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語文課文的讀後感

校園6.17K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課文的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語文課文的讀後感

語文課文的讀後感1

最近,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今天》。書裏講述了許多的偉人故事,我從中明白了一些道理。

在諸多篇章中,最令我難忘的是“機智的選擇”這個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窮孩子,他曾經被村裏人嘲笑為“傻子”。大家給他兩枚不同面值的硬幣讓他選,他總是選少的。一個好心的老太太問:“孩子,難道你連錢的多少都不認識嗎?”男孩悄悄告訴她:“如果我選擇了面值多的,他們還會繼續給我錢嗎?”老太太恍然大悟,並幫他保守了祕密。這個孩子成為了後來的總統。他的`機智與聰慧感染了我。

生活中,我也曾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前年暑假,我去了英國的海德公園遊玩。突然,我發現裝着照相機的包不見了。媽媽這下急了,趕緊讓我在路旁的椅子上坐好別動,她一個人去公園裏找。我非常難過,照相機裏那麼多照片,它們是我旅行最美好的回憶啊!於是,我決定獨自行動去找包。我記得自己只在地鐵站裏停留過,我猜它一定是落在地鐵站的某個地方了,便急忙跑到了地鐵站的諮詢室。

工作人員很熱心地瞭解了我的情況,説他們這裏有很多丟失且無人認領的包,但鑑於我是個小孩子,所以讓我打電話給媽媽,併到裏面房間去等媽媽來處理。我很傷心,想到自己不僅丟了包,還獨自跑開讓媽媽着急,真是禍越闖越大!

進門的時候,我無意間瞥了房間門口的台子一眼,有一個熟悉的東西映入眼簾——那不就是我的包嗎?那一刻,我激動的心情溢於言表,不禁轉悲為喜,為自己的機智而自豪和得意起來。這時,媽媽也趕來了,我們感謝了工作人員,高興地離開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懂得了一個道理:我們做任何事情前要動腦筋想一想,要機智靈活,並且還要有行動力,只有這樣才能把問題處理好。

語文課文的讀後感2

有幸與君相識於“韋慧鴿語文名師工作室”,我倍感慶幸。是您讓我感覺到十幾年的語文教學工作純屬虛度光陰,是您給我指點迷津。相信此刻的我,迷途知返,為時不晚。

從教以來我一直思考的是“我怎麼教?”的問題。曾幾何時,我備課時總是煞費苦心的把一篇課文裏所能提煉出的與內容有關的問題串成一串進行教學,自認為“串糖葫蘆”式的教學方法,完整無缺的內容分析,再加上“別出心裁”的過渡語,這樣的語文課堂已經“盡善盡美”。但此刻,愛不釋手的捧着你,我卻慚愧不已,原來自己一直以來都是在盲目施教,誤人子弟。

慶幸在這本書中遇到了一羣善於思考和研究的名師團隊,更慶幸在他們的遇到困惑時有一羣資深教授不吝賜教,及時點撥。每一次的`品讀過後都是良久的思考,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現在不應該僅僅停留在理念轉變上,而應該進行實踐轉變。目前我應先思考“我教什麼?”的問題,給自己的課堂確定航向,而這航向應該“精準、簡潔”,這樣有了明確的方向後,才能用好“課文”這一例子,教好語文。俗話説“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今日徐家良教授的一番點撥,又使我豁然開朗,原來課文僅僅是語文的“縮影”,我們要用好語文課文,才能達到教好語文的實質目的。

每一次品讀,都是心靈的碰撞,引發我久久難以停息的思考,儘管膚淺,但我相信,持之以恆的堅持,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我願與君為友,以期助我成長!

