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實用】科學活動教案(通用19篇)

校園2.58W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活動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科學活動教案(通用19篇)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熱脹冷縮是人們生活中常見的科學現象,但幼兒對這一現象還缺乏感知,於是,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旨在通過猜測、尋找、自我探索以及運用生動有趣的多媒體課件,讓幼兒在動中學習、趣中思考、奇中發現、樂中獲取。初步感知、理解“空瓶吞蛋”這個有趣實驗中所藴含的熱脹冷縮、壓強的原理,激發幼兒從小探究科學奧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積極探索空瓶吞蛋的方法,初步感知熱脹冷縮現象的存在。

2、遵守實驗的規則進行操作,認真觀察實驗現象,並能大膽地用語言描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發現。

3、能積極思維,主動探索生活中的科學小祕密。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空瓶吞蛋》。

2、煮熟了的鵪鶉蛋若干、飲料瓶、足量的熱水

活動過程:

(一)、出示多媒體課件,激發幼兒的興趣

課件展示兩個蛋寶寶玩。一個在瓶口很小的瓶子裏歡快地跳舞。另一個也想到瓶子裏找他的朋友一起跳舞,可是它太大,而瓶口太小,怎麼也進不去,怎麼辦?

引導幼兒大膽設想。

(二)、老師演示空瓶吞蛋完整過程,幼兒仔細觀察。

1、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看到的實驗現象。

2、引導幼兒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實驗過程。

3、展示多媒體課件並歸納總結原理:

瓶身加熱使空氣寶寶變胖→用蛋堵住瓶口不讓空氣寶寶跑掉→當瓶身冷了後,空氣寶寶變瘦,外面的空氣寶寶又想再進來→蛋被擠進瓶裏了。

(三)、幼兒動手操作並交流分享。

實驗前,老師強調具體的實驗規則,並要求幼兒按規則進行試驗。

實驗中,引導幼兒將自己的感受講給同伴、教師聽,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發現及操作過程。

(四)拓展思維,提出新的挑戰――思考如何從瓶裏取出蛋。

師:“小朋友們真能幹,讓蛋寶寶都進到瓶子裏了,但這個蛋寶寶太調皮了,它現在呀又想出來了,你們怎麼辦呢?”

鼓勵幼兒動腦思考出不同的方法。(如:再用熱水燙;擠壓瓶身。)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雕刻“小企鵝”雪雕作品活動,使幼兒感知經過積壓的雪很硬,懂得運用各種工具進行雕琢,培養幼兒合作意識。

2、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5、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錄像帶、小冰鏟、小角鏟(自制),笤帚、小鋸等。

活動過程

1、探究的問題:怎樣雕“小企鵝”。

幼兒討論。

(1)用彩筆畫企鵝。

(2)用彩泥捏企鵝。

(3)用雪坯雕企鵝。

幼兒實驗。

(1)用彩筆畫各種姿態的企鵝。

(2)用各種顏色的彩泥捏企鵝,企鵝非常漂亮。

(3)在雪坯上用各種工具雕琢企鵝。

試一試,剷雪。

教師在幼兒做好的雪坯上畫企鵝。幼兒觀察教師畫的圖樣,聽教師講製作雪雕應該注意的安全問題後,開始選擇工具進行雪雕創作。教師引導幼兒從四個角開始剷雪,做大體輪廓。

(1)怎樣雕琢大體輪廓?

幼兒剷雪時,教師關注幼兒掌握剷雪與造型之間的關係,引導提示幼兒在畫的輪廓外要留有餘量。

(2)小企鵝的翅膀怎樣雕?

幼兒互相商量,教師引導幼兒用小雪鏟根據圖樣從前面鏟去多餘的雪,再到後面,把前後鏟通。

(3)怎樣雕企鵝的身體?

教師提示幼兒選擇角剷剷雪,使翅膀與身體區分開。用小鏟雕出企鵝的嘴。

(4)眼睛和腳怎麼雕?

幼兒選擇工具剷雪,用小鏟雕眼睛和腳。

(5)你做的雪雕滿意嗎?

幼兒不滿意。教師組織幼兒統一整理,進行精雕。

(6)修整磨光。

教師啟發幼兒使用小磨板,幼兒開始拉、推進行磨雪。實驗後發現很平、很光、很美,幼兒對雪的自然特性更加了解了,一邊磨,一邊清理企鵝身上的殘雪,把雪面磨得平平的。可愛的小企鵝終於雕刻成了,幼兒高興地在雪雕作品前面立下寫上了他們名字的牌子。

説一説自己的感受。

幼兒記錄雕刻的過程。

2、注意事項

提示幼兒使用工具時要注意安全,不要打逗、嬉鬧。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慾望以及儘量為幼兒創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現的樂趣。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使幼兒“無心”的好奇轉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動力,促使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索慾望。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嘗試運用5以內的加減運算解決活動中遇到的問題。

活動準備:

1、每名幼兒一個“錢包“,內裝5以內的數字卡片或圓點卡片。

2、給角色遊戲中商店的各種物品分別標上1~5元的價格。

3、準備學習包。

活動指導:

1、引導幼兒在超市、餐廳、理髮店、咖啡店等角色遊戲中,感受加減運算在生活中的應用,指導幼兒用“錢”進行購物、乘車等,啟發幼兒在買賣的過程中學習使用“錢”,遇到問題後懂得用加、減等數學方法解決。

2、指導幼兒完成學習包。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嘗試使用一些工具改變食物的大小,並願意表達操作過程。

2、認識一些常見工具,學習用粘貼的記錄方式記錄實驗過程。

3、培養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種食物:黃瓜、玉米、青菜、西瓜。

2、各種工具:調羹、小刀、剪刀。

3、圖卡手、刀、勺子、剪刀。

4、大的記錄表兩張。

5、人手一個瓶子。

活動過程:

1、認識各種食物。

師:今天瓶寶寶來到我們教室,你們想請他吃什麼呢?老師也為它準備了許多好吃的東西,你們看,是什麼?

2、預測大變小的可能性。

師:你們看瓶寶寶能夠吃到這些東西嗎?為什麼?

師:那有什麼好辦法能讓瓶寶寶吃到這些東西那?

