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驪山遊記散文

文學1.22W
驪山遊記散文1

快哉人生中的爽心逸緻的趣事莫過於遊覽各山大川,其身心放鬆之下的閒情難以形容於筆端。當你在不摻任何雜念的心緒下讓自己置身於如畫的青山綠水之中享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這份悠哉,你的心情也會隨之變得豁達廣闊,生命之泉也澄澈鮮亮起來。

驪山遊記散文

慕名於驪山的風景之美,已是許久以前的事了,有幸能親臨其地品嚐自然其人文景觀,喜悦之情自然是滿載於心。俗話説:"觀海則情溢於海,登山則意滿於心"就是此時最貼切的描繪。早有傳説,驪山昔日松柏滿山,四季常青,遠看象一匹青色的駿馬,故稱之為驪山,這大概就是驪山得名的由來吧!因為它歷史的古老,風景之秀麗以及山下山上各名勝古蹟之繁多而享有"關中絕勝"之美譽。其風景名勝美不勝收,大致可分為西、中、東部三大景觀區。自古以來就是文明遐邇的遊覽、沐浴勝地。置身其中,陶醉其千古風流、追逐歲月的痕跡,讓人動情。那千年的風韻縈繞於腦際,久久不得飄散,感懷於人生之滄涼,歲月之無情。

驪山繁華似錦,亭台樓榭數不勝數。聽導遊説每當夕陽西下,紅霞萬狀,驪山便沐浴在落日的餘輝之中,好似披上了絢麗的紅紗,真是意象萬千。明有劉儲秀賦詩來贊之——"由來驪山多奇峯,一望嵐光翠且秀。復此斜陽相掩映,紅雲萬朵照芙蓉"。很是遺憾,天公偏偏不作美,下起了淋漓細雨。這景緻似乎與我無緣,少了它的點綴就如一幅美倫美奐的絕妙之畫少了抹青一筆,顯得不那麼圓滿,然而雨中觀景也有一番風味,整個驪山籠罩在細紗暮靄之中,更富有幾分神祕之感,抑或這便是得失之間的最好詮釋吧!

驪山之顛,峯巒千仞,高出雲表,旭日東昇,天光四射,極目環視,北瞰渭水如帶,南眺秦嶺如畫,西望古都,東觀漢華,五陵落暮入川匯流,秦川美景,盡收眼底。其氣勢,其意境讓你越品位越覺得神奇"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不油然充斥你的心胸。

驪山底是風流皇帝李隆基和絕代美人楊貴妃纏綿愛情的'發源地。它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景,無不和他們的愛情相連,而華清宮更是因為他們而存在,也見證了他們忠貞不渝的愛情,讓千古遊人興歎不已!遙想當年,"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正是由於他們的奢靡生活釀成了"此情可待成追憶"的千古絕唱。華清宮更有"天下第一温泉"的美稱,據考察此泉可治療百病,如今泉水已被開發利用,既有鑑賞價值,,也可讓遊客親嘗親泡此泉,怡然自得,修身養性。

撫今思昔,驪山因其神奇而演繹了許多歷史事件。秦始皇在此焚書坑儒企圖扼制人民的思想,築陵驪山旁留下了舉世無雙的大冢。當然,震今中外的"西安事變"其現代意義更大些,它成為扭轉時局的樞紐,中國人民自此開始了八年的抗日救亡。

驪山之遊讓我體驗到了祖國河山的壯闊與多嬌,大自然的神奇美麗,如黛的山,如眸子般透徹的水,不飾雕琢,惟妙惟肖,讓人留連忘返。我感歎於這種壯麗,這種温柔和細膩。漫讀驪山的旖旎風光,感受"魚翔淺底""鷹擊長空"的奔放與豪情;漫遊在驪山博大精深的自然人文景觀中,頓悟人生的潮漲潮落是如此飄渺,人景交融達到了一種原始的狀態,這份默契的場景是多麼美好的人生境界。

我景仰於驪山的磅礴恢弘,它的歷史寫下了中華民族燦爛輝煌的文明,向世人昭示了華夏兒女息息相傳的優良傳統和崇高品性,此山此水既讓我享受到了秀麗的風光,又得到了生命的感悟。

