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有關寫鄉愁的經典隨筆散文

文學2.57W

01

有關寫鄉愁的經典隨筆散文

昨天,當代著名學者余光中先生在高雄去世,對於余光中先生的著作我並不是很瞭解,但是自從學習了那首《鄉愁》之後,就再也沒有忘記過這首詩,也正是這首詩讓我對於故鄉或者是家鄉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家鄉不僅僅是一個生你養你的地方,或許更重要的這個地方是一個靈魂的歸宿,無論以後離開去往哪裏,又會走多遠,最後還是要回到這個地方,你可以用一生去尋找自己的追求,但永遠不變的是你的根。

前兩天刷微博時看到岳雲鵬發了這樣一句話:

好累啊,好想吃俺爸做的饃,看看俺莊的風景。

這其實就是一句普普通通的話,甚至還可以和土掛上鈎,但是仔細讀一下就會覺得這句話意味深沉,飽含了對於家長的思念,和對於家鄉的定位。家鄉不就是在經歷大風大浪時可以給我們一個安慰的地方嗎?

在《飄》這部故事中,斯嘉麗面對世事的劇變,她本可以有更好的選擇,但是她選擇了回到塔拉莊園,回到這個開始自己一生的地方,即使現在一無所有,即使自己遍體鱗傷,無人接納,這些都不重要。她知道塔拉莊園永遠不會拒她於門外。這就是家鄉。

02

我們不需要時時刻刻待在一個地方,但是心裏必須有一個地方可以永遠無條件的接納我們,這個地方就是家鄉。

我是一個感性的人,更是一個多情的人,我愛我的家鄉,我也在不斷思考家鄉的作用是什麼?

是像岳雲鵬那樣成為一個緩解壓力與痛苦的地方,還是像斯嘉麗那樣是一個重新開始的地方,其實這樣的作用有很多,但都可以用一個詞來表達,那就是安全感。我們出門在外,尋尋覓覓,打打拼拼,底氣十足,因為家可以給我們所有我們想要的安全感,只要心裏有家便可以一往直前。

以前看過很多關於尋親尋祖的節目,裏邊有平民百姓,也有達官貴人,他們都不惜重金想要知道自己從哪裏來,為什麼?或許是因為他們想要給自己的心加一個底吧,知道了自己的根在何方,我想無論去什麼地方都會有方向,不會再迷路。

03

高一那年我寫了一篇文章《故鄉的秋天》,裏邊是我自己想像的一個場景,説的是當我離開家鄉若干年之後,面對蕭蕭落葉思念家鄉秋天的事情。

現在回想起這篇文章不免有些矯情,有點並無愁意強説愁的意味,但是我知道那時候寫這些樣的文章是因為我迫切的希望自己可以離開那裏,能有多遠就走多遠。但是隨着年齡的增長,我發現我越來越捨不得離開那個小城,在外久了,總想回去看看。

以前無比想離開的地方,如今卻依依不捨。我知道這才是一個人的心裏路程正確的發展方向。

在小城上學時我最喜歡去的地方是火車站,因為這裏可以看到火車,在我的眼裏火車就意味着遠方意味着我可以走出這個小小的縣城,去我心裏想去的任何地方。包括大學聯考以後填報的學校,我都是能有多遠就填多遠,盼望早早的離開她。

但是在外邊混跡時間長了,看了太多人情事故,遭受了太多來自外地人的白眼之後,這才發現那個小城才是最好的地方,她不會趕你,只會任你打罵,無論何時何地回去,迎接你的永遠只會是敞開的懷抱。這就是家鄉。

前幾天看了中央電視台以前的一部財經節目《我從哪裏來?》其中一期介紹了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的故事。

潘石屹來自甘肅天水一個很窮的小山村。作為一個身價幾百億的成功人士來講,潘石屹也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風風雨雨,按理説已經沒有什麼可以輕鬆的撼動他了,但是他卻説:他越來越離不開自己的家鄉,隨着年齡的增加,他回去的頻率也越來越多,越來越看重自己的根基。 潘石屹説:只有回到家鄉,回到這個開始自己人生事業的地方,看着家鄉的風景,面對自己的下一步他才有勇氣,更重要的是可以在這裏找到自己當初出發的目標,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我知道每個人心裏都會有一個地方,讓自己疲倦的腳步得以停歇,無論這個地方是好是壞,是遠是近,她都會停在那裏給我們前進的力量和方向。最後用余光中先生的《鄉愁》結尾吧,以此懷念這位偉大的學者:

小時候 ,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

新娘在那頭 。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

我在外頭,

母親啊在裏頭 。

而現在 ,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

大陸在那頭。

標籤:鄉愁 隨筆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