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2017年高二下學期語文期中試題

校園1.58W

我們刻苦勤奮,用汗水澆灌智慧的花朵;我們自強不息,用毅力和豪情,創造輝煌人生,下面是由本站小編為大家準備的2017年高二下學期語文期中試題,喜歡的可以收藏一下!瞭解更多詳情資訊,請關注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2017年高二下學期語文期中試題

第I卷 閲讀題

一 現代文閲讀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9分,每小題3分)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儒家倫理對古代帝王的制約

王建光

一般而言,漢武帝之後直到清代末期,儒家的價值觀在中國社會中具有道德的至上性和意識形態的排他性,對它的認同是任何政權取得其統治合法性的基礎。作為封建社會的基本政治道德規範,儒家的綱常倫理及其價值觀的自然延伸,事實上即成為一種與體制相補充的制約帝王的道德力量。

在以“君臣父子”為代表的儒家綱常倫理中,如果説“君臣”能夠保證皇權至上的話,那麼“父子”則事實上體現了“孝順”的內涵,是“君臣”價值觀的延伸,這一點正是制約皇權的重要價值基礎。

在歷史上許多時候,雖然有後宮不得干政的傳統,但是當一些問題爭議不斷、議而不決,或皇帝之所為又明顯不合事實或政治倫理、傳統價值之時,尤其是涉及選妃立後、太子廢立之事,朝臣們往往會搬出太后的力量,以制約帝王。太后之所以能夠讓固執己見的皇帝改變意見,並採納朝臣的建議——或者説太后之所以有這樣一種讓帝王回心轉意的力量,其背後的原因正是“孝”的道德力量在起作用。不論太后是否為皇帝的生母,太后的名分即是最高的道德權威,如果帝王本人都不能恭敬順從太后,又何以服天下人心。所以,儒家的孝文化和價值規範即成為一種體制的力量,有着正義的形象,潛在而又有力地穩定着宮廷倫理和蕭牆秩序。

祖訓是孝順思想的自然延伸。儒家強調慎終追遠,所以逝去先皇的言行往往都是後世的圭臬,後世如果公然推翻或違反先帝的祖訓或遺詔,不僅是不孝的,其政治行為也是不道德的,甚至是不合法的,會為政敵、為後世留下不孝之罵名。明代朱元璋留下的不設宰相制度,在後世幾代“永為定製”,是法外立規,併成為其繼任者的規範。雖然其弊端日顯,卻不能推翻。對於此類先帝的祖訓,到最後只能採用調和、修補或暗度陳倉的辦法加以解決。

在許多時候,社會輿論也會對帝王造成一定的壓力。即所謂“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論語季氏》)。尤其對於那些有作為的或有理想的帝王而言更是如此。當然封建時代的輿論主要還是“路人之議”或“庶人之議”,輿論的形成仍然是以儒家的家國天下、明君廉臣思想為基礎而建構的。因為那些具有謠言性質的輿論最終可能會有損帝王的合法性,會被反對者或政敵所利用,會使文人在野史筆記中添油加醋,會使朝臣致仕以明志或抗議,會造成社會不安甚至引起社會動盪或政體不穩,所以大臣也會以防不良輿論之由而規勸帝王要避免社會大眾的輿論壓力,帝王也往往會忌憚於可能的輿論壓力,有時也會改變自己決定的事,此類事情歷史上並不鮮見。

當然,上述的力量並不總是被獨立使用的,很多時候都是綜合而用。簡單説來,制約帝王的力量有兩種,一種是倫理的力量,一種是體制和規則的力量。而體制也是基於倫理基礎上形成和得到維護的,所以歸根結底,制約帝王最有力的力量之一還是儒家政治倫理。除此之外,在東漢之後,隨着佛教的發展,在個別皇帝或個別時期,佛教的一些觀點和理論也會進入朝臣的話語體系,並作為論辯、展示自己觀點正當性和道德性的基礎,雖然諸如因果報應等案例會被用來作為各自觀點的佐證,但這並不能撼動以儒家 價值觀為基礎而建立起來的對同類問題的解決方案及其價值座標。

(節選自《光明日報》,有刪改)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一般情況下,一定時期內,儒家的價值觀在中國社會中具有道德的至上性和意識形態

的排他性,對它的認同是任何政權取得其統治合法性的基礎。

B.“父子”關係事實上體現了“孝順”的內涵,有助於穩定“君臣”關係,從而確保皇

權至上。

C.由於太后能讓固執己見的皇帝改變意見, 並採納朝臣的建議,所以説,“孝”的道德

力量成為制約皇權的重要價值基礎。

D.儒家的綱常倫理及其價值觀的自然延伸,事實上即成為一種與體制相補充的約束權力

手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逝去先皇的言行往往都是後世的圭臬,後世皇帝如果公然推翻或違反先帝的祖訓或遺

