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荊棘鳥讀後感15篇

校園2.27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荊棘鳥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荊棘鳥讀後感15篇

荊棘鳥讀後感1

這本書很厚重,有一種回味綿長的感覺,讓人意猶未盡。一家三代,梅吉和她的母親有着相似的命運,痛苦,不幸,有過美好,但都是短暫的,明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卻始終得不到。於是他們就選擇了一個女人唯一能得到的東西——孩子,以為這樣就可以補償所有的損失和遺憾了,可以讓自己內心得到滿足。

可到最後她們才明白,這終究算是偷來的,既然是偷來的,就必定要還回去。最終她們都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並且是以一種極其殘忍的方式,連最後一面都沒有見着。尤其是梅吉,她一直在與上帝鬥爭,爭奪拉爾夫,爭奪戴恩,爭奪屬於她的丈夫和家庭,可愛得太深是會遭上帝嫉妒的,於是上帝收回了這一切。拉爾夫,戴恩,他們最終都選擇了將自己獻祭給上帝,終其一生侍奉上帝,並且先她而去。

這是一份怎樣深沉的苦難啊,從孩提時代一直延續到垂暮之年。可她挺過去了,憑藉她的堅韌,執着。我不禁想,一個人,一個女人,到底藴藏了多大的能量,可以支撐她度過孤獨和無助的漫長時光,並且堅持到了最後。

荊棘鳥讀後感2

最近,無緣無故地迷上了《荊棘鳥》。我無法理解梅吉對拉爾夫的痴迷,他是那麼的自私。

其實,在這個世上有很多隻孤獨的荊棘鳥,不知道幸福在何方,只能在迷茫中尋尋覓覓,無數次尋找,無數次等待,卻一直沒有等來屬於自己的幸福,終以傷心度日。

至於其中到底有什麼意義,我也無法言表。只是覺得這樣很美,很美。

可旭旭不太喜歡這本書,她總是愛看一些雜誌。所以,當她興致勃勃地拿走,又愁眉苦臉地還給我,還抱怨到:“全是寫景的,再説,實在太厚了!”我一點也不驚訝。旭旭就是這樣,做事不能堅持到底,半途而廢,但這也正是她的可愛之處,我喜歡她的天真與活潑,不像我,總是看起來很孤僻似的,也只有旭旭懂,這也是我和她成為朋友的原因。其實我只是無法融入班級,把自己與同學們用一層薄膜隔離開了,這是旭旭對我的評價。

或許我是該考慮考慮自身存在的這種他人不易接近的性格了。畢竟,有時,我也會感到孤獨、無助。

旭旭的其他朋友,還悄悄跟她説:“你沒事別跟顏荀伊在一起了,看她有點陰暗。”可旭旭總是搖搖頭説道:“你不懂她。”

旭旭果然是我的好朋友,永遠不會因為別人的流言蜚語而拋棄我這個最好的朋友!

荊棘鳥讀後感3

時隔十八年,我再次拿起《荊棘鳥》這本書,不知是緬懷師範時光,還是想在聆聽一種鳥的聲音。十八年前的記憶,只知道是一曲愛的悲歌,但當時內心也深深的觸動了。所以當我們再次交流起來的時候,我就急不可待的想在讀讀她,還好朋友借我了這本一直想看卻又沒機會看的書。

細細品味了澳大利亞著名作家考琳。麥卡洛的長篇小説《荊棘鳥》,富有詩意的環境描寫,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畫,美麗而悽婉的愛情悲歌,這一切深深地吸引了我,也打動了我。但是讀書筆記觸最深的還是那種痛,那種無奈,那種由於自己造成的無奈,正如荊棘鳥,之所以會痛就是因為自己找的荊棘。

其實這種痛我們從作者的開卷語中就能深深體會,“有一個傳説,説的是有那麼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着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才歇息下來。然後,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棘刺上,在那荒蠻的枝條之問放開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着,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因為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深痛巨創來換取……反正那個傳説是這麼講的。” 每每回味這段話,總會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荊棘鳥讀後感4

拉爾夫在一次度假中找到了獨自旅行的梅吉,愛情之火將兩人燃燒從而拋棄了上帝和精神的禁錮走在了一起,在短短的兩天時間裏梅吉得到了拉爾夫的種子,之後梅吉生下了拉爾夫的兒子。然而梅吉對拉爾夫隱瞞了真相,直到兒子成年後也選擇了做上帝的使者,梅吉無奈把他送到了拉爾夫身邊。

