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經典散文:認識自我

文學2.42W

人與動物的最大區別就在於我們人有自我意識,而動物沒有,所以自古以來,從中到外,都把能否認識自我作為一個人是否聰明,是否有發展,是否明智,是否成功的一個標準。有些人可能會説了,認識自我,誰還不認識自己呀,我就是我呀!是的,你是你,可是你不知道你自己有多大的潛力,你不知道自己究竟正在做什麼,你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內在的自我,那個使你真正成為你的核心和根源。只有認識了它,你才會懷有成竹,知道怎麼合乎你本性的去生活,你可以要什麼,你究竟應該要什麼,如何做和做什麼,你使最終成為什麼樣的一個人。

經典散文:認識自我

人們常説,人貴有“自知之明”,老子也説,“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意思是説,能認識別人的叫做機智,能認識自己的才叫做高明,能戰勝別人的叫做有力,能剋制自己的人才算剛強。

事實上,我們中的大多數人是沒有自知之明的,這就像佛教“指月”典故所説的,人們只看到“月”——“認識自我”,而未看到“指”——“認識自我”背後的原因。正因此,人們對“認識自我”這一人生箴言的理解,大多仍停留在簡單的表象的層面,也就是説,人們並沒有真正地“認識自我”。

是啊!最內在的自我必定是最隱蔽的,我們怎樣才能認識它呢?我們可以從世界上的宗教中找到答案,給我們以啟迪。

道教的關於自我認識的精神和智慧在於首先必須在生活中確立自我,認識自我,樹立自信心,相信自己就是自己的主宰。但同時個體的我又是渺小的,從道教修煉的境界來説,就是要將個體的我融入宇宙大化中,與萬物齊一,與異骨相親,齊同慈愛,效法自然。既不能驕傲自大,一切以自我為中心,又不要失去了自我,我們每個人都應有自己的天地和自己的人文精神,同時在生活和交流中彼此充分尊重,互相吸納包容,像道一樣能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擇善而行之。也就是説自我與宇宙之大我要在對立的矛盾中求得統一,達到和諧。

佛教以“畢竟清淨”為自我的本性,反觀內照,從空到定,從定到智慧覺悟,從而達到自我的最高境界,圓滿自我。禪宗要人們認識的自我的“本來面目”,要人們“自悟自性”,要人們以“平常心”、“平等心”來面對塵世的種種外境,就是要人們去掉種種偏執妄想,而恢復自我的“清淨本性”。

而基督教上説:“你們就是基督的身體,且各自做肢體。”“天父,在我們探索和認知你的面容時,願我們--作為個人,同時作為一個整體--能夠了解自己:我們是你內產生的光亮,會給這個世界帶來你的靈性的理念。”也就是説,認知自己並非僅限於知曉肉軀身體的行為動作,而是知道我們是一個完整的個體,有完全的能力去意識所有內心與外部世界。作為個體,我們是宇宙的縮影,擁有肉體、心智和靈體。這三體非常緊密的聯繫在一起,其中一體的感應會影響到另外二體。我們的心智尤其能參與其它兩體的活動運作:在肉體上是顯意識,而在靈體上作為超意識。

我們可以從上述宗教論述對自我的認識中汲取可以借鑑的東西,不過,我想各種宗教認識自我雖有不同,卻都沒有離開“自我”與“外部世界”之間的關係,自我與外部世界的和諧統一,自我不是絕對孤立的自我,也不是沒有自我,通過認識外部世界來認識自我,認識自我後使自我完善,揭去限制自我的種種蓋子,從而現出自我的本來面目,達到自我應該達到的水平,這是認識自我的根。紀伯倫曾説:“認識自我是一切認知之母,我應該認識自己。我認識自己,瞭解自己身體的各個部分——外貌、分子和原子。我應該除去覆蓋在自己心靈祕密上的帷幔,抹掉心靈深處的裝飾,還應該弄清我物質存在中精神存在之涵義,我精神存在中物質存在之隱祕。”

