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攀登者》觀後感(通用40篇)

校園1.51W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後感如何寫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攀登者》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攀登者》觀後感(通用40篇)

《攀登者》觀後感 篇1

電影《攀登者》根據真實歷史改編,講述了中國登山隊在1960年與1975年兩次向珠峯發起衝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並首次完成了珠峯海拔高程的精確測量。是一部氣勢恢宏、極富視覺衝擊力的大片。在1960、1970物質匱乏年代裏,中國登山隊員實現首次從北坡登頂世界最高峯珠穆朗峯的壯舉本身藴含了大量看點,極寒氣候、缺氧環境、險峻的大山、陌生的征途、瞬息萬變的極端天氣,構成阻擋主人公登頂的重重障礙,使得影片在呈現人與自然搏鬥的視覺奇觀之外也擁有飽滿的情節張力。

《攀登者》真正動人之處卻並非情節和畫面,而是全片洋溢的一種精神,一種中華民族特有的攀登者精神。這種精神貫穿全片、蕩氣迴腸,讓我們走出影院仍激動不已。

所謂攀登者精神,首先是一種不畏艱險、排除萬難、人定勝天的.大無畏精神。眾所周知,海拔八千多米的珠穆朗瑪峯被稱為世界第三極,常年被厚厚的積雪覆蓋,登上它需要超強的體力、耐力和高超的技巧,這是一座讓人望而生畏的神山。而從常年得不到日照的大山的陰面,也就是位於我國境內的珠峯北坡登頂更是難上加難,前無古人。然而,沒有什麼困難能嚇到英雄的中國人民。1960年,在國家還處在三年自然災害的艱苦條件下,中國登山隊員硬是以簡陋的登山裝備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的首次北坡登頂。此後,又在1975年再次登頂,並完成了首次覘標測繪,測得珠峯的高度為8844.43米,這一高度後來為世界採用。

看完這個電影,讓我深有感觸,不管在何時何地,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這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義務。格局決定結局,態度決定高度。這個時代需要攀登者,更需要攀登精神,希望影片可以讓更多觀眾看到登山前輩們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的攀登者精神。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這種精神將永遠與我們同在。

《攀登者》觀後感 篇2

《攀登者》電影的原型史實介紹,轉自鄧鉑鋆。中國人首次攀登珠峯是在冷戰氣氛最緊張的年代,某人溜到了印度,印度自此藉機不斷干涉我國內政,對我國有領土野心。

中蘇決裂之後,面臨重大經濟困難的中國一個宣示有能力獨立解決問題、有能力憑藉自己的手段排除艱難的標誌。有關部門擠出寶貴的外匯採購重要物資並派專機運輸。為了幫助登山隊節省路途上的體力,日喀則修築了一通向珠峯的現代意義上的行車公路(雖然很簡陋)。登山活動並不太平。由於當地叛匪出沒,登山隊由一支150人的軍隊保衞,所有登山隊成員都攜帶防身,因為登山行動前夕剛剛有一批解放軍的醫務人員遭到匪軍襲擊犧牲。登峯醖釀期間,中國正與尼泊爾進行邊界談判。中國提出平分珠峯,尼泊爾嘲諷:“貴國都沒爬上去過,憑什麼分一半?”同時,從當年開始操作了六十年“猴戲”的`印度一直對存在企圖,印度登山隊計劃攀登珠峯,宣示力量存在。在新一輪中尼邊界談判前夕,聽聞印度登山隊即將取得成功的高層下令,“登山隊200人因為傷病只剩下19人符合登頂條件不要緊,只剩下一個人也要爬上去”。

接到命令的時候,登山隊因為接連的惡劣天氣和意外遭遇重創。多名衝頂種子選手受傷,2名隨行進行冰川研究和氣象觀測的青年科學家遇難。根據天氣預報,下一次惡劣天氣將在2天后襲擊珠峯,一行人決定下撤。接到了衝頂命令之後,登山隊召開動員大會,紅旗下宣誓,選擇4名尚保有實力的選手組成突擊隊,衝頂珠峯。突擊隊隊長突發身體不適,不得不離隊,又一名沒有準備的後備隊員補上缺額。這位隊員本來是執行攝像任務的。為了避免更多的犧牲,多名適應高山氣候的執行物資後援支持的藏胞隊員下撤,本來他們要跟隨登頂突擊隊前往海拔8200米處,幫助突擊隊搬運輜重。事實證明,這一決定是經驗不足導致的判斷失誤,登頂4人攜帶物資明顯不足,並消耗了大量體力搬運物資。

《攀登者》觀後感 篇3

國慶期間,我看了電影《攀登者》。

這部電影是以我國登山運動員,於1960年和1975年兩次攀登珠峯的故事改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時候,我們中國和尼泊爾爭珠峯主權,雙方存在了不少爭議,在一系列談判中為了佔據主動,我們中國人就向珠峯發起挑戰,最終我們中國登山運動員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從北坡登上珠峯,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從此,珠峯上飄起了五星紅旗。對此,有一些國家還不予承認,説沒有影像資料。15年後,我國登山隊員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氣象學家徐纓的幫助下,帶領李國樑、楊光等年輕隊員再次挑戰世界之巔。經過千難萬險,經歷生死考驗,在懸崖峭壁上搭建了30米的雲梯,最終又一次登上了珠峯,首次精確測量出珠峯的海拔高度----8848.43米。

電影再現了自然環境的險象叢生,使人害怕;再現了歷史故事的真實畫面,讓人緊張;再現了我國登山運動員的英雄形象,更是給人以振奮與激勵。以方五洲為代表的我國登山運動員那堅毅的神情、堅定的目光,傳遞出了一往無前的信念和決心;那手腳並用、腳蹬肩頂的負重攀爬,刻畫出了勇往直前的堅定和勇氣。他們在裝備和物質十分匱乏、環境險惡的艱苦條件下,就是憑着勇氣、毅力和決心,完成了史無前例的壯舉。他們展現的就是我們偉大的中國精神。

這種精神就是為國登頂,寸土不讓的`愛國精神。

這種精神就是頭頂信仰,心懷夢想的自信精神。

這種精神就是面對生死,勇往直前的無畏精神。

這種精神就是團結向上,共赴職責的擔當精神。

影片還告訴我們:不管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家,一個人,自己的山自己攀上去,自己的事自己做起來。“攀”字,告訴我們要攻堅克難,戰勝艱難險阻;告訴我們有條件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上。只有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做強了,我們才能立世於不敗。

致敬,攀登者!為了富民強國的攀登者!

《攀登者》觀後感 篇4

沉悶的9月電影市場終於即將結束,國慶檔的多部大片開始了密集的宣傳活動。從題材來看《我和我的祖國》作為獻禮片肯定是重中之重,不過在網絡預購和觀眾觀看意願上,吳京領銜的《攀登者》才是第一名。儘管《攀登者》的演出陣容同樣是眾星雲集,但吳京很明顯是最受關注的那個。

僅僅靠着兩部電影,吳京就飛速躥升成為了國內最好的男演員之一,可能在演技方面他算不上完美,不過他在電影題材創新和市場風格的引領上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戰狼2》讓大IP加小鮮肉的圈錢模式徹底破產,觀眾不必看着垃圾電影還被製作公司嘲笑素質不行,從此內容和口碑才是電影成功的第一要素。

年初的《流浪地球》讓吳京的`眼光再次被市場驚歎,小眾題材的科幻電影都能大賣,靠的不是花錢造假,實打實地用心才是被觀眾們肯定的原因。作為國內第一個票房過百億的男演員,吳京並沒有驕傲,還是一如既往的接地氣。拍戲時各種苦都親自嘗試,閒暇時他也會和媒體調侃一些圈內的不良現象,同樣會對自己的粉絲們循循善誘,讓他們不要盲目追星,先做好自己的事。

在《攀登者》的宣傳活動中,有人採訪吳京,問他擔不擔心這次的登山題材票房很難衝高。吳京的回答是,當他選擇這個從沒有出現過的題材時,他就已經有收穫了。演員就應該不斷嘗試,不斷挑戰,如果只在乎票房就會被圈起來,越來越小心翼翼。用心去拍電影大膽創新,最終觀眾會給你投票,好電影不會被埋沒,誇誇其談才是真的墮落。吳京的話展示了他的格局,這樣的人才稱得上是好演員。

《攀登者》觀後感 篇5

十一國慶第一天,期待已久的電影攀登者如願看完了,出了影院感覺自己遲遲還在電影當中,場面的震撼,人性的光輝,細膩的情感都讓我有種説不出的感動,應該用了不少紙巾,淚點低的孩子。“為國登頂,寸土不讓”這樣的激動人心又堅定不移的信念着實讓中國振奮!

