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8篇

校園9.16K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習慣的力量》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8篇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1

今天再次翻閲了《習慣的力量》,沒有全部看,只是翻閲了幾個感興趣的章節,其中,習慣改變的黃金法則這一章感覺適合自己閲讀,學習並踐行後有助於今後對照改變一些不好的習慣。

首先,把一些重要句子摘抄如下:

一、習慣的改變

原理:用同樣的暗示、提供同樣的獎賞,改變中間慣常行為。

要改變舊的習慣,你必須處理掉舊的渴求感——要保留以前同樣的暗示和獎賞,並通過插入新的(也可稱為競爭性慣常行為)慣常行為來滿足這種渴求感。舉例説明:讓酗酒者找出他們從酒中得到了什麼獎賞,這個項目要找的是哪些渴求感在驅使着你的習慣迴路。通常,喝醉本身並不屬於渴求,之所以想喝酒,是因為酒讓他們逃避現實,放鬆心情,又有人陪伴,而且緩解焦慮,情感也得到釋放,這也就是主要獎賞,酒精的物理作用是最次的獎賞之一。再舉例,某人咬指甲行為,這個習慣獎賞主要是她渴望得到實質的刺激,可以用手指敲桌子或在索引卡打勾等競爭性慣常行為代替獲得同樣的獎賞。時間長了,針對咬指甲做出的競爭性慣常行為變成了自發行為,這時候,一個習慣代替了另一個習慣。再比如戒煙,吸煙是因為喜歡尼古丁,是能獲得強烈刺激,還是社交方式一種?找出與吸煙相關聯的暗示和獎賞,然後選擇有相同回報的慣常行為來代替,更可能讓他們成功戒煙。

找到暗示和獎賞,就能夠改變慣常行為。

但有壓力的時候,有些人又恢復了舊習慣。信仰是將改造過的習慣變成永久性行為的要素,在大多數時候,只有在團隊的助力下,才能形成信仰。

二、總結

如果你想改變一個習慣,你必須找另一個慣常行為替代。而且當你和一個羣體一起努力時,改變的成功性會大大提高。信仰也是必要的,而且它是在羣體中培養出來的,即使羣體只有兩個人,結果也是一樣的。

以上是摘抄的重要句子和實例,結合我自己的一些習慣,要在實際生活中踐行。近期要改變的坐的時候彎腰,走路的時候探腰低頭的習慣,暗示就是坐在桌前或走路,得到的獎賞就是放鬆和舒服,用吃口香糖或敲桌子等可以代替試試,猶用吃口香糖代替。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2

看這本書應該要與自己近期開始的跑步鍛鍊相結合,以減肥為初衷,再一次開始跑步,為了能讓自己能夠堅持下去,給自己定的計劃是週一、週三、週五三天,每晚跑步一小時。目前堅持了兩週。第一次的1小時真的很難,不過漸漸的發現1小時越來越輕鬆了,或許不見得能有很好的減肥效果,但是我希望自己能堅持下去,鍛鍊身體,也將獲益匪淺。而我要做的就是將這行為變為一種習慣,期待這一天。

書中首先從空想家(Dreamer)和行動者(Doer)的介紹開始,空想家們善於談論、想象、渴望,甚至於設想去做大事情;而行動者則是去做!

良好的處事風格其實也是若干好習慣的綜合表現——做事有條理,時間觀念強,信守承諾,堅忍不拔,從不拖沓等等。

並非生活眷顧行動者,而是行動者選擇了生活。挺喜歡這句話,因為我相信自己正是屬於選擇生活的行動者的行列,相信美好的生活是可以自己創造的!

為了從空想家到行動者的轉變,文中提到了“磨練法則”,每天都嘗試做一點兒你原本不喜歡的事。基於這一點,其實回想一下自己對閲讀的書本堅持寫讀後感也算是對此法則的一項實踐,當然現在自己還沒達到量變的程度,每一次的讀後感都是比較痛苦,但是我還在堅持着,希望能帶給我不錯的回報!

堅持確實很重要,但是這應該要建立在正確方向的基礎上。結合自然辯證法課上老師所講,“勤能補拙”有時候並不都是正確的`,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較為擅長的一面,儘早找到它,你就可以將自己的潛能儘可能多的發揮,將你的“勤奮”用在“特長”上,你就有無限可能成為該領域的Top人物。拿自己來説,本科就發現自己不是寫代碼的料,所以就基本放棄了,但是研究生階段接觸好多技術上的東西,感覺還是有必要了解掌握基礎知識,就萌生了做網站的想法,可是折騰了好幾天,連開發環境都沒有搞好,甚是打擊,不免又放棄了從頭建站的想法。現在改用了wordpress博客系統,折騰了一天勉強算是把本地環境搞好,後面再慢慢的一點點百度,一點點修改吧。也希望自己能堅持下去,把自己的網站做出來吧。加油!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3

對你來説,自律的日常生活是什麼?