驪山遊記散文2

自從20xx年退休後,年年和朋友結伴去藍田湯浴泡澡遊玩,今年感覺有點膩了,於是我們六人一行在三月十八日一早來到驪山故地重遊。

十多年前兩次來過驪山,驪山的美景曾經使人留戀往返,而唐玄宗和楊玉環的那段流傳千年愛情傳奇更令人沒齒難忘。而今的驪山更是今非昔比,翻天覆地。驪山腳下,華清池旁,隨着大唐華清城的拔地而起,臨潼的旅遊經濟開始了一次華麗轉身。漫步在大唐華清城廣場,欣賞着“長恨歌”飄逸的造型和精美的浮雕,重温歷史記憶,令人心馳神往。

來到臨潼第二天,正當我們在華清城廣場觀看楊貴妃沐浴的浮雕時,忽然眼前一亮,發現廣場成羣接隊的人簇擁在一起,走近一看,才知道陝西五套秦聲飛揚節目組來這裏進行秦腔臨潼區海選賽。於是我們中的秦腔戲迷連聲説,這次臨潼之遊來得巧。於是再也挪不動腳步,那裏也去不了,於是結結實實觀看了當天秦腔賽的全過程,有兩個反應快的還不失時機的和主持人演員都合了影。親眼目睹了《秦聲飛揚》主持人海濤的風采,現場見到和傾聽了明星評委展運華,張小斌,譚建勛對參賽演員詼諧犀利的評論和觀眾親密互動,感覺到我們的真是幸運極了。參賽者大都是我們的同齡人,年齡最大竟然八十多歲,這種對秦腔的執着也深深的打動了我們,我們情不自禁地為的同齡人切切實實做了一回觀眾席上最虔誠的粉絲。我們毫不吝嗇的為這些秦腔的捍衞者鼓掌加油。這次驪山之行,竟使自己在不經意間愛上了秦腔。

驪山美如錦繡,又名繡嶺,海拔一千三百多米,以石甕谷為界分為東繡嶺、西繡嶺。我們用了一天時間先爬西繡嶺,從驪山晚照到石甕谷用了兩個多小時。在石甕谷,我們遇見一個揹着揹包三十歲左右的小夥向我們問路,通過攀談,才知道這是個孤獨的旅行者,利用閒暇之餘,一個人揹着揹包計劃走遍大江南北,問他為什麼不和朋友結伴,他説,朋友都比較懶。一種敬慕之情油然而生,我們曾經感慨八零後是令人鬱悶的一代,但今天這樣的八零後是我們欣慰。吃苦,執着地實施自己的志向,應該當之無愧的是八零後的楷模。

也許是山下那高亢雄厚的秦韻勾起我們的戲癮,也許是俊秀壯麗的驪山適合我們展示自己那不曾展示的歌喉。第二天我們從東邊爬山的時候,我們這一幫年過六旬的人,竟然在山上徹底放鬆自己瘋了一把。我們在地勢比較平坦的山路上,對着鬱鬱葱葱的山峯,毫無顧忌地可着嗓子唱起了秦腔。惹得一路遊人注目觀看,我們也毫不顧惜已經具備穩重的形象,唱起了我們熟悉的老歌新歌,把我們幾十年積澱的矜持放下,把我們從不輕易示人的歌喉放開。把我們的瘋狂的姿態和忘情的歌聲獻給美麗的驪山。感覺真好!當然我們也不忘隨時做一下評比,聲音最好的唱得最標準的是我的同事老計,她那渾厚寬闊的聲音為驪山增色添彩,是山上的遊人不由自主的為她鼓掌。也是同行的我們自慚形穢羨慕不已。

雖然驪山美景依舊,雖然華清池的故事不再新穎。但是舊地重遊,仍然樂此不疲。重温了歷史,領略了唐文化,感受了温泉,見證了古蹟,仍然使人感慨萬千。3月23日下午,我們依依不捨地告別了驪山。

標籤:驪山 遊記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