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故宮觀後感

校園1.47W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何不寫一篇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你真的會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故宮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故宮觀後感

故宮觀後感1

在微博上被安利,沒想到一個下午一口氣看完了三集。

閒暇時也喜歡逛逛博物館,雖然不免有走馬觀花、附庸風雅之嫌,但每次看到那些厚重的青銅、親切的木雕、樸拙的陶、精緻的瓷、飄逸的書、靈動的畫跳出歷史課本真切地呈現在眼前時,都會覺得捕捉到了歷史的餘香。以往也被展廳的設計、文物的鋪陳驚豔過,但是卻不知道一件文物在來到大眾眼前之前,是如何洗去了千百年歷史的塵埃,才讓我們得以一窺她的魅力。在修復師用他的雙手吻醒她之前,她還一直都是個睡美人呢。

文物是文化的載體,沒有文物,我們的文化將無所依附,無法傳承,無法通過一次又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傳播我們民族的價值和審美。文物修復師就是這些文物忠誠的守衞者,慈愛的守護者。今後再次參觀博物館時,我想我會對那些玻璃櫃裏的文物有種不一樣的感覺。我願用心感受它們從容沉穩的呼吸吐納,我願靜靜聆聽他們講述的精彩故事。我會關心它在千百年間經歷了怎樣的戰火、硝煙、流離、輾轉,我會想象是多少代人的悉心保護和細緻修復才成就了它今天的容光煥發。

故宮觀後感2

宏偉壯觀的故宮博物院是世界聞名的皇家建築羣之一。

走進添愛們,經過端門,午門,就來到太和門,一座高大的宮殿展現在我的眼前,這就是皇上辦公的太和殿,經過太和殿就來到中和殿,過了中和殿就是保和殿。每個殿都有硃紅的宮牆和大門,屋頂上蓋的是黃色的琉璃瓦。過了保和殿,再拐個彎,就看到一個小門,進了門,向右看,就看見九龍壁,九龍壁上刻着九條龍,它們的顏色分別是白,藍,黃,黑四種,它們的外形各異,沒有哪兩條是相同的。過了九龍壁,再從左邊小門進去,就來到鐘錶室。當我進入鐘錶室時,我不禁愕然,分明是來到鐘的王國,鐘的海洋,大大小小的古鐘鱗次櫛比,琳琅滿目,有紅木人物風扇鍾,銅鍍金綠鯊魚皮天文鐘,銅壺滴漏,硬木雕花自名鍾等,一共有鐘錶1000多種。過了鐘錶室,轉個圈兒就來到御花園,御花園景色美麗,四季都有花開,這一種花還沒有謝,那一種又開了。花園中間有個假山,在四周小草的掩映下,假山更漂亮了。

故宮博物院到處有漂亮的景色,説也説不盡,希望有機會你去細細賞玩

故宮觀後感3

今天,老媽、老爸和我來到了北京著名的故宮博物院。

進入午門,走過金水橋,再走過太和門,映入眼簾的是太和殿,真不愧是古代的皇家宮殿,殿外的欄杆是用漢白玉雕刻的,殿內的椅子、扶手、柱子和屋頂,竟都是金子做的。太和殿是故宮裏最中央的一個宮殿,也是皇帝行政的地方,所以,太和殿是所有宮殿閣樓中最壯觀、最精緻的。在太和殿的屋頂上,龍的九子之一—嘲風,栩栩如生的立在屋頂的兩個角尖上。

走出太和殿,走過中和殿、保和殿和乾清宮,再往前走,就來到了御花園。園內建築多數倚靠着圍牆,只有少數精美造型的亭台搭建在園中。園佳木葱蘢,其古柏藤蘿,皆數百年物,將花園點綴得情趣盎然。各色的石子鋪在地上,拼成了900多幅不同的圖案,沿路欣賞,趣味無窮。在古代,這裏是帝王后妃休息散心的地方,老百姓不得踏入半步,所以,在古代老百姓眼中,這裏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紫禁城”。御花園以它古木繁花、亭台樓閣、嶙峋山石的美麗而聞名遐邇。

故宮裏還有許多許多的宮殿閣樓,如:儲秀宮,永壽宮,萬春亭。走進故宮,你就已經置身於它最宏偉,最重要的展示品——紫禁城宮殿羣中。

故宮博物院早已經打開了塵封已久的門窗,讓我們來觀看她壯麗的色彩,來傾聽紫禁城的聲音,來呼吸歷史的氣息,來感知中華文化的底藴! 最後我依依不捨的離開了故宮博物院,有機會我還要來故宮,我為身為一名中國人感到驕傲和自豪。

