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一句頂一萬句》讀書筆記

文學1.9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書筆記呢?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句頂一萬句》讀書筆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一句頂一萬句》讀書筆記

《一句頂一萬句》讀書筆記1

小説的敍事風格雖然情節簡潔,敍事直接,但乍一看有些摸不到頭緒。或者説有些覺得繁雜。越深入越覺得作者花費心思敍的並不是“事”,而是探究人的內心的孤獨。作者沒有用哲學、心裏學等理論去分析引導,所有的情節關係和人物結構,社羣組織和家庭關係,乃至於性慾愛情,都和人與人能不能對上話,對的話能不能觸及心靈,提供温暖,化解衝突,激發情慾有關。也就是説,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那個“一句頂一萬句”的人。

親人之間心靈的阻隔居然左右了人生選擇,人世坎坷顛沛流離居然就因為“説不着”。春水流成堅冰,竟成為了無法渡越的長河,輾轉追尋,但願萬里風塵吹不散最後的夢想。

我理解這部作品其實就倆字:率性。三代人都因率性而悲哀,也因率性而暢快。朋友之所以成為朋友,就是能接受並呼應對方的心聲。朋友之所以成為敵人,就是心裏所想坦然傾吐,摧毀了對方的期冀。然而在生存的底線上,很多人不敢率性啊,不敢堅持。楊百順到楊摩西,生活所迫,楊摩西到吳摩西,也是生活所迫,只有吳摩西到羅長禮是精神要求,自主選擇。然而又是飽經滄桑後最無奈最無力的選擇。真是可憐的人啊。

在離亂黑暗中的一絲温情,就是羣星,總給人活下去的勇氣,楊摩西之於牧師,吳摩西之於巧玲,章楚紅之於牛愛國,就無異於深夜裏的星空。温情被時空拉抻成最純最濃牽掛,這世界最遺憾的事是什麼呢?恐怕就是這樣的牽掛沒有盡頭吧。

《一句頂一萬句》讀書筆記2

剛看到這個題目,以為本書是由精煉或經典的語句寫成的作品,看起來才發現完全相反,語言上基本上是平鋪直敍,甚至有些囉嗦,沒有渲染,也沒有高潮。開始有點失望,但讀了幾頁,又覺得像是拉家常,娓娓道來,人物關係慢慢清晰,且一環扣一環,於是竟有了讀下去的興趣,雖然部分情節被略讀,但兩天的時間還是把這本書讀完了。

讀完後,內心就像作者的語調,沒有太大的波瀾,但卻久久不能忘懷。

書中主要人物楊百順,因為一次刻意安排的抓鬮失去了讀書的機會,又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與父親反目成仇,於是踏上了學徒、找工作的道路,先後學過剃頭、殺豬、傳教、、、、、、等工作,也過過給人挑水求口飯吃的生活。因為拜師傳教,改名為楊摩西,又因為結婚倒插門,改名為吳摩西。最好的一份工作應該是在縣政府種菜,雖然是種菜,但也是在縣政府。也就是在那時候,倒插門結了婚,雖然是倒插門,畢竟成了家。因此有了養女巧玲,雖然結婚後跟老婆相處不愉快,與養女巧玲倒是真感情。所以吳摩西,一生中最大的事情就是在去尋找已經私奔的老婆的旅途中,將養女巧玲弄丟了的事,後半輩子就在尋找巧玲和四年後悔中渡過了吧;一晃就是若干年後,巧玲的兒子、女兒們有演繹着類似的故事,同樣為了尋找私奔的老婆,巧玲的兒子走進延津、、、、、、經過層層努力,吳摩西的孫子和巧玲的兒子最後得以相見,但此時吳摩西早已去世多年,而巧玲也已去世,最終吳摩西留給巧玲的一句話也無法知曉、、、

整本書洋洋灑灑三十幾萬字,敍述了若干人的故事,展示了一副中國農村處於中下層的人們的生活常態。任何一個人在熱熱鬧鬧的人羣中,都顯得平凡渺小;任何事情,哪怕是生老病死,在紛繁的社會洪流中都平淡無奇;看似一波一波的相遇,對自己真正有影響的卻實在不多,看似身邊熱鬧的人羣,關鍵時真是能説得上話的並不多;熙熙攘攘的交往中,人與人的關係竟也經不起“一句話”的挑唆或誤解,想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其實如此脆弱。反而是在與小孩子的交往中,能產生真正的感情。而若干事端的起因,往往就是因為“一句話”的關係,一句話可以成事,也可以傷人,在那個環境下,一句話有時頂一萬句,是有道理的。

