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關於哈佛商業評論的讀後感

校園1.92W

《哈弗商業評論》為中國的管理者提供了學習和實踐的平台,與其它管理雜誌不同的是,它是“管理理念的創造者”。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哈佛商業評論讀後感,僅供參考。

關於哈佛商業評論的讀後感

  哈佛商業評論讀後感篇一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決策理論學派奠基人赫伯特·西蒙有句名言“管理就是決策”。雖然這個解釋過於寬泛,但卻可以顯示出決策的重要性。

管理是管理者運用各種資源達成某既定目標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管理者為了更有效的運用有限的資源以更高水平達到目標,必須不斷地做出各種決策。可以説,管理的過程就是不斷進行各種決策的過程。

在當前對有效管理的討論熱潮中,決策是不能忽視的一個熱點。《決策》收錄了《哈佛商學評論》數十年間在決策方面的八篇經典文章。創刊於1922年的《哈佛商業評論》是哈佛商學院的標誌性雜誌,始終致力於發掘和傳播工商管理領域中最前衞的思想理論、觀點和方法,幫助管理者們不斷更新理念、開闊視野、適應變化,與時俱進。《哈佛商業評論》刊登的不是普通的新聞,而是具有創新性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它持久的權威性和前瞻性,影響並推動着全球管理實踐的發展。本書精選的八篇文章內容精闢,編排獨具匠心。出發點不盡相同,但前後呼應。本書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層層遞進,渾然天成。

第一個層次的重點是理解決策。

彼得·F·德魯克在《有效決策》中指出管理者需要做出的風險決策並不頻繁,但卻十分關鍵。有效的管理者應該把決策過程看成是一個有明確定義的要素和清晰的順序步驟的系統過程。從問題分類、定義問題、詳細説明問題答案、為滿足邊際條件而做出正確決定到整合決策的實施行動、可行性與有效性的檢驗,循序漸進地進行這幾個步驟以保證決策的質量。一般而言,有能力做出對整個組織及其績效和結果具有顯著和積極作用的決策,是有效決策者的標誌。 《平等互換:一種理性的取捨方法》由約翰·S·哈蒙德、拉爾夫·L·基尼和霍華德·萊法合著,為了填補理性取捨方法的空白,而介紹了一個被稱為平等互換的系統。平等互換的方法不僅不會使複雜的決策變得容易,而且還要在所設定的價值和取捨之間做出困難的選擇,它提供的是一種可靠的取捨機制和用以做取捨的清晰框架。通過簡化和整理取捨中的一些機械因素,可以將決策者的精力集中到最重要的決策環節,決定各種行動方案的真正價值。

《適應性決策》的作者是阿米塔伊·愛茲奧尼。他在文中提到傳統的決策模式已經不能夠滿足當今信息爆炸和時間緊迫的社會。作為新的決策模式之一,漸進式不要求重新變動整體方案,只需作儘可能小範圍的部位變動。現在還出現了一種新模式,即混合掃描決策模式,或稱適應性(或謙遜)決策模式。這種新模式涉及兩個系列的判斷:有關組織目標和政策方面的概括的基本選擇,以及以深入檢查某些重點事實和選擇情況為基礎的、小的、嘗試性決策。管理者可以通過這種方法來提高決策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另外,也可以推遲決策、滯後決策,或分部分決策,或戰略儲備,時期可以利用不期而至的機會和支付預料之外的成本。

《你能分析問題嗎》和《怎樣分析問題:管理練習之二》是姊妹篇。通過一個真實的案例介紹了一種由開普瑞和特拉格開發的一套解決問題和決策的系統化方法。讀後會驚訝的發現在處理問題和決策上自己的.推理方法是不夠完善的,用理性思維來取代散漫凌亂的思考是有助於決策者科學有效決策的。

第二個層次是第一個層次的演進和深化,側重理解決策的障礙,包括人際關係障礙和心理陷阱。

克里斯·阿基里斯在《決策的人際壁壘》中一項對六家公司165名高層管理人員的行為的大型研究暴露出了所有管理團隊在某種程度上都具有決策通病,即幾乎所有管理者在某種程度上都會有意無意地妨礙組織應有的公開、信任、創新等。在文中,作者介紹了改變這種狀態的可行方法。