故宮觀後感4

有這麼一羣人,當其他人在工作事業上浮躁喧囂碌碌無為時,他們卻在艱苦的環境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耐心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類奇蹟。

有這麼一羣人,當其他人在學習生活上壓力山大彷徨無助時,他們卻抱着捨我其誰的信心和精益求精的精神複製出一個又一個國家驕傲。

他們是誰?他們就是那些猶如“掃地僧”般的故宮文物修補者,貌似普普通通而個個身懷絕技。

當我看完這部紀錄片後,對大師們的只有敬佩和讚歎。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他們在修補各種文物上,付出了大量常人難以想象更難以做到的耐心。也正是靠着這份耐心,才修補好了許多原本破損的珍貴文物,是他們的勤勞和耐心,才讓後人能有機會在故宮欣賞到許多精美絕倫的文物,讓輝煌歷史再次重現。

紀錄片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的細心和信心;他們的眼睛鋭利似鷹眼,細細的觀察出這個文物器械無法啟用的問題所在;用一雙雙巧手,自信的織出了精美的布匹,粘好了美麗的瓷器,修好了精緻的器械……

我要向他們學習這份細心找到自己學習和生活上的不足之處加以改正和提高;我要向他們學習這份耐心,踏踏實實為實現自己的奮鬥目標永不放棄;我要向他們學習這份信心,克服重重困難取得優異的成績。

這部紀錄片有一句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解説詞:“在這個喧囂浮躁的當今社會,保持一顆寧靜的心,是對這個世界的最好逆襲。”

故宮觀後感5

從敍事上來説,片子沒有宏大的敍事,而是從一個個文物修復師的日常工作中,體現出文物修復的複雜、精細和枯燥,表現出文物修復師對於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對自己工作的熱愛。

在鏡頭裏的文物修復師,他們沒有被塑造成多麼高大偉岸的形象,在鏡頭裏,他們或是工作多年經驗豐富的老匠人,或是學歷高但又踏實肯幹的年輕一代。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能夠忍受住那份安靜和寂寞。能夠慢工出細活。片中也提到年輕一代在剛入職對於工作的不適宜,很真實,很現實。所以我們才更慶幸有這樣一羣人堅守着。

而在一個個修復師的話語中,一方面是對文物本身和修復工作的介紹;另一方面又流露出自己對於這份工作的認真對待。很多觀眾最感動的點,也在於此。

説中國需要匠人,那匠人到底是怎樣的一羣人呢?他們應該不僅僅是精通某個行當的佼佼者,而且也是始終熱愛職業,在工作中收穫快樂和成就感。從而才能像故宮的文物修復者一樣在孤獨中找到歡樂,在枯燥中找到歡樂。從而將這份工作轉化為一種責任。

片子裏説,有的人認為一個文物修復師生命的價值體現在所修復文物本身的價值,但是文物修復師自我價值或許在朝朝暮暮與各式文物對話的過程中已經實現。他們在每日與文物相處的過程中,不斷思索如何更好修復文物,不斷提高技藝,也透過文物瞭解到厚重的歷史和萬物的滄桑。生命的意義在一日日裏早就有所提升了吧。

故宮觀後感6

一如央視以往的紀錄片水平,低沉磁性的旁白把故事嘮成家常,鏡頭遠遠的揚起下落,旁人眼裏不平凡的工作也朝九晚五的平凡如你我。

喜歡裏面一個個鮮活的人物,精密卻謙遜的鐘表組,富於想象靈活的瓷器組,如織女一般的編織組,或是無處不在的木器組,無論是得心應手、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們,還是兢兢業業、誠懇努力的徒弟們,故宮的某些宮殿裏有這樣一羣人,他們習慣騎着自行車穿梭來往,他們敲打出牆的一枝紅杏共享着腳下皇城土地孕育的碩果,他們把生活過的很慢,似乎與北京這座快節奏的都市格格不入,但他們卻都享受着這種慢工出細活的緻密感。

他們在故宮修文物,縫縫補補的是歷史的足跡,敲敲打打的是生命的延續,延延綿綿一代代傳承的是工匠之魂。令人豔羨的工作地點,考驗耐心的工作內容,沒有簡單是不簡單的。至今都記得木雕佛像的禪機:文物乃死物,修補的不是其殘破的軀體,而是凝結在裏面匠人的精神,決定佛像面孔的不是條條羅列的精確尺寸標準,而是雕刻者的心。

幾隻御貓繞膝,幾株青草沒眼,與幾百年幾千年前的文明打照面兒,細數風流,人生不枉已矣!