3、進行大變小實驗。

幼兒嘗試用各種工具使食物變小,並把食物對應放進貼有食物圖片的瓶子裏。

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幼兒邊操作邊表達實驗過程。

4、交流討論

老師引導幼兒用粘貼的形式記錄實驗過程並説一説喂瓶寶寶的方式,如"我用刀切黃瓜給瓶寶寶吃。"

5、自然結束

師:今天小朋友用一些工具幫忙,把好吃的東西變小,餵給瓶寶寶吃,它非常高興,説:下次還會到我們班來做客。

教學反思:

這節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説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説了,而且還更會問了。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鬆、愉快地氛圍中,發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根據故事內容,初步感知鈕釦的特徵(顏色、形狀、大小、釦眼數量),並知道鈕釦是多種多樣的。

2.通過觀察、比較,能根據鈕釦的特徵進行配對。

3.能與同伴交流探索的過程與結果,體驗操作中的快樂。

重點難點

通過觀察、比較,能根據鈕釦的特徵進行配對。

活動準備

1、教具:PPT、動物穿衣服的大圖

2、學具:動物衣服的圖片(上面有一顆釦子圖片)人手一份、不同樣子釦子的可粘貼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鈕釦圖片,講述故事引起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一個和鈕釦有關的故事,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有一隻小老鼠出來散步,走着走着,他看見前面有一個東西向他滾過來,撿起來一看,哦,原來是一顆鈕釦。

提問:咦,這是一顆什麼樣子的鈕釦呀?誰能來説一説?(圓形的、白色的、上面有兩個洞眼)

嗯,觀察得真仔細,那這顆釦子會是誰的呢?小老鼠決定去問問他的朋友們。

二、觀察畫面,感知發現鈕釦的顏色、形狀、釦眼數量、大小的不同。

(一)引導觀察畫面,發現鈕釦的顏色不同。

小老鼠在路上看見誰?(小狗)那小老鼠撿到的鈕釦是小狗丟的嗎?為什麼?兩顆鈕釦哪裏不一樣?

小結:小狗的鈕釦的顏色是黃色的,和小老鼠撿到的不一樣,鈕釦不是小狗丟的。

(二)引導觀察畫面,發現鈕釦形狀的不同。

小老鼠又看見誰了?(小白兔)小老鼠撿到的鈕釦是小白兔丟的嗎?

小結:小白兔的鈕釦是三角形的,小老鼠撿到的鈕釦是圓形的,鈕釦不是小白丟的。

(三)引導觀察畫面,發現鈕釦釦眼數量不同。

小老鼠這次見到了誰?(小貓)鈕釦是小貓丟的嗎?你是怎麼發現的?

小結:小貓的鈕釦顏色、形狀和小老鼠撿到的一樣,可是鈕釦上的洞洞數量不一樣, 小貓的鈕釦有 4 個洞洞,小老鼠的鈕釦只有兩個洞洞,鈕釦也不是小貓丟的。

(四)引導觀察畫面,發現鈕釦大小不同。

接下來小老鼠又遇到了誰?(大象和蜜蜂)鈕釦是他們丟的嗎?

小結:大象的鈕釦比小老鼠的大,蜜蜂的鈕釦比小老鼠的小,都不是他們丟的。三、觀察畫面,感知發現小老鼠撿到的鈕釦與媽媽的鈕釦相同。

師:那鈕釦到底是誰丟的呢?小老鼠回到家,發現了什麼?(媽媽衣服上的鈕釦丟了。)你們和小老鼠一起觀察他手上的鈕釦和媽媽身上的鈕釦一樣嗎?有哪些地方一樣?

小結:小老鼠撿到的鈕釦與媽媽鈕釦的顏色一樣、形狀一樣、釦子上的洞洞數量一樣、還有大小也一樣,是媽媽的鈕釦。

四、操作感知,體驗配對活動的樂趣。

1.師:剛才我們幫小老鼠找到了丟釦子的人,小老鼠和老鼠媽媽可開心了。可是小老鼠的好朋友們的鈕釦還沒找到,他想請你們幫助他,給他的朋友找釦子。請你從盤子裏找出一顆正確的鈕釦補上去。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根據需要介入指導。

3.小組或個別幼兒分享操作作品。五、活動結束

今天小朋友們都幫助小動物找到他們丟的鈕釦了,你們真棒!老師這裏還有一顆鈕釦,我們一起出去找找是哪個小動物丟的吧。

活動總結

《綱要》指出:“幼兒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繪本故事《一顆鈕釦》的內容簡單有趣,小老鼠找鈕釦的故事情節更具有趣味性,深深地吸引着孩子們。加上活動中不是直接講述繪本故事,而是將繪本中的動物呈現到小朋友眼前,更具直觀性和操作性。

繪本中的價值點和數的知識點巧妙銜接,讓故事更好的為數學 活動服務。同時結合《綱要》精神在活動中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發揮兒童的想象力,引導幼兒把自己融入到遊戲角色中,在遊戲裏活動中加深對故事的體 驗和理解,通過一顆鈕釦引發幼兒不斷觀察和比較不同動物鈕釦的不同特徵,最後進行匹配,對幼兒的觀察思考情感等能力有一定的發展。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一、預設目標

1、認識各種天氣形態。

2、學習記錄各種天氣狀況。

(二)整合其他智能

1.語言智能:大膽講述。

2.人際智能:學會與他人合作。

二、活動資源

1、各種天氣形態的圖片及影片。

三、示例活動

(一)引起動機::

1、教師利用幼兒用書的畫面,講述一段故事:小動物們趁着幼兒園放假,到各地去玩,結果遇到了不同的天氣,可根據畫面自由發揮劇情。

2、提問幼兒:

(1)今天的天氣是如何?

(2)有沒有太陽公公。

(3)有沒有下雨。

(4)有沒有颳風。

3、不用給幼兒正確的答案,讓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課堂活動一:

1、教師在黑板上或白板上,張貼大太陽的圖片。

2、提問幼兒:有沒有遇到這種天氣?這種天氣熱不熱

3、讓幼兒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適當給予鼓勵。

4、最後,教師將幼兒所發表的意見做彙總,再一一跟幼兒説明晴天的狀況。

四、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各種天氣形態。

難點:學習記錄各種天氣狀況。

(二)此活動可以採用表演法、遊戲。

五、活動觀察與評價

幼兒姓名:

各關鍵能力

表現突出

表現較好

表現一般

備註

觀察能力

表達能力

認識能力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瞭解常見的落葉樹,感知秋天樹葉變化的季節特徵。

2.嘗試按樹葉的.形狀、大小與影子進行匹配。

重點難點:

嘗試根據樹葉的形狀、大小與影子進行匹配。

活動過程:

一、感受秋天的變化。

提問:你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你從哪可以看出是秋天了?(天氣變化、人們的着裝、大自然環境的變化)小結:秋天草兒變黃了,樹葉落了,樹上結果子了,天氣也變涼了。

二、播放多媒體課件,瞭解故事內容。

1.播放動畫前半段提問:小樹葉為什麼會離開大樹媽媽?

小結:秋天到了,一些樹葉就會慢慢地變黃,慢慢地離開大樹。

2.播放動畫後半段提問:樹葉離開大樹媽媽後做了什麼事情?樹葉寶寶是通過什麼辦法,怎麼樣才找到自己的影子的?它們的形狀一樣嗎?顏色一樣嗎?

教師小結:小樹葉終於親到了自己的影子,原來樹葉和影子在形狀和大小上是一樣的。

三、在觀察、比較、質疑中發現祕密,獲得經驗。

播放錄音:大家好,我是梧桐樹的葉子,一到秋天我也會離開大樹媽媽,我也想去親親自己的影子,你們能幫我找找我的影子嗎?

1.幫梧桐葉找影子(出示眾多梧桐葉的影子)請幼兒仔細地看一看、找一找,哪片是梧桐葉的影子?為什麼?

教師小結:原來樹葉和它的影子在形狀、大小上是一摸一樣的。

2.拓展有關落葉樹的知識討論:秋天裏還有哪些樹葉也可以親到自己的影子?

