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羅曼羅蘭名人傳讀書筆記

文學6.97K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何不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下呢?可是讀書筆記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羅曼羅蘭名人傳讀書筆記,歡迎閲讀與收藏。

羅曼羅蘭名人傳讀書筆記

羅曼羅蘭名人傳讀書筆記1

痛苦與磨難造就的偉人。

自古以來,傳記幾乎都是記載名人的豐功偉績,而《名人傳》卻使我們看到了他們和常人一樣的痛苦、掙扎與矛盾。——題記

羅曼·羅蘭是20世紀上半頁法國著名的人道主義作家。他痛感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的歐洲是一個躁動不安、瀰漫着腐敗風氣的社會,更是一個需要偉人精神的社會。面對這些種種社會弊端,他有感而發的寫出了自己心目中真正的偉人與他們的為人處事、心理變化。這就是《名人傳》,敍述了貝多芬、米開朗琪羅與列夫·托爾斯泰經歷過的坎坷與苦難的一生,熱情的讚美了他們的高尚品格與不向命運低頭的奮鬥精神。

從幾千年前的古希臘神話開始,但凡被人們載入史冊的英雄們都是戰功顯赫的戰士、將領或受人敬仰的神祗,但羅曼·羅蘭卻告訴我們,英雄們真正的偉大之處並不在於他們英勇的事蹟和高大的體魄,而在於他們的心靈與人格。羅曼·羅蘭認為,只有在真正的苦難之下,才能更好的去磨練出真正的堅強的`意志,讓人們真正的去抬起頭面對現實與人生;只有勇敢的站起來,與苦難去搏鬥,才能使人變得堅強,這正所謂是“逆境出人才”。

羅曼·羅蘭説,一個遭受了家庭生活中的不幸與社會生活排斥的人要麼在生活的痛苦與心靈中的孤獨中死亡,要麼就堅強地不屈不撓與命運抗衡;書中的三位偉人都無一例外的屬於後者:貝多芬在雙耳失聰的生命的末日仍堅持譜寫出了不朽的《歡樂頌》;米開朗琪羅每日都堅持不懈的站着塑像,終於為後世留下了一個個傳世傑作;列夫·托爾斯泰在進退兩難的抉擇時刻,終於毅然下定了擺脱富貴生活的決心。由此可見,他們都是在經歷了超乎想象的磨難過後才成為受後人景仰的偉人的。我國偉大的先哲孟子所説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所講的也是一樣的道理。其實,羅曼·羅蘭也同他所讚頌的偉人們一樣堅忍不拔。羅蘭這種博大的胸襟正如他在《約翰·克里斯多夫》中所描寫的那樣——“他不知道自己滿腔的熱愛在四周發射出光芒,而便是在這個時候,他自以為永遠孤獨的時候,他所得到的愛比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還要豐富”。

羅曼·羅蘭留給我們後世的《名人傳》不僅僅是一部文學鉅著。更是給予了我們戰勝挫折的力量,讓我們面對理想與現實的雙重境地帶來了打開人生大門的一把金鑰匙。

羅曼羅蘭名人傳讀書筆記2

羅曼·羅蘭的《名人傳》是一本揭示人類歷史上三位苦難英雄的心靈的傳記,記三位英雄是19世紀德國偉大音樂家貝多芬,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着名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文壇鉅子托爾斯泰。

在這本《名人傳》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貝多芬的故事,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慘的,他的母親在他16歲的時候就去世了,他的父親也從此變成了一個酒鬼。這些不幸的事一起壓到了貝多芬的身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刻痕,也因此導致他的脾氣暴躁而古怪。但是貝多芬的精神卻沒有因此而沉論,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自己所熱愛的音樂事業中去了。由於他的天分和勤奮,很快就成名了。當他沉醉在音樂給他帶來的幸福中時,不幸的事情又發生了——他的耳朵聾了。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説,最重要莫過於自己的.耳朵,特別是像貝多芬這樣視音樂為生命的大音樂家。聾了耳朵是常人難以接受的。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那種頑強地與命運抗爭的精神,不向皇權低頭的品質,不被金錢收買的決心以及扼住命咽喉的勇氣是令人感佩。正是依靠着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使貝多芬越過了人生中無數個艱難險阻。