你知道制定的新計劃難以堅持的原因嗎?

如何提高組織中的工作效率呢?

《習慣的力量》作者美國查爾斯·都希格在出版本書後一年,獲得普利策新聞獎。這本書裏,有你想知道的答案。如果你能發現自己的“習慣模式”,你就能徹底改變自己的事業和生活!

這本書刷新你對習慣的認知和概念。比如,習慣是有迴路的,習慣不能被消除,慣常行為中的因素卻可以被替代。比如成功的組織機構的核心習慣,是撬動整個團體的支點。從思想解構到心智開化,配有切實可行的大量案例,幫助你運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

你知道習慣迴路是什麼嗎?

有三個部分,暗示,慣常行為和獎賞。舉個例子。所有的麥當勞看起來都是一樣的,所有的東西都有一致性的暗示,當你經過麥當勞的時候,一致性能夠觸發你進去用餐的慣常行為。當薯條或者雞塊上來時,你儘快能嚐到鹽和油脂的味道,使你感到熟悉的快感,那就是獎賞。

有了正確的習慣迴路,就開始在工作去尋找核心習慣,加以培養。

為什麼要培養核心習慣呢?

書中給出了一個例子,1986年的美鋁公司,雖然龐大,依然面臨諸多問題,而保羅·奧尼爾受任於新總裁就在此時。

他上任的發言,讓工傷率降為零。雖然很多人都不以為然,但是以目標導向的連鎖反應發生了。為了降低工傷率,各分公司修改了安全條例,更新了設備,改變了溝通模式,及時通報突發事件。生產率提高了,工人積極性提高了,甚至,一年後,利潤翻番了。

在20xx年奧尼爾退休時,公司每年的淨收益是他上任前的5倍,股票市值達270億美元。

這個成功的案例,在於找到了重要的優先因素,將其變成有利的槓桿。

再回到開頭部分的三個問題,閉合的習慣迴路,幫你養成自律的生活。新計劃的推進,當然要加入新的變量因素才有利於實踐。找到組織的核心習慣,會驅動和重塑其他行為模式的習慣,造就高效。

要不要試試看?未來可期,更新你的生活模式,更自由,更幸福。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4

“我們每天絕大部分的行為是出自習慣的支配。可以説,幾乎在每一天、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習慣使然。在我們的身上,好習慣與壞習慣並存。”所以好的習慣使你成功,壞的習慣使你失敗,習慣的力量已經在每個人身上體現出來。嗯,好像真是這樣的!為什麼有的人總是可以從容地吃完早餐,神采奕奕地去上班,而有的人總是像奇怪的多足動物張牙舞爪地蹦跳着衝出家門,一邊繫着最後一顆釦子一邊嘟囔着:馬上就要遲到啦!而他後腦勺上總有一撮頭髮象雞毛翎子一樣斜刺出來,隨着他的蹦跳痛苦地顫抖?為什麼有的人總是先將工作做完然後放心地休息,而有的人總是將任務拖到最後的期限,然後手忙腳亂地去應付?為什麼有的人家裏總是井井有條看着就心情舒暢,而有的人家裏總是狼藉不堪好像強盜剛剛從窗口逃走?琢磨一下,還真是習慣使然。有很多現象我們往往將其歸結於性格或者個性的表現,但是再想想,性格和個性難道不是逐漸形成的嗎?它的構成裏難道沒有很大比重的習慣的因素嗎?我就這樣一邊看書一邊聯想,竟然越來越感到了某種共鳴。發生在我自己和我周圍的人身上的很多事情不斷地跳出來。

“所有成功人士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基於良好習慣構造的日常行為規律。”

“幸運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選擇習慣的能力。我們完全可以有目的地改變習慣,構建一整套有助於我們成功的日常行為規律。”壞習慣真的可以改掉?所以我想為了自己有着別人樣的成功,我們必須努力改掉壞習慣。改掉壞習慣從我們走路吃飯睡覺看書等一些日常的有規律的事情開始做起,比如説我有時候喜歡睡懶覺,我想如果我把這個不好的習慣改掉,早上早點起牀,我就有了更多的時間學習,早上吃早飯也不會這麼衝忙了,一日之計在於晨,習慣能夠造就另一個成功。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5