教師小結:秋天到了,有好多樹的葉子會掉下來,我們把這些樹都叫做落葉樹。

3.幼兒操作,匹配遊戲,進一步積累經驗。

教師:讓我們來幫幫這些小樹葉找找他們的影子,用線把他們連起來。

延伸活動:

那等我們中午吃好飯,我們每個人到樹下撿一片樹葉,然後到四周去找找樹葉的影子。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選自南師大幼兒園滲透領域課程大班科學活動《轉動的樂趣〉。下面我將分別從教材分析、目標制定、重難點分析、活動準備、教法學法、教學流程六大部分進行我的課。

一、教材分析:

現實生活中轉動的現象隨處可見,風車的轉動、水車的轉動、車輪的轉動。在成人看來是理應如此再正常不過的現象卻深深吸引着我們的孩子,轉動的奧祕讓孩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探索慾望。為了順應孩子的心理,我選擇了《轉動的樂趣》這一科學探索活動來幫助幼兒去發現探索轉動、體驗轉動的樂趣。

二、説目標制定:

依據新《綱要》重視幼兒的興趣、情感、態度並在實施中重視幼兒為主體的探索性學習,凡是有教育目標的地方我們總要關注幼兒積極的情感,關注引導而不是驅使兒童去學習。同時我還依據教材內容及本年齡階段幼兒的認知水平制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在操作、探索活動中積累有關轉動的經驗,瞭解轉動是運動的一種運動的方式,激發幼兒對轉動現象的興趣和探索慾望。

2、使用多種方式使物體轉動起來,體驗轉動的樂趣。

3積極參與探索活動,願意和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

三、重難點分析: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幼兒操作探索讓本身不能轉動的物體轉動起來並做好記錄,同時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在教學中,通過讓幼兒玩陀螺,看課件使幼兒事先回憶有關轉動的經驗,激發幼兒探索轉動現象的興趣。利用大量的材料幫助幼兒探索轉動並給幼兒適時的幫助。

四、説活動準備:

為了讓孩子順利開展探索活動並獲得知識經驗,我做了以下準備:

1、不同樣式的陀螺,可轉動的玩具用具等。

2、課件。

3、繩子、筷子、牙籤、橡皮泥、雪花片、紙板等。

4、記錄表、白紙、哭笑臉標誌、水彩筆、輕快的音樂。

這些準備一是可以豐富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便於幼兒更好的把握知識重點;二是能使幼兒理解轉動體驗探索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快樂,突破活動的難點。

五、教法學法:

1、教法:本次活動我採用了啟發提問法、課件展示法、引導發現法觀察法來進行我的教學,克服了説教的傳統形式,提出開放性問題讓幼兒在探索操作中獲取知識獲得經驗。

課件展示法是一種新型的現代化教學方法,生動的畫面鮮豔的色彩使幼兒更有興趣去學習、探索。克服了許多幼兒觀察一幅小畫面的現象。如在活動中讓幼兒觀察課件回憶生活中見過的轉動的物品讓幼兒能更真切的感受到轉動是來自某種力量。

2、學法:本次活動從幼兒角度出發主要運用了操作法、觀察法、分類法等。其中操作法是幼兒運用最多也是最感興趣的一種方法,幼兒在操作中體驗轉動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悦。在造作法中幼兒能通過親自動手而獲取知識經驗。

其次我還運用了觀察法讓幼兒有意識有目的的通過視覺器官來感知事物。通過對陀螺轉動的觀察來理解轉動。

六、説教學流程:

(一)通過操作陀螺和其他玩具用具引發幼兒探索轉動的興趣。

1、幼兒自由玩桌面上的物品並仔細觀察會發現什麼?

自由的玩是幼兒最感興趣的,在這樣的氛圍中幼兒會有安全感,愉悦感,有了心理上的放鬆幼兒會全身心的投入到觀察探索中去。

2、通過親自觀察,探索,體驗幼兒具備了大膽自信講述自己發現的條件。所以這一環節就請幼兒説説桌面上的物品都是怎麼運動的。怎樣才能使他們轉動起來呢?

(二)課件展示再次提起探索興趣。請幼兒觀看課件,總結轉動需要的力量來源。

(三)探索讓本身不能轉動的物體轉動起來。

根據做中學的要求我首先讓幼兒進行猜想,怎樣才能使它們轉動起來呢?(可以兩件物品合作)

其次,請幼兒自由操作探索,用親自實驗來驗證剛才自己的猜想。教師為幼兒投放豐富的材料,請幼兒自由選擇材料進行探索操作並做好記錄,記錄形式沒有過多要求只要幼兒自己能看懂就行。此時有的幼兒在尋找材料,有的幼兒在與夥伴商量使其轉動起來的方法,有的幼兒邊做實驗邊記錄、教師也參與其中作為他們中的一員跟幼兒一起探索討論,可適時的給予幫助和支持。

最後,請幼兒講述自己的記錄並展示自己的記錄結果,教師用大記錄表來幫助他們總結:能轉動的用笑臉表示,轉不起來的用哭臉表示。如果實驗有疑義可以共同驗證一下,允許孩子有不同的結果。整個過程都是幼兒自己驗證得到的答案,使他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遊戲:我們的身體也能轉動。

通過遊戲來更好的鞏固所獲得的轉動的知識經驗。

(五)活動延伸部分:讓轉動走進區角,結合幼兒一日生活使幼兒進一步利用各種材料通過各種形式探索轉動的現象。

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培養幼兒的認知興趣和探索慾望。能使一個好的科學活動成功需要不斷的嘗試探索,為此我將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一起成長。

科學活動教案 篇9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影子常常陪伴在我們身邊,但日常生活中幼兒往往不會在意到它的存在.只要孩子一注意,他們就會對影子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幼兒對事物都有很大的好奇和興趣,在《綱要》中科學目標提到“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於是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我先從人的影子出發,逐步過渡到對物和物的影子的探索。由易到難,逐步深入。

2、目標定位。

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實際情況以及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初步瞭解光被物體擋住會出現影子的現象.

(2)通過參與實踐操作活動,感知影子的特徵,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樂趣.

(3)萌發探索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慾望.