羅曼·羅蘭寫的《名人傳》是對名人的讚揚,是對高尚品質的歌頌。

羅曼羅蘭名人傳讀書筆記3

閲讀了羅曼·羅蘭的《名人傳》,我感觸很深。《名人傳》中有3位偉人,他們都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經歷了各種磨難卻沒有向命運屈服,和生命做抗爭。

第一位,他是貝多芬,對音樂有火一樣的熱情,一生創作出許多優秀的作品。而從童年生活開始,他的一生是坎坷多難的,因為他後天的努力,才有機會在舞台上釋放自己的熱情。成年後,他脱穎而出,風華正茂。從這時開始,屬於他的厄運悄悄來臨……1976年,他的聽力出現問題,起初,他非常失望,性格發生了變化,他沒有放棄自己的音樂,人們能在他的音樂中聽到一種絕望,聽到他內心深處可怕的力量,暴躁的脾氣。他繼續遭遇着悲劇式的'苦難。漸漸的,他變得歡樂起來,即使病情加重,他依然快樂,依然享受自己的音樂。

在他聽力出現問題到耳朵失聰的時間,一個個作品慢慢出爐,而這些作品才是他這一生中最棒的作品。

第二位,米開朗琪羅,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的藝術家。出生在佛羅倫薩的一個富裕的家庭,從小受藝術的薰陶,他的祖國多災多難,他也受到了別人的折磨,而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天主教教皇的羈絆中度過,但他不甘於表現宗教藝術,用自己的創作表現出個人的理想,尊嚴。

第三位就是托爾斯泰,他是俄國的偉大作家,他創作的《戰爭與和平》,《復活》等作品塑造了俄羅斯民族的靈魂,更加突出了他的性格。他不肯享受生活,不肯虛度年華,他想要通過造福人類來體現自己生命的價值。這也正是他的特色。

羅曼·羅蘭想要告訴我們:要勇敢的與命運做鬥爭,不能輕易屈服於命運,要有堅強的意志,總有一天我們會改變命運,實現夢想。

羅曼羅蘭名人傳讀書筆記4

去年,當我破費整整半年時間置身《約翰克利斯朵夫》時,我曾一再探尋羅曼羅蘭天才思想的力量源泉。在此愚人並不在乎高爾基對它所謂的“長篇敍事詩”的禮讚,也未曾是仰慕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殊榮,所有令人能馬不停蹄地去追隨主人公約翰克利斯朵夫生平的唯是詩意的語言、約翰克利斯朵夫的音樂天才以及作品中透露出來的仁愛而敏感的吶喊。直到近來讀完《名人傳》,才找到了最確切的答案:是貝多芬用強有力的手餐攙扶起跪着的羅曼羅蘭,並給他的克利斯朵夫行了洗禮。就像他在《貝多芬傳》的原序中所説的那樣,“……但《貝多芬傳》絕非為了學術而寫作。它是受傷而窒息的心靈的一支歌,在蘇生與振作之後感謝救主的……”一如《名人傳》幾天之內在大眾手裏傳播開去而已然不再屬於羅曼羅蘭一樣,在此,貝多芬也並非屬於自己,而是被感恩者改頭換面,儼然地,在作者筆下,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都是能讓人蘇生和振作的救主。所以,並非是羅曼羅蘭依附於浪漫的標題黨之上而成就了《名人傳》世界地位,而首先是三位巨匠的英雄氣象在羅曼羅蘭的筆下更加恢弘。他所謂的英雄,不是通常所稱道的英雄人物:那種憑藉強力,在虛榮或個人野心的驅策下能為人類釀造巨大的災難;而是:具有偉大的品格,能為一切真理、正義奮鬥而向人生中所有的困頓、苦難發出挑戰的人。換句羅曼羅蘭自己的話説,便是“成為偉大,而非顯得偉大”的人。