本故事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60年代為彰顯中國國家實力和民族自信。中國政府以國家命令組織人員登珠穆朗瑪峯。估計誰都知道,海拔8800多米的高峯。這是挑戰人類極限。在他們眼中他們已經不在是為自己而活,他們身上的'使命肩負着祖國的榮辱,依然非常喜歡吳京的表演,用生命在演繹,裏面的年輕演員都用心的詮釋自己的角色。這也是這個影片吸引大家的原因。這部影片帶給我兩個最深刻的詞是:愛與勇氣。是方五洲對攀登的愛,是方五洲與徐纓戀人與共同克服困難的愛,是李國樑對祖國的愛!是敢於再次攀登珠峯的勇氣,是徐纓用科學對抗反對的勇氣,是敢於犧牲自我的勇氣。對祖國純潔的愛與為祖國犧牲自我的勇氣,無一不讓人感動,我們將保持這個精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與祖國一起走向未來。

人生,是一場登峯,你不知道前方會發生什麼不可預知的事情,你只有接受他,然後去面對自己去戰勝他,相對於他們的那個生與死的決戰,我們又是如此多渺小,渺小到有時候會因為極小的事情而氣餒,還會選擇逃避與放棄,看到攀登者,感覺看到了希望,一種強大的力量在推動着整個國家,而我們身為光榮的一份子,我和我的祖國同在。

《攀登者》觀後感 篇6

一場電影開始了。

銀幕上映呈現了一座高大的雪山,壯麗而巍峨。他像一把尖刀一樣,直衝雲霄,刺破青天。他,就是世界上最高峯——珠穆朗瑪峯。

在1986年,中國,想要征服這座山,卻顯得那麼不容易。8898米的高山,山頂寸草不生,一眼望去,只有黑白藍三種顏色。黑色的是突出的石頭,白色的是雪,藍色的是天,有時還看不到天。看起來一片和諧的景象,爬上去,繞山攀登,行走起來卻危機四伏。冰雪下藏着冰淵,稍有不慎,就會掉入其中,永遠出不來。如果擅自行動,就會迷失在一片白茫茫的雪中。還有令你摸不透的雪崩、暴風雨。但卻有一種鳥,每年遷徏的過程中,都要從珠穆朗瑪峯上飛過。當然,也有同伴因此死去。

我們中國人就像這種鳥一樣,憑着自己頑強的意志,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不畏艱險,登上了世界屋脊,可這卻不被世界承認。原來在攀登的過程中,為了救一個隊員而失去了攝像機,沒有留下證據。我們又只好灰頭土臉的重來。“你們為什麼要攀登?”“因為山就在那兒。”曾有人這麼問登山隊的隊員們,他們就憑着這句話的勇氣,歷盡千辛萬苦,再一次地登上了珠穆朗瑪峯峯頂。他們憑着堅強的意志以及驚人的體力完成了對世界最高峯的.挑戰,向世界證明了,

中國人,登上了世界最高的地方。

攀登,要有耐心,只要一失足,身後就是萬丈懸崖;攀登,要有堅持不懈的毅力,也許你頭上就是峯頂,但卻半途而廢;攀登,雖然充滿了危險,但登上峯頂的那種感覺,是光榮的。

這就是攀登者們。

《攀登者》觀後感 篇7

一大波登山運動員聚集在珠穆朗瑪峯北坡大本營,為着同一個目標:不惜一切代價,登上珠穆朗瑪峯。

這是因為珠峯位於中國和尼泊爾兩國邊境,劃界談判時,中方提議將邊境線劃在珠峯頂峯,但尼方卻主張珠峯完全在尼泊爾境內,這個我們怎麼可以答應。尼方認為中國人沒登上過珠峯,所以珠峯與中國無關。

中國人怎可忍受這般挑釁,為了國家主權,在1960年,國家組織200多人集結珠峯北坡大本營,只為衝上峯頂,讓五星紅旗在世界之巔迎風飄揚,證明珠峯的一半是屬於中國的。最終三位勇士成功登上珠峯,本以為各國終於可以承認這個事實,可惜,我們登頂時並未留下影像資料,這給別人留下了懷疑的把柄。

所以1975年,一波新的登山隊再次為了這個目標聚集在一起。這一次,多了些年輕力量,李國樑、楊光等,還有為登山隊保駕護航的以何纓為首的氣象隊。他們登山隊面對的是狂風,路滑,陡峭,低温的惡劣環境。每次狂風都會給登山隊的前行帶來巨大風險!屏幕前的我隨着他們時而高興時而擔心難過。正當我為李國樑到達第二台階時歡呼雀躍時,他們竟因為意外滑下第二台階,導致李國樑即將墜入懸崖,為了保護相機,他為此犧牲自己。看的我心如刀割。可是悲傷並未停止,隨後何纓為了保證登頂的順利進行,拖着肺水腫的.身子爬到風口聯絡方五洲,只為他可以安全登頂,可以重新測量山的高度。

在登上路上,還有數不清的人為此付出慘痛的代價,可是他們死的光榮,英勇為國。看了整部影片,只想説身為一名中國人,倍感驕傲。

《攀登者》觀後感 篇8

你們聽説過珠穆朗瑪峯嗎?我相信你們肯定聽説過,因為它是世界最高峯,在1960年的時候,我國的國家登山隊曾經去攀登過珠峯,當時因為沒有照片,而不被國外認可。

這部電影根據中國登山隊兩次攀登珠峯的真實事件改變。在開篇時,國家登山隊在1960年第1次去攀登珠峯,因為當時沒有影像資料,而被國外提出異議。1975年,中國重新組建了登山隊,第2次攀登珠峯。

在電影中主角吳京飾演的方五洲,就是1960年攀登珠峯的一名隊員。當時攀登上珠峯的只有三個人,他們隊伍剛出發時有9人後來犧牲了6名隊員。1975年,他還在鍋爐房裏當鍋爐工人時,突然收到了國家登山隊的一封來信,讓他去國家登山隊報道,他熱淚盈眶。

國家登山隊重新招收了許多的隊員,也有一些人在訓練中因為不達標而被淘汰。最後登山的時候,不少隊員在中途犧牲了,前後兩次任務失敗了。

當時國家氣象局檢測出來已經沒有窗口期了,在他們正準備放棄此次計劃的時候,幫助登山隊登頂的氣象組卻報告説還有一次窗口期。於是他們又一次向山頂衝刺,最後終於成功地登上了珠穆朗瑪峯峯頂,還準確的拍攝了360度的照片,將中國國旗插上珠峯,並向全世界公佈了測量的珠穆朗瑪峯新高度:8848.13米。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永遠都不要只聽別人説的話,要遵循自己的.想法和觀察,這樣子你才能成功。正如電影中一直堅持不懈的方五洲,他正是因為堅持,才最後成功的攀上了峯頂。這樣子的事例還不夠鼓舞你嗎?快快變成一個努力的人,去幹好自己想幹的每一件事吧。

《攀登者》觀後感 篇9

冰心曾言:“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羨它現實的明豔,卻不曾看到在綻放之初,它曾經受暴風與血雨,灑滿了奮鬥的淚泉。”

如這花兒一般,當新中國成立伊始,當中國的五星紅旗聳立於珠穆朗瑪峯之巔時,成功已向我們展現出它豐盈又明豔的光輝,當然我們也需要看到這背後所經受的種種困苦,番番磨難。

胸有理想者懷錦繡,這部電影中一位位“攀登者”們,個個自信、心懷大志,渴望與山頂並肩,渴望為祖國爭光,於是心中捲起萬千浪濤,於是胸中跨過壯麗的山河。有理想,彷彿若有光,於是困難中給予力量,使之不至於氣餒彷徨,即使身處險境卻仍心存希望,終於在逆風的攀登中收穫了自己的夢想,廣袤的皚皚白雪中,祖國的壯麗,夢想的來之不易,皆盡收眼底。

勇於前者得雲梯。電影中的風雪大得驚人,呼嘯着使人心顫,攀登者難道不畏?非也。他們並非不畏,而只是有着更大的勇氣,而只是有着更強的意志,這如同火種般的熱血,在他們身上流動着,書寫着一份份不畏艱險,勇於前進的壯美詩篇!不是沒有失敗過,不是沒有痛苦過,而只是堅定那份炙熱而真摯的勇氣,暗自振作,為下一次衝刺積蓄力量。終於,奮勇前進有了最本質的收穫,是國旗飄蕩的欣喜若狂,是多年理想終得實現的'淚流滿面。無疑,都是奮進這架雲梯所傳達的內心深處最真切的渴望。

生活亦是如此,人生長途,難免遇到各種心酸困苦,但又有什麼能比那88444.43米的山峯更高哪?但又有什麼是真正用踏在泥土上的腳步難以丈量的哪?或許,我們只是需要一顆更加堅強的心,只是需要更添一份勇氣從頭再來,勇於奮起前進的勇氣而已,如此去行,相信吧!成功的花兒也終將向我們綻放。

《攀登者》觀後感 篇10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電影院看了電影《攀登者》,是我最喜歡的電影明星吳京主演的,電影講述的是中國登山隊攀登珠穆朗瑪峯的故事。電影很精彩,看完以後我覺得:《攀登者》

第一,攀登者精神,是一種不畏艱險、排除萬難、人定勝天的大無畏精神。

電影中登山隊員們在登山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大風、雪崩、冰裂縫等困難,但是他們都努力克服了這些困難,他們用登山鎬固定住自己,需要有很強的力量。

第二,攀登者精神是一種堅持不懈、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頑強精神。

電影中氣象局預報登山的“窗口期”已經消失了,決定已經要撤退了。但是電影中的女科學家發現還有希望,她和吳京演的登山隊長都沒有放棄,最後在克服了惡劣天氣的困難之後,終於成功登頂。

第三,攀登者精神是一種甘為人梯、甘於奉獻的自我犧牲精神。

電影中當登山隊員到達第二台階的時候,山壁幾乎是完全垂直的,而且全是冰,這個時候中國的隊員們用疊羅漢的方式搭了人梯,最終成功登頂。第一次登頂的時候,隊員為了避免把當人梯的隊友踩上,他把有釘子的登山鞋脱了,光腳爬山,最後腳凍傷了。

第四,攀登者精神是一種團結一致、相互協作、共克難關的集體主義精神。

在登山的過程中,會遇到大風口,隊員們用繩子把每個人都系在一起,這樣隊伍就不至於被風吹散。有一次大風來的時候,把一塊大石頭都吹落下來了,差點砸到隊員,他們合力把梯子移開,成功躲過了石頭。

最後,攀登者精神更是祖國利益高於一切的愛國主義精神。

電影的最後,隊員們在珠穆朗瑪峯的最高處插上了五星紅旗,代表着這座山真正是屬於中國的,因為中國人成功地從北坡攀登上了頂峯,這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

我愛我的祖國,我更為我的祖國而感到驕傲!

