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八年級地理上冊第四章知識點小結

校園1.49W

文章摘要:八年級地理上冊第四章《中國的經濟發展》——工業的分佈與發展小節的知識點總結,主要知識點包括工業的概念及分類、工業的空間分佈及我國的四大工業基地、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等。

八年級地理上冊第四章知識點小結

《中國的經濟發展》——工業的分佈與發展

知識框架

知識點彙總

1、工業與我們

概念:工業生產主要是從自然界取得自然資源,以及對原材料(礦產品、農產品)進行加工再加工的過程。

工業的地位: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也是國家經濟自主、政治獨立、國防現代化的根本保證。

分類:重工業是指以生產生產資料為主的工業,如採礦、冶金、電力、機械、化學工業、核工業等;輕工業是指以生產生活資料為主的工業,如紡織、食品、皮革、造紙、鐘錶、家用電器等。

2、工業的空間分佈(3沿)

沿鐵路線:京廣、京滬、哈大等鐵路沿線形成許多工業基地。

沿河:黃河流域是能源開發的重要工業帶;長江沿線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等城市為中心的沿江經濟發達地帶。

沿海:集中了4個工業基地、5個經濟特區、14個沿海開放城市等工業最發達的經濟核心區。

我國四大工業基地發展的條件及特點

3、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概念:高新技術產業是指以新的科學技術為基礎,以電子和信息為“龍頭”,產品科技含量高的新興產業。

特點:科技人員比例大、研究開發費用高、產品更新換代快。

佈局:多依附於大城市,呈現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佈特點。北京中關村是我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988年)。

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地區發展方向的差導

沿海地區——以智力資源和技術力量為依託,側重科技園區型高新技術產業。

沿邊地區—— 依靠國家的開放政策和沿邊的地理優勢,發展貿易導向型的產業。

內地地區——依靠優勢資源和工業基礎,多發展與軍工有密切關係的產業。

八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總結:4.2因地制宜發展農業【人教版】[1]

文章摘要:八年級地理上冊第四章《中國的經濟發展》——因地制宜發展農業小節的知識點總結,主要知識點包括農業的概念及分類、農業的地區分佈、發展農業的政策及我國農業面臨的挑戰與對策等。

《中國的經濟發展》——因地制宜發展農業

知識框架

知識點彙總

1、農業與我們

概念:利用動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長髮育規律,通過人工培育來獲得產品的各部門,統稱為農業。

地位:農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業。

主要部門:依據勞動對象的不同,分為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四個部門。

種植業:在耕地上種植水稻、小麥、大豆等農作物的農業生產部門。

林業:對森林的種植、養育、保護、採伐以及對林木產品進行採集和加工的生產部門。

畜牧業:在牧區,牧民靠放牧牲畜而取得產品;在農耕區,農民靠飼養牲畜來獲得產品的生產部門。

漁業:在水域中進行天然捕撈,或者人工養殖有價值的水生生物的生產部門。

2、農業的地區分佈

我國農業的地區分佈,主要表現為東部和西部、南方和北方的差異。其中,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線為界,把我國分為東部農耕區和西部牧業區。(P100圖4.13中國農業的地區分佈)

東西差異:400mm年等降水量線把我國分為東部和西部。

東部地區農業分佈:種植業、林業、漁業主要分佈在我國東部。其中,東部半濕潤和濕潤的平原地區以種植業為主;林業集中分佈在東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區以及東南部的人工林區;東部沿海地區是我國海洋捕撈和海洋養殖的基地;長江中下游地區是我國淡水漁業最發達的地區。

西部地區農業分佈:①天然草場廣佈,以畜牧業為主,種植業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源、河谷和綠洲。②我國四大牧區:內蒙古牧區、新疆牧區、青海牧區、西藏牧區,西部地區因為降水稀少,種植業只分布在灌溉水源充足的平原、河谷和綠洲地區。

文章摘要:八年級地理上冊第四章《中國的經濟發展》——因地制宜發展農業小節的知識點總結,主要知識點包括農業的概念及分類、農業的地區分佈、發展農業的政策及我國農業面臨的挑戰與對策等。