語文課文的讀後感3

當讀巴金爺爺的《家》這本書時,單看書名,我以為巴金爺爺筆下描寫的是一個温馨、和諧的家。但仔細一讀,才發現這個家根本不是那個模樣。

家是束縛

這是一個封建官僚地主家庭,描寫了覺新、覺民和覺慧三兄弟因為性格不同,所以生活道路也不同。

在這個被封建禮教所約束的專制家庭,高老太爺用“專制”管理着這人根基早已腐朽的家。因為在“專制”管理下,家人的自由受到了束縛。這個家就如同一個狹小的籠子,家人們何嘗會感到温暖呢!對此,我感受到那舊社會“吃人”的封建制度是多麼地殘酷。

家是抗爭

《家》中三兄弟是重要的角色,他們使我連連稱讚,使我悲喜交加……

覺新是一個才貌雙全的人,在“專制”下,他曾反抗,但最後,他身為家中的大哥,選擇了順從,而就是順從,使“專制”強加於他,使兩個封建社會的受害者死於他的手中。

覺民是個聰明的人,在封建禮教的管制下,他開始厭惡舊社會,後來,他為了梅,勇敢反抗,與梅走到了一起。

覺慧是個直率、敢反抗的人。他從一開始就對舊社會十分不滿。在反抗的路上,他喜歡上了丫鬟——鳴鳳,但因為封建禮教,鳴鳳被送給馮老二爺做丫鬟,可鳴鳳性子剛烈,前一天投河自殺了。但鳴鳳卻讓覺慧走出了封建社會,離開了家鄉。

家是覺醒

舊社會是多麼殘酷,他們的遭遇控訴了封建制度對生命的摧殘,也歌頌了青年一代的.反封建鬥爭以及民主主義的覺醒。

如今,“吃人”的舊社會已不復存在,生在美好世界的我們,慶幸舊社會制度的消失,但我們也一定要努力學習,讓公平永駐人間!

語文課文的讀後感4

這是一個關於重新開始的故事。關於愛、勇敢與成長。

你們覺得,人生,能用一紙清單來規劃嗎?

布里特瑪麗,一個超級無趣的63歲的女人。她從未出過遠門,每天6點準時吃飯,打掃一定要用菲克新牌的小蘇打,每天都要列一張清單,不允許有任何的波瀾。但是,一個讓她50多年都沒有取下過左手無名戒指的人——肯特,卻出軌了。她開始害怕,自己死掉的時候,就像新聞上那些老人一樣,沒有人注意到。於是她來到了博格,找到了一份工作。博格是一座足球小鎮。這裏有一羣野孩子,一羣小混混,一個酒鬼和一個盲人。這些人,這些事,讓她的生活開始脱離了正軌。

弗雷德裏克·巴克曼是這本小説的作者。他十分擅長用細緻入微的文字,把這個人物的一切都紮根在你的心中,控制你哭,控制你笑,彷彿有一種魔力。比如説,這一段:“推購物車的'總是肯特。布里特瑪麗會走在他的身旁,扶住購物車的一角。並非為了掰直車子指引方向,而是因為喜歡抓着肯特也正抓着的東西。正因如此,無論去哪裏,他們基本都會在一起。”讀完這一段,很真實,但是也讓人很心疼:為了別人而活呀,也許自己看來很快樂,但是卻迷失了真正的自己。

《清單人生》這本書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在於一切未知的東西。我們不需要為了別人而活,也不需要籠罩在別人的陰影下面。每個人的心中都得有一個信仰吧。為它而活吧!像布里特瑪麗一樣,儘管已經63歲,也要重新開始,一路駛向人生的遠方。也許,會在一個轉角處遇見更好的風景,或是直接抵達自己的心之所向。沒有人可以指揮你——只有你,緊握着生活的方向盤,嘴角咧開。就算你已經老了,踩下油門,向前吧。

語文課文的讀後感5

有一天,我看到一本書,中間有個故事叫《陶罐和鐵罐》。我感覺這故事挺有哲理的,就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我還記得,故事的大意是:

國王的御廚裏:一隻是陶的,一隻是鐵的。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陶罐不再理會。時光飛逝,世界上發生了許多事情,王朝覆滅了,宮殿倒塌了,兩隻罐子被遺棄了,被泥土掩埋了。許多年後的一天,人們找到了當年御廚裏的陶罐,卻找不到鐵罐。原來鐵罐在許多年前,就已經氧化了,早就無影無蹤,不見了。

這種事是不是很多呢?

