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高三政治《市場經濟與國家的宏觀調控》複習教案

校園6.65K

教學目標:

高三政治《市場經濟與國家的宏觀調控》複習教案

1.理解資源及資源配置的方式、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國家宏觀調控的必要性、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宏觀調控的手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等基本觀點和基本知識,高三政治複習教案.§5 市場經濟與國家的宏觀調控_政治試題。掌握市場調節與宏觀調控的關係。

2.能夠運用有關的基本知識分析市場調節與價值規律的關係。區分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宏觀調控的三種手段。能夠運用有關的基本理論對國家宏觀調控政策進行分析與説明。

3.進一步熟悉和領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掌握全面看問題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培養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市場調節與價值規律的關係。區分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宏觀調控的三種手段。社會主義國家的宏觀調控為什麼能夠比資本主義國家的宏觀調控更有成效。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分析説明國家宏觀調控政策

教學難點:市場調節與價值規律的關係。在市場經濟不斷髮展和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的條件下怎樣更好地發揮國家宏觀調控的作用,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協調發展。

教學方法:講練結合,計算機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市場與市場經濟

1、資源和源配置

資源:物質資料生產所必需的基本生產要素。在一定時期和範圍內社會可以利用的資源是有限的。

資源配置:人們在宏觀上如何使用資源而做出的安排。使資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滿足人類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就是資源的優化配置。

2、資源配置的方式

計劃和市場作為兩種經濟調節手段,是可以並存的。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市場能解決的就由市場解決。而市場不能解決的,或者由市場解決成本太高的,就應該發揮計劃手段的作用,其中表現就是發揮國家宏觀調控的作用。在這裏,國家宏觀調控主要是解決市場之不能解決的問題和彌補市場調節的缺陷。

3.市場

(1)、市場是同商品經濟同時產生和發展的。

(2).市場的含義

▲從狹義上説,市場是指商品交換的場所,即有形市場。

▲從廣義上説,市場是指商品交換的總和,即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

(3)市場的功能:市場具有資源配置的功能。

(4)市場的演變

▲從地域範圍來説,市場從地方市場逐漸發展為統一開放的國內市場,再到國際市場。

▲從交換的內容來説,市場逐漸發展為 包括消費品市場、生產資料市場、金融市場、勞動力市場、技術市場、信息市場、房地產市場等多方面內容的市場體系。

4.市場經濟

⑴、定義:就是社會化的商品經濟,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市場經濟是一切商品生產發達到社會化大生產階段所必須的資源配置方式。

⑵、商品經濟與市場經濟的關係

▲商品經濟與市場經濟的聯繫

商品經濟是市場經濟的存在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商品經濟產生、發展了,通過市場實現社會資源的分配才有可能。

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存在和進一步發展的客觀要求,只有市場經濟走向完善,才有利於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的區別

A商品經濟的範圍大於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必然是商品經濟,但商品經濟不一定是市場經濟。

B 商品經濟是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的經濟形態, 市場經濟是以市場為基礎和主要手段的資源配置方式。

C 商品經濟側重指的是一種經濟形態,它反映的是人們在生產和流通過程中所採取的一種產品交換方式。與它相對應的是自然經濟和產品經濟。

D市場經濟側重指的是一種運行機制,是經濟資源通過市場配置的一種經濟方式,與它相對應的是計劃經濟。

E 從時間上講。商品經濟出現在先,市場經濟出現在後。雖然有商品必有商品經濟,但只有在商品經濟發展到社會化大生產階段,才形成市場經濟。

難點突破:

▲正確認識計劃與市場的雙重涵義

計劃與市場的涵義,首先是指兩種經濟體制,即計劃經濟體制和市場經濟體制。

計劃與市場的另一重涵義,是指兩種經濟調節手段。在一定經濟體制下,某一種手段是主要的;另一種手段的作用是次要的。

計劃和市場作為兩種經濟體制,在一個社會中兩者不能並存,即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不能同時又是計劃經濟。

計劃和市場作為兩種經濟調節手段,是可以並存的。

▲市場如何配置資源

市場就像一隻“看不見的手”,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支配着人們的經濟活動,自發地調節着人、財、物在社會範圍內的分配。

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根據價格、供求、競爭等市場信號和自身的生產經營條件,自主決定擴大或減少某種商品的生產和需求,以適應市場的需要,從而使社會有限的資源能夠得到合理的配置和有效的利用。因此,市場經濟是有效資源配置方式,以市場為基礎進行資源配置,會給整個國民經濟帶來高效率

▲市場作用與價值規律的關係

商品經濟中的價值規律的作用及發生作用的表現形式與市場有着密切的聯繫。

市場是商品交換的場所,市場與商品交換活動在時間、空間、範圍上是一致的,沒有商品經濟就沒有市場,因而,價值規律也就是市場經濟運行的基本規律。

市場對資源的配置,是通過價格波動的形式來實現的。通過市場價格的波動傳遞的信息,引發生產者和經營者的競爭,優勝劣汰,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通過市場價格的波動傳遞的信息,協調生產與需求,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政治試題《高三政治複習教案.§5 市場經濟與國家的宏觀調控_政治試題》。

市場對資源的優化配置,合理配置實質就是價值規律對生產資料與勞動力在社會生產各部門的分配的調節作用。而這一調節作用又是通過價值規律來刺激商品生產者提高勞動生產率的作用,導致價值規律優勝劣汰作用的結果來實現的。

.二、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

1、平等性

(1)含義——是指在市場上經濟活動參加者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

(2)體現——首先,平等性意味着交換的當事人沒有社會地位的差別,在市場上都是身份平等的交換者,是商品或貨幣的持有者。其次,平等性意味着在交換中,任何人都必須遵循等價交換原則,不得利用強制手段佔有他人的勞動成果。