《攀登者》觀後感 篇11

1960年,中國登山隊向珠峯發起衝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15年以後,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氣象學家徐纓的幫助下,帶領李國樑、楊光等年輕隊員再次挑戰世界之巔。

這是真實歷史的再現,又是國慶獻禮片,影片驚心動魄又蕩氣迴腸,非常震撼。影片一開始,我也在想影片中的同樣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麼要爬山?”為什麼要爬山?這可是要遭到難以想象的艱難,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價。但攀登者還是一步一步向天險攀登,這不僅僅是一次極限挑戰,更是為了向世界證明中國的強大。

1960年和1975年兩次攀登珠峯的全部經過、主要人物、最後結果大家基本都知道的,所以沒有任何懸念,因此要呈現一個能夠抓住人心的故事尤為艱難,但《攀登者》做到了。看影片不僅僅是愛國教育,更重要的是宣揚一種正義和靈魂。

影片中的主要人物都是一些大腕,吳京不用説了,我最欣賞的是張譯扮演的曲松林,他們第一次登頂後因為拍攝設備的丟失,無法360度拍攝登頂後的資料,這讓世界登山協會不承認登峯的成功。經歷了那麼多的艱難和挫折,好不容易登到了峯頂,還沒有得到承認,可想而知,三個攀登者心裏是如此悲壯,所以在曲松林責問方五洲為什麼要為了救他而放棄搶救拍攝設備時,那個場景讓人唏噓不已,他寧可犧牲自己,也不願丟失拍攝設備,為後半段最後兩兄弟的和解埋下伏筆。一個是兄弟情,一個是愛國情。兩個人都沒錯,都讓觀眾感動,但我覺得只有人活着,還有什麼不可能的呢?

影片對人的`感情除了濃厚的愛國情懷渲染的淋漓盡致外,私人感情處理的也非常到位,一切個人情感都在攀登珠峯面前讓了步,最後三對人中,兩個人都犧牲了,讓觀眾遺憾之餘更為痛心。

其實現實生活中,我們人人是自己的攀登者,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自己的珠峯,這個珠峯必須靠自己的毅力和勇氣,付出畢生的精力去攀登。

《攀登者》觀後感 篇12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去看了一部勵志的中國電影——《攀登者》。

故事年代發生在1975年。1960年時,有3位登山員方五洲、傑布、曲松林登上了珠峯頂,成為世界上首批從北峯登頂的人。但為了救因雪崩而失足摔下懸崖的曲松林,隊長方五洲不慎弄丟相機,導致登山協會不承認他們的壯舉。於是,1975年,國家再次組建登山隊,並分為後援團、氣象隊與突擊隊。但登山的道路可謂是一波三折:在8300米高的突擊營地,突擊隊被十級暴風吹跑,真是“爬山3小時,掉下2分鐘”。不一會,大家就被吹回山下,只好撤隊,連隊員楊光的腿也被凍傷截肢。而隊長方五洲為了救氣象隊的女友徐媛,也身負重傷。可偏偏曲松林是個急性子,又讓大夥上山。結果本來已經到了8680米處第二台階的眾人,因為疏忽,又滑下去,臨時隊長李國樑為了保住攝影機,光榮犧牲。可其他隊員最終還是沒有登頂,這讓曲松林陷入沉思,也理解了方五洲當初的選擇:隊友的生命遠遠大於榮譽。

就在大家準備放棄的時候,氣象主任徐媛宣佈了一個好消息:再過3天,還會有下一個適合登山的'“窗口期”。方五洲不顧傷痛,再次出山,成為突擊隊隊長。而就當突擊隊即將到達第二台階的時候,徐媛發現再過一個小時會有暴風。由於信號不好,徐主任拖着高原反應的身體爬到6000米的北坳,告訴了突擊隊這個消息,而她自己也倒下了。最終,突擊隊成功避開風暴,登上山頂,創造了中國新高度!

看完《攀登者》,我明白了什麼是信念。信念是無窮的力量,正如著名國產動畫《京劇貓》中的主人公白糖所説:“只要有信念,就一定能成功!”登山員們為了祖國的驕傲,為了讓祖國在世界面前抬起頭來。他們擁有必勝的信念,肩負着祖國的榮耀,義無反顧地踏上這片滿載着死亡與可怕的土地,面臨着隨時被雪崩淹沒的風險,他們是偉大的!

《攀登者》觀後感 篇13

衝着吳京去看的點映,看完了在打三星和四星之間猶豫。平心而論這片子不算爛片,它要是不叫攀登者叫珠峯之戀之類的名字也不會有這麼大的爭議。我看的時候一直在想吳京站立於大地之上(人形高達是這樣的)。但它是根據飽含着特殊歷史意義的真實故事改編,這片子拍得對不起那些偉大而堅韌的原型人物們。編劇絕對跑偏了,我不知道為什麼一個這樣一個獻禮片要加這麼多基本無用甚至拖後腿的感情戲。這些感情戲非但沒能豐富角色的性格,而且還給人物塑造造成了打擊。

在影片中這種嚴酷的環境下,滿腦子粉紅泡泡是很不合時宜的,甚至可以説搞不清狀況。而這些角色,按理説接受了嚴格訓練和專業培訓的角色,不觀察周遭就貿然行動導致自己和意中人遭難,攀登至關鍵地段為了和戀人通信更加清晰擅自離隊,通知氣象的變化時哪怕自己已經不適合傳達了還要在可能誤傳的情況下和戀人通話到死。我不明白導演和編劇是出於什麼考慮讓人物形象和劇情設計為了感情戲做出這種犧牲的。整個敍述的重點就是偏的。60年的'攀登完全可以加重戲份。現實原型的留氧氣瓶最後奇蹟生還的事蹟不夠好嗎?不夠感人嗎?這種情誼和意志不夠動人嗎?

曲秋林和方五洲兩人的嫌隙也沒有用心地處理,他們解散了,重聚以後就開始生分。在沒有解散前應該就給他們一個因為攝像機衝突的戲份,成品的鋪墊我個人覺得不夠。這條線如果用心拍了是可以作為影片的骨子的。兩個演員都演的很好,應該給他們更大的發揮空間。但這個矛盾匆匆就結束了。

我覺得很關鍵的一個部分,人員的選拔導演和編劇居然提都沒提。只能説他們根本搞不清重點。訓練部分也是淪為了感情戲的背景。70年代3次登峯,第一次的作用彷彿就是刷刷感情戲,讓楊光能有個出場場合和退場理由。我無法理解那個燙傷。水在那種地方沸點是不高的。我甚至無法理解楊光這個角色的意義,他在故事裏先是一副重點人物的樣子上場,然後莫名其妙的下場。請問這個角色是來幹嘛的?因為需要把演員塞進去所以設置的角色嗎?聽説他的原型是夏伯瑜先生,老先生為了幫助一位丟失睡袋的藏族同胞而導致小腿截肢。又是一位辜負了原型的角色。編劇顯然缺乏這樣的同情心,無法理解這種犧牲精神和動人關懷。要給人物找理由,上珠峯是為了爸爸,讓睡袋是因為不小心導致隊友受傷。

何必呢!你不能理解,難道就不能接受它,尊重它嗎?

第2次登峯明明到了第二台階,李國樑都説了繼續,然後半點沒交待他們怎麼沒有登頂成功。説起李國樑,我懷疑他和編劇有仇。他頂着這麼個名字,跟老一輩説該我們接棒了。結果臨門一腳突然就犧牲了,還是要方五洲來。太諷刺了。編劇寫的時候沒覺得哪裏不對嗎?

另外一個問題是畫音不同步,大部分口型是對不上的。這使得我觀影時有點出戲,因為並不是所有演員的台詞處理得都很好,楊光因為老喜歡説一些偏書面的台詞,又不同步,給我一種輕浮感。

唉,一路寫下來,我國是多麼缺好導演和好編劇啊!這影片的演員不差了,題材也非常好,最後出來的卻是這幅樣子!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攀登者》觀後感 篇14

今天早上,爸爸在我彈完鋼琴後,帶我攀登石龍山。石龍山巍峨高聳,爬上烈士碑公園,需要消耗我大量的力氣。在爸爸的堅持下,我終於登上了石龍山。登高望遠,山上的空氣真好,陽光照耀,我的心情也好了起來。這時不時讓想起我看過的電影《攀登者》。

精彩的電影《攀登者》,講述的是中國登山隊員不畏艱難、挑戰自我、勇攀珠穆朗瑪峯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方五洲,曲松林,還有徐纓,李國樑,楊光他們,為了登上珠穆朗瑪峯,他們從出發營地開始訓練,窗口期時間很短,他們想盡辦法走過大風口,穿越北坳路線和第二台階,不怕困難,一次一次失敗都不放棄,面對雪崩也不退縮。最後,她們成功登頂,為中國人爭了光,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中國人是好樣的。

想到這裏,我不僅對方五洲、曲松林等人更加敬佩,他們身上的'這種品質,特別是不怕困難,勇於攀登的精神,值得我們好好學習,我要做一個不怕困難,敢於挑戰的國小生,在學習的道路上,戰勝自己。

《攀登者》觀後感 篇15

今年的10月1日,正值祖國母親71歲生日之際。我再次觀看了電影《攀登者》,仍然讓我震撼萬分,心裏久久不能平靜。《攀登者》講述了為彌補1960年中國登頂的遺憾,1975年有方五洲(吳京飾)、曲松林(張譯飾),徐纓(章子怡飾)、李國樑(井柏然飾)、楊光(胡歌飾)兩代攀登者組成的中國“最強攀登聯盟”,向珠峯發起衝頂挑戰的紀錄片。同時證明了“世界上如果有奇蹟,那一定是中國紅”的真理。