本書開篇就告訴我們如果能發現自己的習慣模式,我們就能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是什麼?又是如何養成的?作者告訴我們習慣是由暗示,慣常行為,獎賞組成的自動化迴路,是大腦的一種省力機制。

習慣的影響無處不在,個人,企業,團隊等等。各種各樣習慣影響着我們的社會,如果能找出其中的規律,對每個人都會有很大的幫助。怎麼識別我們自己的習慣呢。第一步:瞭解自己的習慣性行為,這是比較顯而易見的。比如,我每天下午都想喝杯咖啡。第二步:通過不同嘗試瞭解自己這個習慣後面的”獎勵“是什麼。沒有獎勵,我們是不可能堅持去做的,但因為這個獎勵可能很隱晦,所以難以發現。於是,我們就需要通過嘗試來發現。比如我可以試試下午不喝咖啡而是買塊蛋糕,或者上十分鐘網,或者看一會兒自己喜歡的書,又或者跟朋友聊聊。之後快速寫下自己最直接的三個感受,如“感到放鬆了”“不餓了”等等。十五分鐘過後,再看看自己是否有想買咖啡的慾望。如果有的話,表明剛才做的一切都不是真正的獎勵。如果沒有,那恭喜你,你已經鎖定獎勵的範圍了,只需要進一步明確。第三步:找到觸機。到底是什麼觸發了我下午對一杯咖啡的渴望呢?一般來説,觸機會有時間、地點、情緒狀態、人物、前一步行為。我們同樣可以通過在每次行為產生時記錄當時的情況,來辨別觸機。比如連續記錄三天後,我發現我每次喝咖啡前都是下午的工作要開始前。第四步:制定詳實的計劃。就像前面説的,保留觸及和獎勵、改變習慣性行為比較容易。所以計劃可以是針對行為的。

習慣始於點滴,長於循環重複。如何去改變根深蒂固的習慣,把握自己的命運?書中告訴我們暗示和獎賞不變,替換掉其中的慣常行為,同時慣常行為能滿足舊習慣的渴求。習慣無法消除,因為基本渴求是寫在人類生理機制當中的,但是習慣能被替代,渴求有不同的方式進行獎賞。永久性改變習慣,需要人們學會信仰某樣事物,學會相信,相信更高的力量,相信事情始終會好轉,相信自己能夠改變。當與其他人交往,加入某個團體時,改變會更容易發生,信仰也更容易建立。然後就按照培養好習慣的辦法做下去吧。以信念為支持、建立新的渴望!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6

查爾斯·都希格的《習慣的力量》是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的書。讀這本書的最大收穫是改變了我對習慣的固有看法:習慣並不是堅不可摧的城池,習慣只是可塑可造的沙雕。

不可否認習慣的力量是很強大,可正確的認識習慣的形成原理後還是可以改變習慣的。作者認為習慣迴路是“暗示”、“慣常行為”、“獎賞”構成的。比如人的刷牙習慣是渴求牙膏裏添加劑產生的涼絲絲的刺激感;人的跑步習慣是渴求運動後身體裏產生的內啡肽。如果想改變一個習慣只需尋找另一個慣常行為即可。兩年前,我決定讀書時,每晚躺在牀上總忍不住翻手機,我就把手機放在客廳,在牀頭擺上書,逐漸養成了每天睡前或醒後先看會兒書的習慣。作者還指出當個人和一個羣體一起努力時,且這個羣體有信仰,改變的成功性會大大提高。

作者認為核心習慣會引起連鎖反應,帶動其他好習慣的形成。比如對於很多人來説,運動是引發廣泛變化的核心習慣。正常的緊張有序的生活中,運動是一支強心劑,會讓其他的好習慣更易形成。此外,習慣可以節省意志力。作者認為意志力是一種有限的消耗品,如果在抵禦餅乾的誘惑上消耗過度,之後的解答難題時就會趨於枯竭。而習慣養成後,就會變成自發意識,不再消耗意志力。這就是為什麼一個好習慣在養成初期會很困難,可習慣養成之後就會感覺不那麼費力了。對於壞習慣,則可採取分散注意力的辦法,控制不住自己想吃蛋糕的衝動時,可以去參加體育鍛鍊或換吃蘋果。因為人的意志力有限,所以在更正壞習慣時遠離誘惑也十分重要。

書中給出的改變習慣的步驟:

①找出慣常行為;

②用各種獎賞進行試驗;

③將暗示隔離出來;

④制定計劃。

每個人都有現實生活的習慣、感情生活的習慣、還有思維習慣,這些習慣系統化地構成了我們的喜怒哀樂,讓我們走向自己的命運。此書告訴我習慣是可控的,所以自己的命運也是可控的。想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嗎?從少吃甜食開始吧!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7