在哈蒙德、基尼與萊法合著的《決策中的隱蔽陷阱》中,通過對最有可能影響商業決策的八種心理陷阱指出,有時候錯誤不在於決策的過程,而在於決策者的想法。大腦思考的方式能夠阻礙人們做出正確的選擇。避免心理陷阱的最好辦法就是警覺,預先提防就可以預先準備。管理者也可以採取其他簡單方法來讓自己和組織避免各種心理失誤,適當採取行動以確保重要的商業決策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第三個層次則筆鋒一轉,提出理性決策固然重要,但並不絕對。

《什麼時候相信直覺》。此篇中作者對美國在線和強生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進行了訪談,研究了他們的決策方式。許多高層管理人員説他們平時做重大決策時並不依賴任何邏輯分析,而是利用“直覺”、“本能”、“預感”或“內心的聲音”,並介紹了頂尖科學家的研究,研究認為人們的情緒和感覺不僅有助於憑藉直覺做出好的決策,而且可能實際上是基本的。作者認為,直覺就是一種洞察模式的能力,而自我反省可以增強這種能力。

一本書讀下來,不僅使我體會到了閲讀的愉快和樂趣,更使我有了思想上的啟迪。無論對組織還是對個人,決策都是管理的靈魂。對於一個組織而言,決策的質量是成敗的關鍵。對於決策者個人而言,決策的高質量也是有效管理的標誌之一。在深層次理解決策的價值、要素和可取模式的前提下,運用系統的分析方法,規避決策障礙和壁壘,結合直覺判斷,做出最有效的決策。

  哈佛商業評論讀後感篇二

讀過這篇文章之後,我們可以很直觀的瞭解到,現代的社會,關於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很惹人關注的話題,我們不應該忽視職業生涯規劃。因為只有你做好職業生涯規劃,你才能真正的找到自己的定位,準確的找到合適的且適合你的工作。

從這篇文章中,我們可以瞭解到,在美國和很多資本主義國家中,一生只從事一份工作的人幾乎已經不存在了,大部分的人一生都會轉換好幾份工作。這是一種趨勢,也是一種現實。但是,千萬不要誤以為頻繁的轉換工作就是值得提倡的。因為很多人頻繁的轉換工作是因為做了錯誤的職業生涯規劃,沒有正確的找到自己的定位。但是有一種比頻繁的換工作意義更加重大的是轉變職業,這些轉變職業的人就是像作者所説的,找到自己的需求,明辨自己的能力、跳進不同的軌道、讓策略浮現。體驗不同的生活,不斷的挑戰自己,實現自己的不同價值。就像文章中提到的作者、Martin Crampon和Liz Brown一生換了很多的職業,在不同的領域實現自己的價值,在不斷的探索中,找到自己的正確定位,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位置。其實,我們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如果發現現在的職業也許不是真正適合自己的,那麼就應該及時的找出自己的問題,及時果斷的轉變自己的職業,這是對自己負責任的表現,這樣才能更好的貢獻自己的價值。就像以前看過一篇文章,是關於美國前國務卿賴斯。她的一生轉變幾次職業。 她説,“我堅信,人不應沉湎於過去。無論你以前當過什麼,都不要老想着回到以前的那個自己。轉變也許你會發現一個全新的,更加完美的自己。”