自始至終拉爾夫不知道那個跟他有着同一張面孔的年輕人是他的兒子,但是拉爾夫愛梅吉所以也愛梅吉的兒子對這個年輕人關懷備至。不幸的是兒子在一次救人中溺水而死。拉爾夫護送兒子的遺體回到了梅吉身邊,當他知道真相後在梅吉的懷裏痛苦地死去······

一部充滿着傷感的愛情小説就這樣落幕了,讀後感慨很多,當愛情和慾望擺在你面前的時候,你是選擇前者還是後者呢?選擇以後你是否能夠保證一輩子不後悔呢?

書中最後一段文字寫的非常好,我現在摘錄在這裏供大家慢慢體會吧。

鳥兒胸前帶着棘刺,她遵循着一個不可改變的法則。她被不知其名的東西刺穿身體,被驅趕着,歌唱着死去。在那荊棘刺進的一瞬,她沒有意識到死之來臨。她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盡,再也唱不出一個音符。但是,當我們把棘刺扎進胸膛時,我們是知道的。我們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們卻依然要這樣做。我們依然把棘刺扎進胸膛。

荊棘鳥讀後感5

剛拿到《荊棘鳥》的時候,我便被梅吉與拉爾夫之間的愛情所吸引,化身一個小粉絲,期待着這場禁忌之戀終有一天能以一段曠世之戀畫上句號。而現實總是那麼不盡人意,那個紅衣男子真正離開塵世之時,我輕輕合上書頁,長吁一口氣。終是落下了帷幕,有塵埃落定的放鬆,有惋惜難過的哀歎,有些事不能改變,卻已足夠影響一生。

有那麼一段時間,不禁開始責備拉爾夫,那個選擇去愛卻又放不下權勢的人。他渴望爬上金字塔的塔尖,卻又深愛着塔底那不為人知的一捧沙。愛情終是給不了他拋下一切隨你走的勇氣。在時光的推移中,那個活潑的梅吉,恐怕早已化成一根羽毛,只在起風的時候輕輕地撓動他塵封已久的心。

儘管在心裏一遍遍地猜想:若是他肯放下羈絆他的教主虛名,她也情願再鼓起勇氣等一等他,結局會不會不一樣。我卻怎麼也怨恨不起來那個俊美的紅衣男子,那個為愛痴狂的小梅吉。因為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成為什麼樣的人,路過什麼樣的風景,擁有什麼樣的結局。

荊棘鳥讀後感6

《荊棘鳥》是澳大利亞著名作家考林·麥卡洛的長篇小説,小説敍述的是一家祖孫三代人的愛情故事,其中主線是梅吉與拉爾夫的愛情悲劇,作者以一種平鋪的文筆演繹了克利裏家族及相關人物的命運,其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

拉爾夫,一個將自己的身體和靈魂都獻給上帝的人,一個以成為紅衣主教為自己人生追求的人,他不能談情説愛,在遇到梅吉之前,他做到了,可在遇到梅吉的那一刻,他是內心就發生了巨大變化,伴隨着梅吉的長大,他們的感情愈來愈深,矛盾與痛苦也與日俱增,最終拉爾夫選擇了他的教會,遠離了梅吉。可上天弄人,梅吉結婚之後,他們卻又重逢了,而且拉爾夫也理智讓位於情感,他們有了自己的兒子,梅吉也因此離開了自己的丈夫,可兒子後來又永遠的離開了她,接着是拉爾夫的離去。梅吉,這個痴情的女人,將孤獨的過完她的人生。

看完這本書,我不禁地在想:難道美好的東西只能因最深痛的巨創甚至於生命來換取嗎?中國的梁山伯與祝英台,牛郎與織女,外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斯嘉麗與白瑞德,無不如此。那麼,當我們遇到這種情形時,是要一份刻骨銘心的愛,卻要受盡磨難,還是要一份平靜無波的情感,庸碌地度過一生?我想,我們要解決這問題,應該再不是什麼難事,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好時代,我們是幸福的現代人。