有一次,一個人總覺得他自己地位很高,常常奚落人。爸爸知道了,就給那人一個木炭,又讓他用木炭砸十米遠的一塊布。那個人想,不就是一塊布嘛!他砸呀砸呀,因為太遠了,所以只砸到一點,爸爸給他一面鏡子。那個人猛然發現,自己已經是全身黑了。只有牙齒還是白的。

聽了這種事,你是不是覺得很可笑呢?其實,這樣的事很多,我也明白一個道理,拿自己的長處去比別人的短處是沒有必要的,別人也有比你強的地方。不能總想着自己的地位高於一切,更不能奚落別人,就像文章裏的鐵罐一樣,常常奚落陶罐,到頭來還是因為年代太久,氧化了。而陶罐,雖然很生氣,但不做聲,最終以自己的強項戰勝了鐵罐,還受到人們一致好評。

在生活中,我們是不是也應該這樣呢?例如在學習中,如果你成績比人家好,不能嘲笑別人,而應該更上一層樓。

讀了這個故事,它給我許多啟迪,你呢?

語文課文的讀後感6

在語文書的115頁上,有着這樣一篇課文:這篇課文寫了我們祖國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叫作“圓明園”。在當我翻開這一篇課文時,我的心中突然間感到一種無法形容的感覺,那種悲傷和仇恨一起交織在我的腦子裏的感覺,不可言喻......

圓明園地處北京西北郊,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是由圓明園,萬春園組成,也叫圓明三園。圓明濃縮了我國各地最有代表性的風景名勝,全園佔地三百五十多公頌,這一項偉大的工程用了五十多年的時間才建造出。圓明園中有許多建築,比如象徵着熱鬧街市的“買賣街”、象徵着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這樣如此龐大、精緻美麗的圓明園,怎麼不能稱得上我國的皇家園林呢?!

可是到了1860年時,讓無數人憤怒的事情發生了!英法聯軍入侵北京,闖進圓明圓,他們把一切能拿走的東西通通擄走,一件不剩,拿不走的,就把它們砸破,敲碎。同時,為了銷燬罪證,在10月18日到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放火燒了圓明園,大火一直燒了三天......煙雲籠罩了整個天空,我國這一園林的珍貴寶物,藝術的瑰寶,建築的精華,就這樣被大火燒的灰飛煙滅。我對敵人有着無比仇恨!我國這座舉世聞名的建築就這樣被侵略者們毀於一旦。

這些侵略者對我國圓明園的所作所為是如此殘忍和滅絕人性,是我們應該銘記終生的`事情!侵略者太可惡了!

如今的圓明園已失去了往日的輝煌,我感到悲傷和惋惜,但是它還是我們祖國的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永遠無法改變!我要好好讀書,長大以後為祖國奉獻自己才能,為祖國付出,讓祖國更加發達!

語文課文的讀後感7

今天我學習了《水》,心情十分沉重。

《水》的作者出生在一個缺水的地方。那裏的人們要走十公里,再排一個小時的隊,才可以挑一擔水回家。“請我喝酒不如請我喝水”是村裏人説的最多的話。一年到頭,只有下雨天男女老少才能淋在雨裏痛痛快快洗個澡。這時候男孩子都脱得光光的在雨裏奔跑跳躍,大呼小叫。夏天,酷熱把兄弟四人折磨得像“四根快被曬乾狗尾巴草”。母親從水窖裏舀了一勺水,淋到他們身上,他們舒服得“啊啊”大叫。

