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校園2.85W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1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思想品德課具有“實踐性”特點:“注重與學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繫,通過學生自主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擴展知識技能,完善知識結構,提升生活經驗,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思想品德課不像語文、數學等其它學科那樣通過做練習、考試檢驗來評價學生學習的成果,而是看他通過學習本課程的有關內容之後,在實踐中面對真實的境遇和衝突做出的自主選擇和自覺行為來體現價值。

實踐證明:優質的思想品德課,“得利於課前實踐活動,得法與課內實踐活動,得益於課後實踐活動”。

一、課前實踐活動

寓事於理是思想品德課的特點。但是課堂上的東西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他們不易接受,很難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課前根據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活動內容,通過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查閲資料等系列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感悟道理,積累感性認識,增加體驗,無意識中受到了與教材相對應的主體教育,為課堂上理論的理解做好了鋪墊。

例如:在學習《面對發展變化的社會生活》一課,我考慮到學生的生活中沒有貧窮的影子,很難理解當今社會的巨大變化。於是在課前給學生留下了一項特殊的作業:調查身邊的鄰居從衣、實、住、行四個方面發生的巨大變化。通過調查,學生在無意識中受到了“生活變化之大”的主題教育。由於學生課前參與了實踐活動,有了感性體驗,學生對於知識點的理解,水到渠成。

二、課內實踐活動

課內實踐活動即課堂上的創設情境,根據教材內容,運用不同的形式,在表演、遊戲、辯論、演講、體驗等活動中內化知識。

例如:在學習《關愛大自然從我做起》一課時,課堂上我讓學生進行了一次體驗:帶領學生來到校園,觀察學生的“傑作”:校園裏隨手丟棄的垃圾;校園裏被折斷的花木、踐踏的草地;校園裏被亂刻亂畫的牆壁。學生看到這些,低下了慚愧的頭。緊接着進行關愛自然從我做起的有關知識的理解。在老師的啟發下,學生既完善了知識結構,由促進了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

三、課後實踐活動

課後實踐活動是課內實踐活動的延伸。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課程結構、教材體系的調整,利用課餘時間,走出教室、走向社會,結合教學內容,開展調查活動、採訪活動、上網查找資料,把課堂延伸到課外,將抽象的書本知識與社會活動相結合,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同時提高了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一:在學習《養成親社會行為》一課時,我讓學生走進村莊,尋找需要幫助的人,考慮需要什麼樣的幫助,然後儘自己的所能為他人提供適當的幫助。

例二:在學習《人和大自然地不和諧之音》時,我讓學生調查當地的環境狀況,針對存在的環境問題,寫出自己的建議。

課後的實踐活動,促進了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鞏固和昇華了課堂上的知識。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發揮整體教育功能,促進了知行的和諧發展。

思想品德課教學要求“德”與“行”統一、“知”與“行”統一,理論和實際的有機結合,實現由知向行的轉化。轉化必須有一個載體,這個載體就是實踐。教材、教室、學校並不是知識的唯一源泉,社會、豐富多彩的世界都是很好的教學資源。只有親身經歷和真實感受的體驗,才會有心靈的觸動。帶學生到實踐中去感悟、去體驗,比老師在課堂上洋洋灑灑的説教、父母在家中強調要實在、動人的多,也有效的多。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2

積累是思想品德課學習的重要手段,只有平時注重“量”的積累,才會有學習成績“質”的提高,在思想品德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應該注重“四個積累”。

一、用筆記積累知識要點、學習心得

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應善於記筆記。記筆記時注意兩點:一是記錄知識要點,整理重難點;二是簡明扼要、詳略得當、有的放矢、務求實用,尤其是要記下老師提醒的應注意問題和容易出錯的地方,以及一些重要的補充。

另外,我們還可以隨時在筆記本上把自己學習經驗、體會記錄下來,這有助於我們分析、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增強學習的科學性。