荊棘鳥讀後感7

讀完整本書,這是一個頑強女性一生的生命歷程,在面對選擇有過天真迷茫,在一連串命運的打擊時仍然默默堅持,不放棄活的希望,小説與現實生活不會完全雷同,只是向我們剖析了一段“殘酷”的人生,向我們講述着女主人公對愛情的追求與命運的抗爭,梅吉勇敢的宣佈了她非同一般的愛情宣言,是她對宗教,對上帝的鬥爭宣言,她表現出一個女人對愛情的大膽追求的決心與對宗教不合理制度的抗議,她不怕遭受寂寞,痛苦和精神摧殘,願意用深痛巨創來換取世上最美好的東西。

這個故事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一個家族史,一段愛情故事,更是對我們自身的一種鞭撻,追逐理想是一段艱辛而坎坷的旅程,為我們自身所作出的選擇而努力奮鬥,即使痛苦孤獨是註定的,然而僅有執着而勇敢的人才能衝破自我獲得勝利。

荊棘鳥讀後感8

我讀過《魯濱遜飄流記》、《愛的教育》、《福爾摩斯探索集》……但讓我記憶最深刻的還是《荊棘鳥》。

書中有這麼一個傳説:有一種荊棘鳥,它從一出生開始就有一個使命——尋找荊棘樹。就在找到荊棘樹的那一刻,它要把自己的身體插入最長最尖的那根刺裏,並放聲歌唱,那一刻,百靈與夜鶯都黯然失色,整個天地都安靜下來,連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直到它唱不出一個音符,反正那個傳説是這樣的。

之後,我看完了整本書,我的情緒久久不能平靜,為何荊棘鳥知道自己是要死去的,還將荊棘插體內,我知道,它是為了完成自己使命,並倒在完成任務之中。

它一生只唱一首歌,並還要把歌奉獻給人們,那是一種多麼質樸、無華、無私奉獻的精神啊!

我們應該學習荊棘鳥,應該無私奉獻着自己的全部,並將自己的一切回報給祖國,回報給社會,回報給自己愛的家園。

沒有一種品質比無私奉獻更重要,它代表着人類社會的愛。奉獻使我們的家園充滿愛,讓這種品質繼續延續下去吧!

荊棘鳥讀後感9

最近,無緣無故迷上了《荊棘鳥》。我無法理解梅吉對拉爾夫的痴迷,他是那麼的自私。

其實,這個世上有很多隻孤獨的荊棘鳥,不知幸福在何方,只能在迷茫中尋尋覓覓,無數次尋找,無數次等待,卻一直沒有等來屬於自己的幸福,終以傷心度日。

至於其中到底有什麼意義,我也無法言表。只是覺得這樣很美,很美。

可旭旭不太喜歡這本書,她總是愛看一些雜誌。所以,當她興致勃勃地拿走,又愁眉苦臉地還給我,還抱怨到:“全是寫景的,再説,實在太厚了!”我一點也不驚訝。旭旭就是這樣,做事不能堅持到底,半途而廢,但這也正是她的可愛之處,我喜歡她的天真與活潑,不像我,總是看起來很孤僻似的,也只有旭旭懂,這也是我和她成為朋友的原因。其實我只是無法融入班級,把自己與同學們用一層薄膜隔離開了,這是旭旭對我的評價。

或許我是該考慮考慮自身存在的這種他人不易接近的性格了。畢竟,有時,我也會感到孤獨、無助。

旭旭的其他朋友,還悄悄跟她説:“你沒事別跟顏荀伊在一起了,看她有點陰暗。”可旭旭總是搖搖頭説道:“你不懂她。”

旭旭果然是我的好朋友,永遠不會因為別人的流言蜚語而拋棄我這個好朋友。

荊棘鳥讀後感10

年輕的時候,我想象荊棘鳥那樣,走到豪壯的極致。耗費一生的精力去尋找荊棘樹,唱出那銷魂的歌。只一首,就死在長長的尖刺下,讓血盛開一朵嫣紅的玫瑰。不畏死,不避死,短暫的生命洋溢着義無反顧的絕美。將生命幻化成永久的絕唱。渴望歌唱,尋找歌唱,歌盡而亡。