南北差異:800mm年等降水量線和1月0°C等温線通過秦嶺—淮河一線,這條線把我國分為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主要農作物的地區分佈差異

注:農作物包括糧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和棉花等主要類型。其中糧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麥的地區分佈格局是“南稻北麥”。油料生產形成了長江油菜帶和黃淮花生區兩大生產區;糖料作物則呈現明顯的“南甘北甜”的分佈特點。棉花生產,北方以棉花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三大棉區。

3、發展農業要因地制宜

影響農業發展的因素

自然因素:地形、土壤、氣候(氣温和降水)、水源等。

社會經濟因素:科技水平、市場需求、與城市工礦區的距離、交通條件、農業技術裝備等。

因地制宜的主要內容:利用當地自然條件的優勢,把要發展的農業生產部門或農作物,佈局在適宜它本身發展、生長最有利的地區。

因地制宜的原則

宜林則林: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但是發展林業可以保持水土。

宜糧則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豐富,利於耕作的地方,適宜種糧。

宜牧則牧:降水較少,但是牧草生長良好,適宜發展畜牧業。

宜漁則漁:河湖較多的地方和沿海地區,適宜發展漁業。

4、我國農業面臨的挑戰與對策

問題:人口增加、耕地減少、水土流失、自然災害、環境污染等。

對策:①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郊區要積極發展出口創匯農業,如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產;②中部地區建立高產、高效的農產品基地,如我國的九大商品糧基地(東北地區的三江平原、鬆嫩平原,長江流域的成都平原、江漢平原、江淮地區、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太湖平原,南部的珠江三角洲);③西部地區堅決實行退耕還林、還草,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特色農業;④調整農業結構,發展多種經營。

我國東部和西部地區農業發展方向的差別及原因:①“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積極發展出口創匯農業”的地理條件:地勢平坦,多平原、丘陵地形;降水豐富,熱量充足,水熱配合較好;交通發達,便於運輸,臨海,進出口方便,適於發展對外農業貿易;技術設備先進,信息來源廣;居民眾多,市場大。②“西部地區之所以要實行退耕還林,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特色農業”主要是因為西部自然條件在發展耕作業方面處於劣勢,不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已導致了生態環境的惡化,形勢嚴峻,所以必須根據西部特點發展生態農業、特色農業。

八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總結:4.1逐步完善的交通運輸網【人教版】[1]

文章摘要:八年級地理上冊第四章《中國的經濟發展》——逐步完善的交通運輸網小節的知識點總結,主要知識點包括四中交通運輸方式的比較、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線“三橫五縱”、轉換靈活的交通運輸樞紐以及選擇合理的交通運輸方式等。…

《中國的經濟發展》——逐步完善的交通運輸網

知識框架

知識點彙總

1、經濟發展的“先行官”

交通運輸不僅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對地區經濟的發展起着極其重要的作用。人們把交通運輸形象地比喻為經濟發展的“先行官”。

交通運輸:指的.是利用交通工具把人或物從一個地方運送到另一個地方。現代的交通運輸是指使用火車、汽車、船舶、飛機等工具的運輸。

運輸工具:火車、汽車、船舶、飛機等。

運輸方式:公路、鐵路、航空、水運和管道。

現代各種運輸方式的比較

歷史上的四大米市:無錫、九江、蕪湖、長沙

原因:①雨熱同期的氣候使得這裏的農作物以稻米為主;②這裏位於長江干流和許多支流以及京杭大運河的交匯處,水運條件非常優越;③長江中下游自古就是人口聚集的地區,有很大的市場。

文章摘要:八年級地理上冊第四章《中國的經濟發展》——逐步完善的交通運輸網小節的知識點總結,主要知識點包括四中交通運輸方式的比較、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線“三橫五縱”、轉換靈活的交通運輸樞紐以及選擇合理的交通運輸方式等。…

2、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線

我國交通運輸的分佈特點:分佈不均,東部密集,西部稀疏,密度相差很大。

我國最重要的運輸方式:鐵路運輸。

我國主要鐵路線: “三橫五縱” (P91中的圖4.6我國的鐵路幹線分佈)