3、重點和難點。

我認為幼兒園科學活動的主要性質是讓幼兒探索事物的具體現象和獲得科學

經驗為主要目的,因此,我認為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感知影子的有趣,主要是影子的形成”。難點是:“引導幼兒參與探索,在與同伴的合作中瞭解影子的特徵,初步獲得物與物的影子的關係”。

4、活動準備

1、白紙、手電、各種玩具等若干。在第二環節探索物體的特徵用。

2、多功能教室開着幻燈機。為第一環節幼兒在光束前走過出現影子用。

3、找影子卡片難易兩份。

4、粉筆若干,為活動延伸中畫影子做的準備。

二、説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教師除了以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以自己的形態日感染孩子外,還採用適宜方法來組織教學。在活動中我主要採用了探索式教學法,滿足幼兒探索事物本質特徵的願望,充分做到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培養幼兒探索科學實踐的興趣。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判斷能力,讓幼兒養成從小就主動探索科學的習慣,提倡幼兒自己體驗成功的喜悦,並且進一步體驗自信帶來的愉悦感。

三、説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

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説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第二環節操作活動中鼓勵幼兒用手電與玩具做遊戲的實驗,引導幼兒將手電照射在玩具上,會產生什麼?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通過商量、合作,嘗試着實驗,

四、説教學過程。

我採用了環環相扣來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為:激發興趣——自由探索——自由討論——鞏固——延伸活動

1、激發興趣。(5分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我就帶領幼兒從開着的幻燈機旁走過,出現自己的影子,讓幼兒在前面做做不同的動作,感知影子的有趣,激發幼兒探索影子的興趣。

回到位置上,提問:你們剛才看到了什麼?(影子) 如果幼兒説不出就請

一幼兒再次上來演示,其他幼兒觀察。向幼兒介紹這個黑黑的就是他的影子。再次提問:為什麼會有影子呢?如果幼兒回答不出,就請一幼兒走到另外一邊,讓幼兒看看牆上有沒有影子,讓幼兒進行對比,有了對比幼兒很快就會明白:有了光,物體擋住光才會產生影子。

由開着的幻燈機的光引出生活中的手電筒也會發出亮亮的光,從而讓幼兒進行探索操作。由於手電筒在現在的孩子生活中很少用到,於是先讓幼兒瞭解一下手電也能發光的功能。“老師還請來了一位好朋友,你們認識它嗎?手電打開的時候,你看到了什麼?”教師在牆上演示一下,出現亮的光。

2、自由探索。(10分鐘)

根據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運用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在第二環節我就安排了孩子自由探索。我為每組提供了充足的探索材料,供幼兒操作。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輕鬆氛圍中,幼兒通過擺弄操作材料,讓手電與物體之間產生影子,發現影子的特徵。這部分是從人影子過渡到物體與物體的影子的探索,符合了幼兒的認知水平。但手電與物體之間產生影子,發現影子的特徵是個難點,怎樣突破呢?在這一環節中通過語言提示引導幼兒從觀察影子的顏色、影子的形狀來觀察。

3、自由討論(5分鐘)

在這一過程中,孩子獲得的經驗是零碎的,那怎樣加工整理呢?為此,在自由探索後,我就通過幼兒介紹、集體講評的方式對幼兒獲取影子的經驗進行整理。提問:“在玩的時候你發現了什麼?你是怎麼玩的?”請個別有不同發現的幼兒來演示。總結出:原來影子是黑色的,它只是一個輪廓,有好多東西在影子上看不到。由於材料投放在幼兒的視線前面,故講評時避免了空洞性,

4、鞏固練習。(5分鐘)

進行找影子的練習,鞏固幼兒對影子的認識。操作材料分成難易兩份:一份是不同影子連線;另一份是在兩種相似的影子中圈出與前面的圖一模一樣的影子,它可以提高幼兒觀察能力和形態認知能力。

小動物要和影子做遊戲,可是他們不知到自己的影子在哪裏?你們願意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影子嗎?講解操作卡片做法。

5、 延伸活動:繪畫影子

在生活中很多時候、有很多東西都能讓物體產生影子。那我們一起到外面陽光下去找找,有沒有影子呢?一起畫一畫影子。在這裏為了讓幼兒不受空間的限制,選擇很大的空間來畫影子。幼兒可以選擇玩具來畫或與同伴合作來畫自己的影子,這樣培養了他們合作積極配合的精神。有了繪畫比較,才能深層次的探索:“物體的影子會隨着光源的變化而變化。”

科學活動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初步指導瓶子和瓶蓋的作用,能選擇瓶口的特徵(大小、有無螺紋)選擇適當的瓶子。(重點)

2、嘗試擰緊瓶蓋,獲得用擰、按的技能,發展手部的動作。(難點)

【活動準備】

1、手偶巧虎。

2、收集的各式瓶子。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小朋友,你們看今天我們班來了誰啦?巧虎媽媽帶着巧虎要去旅遊了,準備了好多的東西放在瓶子裏,可是不小心瓶蓋都沒有了,這下怎麼辦?沒有了瓶蓋,瓶子好用嗎?為什麼?

2、幼兒討論瓶蓋的作用(沒有瓶蓋,東西會掉,不衞生,不方便)

二、幼兒動手操作,嘗試根據某種特性選擇瓶蓋。

1、我們一起來幫幫巧虎媽媽吧,幫她的瓶子找到合適的瓶蓋。

2、幼兒操作完交給巧虎媽媽檢查是否正確

3、提問:怎麼為瓶子找到好朋友瓶蓋呢?為什麼這個瓶蓋剛好蓋在這個瓶子上呢?(找一個沒有配對成功的,你的瓶子為什麼沒有找到好朋友蓋子呢?再試試,這個可以嗎?為什麼不行呢?

師小結:瓶子和瓶蓋正好是一樣大小的。

三、幼兒嘗試擰、蓋的的方法去蓋瓶蓋。

1、師:我們換種方法,把瓶蓋蓋緊瓶子。你有什麼好的方法呢?

2、幼兒操作。(請一位該好的小朋友,你的瓶子蓋住了嗎?怎麼用小手把它蓋住的?)

3、提問:你們發現瓶蓋與瓶口之間的額小祕密嗎?裏面一圈圈的是螺紋,有螺紋的要用擰。

4、請一位蓋的小朋友。提問:你的瓶蓋是擰上去的嗎?那你是怎麼蓋上的?沒有螺紋的瓶子不用擰的方法,用蓋。

四、遊戲:送回家

現在小朋友們幫巧虎媽媽的瓶子都找到了瓶蓋,我們先把它們送回家吧。巧虎媽媽謝謝各位小朋友。

【教學反思】

教師引題還是較為成功,抓住幼兒的注意力。但當幼兒回答瓶蓋的有些作用後,教師的引導性不夠,還是較為直接的告訴幼兒瓶蓋的其他作用,而且在這一環節師小結也不夠科學、到位,體現不出科學的嚴謹性。在第二環節幼兒自動操作的時候,場面混亂,當教師拋出問題的時候,只有部分幼兒在進行參與,個別幼兒已經開始玩自己的瓶子。如果教師能在這裏巧妙的説句話或者在設個環節,將幼兒的注意力在拉回來,效果也許會好些。在第三環節,在老師的引導下,個別幼兒回答了蓋緊瓶蓋的方法,教師也做了一定的小結。之後應該再請幼兒試一試,加強幼兒掌握蓋緊瓶蓋的方法。

最後一個環節,教師請小朋友送回瓶子寶寶的時候,應該講清楚內容,交代清楚該怎麼送回,秩序也會更好些,而不是簡單的一句送回家,結果幼兒就全部亂糟糟的往籮筐裏亂放。

科學活動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瞭解一些簡單的氣象知識。

2、知道天氣變化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係。

活動重點:

瞭解天氣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係。

活動難點:

認識災害性天氣。

活動準備: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對天氣的變化比較關注,零星的瞭解一些氣象方面的內容。自繪圖片。 活動過程:

1、問題導入課題:

“今天的天氣預報是怎麼説的?”