攀登珠峯的途中,“最強攀登聯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隊員們多次命懸一線,但他們更在危難之際團結一致、奮力抵抗,帶着向死而生的攀登精神,奮勇向前,挑戰人類極限,展露了中國人堅韌不拔的民族氣節。

攀登珠峯的過程中,“最強攀登聯盟”也歷經了無法預料的磨難。有一次發生了劇烈的雪崩,雪崩像巨浪一般向登峯隊員席捲而去,當突擊隊員緊急向後撤退之時,後方突然裂開了巨大的'山間縫隙。眼看雪崩襲來,隊員們就要被吞噬淹沒或墜入山谷,登山隊員冒着生命危險縱身一躍……整個影院的人不由自主地發出一片驚呼。

其中最震感我的一幕:在珠峯的第二台階上,一名隊員氧氣瓶脱落,不巧砸在了李國樑的頭上,李國樑當場昏厥,跌落峯坡。和他系在一根登山繩上的隊員,一同滑向了山坡下的懸崖。隊員們無數次奮力的用登山鎬砸向峯壁,總算在命懸一刻之際停止了下滑。那時,李國樑的整個人還懸掛在峯崖,眼看繩索已經支撐不住了,李國樑自己為了不拖累隊友,將手中的攝像機傳給隊友,割斷了自己的登山繩,頃刻間,墜落懸崖,壯烈犧牲……我為他默默流下了眼淚。

在經歷了艱難險阻後,隊員們終於成功登頂珠峯,讓中國的國旗飄揚在珠峯峯頂,測量出珠峯新高度為8848.13米。整個影院爆發出一陣雷鳴般的掌聲。我想:攀登者把五星紅旗插上珠峯的那一刻,奇蹟中國紅聲明全世界。

最強攀登聯盟的“攀登精神”是一種堅持、一種挑戰、一種超越、一種……更是一種使命。它賦予我們前進動力的同時,也教育我們要像愛護生命一樣愛護祖國,祖國神聖不可侵犯。作為新時代少年,我們要把最強攀登聯盟的“攀登精神”融入生活,不懼困難,向極限挑戰自我,攀登屬於自己也屬於國家的“峯頂”,讓“奇蹟中國紅”永恆於世界。

《攀登者》觀後感 篇16

1960年,中國登山隊向珠峯發起衝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15年以後,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氣象學家徐纓的幫助下,帶領李國樑、楊光等年輕隊員再次挑戰世界之巔。

這是真實歷史的再現,又是國慶獻禮片,影片驚心動魄又蕩氣迴腸,非常震撼。影片一開始,我也在想影片中的同樣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麼要爬山?”為什麼要爬山?這可是要遭到難以想象的艱難,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價。但攀登者還是一步一步向天險攀登,這不僅僅是一次極限挑戰,更是為了向世界證明中國的強大。

1960年和1975年兩次攀登珠峯的全部經過、主要人物、最後結果大家基本都知道的,所以沒有任何懸念,因此要呈現一個能夠抓住人心的故事尤為艱難,但《攀登者》做到了。看影片不僅僅是愛國教育,更重要的是宣揚一種正義和靈魂。

影片中的主要人物都是一些大腕,吳京不用説了,我最欣賞的是張譯扮演的曲松林,他們第一次登頂後因為拍攝設備的`丟失,無法360度拍攝登頂後的資料,這讓世界登山協會不承認登峯的成功。經歷了那麼多的艱難和挫折,好不容易登到了峯頂,還沒有得到承認,可想而知,三個攀登者心裏是如此悲壯,所以在曲松林責問方五洲為什麼要為了救他而放棄搶救拍攝設備時,那個場景讓人唏噓不已,他寧可犧牲自己,也不願丟失拍攝設備,為後半段最後兩兄弟的和解埋下伏筆。一個是兄弟情,一個是愛國情。兩個人都沒錯,都讓觀眾感動,但我覺得只有人活着,還有什麼不可能的呢?

影片對人的感情除了濃厚的愛國情懷渲染的淋漓盡致外,私人感情處理的也非常到位,一切個人情感都在攀登珠峯面前讓了步,最後三對人中,兩個人都犧牲了,讓觀眾遺憾之餘更為痛心。

其實現實生活中,我們人人是自己的攀登者,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自己的珠峯,這個珠峯必須靠自己的毅力和勇氣,付出畢生的精力去攀登。

《攀登者》觀後感 篇17

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從來都不缺英雄。

——題記

昨天,經老師推薦後,我點開了這部電影——《攀登者》,看完後,我感觸很深。

《攀登者》講述的是1960年,中國登山隊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峯,卻因突發意外,致使相機丟失,未能留下登頂證據,這一次登山未獲得國際認可。

13年之後,中國攀登隊再次集合,第一代攀登者的故事激勵着第二代。在經歷了無數次危機與重重困難後,中國隊終是再次登上了珠峯之巔,將紅旗插在了珠峯之上,洗刷了中國攀登者們近15年的質疑與屈辱。

“登上去,讓全世界看到中國!”這是第一代攀登者隊長犧牲前,掙扎着吐出的最後一句話語。

“我們自己的山,自己要登上去!”這是所有攀登隊員誓下的諾言,只要不倒下,就堅持到最後一刻。

數次攀登珠峯,克服的是自然極限,耀眼的是不朽精神,閃光的是無畏信念,銘記的是愛國熱血。無論風暴,雪崩,凍傷,亦或是截肢,殉難,犧牲。永不放棄,勇往直前。這些可敬可佩的付出和迎難而上、不畏險阻,凝聚在一起的,是不滅的.民族精神。

當我看到張澤飾演的曲松林,像孩子般撲在方五洲懷裏,放聲大哭時,我的鼻頭也是酸的,無論身處何方,看到這一幕,都難免迴心酸,眼淚是用情至深的證明。

其實,我們都是攀登者,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珠穆朗瑪峯,都要面對風雨,碰過絕壁後,找到能支撐我們走下去的東西,伴隨着愛與使命,責任與勇氣,一步一步走下去。而我們看這些電影,不單是為了牢記歷史,不忘英雄,更是要從他們身上汲取力量,獲得前進的動力。

英雄不老,品質長存。

《攀登者》觀後感 篇18

吳京作為近些年來在我國動作片演藝圈中的當紅演員,可謂是每部影片一推出就獲得了無數好評。我想,很多人都是很喜歡吳京的,從《狼牙》到《戰狼1》、《戰狼2》再到《紅海行動》、《流浪地球》,每一部電影都能讓人熱血沸騰,心潮澎湃。

而此次作為獻禮影片的《攀登者》也符合吳京作品的一貫風格,讓很多觀眾都為之動容。這些動容也許並不是來自於多麼華麗的場景,不是來自於多麼精緻的畫面,不是來自於多麼精彩的對白,僅僅是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能讓人心頭一顫。

在登山時候,最令人害怕的其實不僅僅是山體上突如其來的風暴,還有那渺無希望的慣性步伐。在影片中,我們會發現那些沒有登山經驗的人在面對暴風雪時很容易杯弓蛇影,被想象中的困難嚇倒,而他們的.恐懼感又會席捲整個團隊,造成恐慌。而在這個時候,“使命感”便成為了所有人的精神支柱,成為了純化隊員的必要武器。

使命感到底有多重呢,李國樑隊長劃斷繩索的那一刻,他落下的身體飄下珠峯,像羽毛一樣輕盈弱小,但他心中的使命,卻似珠峯一般宏偉壯闊。在方五洲臨危受命接受囑託繼續登頂的時候,他的生命和全員的生命都顯得薄弱不堪,但珠峯的山頂就成為了他們必須堅守的信仰。

其實,每次看到這類電影時,我們明明都可以猜到結局,明明都知道哪裏是導演為我們埋下的哭點,但是每次看時還是有種説不清的感動在牽繞着我們,似乎刻在了骨子裏,一直消散不去。

我漸漸明白了,那些每次看消散不去的是一種使命感,是那些攀登者帶給我們的使命感,他們用他們的一生為我們詮釋了什麼是“人生高度”,什麼是“中國高度”。

從1921年英國第一次登珠穆朗瑪峯開始,登珠頂活動已成為各國政府以及登山者不斷重視的一件事。雖然我國的王富洲,貢布,屈銀華在1960年登頂成功,但是因為是夜間作業,沒有留下影像資料,並沒有得到國際承認。而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左右,印度實行激進的前進計劃,企圖一點點侵吞中國西藏的土地。

而珠峯的另一邊是被印度控制住的尼泊爾,在印度教唆支持下,尼泊爾一直不承認珠峯頂是兩國國界。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攀登珠穆朗瑪峯已經不僅僅是一場登山運動了,而是一場捍衞國家領土主權的保衞運動。攀登者不僅僅是為了自我,更是為了國家的榮譽而戰鬥。

在影片中的三人説:“前面沒有路了,都是下坡。”我才意識到,他們登頂成功了!這場跨越了幾個隊伍的登山活動,這個在面臨生死抉擇也毫不猶豫的登山團隊,終於在那一刻向世界證明了什麼是“中國力量”,什麼是“中國高度”。

比生命還要重要的是什麼,是使命!

《攀登者》觀後感 篇19

今天是10月1日,為了慶祝祖國七十歲生日,我和爸爸去電影院看了“攀登者”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中國登山隊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瑪峯時,因為沒有拍下頂峯的照片,所以,蘇聯人懷疑我們沒有登上頂峯;為了證明中國登山隊能登上珠峯,國家組織第二支登山隊伍,他們沒有辜負國家的期望,終於把中國的國旗插在了珠穆朗瑪峯峯頂上。

大家可能覺得登上珠穆朗瑪峯並沒有什麼稀奇的,因為這種事情在電視上見多了。可是你們知道他們背後付出的汗水和艱辛嗎?