詔,不僅不孝,甚至是不合法的。

B.先帝的祖訓倘若弊端日顯,雖不能推翻,但可以 採用調和、修補或暗度陳倉的辦法加

以解決。

C.帝王有時也會改變自己決定的事,因為忌憚於輿論壓力有損帝王的合法性,進而被反

對者或政敵利用。

D.雖然諸如佛家因果報應等案例會被用來作為自己觀點正當性和道德性的佐證,但這並

不能撼動以儒家價值觀為基礎而建立起來的對同類問題的解決方案及其價值座標。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如康熙帝從小就得到奶奶孝莊文皇后的慈服嚴教,即位後還在她的輔佐 下平定邊疆,進一步完成統一大業,這其中二人執政理念的碰撞,正體現了儒家的孝文化和價值規範是一種統治體制。

B.東漢之後,佛教的一些觀點和理論也會逐步滲透朝臣的話語體系,並作為其暗中掣肘、

維護自身觀點正當性和道德性的基礎。

C.“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對於那些有理想的帝王而言,構建良好的社會輿論,減輕具

有謠言性質輿論的壓力,能有效降低社會動盪或政體不穩的概率

D.倫理的力量和體制規則的力量並不總是被獨立使用的,很多時候都是綜合而用,體制

也是基於倫理基礎上形成和得到維護的。

(二)實用類文本閲讀(12分)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葉嘉瑩:傳承古典詩詞之美

王若安

夜涼如水,天津南開大學馬蹄湖內荷花早 已殘敗,湖畔的主樓報告廳裏卻傳出詠“蓮”

之聲。吟誦詩詞的正是90歲高齡的詩者葉嘉瑩先生。南開大學百餘名學子濟濟一堂,將報

告廳擠得水泄不通,就是為一睹葉先生的風采。

葉嘉瑩,號迦陵,1924年7月出生於北京的一個書香世家。4歲時,父母就開始教她

背誦古詩,認識漢字,6歲就隨家庭教師讀《論語》,這為葉嘉瑩終生結緣古典詩詞打下了

極為堅實的基礎。

17歲時考入輔仁大學,她師從顧隨先生,得到了恩師的賞識。顧隨先生也成了葉嘉瑩

一生所敬仰的偶像。顧先生希望她能夠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別有開發,能自建樹”。而葉嘉瑩做到了。

從小飽讀詩書又工於詩詞曲賦,沒有人會否認她是一個才女,除了她自己。“我很不喜

歡‘才女’這兩個字。尤其這些莫名其妙的‘其為人也小有才,未聞君子之大道’,自己以

為是才女,而且還修飾打扮,我對於這樣的女子並不欣賞。”

葉嘉瑩一再強調,她是一個穿裙子的“士”。她説她從來沒有過對愛情的憧憬,因為“那

是最無聊的事情”,而幽閨自憐更是膚淺,“我不是一個總找人家憐愛的女子,我不需要”。

用她女兒的話説:“我的母親跟古典詩詞談了一輩子的戀愛。”

葉嘉瑩的一生多磨難,“我平生都不是我自己的選擇。”她如是説。

17歲時,她的父親因“七七事變”隨國民政府南遷,跟家裏中斷了聯繫。同年,她的

母親因患癌症不幸去世。隨後她跟伯父伯母一起生活。在淪陷區,生活艱苦。在喪母的悲痛中,葉嘉瑩反而寫作了大量的詩詞。

上世紀40年代末,葉嘉瑩赴南方結婚,離開了故鄉北平。不久就因國內形勢變化,隨

丈夫去了台灣,誰知一去故土便是禍難加身,流離多年。1949年12月,葉嘉瑩的丈夫因白

色恐怖被捕。次年夏,她也因白色恐怖被捕,不得不攜着尚未斷奶的女兒一同人獄。所幸不久即獲釋,在台南一所私立女中找到一個教書的工作。

三年後,葉嘉瑩的丈夫獲釋,她經人介紹進入台灣大學教書。那時她長女不過5歲,

幼女剛出生。丈夫性情大變,生計的壓迫、身體與精神的磨難,讓她心存悲涼。但她在講學時從不流露出一絲一毫的憂苦,用她一貫和悦的風度,精神飽滿地講課。如此,堅持了幾十年。直到現在90高齡的她還是站着講課,從不坐下。

就在她歷盡了人生的悲哀苦難,滿以為幸福的大門即將臨近之時,遲暮之年的一場飛

來橫禍又奪走了她的愛女和女婿。她坦言此生於她再無幸福,喪女之痛,悲痛欲絕。

“平生幾度有顏開,風雨一世逼人來。遲暮天公仍罰我,不令歡笑但餘哀。”這是她寫

的《哭女詩》十首中的一首。但她並未沉溺於哀傷,她想起顧隨先生的兩句話:“以悲觀之

心情過樂觀之生活。以無生之覺悟過有生之事業。”經歷世事無常,痛極以後才有了徹底的

參悟。

天以百兇成就一詞人,誰能比她體會更深?