讀完課文,我聯想起我從電視上看到的一個場面:乾裂的池塘底,乾枯的莊稼,幾個衣着簡單的孩子站在大人的身旁,熱辣的眼睛望着天空,祈盼雨快快降下來。

我出生在青島市區,我們喝的水來自近三百公里外的.黃河。我聽説過自來水要經過沉沙、輸送,淨化、殺菌等過程,才輸送到每家每户的,來得十分不容易。但因為從來沒缺過水,也就不懂得珍惜水。我洗臉刷牙不用臉盆和杯子,打開水龍頭任由水嘩嘩流淌;洗手後,不及時關閉水龍頭,讓水白白流走;洗澡的時候,我打開噴頭只管往身上澆。從今天起,我要這樣節約用水;洗臉、刷牙的時候,我要使用臉盆和杯子。洗手後,我要馬上關閉水龍頭。洗澡的時候,我要先用噴頭從頭到腳淋濕,再全身塗抹肥皂或沐浴液,然後搓洗,最後打開噴頭沖洗乾淨。我要告訴家人,淘完米的水,要用來澆花;洗衣服的水,要用來擦地、沖廁所。我還要積極參加植樹造林、愛綠護綠的活動。另外,我要利用一切機會向周圍的人宣傳保護水源和節約用水的方法。一旦發現有污染水源破壞環境的現象,我要向政府舉報。

有一條公益廣告説得好:節約用水,人人有責。為了我們一直有水喝,有水洗澡,我要儘自己的一份責任。

語文課文的讀後感8

在我讀五年級下冊的時候,學了一篇課文叫<金色的魚鈎 >,學完後讓我深受教育。

文中的老班長接受了黨交給的任務,照顧三個病號過草地時老班長設法讓三個病號吃到魚湯,而自己卻不吃……走到邊緣時,老班長犧牲了。為了紀念老班長,小樑保存了 金色的魚鈎。

當我讀到:“ 這天夜裏,我們就吃到了新鮮的魚湯。儘管沒加作料,可我們覺得沒有比這魚湯更鮮美的了,端起碗來吃了個精光。”讀到這體會到,紅軍過草地時艱難,有的時候還吃不到好的東西。而我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有好吃的魚。還加了作料。我有時還嫌這嫌那的,從來沒想過爸爸媽媽的'辛苦。

當我讀到:“ 第二天,老班長端來的魚湯特別少,每個搪瓷碗裏只有小半條貓魚,上面漂[piāo]着一丁點兒野菜。他笑着説:”吃吧,就是少了點兒。唉(ài)!一條好大的魚已經上了鈎,又跑啦!“讀到這時我體會到。老班長沒有捉到什麼魚。但他已經盡全力,不管有多少,只要讓三位病號吃就行了。記得有一次。爸爸媽媽上班去了,可我吃了一點兒,覺得不好吃。可我想”如果不吃完媽媽會説我的。可這這麼難吃,我吃不下呀!“於是我就把媽媽準備的早餐倒掉了。現在我對這件事感到十分內疚。紅軍在過草地的時候這麼艱難,兒我還在這浪費糧食,真是可恥。

這篇課文,讓我得到了一個深刻的啟示,我發誓:我以後再也不浪費糧食了。

語文課文的讀後感9

俗話説:馬到成功。是呀,而這個馬是怎麼成功的呢?不要問,無非靠的就是“不屈不撓”. 《老人與海》就恰恰是“不屈不撓”所編織起來的動人故事……

一個年邁的老爺爺捕魚為生,常年在外打魚……偶然的一次機會,老爺爺遇到了一條大魚,但它卻十分的頑固.老爺爺同他作戰了幾天幾夜,終於,勝況連連~老爺爺打到了魚,而且是全村最大的魚,不僅如此,大魚的肉質也是上好的,能夠市場上賣最好的價錢.可是,後來,誰也想不到,厄運發生了……再回去的路上,成羣結隊的`鯊魚向老爺爺突襲而來!但爺爺臨危不懼,使出了渾身解數開始與鯊魚奮命的抗戰了起來……但是,老爺爺卻他輸了;還輸的一敗塗地;輸的慘不忍睹……