(3)決定平等性存在的客觀條件:從根本上説,平等性是由價值規律的作用決定的。

2、競爭性

(1)含義——指經濟活動參加者之間存在着在着廣泛的競爭。

(2)決定競爭性存在的條件:從根本上説,競爭是商品經濟的必然產物,也是市場經濟的特徵。

(3)競爭的作用:促使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不斷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並實現優勝劣汰;促進資源優化配置的實現。

(4)如何正確開展競爭?嚴格遵守公平競爭的原則。

(5)競爭的負面效應:盲目的競爭可能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競爭也會導致壟斷。

3、法制性

(1)含義——是指社會經濟運行有健全的法制基礎, 生產者和經營者的經濟活動依據市場經濟的法規進行。

(2)法制的作用:維護公平競爭。

(3)如何正確認識法制性: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每個經濟活動參加者都必須學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證自己的經濟活動符合法律的規範,又能用法律 維護自己的權益。

4、開放性

(1)含義——是指市場不是相互封閉的,全國是一個統一的大市場,並同世界市場聯在一起。

(2)決定開放性的客觀條件:社會分工和生產專業化的發展,要求市場具有開放性。

(3)作用: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4)開放性是市場經濟的要求和內在屬性。

5、市場經濟四個特徵之間的關係

(1).沒有平等性,競爭就不能展開;相反,不能展開競爭,就沒有平等性可言。

(2).法制既是平等和競爭的保證,也是平等的體現。

(3).開放是平等和競爭充分展開的前提,也是法制發揮作用的社會條件。

(4).所以,四個特徵之間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關係。

總之市場經濟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一種有效形式.

課堂練習與思考1

作為一名消費者,有時一不“留神”就會遭到某種軟中帶硬的“套餐”服務,如:安裝管道煤氣必須到指定的地方購買煤氣灶;辦理駕駛證要搭售頭盔;辦理衞生許可證必須購買衞生筷……你怎樣看待這種服務?

提示:

(1)這是一種強買強賣,違背了市場經濟的平等性。

(2)這是一種不正當競爭,否認了市場經濟的競爭性。

三、國家的宏觀調控

1、國家宏觀調控的必要性

(1)市場的調節作用不是萬能的

▲市場的調節作用不是萬能的`,市場不能對社會各個領域都起調節作用。如國防、治安、消防等公共消費的供給。還有對於擾亂社會秩序、敗壞社會風氣的特殊產品如毒品、槍、彈,不健康的書刊也不能由市場來調節。

▲還有一些領域市場調節並不起作用.。即使在市場調節可以廣泛發揮作用的領域,市場也存在着固有的弱點和缺陷.

(2)市場本身固有的弱點和缺陷。

首先,市場調節具有自發性。一方面,市場主體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會在市場上產生一些不正當的經濟行為。另一方面,價值規律的自發調節也容易造成社會的兩極分化

其次,市場調節具有盲目性。價值規律的自發調節容易造成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經營決策的盲目性,從而造成社會經濟的波動和資源的浪費。

再次,市場調節還具有滯後性,這種滯後性的調節也必然會導致經濟的波動和資源的浪費。

2、國家的宏觀調控

⑴國家的宏觀調控是指國家運用各種手段對國民經濟進行的控制和調節。

⑵國家宏觀調控的任務與目標

▲ 我國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是: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促進經濟增長是國家宏觀調控最主要的任務與目標.

▲確定上述宏觀調控目標的依據是什麼?(略)

▲國家宏觀調控目標的四個方面的關係如何?國家宏觀調控目標的四個方面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關係.只有綜合運用各種宏觀調控手段、統籌安排,才能實現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

3、國家宏觀調控的手段

國家的宏觀調控的手段包括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1)、經濟手段:是國家運用經濟政策和計劃,通過對經濟利益的調整而影響和調節社會經濟活動的措施.

經濟手段包括經濟槓桿與經濟政策和計劃,其中經濟槓桿:包括價格、税收、信貸、利率、匯率、工資、資金等

經濟政策如國家制定和實施的開發性扶貧政策.國家制定和實施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十年規劃、五年計劃、年度計劃等,不僅指明瞭發展的目標、任務、重點,而且有相應的措施保證.<

(2)、法律手段:是國家通過制定和運用經濟法規來調節社會經濟活動的手段.

市場經濟的特徵之一是具有法制性.因此,市場經濟也叫法制經濟.市場經濟越發展越需要完善的法制.

▲ 為什麼市場經濟越發展越需要完善的法制.

運用法律手段可以有效地維護經濟活動參加者的合法權益,調整社會經濟關係,規範生產經營者的活動和市場秩序,保證經濟的正常運行.

▲為了保證市場經濟的有序運行,我國已經制定了一系列經濟法律和法規.在企業管理方面,有企業法、勞動法、價格法、税法破產法;在企業生產經營方面,有合同法、市場競爭法、廣告法、商標法、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在對企業的經濟監督方面,有計量法、統計法、會計法、審計法等等;同時還建立了各級經濟司法機構,專門負責經濟案件的調查和審判.

(3)、行政手段:是國家通過行政機構,採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標、規定等行政措施來調節和管理社會經濟活動的手段.

▲行政手段的作用:行政手段的作用具有直接、迅速的特點,但行政手段必須反映客觀經濟規律的要求,也不能片面強調和過多的運用.

▲計劃經濟條件下與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國家宏觀調控有什麼區別? 前者具有直接、微觀的特點<SPAN lang=EN-US 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