“我的一生中,投注精力最多的就是教書。從1945年,我一直未曾間斷地教了六十年

書。”她説自己“好為人師”,天生教書的料。無論在哪裏,葉嘉瑩都離不開教學。

1966年,葉嘉瑩受邀赴美國密歇根大學及哈佛大學講學。後又接受了加拿大不列顛哥

倫比亞大學的聘請,在異國他鄉用英語授課,葉嘉瑩一方面大量閲讀西方文論;另一方面,

她有着自己獨特的講課方法。她對學生説:“詩歌裏面是有生命的,我的英文也許不夠好,

我的文法、發音或許不夠正確,但我講一首詩,會把我所體會到的其中的生命感情講出來。”

她發自內心的真誠超越了語言和國界,在異國他鄉讓無數人愛上了中國古典詩詞。

晚年的葉嘉瑩將傳承古典文化作為自己的責任。“古人常説‘薪盡火傳’。有人曾勸我,

年紀慢慢老了,該多寫點書,少教些課。這話也有道理,可是當面的傳達才更富有感發的生命力。如果到了那麼一天,我願意我的生命結束在講台上……”

葉嘉瑩九十華誕的時候,温總理致信祝賀,並在信中稱讚道:您的心靈是純淨的,您

的志向是高尚的,您的詩詞給入以力量,您自己多難、真實和審美的一生將教育後人。

在古典詩詞的世界裏,葉嘉瑩就是永遠的女神。

(選自《文史博覽人物》2015年第11期)

鏈接1:

1924年,葉嘉瑩出生在舊北京一個傳統世家,那時的葉家奉行儒學,恪守禮儀。閒暇

時,父親與伯父會聲情並茂吟誦古詩,母親與伯母也會各執一冊詩詞雙雙研讀。受此環境薰陶,葉嘉瑩開蒙很早,六七歲便誦讀《論語》,十幾歲能寫格律詩詞。(選自《漢學家葉嘉瑩》)

鏈接2:

17歲時母親去世、並不幸福的婚姻、遭遇台灣“白色恐怖”、獨自養家、被迫居留 加拿

大、大女兒及女婿雙雙車禍身亡……談及這一生歷經的憂患劫波,葉嘉瑩從不迴避,她説自己向來不是一個悲觀的人。(選自《葉嘉瑩:我是一個穿裙子的中國“士”》)

鏈接3:

我不知道葉嘉瑩算不算一個強者,但我知道她肯定不弱,她很韌,甚至有點倔。採訪

中提及“五四”新文化運動對古典文化的衝擊,她由古及今把中國人的盲從跟風批了一番,

“中國人常常這樣子,一窩蜂過猶不及,聽風就是雨,非常感情用事”,嚴辭 質問“中國人

怎麼這麼沒理性?”

(選自《葉嘉瑩:我是一個穿裙子的中國“士”》)

(4)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葉嘉瑩很不欣賞那些自己以為是才女,而且還修飾打扮的女人,可見她只看重內在美。

B.葉嘉瑩一再強調自己是一個穿裙子的“士”,是因為她作為一名女性,即使面對生活

的種種打擊,內心都始終堅守着“君子之大道”。

C.在葉嘉瑩的遲暮之年,橫禍奪走了她的愛女和女婿,她坦言此生於她再無幸福,可見她的悲觀絕望。

D.葉嘉瑩熱愛教課,不是因為她把傳播中國古典詩詞當成自己的使命,而是因為在她看來當面的傳達才更富有感發的生命力。

(5)你認為有哪些因素促成了葉嘉瑩在詩詞方面的造詣?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4分)

(6)文中説“葉嘉瑩是女神”,那麼,女神的魅力體現在哪些方面呢?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5分)

(三)文學類文本閲讀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14分)