“我是你的終身伴侶,我是你最好的幫手,我也可能成為你最大的負擔,我會推着你前進,也能夠拖累你直至天涯……”這些文字,你會聯想到什麼?是某人的情書嗎?不是,這是出自於美國作家傑克霍吉在他寫的《習慣的力量》一書中所寫到的一句話。

也許我們過於在意那些優秀的人表現出來的天賦、智商、魅力和工作熱情,而實際上,當我們把那些表現歸納的話,會發現其實那是一個十分簡單的一個因素:習慣。

什麼是習慣?習慣是一種重複性的,無意識的日常行為規律,它往往透過對某種行為的不斷重複而獲得。而人是一種習慣性的動物,我們每一天高達90%的行為是出自於習慣。業能夠這麼來説,每一天,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習慣的使然。

習慣的力量在每個人的身上都能夠看的到。就像有些人為什麼每一天早上都是從容的吃完早飯,然後神采奕奕的去上班,而有些人確要手忙腳亂地奔出家門,邊跑邊係扣子,嘴裏還嚼着麪包去上班?還有一些人的家裏收拾的總是井井有條,令人看着就情緒舒暢,但還有些人的家裏總是狼藉不堪,就好像有人打劫了他們家似得?仔細一想,確實是習慣的養成。

而習慣還要從一個人的性格上來説,這本書上的作者還説過:"行為變成了習慣,習慣養成了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在很大的程度上來講,確實是不同的習慣培養成了不同的人。好的一個習慣就是讓你走向卓越的關鍵。只有養成良好的習慣,才會讓你超越平凡,脱穎而出。

其實,每個人都是很幸運的。因為選取什麼樣的習慣,往往在於我們自己。一旦選取了,想要後悔,並不難,難就難在於你有沒有那顆決心。如果你愛睡懶覺,只要你肯每一天都能早點起來。慢慢地,你愛睡懶覺的壞習慣就會改掉,這樣你每一天上學或者是上班,都不會手忙腳亂了。只有行動起來了,命運之舟才會把你推向成功的彼岸。

好的習慣是成功的鑰匙;是勝利的前奏;是幸福的源泉;壞習慣是失敗的世界;是平庸的音調;是痛苦的開始。你必須要記住一句話:做習慣的主人,不要做它的僕人。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8

有時我們刻意做出的選擇會在自己停止有關思考後持續,而且是日復一日地持續。在某一刻,我們會有意識地決定應該吃多少,想安排自己何時去辦公室,多久喝一次酒,或者什麼時候去慢跑,然後就不再作選擇,這些行為會自然而然地持續。這是人類神經系統作用的自然結果。這就是習慣!通過弄清楚這背後的原理,你可以重新構建你的習慣。

當習慣前面加上定語,就變成好習慣或壞習慣,例如:菲爾普斯賽前減壓的慣常行為;癮君子的酗酒行為。多少雞湯類書籍向大家介紹瞭如何培養好習慣,殊不知改變壞習慣同樣重要,甚至比養成好習慣更具有研究意義。《習慣的力量》一書從嚴謹的科學研究開始到嚴謹的科學研究結束,教會讀者如何發現習慣迴路。

從腦受傷患者腦電波變化到酗酒者戒酒,作者查爾斯·都希格清楚地闡述了什麼是習慣迴路。要改變習慣,你必須留住舊習慣迴路中的暗示,提供舊習慣迴路中的獎賞,但要插入一個新的慣常行為。如果你用同樣的暗示,提供同樣的獎賞,你就可以換掉慣常行為,改變自己的習慣。如果暗示和獎賞不變,幾乎所有的習慣都是可以被改變的。

但是,要想永久改變習慣,僅僅行為上做到了還不夠,許多戒煙戒酒者重新吸煙酗酒的例子比比皆是。人們要從心理上必須相信改變是可能的,但是僅僅依靠個人的力量似乎有點吃力。同樣的過程也讓匿名戒酒互助社的治療屢屢獲得成功,它利用團體的力量教人們學會去信仰,將人們聚集起來互幫互助,協助對方進行改變。因此,當處於團體之中時,信仰更容易建立。

總結起來,習慣是怎麼改變的呢?

可惜,並沒有一套對每個人都有效的方法。習慣是不能被消除的,而只能被代替。當使用改變習慣的黃金法則時,習慣最具可塑性:如果我們保持一樣的暗示和獎賞,就能植入一種新的慣常行為。但這還不夠,為了保持這個習慣,人們還得相信改變是可能的。而大多數時候,只有在團體的助力下,才能形成信仰。

標籤:讀後感 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