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戰國策讀書筆記

文學1.76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書筆記了。你想知道讀書筆記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戰國策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戰國策讀書筆記

戰國策讀書筆記1

《戰國策》讀後感 《戰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縱橫家的政治主張和策略,展示了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曆史的重要典籍。西漢末劉向編定為三十三篇,書名亦為劉向所擬定。主要記載戰國時期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鬥爭。全書按東周、西周、秦國、齊國、楚國、趙國、魏國、韓國、燕國、宋國、衞國、中山國依次分國編寫,分為12策,共33卷,共497篇。 所記載的歷史,上起前490年智伯滅範氏,下至前221年高漸離以築擊秦始皇,約12萬字。是先秦歷史散文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

《戰國策》是我國古代記載戰國時期政治鬥爭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實際上是當時縱橫家遊説之辭的彙編,而當時七國的風雲變幻,合縱連橫,戰爭綿延,政權更迭,都與謀士獻策、智士論辯有關,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該書文辭優美,語言生動,富於雄辯與運籌的機智,描寫人物繪聲繪色,常用寓言闡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畫蛇添足”“亡羊補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轅北轍”等。在我國古典文學史上亦佔有重要地位。《戰國策》主要記述了戰國時的縱橫家的政治主張和策略,展示了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曆史的重要典籍。其文章長於説事,無論個人陳述或雙方辯論,都喜歡渲染誇大,充分發揮,暢所欲言,具有很強的説服力,此外,描寫人物形象極為生動,而且善於運用巧妙生動的比喻,通過有趣的寓言故事,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戰國策》的寫作有以下三個特點:

?.人物刻畫生動。例如蘇秦的故事,生動的刻劃勒一個長於論辯、追逐名利的策士,逼真描繪一羣勢力庸俗的小人。蘇秦遊説秦國失敗後像乞丐樣回到家中,而“妻不下織,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後來,他發奮圖強,六國封相,路過家門是,“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飲,郊迎三十里。妻側目而視...嫂蛇行匍匐。” 前後兩個場面的鮮明對照,充分揭露一切一功名利祿為依歸的炎涼世態,暴露勒封建倫理道德的虛偽性。而蘇秦的“讀書欲睡”也是為了高官厚祿,客觀上揭露處於統治階級中下層的策士的醜態。

?.善於諷喻。善於通過諷喻的小故事説明一種道理,生動幽默、耐人尋味。例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以鄒忌借其妻、妾、朋友出於不同目的,讚美其“美於徐公”,説明“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的道理,勸戒齊王不應偏任宮婦近臣的話,而應廣開言路,鼓勵人民進諫。 ?.語言風格獨特。雄辯的論説,尖刻的諷刺,耐人尋味的幽默,構成獨特的語言風格。書中的許多寓言故事如“畫蛇添足”、“狐假虎威”等流傳至今為習用的成語。在記錄策士們的言行時,對其不擇手段追求個人功名富貴、朝秦暮楚的行為,及其在外交上挑撥是非,玩弄手段的種種陰謀,而不加以批判,反以欣賞的態度加以描繪,是不足取的地方。

《戰國策》的主角是來自各個國家的謀臣策士,他們共同的身份是説客,各自代表不同利益團體的利益,奔走於各個諸侯國之間,而他們的活動反映了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之間尖鋭激烈的鬥爭情況,為我們展現了一幅鮮活生動、波瀾壯闊的戰國時期的美麗畫卷。他們活

躍在戰國時期的歷史舞台上,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各國的力量對比和外交政策,並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歷史的發展趨勢,推動了當時歷史的發展進程。而本應該是當時歷史主角的各國國君,卻都退居了二線,他們不僅大多自稱愚笨,或以前所採取的政策都是錯誤的、要聽從説客的計策,而且他們最終都被説服了,這也從一個側面反襯出謀臣策士們高超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駕馭能力、心理揣測能力、人性洞察能力和高超的遊説策略和技巧。

《戰國策》記載的這些謀臣策士為我們提供了鮮活的遊説案例,我們可以通過這些案例來學習借鑑遊説、勸説別人的策略和技巧,並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加以靈活運用。為了對每個案例進行更方便更清楚地解讀,從每個案例中抽象、總結出一般要素,它們分別是:

?.遊説主體,即遊説者,也就是本書中的主角,一般是來自各個國家的謀臣和策士,他們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機智、才華。