其中,京哈—京廣線是我國南北最長、經過省會最多的鐵路線,隴海—蘭新線是我國東西最長的鐵路線,也是第二亞歐大陸橋重要的組成部分。

3、轉換靈活的交通運輸樞紐

在若干條交通運輸線交叉的地方,形成了重要的交通運輸樞紐,分為單一型和綜合型。

重要的鐵路運輸樞紐:在若干交通運輸線交叉或銜接的地方,形成了重要的交通運輸樞紐,為旅客、貨物辦理中轉、發送、到達等業務。如北京、上海、鄭州、武漢、徐州、蘭州、成都、株洲等。

4、選擇合理的交通運輸方式

客運:根據旅客的出行目的和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進行選擇。

貨運:①貴重或急需的貨物且數量不大的,多由航空運送;②易死亡變質的活物、鮮貨,短程可由公路運送,遠程而又數量大的可用鐵路上的專用車;③大宗笨重的貨物,遠距離運輸,儘可能利用水運或鐵路運輸。

交通運輸方式選擇的一般原則

除了考慮不同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外,有時還要考慮人的出行目的、貨物本身的性質和數量,以及當地交通狀況、時間要求等因素。

八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總結:3.2中國的水資源【人教版】

文章摘要:八年級地理上冊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水資源小節的知識點總結,主要知識點包括水資源的構成、中國水資源的時空分佈特點等。

《中國的自然資源》——水資源

知識框架

知識點彙總

1、寶貴的資源

水資源的構成

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淡水資源絕大部分為兩極和高山的冰川,其餘大部分是深層地下水。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僅佔全球淡水資源的0.3%。

之所以説水是最寶貴的資源是因為①水是立國之本,生命之源,沒有水就沒有生命;②人們的生活生產離不開水;③可直接利用的水資源僅佔總水體的0.3%,十分有限。

水資源短缺的原因:人口的增長,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對淡水資源的需求與日俱增,另外,人類活動所造成的水污染和水浪費嚴重,加劇了水資源的短缺。

2、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

我國水資源的特點:水資源短缺;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從空間分佈看,南豐北缺,東多西少;從時間分配來看,夏秋多,冬春少。

時間分配不均:夏秋季多、冬春季少且年際變化大。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由於我國水資源地區分佈不平均,為了合理利用水資源,有必要興建水庫、跨流域調水等工程(如:引黃濟青、南水北調)。

空間分佈不均:南豐北缺,東多西少。特別是華北和西北地區缺水最為嚴重,我國水、土資源的配合不合理,進一步加劇了北方的缺水狀況。

解決措施:

①解決季節分配不均——興修水庫。

②解決空間分佈不均——跨流域調水。如引灤入津、引黃濟青、南水北調等。

③節約用水,防治水污染。

南水北調工程的三條計劃線路

①東線方案:在江蘇揚州市把長江水抽進京杭運河,用閘控制,逐級提升,過黃河後,自北自流,沿途供水,直達天津市。

②中線方案:首先從丹江口水庫引水到華北平原,第二步在三峽巨型水庫建成後,利用高峽出平湖,築渠輸水自流進漢江。

③西線方案:計劃提高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的水位,再開鑿一些巨大的隧洞,把長江水引入黃河上游,補充西北的水源。

3、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原因: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人口增長,工農業用水量大大增加;不合理用水,浪費、污染現象嚴重。

解決途徑:節約用水(農業節水、工業節水、家庭節水),科學用水,保護水資源,是解決缺水問題的有效途徑。同時還要加大污水處理力度,發展節水農業,開展水資源的綜合利用,減少或杜絕水的浪費。

“世界水日”每年3月22日;中國水周3月22日至28日

水資源與土地資源的配合狀況

我國水土資源配合欠佳:中國南北方地區水土資源搭配不盡合理。北方土地資源佔全國的60%,而水資源佔全國20%;南方地區土地資源佔全國的40%,而水資源卻佔80%。就全國而言,華北地區最為缺水,主要原因是耕地面積廣大,水資源卻很少,全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河流徑流量小,更重要的是人口稠密,耕地廣大,工農業生產用水量大。

八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總結:3.1中國的土地資源【人教版】[1]

文章摘要:八年級地理上冊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人均不足以及土地資源小節的知識點總結,主要知識點包括中國的自然資源的分類及特點、土地資源的利用、特點以及土地資源的分佈特點等。…