整個故事從楊摩西“出延津記”,到後來巧玲的兒子“入延津記”,時間跨度之大,讓人覺得,在時間的歷史長河中,每段日子都是如此短暫,每件事情都終會成為過去。一代一代彷彿在重複着同樣的故事,每個人都如法逃脱命運的驅使和輪迴的力量。

這就是中國社會底層羣眾的生活常態,永遠被繁瑣的事務纏繞,毫無精神世界,看似熱鬧的表面,其實內心孤獨而寂寞;命運看似掌握在自己手 中,其實無法逃脱命運的.安排,每個人都像社會中的一顆子,縱使努力一輩子、辛苦一輩子、追求一輩子,到最後也還是形隻影單,夢想終究只是夢想。也許也就是沒有文化的悲哀,也許就是落後貧窮的悲哀。

《一句頂一萬句》讀書筆記3

看完彷彿覺得又活了這一生,戲裏的故事卻像過日子,而自己的日子卻不像那回事。

與其説講日子,其實更是講人性,人是有私慾的,哪怕再精心打扮也會露出馬腳,重頭到尾,各種各樣的人與人的繞,事與事的繞,其實到頭來,誰也不好過,事也不是當初的事了。可即使道理明白卻又無可奈何,人可悲的是放不下過去,回憶是條無止境的路,對過去的執念,形成現在的不好過,使得明白過日子過的不是以前,而是以後。

無論楊百順還是牛愛國,我相信他們也看明白了很多。孤獨與尋找伴隨着他們的一生,人性的複雜,人言的可怕如同魔鬼的私語,也註定人性的孤獨,尋找了一生,卻沒有能説話的朋友,以打着尋找的幌子來尋找。最終,尋找了一生的不正是自己,不正是為了自己而去尋找?日子是自己選的,和他人無關,可為何活的仍不盡人意,活不出自己,也許這就是人的可悲。

有時候,一句話頂一萬,可這一句話卻用一生來體悟,有些話説不透也不能説,人和人其實也就一句話,一生而已,活着是為自己活的,不是他人。做到的又有幾個?

《一句頂一萬句》讀書筆記4

劉震雲的《一句頂一萬句》裏面,講了一個縣官老史好男色的故事。縣官好男色,尤其好男旦,遂在縣府內養一錫劇班子,當家男旦叫做蘇小寶,“十七歲一孩子,長得玲瓏剔透,戲台上風情萬種,卸了粧又不苟言笑”,很合縣官的心意,所以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縣官都要召蘇小寶去他住處,卻並不做事,只是下棋手談。有一天突然兩人和棋和出了一盤妙棋,“佈局之奇特,機關之巧妙,一招一式,一板一眼,事先並不有意,也是隨機應變,待到棋終,突然出現了大境界。整個棋局雖風雲密佈,但天蒼蒼、地茫茫,黑白之間,楔榫相接,出現了天作之合”。二人為了這局棋,第一次有了肌膚之親,“親也沒親到別處”,只是抱頭痛哭,大放悲聲,“直哭的哽哽咽咽,相互拭淚”。

這個故事相當讓我心動。有一種古代筆記故事的風流雋雅,帶着先秦的知己風度。想想要是真的用文言來記敍,大概是這麼一個故事:

知縣慕男色,尤好男旦。衙中設戲班,班內男旦姓蘇名小寶者為知縣所心喜。月逢初五、十五、二十五,皆召入內手談。是日,偶成一和局,曰天作之合,精妙無匹,遂抱頭痛哭,悲聲不可斷絕。始知為二人初次肌膚相親也。

雖為男色愛慕之事,卻無葷俗,玲瓏剔透,絕然清淨,動人之至矣。而故事裏寫到的那個男旦小寶玲瓏剔透,戲台上風情萬種,下台後卻不苟言笑,圍棋高手。這孩子設定也真是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