因此,我們應該靜下心來,理清心底那些燥動着的思緒。靜坐觀心則真妄畢現,念慮澄澈,得心之真體;定中現從容氣象,方識心之真機;淡然中意趣衝夷,品心之真味。得與失盡在觀心證悟,道通天闊,如明鏡自照,自我一切成就,在一意念間開始。

我們都知道是,每個人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都應該認識自我獨特的稟賦和價值,從而實現自我,真正成為自已。這是我們大家普遍認識的認識自我,也容易被大眾接受。大凡深度認識到了自我,知道自己最深刻的好惡的就是認識自我,他們在真正的自我中自在的活着。你們看陶潛在污濁的官場中認識到了自我,讀懂了自己的.放浪與清高註定不能見容於黑暗的衙門,認識到自我“性本愛丘山”的情懷,於是乎過着“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自在生活。李白呢,認識到自我“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放蕩山水間,方可成為一代詩仙。李時珍則在不斷的失敗中認識了自我,放棄了科舉做官的打算,專心學醫。“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望父全兒志,至死不怕難”。其父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實面前終於醒悟了,同意兒子的要求,並精心地教他。不幾年,李時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醫生,最後成就了千古醫典《本草綱目》。當家族沒落,科舉無望情況下,曹雪芹終於認識了自我,寫一部小説才是我的最愛,才能最能體現我的價值,於是《紅樓夢》誕生了,否則他也一樣如眾多的文人被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十七世紀時期,有一個小孩酷愛小提琴,刻苦訓練,希望有朝一日能成為小提琴家,可事與願違,他的小提琴技術毫無進步,就連他的母親也勸他改學別的。慶幸的是,他最終認識到自己到底適合做什麼,不適合做什麼,最終,他成了十七世紀著名的科學家,他,就是愛因斯坦。中國著名的教育家魏書生,本人有幸聽過他的報告,讓我感受最深的是他對自我的認識是如些清楚,我就是一個教書的,無論我做什麼,當什麼官,其實,我就是一個“孩子王”。試問如果他沒有這樣的自我定位,很難説他會有今天的成就和影響力。因為內在的發揮最大自我的他就是教書育人呀!

咱們再舉個反面的例子,我們都知道歷史上的趙括吧!你看他談起兵書來是滔滔不絕,以為天下沒人能抵得過他,結果長平一戰,趙兵餘部四十萬人盡數被白起坑殺,自已也命歸西天。這是非常典型的沒有認識自我的實例,足可以為鑑了。

不多舉例,我想讀者也一定會羅列出比我給出的還要多的實例,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認識了自我,更認識了社會;認識了歷史,更認識了自我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的位置。也許並不是每個認識自我的人都能功成名就,但認識自我,卻是實現人生價值的第一張門票。

人們常説認識的制高點是自我認識。教師和父母的最大魅力就在於:幫助孩子自我認識並有能力認識自我。人只有認識了自我,才能戰勝自我。試問一個不能夠也沒能力認識自我的老師如何去教和引導他的學生去認識自我;一個沒有能力認識自我的父母如何去影響他們的孩子認識自我。因此作為老師也好,父母也好,一定是一個真正的認識了自我並有能力認識自我的人。

其實,人生如戲啊,人世就是一個大舞台,每一個人在演着屬於每一個人的角色,能夠清醒地認識自我在這個舞台上的角色並演好這個戲裏的角色是對自我最現實的認識。所以,告訴生理的我、心理的我、社會的我、人世的我、大宇宙中的我。在生命的旅途中,如何破解生活中永存的難題,怎樣去做出一次次正確的生活選擇,以便能夠最佳地實現自我。

都説人是萬物之靈,靈在哪呢,我想其中之一就是他不僅存在着,而且能夠意識到自我的存在,具有關於自我存在的自我意識;在這種自我意識的基礎上,他還力圖對自我的存在進行自我認識並做出解釋。並不是所有存在物都有關於自我存在的自我意識、都能自己認識自己的能力,所以説,當自然賦予我們認識自我的能力就必然有其意義所在,那麼,為什麼要舍之而不用呢?

標籤: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