《中國的自然資源》——自然資源總量豐富 人均不足

知識框架

知識點彙總

1、自然資源與我們

自然資源:是指存在與自然界中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物質和能量,如土地、陽光、礦產、森林、水和水能等。

自然資源的分類:

可再生資源——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更新、再生,或能夠循環使用,如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對於可再生資源我們應該合理利用,並注重保護和培育,以實現永續利用。

非可再生資源——用一些就少一些,短時間內不可更新和再生的資源,如礦產資源。對於非可再生資源,我們應該十分珍惜和節約使用。

2、總量豐富 人均不足

我國的基本國情:地大物博、人口眾多

我國自然資源的特徵:總量豐富,數量大,種類多;人均資源人均不足、相對短缺

人口與資源的矛盾突出:我國人口基數大,人口還在不斷打量增長;人們生活水平和生產能力的提高,自然資源的小號也持續增長;我國資源利用不當,保護不利,破壞和浪費現象嚴重。

對策:節約資源、保護資源

《中國的自然資源》——土地資源

知識框架

文章摘要:八年級地理上冊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人均不足以及土地資源小節的知識點總結,主要知識點包括中國的自然資源的分類及特點、土地資源的利用、特點以及土地資源的分佈特點等。…

知識點彙總

1、土地資源的利用

利用類型:根據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狀況,把土地資源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設用地,其中耕地、林地、草地為農業用地,建設用地為非農業用地。

土地資源的特徵:①我國國土遼闊,土地資源總量豐富,而且土地利用類型齊全,為我國因地制宜全面發展農、林、牧副漁業生產提供了有利條件;②我國人均土地資源佔有量小,而且各類土地構成比例不盡合理:耕地、林地少,難以利用的土地多;③ 後備土地資源不足,人與耕地的矛盾尤為突出。

土地資源利用類型

2、土地資源分佈不均

北方旱地與南方水田的差異:北方地多水少,以旱地為主;南方水多地少,以水田為主。

3、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存在的問題: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亂佔耕地等。

基本國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我國主要土地資源利用上存在的問題及採取的措施

為什麼要保護珍惜土地

①土地與人類息息相關;②耕地林地是我們發展農牧林業的物質基礎,只有利用合理注意保護,才能永續使用;我國土地資源國情要求我們珍惜土地;③水土流失、破壞嚴重:年表土流失50億噸以上,居世界之首;土地沙漠化速度驚人,年增加1000多Km2;草場資源普遍超載,擠佔挪用土地資源嚴重,所以必須珍惜土地。

怎樣保護珍惜土地:

①樹立“土地是立國之本”的全民意識;②依法《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進行土地資源的管理;③因地制宜,和利用地;④加大農田基本建設和環境治理的投入;⑤禁止亂佔土地。

我國的土地日,1991規定:每年6月25日為我國土地日。

八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總結:2.3河流和湖泊【人教版】[1]

文章摘要:八年級地理上冊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河流和湖泊小節的知識點總結,中國屬於“金磚四國”之一,主要知識點包括中國眾多的河流湖泊、黃河及其治理情況、長江及其開發情況等。

《中國的自然環境》——河流和湖泊

知識框架

知識點彙總

1、眾多的河湖

外流河、外流區:最後流入海洋的河流為外流河,所在的區域為外流區。

內流河、內流區:最終沒有流入海洋的河流為內流河,所在的區域為內流區。

我國外流區和內流區的比較

外流河與內流河水文特徵的比較:

注:①外流河大多分佈在東南部外流區內,受季風氣候影響,河流水量大,河水主要來源於大氣降水,河流汛期自南向北越來越短,秦嶺——淮河以北的河流冬季有結冰現象。②內流河分佈在西北內陸,水量較小,季節變化大,河水主要來源於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我國最大的內流河是塔里木河。

京杭運河是世界最長、開鑿最早的人工河。全長達1800千米,自北向南經過京、津2市和冀、魯、蘇、浙4省,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

主要的湖泊

我國最大的湖泊:青海湖(青海),是鹹水湖。

我國五大淡水湖:鄱陽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蘇)、洪澤湖(江蘇)、巢湖(安徽)