登上頂峯需要四個階段:北坳,大風口,冰裂縫,第二台階。到達北坳時,才是真正的開始,天氣寒冷,風向不定,突擊隊隊長常五洲就是在北坳為了救戰友而弄傷了胳膊。當到大風口時,突擊隊遇上了十級大台風,當時,巨大的巖石都能被刮跑,而突擊隊員們就是這樣隨時能被刮跑的情況下度過了一個驚心動魄的夜晚,到了冰裂縫,地上的冰裂縫全部被雪覆蓋,只要稍不留神,就會掉下懸崖,直到凍死。挺過了三個階段,就迎來了最大的.困難:第二台階。第二台階最大角度為70度,如果遇上台風或雪崩,就會被刮跑,或者被雪淹沒,那時候生命是以秒為單位,突擊隊隊長就是在那裏犧牲的。

我很佩服攀登者的勇氣,他們不畏嚴寒,不畏困阻,遇到了颱風和雪崩,他們並沒有退縮,而是一一戰勝了困難,因為他們揹負着祖國對他們的期望,因為他們要向全世界證明中國攀登者登上了珠穆朗瑪峯!

《攀登者》觀後感 篇20

昨天晚上我們到電影院看了一場電影叫《攀登者》它主要講的是中國和尼泊爾爭珠峯主權,雙方存在了不少爭議,在一系列談判中可以説中國登上隊是“逼上珠峯”的'!於是,中國人向珠峯發起挑戰,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從北坡登上珠峯。

剛開始方五洲在教室裏給同學們講珠穆朗瑪峯,有個同學説“老師,我們到底有沒有登上過珠峯呢”這是方五洲想起了之前,他們一起登峯,可是雪崩而來,他們的隊長死之前對方五洲説“方五洲,就由你來當隊長帶領大家一起登上珠峯”。方五洲為了救松林,把相機給扔了,後來,他們是搭人梯上去,最上面那個隊員把鞋襪都脱了,上來後他們把繩子扔下去讓其他隊員再爬上來,最終他們登上了頂峯。還插上了紅旗,在一張紙上寫了日期裝在手電筒裏埋在了山頂。還帶了幾塊石頭回來。

方五洲拿出一塊石頭給同學們看,有個學生卻把石頭掰成兩瓣。後來方五洲又當了登山隊長帶領着大家再次登上了珠峯。

《攀登者》觀後感 篇21

不明白是不是因為近幾天網上黑《攀登者》的新聞太多,導致這部片子的上座率並不怎樣夢想,可是衝着吳京、章子怡、張譯、胡歌這些實力派去看一看也沒什麼毛病。

電影開場用簡短的篇幅講述了1960年新中國第一支登山隊攀登珠穆朗峯的故事,過程就不細説了,一大波人從山下出發最終到達頂峯的僅僅只剩下三人,雪崩、風暴對他們來説如同家常便飯。其中讓人印象最深的應當就是張譯赤腳登人梯的畫面,零下三十多度,赤腳踩在冰雪之上,這是得有多強大的信念和忍耐力。看完回來就查了一下歷史資料,還故事原型裏還真的就有“赤腳登人梯”這麼一段,感動之餘也讓人無比震撼。

當然,電影也在故事原型的基礎上加了很多戲劇化的元素,比如方五洲的感情線、比如李國樑的感情線。

方五洲和徐纓的感情線在我個人看來穿插得恰到好處,二人的情感也並非是俗套的兒女情長,在方五洲最終一次衝頂的時候徐纓甚至豁出性命去為他播報實時氣象情景,這是感情也是革命的情誼。這樣的感情讓人感動之餘,也充滿了正能量。

而反觀李國樑這個主角,他和黑牡丹的那段感情戲就顯得沒那麼出彩。其實確切地講,他倆的感情戲份並不多,僅有在訓練基地裏和雪山試訓的冰裂縫裏兩小段,完全能夠當作是影片的一種調劑,年輕人嘛,看到帥小夥、漂亮姑娘總會激起一點內心的波瀾,我覺得挺真實,不刻意也不違和。

值得一提的是電影中提到的關於攝影機的話題。1960年雖然有三人登頂,但沒留下影像資料,這也產生了之後“不被世界承認”的説法。這讓當時兼職攝影的曲松林十分內疚,一向耿耿於懷,十五年後再見方五洲仍然埋怨他扔掉了攝影機。(事後我查閲了一下歷史資料,不是沒有攝影機是因為天太黑,拍不出什麼東西,又要趕着下山,所以就沒留下影像資料。)

方五洲只説了一句話,就讓曲松林無言以對,具體説的記不清了,大概意思就是“如果要你殺了我去保護攝影機,你會怎樣做”。的確,捨棄自我的生命去保護攝影機容易,但要你捨棄同伴的生命,你又會如何抉擇呢來自靈魂的拷問,絕大多數人總是能對自我狠一點,卻對旁人狠不起來。

直到李國樑犧牲,曲松林的'態度最終發生了轉變。

人命重要還是攝影機重要在旁人眼裏攝影機就是鑑證國家的榮譽的必要條件,犧牲幾個人算什麼可是作為負責人,曲松林擔負的不僅僅僅有國家榮譽,還有整個團隊的生命安全。“安全第一”不僅僅只是一句口號,勇於攀登的冒險精神沒有錯,但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這一點其實在第一次領導責問方五洲、曲松林、貢傑三人為什麼沒有留下影像資料的時候就有所體現。方五洲一句“為了救曲松林”,讓領導直接轉了話鋒,不難看出他能理解方五洲當時的心境。

整部影片的質感還不錯,置景和特效都很逼真,風暴、雪崩等災難來臨時給人震撼視覺衝擊的同時,主角們的表現也比較真實,儘管電影裏方五洲還是有幾個耍帥的鏡頭,可是也並沒有浮誇的感覺,頂多是功夫好點,膽兒大點,這不是很正常的嗎!

看完的電影的感受比較平靜,儘管影片裏有不少讓人感動的點,但不像《戰狼》裏“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那樣煽動情緒,這種感動是種平靜的感動。

總體來講,片子還能夠,值得一看,可是期望也不要太高,肯定達不到《戰狼》那種水準。但這部電影題材不錯,喜歡冒險登山的人值得一看。

《攀登者》觀後感 篇22

9月27日,我很榮幸參加了新浪觀影團的電影《攀登者》觀影活動,感謝。就着自己不專業的話語來給次部電影給予一些自己的評價,作為吳京老師的粉絲難免會有粉絲濾鏡,想見諒。(不涉及劇透)

1、首先,整個電影大部分場景在喜馬拉雅山,特效逼真,令人直覺身處在冰天雪地之中,體會到風雪的冰冷和狂風的咆哮,特別是每次登山作業的時候,屏幕左下角的海拔、實時温度、風速、含氧量的字幕提示特別新穎,讓觀眾更能體會到雪山上的氣候惡劣程度和攀登的艱難。整部電影電影的'景色描寫鏡頭宏偉壯觀,大氣磅礴(相信以後剪刀手能收穫很多空境)

2、其次,劇情的流暢程度尚佳,從1960年的首次登山,到之後重新組織1970年的登山隊,其中的理由和國內外形勢都有提及,每次突擊隊的行動都是前後有因。人物性格刻畫細膩,情感經歷和之間的矛盾衝突都有一定的因果關係,特別是主線方隊和徐纓的情感描寫,連接着整個劇情的發展。

3、再次,關於演員演技突破方面,對其他演員沒有深入瞭解,看到了整個主創團隊的努力,就我個人能為每位演員出演的表演動容,多次為劇情和和他們演繹的角色而流淚。特別是吳京老師飾演的方五洲隊長,是整個登山隊的靈魂,抱着懊惱和遺憾、和外界甚至兄弟不認同的他卻帶着突擊隊員們一次次拼命攀登着珠穆朗瑪峯,跨越他心中那座難以的鴻溝,信仰和攀登精神支持着他保持冷靜和熱血,奮鬥在一線,痛和風雪不能阻止他前進的步伐。吳京老師這次不僅在攀登作業的表現上武戲演技突出,而且在文戲方面更是有很大突破,他的哭,能讓觀眾得以動容,每次的哭戲都很真實,能想到他飾演的方隊的心中的心痛、遺憾、悲等各種情感宣泄。請淚點低的朋友們帶好紙巾。

4、最後,提及一下關於尊崇史上兩次登山內容這一方面,因為自己之前做過一個《如虹》完整版飯制視頻,找過這方面的紀錄片素材,片中很多鏡頭和紀錄片裏角度和畫面佈局神似,體現了製作組特別用心,從1960到1970再到本次影片的拍攝,無不體現了攀登者們的無畏精神,承前啟後,迎難而上,登頂自己心中的珠峯。每一個攀登者都是追夢人!攀登,永不止步。這是一部值得觀看的優秀獻禮片。電影《攀登者》票房大賣[給你小心心]到達自己的頂峯。各位主創和工作人員辛苦了。

《攀登者》觀後感 篇23

我和幾個同學一起去電影院看了《攀登者》這部電影。看完後我一直在想着電影中這幾個瞬間:在電影剛開始的時候,方五洲登山隊長為了保住隊員曲松林的性命,把攝像機棄掉了的那一瞬間,然後就是那突擊隊新隊長李國樑為了保住攝像機犧牲了的那一瞬間,最後是接近結束的方五洲為了救徐纓同志,為她接下了一塊巨大的冰塊,最後就是片尾幾位登山隊員上珠峯的那一瞬間最讓人難忘!