二、用卡片積累重大時事、社會熱點

思想品德學科要求我們關心“家事、國事、天下事”。但是重大時事、社會熱點繁多且錯綜複雜,只有注重平時積累,複習時才能得心應手。為此,我們不妨按時間順序或按一定標準分類,用卡片將一些與教材知識有關的重大時事、社會熱點記錄下來,以備隨時查找使用;也可以發揮團隊精神,分小組、分版塊整理,然後大家共享。

三、用試卷積累解題思路,總結經驗教訓

我們平時在做試卷時,要嚴格按照考試要求去做,這樣就能養成良好的考試習慣。考試過後,要及時對試卷進行總結。首先,進行全面的分析,瞭解自己的不足之處,查找失分原因,反思自己在考前準備、身心調整、考試技巧等方面是否存在問題;其次,認真聽老師的講評,重點把握每道題的解題思路、方法和規律;最後,及時更正試卷中的錯誤,並整理成錯題集,以便日後進行鍼對性複習。

四、用文章積累探究成果、成功經驗

思想品德課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不妨把自己對教材知識、實際問題的理解或感悟用文字表達出來。這樣既可以全面提升自己的理論素養,也可以培養自己蒐集、分析和運用資料的能力以及寫作能力。另外我們還可以蒐集一些有哲理的短文,並運用所學知識,結合自己的感受寫寫點評。寫作時,我們應該堅持“精”的原則,寧缺毋濫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3

在上週三和週四的思想品德研討會上,我上了兩節研討課,在教研室董老師和其他聽課老師真誠用心指導幫助下,收穫很大。特別是聽取了三中吉老師、四中夏老師的課後,我發現與她們這些優秀教師相比,差距真是太大了,尤其是操作電腦、製作課件方面,需好好跟她們學習。

事非經過不知難,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自己親自經歷,才會發現更多的不足。無論是典型材料的選取,還是教師駕馭課堂能力、調動學生積極性等方面,都有待於提高。

週三那節課,由於兩個視頻播放時間太長,學生互助交流時間不緊湊,導致課堂前鬆後緊,前三個任務項就用了35分鐘,關鍵的後三個任務項只剩10分鐘,只能蜻蜓點水,點到為止,交流展示很不充分,感覺特對不住聽課老師。

週四的課上,縮短了播放視頻的時間,組長把握好合作互助交流的進度,基本上達成教學效果。立法、執法、環保基本原則前三個任務項用了15分鐘,個人為環保做貢獻後三個任務項用了30分鐘,學生小組討論、合作互助交流比較充分。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和落腳點,實施環保關鍵在行動。不足的是,在播放視頻時,由於課件操作不熟練,耽誤了幾分鐘。

下面把這次講課的收穫(重點是不足)總結如下:

①包括播放視頻,導入新課不能超過5分鐘。相同的錯誤這是第二次犯,真不應該!

②視頻播放時間太長,容易導致學生冷場;學生互助交流時間要打緊,這需要組長把握好。如果這幾方面拖延時間,處理不合理,課堂就會前鬆後緊,該展示的不能展示,就上不完課。

③在週四的課上,因組內加分的原因,出現了兩個同學爭着讀材料的不和諧現象。教師應提醒學生處理好競爭與合作的關係,在榮譽利益面前主動做出謙讓。貫徹126策略,注重“互助”“交流”,培養“人人為師、互助共勉”的情義文化。

④一上課,哪塊是自己的短板,就會暴露無遺。由於各方面的原因,我對於課件的製作與使用、視頻的插入與播放,不是很熟練。具體説,是很不熟練。經過這段時間的備課、上課,終於下定決心,學習這方面的知識,提高電腦操作能力。

⑤本來打算播放單個視頻,這個平時還是比較熟練的。這次為了方便,好朋友給做了個ppt課件。麻煩來了。因電腦課件知識知之甚少,自作主張把包裏的內容複製到桌面上,想當然地認為這樣更方便些。結果,一旦挪動,視頻就打不開!吃一塹,長一智,教訓太深刻了!