中國河湖之最

我國長度最長、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水能資源最豐富的外流河——長江6300Km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湖區、我國最大的湖區——青藏高原湖區

最大的湖泊、最大的內流湖、最大的鹹水湖——青海湖

世界最早、最長人工運河——京杭運河1800km 汛期最長的河流——珠江

我國最長、最大的內流河——塔里木河

最大的內流湖區——青藏高原

最大的淡水湖最大的外流湖——鄱陽湖 最大的淡水湖區——長江中下游

河流結冰與不結冰的分界河——淮河 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黃河

結冰期最長的河——黑龍江 位置最北的大河——黑龍江

文章摘要:八年級地理上冊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河流和湖泊小節的知識點總結,中國屬於“金磚四國”之一,主要知識點包括中國眾多的河流湖泊、黃河及其治理情況、長江及其開發情況等。

2、黃河的治理(P48中的圖2.32)

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上的雅拉達澤峯,穿越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等四大地形區,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等9省區,注入渤海,全長5500千米,流域面積75萬km2,我國第二長河第三大河。幹流像個巨大的“幾”字形。源頭至河口是上游,舊孟津至入海口是下游,中間中游。主要支流有汾河、渭河、洮河、湟水等。

黃河,我們的母親河:黃河是華北平原的主要塑造着之一,它還塑造了有“塞上江南”美稱的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它藴藏着巨大的水能資源,已實行梯級開發,建成有龍羊峽、李家峽、劉家峽、三門峽、小浪底等重要的水利工程;還建有許多引黃灌溉工程澆灌着流域內的廣大的土地;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的文明,所以説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

黃河,中國的憂患:由於黃河中游流經土質疏鬆植被稀少的黃土高原,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匯入黃河在下游地勢平坦的華北平原上沉積下來,使河牀至今仍以每年10釐米的速度升高形成“地上河”,一遇暴雨,下游人工河堤隨時都有決口的危險,所以成為中國的一大“憂患”。 凌汛是黃河又一大憂患。黃河—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最難治理的河

治理黃河的關鍵在於治沙,根本在於保持中游黃土高原的水土。具體途徑是①造林種草打壩淤地、修築梯田,使土不下坡,以減少入河的泥沙;②修建水庫,治沙防洪並舉。

3、長江的開發(P53中的圖2.36)

文章摘要:八年級地理上冊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河流和湖泊小節的知識點總結,中國屬於“金磚四國”之一,主要知識點包括中國眾多的河流湖泊、黃河及其治理情況、長江及其開發情況等。

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的各拉丹冬峯,穿越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巫山、長江中下流平原等三大地形區,流經青川藏雲渝湘鄂贛皖蘇滬等11個省市區,注入東海,全長6300千米,流程流量世界第三;水能資源世界第二。流域面積1800Km2,年流量1萬億m3,是我國流程最長、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水能資源最豐富的第一大河第一長河。源頭至宜昌為上游,湖口至入海口為下游,中間中游。

長江的水能資源佔全國的1/3,一半可以利用;水能資源集中在上游河段,上游又集中在源頭至宜賓。長江深切巫峽形成舉世聞名的三峽——瞿塘峽、巫峽、西陵峽。長江,已建有葛洲壩、二灘、龔嘴丹江口等眾多的重要水利工程,三峽水利工程建成將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長江有“水能寶庫”之稱。

長江干流橫貫東西,江闊水深,四季可通航,干支流通航7萬多千米,佔全國總航程的2/3,與多條鐵路幹線相交,溝通水陸沿海的交通,是我國重要的 “黃金水道”。

長江北邊的主要支流:漢江、嘉陵江、岷江、大渡河、雅礱江;南邊的主要支流:贛江、湘江、沅江、烏江等。南北支流起着調節幹流流量的作用。

長江最長的支流——漢江;長江的“九曲迴腸”——荊江河段,有長江的“地上河”之稱。

長江的防洪和灌溉:我國洪澇災害最集中、最嚴重、最頻繁的地區是長江中下游地區。自然因素,流域廣支流多汛期長水量大;人為因素,森林破壞嚴重。防洪措施:加固大堤,建設蓄洪工程,治理荊江河道,營造中上游防護林,建設三峽大壩。長灌溉的面積佔耕地總面積的2/3。