“平時天氣會有哪些變化?”

小結各種天氣情況:晴、多雲、陰、雨、雪天。

2、瞭解天氣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係:

(1)看圖講述:(出示圖片,有曬衣服、開運動會、發黃的樹苗、滑雪、漁船出海)“從圖片上看到些什麼?他們需要什麼樣的天氣?”

(2)幼兒討論:“怎樣的天氣會給人們帶來不利?你知道有哪些災害性天氣?”

(3)小結:氣候的變化與人們的關係很密切,世界上萬物生長需要多樣的氣候條件,但是持續很長時間過冷、過熱、過旱、過澇就會給人們造成危害。

3、介紹天氣預報的:

(1)對天氣預報的認識:

“既然天氣和人們的關係這麼密切,我們怎樣知道天氣情況呢?”

“你是不是經常關心天氣情況?你從哪裏知道天氣情況的呢?”

(2)看圖瞭解預報天氣的儀器:“出示圖片,有百葉箱和氣象衞星)

“百葉箱裏的儀器是做什麼用的?要知道全世界的天氣怎麼辦?”

(3)小結了解天氣的多種途徑和觀測天氣的工具。

科學活動教案 篇12

【設計意圖】

自從班內開展觀察天氣,畫氣象、預報天氣一系列活動後,孩子們的興趣與日俱增。那麼如何保持孩子們的興趣並深化這一活動?我想到了孩子們最喜歡的動物。因為有些動物在天氣變化前有着特殊的表現,並有一定的規律,能起到預報天氣的作用。因此我將在本活動中引導幼兒學習一些根據動物的特殊表現推斷、預報天氣的本領。使幼兒懂得一些氣象變化和動物習性變化之間的關係。我通過形象生動的多媒體課件使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下獲得科學知識,而且有利於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表現欲,提高探索天氣奧祕的興趣和能力,萌發愛科學的情感。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表現欲,提高其探索天氣奧祕的興趣,萌發幼兒愛科學的情感。

2、知道一些氣象變化與動物習性變化之間的關係。

3、能根據動物的特殊表現來推斷並預報天氣。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氣象牌(人手一份)

【活動重難點】

1、重點:

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引導幼兒去了解動物與氣象變化之間的關係、奧祕。

2、難點:

(1)能舉一反三並通過個別動物的表現歸納出下雨之前的天氣具體變化特點;

(2)能運用新學的知識進行判斷。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通過遊戲,引出課題,引起幼兒興趣。

導入語:孩子們,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森林動物園的小動物們送給我們大一班一份特

殊的禮物,你們知道是什麼嗎?快來找一找……對,一台大彩電,讓我們一起欣賞電視節目吧!

(二)基本部分

1、向幼兒展示禮物,森林裏的小動物都來了,它們在向我們打招呼呢,我們也來問候一下吧!“你們看它們玩的高興嗎?你是怎麼看出來的?”(幼兒討論)

2、與幼兒談論天氣,“你們看今天的天氣怎樣?那明天呢?我們怎麼才能知道明天的天氣情況呢?”(引導幼兒説出觀看天氣預報)

3、師:“電視台裏的氣象員是怎樣播報天氣預報的,誰能來模仿一下”,鼓勵幼兒大膽模仿,教師給與肯定。

4、我們一起來聽聽電視台裏的叔叔阿姨是怎樣播報天氣預報的?

5、向幼兒提出問題:

(1)剛才你們聽到哪幾種天氣情況?(今天小動物給大家帶來一個遊戲,先來觀察周圍圖片上的環境,然後貼上對應的氣象標誌,教師對幼兒的操作給與及時的肯定。)

(2)小朋友你們還知道哪些天氣情況?(幼兒説教師出示氣象圖標)

(3)“剛才氣象員在播報天氣預報,那他們又是怎樣知道的呢?

“氣象員能根據氣象儀器測出氣温、風速等氣象情況,可是農民伯伯不用氣象儀器,不用收看天氣預報也能知道明後天的天氣如何,他們是怎樣知道的,是誰告訴他們的呢?(幼兒充分討論)

6、看一看——教師播放課件

(1) 播放[螞蟻上樹]

老師:“它們是誰?在幹什麼?為什麼要這樣?”

——“聽聽小螞蟻自己來解釋。”點擊[螞蟻],“螞蟻怎麼説的?它們為什麼要搬家?”

(2)還有一些小動物在天氣變化之前也有一些特殊的表現。我們一起來看看。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分別點擊四幅[圖片](魚兒上浮/蜻蜓低飛/燕子低飛/烏龜“冒汗”)。“它是怎樣來預報的呢?”幼兒回答後,教師點擊[動物的頭部],檢驗幼兒的回答。

教師小結:“剛剛看了那麼多小動物的表現,我們知道了下雨之前氣候總有一些變化。有那些變化呢?(幼兒回答,如空氣中水分很多、非常潮濕、空氣很悶等)一些動物能感受到這些變化,所以就表現出一些反常的現象,人們掌握了這些規律,就能預知天氣的變化了。”

7、聽一聽

“農民伯伯不僅能通過看小動物的表現來判斷氣象,他們還能通過聽小動物的叫聲來判斷氣象變化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①播放[青蛙知了]

“知了青蛙一般在什麼時候叫?”教師用兒歌小結圖片內容。點擊[知了]學念兒歌。“天晴青蛙捉蟲靜悄悄,樹上知了聲聲叫。天雨知了無聲響,青蛙塘邊呱呱叫。”

②播放[蜜蜂]學學小蜜蜂的歌“蜜蜂晴天去採蜜,早出晚歸忙得歡;陰雨天氣不出門,在家釀蜜不停工。”

③播放[雞]“天要下雨,雞不進窩”

8、學説心情預報,體驗成功的快樂,爭做小小氣象員——通過聽聽、想想、説説心情預報,幫助幼兒理解他人情緒。

師:“心情預報真是太好了,老師這兒還有幾位小動物,請你仔細觀察一下,看看它們的心情怎樣,可以用哪些天氣情況來表示?”

請個別幼兒到電視機前做心情預報,體驗小動物的心情。

師:“森林電視台不僅有天氣預報,還有心情預報呢!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請配班教師播報心情預報:各位觀眾,大家好!我是森林電視台的主持人小機靈,現在播報心情預報,今天森林裏大部分小動物心情晴天,只有獅子心情雨天,並伴有八級脾氣。心情預報播送完畢,謝謝大家收看,再見!

師:“現在老師請你也來當回主持人,預報一下你喜歡的小動物的心情吧!趕緊和你的小夥伴先説説吧!”