現在,我想象枯葉蝶那樣,走到了歸隱的極致。一個在天下大亂時閒居深山的隱者。果斷地用美麗換取生命。沒有蝴蝶嬌豔如花的容顏,沒蝴蝶輕盈柔曼的舞姿,也沒有蝴蝶輕紗般精巧華美的翅翼,更沒有蝴蝶臨風微顫的金色觸鬚。似乎一隻蝶所應有的一切,它都沒有。與生具來的只是這麼一身憔悴的裝束。一隻失去美麗的蝶,為了生存,它放棄了所有的美麗,寧願在同伴們五彩斑斕的翅影裏,飄逝成一道枯黃而又孤單的弧線,寧願在同伴們飛揚翩躚的舞蹈中,墜落成一片毫無美感可言的枯葉。

我人近三十,心似四十。雖沒有成為枯葉,也是丟在人羣中找不見的那種。我在悠然地呼吸着自由的空氣時,會懷念那繽紛的身影;會記起那搖曳的舞姿。在一聲悵然的歎息後,屬於我的仍然是一種淒涼而又散淡的生命。我沒有悲觀,再美的花兒也有凋零的時候,當一夜間將嬌豔如花的容顏逝去,留下的只有恬淡!

荊棘鳥讀後感11

寒假沒事翻開了買了很久卻沒有一直沒有時間看的這本書,關於愛與死亡,悲傷與救贖,關於生活本身,講述了克利裏家三代女人的人生,是自我逐漸覺醒,不斷創造自己人生的歷史。

愛的選擇,家庭的更迭,每個地方都能看到選擇的難題,更難得是很多時候無從選擇,就像梅吉一樣,終其一生都要為失去布娃娃的恐怖而痛苦。

荊棘鳥這部跨越了三代人,以梅吉和拉爾夫的愛情悲劇為主線,以澳大利亞20世紀初為歷史背景,描述了整個家族在動盪年代的抉擇與抗爭,就像荊棘鳥一樣,當經濟插入胸膛時,我們是知道的,然而我們卻依舊那樣做。印象最深的人物就是拉爾夫,他為了權勢放棄了梅吉,作為懲罰卻永遠無法忘記她,兩個人的開端顯得莫名其妙,但一生的思念糾葛卻兩人動容。菲在失去了愛人之後懂得他的重要,朱思婷在彷徨和害怕了很久之後終於獲得了她的愛情,也算是有個好的結局。

真正的愛和一切美好的東西是需要以難以想象的的代價去換取的。

荊棘鳥讀後感12

在5月24日我曾寫過一篇《荊棘鳥》讀後感。讀這本書還是在十年前,當我重新想讀起它的'時候我的春春已老去。我用了五十天的時間重新回味了我心中的經典,讀後的感覺較我在上篇文章所寫的有了很大不同。經典不會變,改變的只是自己的心情,或許在很多年後再次讀起的時候我會有更深刻地感受。

主人公拉爾夫神父被作者描述成完美男人的化身,他有着俊朗的外表、內斂的性格、善良的心靈,唯一遺憾地是他把自己獻身給了教會,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所遵循的是禁慾和沒有愛情的終生。

然而,拉爾夫也是人,也是一個有激情、有血有肉的男人。在他二十八歲的時候他喜歡上了一個叫梅吉的小姑娘,隨着梅吉的不斷成長他的喜歡變成了愛,儘管他在努力地剋制着這份教會所不能容忍的愛情,但是愛情之火將他的心燃燒的焦灼和無奈。成年後的梅吉也愛上了拉爾夫,當她向神父表白時卻遭到了拒絕。

梅吉的姑媽臨終前將所有遺產給了拉爾夫,但遺囑中註明拉爾夫必須終身追隨上帝,如果把此筆可觀的遺產交給教會拉爾夫就會被提拔重用,如果拉爾夫放棄遺產娶了梅吉,那麼他就會違背自己的誓言與追求,艱難權衡之後的結果是拉爾夫最終選擇了上帝,確切地説是選擇了上帝賦予的至高無上的神權——羅馬教廷的紅衣主教。

故事講到這裏讀者或許已經知道了結果,是的,拉爾夫得到了權利而失去了愛情,那種心痛折磨了他的一生。梅吉的愛情之花在初戀中枯萎,她選擇了一位容貌酷似拉爾夫的工人做了丈夫,然而她錯了,容貌的酷似不能替代心靈的相通,梅吉在經過一段悲慘生活後重新回到了她的家鄉。

