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重走古驛路散文隨筆1000字

文學2.19W

  重走古驛路之一

重走古驛路散文隨筆1000字

衡永古道,在現祁東(陽)境內,每十里設一驛站,排山鋪、白鶴鋪、東富鋪、洪橋、黃土鋪、大雲(營)市、搭橋鋪、熊羆嶺、慄木鋪、楓林鋪、趕先亭、迎恩(秀)門十站,清光緒年間譚金台所撰一首詩。

遠望排山白鶴飛,門高東鋪孰能齊。

洪橋紅女興螺髻,黃土王孫快馬蹄。

營市千年留武穆,搭橋一路上熊羆。

眼看慄木枝垂北,坐愛楓林月掛西。

就此趕先忙踏步,迎恩門內榤雞樓。

  排山古鎮

排山位於白鶴鋪鎮東面,為衡、祁交通要衝,五百年前,明朝在此設驛站。

我徜徉在素有“五排瑤山” 之稱的掛清山,翠竹如雲,那些古老的樟樹,楓樹,那些高大的杉樹和松樹,靜靜地屹立在古驛道上。看那清澈小溪的影子,那飛鳥一隊一隊在樹枝頭叫着。路邊的小溪,村旁水井,是那樣的清澈,那樣甘洌。天空中,有一羣烏鴉“哇-----哇------” 淒厲地慘叫,走在荒涼的古驛道上,想起清代詩人施潤章《排山道中》:

雁峯南去亂雲間,荒矯層岡到百灣。

滿地龍蛇橫是路,一路草木暗無天。

行人出谷時相喚,棲鳥懸巢乍可攀。

更有前途危嶺在,莫將瘴霧挽離顏。

山村的狗很兇猛,更顯得偏遠與荒涼,沒有古代的.熙攘。

破爛不堪的排山小鎮,顯得偏遠與荒涼。歷史的塵埃掩沒了這個古鎮的文明與宣囂。

半里長的街,街道很窄。那些臨街木櫃依然存在,但沒有當年那種繁華。如果不是趕集的日子,排山象任何小山村一樣,是那樣閉塞和平靜。趕集的日子,方圓十幾裏的衡、祁村民在此交易,不同的口音,才使排山泛起歷史上的一點漣漪。

明時,排山驛站有役夫九十人,馬三十匹,清嘉慶《祁陽縣誌》載有排山驛署圖,外有大院牆,內分四廂。光緒《湖南通志》“排山驛在縣東北百里》……. 萬曆十二年(1584), 邑人陳薦因驛馬不均, 疏陳苦累, 天啟六年(1626), 知縣強光升為立排山驛馬政碑。”還有往來大西南的商賈、演戲的梨園子弟、過往官員等等。給排山帶來了熱鬧與繁榮。在排山下鋪巷口的街石碑記載:

衡祁通衢要沖,歷修石橋以便行人往來,奈被街內無知之徒續年堆埋煤灰,以致大水浸坯,行者訝然,負者愁然,餘等經合街囊捐金重新修建,不數日而立告成,而今欣然扼然矣。嗣後,凡我街住户仍蹈前轍填煤灰,一經查出,認罰錢兩若干,並肅清,庶橋粱得以鞏固。

  嘉慶十八癸酉孟冬。

這塊碑刻於二百多年前,反映出當時排山的鐵匠鋪很多,採礦業和手工業比較發達,排山人的環保意識很高。排山成為衡祁邊界的工業、商業、交通以及文化的中心,戲劇演出頻繁。

排山戲台建於明代,有一副對聯:

排定總由天,任百般詭計陰謀,當場立見;

山窮猶有路,看千古忠臣孝子,揭局方知。

祁劇班路過,必在此演出,“排山半月不唱戲,店鋪老闆關門沒生意”。 文化帶活貿易。

  文化搭台,經貿唱戲。

排山現在沒有“嘶嘶” 馬鳴,沒有絡繹不絕的行人,歷史把它遺忘了,交通發達的今天,排山落伍了。滄海桑田,古鎮依舊蒼涼。

小鎮裊裊升起乳白的炊煙,走動着潔白的山羊,還有那耕種的村民,“犬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 的古撲和渾厚,甘於寂寞,功成身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