(三)結束部分

教師向幼兒提出要求:我們這有幾個小動物,一起來預報一下你喜歡的小動物心情吧!(幼兒表演,教師給與鼓勵)

(四)延伸活動

讓幼兒到户外,看看天、花草樹木、小螞蟻等,猜猜明天的天氣,説説自己的理由。

(五)活動反思

我想從活動設計上的幾個特點和活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自我分析一下。

本次活動將天氣和心情結合起來,巧妙地將幼兒感受別人情緒與天氣預報聯繫起來,同時設計提出問題,讓幼兒投入到情景中去,更好的體驗和感受。 在設計此活動時,我考慮到這是個偏重語言領域的活動,於是我把幼兒的“注意聽”與“大膽説”作為設計這次活動的重點,力爭在問題的設計和提出上具有啟發性、開放性。同時,注重了語言、藝術與科學不同領域內容的整合和同領域的不同方面內容的整合以及多種活動方式的整合。

活動過程中,我注意用我的語言和眼神與孩子進行交流,為他們創設了一種積極、主動的活動氛圍,充分調動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但老師的隨機教育能力和指導性語言的運用,還存在許多的問題,我會在平時的日常教育中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結合理論,努力使自己的摸索、實踐過程縮短,以便自己不斷地、迅速地得以提高。

這個活動,源於孩子們對天氣的研究,但並沒有結束在此次活動上。因為在進行這個活動前,我們生成了“小小氣象台”“各種各樣的天氣”等話題的活動;在這個活動後,我們還要注意引導孩子們生活中去體驗、感受別人的情緒,並學會去幫助別人。所以我覺得要想組織好一次教育活動更重要的是老師把握教育的系統性和主題活動連貫性的能力,及老師掌握心中大目標、控制眼前小目標和隨機接受新目標的能力。

深知自己的實踐與理論還存在很大的距離,懇請各位領導和老師提出寶貴意見。

科學活動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感受冷和暖。

2、發展感知和分類能力。

活動準備:

1、分別裝冷水和熱水的杯子(數量多於幼兒人數)

2、紅、藍標記若干,太陽和雪花的大標籤各一張。

活動重點:

感受冷和暖。

活動難點:

能將冷暖分類,貼上標記。

活動過程:

1、 感知體驗:

提出活動要求:

——“老師在許多杯子裏放了水,等會寶寶們摸一摸,把你們的發現告訴大家。”

幼兒操作。

小結:這些杯子摸上去有的冷,有的暖。

2、 區分冷暖杯:

教師提出要求:

——“請你們給摸上去暖的杯子貼上紅色標籤,給摸上去冷的杯子貼上藍色標籤。”

幼兒操作。

3、 冷暖杯找家:

分別出示太陽、雪花的標籤,讓幼兒辨別冷暖。

幼兒將冷暖杯送到合適的標籤處。

科學活動教案 篇14

活動目標:

1、常規訓練―認規則,培養幼兒的記憶能力。

2、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大學具塊一個,自制大單榫、雙榫插接棒各一根

活動過程:

一、導入方法

幼兒做律動導入。

二、展開方法

(一)認識彩圖正方體畫面的排列規則

教師在幼兒對三型學具常規訓練的基礎上,對幼兒進行六型學局的常規訓練。幼兒打開學具時為粉底色常規排列畫面。

1、教師用大型學具塊進行演示:粉底色朝上,向上翻轉一次成為黃底色。告訴幼兒:黃底色,黃底色上是星星畫面。要求幼兒將15快學具翻成黃底色。

2、幼兒動手操作,按教師示範的動作雙手翻轉學具成黃底色。教師巡迴,隨時知道幼兒雙手翻轉的協調性。

3、教師對幼兒的操作活動進行評價。

4、幼兒以上方法步驟,教師讓幼兒依次翻轉成藍底色、綠底色和粉底色。

5、教師演示:粉底色向左翻轉一次成為白底色。告訴幼兒:這是白底色,白底色上是圖形畫面。要求幼兒將15塊學具翻成白底色。

6、幼兒動手操作,按教師示範的動作將學具翻成白底色。教師隨時指導。

7、依據以上方法,教師讓幼兒將學具翻成橘黃底色。

8、教師對幼兒的操作活動進行評價小結。

(二)識記單榫插接棒

1、教師用大單榫插接棒一邊示範一邊講解單榫棒的特點。要求幼兒拿出紅色單榫棒放在桌子上。

2、幼兒動手操作,拿出紅色單榫接插棒放在桌子上進行觀察,教師巡迴指導。

3、教師讓幼兒將紅插接棒放入格子內。注意每層放三個,沒個插接棒的插槽朝上。

4、幼兒動手操作,將紅插接棒排放在格子內,教師巡迴指導,幫助個別幼兒擺放。

5、依據以上方法步驟,教師分別讓幼兒拿出單榫黃插接棒、藍插接棒和綠插接棒進行驗證。然後再分色放入格子內。

(三)識記雙榫插接棒

1、教師用大雙榫插接棒一邊示範一邊講解雙榫插接棒的特點。

2、幼兒動手操作,拿出雙榫插接棒和單榫插接棒放在桌子上觀察比較,教師巡迴指導。

3、教師讓幼兒將插接棒放入格子內,注意雙榫插接棒放在盒子兩邊的格子中,每層放四個,每個插接棒的插槽的插槽朝上。

4、幼兒動手操作進行擺放。教師巡迴指導,幫助個別幼兒擺放。

三、結束方法

教師給出各種指令,幼兒按指令取放插接棒。例如:教師指令:拿出一根雙榫插接棒。要求幼兒迅速拿出放在桌子上,並及時表揚拿得又對又快的幼兒。

科學活動教案 篇15

一、活動目標

1、知道蛙的種類有很多,樂於瞭解不同蛙類之間的區別。

2、能用較完整的語言描述蝌蚪變青蛙的過程。

3、瞭解蝌蚪變青蛙的成長過程及其不同成長階段的外形特徵。

二、活動重點

瞭解蝌蚪變青蛙的成長過程及其不同成長階段的外形特徵。

三、活動難點

能用較完整的語言描述蝌蚪變青蛙的過程。

四、活動準備

教學課件PPT,蝌蚪變青蛙成長視頻,小蝌蚪變青蛙舞蹈音樂。

五、活動過程

(一)圖片對比,瞭解蝌蚪與青蛙外形特徵的的不同。

1、指導語:今天,咱們班來了位小客人,瞧!(投影小蝌蚪)小客人是誰啊?幼兒表述蝌蚪外形特徵。師小結:黑黑的身體,大大的腦袋、細細的尾巴。

2、引導幼兒對比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徵不同。幼兒表述蝌蚪與青蛙外形特徵的不同點。師小結:蝌蚪和青蛙的顏色、外形都不一樣,蝌蚪是黑色的,青蛙是綠色的。蝌蚪有尾巴,沒有腿,但是青蛙沒有尾巴,有四條腿。

(二)觀察圖片,初步瞭解蝌蚪成長不同階段的外形特點。過渡語:哎,真奇怪,蝌蚪和青蛙長的一點都不像,那蝌蚪是怎麼變成青蛙的啊?你們見過其他樣子的蝌蚪嗎?出示不同階段蝌蚪照片,請幼兒觀察並口述不同點。師幼小結蝌蚪成長不同階段的外形特點。

(三)觀看視頻,瞭解蝌蚪變青蛙的成長過程。

1、幼兒根據對蝌蚪成長變化的猜想自主排序。操作規則:那小蝌蚪是怎樣一步一步變成青蛙的吶?請你們二個人一組,從紅色的圓點開始,根據自己的猜想往後擺一擺。幼兒表述蝌蚪成長變化的猜想。