故宮觀後感7

記得四五年前我獨自去北京辦簽證。等待遞材料的日子又長又無聊,我幾乎把能叫得上名字的地方都去了一遍,最後再沒地方可以逛,就去了故宮。不為什麼,只是覺得那是個氛圍挺沉重的地方,不適合我當時焦灼的情緒。

春末的北京陽光那麼好,因為並不是節假日,故宮裏並沒有太多的人。我一個一個進去那些光線幽暗的展廳,玻璃展櫃上粘滿了無數遊客留下的手印子和臉油印子。那些展品發着暗暗的雅雅的光澤,我很緩慢的一件一件看,很精美,想着它們被保存下來所經歷的那些歲月或是戰火,不由得肅然起敬。

後來我不止一次逛過盧浮宮,龐大的館廳和擁擠的人羣,註定我只能走馬觀花的略一遍那些舉世聞名的畫作和雕塑,使勁舉着手機拍一些滿是後腦勺的照片發發朋友圈。巴黎那麼熱鬧的地方,總有更帶勁的去處,博物館只是浮躁的匆匆一瞥,我是最典型的盧浮宮遊客之一。

這記錄片一下子把我拉回到四五年前的那段時光裏。我一個人揹着小包,裏面裝着711買的海苔包飯礦泉水跟一點零食,在故宮裏晃悠一直到廣播説關門,隨時走累了就坐下曬曬太陽,春風和煦的吹拂着我的臉和手臂,心裏對未來期待又惴惴不安。即使我現在回想起這一切來,也覺得微微的震盪,曾經嚮往的遠方終於在腳下。

故宮觀後感8

到達北京的第二天,我們去了北京最具有歷史意義的兩個建築物——天安門和故宮。

我們先來到天安門,天安門位於北京市中心,面臨長安街。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在在天安門舉行。

接着,我們走過漢白玉的金水橋,來到了故宮。看過太多的明清古詩,我就好像進入了夢境。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宮——紫禁城。故宮太雄偉、壯觀了,雖然它經歷六百年的歲月,依然給人一種逼人的皇家威嚴。我們通過瑞門、午門後,又走過內金水橋,眼前的大殿就是太和門,過了太和門,眼前是一個偌大的廣場,端坐着巍峨沉雄的太和殿——金鑾殿,它是明清兩朝皇帝行使權力、舉行盛典的地方。皇帝的龍椅高高地擺放在中間最高點,周圍寬敞的大廳就是古代羣臣跪拜的地方。我想幾百年前,這裏是何等的威風,沒想到幾百年後我們普通老百姓都可以在這裏遊覽。

接着,我們又來到故宮文物藏館——珍寶館和鐘錶館,看着這些價值連城的奇珍異寶,我感到晚清政府特別是慈禧太后的生活太奢侈了,怪不得會被八國聯軍入侵。不忘國恥。作為國小生的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加強鍛鍊,為祖國的明天時刻做好準備。

故宮觀後感9

首先,這部紀錄片以文物修復為主題,裏面幾乎集中了國內最頂尖的藝術品,包括鐘錶,字畫,陶瓷,漆器,織品,在故宮塵封了許多年,有很多甚至是第一次公佈於眾,精妙絕倫,巧奪天工,真的大開眼界(我印象最深的是“銅鍍金鄉村音樂水法鍾”)。而且對這些文物的背景介紹也可以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瞭解歷史,很有意思,很長知識。

然後呢,這部紀錄片想表達的最核心的我想還是“匠人精神”。這些中國最頂尖的文物修復專家,很多人幾十年如一日,默默地,靜靜地,從事着一份偉大又平凡的事業。説偉大,是因為他們用自己高超的技藝把千百年前的珍寶以它們最完美的姿態呈現給現代的人們,這彷彿是跨越千年的相遇,讓人震撼和感動。説平凡,是因為他們就像巷子裏最普通的工匠,看起來那麼的隨和,彷彿手裏拿的不是一件價值連城的文物,只是普通的一個鐘,一個表,而他要做的只是儘自己的力量修好它。我們更要學習的是這些匠人腳踏實地,充滿熱愛,專心致志地去對待自己的工作,這對我們以後從事職業也是積極正面的影響吧,現在浮躁的我們真應該好好靜下來,看看這些大師們是怎麼對待工作的,一輩子真能做好一件事,也是功德圓滿的。