但是,我同樣還是特別的佩服他______老爺爺……佩服他那種不屈不撓的向上精神,佩服他那永不言棄的精神風貌,還佩服他那剛強有力的話:“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給打敗的,你可以消滅它,卻不能打敗他……”這幾句簡短的話,使得我感慨萬分……它讓我明白了,讓我瞭解了:在我們的人生當中,我們不應該被困難擊敗,更不應該被生活中的瑣碎的小事所打倒,而在面對生活中的磨難時,千萬不要膽小如鼠,唯一要做的就是像老爺爺那樣永不言敗;那樣的臨危不懼;那樣不屈不撓的與磨難鬥爭到底……

老爺爺的一舉一動的在向我們反覆的證明:千萬不要滿足於現狀,而是應該不屈不撓的拼搏向上,堅持不懈……

語文課文的讀後感10

崔巒老師在第七次閲讀教學研討會上給出了一個十六字方針“吃準目標,夯實基礎,指導學習,鼓勵創新。”語文課要和內容分析式的閲讀教學説“再見”,崔老師強調的這一問題在教學中如何有效落實,加以體現,需要我們有教學思想的轉變,更需要我們有教學智慧的積累。基於這樣的思考,閲讀工作室的共讀書目《從教“課文”到教“語文”》(吳忠豪),收穫很大。

上海師範大學吳忠豪教授採用專題行動研究的方法,根據國培班國小語文骨幹教師的研修內容,圍繞着語文課如何實現“教課文”向“教語文”的美麗轉身,結合國小各年級的具體課例,彙集而成了12個研究課例。全書共分四章,每章都有一個研究主題

葉聖陶先生説過:“課文只是教語文的載體”。話雖這麼説,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在現實的語文課堂中,不少教師仍然行走在“教課文”的`路上,不能不説是一種遺憾。拿到一篇課文,針對裏面的內容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解析是老師們的常態教學。和“繁瑣的內容分析説‘再見’”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讀後感·怎樣才能真正實現由“教課文”向“教語文”的美麗轉身呢?讀了這本書,我釐清了以下幾個問題:

(1)語文課究竟教什麼?也就是要處理好語文思想內容和語文本體性任務落實的關係。

(2)要選擇和確定有效的教學目標。這裏強調了教學目標的確定必須以學生為主體,要按照兒童認識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來確定。

(3)圍繞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過程。從教課文轉向教語文,教學設計上就要大膽取捨,刪繁就簡。

語文課文的讀後感11

今天我讀了一篇課文,課文的題目叫《金獎章》。這篇課文主要寫了鳥國的鳥兒們爭着得到地球環保組織頒發的金獎章,可最後地球環保組織的使者把金獎章頒給了默默奉默的烏鴉。

在這篇課文中,有一段話是對烏鴉的頒獎詞,令我印象非常深刻,這段話是這樣寫的:“烏鴉每天把腐爛的動物屍肉、別人吃剩的殘渣碎屑,都收拾得乾乾淨淨,還默默地捕捉害蟲。他對淨化自然環境,防止疾病蔓延做出了特殊而重要的貢獻!”文中寫到烏鴉默默地為大家做事情令我十分感動,如文中寫到:“天已經亮了,可鳥國的王宮大廳裏依然靜悄悄的。

昨天鳥王孔雀過生日,鳥兒們喝得酩酊大醉,現在都還在夢裏呢!只有烏鴉不聲不響地在收拾着大家吃剩的殘渣啐屑。”這段話寫出了烏鴉踏踏實實、默默無聞地為大家辛勤勞動、無私奉獻的精神。他雖然不像鳥王孔雀那樣高貴美麗,不像黃鶯和百靈那樣會唱歌,不像喜鵲那樣會説好聽的話,也不像老鷹那樣有力氣……可他有一個美好的品質——謙虛!