2、瞭解蝌蚪變青蛙的成長過程。指導語:你們有這麼多想法,那小蝌蚪到底是怎樣一步一步變成大青蛙的,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播放《蝌蚪變青蛙》視頻。

3、調整排序,加深對蝌蚪變青蛙成長過程的認識。指導語:你們剛才看到小蝌蚪是怎樣一步一步變成青蛙的?幼兒自主修改並表述蝌蚪成長變化的過程。師幼小結:首先它是一個小小卵,然後它長出了小小的尾巴變成小蝌蚪,小蝌蚪先長出了後腿,接着又長出了前腿,慢慢尾巴消失了,就變成了大青蛙。

(四)舞蹈表演,鞏固蝌蚪變青蛙的成長過程。指導語:原來小蝌蚪就是這樣變成大青蛙的,咱們也來表演一下《小蝌蚪變青蛙》!引導幼兒表演蝌蚪不同成長階段的外形特徵。

(五)分享交流,初步瞭解不同蛙類的區別。提問:小青娃們,你們還認識其他的蛙類朋友嗎?師小結:其實世界上蛙的種類有很多,有生長在樹上的樹蛙,有因為叫聲像牛而得名的牛蛙,還有生長在沙漠中的沙漠雨蛙,雖然它們的名字不一樣,長得也不一樣,但是它們都是由卵寶寶變成小蝌蚪,然後一步一步變成蛙類的。

(六)課後蒐集資料,自然結束活動。指導語:那世界上還有哪些蛙類吶?就由你們自己去搜集資料,明天帶到幼兒園來跟小朋友們一起分享交流。

科學活動教案 篇16

活動目標:

1.瞭解故事,感知多種規律的趣味性。

2.仔細觀察,能用聲音、動作等多種形式表現排序規律。

3.親手操作,體驗在白板上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白板課件《嘟嘟睡不着》、操作卡片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師:孩子們,顧老師帶來一位新朋友嘟嘟,打個招呼吧(出示嘟嘟指偶,打招呼:你好,你好,認識你們真高興)(功能:拖動嘟嘟圖片、音樂鏈接嘟嘟打招呼的聲音)

師:嘟嘟最近遇到一件煩心事兒,到底是什麼事情呢?(功能:隱藏,用淡入引出嘟嘟睡不着圖片)你覺得可以用什麼辦法解決呢?是啊,嘟嘟也想了很多辦法,今天他換了辦法去散步。(功能:遮罩、淡出效果引出嘟嘟想的辦法)

師:走啊走,嘟嘟是怎麼散步的?(腳印1:發現腳印規律,位置上小腳動一動)

(功能:無限克隆,按規律克隆出散步腳印)

二、多感官體驗,發現各種排序的規律並表現出來。

1.視覺規律:觀察布上圖案的規律。

師:嘟嘟來到蜘蛛阿姨家,阿姨正在縫布。仔細看一看,這布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發現太陽、月亮、星星的規律)(功能:魔術筆放大布的規律圖案)月亮後面該縫哪一塊呢?(功能:雙頁顯示需要繼續縫的布、拖動操作、隱藏)

師:有了嘟嘟的幫忙,阿姨很快縫好布想睡了,可嘟嘟不想睡,他又繼續往前走。

師:這次是怎麼走的?(腳印2,不同的腳印規律)(功能:繼續單頁、無限克隆第二次有規律的腳印)

陪着嘟嘟走一走(幼兒離開位置,按腳印2規律散步)嘟嘟來到了哪裏?

2.聽覺規律:哼唱鼴鼠歌曲的旋律。(和鼴鼠哼唱歌曲)

師:小鼴鼠們像嘟嘟一樣,不想睡覺,正在玩遊戲呢。

嘟嘟,一起來玩!我們跳,你來唱,給我們伴奏吧!(功能:音樂鏈接)

師:仔細聽一聽,嘟嘟唱了什麼?(聽節奏音頻:叮-叮-咚-咚)一起唱一唱。叮叮咚咚,好像什麼樂器發出的?(鼓,小鈴)看,小鼴鼠搬來了架子鼓,誰來敲一敲,其餘小朋友一起唱一唱?(請小朋友按規律彈白板上的樂器)(功能:蘋果Airplay同頻、軟件GarageBand敲出孩子自己創造的規律節奏)

3.動作規律:表演自己編排的規律。(和小鳥表演舞蹈)

師:小鼴鼠唱累了想睡覺,嘟嘟和鼴鼠再見後繼續走,來到了大樹下。咦,這是誰的腳印?(功能:魔術筆聚光燈看出小鳥的腳印)

原來小麻雀怕冷在運動呢,嘟嘟和它們也跳起來,跳了哪幾個動作?(3個)(功能:透明背景、單元格)

師:(嘟嘟口吻)3個動作太簡單,要是把動作連起來編個舞肯定很有趣哦。小朋友,我們願意和我一起做導演,編小鳥舞嗎?

選哪些動作呢,我們將骰子轉3下,用你轉的圖片擺一擺、編一編(功能:無限克隆喜歡的小鳥圖片、拖動並組合)

老師交代要求,幼兒操作。(功能:同頻、照相、攝影,將幼兒的作品展示在白板上) 同伴間相互欣賞幼兒編的小鳥舞,並根據排序規律跳舞。

師:跳着跳着,小鳥們累了想睡覺。嘟嘟呢?哦,也覺得困了,你們從哪兒看出?是的,嘟嘟回家不久屋子裏傳來了他輕微的呼嚕聲。(功能:屏幕遮蓋)

三、總結經驗,延伸規律遊戲自然結束。

師:嘟嘟這次為什麼會睡着了呢?

小結:玩了這麼多有規律的遊戲,嘟嘟疲勞了,就睡了。

師:看,嘟嘟睡得多香,還做了一個美美的有趣的夢!什麼夢呢,一起來看看?原來在夢中嘟嘟又和我們玩起了有規律的遊戲,一起來玩玩吧。(邊玩遊戲,邊自然結束。)(功能:隱藏,用淡入引出規律圖片、音樂播放)

科學活動教案 篇17

案目標:

1、感知物體間的大小差異。

2、嘗試使用一些工具改變各種食物的大小,並願意表達操作過程。

3、認識一些常見工具,培養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

教案准備:

1、各種食物:芹菜、黃瓜、胡蘿蔔、桔子切成兩半的火龍果。

2、各種工具:勺子、幼兒使用的剪刀、安全的小刀。

3、大的記錄表一張。

教案過程:

一、認識各種食物。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好吃的東西,你們看有些什麼呀?

2、師:你們吃過這些東西嗎?你們喜歡吃嗎?

二、認識瓶上標記。

1、師:好吃的東西要大家一起分享,你們看,瓶寶寶的肚子空空的,肯定怎麼樣?(餓了)我們把好東西送給瓶寶寶吃,好嗎?