那麼,如何轉變呢?首先,必須確定志向,志向是事業成功的基本前提,沒有志向,事業的成功也就無從談起。俗話説:“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立志是人生的起跑點,反映著一個人的理想、胸懷、情趣和價值觀,影響著一個人的奮鬥目標及成就的大小。 所以,在制定生涯規劃時,首先要確立志向,這是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關鍵,也是你的職業生涯規劃中最重要的一點。其次,必須進行自我評估,你必須自己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知道自己的水平能力,知道自己的興趣所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轉變職業生涯也要以好好工作,實現自己的價值為基礎。只有進行自我評估,才能對自己的職業做出正確的選擇,才能選定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生涯規劃路線,才能對自己的職業生涯目標作出最佳選擇。第三,職業選擇是十分重要的,可能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還有其他許多的因素,你會有很多的職業選擇,但是,這個時候你就必須做出選擇。職業選擇正確與否,直接關係到人生事業的成功與失敗。據統計,在選錯職業的人當中,有80%的人在事業上是失敗者。正如人們所説的“女怕嫁錯郎,男怕選錯行”。由此可見,職業選擇對人生事業發展是何等重要。第四,必須有強大的內心力量,有足夠的信心和勇氣,因為轉換職業生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要面臨風險。因為,你畢竟不知道前行的路上到底是什麼在等着你,你可能會成功,但失敗的風險也是很大的。所以,強大的內心是必要的。其實,賴斯的經歷也能給我們一些的啟示,在她轉變職業生涯時,她説,“我基本上是一個充滿信心的人。這種信心源於充足的準備,一流的實力。我的信心還跟我小時候就總是身處必須表現自己的場合有關。鋼琴比賽、鋼琴獨奏、滑冰,這些我原本都做得不大好,但我還是盡力嘗試。還有一點可能也非常重要,我在事情還沒有結束前不會去想失敗的事,到事情結束後,我才會想,哎呀,這件事本可能會是怎樣的一個糟糕結果。不要過多地去想負面的東西,別老是想事情會變得如何如何糟糕。”所以,充滿信心的去做就會加大成功的可能性。最後,對於職業生涯規劃,我們必須做出評估和回饋,俗話説:“計劃趕不上變化。”是的,影響職業生涯規劃的因素諸多。有的變化因素是可以預測的,而有的變化因素難以預測。在此狀況下,要使職業生涯規劃行之有效,就須不斷地對職業生涯規劃進行評估與修訂。這樣,最後,我們就能正確的找到自己的定位,更好的實現自己的價值。

  哈佛商業評論讀後感篇三

美國《哈佛商業評論》打算在上海出版該雜誌的中文版,進而進入中國市場。金橋受該雜誌的委託於20**年1月份至12月份對10萬上海人進行了市場調查。下面是此次調查結果的簡要報告。 首先,《哈佛商業評論》在上海的知名度相當高,曾經聽説過該雜誌的被調查者有87%。而且,此次調查結果顯示上海市場存在着願意訂閲該雜誌的潛在讀者。超過一半的被調查者表示閲讀的意向。在雜誌內容方面,我們發現大多數的人想讀到國際經濟信息以及美國經濟信息。這意味着上海存在着還沒有得到滿足的市場領域,就是説中國缺乏一家能夠深入報道國際和美國經濟狀況的雜誌。至於從此如何發掘新市場,本人下面深入討論。

基於這些數據,我們能夠制定具體措施來進入上海市場。

一。由於上海讀者認識《哈佛商業評論》,該雜誌沒有必要進行大量的宣傳活動。這一點是較強的優點,因為其他雜誌若要進入此市場,必須得通過深入廣泛的宣傳工作,力求使廣大讀者對其有更進一步的瞭解。

二。該雜誌的潛在競爭對手包括著名的《股票報》、《市場報》等在大陸歷史悠久的報刊。據我們所知,這些雜誌對國內市場信息的報道具有公信力,已經得到市場的認可。試圖直接與它們競爭不見得是最理智的選擇。

三。54%的潛在讀者羣想對國經濟信息以及美國經濟信息有更深入的瞭解。還有他們已經持有或計劃買進股票和共同基金。本公司認為在中文版裏開設專門覆蓋在國際市場和美國市場上交易量較多的金融產品會滿足許多讀者的需求。

四。72%的讀者對英文的掌握較弱,看不懂英文報紙。本公司認為這一點可以被當做機會來對待。比如,每月出版雙語版本會吸引對英語有興趣的讀者羣,有助於開闢新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