電影主要講了1960年一些中國登山隊員已登上珠峯但沒有攝像所以世界不同意中國登山隊成功登頂過珠峯,1975年中國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峯並留下證物。楊光又帶着新的登山隊完成了自己未完成的登頂珠峯的夢想。

看完這部電影,我感受到了許多:曾經中國因為裝備不好,未能保住自己的'領土,可是今天,我們中國已經富起來,好起來,強起來了,不再被別人瞧不起了,成為了世界第二強國。曾經有人説過:“山再高,也是在腳下的。”那現在我説:“人再強也是能超越的。”我希望各位同學好好學習,為中國變成第一強國而努力!我們要學習登山隊員們頑強的鬥爭精神。電影中,攀登者們在攀登過程中,不斷地遇到各種難以預測的'危險,多次命懸一線,卻不曾妥協,帶着向死而生的攀登精神,奮勇向前。現在看來,攀登者攀登的不是珠穆朗瑪峯,而是中國一步步向世界的新高度砥礪前行!

《攀登者》觀後感 篇24

每次跟爸媽去爬虞山,是件非常愜意的事。一開始我總是步伐輕快,逐漸變得氣喘吁吁,繼續艱難地堅持,終將會到達山頂。那一刻,舉目遠眺,一切美景盡收眼底,頓覺心曠神怡。

今天下午,爸爸帶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叫《攀登者》。看完走出影院,我才發現,原來“登山”沒有我想象中的那般美好,特別是攀登世界第一峯——珠穆朗瑪峯。等待攀登者的是深不見底的冰縫,極低的温度,能把人吹到幾公里外的狂風……生命在這一切面前會顯得尤其脆弱。

但是,山就在那,外國人還質疑中國人爬不上自己的山。面對如此艱苦的.條件,方五洲,曲松林,傑布三個人歷盡千辛萬苦,在隊員搭起的“生命階梯”的幫助下,於1960年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瑪峯。但是,又因為丟了照相機,拿不出證據,被外國人嘲笑。十五年後,又經歷了無數人的犧牲,中國登山隊再次登上珠峯峯頂,向全世界宣告珠峯的中國高度!

一個登山英雄因沒有影像資料被人侮辱,其實方五洲是為了救曲松林才丟了照相機,這座“大山”壓了曲松林十五年……

山就在那,攀上去,山就在腳下。

其實,不僅僅是電影裏,我們每個人的眼前都有一座座山。就説我自己,除了學習之外,還在攀登着的山——鋼琴。每天固定時間練習,因為我堅信只要不懈努力,總有一天會到達登峯。俗話説得好“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李白不也是因為這一句話,成了唐朝著名的大詩人。

相信,我們都可以成為勇敢的攀登者,一起加油!

《攀登者》觀後感 篇25

拍戲用替身,這是一件正常的事,也是一件普遍的事,這因為任何一個主角都不是萬能的,他們肯定有演不好戲或者有特殊情況的原因。因此合理運用替身,這是對電影有好處的。

在拍攝《攀登者》時,吳京曬出過一張與替身合影的照片,結果照片一出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多網友都開始質疑吳京,説他也開始耍大牌、不敬業,把辛苦戲都讓替身做了。但吳京用替身就真的像大家想的這樣嗎?近段時間在一次採訪上,對於這個質疑,吳京作出了迴應。

吳京迴應表示“雖然因為腿傷也許不能發揮到完美,但欣慰的是動作都是自己做的.”,由此可見,他在拍攝《攀登者》遇到有難度的動作戲時並沒有用替身,看來真相和大家想象的有些不一樣啊!

當時吳京大意説了自己由於腿傷行動不便,因此只能找替身拍,那樣才能給觀眾展示更好的視覺體驗。不過對於一些危險戲份,像雪崩這就只能自己去完全,如果讓替身拍自己就感覺過意不去……

吳京為了演好《攀登者》方五洲這個角色曾在最冷的時節前往海拔5200多米的岡什卡雪山進行攀登訓練,那時他剛做完手術腿傷還沒恢復好,僅僅為了體驗角色便不顧傷痛一個人揹着包就去了;正式拍攝任務量大導致吳京腿傷復發,前一天剛在國外緊急治療完,回國後他馬不停蹄又直接去劇組了。這樣的吳京,大家真的好意思黑他嗎?

《攀登者》觀後感 篇26

星期天上午7點50分,我們全班在電影院觀看了《攀登者》這部電影。

在觀影期間,我都沒有離開座位,哪怕是一分一秒。電影放映了多長時間,我就坐了多長時間。

這其中,令我印象尤為深刻的是在第二次中國從北坡登頂珠峯時,遇上了十級大風。

當他們歷經千辛萬苦,穿過冰塔林,爬上北坳,到達大風口後;氣象組突然向大本營彙報:大風口有可能出現十級大風,建議突擊者立即後退。可副總指揮卻命令大風來臨之前,登上大風口。因為他太想讓西方登山界早些承認,中國人爬上了自己的山。可風實在是太大了,突擊隊只好就地露營,準備調整一晚,明早出發。當他們以為一切都很順利時,卻沒想到,一陣大風突然刮過來,捲走了他們的帳篷和隨身物品,還差點帶走了他們的一個隊友。隊長將攜帶的摺疊梯展開,並用繩子固定好,可這也並不安全,梯子在半空中上下翻動,有好幾個人因為沒抓牢,差點被捲走。情況很不樂觀。可在這時,他們發現,繩子在石頭的'稜角上越磨越細,最後“嘣”的一聲,斷了。石頭也被這股勁從土裏拔了出來,並以極快的速度朝着他們滾落下來。隊長眼疾手快,又套住另一塊巖石,並且用盡渾身力氣,在最後一刻使梯子掉轉方向,避開了滾落下來的石頭,才保住了全隊的性命,自己的胳膊卻因此受了傷。

這一小段電影,讓我深刻的體會到,人不能意氣用事,不然,便會讓自己和他人陷入危險,就像影片中的副總指揮一樣。

《攀登者》觀後感 篇27

今天和朋友一起觀看了影片《攀登者》。該影片講述的是1960年,中國登山隊向珠峯發起衝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15年後,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氣象學家徐纓的幫助下,帶領李國樑、楊光等年輕隊員再次挑戰世界之巔——珠穆朗瑪峯的故事。

1960年,國家組建中國登山隊,決定從困難重重的北坡登頂世界第一峯——珠穆朗瑪峯。在經歷雪崩、隊長的犧牲後,只剩四名隊員向最艱險、也是最難逾越的“第二台階”發起衝擊。在攀爬途中,高度不夠,四人搭起了人梯,鞋上有冰太滑了,情急之下登山隊員只能赤腳登上去,犧牲了自己的半個腳掌。

成功登頂後,四人在山頂激動的升起了五星紅旗,並把紅旗裝在手電筒裏,埋在了珠峯頂上。由於登山途中為了救人,把攝影機弄丟了,因此沒能夠留下影像資料,因此,不被外國人所承認,被救的隊員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中。

15年後,國家又一次組建登山隊,準備測量珠峯的高度,一大批人從全國各地趕來,進行緊張的訓練,這一次,專門選了一個有登山經驗的攝影師。在登山途中,又一次的遇到了雪崩和暴風雪。為了保住攝像機,登山隊員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長眠在皚皚白雪中。

進過重重的困難,登山隊員終於又一次的登上了山頂,順利的測量出來珠峯的高度——8848.13,在山頂鮮豔的五星紅琴又一次升起,見證了這歷史性的一刻。

中國人,永遠不怕困難!

《攀登者》觀後感 篇28

週六,爸爸帶我去看了一部電影叫《攀登者》。

它主要説了:在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登上了世界最高峯——珠穆朗瑪。可是,隊長方五州因為救人,卻把相機弄丟了。這時西方國家就説:“沒有照片,怎麼能證明你們登上了珠峯呢?”這讓我們被嘲笑了15年。終於在1975年,國家重組建了一支登山隊,向珠峯發起了衝鋒!

讓我最感動的地方是:一名隊員在登上珠峯北坡6800米高處時被瓶子砸中了腦袋,滾下了山。因為他們身上都綁着繩子,一個人往下滑,所有人都受牽連,往下滑。一名隊員眼疾手快用冰鍬扣住了冰面,才使登山隊沒有全軍覆沒!但一名隊員被掛在懸崖邊,而相機在他手裏。隊長要去救他,卻被他拒絕了,他堅定地説:“不要為了救我,而又一次登峯失敗!快把相機拿走!”説完就把繩子割斷,掉下了懸崖。還有一個地方就是:登山隊第一次登珠峯時遇上了雪崩。他們立馬往回撤,但人怎麼跑的`過雪崩呢?不久,他們就被追上了,雖然他們躲在巖石後面,也躲不過雪崩。其中副隊長就被吹跑了!隊長方五州為了救他,卻把相機弄丟了,就連自己差點也被雪崩吹走了!

看完這就電影,我對登山隊隊員十分敬佩。他們為了國家而不惜自己的生命,這值得我們學習!