?.遊説客體,即被遊説的對象,一般是各個國家的國君或具有決策權的相國或其他重臣,他們最後全部被説服,改變了原來的決策或者採納了遊説主體的意見而採取了新的政策。

?.遊説本體,是遊説客體綜合當時國家力量、國家利益、國家對外政策、文化環境、歷史條件等各方面的客觀情況,並在對人的心理、人的本性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在特定的遊説場中,為了達到特定的目的,通過事先預設或隨機應變所採取的遊説策略和技巧,這是我們在學習戰國策的論辯知識和技能的時候所應該主要關注的方面。 ④.遊説場。是遊説本體的外在客觀條件,包括當時國家力量、國

家利益、國家的對外政策、文化氛圍、歷史條件,以及當時的時間、地點、人的心理本性等各種條件。

讀每個案例都可以從中找出以上這四個要素,通過這四個要素,就可以將這個案例看得清清楚楚。

在複雜的人類社會,人們時刻處在各種撲面而來的問題之中,而問題的解決不是靠簡單、粗暴和輕率的行為,而是靠人類的腦子。言語和謀略可以解決問題化解危機,而戰爭衝突等暴力行為無助於危機的解決。會運用口才和謀略的人,他解決問題的方式就會非常輕鬆。

無論是戰國時代還是當今社會,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的利益競爭和衝突是永恆的。當一個弱者處在利益主體林立的“叢林”中時,他應該象顏率一樣清醒: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會主動地幫助弱者;只有利益的誘惑才能使那些應該幫你的人來幫你。天下美譽和九鼎之寶的誘惑永遠強於對弱者的同情心。你自己不關聯着他人的利益,他人會資助、借貸給你嗎?曉之以理,才能説服他人;挑明真相,才能使一時反應不過來的人恍然大悟。説話的功能很簡單,就是把事情講清楚,由不同的行動講到不同的結果,由發端講到演變,再講到結局。其實很多事情就是一層薄窗紙,由話語輕輕一點,就能捅破。只可惜沒頭腦的事主們往往弄不清事情的真相,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們千萬不要對要説服的對象估計過高,該捅破的就一定要捅破,該説清楚的一定要説清楚。

説話需要謀劃,脱口而出的東西是最沒有價值的。説話一定要説到點子上,一定要解決問題,否則寧可不説。這就要求我們在説話前

要深思熟慮、謀局排篇。象蘇子一樣句句都迎合西周君的心思和利益,使西周君覺得“放水”最符合自己的利益,然而這恰恰落入了蘇子的整體戰略安排之中。

語言是人類的傳播工具,事實需要傳播,沒有傳播就無法瞭解起碼的事實。在現代西方哲學看來,事實的真相是人們永遠無法瞭解的,人們只能通過各種傳播手段和媒介來了解事實真相。這樣,語言本身就對事實真相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在信息不發達的古代,蘇子巧妙地利用語言傳播對事實真相起到的決定性作用,讓他的受眾完全聽信他對事實的解釋,可以説,他輕易地壟斷了受眾的“知情權”。現代社會中,只要我們明白事實與語言之間的關係,也會説服受眾、左右他們的行動。

對大臣的非議就是對君主的讚美,説客把這一層辨證關係給挑明瞭。好與壞,黑與白,高尚與齷齪,是經常轉化的。好的東西在一定情景下會成為最為不好的,而不好的東西反而會成為好的。就像大臣的高風亮節會導致君主的委瑣,而大臣的齷齪反而成就了君主的美譽。對照今天,我們應該把上司的位置與自己的位置擺正,作為下級,其高過上司的聲譽和高風亮節在一定的火候絕對不是好事,因此,聰明的下級知道要學會為上級掩飾過錯。

其實人生就是政治,沒有人可以逃避,除非你遠離政治、遠離人。在人類社會中,沒有想法的人永遠是有想法的人的一枚子,在利益面前,任何東西都顯得無力。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時也會處於兩難境界;有時候還想魚和熊掌

戰國策讀書筆記2

客見趙王曰:“臣聞王之使人買馬也,有之乎?”王曰:“有之。”“何故至今不遣?”王曰:“未得相馬之工也。”對曰:“王何不遣建信君乎?”王曰:“建信君有國事,又不知相馬。”曰:“王何不遣紀姬乎?”王曰:“紀姬,婦人也,不知相馬。”對曰:“買馬而善,何補於國?”王曰:“無補於國。”“買馬而惡,何危於國。”王曰:“無危於國。”對曰:“然則買馬善而若惡,皆無危補於國。然而王之買馬也,必將待工。今治天下,舉錯非也,國家為虛戾,而社稷不血食,然而王不待工,而與建信君,何也?”趙王未之應也。客曰:“燕郭之法,有所謂桑雍者,王知之乎?”王曰:“未之聞也。”“所謂桑雍者,便辟左右之近者,及夫人優愛孺子也。此皆能乘王之醉昏,而求所欲於王者也。是能得之乎內,則大臣為之枉法於外矣。故日月暉於外,其賊在於內,謹備其所憎,而禍在於所愛。”(《戰國策.趙策四》)

