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粽葉飄香時-隨筆散文

文學1.76W
  粽葉飄香時_隨筆散文

時間總是在不經意間流轉着,嘀嗒嘀嗒地溜進了農曆五月……

粽葉飄香時-隨筆散文

每到此時,家鄉後山那一片青綠的粽葉,便鮮活在我的眼前,她們在夏風中搖曳着婀娜多姿的身姿,盡顯其美;又似一位綠色的精靈,在晨霧中昂頭吶喊,呼喊着遠在他鄉的遊子,親切地叫喚着她們的名字,等候着她們的歸來……

聽到精靈呼喊的我,下了班,緊趕慢趕地終於趕上了回家的末班車。一路上思緒飄然,我似乎聞到了那瀰漫在空氣中的濃濃棕香,心想:今年端午,終於可以陪着家人一起過佳節,吃上那闊別已久的故鄉味粽子。前幾年由於在外學習工作,每逢端午只能自己隨便應付應付,兒時搬着小凳端坐在媽媽身旁,一起包粽子的感覺,似乎已經離我們很遠很遠。

回到家中的感覺,親切自然。一夜無夢,心中早已盤算好了明日的“行程”。第二天,便起了個大早。故鄉六月的早晨,風輕輕的,吹到身上很是舒服,既沒有春天“暖風薰得人慾醉“的困頓,也沒有盛夏“如火如荼“的狂野熱烈,更沒有冬天“寒風凜冽”的肆意狂野。

就這麼隨意地吹着,有着處事不驚的淡定。騎着小毛驢,載着母親,沐浴在這柔柔的晨風中,舒心怡人。在街上買了些小菜和包子(注:故鄉習俗:端午有吃粽子包子,門口掛艾草、菖蒲的風俗習慣),便趕回到了家中。提着早已備好的竹籃,來到後山,在晨霧中,開始採摘粽葉。

記得前些年,後山的.粽葉並不多,就只有靠近老屋背後自留山裏的一小片。沒想到的是,這麼些年過去了。她們在雨露陽光的滋潤下,由起先的稀稀拉拉不成氣候,到如今的佔山為王,以獨厚的風土優勢,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迅速紮根起來。她們有着雨後春筍般的氣勢,似乎有不佔領整個後山絕不罷休的氣勢。

清晨的後山,露水較為厚重,這倒為粽葉增添了不少鮮活的色彩。粽葉之上那一顆顆晶瑩透亮的露珠,煜煜發亮,將那葉尖的灰塵洗刷地一層不染。層層疊疊的粽葉,一片挨着一片,在晨風中,層次多樣的綠,如膠捲在你的眼睛迅速成型。

再看那纖細的棕杆因有了粽葉左膀右臂的的襯托更顯豐盈,一如纖瘦的女子穿着婆娑的荷葉裙般在風中蹁躚起舞。風兒吹過,一順溜地彎腰起伏,偶有粽葉碰到臉頰,如撓癢癢般地輕撫採摘者,那陣陣飄過的清香,也趁機鑽入採摘者的鼻孔,讓其感受鄉野的淳樸與青澀。

採摘粽葉也是有方法可循,一般選擇摘取那剛長出來的新葉,色澤嫩綠透亮,這般的葉子柔韌性好,不易破損,這樣在包的過程中就會更快。端午這一天,母親是最忙碌的一個。

粽葉採回來了,需將採摘好的粽葉放入燒開的沸水中濾一遍,慮過開水的粽葉似乎更綠了,這樣做得目的是使粽葉變得更具韌性,包裹的時候不易弄斷,現在想來其實也有消毒的作用呢。粽葉準備好了,接下來需將糯米洗淨過濾,加入適量的食用鹼粉待其色澤剛剛變黃即可開始包裹。

開始包裹粽子了。隔了好些年不動手,只能憑着模糊的記憶,在一旁媽媽的指點下,開始包裹起來。只是很顯然,手法完全沒有兒時的那般嫻熟了,包了幾個自我感覺“醜”得不成樣子。由於剛好有表姐的幫忙,索性我也就停了下來,幫他們打起了下手。

我搬了個小凳,端坐在母親的一旁,那熟悉的感覺又再一次地回到了現實生活裏。很想就這樣靜靜地呆坐着,守候在家人的身旁。看着粽葉在母親靈巧的雙手下,幾經“折騰”便成了盛放糯米的容器,幾番翻轉折疊後,母親順手抽出一根撕好的棕葉,手中一頭,另一頭在牙尖輕咬着,反覆纏繞將那潤色好的糯米嚴嚴實實地包裹其中,絲毫動彈不了,粽葉也由原先的一葉扁舟般的苗條輕便轉變成弓腰駝背。

端坐在一旁的我,將母親包裹好的粽子將那些零碎的邊角加以修剪,讓它更具稜角分明,然後在五個紮在一起,就這樣三個人協作着,很快粽子都包裹好了。

裹着糯米的粽葉終於要“赴湯蹈火”去完成最終的使命了。煮之前,將早已備好的精柴放入其中,隨同着粽子在那翻滾着。當母親掀開鍋蓋,將熱騰騰的粽子一個個撈出水的時候,那煮過的粽葉清香伴隨着糯米的濃香隨着升騰的熱氣在廚房內蔓延,充斥着房屋裏的角角落落。不喜歡吃粘食的我也會經不住香氣的誘惑,輕輕解開捆裹的棕索,將粽葉一圈圈打開,香氣撲面,剛出鍋的粽子真的很好吃,鬆散不粘,清香怡人……咬一口,回味無窮,期待着明年的端午!

多年以後的粽葉飄香時,我想我仍然會吃到母親用粽葉包的粽子,歲月會催人老去,不變的是那塵封中的記憶。傳承的是那不會老去的技藝,這包裹粽子的活,應當延續,這樣多年之後,依然能夠聞到故鄉的味道。撥開歲月的塵封,透過記憶的光影,清晰又見那晨露裏搖曳的青青粽葉,那一片密密的粽葉,多年以後是否仍在故鄉的水土中滋生蔓延自由地搖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