因為《約翰克利斯朵夫》與《名人傳》,傅雷名譯便漸次成為我無可釋手的讀物,尤其是他在《貝多芬傳》的譯者序裏,開首的那些如雷貫耳的諄諄言辭,“唯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唯有看到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唯有抱着‘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以及“不經過戰鬥的捨棄是虛偽的,不經劫難磨礪的超脱是輕佻的,逃避現實的明哲是卑怯的;中庸,苟且、小智小慧,是我們的致命傷”。雖然傅雷的生命是選擇了非命的方式瞭解的,但他的選擇是在歷經了戰鬥、磨礪、承擔而依然無法超脱的情形下做出的。原來人的毅力,也是可以從由無限趨近枯竭。歷史會告訴我們,像這樣的譯者終究是否會成為偉大的人。優秀的翻譯家堪比優秀的作家重要,傅雷當之無愧。

傳記裏的三個人,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雕塑家,一個是小説家。像這樣的領域一直是欠缺審美視角、缺少藝術稟賦的凡夫俗子的禁區,他們堅守的各自的'園地,對絕大部分人來説,有如天方夜譚或神祕莫測。能將每個人都感召在一起的除了他們留給我們人類的展現真善美的共同的藝術財富之外,更有他們為尋求真理和正義而與人生的困難搏鬥的力量。儘管貝多芬的暴躁、米開朗琪羅的軟弱、托爾斯泰的矛盾,但是他們那種為捍衞藝術而一往無前、痛苦掙扎的飛蛾撲火般的對抗、執着的姿態,最後使自己成為“靠心靈而偉大的人”的典範。我們從羅曼羅蘭這裏對於他們的偉大感知,並非出於對他們生平的全面記述、解讀,而是像潑墨畫一樣頗具浪漫色彩的渲染。讓讀者能夠在詩一般的語言裏形成英雄的輪廓——像羅曼羅蘭這樣的作家,他們的語言自然而然地接近詩的境界。

在《米開朗琪羅傳》末了,作者説“我不説普通的人類都能在高峯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們應上去頂禮。在那裏,他可以變換一下肺中的呼吸,與脈管中的血液。在那裏,他們將感到更迫近永恆。以後,他們再回到人生的廣原,心中充滿了日常戰鬥的勇氣。”在此,與其説是作者説給別人聽的,還不如説是他説給自己聽的,更確切。按照作者的初衷,開始從偉人、英雄這裏尋找戰鬥的勇氣,主要是因為他正經歷着一個騷亂不寧的時期、充滿着兼有毀滅與更新作用的雷雨。所以,他要跪下去與他們相對傾吐他的衷曲,多霧的萊茵河畔,自從貝多芬用強有力的手扶起羅曼羅蘭的那時候起,他便要歌唱病癒者的感恩曲,於是,才有了《貝多芬傳》繼而《名人傳》。

但是我等愚鈍凡俗之人在讀這樣的書時,彷彿膜拜到了神,結果是巨大無比的距離感。何況時代教會了我們物質的力量而漸漸淡化着精神的影跡,似乎幾乎所有的人們都躲避着崇高、告別“成為偉大”而沉醉平庸、期冀“顯得偉大”。所以在拿起《名人傳》時,並非不能對着高峯頂禮,而是不願,甚至羞於。蓋因為相較於偉人的生涯,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一覽無餘。剩下的時間我們便寧願讚美他們的作品而不願感受他們偉大的人格魅力,甚至將貝多芬的暴躁、米氏的軟弱、列夫的多變拿來做自己最堅挺的擋箭牌來對抗苦行僧的生活(或者受虐癖的)生活:今朝有酒今朝醉,但願長醉不復醒吧。歡樂只需痛苦來換取?何苦來着。在周潤發的電影新作《孔子》中,周迅飾演的南子説過這樣的話,“人們很容易理解夫子的艱辛痛苦,卻很少有人能理解先生這痛苦背後的內心至高境界。”同樣,很多人在羅曼羅蘭這裏很容易看見——或理解——他們的痛苦,唯有體會到他們痛苦背後的內心的至高境界的人,才可稱之為頂禮了高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