最後,這部片子沒有枯燥的説教,沒有刻意的煽情,很多生活的小細節流露出這羣幹着特殊工作的匠人的清苦,其實也不是清苦,因為他們心裏是滿足快樂的。

故宮觀後感10

故宮是我國古代明清時候的皇帝住的地方,遊覽後感覺心思非常細密,建築非常宏偉。我們是沿着中軸線走的,所以裏面的建築沒有看完。

進入故宮,首先就是午門,那是故宮的起點,午門內就是真正的故宮了,依次是端門,在皇帝接見外人時,從這裏走出要把衣服,頭髮整理好,端端正正的去見人。

首先,故宮裏為什麼沒有樹?這是因為故宮裏的宮殿圍城了一個“口”字,如果種樹的話,口字裏面有木字就是“困”。預示皇帝不管朝政,國家落後的命運。而且不種樹更有利於皇帝在上朝時一覽全部。

乾清門外的獅子有何含義?在左手邊的是一隻母獅子,耳朵是沓拉着的,暗示女人不要管理朝中的事。右邊的公獅子腳下踩着一個繡球,預示皇帝會一統天下。

在故宮裏,最大的就是太和殿,因為這裏是上朝的地方,要容納幾百人,雖然外面的廣場也可容納幾千人,這象徵着門面。中和殿呢是皇帝在這裏舉行一些小的活動,或者彩排比較重要的事情。保和殿就算是宴會廳,在有外國使者到來時,就會在這裏吃飯。

往後走就是後三宮了:乾清宮,坤寧宮,交泰殿。這裏是皇帝皇后住的地方,我們只能看到坤寧宮裏的一些建築,因為很多東西都在以前被轉送到台灣故宮了。所以看到的只有一小部分。

故宮是我國首都的中心點,也是國家一級保護景點。國家都已經這麼保護它,我們作為公民,更應該保護這些古代的建築物,讓後代子孫們也能欣賞我過古代的宏偉建築。

故宮觀後感11

養心殿是故宮裏我最感興趣的一座宮殿,因為相比中軸線白玉台上宮殿的大氣磅礴,以及後宮宮殿羣的神祕幽禁,養心殿更加樸素踏實,有更多生活的痕跡。這次能夠勘測重修,一方面顯示出養心殿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説明了養心殿的現狀亟待修整。很期待4、5年後煥然一新的養心殿。到那時,無論是在線的資料還是身臨其境,養心殿都將會以一個嶄新的面貌呈現在眼前。

至於影片本身,短短的三十多分鐘更像是在平實交代殿中文物如何拆除轉運,好像是一部介紹故宮博物院工作的廣告片。但是故宮本身是一座神奇的城,宮牆裏的時間都躲進了樑柱磚縫裏,好似冬眠。宮城裏就算每天遊人如織,也依然難以打破玻璃窗裏面凝滯的時間。在養心殿裏,百年來積攢的浮塵也是文物。這是玩笑,但也隱隱透露着對這一偉大空間的.感慨。百年來的養心殿,更像是一個巨大的時間膠囊,安靜保存着裏面的物品器具,乃至於空氣光線。這次殿中一應物品器具都搬離轉運,養心殿終於迎來了一次痛快的深呼吸。作為一座古老而重要的建築,這何其幸運。而我們有幸能窺見這一珍貴的瞬間,亦何其幸運。

故宮觀後感12

今天,爸爸、媽媽和我來到了北京著名的故宮博物院。

進入午門,走過金水橋,再走過太和門,映入眼簾的是太和殿,真不愧是古代的皇家宮殿,殿外的欄杆是用漢白玉雕刻的,殿內的椅子、扶手、柱子和屋頂,竟都是金子做的。太和殿是故宮裏最中央的一個宮殿,也是皇帝行政的地方,所以,太和殿是所有宮殿閣樓中最壯觀、最精緻的。在太和殿的屋頂上,龍的九子之一—嘲風,栩栩如生的立在屋頂的兩個角尖上。

走出太和殿,走過中和殿、保和殿和乾清宮,再往前走,就來到了御花園。園內建築多數倚靠着圍牆,只有少數精美造型的亭台搭建在園中。園佳木葱蘢,其古柏藤蘿,皆數百年物,將花園點綴得情趣盎然。各色的石子鋪在地上,拼成了900多幅不同的圖案,沿路欣賞,趣味無窮。在古代,這裏是帝王后妃休息散心的地方,老百姓不得踏入半步,所以,在古代老百姓眼中,這裏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紫禁城”。御花園以它古木繁花、亭台樓閣、嶙峋山石的美麗而聞名遐邇。