2、師:這個瓶寶寶説話了,它説“我最喜歡吃芹菜了,請你喂芹菜給我吃。”那你們看這個瓶寶寶喜歡吃什麼呢?(認瓶上標記)

三、初次探索,嘗試喂瓶寶寶吃東西。

1、師:瓶寶寶又説話了,它説“等會你們餵我吃東西的時候要注意衞生,不能把好東西掉在地上,能做到嗎?”喂的時候可以和我説説話:“瓶寶寶,我喂芹菜給你吃。”

2、師:現在請每個小朋友拿一個瓶寶寶,先看看它喜歡吃什麼,再想辦法餵給它吃。

3、幼兒操作。

幼兒嘗試將食物放進貼有這種食物圖片的瓶子裏。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幼兒邊操作邊講述操作過程。

4、交流與討論:

(1)你的瓶寶寶吃到東西了嗎?為什麼?(引導説出“瓶子口太小,食物太大。”)

成功的幼兒來講講:你用了什麼辦法讓你的瓶寶寶吃到東西的?(我把長長的芹菜掰成一小塊一小塊,)如幼兒不會講,引導語:這顆芹菜怎麼樣?(長長的,)瓶子裏的芹菜是怎麼樣的?(小小的),你怎麼把芹菜變成小小的,為什麼要這麼做?

小結:你真能幹,用手把長長芹菜掰成一小段一小段讓瓶寶寶吃到芹菜,謝謝你!

沒成功的幼兒:誰來告訴我是原因你的瓶寶寶沒吃到東西呢?這裏可引出的問題:食物大,食物硬。根據幼兒的問題教師想好預設回答,特別強調幫助幼兒找出原因所在瓶子的口太小,食物太大。

小結:原來是瓶子的口太小,食物太大太硬,瓶寶寶才吃不到好吃的東西呢。

(2)師:那有什麼好辦法能讓瓶寶寶們都能吃到這些大大硬硬的東西?

幼兒:小刀,剪刀等等

師:今天老師也給你們準備了一些工具,看有什麼?(剪刀、刀、調羹),

四、再次探索,進行“大變小”的實驗。

1、交代實驗操作要求。

(1)師:我們用這些工具試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呢?(我們在用刀和剪刀的時候要注意保護好自己,也要保護好別人。)

(2)師:現在我們請這些小工具來幫幫忙吧,請小朋友們選好瓶寶寶,找到他們愛吃的食物,把它們變成小小的餵給瓶寶寶吃吧。

小工具在框裏,小朋友可以自己選,要注意安全哦。

2、幼兒操作。

(1)、幼兒嘗試運用各種工具使食物大變小,並把食物對應放進貼有這種食物圖片的瓶子裏。

(2)、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幼兒邊操作邊表達實驗過程。

3、交流與記錄。

(1)、師:你把大大的食物變成小小了嗎?瓶寶寶吃到食物了嗎?

(2)、師:你用什麼辦法把長長的芹菜變成小小的餵給瓶寶寶吃的。用剪刀剪什麼?

(3)、根據幼兒回答選擇圖片記錄。

(4)、幼兒看着記錄表,學着説一説。教師繼續引導幼兒用粘貼的方式進行記錄,並引導幼兒看着記錄表完整表述實驗過程——“我用刀(剪刀、勺子)把黃瓜(芹菜、火龍果)變成小小的,餵給瓶寶寶吃。”

小結:今天我們小朋友真能幹,學會運用小剪刀,小刀,調羹,和手來讓食物變小,在平時我們的生活中,對不同的食物我們也要運用不同的工具讓它們變小變短呢,如(是否結合生活中的來説説)

五、自然結束活動。

師:“瓶寶寶吃了這麼多好吃的東西,非常高興。小朋友一起拿着瓶寶寶和他們去做遊戲吧!”

科學活動教案 篇18

小司機——“一個”與“許多”

目標:

喜歡參加集體遊戲。

辨別“一個”“許多”,感知兩者的關係。

能按指揮行動。

準備:

玩具方向盤,每個幼兒一個。皮球,每個幼兒一個。

過程:

佈置“停車場”。

出示一個玩具汽車,説説汽車要休息了,停在哪裏?知道集中停汽車的地方叫“停車場”。

教師帶領幼兒佈置停車場,教師當停車場指揮,幼兒各拿一個方向盤當小司機,做開汽車的動作,玩一玩。要求“汽車”要聽指揮行動。

停車場有許多車。

“汽車”都停在停車場內,一個幼兒代表一輛汽車,“指揮”問:停車場裏的汽車多不多?讓幼兒感知有許多輛汽車。

一輛一輛開走了。

“指揮”發出信號,讓小司機將汽車開出停車場,每輛汽車出場時,要讓小司機説:我開走了一輛車。汽車都開走了後,讓幼兒看一看、想一想:停車場的許多汽車到哪裏去了?知道“許多”分成了一輛、一輛。

一輛一輛開回來。

“指揮”發出信號,讓小司機都把車開回停車場,進場時要説:回來一輛車。汽車都進場後,看一看,停車場裏怎麼又有許多車了?知道一輛、一輛合起來是“許多”。

科學活動教案 篇19

活動目標:

1、 通過各種感官對比感知,認識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物理特性和水能溶解特定物質(糖、鹽等)的化學特性

2、 瞭解水的用途,知道節約用水

3、 提高幼兒的感知能力,培養幼兒對周圍生活的關注

準備:

1、每桌一杯清水,一杯牛奶,一杯醋

2、小勺子,吸管,温開水,鹽、白砂糖

3、彩色塑料物件,石頭,洗衣粉

活動一:認識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過程:

(一)引導活動,猜謎語,激發幼兒的興趣"手抓不起,刀劈不開,洗臉洗手,都叫他來"

(二)基本活動

1、 水是沒有顏色的出示一杯牛奶和一杯水,讓幼兒比較,説出:牛奶是什麼顏色的?水呢?

2、水是沒有氣味的出示一杯醋和一杯水,幼兒聞一聞醋,再聞一聞水,説説水有沒有氣味

3、水是沒有味道的幼兒嚐嚐甜牛奶,嚐嚐醋,嚐嚐水,比較:水有沒有味道?

4、水是透明的在牛奶杯中和水中各放一塊顏色鮮豔的糖,對比觀察:為什麼牛奶中的糖塊看不見?水中的看得見?

5、小結:水是無色,無味而且透明的

活動二:

過程:

(一)引導活動

1、出示兩杯開水,一杯放了糖,一杯沒有放糖,問:這兩杯水一樣嗎?看上去一樣,喝一喝呢?

2、請個別的小朋友嚐嚐

3、問:為什麼這杯水會是甜的?

(二)基本活動

1、引導幼兒對比觀察糖和水的顏色味道,分別是白與無色,甜與無味

2、將白糖放進水裏輕輕攪動,慢慢的,糖不見了,白糖到哪裏去了?

3、用吸管吸一口水,看看味道怎麼樣?

4、再用鹽做一次實驗

5、小結:水能溶解糖和鹽

(三)鞏固活動

1、討論還有哪些東西可以溶解在水裏?

2、讓幼兒把老師提供的石頭,彩色塑料物件,洗衣粉等東西放在水裏,過一會兒或攪動一下,看看哪些東西不見了?它們都到哪裏去了呢?

3、提醒幼兒回家繼續做類似的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