《攀登者》觀後感 篇29

現代人常説這麼一句話:“只要堅持,必定成功。”這句話一直激勵着我向前去。

《攀登者》講了我國第一支登山隊去攀登世界上最高的山峯:珠峯。

第一次,我國登山隊經過重重險阻,在沒有氣象預報的情況下仍能抓住有利的窗口期,穿過了風口崖,登上了珠峯的最高峯。但遺憾的是在攀登的過程中,隊長為了救人放棄了可以錄下這一關鍵時刻的相機,導致他們只能在那裏埋下一面可以證明中國人來過的五星紅旗,卻不能拍照向全世界證明。隊員們留下了深深地遺憾解散了,這一散就是十幾年。

第二次,在祖國的認可下,當年的三位登山倖存者又有幸帶領一批愛國的`年輕攀登者,進過魔鬼般的訓練,再次挑戰第一高峯。因為環境的惡劣,天氣的多變,又是一次一次的失敗,他們是再戰再敗、再敗再戰,期間有傷有亡,曾經讓他們一度失去了戰鬥的勇氣。

但就是由於隊長的堅持,以及對成功的渴望以及氣象學家的嚴謹工作態度,讓他們最終抓住時期,最終登上了人類最高峯---珠峯。讓那些説自己國家的人都登不上自己國家的高峯的人永遠閉上了嘴。

這一時刻,隊員激動了、國家揚眉吐氣了、人民歡歌載舞了、我熱淚盈眶了。

《攀登者》告訴了我,只要有克服困難的決心和毅力,堅持不懈的努力就沒有實現不了的夢想!

《攀登者》觀後感 篇30

拍登山運動的題材,國內導演應該還沒有經驗。於是導演就加了愛情這條線,把一個陌生的題材拍成熟悉的兒女情長片。這樣造成的後果就是,把一個宏大的愛國題材變成狹小的愛情題材。

本來這部電影能把格局升到愛國精神的層面,但卻被方五洲和徐纓、李國樑和黑牡丹的愛情故事一攪和,格局瞬間就被拉下來了。

拍不出宏大的感覺,我們也可以在細小處用功,着重強調細膩的人物情感,但導演顯然也不夠細膩,把人物的情感表現得太粗糙,有着歷史電影的通病——假大空。

導演的表現手法粗糙提現在哪裏呢?例如為了表現人們對方五洲的'偏見安排了砸玻璃的情節,這都是多少年前的表現手法了。例如很多劇情都要靠旁白推進,技術高超的導演會用影像説話,而不是像新聞紀錄片一樣念旁白,用太多旁白,就會導致電影看起來像博物館裏的歷史資料,冷冰冰的。

電影結構上是的很平庸的平鋪直敍,缺乏新意。我認為如果能60年代和70年代兩條線並行推進,60年代的劇情影響着70年代人物的做出抉擇,最後同時達到高潮,電影在邏輯上會通順很多,情感上會強烈很多。

電影透露出的價值觀也不符合中國精神,要知道,中國精神強調的是每個個體的默默付出,是不提倡個人英雄主義的,片中方五洲個人的主角光環太強,顯得其他人都像廢物一樣,這樣設置完全否定了其他人的付出,是不尊重歷史。

《攀登者》觀後感 篇31

今天,我觀看了電影《攀登者》,這部電影網上議論紛紛,大家無比期待,就連品味刁鑽的吳楓楓老師也極力推薦。

整件事情要從1960年的中國説起,1960年,國際登山界對珠穆朗瑪峯屬於中國還是尼泊爾產生了爭議,並稱:“中國沒有登上過珠峯,憑什麼説珠穆朗瑪峯是中國的?”於是,中國為了珠穆朗瑪峯的歸屬權,組建了一支登山隊。在登山過程中,不幸遇到了雪崩,為了挽救其中一位登山隊員,丟失了攝影機,雖然最終登上了珠穆朗瑪峯,卻沒有留下任何影像資料,不被世界所承認。時隔15年,中國登山隊再次向珠穆朗瑪峯進發,經歷了重重困難,最終登上了珠穆朗瑪峯,並測出最準確的高度8848.13米!

首先感動我的是影片中曲松林的那一句:“換作我,我死都要把攝影機留下!”這句話是在方五洲救起曲松林,而放棄攝影機後曲松林所説的。這表現出了曲松林為了捍衞祖國尊嚴而不惜任何代價的崇高精神,就算是用生命作為代價,也不能讓中國顏面盡失,在其他國家面前抬不起頭來。

其次感動我的是李國樑,主動請命當隊長。雖然他是首次登山,並沒有太豐富的'經驗,但他依然願意揹負重任,掌管攝影機並擔任登山隊隊長,為祖國爭光。

《攀登者》這部影片向我們宣揚了充分的愛國主義情懷,為國家榮譽而勇攀高峯的精神。

《攀登者》觀後感 篇32

國慶期間,爸爸媽媽帶我去看了一部電影—《攀登者》。

1960年,中國組織登山隊等珠穆朗瑪峯,當時,尼泊爾等上了珠穆朗瑪峯,並且説珠穆朗瑪峯是他們的,中國就決定也要登上珠穆朗瑪峯,在外國人面前展示我中國人的.真正能力。

1960年的一個夜裏,中國登山隊三名成員成功登頂,可是萬萬沒有想到,在方五洲救曲松林的時候,攝像機掉下了山谷,登頂了之後,沒有東西拍攝,他們就拿了一個手電筒,把國旗放在電筒裏埋在雪裏,下山了。

可是外國人不承認,在1975年,登山組委會書記又組織了一批人登山,包括第一次等的人,他們要走北峯登,北峯非常危險,尼泊爾是從南峯上的。第一次他們等到了大風口,因為有成員受傷,需要治療,所以他們不得不撤退。第二次,一名攝影師帶了一羣年輕人登山,到了第二台階,準備搭梯子,正當他們拍照時,隊長被一個氧氣瓶砸暈,為了不讓攝影機帶入深谷,犧牲了自己,他們也撤退了。

每年有2個窗口期,都過了,暴風雨要來了,氣象組説,等風暴過後就還會有一個短暫的窗口期。於是他們就堅持了下來,終於在1975年登上了珠穆朗瑪峯,同時還建了一個人造梯,插上了中國國旗,拍下了照片,紀念這神聖的時刻。

不畏艱難,勇攀高峯,勝利終將屬於你。

《攀登者》觀後感 篇33

今天,老師給我們播放了電影《攀登者》。

這部電影講了中國登山隊勇攀珠峯的故事。主角方五洲和傑布、曲松林在1960年登上了珠峯,卻因未能用攝影機拍下360度影像,一直不被認可。

所以在1975的時候,重新組建了登山隊。但第一個窗口期提前結束,導致大風口風力加大。幸好方五洲想到法子,用繩子拴上石頭,才平安無事,但方五洲卻受了傷。

第二次上珠峯,也出了意外。來了一陣強風,松林建議趕快在風暴來臨前上山,五洲建議穩紮穩打,因為松林是副總指揮,所以採取了他的建議。但是雪崩了,然後李國樑帶領的`突擊隊沒能登頂,他還犧牲了。

最後氣象組徐櫻發現了短暫的窗口期,但因突擊隊有危險,為了告知突擊隊員,她犧牲了。最終,方五洲領着突擊隊登上了珠峯。

在電影裏,我最感動的楊光和李國樑。

楊光在第一次登山時不幸犯了病,他的右腿截了肢,但他説“我還能跳上去。”就為了上去,和爸爸説一説別後悔。他裝上了假肢,在大雪飛舞的花絮裏,攀上了珠峯。

李國樑在第二次登峯時,作為隊長在第一個人滑落時,本能地幫忙,但不幸被東西打中,滑了下去。在滑落的過程中還不停地用工具緩衝。到了最後,他頂着一頭血,卻把攝像機給了其他人,親手割斷了繩子,留給隊友生的希望。

這部影片告訴我: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攀登者》觀後感 篇34

今天提前觀看了電影《攀登者》,坦白説它帶給我的震撼真的不止一點點。這是一部獻禮片,對此類影片似乎總有種模式化的印象,即“意義”是大於“好看”的,可是《攀登者》恰恰打破了,它調動起了你所有的情緒:緊張、懵懂、心疼、難過、釋懷、振奮……再聯想到真實的時代事件,場燈亮起時,你還在那個故事裏。

對於珠峯,作為普通人其實是陌生的,它的概念大約存在於地理課本和風光紀錄片,登山,那就更遙遠了。從普及知識意義上,《攀登者》首先做到了。1960和1975兩年的'登山,前因後果明瞭。前一次未能留存影像的遺憾,由此引發的國際爭議和國人懷疑,你會和主人公一樣覺得憋屈。適時出現在台詞和字幕上關於珠峯的地理、氣象等知識,你會更明確攀登珠峯的困難程度和首次北坡登頂成功對中國領土主權的重要意義。

再來講講片中兩段感情,在我看來是有着對照感的。方五洲和徐纓相識多年,雖中有分離但不曾忘記,是最懂也最相信彼此的人,是彼此的助力。李國樑和黑牡丹在珠峯大本營相識,有點一見鍾情的味道,年輕人的互生情愫雖是暗暗的,也有直接的時候,他會默默給她拍照,洗出來放在房間的牆上,她會給他加菜(花絮中看到),也會因一點私心給他添了麻煩,當然還有情急之下的“人工呼吸”,兩人都青澀的可愛。這樣在完成國家登山任務過程中萌發的愛情之芽,並沒有最終得到花開圓滿的結果。

《攀登者》觀後感 篇35

近幾天在電視上觀看了19年國慶獻禮片《攀登者》,頗受感動。

電影《攀登者》講述的是1960年,中國登山隊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瑪峯。然而因為雪崩,登山隊員方五洲不得已丟掉了攝影機,就因為沒有留下影像資料,這次登珠峯甚至不被國際認可。

從1960到1975,中國的攀登者們遭到了15年的質疑與屈辱。第一代的攀登者們的遺願如猶在耳,第二代攀登者們再次出發,向着世界第一高峯發起衝擊。極度冷冽的風雪,氣象專家多次建議停止攀登,雪崩襲來被吞噬淹沒或跌入山谷,山間縫隙甚至要靠登山隊員冒死縱身一躍……一系列的艱難險阻,

終於登頂了,終於留下了影像證明。這個“終於”來之不易。看到預告裏“為國登頂”這四個字我挺驕傲的。真的,作為一箇中國人很自豪。

《攀登者》中登山運動員憑藉着驚人的勇氣、智慧和毅力,以搭人梯的方法創造了奇蹟,他們在極其嚴寒和飢餓的條件下忍受着凍傷的巨大困難,成功的讓五星紅旗飄揚在了珠峯之巔。

現實生活中,中國的登山者在珠峯搭建的“中國梯”,讓後來許多國家的'登山隊員順利登上世界最高峯的。然而,幾名登山隊員也為此付出昂貴的代價,部分登山員因嚴重凍傷做了截肢手術,落下終身殘疾。就是他們的團結拼搏無畏艱險,映照着中國人永不言敗、砥礪前行的精神,希望這種精神,也在一代一代人身上繼續傳承下去,生命不止,奮鬥不息!