荊棘鳥讀後感13

説來我知道《荊棘鳥》這本書有點晚,是在大學的時候。不只一次在各種推薦必讀書目裏看到過,這就是最初的印象了,也就記住了。後來在圖書館借書時,也多次看到了。可往往只是隨手翻翻就沒有再繼續看下去了,或許是時機未到吧,我一直都沒有看。

至於是什麼原因使我再次想起這本書已經不得而知了,我只是很急切,迫不及待地想要閲讀它。於是便去圖書館找了又找,唯獨沒有它的蹤影。我只好在網上在線閲讀了,最初是斷斷續續的看的。可不自覺的越陷夜深,只要有時間便坐在電腦前一章一章的看下去。看完了,還意猶未盡,又看了不少他人的讀書筆記。然後又看起了根據這本書改編的同名電影,可以用震撼人心來形容。

這的確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偉大著作。值得一提的是,我在看這本書同時還看了另外一本時下流行的青春小説,也改編成了電影,可通篇看下來一點感覺都沒有,只是覺得故事很單調,人物更是沒什麼個性,語言也是我所不喜歡的,簡直是味同嚼蠟,我算是有點理解這個詞了。

荊棘鳥讀後感14

《荊棘鳥》是一個經典的愛情故事,之所以經典,也許是因為這是一個愛情悲劇——從兩人(拉爾夫和梅吉)相遇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註定了的悲劇。

首先説拉爾夫,他是一個教士,忠於上帝的教士,又是一個男人,一個有着一切需求的男人。男人的外在和內在的一切美好在他身上,都彰顯得淋漓盡致,甚至是讓世人包括上帝都嫉妒發狂。他為了的理想壓抑着自己的情感,但是當遇到梅吉時,這種情緒慢慢的復舒,甚至有了違背上帝的想法。他尋找一切時機和梅吉呆在一起,但是目睹了梅吉身體成熟的變化,他的情感日益膨脹,而又拼命壓制着,就這樣在矛盾和痛苦中與上帝掙扎着。

隨着佛羅海達的最大受益人瑪麗。卡森的去世,一紙遺囑就徹底得把拉爾夫拉到所謂的上帝身邊了。拉爾夫無法,也不能估量瑪麗的財產和權利到底能覆蓋多麼廣,所以曾經向瑪麗求婚,向一個孀居多年的老女人求婚,求婚未成,所以沒有財團的支持,紅衣主教的夢想也是遙遙無期。但是瑪麗窺視到拉爾夫喜歡,並愛着梅吉,深深的刺痛了她,所以用最後的遺囑強行把拉爾夫控制着,因為她瞭解一個男人的需要,權利事業永遠至上的。

拉爾夫如願以償了,去羅馬,去梵蒂岡從事着他偉大的事業。但是事情遠沒有結束,矛盾和痛苦的延續,由於他還是個男人,是個有感情的男人,所以一生被牽制着,我想直到他臨終的那一刻,才被上帝所接納和寬恕。拉爾夫是教士,是男人,是美男子,是光明的化身,還是偽君子,各人各自評説吧。

荊棘鳥讀後感15

最近又把《荊棘鳥》看了一遍。這本書讓我不止一次對人這種動物的本性產生了很大的困惑,同時也牽引我從現實生活中移身出來,從旁觀者的身份重新度視周圍的環境,在心理上不斷給予調解,修正,而《荊棘鳥》是我看過所有愛情故事裏最讓我心痛至極的了。

一次錯誤的相識,一場無望的苦戀,一個缺憾的結局。處處縈繞着讓人想哭的氣息。它打碎了我的一個夢:我一直以為愛就是一切可能,只要友愛,什麼都可以逾越與放棄。

而書中的男女主人公之間卻橫亙着一條無形的鴻溝,一個是皈依上帝的教父,一個是小他20歲的姑娘,放棄信仰,獲得愛情,可是失去了信仰的一個人,又是多麼的孤立無助,最終可憐的愛情失望的走了。而我的心也隨之冷卻下來。愛情於現實生活而言,原來也只是一個選擇項,而不是題目本身,對所有的人,都有落選的可能。

標籤:讀後感 荊棘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