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菩薩蠻·問君何事輕離別》原文、註釋及賞析

校園1.49W

《菩薩蠻·問君何事輕離別》原文、註釋及賞析1

原文:

《菩薩蠻·問君何事輕離別》原文、註釋及賞析

菩薩蠻·問君何事輕離別

清代:納蘭性德

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楊柳乍如絲,故園春盡時。

春歸歸不得,兩槳松花隔。舊事逐寒潮,啼鵑恨未消。

譯文

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楊柳乍如絲,故園春盡時。

試問我為何輕易地離別?一年能有幾次圓月。北國的楊柳剛剛如長絲,家園已是三春過盡時。

春歸歸不得,兩槳松花隔。舊事逐寒潮,啼鵑恨未消。

春天歸去我卻不能歸,行船松花江被江阻隔。往事悠悠像寒冷的江潮,裹啼的杜鵑怨恨未消。

註釋:

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楊柳乍(zhà)如絲,故園春盡時。

問君:詞人自問。一年能幾團圓月:指自己與家人一年能團聚多久。乍如絲:指剛剛吐出新綠時。故園:指詞人家所在的北京。

春歸歸不得,兩槳松花隔。舊事逐寒潮,啼(tí)鵑(juān)恨未消。

春歸:乘春而歸家。松花:松花江。啼鵑:鵑,杜鵑,傳説杜鵑啼叫聲為“不如歸去”。

賞析:

上闋由問句起:“問君何事輕離別”,這句是詞人故意模擬妻子口吻質問自己:你為何輕視離別?表面上是妻子惱我,骨子裏是我諒妻子,筆致深情而委婉。接以“一年能幾團圓月”句,其悵歎離多會少之情已見。詞人並不是“輕離別”,只是身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衞,他隨扈出行,不得不離,不得不別。“楊柳乍如絲,故園春盡時”二句出之以景語,以美好的`春色反襯有家難歸的悲悽。“乍如絲”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北地的季節在仲春,那麼此時“故園”也就春意闌珊了。

下闋明確點出“歸不得”的緣由,即扈駕從巡,身不由己。“春歸歸不得”一句上承“楊柳乍如絲,故園春盡時”,言春盡而不能歸的悵惘心情。“兩槳松花隔”,南朝民歌《莫愁樂》:“莫愁在何處?莫愁石城西。艇子打兩槳,催送莫愁來。”詞人反其意而用之,説是因為被松花江阻隔,不能回去。表面是怨江,實際上是怨侍衞之差事阻其歸家與妻子相聚。結篇二句是此時心態的描寫,即追思往事,令人心寒,猶如眼前松花江水的寒潮起伏,不能平靜。

全詞話語直致,但內容曲折,首句的擬言和結句的用典都為本詞增加深沉宛轉之情,深婉感人。

《菩薩蠻·問君何事輕離別》原文、註釋及賞析2

菩薩蠻·問君何事輕離別

朝代:清代

作者:納蘭性德

原文:

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圞月。

楊柳乍如絲,故園春盡時。

春歸歸不得,兩槳松花隔。

舊事逐寒朝,啼鵑恨未消。

註釋:

①松花隔:謂被松花江阻隔,不能回去。

②啼鵑句:鵑,子規鳥,又名杜鵑。

賞析:

這首詞大約作於康熙二十一年〔1682)。這年二月十一日。,康熙皇帝由北京出發再到盛京告祭祖陵,並巡視吉林烏喇(今吉林市)等地。納蘭以一等侍衞扈從。三月二十五日抵吉林烏喇,在松花江岸舉行了望祭長白山等儀式〔史稱長白山為滿族興起地)。時天氣尚寒。本篇即作於此行中。從詞中的故園之思,懷人之意看,這首詞可能是寫給閨中人的。上片由問句起,接以“一年能幾團圓月”句,其悵歎離多會少之情已見。又二句是苦恨如今雖已春盡,但仍不能返回家園團聚。下片則點出“歸不得”之由,即扈駕從巡,身不由己。結篇二句是此時心態的描寫,即追思往事,令人心寒,猶如眼前松花江水的.寒潮起伏,不能平靜。此中流露出厭於扈從等事的心情,這種心情在納蘭的一些詞中時有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