《攀登者》觀後感 篇36

珠穆朗瑪峯(俗稱珠峯)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峯,位於中國與尼泊爾邊境線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峯。

影片開始便看到中國國家登山隊員遭遇了雪崩,許多隊員都長眠於皚皚白雪之中,影片主角方五洲為救曲松林(兼職攝影師)而丟掉了攝影機,最終中國登山隊於1960年5月25日登頂珠峯,並在峯頂留下證物。由於沒有留下影像資料我們遭到了國際登山界的質疑,西方登山界有人拒絕承認我們登上珠峯。

影片中的一幕引起了我的思考,一個學生問方五洲人為什麼要登山?方五洲回答道人類是註定要走向未來的,我們就要在這個不斷探索未知世界的.過程中走向未來。顯然這個解釋不足以讓我冒着生命危險去像中國登山隊員那樣登頂珠峯,但當我瞭解到當時的背景後便不這麼想了。當時新中國剛剛從戰爭中走出來,許多國家都想在我們身上謀求利益,中國與尼泊爾在珠穆朗瑪峯領土劃分上無法達成共識。因為從人類歷史上來看,一直有一個天然的法則:誰先到達一片無主之地,誰就擁有這片土地的主權。這次登頂讓中國在之後的談判中佔據主動權,從此珠峯北面屬於中國。這次登山關係到我國的領土主權與民族尊嚴,中國登山隊員為國登頂,寸土不讓,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土地與尊嚴。

人為什麼要登山?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登山,我們登上的山名字叫做生活,我們可能並不像中國登山隊那樣勇敢與堅強,但我堅信,只要每天進步一點點,即便是一隻烏龜我們也能走到終點。

《攀登者》觀後感 篇37

看完電影《攀登者》讓我想起來,今年的九月一日《開學第一課》夏伯渝老人的英雄事蹟。

26歲的夏伯渝在第一次攀登珠穆朗瑪峯的時候被凍傷而做了截肢手術,但是,失去雙腿的他沒有放棄夢想,先後五次再向珠峯發起挑戰,終於在2018年5月,以69歲高齡成功登頂珠峯,站在珠峯峯頂揮舞着五星紅旗。

然而,令他自豪的不僅僅是站在了世界最高峯,更是因為他參與了1975年中國登山隊在珠峯北坡8600米高度,號稱第二台階的一個九十度的.絕壁上架設了“中國梯”這一壯舉。雖然那是一個十分普通的梯子,但是在架設的過程中也是十分的艱難,因為海拔高,本來就缺少氧氣,再加上天氣極寒,他們每做一個動作都需要耗費很大的體力,最終用了一天時間,才將“中國梯”牢牢地架設在了第二台階上。此後,相繼有1300多名登山隊員,踩着夏老他們架設的“中國梯”,從珠峯北端登頂。

經歷幾十年的歷程,夏老那顆希望五星紅旗在珠峯飄揚的初心,始終激勵着他即使失去雙腿也一定要站在峯頂如今的中國已毅然屹立於世界東方,今後,中國將繼續展現大國姿態,中國橋、中國路、中國車、中國港、中國網等一系列超級工程建成,讓每一名中國人都為五星紅旗永遠高高迎風飄揚而驕傲、自豪,但是,永遠也不能忘記那部掛在世界之巔的“中國梯”。

《攀登者》觀後感 篇38

國慶假期,我觀看了《攀登者》這部電影。

《攀登者》主要講述在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成功登上了世界上最高的山峯——珠穆朗瑪峯,可是,隊長方五州因為救人,把相機丟了,沒能拍到照片,因此,西方國家就説:沒有照片,怎麼能證明登上了珠峯。就因為這句話,讓我們國家被恥辱、嘲笑了整整15年。終於,在1975年,國家決定,同志次組建登山隊,經過多次的訓練,登山隊再次向珠峯發起了衝峯。終於迎來了攀登珠峯最好的窗口期,中國登山隊終於成功登頂。

在登山的過程中,令我最感動的是,在李國樑的帶領下,登山隊再登珠峯北坡的第二台階時,他被一個氧氣瓶打中了腦袋,滾下了山,因為,他們的腰上都寄有線,便會把其他人也帶了下去,可就在要落下懸崖的時候,後面的'一個同志拿出鎬子,將鎬子打進了雪地裏,其他同志沒有落下山,但是,李國樑卻吊懸在懸崖邊上了,一個同志要他把手給他,李國樑同志卻把相機給了他,把自己的線割掉了,最後,相機保住了,李國樑同志卻墜落山澗,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看完這部電影,我不禁想到這句話:“祖宗疆土,當以死守,不可以尺寸與人。”是啊!攀登着為了國家的領土,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登上珠峯,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攀登者》觀後感 篇39

今天下午我觀看了一部電影——《攀登者》。這部影片深深地震撼了我,現在就讓我來給你們詳細地介紹一下吧!

影片開頭主要講述了1960年方五洲、曲松林等幾位國家攀登隊隊員一起從北坡登上了世界最高峯——珠穆朗瑪峯,完成了這個史無前例的壯舉,並留下了一個手電筒,在裏面裝着五星紅旗。可是為了救夥伴,他們的攝像機被暴風雪吹掉,從而使他們幾十個小時的努力白費。雖然他們攀登到了峯頂,但是因為沒有留下360度照片而不被別人認可。

十三年一轉眼過去了,國家又重召回了他們登山隊,並給了他們一支後勤部隊讓他們訓練,為下一次登山做好充分的準備。為了保證安全,國家政府還派出了一隊氣象觀察組去幫助他們,以便及時知道“窗口期”,也就是登山的最好時期和前面的天氣。氣象組的主任,竟是方五洲的'女友——徐纓。

第一次登山開始了,當突擊隊歷經千辛萬苦到達大風口時,卻被暴風雪擋住了。他們被暴風雪擊的節節敗退,只好狼狽而返;第二次與第一次差不多,只是任命攝影師陽光代替了方五洲的位置——突擊隊隊長,而楊光卻因為缺乏經驗,為了保全戰友犧牲了自己的性命,隊伍最終徒勞而返;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方五洲帶領突擊隊第三次衝擊珠穆朗瑪峯。在突擊隊和後勤隊放棄登頂,準備含淚返回時,一個突如其來的好消息讓他們喜極而泣,因為還有一個“窗口期”,可以繼續進行最後一次登頂。於是他們準備好以後就一往無前,無所畏懼的向前攀登,就像一把利刃一樣鋭不可擋。最後他們度過重重困難,迎難而上,終於登上了峯頂,而徐纓也因為長期在寒冷的地方持續工作而口吐鮮血犧牲了。中國登山隊終於成功征服了世界之巔——珠穆朗瑪峯!

促使他們登上頂峯的是什麼力量?是外界嗎?不!是他們堅持不懈的精神!是他們心裏對自己的鼓勵!風雨後將會迎來美麗的彩虹!

《攀登者》觀後感 篇40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電影院看了電影《攀登者》,是我最喜歡的電影明星吳京主演的,電影講述的是中國登山隊攀登珠穆朗瑪峯的故事。電影很精彩,看完以後我覺得:《攀登者》

第一,攀登者精神,是一種不畏艱險、排除萬難、人定勝天的大無畏精神。

電影中登山隊員們在登山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大風、雪崩、冰裂縫等困難,但是他們都努力克服了這些困難,他們用登山鎬固定住自己,需要有很強的力量。

第二,攀登者精神是一種堅持不懈、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頑強精神。

電影中氣象局預報登山的“窗口期”已經消失了,決定已經要撤退了。但是電影中的女科學家發現還有希望,她和吳京演的登山隊長都沒有放棄,最後在克服了惡劣天氣的困難之後,終於成功登頂。

第三,攀登者精神是一種甘為人梯、甘於奉獻的自我犧牲精神。

電影中當登山隊員到達第二台階的'時候,山壁幾乎是完全垂直的,而且全是冰,這個時候中國的隊員們用疊羅漢的方式搭了人梯,最終成功登頂。第一次登頂的時候,隊員為了避免把當人梯的隊友踩上,他把有釘子的登山鞋脱了,光腳爬山,最後腳凍傷了。

第四,攀登者精神是一種團結一致、相互協作、共克難關的集體主義精神。

在登山的過程中,會遇到大風口,隊員們用繩子把每個人都系在一起,這樣隊伍就不至於被風吹散。有一次大風來的時候,把一塊大石頭都吹落下來了,差點砸到隊員,他們合力把梯子移開,成功躲過了石頭。

最後,攀登者精神更是祖國利益高於一切的愛國主義精神。

電影的最後,隊員們在珠穆朗瑪峯的最高處插上了五星紅旗,代表着這座山真正是屬於中國的,因為中國人成功地從北坡攀登上了頂峯,這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

我愛我的祖國,我更為我的祖國而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