故宮還有許多許多的宮殿閣樓,如:儲秀宮,永壽宮,萬春亭。走進故宮,你就已經置身於它最宏偉,最重要的展示品——紫禁城宮殿羣中。

故宮博物院已經打開了塵封已久的門窗,讓我們來觀看她壯麗的色彩,來傾聽紫禁城的聲音,來呼吸歷史的氣息,來感知中華文化的底藴! 最後我依依不捨的離開了故宮博物院,有機會我還要來故宮,我為身為一名中國人感到驕傲。

故宮觀後感13

現代社會正需要這種工匠精神,不只是修復舊器需要,發明製造新器也同樣需要。

不過劇中也展示了一些短板和侷限:

1、缺乏細緻、規範的修復操作流程和學習體系,這是香火幾乎斷絕的原因。

老師傅的手藝固然精湛,但希望能留下一套書面的、標準而系統的、可複製的操作規範守則,這樣才能讓修復文物的技藝“固定”住。師承的存在很合理,但是應當作為“標準操作規範”的補充,“標準操作規範”是每個人應當掌握的基本。

2、缺乏大數據庫的支持,舉全國之力建立一個文物檔案數據庫,絕對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第一集中為了補全三彩馬胸口革帶的造型而實地參考讓我印象深刻。辛苦地實地考察倒是其次,我想的是,要是有全國聯網的大數據庫,所能瞭解到的革帶造型想必應是不能再豐富,參考的範圍也不能更廣闊,這對文物修復的準確性和客觀性將是N個級別的提升。

當然,若是建成這樣的數據庫,普通百姓也能(有償)瀏覽(其中觀賞性的部分)的話,對景點壓力的緩解、文物的保護將會無形地有利。

自豪之中也當有反思。

故宮觀後感14

我們今天來到了故宮,來參觀我國那輝煌的建築。

進入故宮,我們不一會就來到了午門,以前午時三刻,當門問斬,就是在這裏“咔嚓”的。這個地方可不太好,趕緊往前走吧。

我們現在來到了太和門,也就是皇上平常上朝的地方。我發現,太和門前有一個大廣場,但寸草不生,我向導遊提出了我的疑問,導遊回答道:“那是因為,古代皇上怕有刺客埋伏在樹上,於是下令太和門前的廣場不能種植物。”我又發現,這片廣場地面全是由石板建成的,我問導遊這是為什麼?導遊對我説:“那是因為,從外面攻進來刺殺皇上是根本不可能的,於是就想到挖地道,當然皇上早有防備,這些石板橫着7層,豎着8層,共有四、五米深,所以説這樣根本行不通。”再往裏走,就到太和殿了,就是我們常説的金鑾寶殿,這也是皇上上朝的地方,同學們就會問了:太和門不是上朝的地方麼?太和門是上小朝的地方,而太和殿是上大朝的地方,比如皇上登基、選太子、選王妃……

今天玩得真開心,過了一把皇上癮!

故宮觀後感15

談到《故宮》這麼一部紀錄片,除了膜拜我想不到更好的詞來表達我的觀後感!

説實話,看《故宮》之前,我在想是怎樣的勇氣讓導演敢去拍這麼一部紀錄片。故宮,紫荊城,古時的皇家聖地,這樣一座幾乎能代表中國的建築,在國人心中是神聖的,在西方人眼中是神祕的。要想記錄他的獨特之處,展現他的魅力。這着實不是一項簡單的任務!與其説是藝術創作,我想整個攝製組更多的是自己的使命,一個文化傳播者,一個傳媒人的使命。

看完這不紀錄片,我被震撼到了,長鏡頭,延時拍攝的運用令人敬佩!這麼一部紀錄片展現故宮的魅力,我覺得足夠了!片中皇家聖地的莊嚴和神祕完全展現在觀眾面前。

由於故宮的特殊性,紀錄片的拍攝只能故宮閉館的時候進行拍攝,很難想象這麼一部紀錄片要耗時多久。更有一點要説的是,故宮中的藏品巨大多數均為絕世珍品,在進行特寫鏡頭拍攝的時候,考慮到藝術創作的美感的同時,還要考慮到文物的保護。僅僅就打光這一環節來説,部分書畫作品顯然不能承受高温,所以,這對整個攝製組又是一大挑戰!

我覺得,《故宮》這部紀錄片對我的影響,精神上的影響圓圓打過藝術創作發麪的影響。拍攝一部優秀的紀錄片除了過硬的專業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藝術創作的心,能夠耐下心,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完成每一個細小的工作嗎,更重要的是不能被貌似繁重的任務所擊垮。

標籤:觀後感 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