學習體會:

有個賓客見了趙孝成王問道:“我聽説大王要派人去買馬,有這回事嗎?”趙王回答説:“有這回事。”賓客又問:“那為什麼到現在還沒派人去買呢?”趙王説:“找不到識馬的人。”賓客問:“大王為什麼不派建信君去呢?”趙王説:“建信君要處理國家大事,何況他又沒有識馬的本領。”賓客又問:“大王為何不派紀姬去呢?”趙王回答:“紀姬是個婦道人家,不會識馬。”賓客接着問:“買馬如果買到好的,對國家有什麼好處?”趙王回答:“對國家沒有什麼好處。”又問:“買馬如果買到壞的,對國家有什麼危害?”趙王説:“對國家沒有什麼危害。”賓客説:“既然買的馬是好是壞,都對國家沒有什麼益處或危害。大王您買馬卻一定要找一個識馬的人去。現在治理國家如果用人不當,城邑將無居民,祖宗斷絕祭祀,可是大王卻不任用內行的人,而把大權交給建信君,這是為什麼呢?”趙王無言以對。賓客繼續説道:“燕郭占卜的方法法有一種叫桑雍的,大王您知道嗎?”趙王説:“沒聽説過。”賓客説:“所説的桑雍,就是指善於迎合自己的'親近者,以及很得寵愛的夫人、美女等等。這些人都是趁大王醉昏昏的時候,向您提出自己非分要求的人。他們這些人在宮內隨心所欲,那麼大臣就能在宮外為非作歹、貪贓枉法了。所以説,太陽和月亮的光輝只能照到外表,而壞人卻隱藏在陰暗的深處;小心謹慎地防備了自己憎惡的人,可禍亂卻往往發生在自己寵愛的人身上。” 這篇文章首先描寫了趙王買馬總想找一個識馬的人去買,而治理國家卻不懂得任用內行的人,任用了建信君這樣一個寵臣。説明了買好馬或壞馬,對於國家無足輕重,而任用內行的人治理國家卻舉足輕重,可趙王輕重不分。

然後又舉出燕郭占卜的方法桑雍,敍述了桑雍就是迎合親近寵愛之人,而正是這些受寵之人乘機索取大王的東西,進而引導了大臣們在宮外貪贓枉法。説明了對所寵愛之人也必須有所防備。

這個故事告誡人們,治理國家、治理政事要知人善任,既要防備所憎惡的人,更要防備所寵愛的人。否則,於國家、於政事、於人民將有害而無益。

戰國策讀書筆記3

——讀《戰國策》有感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歷史時期之一,這一時代母子反目、兄弟相殘、羣臣篡權、生靈塗炭,是華夏曆史上分裂對抗最嚴重且最持久的朝代之一。東周末年,周王室日益衰微,失去了往日的威信,各國混戰不休,故被後世稱為“戰國”。戰國承春秋亂世,啟帝秦發端,中續百家爭鳴的文化潮流,中原經濟技術的新發展與各國相繼圖強而展開的舉國變法,名士的縱橫捭闔,宿將的戰場爭鋒,湧現出了大量為後世傳誦的典故。塑造了帝制中國的雛形。

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西漢文學家劉向或許不是最璀璨的一顆明珠,但他留下的《戰國策》,卻無疑是中國歷史學的著作。它為司馬遷《史記》的紀傳體的形成,具有極大的影響。

《戰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縱橫家的政治主張和策略,展示了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曆史的重要典籍。西漢末劉向編定為三十三篇,書名亦為劉向所擬定。主要記載戰國時期謀臣策士的政治主張和謀略,展示了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全書按東周、西周、秦國、齊國、楚國、趙國、魏國、韓國、燕國、宋國、衞國、中山國依次分國編寫,分為12策,共33卷,共497篇。 所記載的歷史,上起前490年智伯滅範氏,下至前221年高漸離以築擊秦始皇,約12萬字。是先秦歷史散文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