由文章中的烏鴉,我聯想到了生活中的一些像烏鴉一樣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人。像清潔工人,當人們還在美夢中的時候,他們就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們不畏嚴寒,不畏酷暑,默默地工作着;像我們辛勤的園丁教師,每天站在講台上給學生傳道、授業、解惑,儘管粉筆染白了自己的頭髮;像默默堅守崗位的門衞,即使到了深夜也要披星戴月,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在小區、學校門口守衞着人們安全的……。

《金獎章》這篇課文告訴我們,榮譽不是爭來的,而是靠自己踏踏實實、默默無聞地工作得來的,只有像烏鴉那樣無私奉獻、謙虛謹慎的人才能配得上金獎章。

語文課文的讀後感12

又是一個燈火獨明的的夜。

我失意地放開手中的筆,任由它滾下桌去。而當我做閲讀段看到《詩意的生活》這個題目時,我不禁嗤聲一笑,哼哼!繁雜的課業早已將我幻想中的詩意湮滅,哪裏還尋得來什麼“詩意的生活”?無非是説笑罷了。

我只好硬着頭皮讀下去。“詩意的生活的生活不是刻意去尋找的,而是這樣一種能力——身處瑣碎的日常事物卻不被日常事物所淹滅。”讀到這,我的心似乎被什麼東西牢牢攫住。原來所謂詩意,並不是只取決於外界環境的種種,而是一種能力,一種能從平凡的日子裏找到美好的能力。

是啊,生活是多麼地需要詩意啊!

詩意,在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射進窗櫺,衝破黑夜的.禁錮時;在家雀兒三五成羣,嘰嘰喳喳地向路人道着“早上好”時。

詩意,在傍晚殘留着一絲喧囂的斜陽,把歸家行人的影子拉得長長時;在放學途中,手舉紅燦燦的糖葫蘆的孩子,笑意盈盈地向母親唸叨學校裏的趣事時。

要學會忙裏偷閒,苦中作樂。詩意地生活或許就是在繁星點點時,仰頭望望那靜謐的天空;詩意地生活或許就是在歸家途中,停下來看看在餘暉中搖曳的狗尾巴草;詩意地生活或許就是在惆悵之餘,還記得和自己的梧桐説説話。

我想,只要我們願意,每個人都能有詩意地生活的能力。我們會在清晨的朝陽中發現詩意,我們會在盛夏的蟬鳴中感受詩意,我們會在桐葉飄飄中尋找詩意……

請從這一刻起,暫時地放下手中令人煩惱的事物吧!每一株草、每一朵花、每一棵樹都在等待着我們,請去詩意地生活吧!

語文課文的讀後感13

有人説,母親對待子女的愛是來自南國的一縷清風,吹拂着孩子們小小的臉龐;有人説,母親對待子女的愛如一股涓涓溪流,滋潤着孩子們稚嫩的心田。而學了《學會看病》這一課,我認識了一位做法很特別的母親,對母愛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文中的母親是一位醫生,明知自己幼小的孩子生病了,明知自己可以醫治這種小病,家裏也有治病的藥,但她卻讓病中的孩子第一次自己獨自去醫院看病。剛開始讀這篇文章時,我感覺這位母親的做法太過偏激了。讓病中的孩子獨自一人去醫院,而且這還是孩子平生的.第一次,萬一在路上出現什麼意外,那怎麼了得?如果是想鍛鍊兒子才這樣做,那也不能趁兒子生病的時候呀!

我不禁想起了自己,我每次生病時,雖然在身體上飽受病痛折磨,但是爸爸媽媽都給了我精神和物質上的安慰,可以説,我享受着VIP貴賓級待遇:爸爸媽媽給我端茶送水;我可以在家看電視吃零食;我可以休息在家裏睡懶覺……

為什麼同是母親差距怎麼這麼大呢?難道文中的母親不愛自己的孩子嗎?