黃河與長江的各項對比

八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總結:2.2氣候多樣季風顯著【人教版】[1]

文章摘要:八年級地理上冊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氣候多樣 季風顯著小節的知識點總結,中國屬於“金磚四國”之一,主要知識點包括中國的南北氣温的差異、東西乾濕的差異、中國的氣候特點及其影響等。…

《中國的自然環境》——氣候多樣 季風顯著

知識框架

知識點彙總

1、南北氣温的差異

冬季氣温分佈特點:冬季南北氣温差異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氣温就越低。

原因:主要受緯度影響,北方比南方獲得的太陽熱量少,氣温低;冬季風加劇了我國北方的嚴寒,而南方由於山嶺的阻擋,受到的影響較小。

一月0℃等温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佈。

夏季氣温分佈特點:在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區外,全國普遍高温,大多數地方南北相差不大。

原因:主要受緯度影響,南北獲得的太陽熱量差不多。

我國氣温分佈特點

我國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龍江的漠河鎮;夏季最熱的地方:新疆的吐魯番。

我國温度帶的劃分

①依據:農業生產的實際;將≥10℃持續期內的日平均氣温累加起來,得到的氣温總和,稱為活動積温,它是劃分温度帶的主要指針。

②五個温度帶和一個高原氣候區。(P33中的圖2.15)

文章摘要:八年級地理上冊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氣候多樣 季風顯著小節的知識點總結,中國屬於“金磚四國”之一,主要知識點包括中國的南北氣温的差異、東西乾濕的差異、中國的氣候特點及其影響等。…

會考知識擴展

冬夏季氣温分佈特點及原因

1月冬季氣温分佈特點及原因7月夏季氣温特點及原因

中國温度帶的劃分及分佈

文章摘要:八年級地理上冊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氣候多樣 季風顯著小節的知識點總結,中國屬於“金磚四國”之一,主要知識點包括中國的南北氣温的差異、東西乾濕的差異、中國的氣候特點及其影響等。…

2、東西乾濕的差異

年降水量分佈的總趨勢: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我國降水最多地方是台灣省的火燒寮;最少地方是新疆吐魯番盆地中的托克遜。

根據降水量與蒸發量的對比關係,可劃分為四類乾濕地區類型(P36中的圖2.17)

3、我國氣候特點

季風氣候顯著①季風:季風是指隨季節變化而變更風向的風;

②季風的成因:海陸熱力差異是形成我國季風的主要原因;

③季風氣候的特徵:冬季吹偏北風,寒冷乾燥;夏季吹偏南風,温暖濕潤。

④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受夏季風影響明顯的地區稱為季風區;受夏季風影響不明顯的地區稱為非季風區。其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P39中的圖2.21)

⑤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區別:季風區降水豐富,主要集中於夏季;非季風區夏季風難以到達,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較乾旱。

⑥我國東部地區主要的降水形式:鋒面雨。

氣候複雜多樣(P42中的圖2.26)

①東部: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温帶季風氣候。

②西北部:温帶大陸性氣候。

③西南部(青藏高原地區):高原山地氣候。

4、我國氣候的影響

①氣候複雜多樣,有利於發展多種農業經濟,使我國的農作物和各種動植資源極其豐富;

②季風區最突出的氣候特徵是雨熱同期,降水量最多的時候,也是氣温最高的時候,這時也正是農作物生長時期,雨熱搭配為農作物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

③容易帶來各種災害性天氣。冬季風活動強烈,會爆發寒潮;夏季風活動不穩定,也會導致水旱災害的發生;

主要災害性天氣:主要有寒潮、颱風、旱災、洪澇等。其中乾旱是對我國農業生產影響最大、最常見且分佈範圍最廣的一種氣候災害。

會考知識擴展

氣候特點:氣候類型複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雨熱同期

氣候類型

氣候影響因素

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氣温主要受緯度位置影響,南北差異大;降水主要受海陸位置影響,東西差異大;地形指地勢高低和山脈走向的影響,地形多種多樣使我國氣候複雜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