在《戰國策》一書中最引人矚目的便是對於文人政客的描寫。在

政治上以管仲、張儀、蘇秦為代表的政治家,以及眾多的高士、逸民甚至隱士也現身江湖,大展才華,叱吒風雲,為後人留下了數不清的玄機妙算。這其中許多已演變成了家喻户曉的成語。“亡羊補牢、一塵不染、大庭廣眾、門庭若市、驚弓之鳥、不翼而飛”等詞語均出自於此。劉向也在人物描寫方面下足了功夫。“鄒忌諷齊王納諫”便是最好的證明。“八尺有餘”“形貌昳麗”如此形象的外貌描寫便是《戰國策》所有人物描寫的一大代表。而蘇秦遊説秦國失敗後,在家中“妻不下織,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此後,便有了錐刺股的故事。待他發憤圖強,身掛六國相印時“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飲,郊迎三十里”。前後鮮明的對比,將名祿至上的功利社會,“認官不認親”的封建社會醜態,描寫得淋漓盡致。無形揭露了高官的虛偽。

相比家喻户曉的成語,《戰國策》留給後人更多的是縱橫家遊説的精彩案例。在複雜的人類社會,人們時刻都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而自從人類誕生的那天起,就有了戰爭。如何用自己的能力,來解決問題,產生最大的利益,避免大大小小的戰爭,便是自古以來人類發展的難題。春秋戰國歷史之所以經久不衰,就是因為政客的出現,改變了單純武力戰爭的粗暴與輕率。戰國時期,乃至當今社會,利益與衝突是永恆的,在利益面前,人總會出現兩難境界。而利慾薰心,不讓利益衝昏頭腦,實屬不易。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作為高級動物,我們更該利用的是大腦而非拳腳。脱口而出與憑感覺做事,並不是萬全之策。我們應向《秦攻宜陽篇》中謀士趙累一樣。善於審時度勢,分析事物的本質與發展規律,從而採取進一步行動。

人生就是政治,一步走錯,全盤皆輸。中國上下五千年,無數前人,向我們詮釋了這樣的道理。《戰國策》,為我們留下的,不是故事,而是啟示??

戰國策讀書筆記4

隨着鄭曉龍導演《羋月傳》的熱播,本來對先秦歷史就非常感興趣的我,更想去探究歷史本來的面目,去感受戰國時期縱橫家的縱橫捭闔和諸侯爭霸時的風起雲湧。 戰國時期,波翻雲詭,策士縱橫,政治、軍事和外交鬥爭錯綜複雜,令人目迷五色。我們在研習這段歷史的時候,常常感到資料異常缺乏,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當時各國對文件的銷燬,二是秦始皇焚書,典籍散亡,造成了難以彌補的損失。今天我們看到的《戰國策》雖然保存的只是戰國二百多年的一個梗概,但是已經極其難得了。我們今天去古已遠,尤其應當珍視。 《戰國策》塑造了眾多人物形象,有縱橫家,如蘇秦;有義士,如魯仲連、唐雎;有不怕死的勇士,如荊軻、聶政。各種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性格的人都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縱橫家是戰國舞台上風頭最健的人物,他們不僅對天下大勢、各國實力、風土人情和山川險隘瞭如指掌,而且還會揣度人主的心理,有針對性地提出對策。書中所寫的蘇秦、張儀遊説各國,談鋒犀利,舌吐風雷,一番談話,便使得國君俯首,傾心聽從。此外書中還寫了一些品格高尚的人物,這些人物在歷史長河中光彩照人。不辱使命的唐雎、義不帝秦的魯仲連等等,這些篇章都值得我們高中生細細品讀。書中也寫了一些反面人物,例如

饞臣王錯、奸妃鄭袖、暴君宋康王等等,揭露他們的陰險愚昧、兩面三刀。可以説《戰國策》是我國古代傳記文學的輝煌開篇。 《戰國策》的語言也是別具風格,鋪張揚厲,雄渾恣肆,氣勢磅礴,筆力千鈞。涵詠其中,可以使我們執筆為文,富於曲折變化,不致板滯不靈。《戰國策》中還運用了很多寓言,如“狐假虎威”、“畫蛇添足”、“驚弓之鳥”、“南轅北轍”等等,這些詞語現在還活躍在我們的口頭、筆下,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

鄭曉龍導演的《羋月傳》雖然製作精良,劇本考究,依然存在演繹的成分,很多歷史經不起推敲。因此藉此時機細讀《戰國策》,你會發現典籍中的人物形象比影視劇中更立體精彩。雖然《戰國策》人物語言喜歡渲染誇大,但是對於青年人尤其中學生確實有裨益於擴大知識領域、瞭解祖國優秀文化傳統和養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而對於青年教師而言,可以藉助影視劇熱播契機,品讀經典,在閲讀的時候形成自己獨立的思考和判斷。