小 矮 人

【波蘭】姆羅熱克

從前有個掛牌“小小”的矮人劇團,一個很認真的常設團體,每週至 少有四場演出,大膽涉獵了所有劇目。文化部因而把它提高到了樣板矮人劇院的水平,並授予了一個新的名稱,這個擴大了的叫法是“中央小小”,對此誰也沒有感到奇怪。這個劇院有良好的工作條件,在這裏找到一份差事,成了每一個業餘的或職業的矮人演員的幻想。不過,這家劇院的編制早已配備齊全,擁有精兵強將。有個矮人是該劇院最傑出的.明星,他表演情人和英雄的角色,因為他最矮小。他大獲成功,收入可觀,評論界對他天才的演技讚不絕口。如果劇院得以存在,首先是由於他的功勞。

有一次,他在化粧室裏化裝——那是在《勇敢的包萊斯瓦夫》首場戲公演之前,他擔任劇中的主角——突然發現鏡子裏沒有照出他的金皇冠,可皇冠明明是戴在他頭上的呢!過了一會兒,他出台的時候,皇冠碰到了上方的門框,掉落到地板上,像個鐵壺蓋子一樣在地上滾,還發出金屬的鏗鏘聲。他拾起皇冠,走到前台。第一幕結束後他回到後台化粧室,本能地低下了頭。“中央小小劇院”的房子是根據劇團的比例為它特建的。

《勇敢的包萊斯瓦夫》一幕一幕往下演,而我們的演員在進出化粧室時都習慣性地低下了頭。偶爾他瞥見了劇院老理髮師的目光正停留在自己身上。理髮師也是個矮人,但還不夠矮小,由於太大,就不能登台演出,只能做些輔助工作;他怨天尤人,靈魂深處對一切事和每個人都充滿了妒忌。他的目光是那樣專注,那樣陰沉。小矮人懷着不快心情走上舞台。過了一段時間這種不快心情仍然沒有離開他;每天帶着這種不自覺的感情睡去,又帶着它醒來,雖然極力想擺脱它。他自我欺騙,佯裝沒有發現自己有什麼不快,下意識地去抵制心中早已萌發的懷疑。時間並沒有給他帶來平靜。恰恰相反,有一天,他從化粧室走出來的時候,不得不低下頭,儘管頭上沒戴皇冠。在過道里他又跟理髮師擦肩而過。

這一天他決心正視現實。他在自己雅緻的套間裏,拉上窗帷,給自己量了身高。這一測量説明了一切。再也不存在什麼幻想,他長高了。

傍晚,他癱倒在沙發上,喝着一杯格羅格酒。第二天他砍掉了鞋後跟。他希望長高只是一種過渡現象,或許過些 時候又能縮回去。在一段時間裏砍掉的鞋後跟確實幫了他的忙。終於有一回他走出化粧室,正好老理髮師在場,便故意挺了挺胸脯,額頭上卻碰了個大青包。他從那人的眼中看到了譏諷。

他為何長高了?他體內的生長激素為何過了這麼多年突然從昏睡中甦醒?劇團已經發

現了嗎?有幾次他看到老理髮師在幕後的一些角落裏跟演員們竊竊私語,他一走過去,絮語聲便戛然而止,換成了毫無意義的閒扯。他留心觀察夥伴們的面部表情,但是從他們臉上什麼也看不出來。走在街上越來越少碰見老太太對他説:“小傢伙,你跟媽媽走丟了嗎?”倒是第一次聽見有人對他説:“請問,先生……”他回到家裏,倒在小牀上一動不動地躺着,

眼望着天花板。可是後來他不得不改變姿勢,因為他的雙腳伸出了小牀外,麻木了。這張小牀對於他已經太短了。

終於,他對“中央小小劇院”的同事們也沒有什麼可懷疑的了。他們都已看到,或者都已猜到是怎麼回事,昔日熱情洋溢的評論也沉寂了,對他的讚揚也愈來愈少見。到處遇見的都是同情的或嘲弄的眼神。或許這只是他那亢奮的想象力在起作用?幸好領導沒有改變對他的態度。在《勇敢的包萊斯瓦夫》演出中他獲得了很大的成功,當然不像演《哈姆雷特》那樣成功,但畢竟也是很成功的。領導照常毫不猶豫地指定他扮演《黑衣騎士》中的主角,這個劇已經發了海報。

排練過程中儘管他很痛苦,但並沒有經歷什麼特殊困難就實現了首次公演。他坐在鏡子前面,不看鏡子就化好了裝。舞台監督按了鈴,他從座位上沉重地站起來,不意腦袋竟撞碎了天花板上的電燈。他轉身朝門口走去。整個劇團的人在燈光明亮的過道上站成了半圓圈,理髮師站在中央。理髮師身邊站的是劇團裏另 一位扮演情人的演員,同樣很有才華,但迄今他只能演B角,就是因為高出了幾個釐米。兩人默默對視了片刻。

