛,據有關專家講為華北地區獨有。看守佛堂的大嬸説,此佛雕刻於北齊,歷時1000多年。佛前香煙繚繞,對面竟有兩米多高手指粗細的三柱檀香也是青煙裊裊。不時有善男信女頂禮膜拜,那種虔誠不由得讓人肅然起敬。連愛鬧騰的兒子不由的小聲説話了,也許是被這莊嚴肅穆所感染了吧。二號窟是千佛洞,中央如來坐佛莊嚴慈善,似在説法,四壁小龕數以千計的小佛神態各異惟妙惟肖,給人以千變萬化之感。可惜保護措施不到位,佛頭多已損毀佛身也多風化,但是佛的姿態依然衣帶飄搖,呼之欲出。窟頂依稀有斑駁的色彩,佛像四圍全是酥油燈和檀香,數以百計。三號窟為三壁三龕式,表示許多佛變故事。在一號窟東側山崖上刻有“武平三年秋禮”等字,這可證明,西石堂開鑿年代始於北齊,根據雕刻風格來看,唐、宋、明都有繼刻。為發展旅遊保護文物,西石堂前所建抱廈高大寬敞並且彩繪,成為封龍山一處完美的景觀。抱廈把三個佛窟完整包圍保護的很好。抱廈之外就是陡崖峭壁,崖邊一株桃樹花開正豔,想着山下桃紅已謝,此間桃花灼灼,那一樹玫紅在訴説着千年的故事百年的滄桑。風兒吹過,片片桃花飄飛散落,又如花瓣雨一般滴灑于山崖之下。踏歸去馬蹄香,拈花細賞遊客笑。中午就在這裏吃飯了,十幾互不認識的人圍坐在一起吃飯,山裏人就是那麼樸實。整條石頭就是飯桌,藍色塑料小凳就是座位。洗手吃飯,自己去廚房揭開鍋蓋,那種鍋是燒火的大灶上的五印大鍋,幾十人就餐是沒問題的。麪條湯稠稀自便,饅頭鹹菜隨意,在這裏吃的都是免費的午餐。據説上了封龍山到中午12點整不管是道教還是佛教,只要是有修行的人就有免費的午餐,這一次是真的見到了。可惜家裏人都不喜歡吃麪條,我自己填飽肚子了。

之後有柏油路有山間小路,我們仍然選擇的是山間小路,走在青石條鋪就的台階上。一邊是峭壁一邊是溪水,因為是枯水季節,水流很小很細,即使是枯枝敗葉也阻擋不住潺潺溪水下瀉。頭頂藍天蔚藍不時有成團成塊的白雲從頭頂飄過,那一線的天空更見風致了。山上不知名的樹木還沒有返青過來,椏杈的樹枝伸向碧藍,絕美的風景畫!從山谷中走出,又走過一段柏油路,就看到“雙龍寺”。然而雙龍寺以上卻是道觀。不知道道教和佛教有何淵源,這個道觀裏有一個修行的道士,他不是本地口音,五十多歲,藍色對襟道袍,藍色長褲,千層布鞋。有幾分道骨仙風,他對他院裏裏的那口黃銅大鐘看護挺緊的,不允許小孩子摸一摸的。三重大殿幾乎是筆直排列,第一重是“三清觀”,這些建築物都是近幾年新修的,修築也比較粗糙。吸引全家都就是“登頂”。筆直的台階,兩米多長一腳多寬,很能激起人的挑戰慾望。上到第二重殿堂,忘了殿名是什麼了!女兒不願意上了:“媽媽,你們上去吧!我不想上了。”説實話,我也是腰痠腿痛的,可是回望我們已經把兩個山頭甩在身後了,仰望白雲好像觸手可及。“咱們休息一下,你緩一緩。必須登頂,是對你自己的挑戰。”女兒自讀高中以來一直都在挑戰自我,初入學成績幾乎是班裏倒數,我當時都有些心灰意冷了。所幸我同學告訴我:都不是事兒,孩子剛到新環境,需要適應。女兒可以説是同學看着長大的,他對孩子比較瞭解。就這樣孩子一步步走下來,雖然我看不到她,遠隔數百里,但是我知道孩子在為自己的夢想努力,趟過一道道溝溝坎坎,闖過一個個艱難險阻。這一次帶她出來,也是想告訴孩子:爬的高看的遠,無限風光在險峯!只有她自己經歷過的才會印象深刻。愛人在引導孩子並且講二十多年前他們讀高中上封龍山的經歷,當時他們是披荊斬棘上了,山上根本無路可走。也許是在我的嚴格要求下也許是在孩子爸爸的鼓勵下。女兒雖然不情願但是始終走在我們前面。

再有一段筆直的台階就到“雲霄殿”了。我們還站在台階下,女兒已經站在大殿門口了。其實出了“萬佛窟”,就看到“雲霄殿”之上大大的“令”字了。再往上就沒有建築物了也就到達峯頂了。初見“令”字,我的目標就是這裏,因為是徒步且帶着孩子,我們不可能走遠,所以路線目標是早已定下量力而行量力而為即可。最後幾級台階洛洛和小波幾乎是手腳並用爬上去的。站在大殿門口,山風在耳邊“呼呼”刮過。眼前一樹淺粉的桃花花瓣片片飄落,那一片片小小的粉粉的花瓣在風中迴旋打轉帶着幾分流連幾分不捨,飄悠悠飄悠悠下落,一直落到看不到底的深澗中。風中帶着絲絲縷縷的香甜還有雨後空氣中特有的一股股泥土味道。深深呼吸,山裏的潔淨把一身的污濁盪滌的一乾二淨連思想也清爽了許多。

上山容易下山難。那成百上千級的台階的確有些令人生畏,已經是下午四點多鐘了,再依戀和不捨都阻擋不住時間流逝,必須得往下走了。腳落在石級上,震的前腳掌發麻後腳跟發疼,小腿肚子有些發顫。下山的滋味也不好受。一路走來,一路花花草草不斷,孩子們永遠是不知道什麼叫做疲勞的,平坦路上還要一路小跑,我和愛人也不得不隨着跑。

快到山腳下了,農民在澆園。一尺多寬的小渠,渠水是那麼清爽,一塊塊五彩斑斕的石頭在水中泛着迷人的光澤,伸手進水了卻是冰涼澈骨。孩子們還是不管不顧地樂此不疲地摸石頭玩。摸完再拋掉,石頭在水渠中濺起一朵朵水花,映着西斜的夕陽,折射出五彩的光線,一切的一切又是一幅巨大的水粉畫。只是,誰?如此大手筆!

平淡的日子裏不妨尋山踏花,會有不一樣的收穫。約嗎?走起!

標籤:尋山 踏花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