戰國策讀書筆記5

提到《戰國策》,大家都會或多或少的瞭解一些,其中的一些篇章,如《鄒忌諷齊王納諫》、《唐雎不辱使命》,我們在中學時期學過,對其有更深刻的印象。我對《戰國策》感興趣,是因為它與其他史書不同,《戰國策》更多記錄的是戰國時期一個個鮮活的人物的遊説之辭,全書主要通過人物對話的方式向讀者展現了時代風雲。其在語言上的精煉雄渾,也是吸引讀者的一個重要原因。讀《戰國策》可以提升語言邏輯能力,這也是許多專業人士把它作為必讀書籍的原因。

前段時間在圖書館借到《戰國策》,最近通過課餘時間讀完《秦策》,寫下此感。

秦國自孝公用商鞅變法以來,逐漸富強起來,在基本國力上高於山東之國,而後惠王雖車裂商鞅,但商君對秦國的影響卻一直根植在秦國深處。而山東之國,尤其是韓、魏,對秦國更是心有忌憚。在此背景下,張儀、蘇秦等輩,在惠王前連橫合縱的主張,改變了秦國和天下的局勢。而後經甘茂、魏冉等人治理,秦國日益強盛。韓、魏與秦相鄰,受到的威迫也最大。後范雎入秦,為昭王獻出遠交近攻的策略。此時秦國已然成為一家獨大的局面,白起與趙戰於長平,范雎用反間計,使趙國大敗。東方六國之中,只有趙國的軍事實力可以稍微和秦抗衡,此役之後,各國便如坐鍼氈,不得安寧。秦又使人在六國中游説,六國皆爭相割地討好秦國,卻無共同抗秦之心。後范雎失寵於昭王,蔡澤、呂不韋先後相秦,秦已經具有統一天下的實力。

《秦策》中,遊説之士多來於六國,或逃入秦,或聞秦王愛才,主動西去事秦。商鞅從魏國逃入秦國,得孝公重用,實行變法。張儀受寵於惠王,而欺楚使楚與齊絕。昭王在位,穰候、太后權大,范雎勸説昭王加強王權,於是昭王廢太后,逐穰候,王權得到集中。范雎在秦地位日益提升,實行遠交近攻的策略,攻三晉,又殺與自己不合的白起。而秦相多由於其他遊士在秦王面前説壞話,多被秦王逐走。范雎因為王稽的原因在昭王前失寵,或許自己也預料到自己也會步入其他秦相的後塵,此時蔡澤見范雎,勸其辭退,范雎藉此機會舉薦蔡澤為相,自己也算是全身而退。

在我看來,秦的強大是必然的,相比於東方六國,秦王更加禮賢下士,任人唯才,且秦王對人才的態度,也要遠勝於其他君王。而為秦國出謀劃策的歷任相國,更是對秦來説功不可沒,我認為商鞅、張儀、范雎相比其他相國,貢獻更大。他們或是在執政時期攻城略地,玩弄諸侯,或是使秦國賞罰分明,政治清明。想到《過秦論》中一句話,“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始皇能統一全國,確實是秦歷任君王的共同努力的成果,可以説秦統一中國是必然的。

戰國策讀書筆記6

這則故事是在講多大腳穿多大鞋,並用最少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利益。東周國力有限,不是天賜良機已經招攬不到威名俱盛德人才了。想想也悲哀,天下之人莫不是王臣,但在名義上的感召已經不能夠吸引人才了。杜赫想要東周重用景翠,拋出了潛力股一説。潛力股古來有之,雖一時不見其形,但已略具其神。這樣的未雕美玉在普通人面前價值有限,但在閲人無數的“星探”眼中卻是無價之寶。大到一國,小到一家,其間的興衰榮辱無不在人才二字上。因為只有人才才有別人缺少的眼力,也只有人才有着平常人更多的創造力。社會不過是人才為了發揮自己的才能在各取所需自然的資源,社會又轉化成一種人才對抗大自然的資源。但是各取所需就導致人才的多樣性和層次性。至於多樣性的人才什麼時候重要,什麼時候次要,又是一種歷史的各取所需。也可以説成人類發展過程中對人才的各取所需。水無常形,勢無常態,説的也就是這個道理。但是歷史正是有階段性,你在這個階段你再怎麼蹦躂也是次要,你再怎麼頹廢也是重要。不過大家作為人才都沒有本質區別,有區別的只是時代。這裏不知道景翠是不是那個時代所謂的人才的潛力股,但可以知道杜赫已經成功推銷了景翠。因為他清楚他那個時代,當時的東周需要怎樣的一個人才,而這個人才必須物超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