帶着疑問,我繼續讀着這篇文章,越讀到後面,越感覺到這位母親對兒子的愛。作者運用了很多心理描寫,文中的母親隨着時間的慢慢逝去而焦急不安,越來越後悔自責。當兒子出現在她面前的剎那間,她懸着的心終於放了下來。愛,不能猜。我為自己剛才的判斷懊悔不已。這位母親對兒子的做法,也是母愛。

讀完全文,合上書本,仔細想想。讓孩子一個人去醫院看病也並不是壞事,雖然存在風險,但不經歷風雨,又怎能見彩虹?也許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早晚都要有面對社會跨出家門的時候。早一點鍛鍊,就能少經受波折,快一點成長。

母愛的本質是不會變的。認識母愛,我們也要學着接受。

語文課文的讀後感14

讀了釣魚的啟示這篇文章,我深有感受,作者父親的話也深深地印在了我腦海中。

文中父親嚴格的教導對作者啟發很大。雖然是一條誘惑人的漂亮的大鱸魚,不過父親克服了自己留下大鱸魚的心理,為兒子樹立了一個好榜樣。

其實,我們生活中也有人,為了利益,而去做違反社會公德的事。

上次我在超市購買物品,一不小心,將貨架上的一些東西碰了下來,掉了個滿地。剛想彎下腰去撿,眼隨意瞟了瞟四周:沒人!我鬆了一口氣。想:管他呢!反正沒人看見!於是我趁沒人看見,轉過身,走了。

可讀了這篇文章後,我感到極為慚愧。假如每個人都像自己一樣,那大街上還會乾淨嗎?花草樹木還會生機嗎?溪水還會清澈嗎?

今天,我讀了《釣魚的啟示》這篇文章,受益匪淺。

這篇課文主要寫:在鱸魚捕撈日的前一個夜晚,“我”守株待兔一動不動地坐在那裏,終於釣上了一條又大又美的魚,父親卻讓“我”把辛辛苦苦釣來的那條來之不易的魚放回去,“我”只好不情願的把它放了回去。開始,我並不理解父親的'用意,長大後才明白原來父親是要我做個道德高尚的人。

是啊,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有一次,上《品社》課,我因借了一本好看的書,所以每時每刻都想着它。過了一會兒,我被那鮮美的魚餌吸收過去了,我悄悄向課桌望了望,“掃描”到了那本書,我手有點癢癢了,可偏偏這時,我想到了孟德斯鳩曾説過的一句名言:衡量真正的品德,上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什麼。想到這兒,我把伸出去的手又縮了回來,經過一番思想鬥爭,我覺得這樣做不好,就沒有去吃那誘惑人的魚餌。

我要做個誠實的人,不論有沒有人發覺,都要抵擋住誘惑。

語文課文的讀後感15

在一個清晨,我翻着一本故事書,一個叫陶罐和鐵罐的故事吸引了我。

國王的御廚裏有兩隻罐子:一隻是陶的,一隻是鐵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而陶罐也不會生氣,而是和鐵罐講道理。鐵罐不聽,陶罐就不再理會鐵罐。時間在流逝,世界上發生了許多事情。許多年代過去了。有一天人們來到這裏,發現了那隻陶罐。掏出裏面的泥土,擦洗乾淨,和它當年在御廚的時候一樣光潔,樸(pǔ)素(sù,美觀。人們立即動手,翻來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連鐵罐的影子也沒見到。它,不知道在什麼年代完全氧化,早就無蹤無影了。

閲讀了這個故事,我心想:鐵罐好驕傲啊,只看見自己的優點,而忘記了自己的`缺點。陶罐又那麼謙虛,看的見自己的缺點,從不外揚自己的優點,會在正確的角度看事情、解決事情。

我不禁想起了自己,記得我和小夥伴比賽,可是還沒比完,她就説她厲害,我很不服氣,説:“如果還沒比就説是你厲害,那麼,我可以説我比你厲害啊!”就這樣,我們吵架了。事情過後,我心想:是我不對,想起陶罐和鐵罐中的陶罐,鐵罐都那樣侮辱他,小夥伴有沒有侮辱我,我何必再生氣呢!然後,我去找她,向她道歉,她説:沒關係,是我不好,以後不會再和你吵架了!”

如果我們都像陶罐那樣謙虛,那彼此之間,還會吵架嗎?我們只要學會將心比心,那麼,世界將海闊天空。

標籤:讀後感 語文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