他不得不同劇院告別了。後來隨着身高增長,他變換過幾種職業,在青年劇院跑過龍套,當過跑腿的,在有軌電車線上扳過道岔。他已經是個中等身材的成年男子了。

他經受過怎樣的痛苦?他有什麼感覺?他的姓氏早已從海報上消失了,早已被人忘到九霄雲外。他在保險部門當了個職員。

這樣又過了許多年,在一個星期六的下午,為了度過週末的自由時間,他走進了矮人劇院。他坐在觀眾席上高興得適度,笑得也適度,並不曾表露出過分的興趣。一邊看錶演一邊剝着薄荷糖糖紙。散場後,他來到衣帽間,穿上了深藍色的長大衣,扣上了釦子,滿意地噓了一口氣,因為等着他的是一頓可口的晚餐。

“不錯,一羣很好玩的小矮人。”他自言自語地説。

(有刪減)

(7)下列對這篇小説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鑑賞,最恰當的兩項是:(4分)

A.小説多次寫到理髮師看着小矮人,這樣寫表現了小矮人的內心世界,以為別人別有

用心;為下文寫小矮人因為個高而不得不離開小矮人劇場作了鋪墊。

B.《小矮人》中,個頭的長高卻是一種悲劇,因為當矮小變成一種在劇團裏出人頭地

的資本的時候,失去矮小就是失去競爭的優勢。

C.《小矮人》這個故事的情節看起來似乎不可能、不真實,而且滑稽可笑,但是在荒

誕中卻藴含着樸實可信,因為生活中真有這樣的小矮人。

D.《小矮人》是一篇荒誕派小説,表現扭曲了的荒唐畫面、滑稽可笑的人和事,旨在

批評波蘭統治階級對下層百姓的奴役。

E.姆羅熱克是波蘭當代文學中荒誕派的代表作家,本文文字洗練,挖苦、嘲笑人們

思想意識中的許多弱點和社會中的陰暗面。

(8)小説在刻畫小矮人這個人物形象時,突出了哪些特點?請簡要分析。(4分)

(9)小説結尾為什麼要寫小矮人走進小矮人劇院?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6分)

二 古詩文閲讀 (35分)

(一)文言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景皇帝諱師,字子元,宣帝長子也。雅有風彩,沈毅多大略。少流美譽,與夏侯玄、何晏齊名。晏常稱曰:“惟幾也能成天下之務,司馬子元是也。”魏景國中,拜散騎常侍,累遷中護軍。為選用之法,舉不越功,吏無私焉。宣穆皇后崩,居喪以至孝聞。宣帝之將誅曹爽,深謀祕策,獨與帝潛畫,文帝弗之知也。將發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覘之帝寢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晨會兵司馬門鎮靜內外置陣甚整。宣帝曰:“此子竟可也。”初,帝陰養死士三千,散在人間,至是一朝而集,眾莫知所出也。事平,以功封長平鄉侯,食邑千户,尋加衞將軍。及宣帝薨,議者鹹雲“伊尹既卒,伊陟嗣事”,天子命帝以撫軍大將軍輔政。魏嘉平四年春正月,遷大將軍,加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命百官舉賢才,明少長,恤窮獨,理廢滯。四海傾注,朝野肅然。

或有請改易制度者,帝曰:“‘不識不知,順帝之則’,詩人之美也。三祖典制,所宜遵奉;自非軍事,不得妄有改革。”

五年夏五月,吳太傅諸葛恪圍新城,朝議慮其分兵以寇淮泗,欲戍諸水口。帝曰:“諸

葛恪新得政於吳,欲徼一時之利,並兵合肥,以冀萬一,不暇復為青徐患也。且水口非一,

多戍則用兵眾,少戍則不足以禦寇。”恪果併力合肥,卒如所度。帝於是使鎮東將軍毌丘儉、揚州刺史文欽等距之。儉、欽請戰,帝曰:“恪卷甲深入,投兵死地,其鋒未易當。且新城小而固,攻之未可拔。”遂命諸將高壘以弊之。相持數月,恪攻城力屈,死傷太半。帝乃敕欽督鋭卒趨合榆,要其歸路,儉帥諸將以為後繼。恪懼而遁,欽逆擊,大破之,斬首萬餘級。

(節選自《晉書景帝紀》)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將發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覘之/帝寢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晨會兵司馬門/鎮靜

內外/置陣甚整。

B. 將發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覘之/帝寢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晨會兵/司馬門鎮靜

內外/置陣甚整。

C. 將發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覘之帝/寢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晨會兵司馬門鎮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