⑥儘量創設一種愉悦的、寬鬆的、民主的學習氛圍,讓師生在身心放鬆的狀態下,充分享受學習的愉悦和幸福。藉助討論活動實現人際關係協調、知識梳理、觀點碰撞、思想表達能力提高等目的。促進教學的課內外有機銜接,學生知與行的協調統一。實現課堂討論的生命化、科學化、體驗化和實踐化。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4

《走進青春》是思想品德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的一節課。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的實施,教師既是實踐者,也是受益者。新課標為教師施展才能和個性化教學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我本人也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和嘗試,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教學中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人文性和生活化的特點。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把握和提升,始終貫穿着“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的理念。 充分發揮本課吸引學生的獨特條件,把思品課置於廣闊的社會現實中,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

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新穎、多樣,充分利用了多媒體的優勢。 給學生以聽覺、視覺、感覺,多維度、立體的刺激,激發學生的興趣、求知慾,從而讓學生在對事物的感知、體驗上有更深入的、自覺的思考。如:導入新課時選取的《童年》flash歌曲中選取的歌曲和欣賞性很強的圖片等等。 創造性地使用、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建構新型的課堂師生關係,努力營造一種活潑、輕鬆、民主的課堂氣氛。 師生通過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情感和體驗。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欣賞、信任他們,並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讓學生在課堂上有自信、幸福、滿足的體驗。 整個課堂教學變成了一個關注學生的成長的樂園,學生在探索中成長,教學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需要教”的境界。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5

在本課的教學中,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我精心選擇了有關材料。通過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探究中去,從而深刻領悟本課的相關的知識和理論。

一、以學生為主體,創設和諧的課堂氛圍

在本節的教學過程中,我把趣味帶進課堂,把鼓勵帶進課堂。置身學生之中,和學生一起交流,一起參與,一起體驗。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學生的人格就會在寬鬆、親切的教學活動中得到健康成長。

另外,本節的教學過程中,通過調查等多種探究活動,參與並體驗知識的獲得過程,構建新知識、培養科學探究能力。這樣不僅能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整合校內外的課程資源,還能賦予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機會。

二、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儘量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個活動的空間、多一次表現的機會、多一些嘗試成功的喜悦,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天地。

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者要考慮到學生髮展的多種需求,給學生足夠的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法來參與並展示自己的成果,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潛能,都能從活動中、從合作中、從探究中獲得收益。

三、關注時政熱點、關注社會生活、關注成長感悟

教師引導學生把基礎知識和當前的熱點問題、社會生活結合起來,尋找結合點,多角度、多層次分析,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關注生活,把在現實生活中獲取的新觀念、新理論和所學知識相結合,根據所學的理論分析説明,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本課的設計和教學過程中,也存在着不少問題。

一、一些知識點的細節問題,處理不細緻,過於籠統。

二、讓學生學會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梳理。基礎知識是形成能力的根基,沒有紮實的基礎知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無從談起。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清晰、牢固的掌握;要讓他們注意知識之間的聯繫,形成知識體系。

三、在一些問題的設置上存在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突出問題設計的探究度。

首先,要把握好問題設計的難易度,做到難易適中。若問題設計得過於簡單、學生不需要思考就能得出結論,會使學生失去探究的積極性;若問題的設計過難或嚴重脱離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使學生無從探究,就會挫傷他們學習的.信心和積極性。因此,問題的設問要難易適中。

其次,要把握設問跨度,調動學生思維。從縱向上説,問題的設置要具備一定的難度,那麼,從橫向上看,問題的設置應具備一定的跨度,即緊扣教學內容的中心環節,注意知識的內在聯繫和前後銜接。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6

通過講解走進青春課,有經驗也有不足,我根據自己的思路,設計了教學環節。有很多可以彌補之處,現反思如下幾點:

一、反思教材內容:

對於教材的分析,從學生實際出發,有生理現象---心理變化---調控方法---對學生的意義,合乎邏輯,對於教材的理解還是很透徹的。

二、反思教學理論:

本節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角色轉換,達到了教學目標。

三、反思教學方法:

關注體驗、引導探究、自主學習等方法作為主線,把觀察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作為能力的培養,把閲讀、思考、點撥作為知識的領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四、反思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我採取的是《童年》這首歌來開課的。我問同學有煩惱嗎?他們説沒有,我沒理他們,繼續進行。要是這時,運用一些教學機智就好了。可能是因為這些孩子還沒有明顯地感到自己的變化。

2、教學過程中思路還是清晰的,圍繞生理變化、心理煩惱、解除煩惱的方法進行教學,過渡自然,富有邏輯性,能按照事先設計好的思路進行教學,還能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進行及時的調整,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能讓學生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體會獲取知識的快樂。當然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面不是很廣,大膽積極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不是很多。

五、反思教學效果:

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六、今後努力方向:

1、如果讓我在上這節課,我會再講心理矛盾時,舉一些貼近學生的小故事,讓他們真正感受到原來就是在解決他們自己的事情。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學習的興趣。

2、多走進學生,不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就不可能有深層互動、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因此,我要與學生交朋友,轉換教師的角色,進一步融洽師生之間的關係,“親其師,信其道”説的就是這個理。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7

1、進行重新的組合。把不良誘惑的內容放在一起先講,積極的誘惑的內容後講,使本課的內容脈絡更清晰。使學生理解起來更加順暢,更便於學生記憶。

2、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課開始用四個精美的小盒子、手機導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氣氛比較活躍。

3、充分地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如圖片、視頻等)使本節課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和直觀性。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使學生在愉快、輕鬆的環境中獲得了知識。

4、組織學生討論辨析電腦網絡的誘惑。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8

執教了一節品德課,我以為課堂容量豐厚,形式多樣,看起來很充實,學生也能侃侃而談,貌似掌握得不錯。然後,放學後,我卻意外地看見學生仍然做着不守交規的事,無論是自發的還是家長帶領的,這課上與不上沒多大影響。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

分析教材:打開品德與社會第五冊第四單元第三課《紅綠燈》,我們會發現教材內容共7頁,由情景劇、知識窗1、警示欄、反光鏡、急救站、知識窗2、辨析角7塊內容組成。

教材在編排上內容涉及廣並有所穿插,感覺較凌亂。我就把這些內容歸類,分為三塊:一是認識交通標誌,瞭解交通法規;二是學習簡單處理交通事故的方法;三是收集交通標誌,編寫安全用語。根據這樣的劃分,我給第一課時定的教學目標就是:

1、認識部分交通標誌,瞭解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交通法規和交通安全知識,認識違反交通規則的嚴重後果和遵守交規的重要性。

2、感受違反交規的嚴重後果,提高交通安全意識。

3、能自覺遵守交通規則。

教學環節為

(一)學生談談生活紅常見的違反交規的現象,並出示一些數據,感受遵守交規的重要性。

(二)分析交通事故,感受違反交規的嚴重後果,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

1、師播放交通事故片斷,學生談感受。

2、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交通事故及感受。

3、探究事故原因。

4、交流自己在生活中違反交規的原因

5、出示數據。這些觸目驚心的數據意味着什麼?學生談感受。

(三)從身邊入手,從自己做起,做到人人遵守交規。

1、作為國小生,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1)自覺遵守:交流生活中已經自覺遵守的方面。

採訪交警:國小生特別需要注意的方面(騎車安全)

(2)宣傳:向誰宣傳?宣傳什麼?

2、向國小生,宣傳內容:交通規則

交通標誌(為什麼要宣傳;學生帶領大家學習交通標誌)

3、向父母(開車的):結合課前調查説理由:酒後駕車(出示相關圖片)、闖黃燈

採訪交警:為什麼不能闖黃燈

4、向司機、行人

(四)製作平安符

分析教學目標和教學設計,我們就會發現引導學生感知交通法規的重要性、違規的可怕性所佔的比例較大。而真正與學生息息相關的第三環節沒有細化。其實,對於學生來説,違反交規次數最多最常見的應該就是闖紅燈了,所以我們應該直接從課題入手,從紅綠燈展開學習。再分析,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親朋好友不遵守交規真正的原因不是他們不瞭解交規,也不是不知道違反教規的後果,而是總有一些闖紅燈的心理存在,這是教材裏沒有涉及的。而課中我們並沒有對這一塊學生未知的內容進行深究,學生無法瞭解,就起不到震撼人心的效果。那麼,這塊內容要不要放進去?要不要深究?看看學生的反映,我們認為去掉交通標識的內容,補充闖紅燈心理,而且作為教學重點進行。所以,對於教學目標為了改動:

1、體會車禍猛於虎,感受違反交通法規的嚴重後果,意識到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交通安全人人有責。

2、剖析闖紅燈的心理,瞭解作為行人應該遵守的一些基本交通法規、交通知識。

3、在生活中能自覺遵守交通法規,安全出行,有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

教學環節:

(一)從《紅綠燈》歌,引出課前十字路口的調查闖紅燈現象頻繁。

(二)剖析闖紅燈心理及其危害:僥倖(盲區、慣性)、趕時間、從眾。

(三)學習書本上的交規。

(四)結合文明城市的評比,呼籲大家文明行走,遵守交規,熱愛生命。

如此一調整,整節課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層層深入。再來看看第二次試教學生的情況。

 情況一:僥倖心理

※盲區

教師:剛才相當一部分同學都提到車子離自己還遠着呢,幹嗎不過去,甚至覺得汽車肯定會讓行人的,他們抱着僥倖的心理,自認為很安全就闖了過去。這樣做真的安全了嗎?為了説明問題,老師坐在駕駛室裏,拍下了一組行人從我車前經過的畫面。仔細觀察一下,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前幾張照片中有行人從車前走過,有一張中的行人消失了。

教師: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發生?

學生:行人被汽車的一側柱子擋住了,司機看不見。

教師:是呀,這就是司機駕駛時的視覺盲區。其實,這樣的盲區還遠遠不止這一個。

(出示卡車盲區示意圖)

課上到這裏,學生很震驚,紛紛喊道“太危險了!”這時,教師的導語“因為盲區而引發的交通事故比比皆是,我們同學個子小,更容易被司機忽視。可千萬不要小看了這個盲區啊。”又像催化劑一樣震撼着學生的心靈。學生作為行人或者乘坐者從來沒想過也沒注意過駕駛員的因素。這個環節是他們從未了解過的知識點,過往的經驗開始動搖。

※慣性

出示圖片(大卡車圖)

師:你看,這輛大卡車剛剛緊急剎車停下。你看到了什麼?

生:地上黑黑的車輪印。

師:這是剎車後輪胎在地面留下的痕跡。當汽車在正常行駛的情況下緊急剎車,由於慣性還會向前滑行,你猜猜汽車會滑出多遠?

生:2米,最多5米

教師:汽車以每小時60公里的速度行駛時,緊急剎車還會向前滑行15——20米),我們這個報告廳從這頭到那頭就有20米。滑出那麼長長的一段距離,車子才能完全停下,多危險啊!

在數字面前,學生再一下發出驚歎。教師再補充天氣因素影響開車的內容。學生的驚訝程度不用言表,一連串的事實依據讓他們覺得再也不能害着僥倖心理過馬路,否則真是視生命為兒戲了。“盲區、慣性、天氣影響”這些教學內容並不是教材中有的,而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增加的,對於糾正學生的違規有直接作用。像這樣的補充是需要且必要的。教材不是學生被動接受的對象和內容,而是引導學生認知發展、生活學習、人格建構的一種範例。

根據各種不同的心理,老師一一剖析其中的安全隱患,增加了課堂容量,使學生心靈震撼。下課了,學生還在唏噓不已,我不禁高興:這節課沒有白上!

反思兩次教案的設計,兩節課後學生的不同反應,我認為教材提供的內容要用,可以有機調整順序。教材的編寫是有較強的邏輯關係的,內容是相互銜接、相互滲透的,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按教材的順序漸進很有必要。但是千篇一律,不注重特殊性循規蹈矩有時也不符合實際。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身邊的課程資源對教材內容的順序進行適當的調整,則有利於提高教學效果。每一課都有一些諸如知識窗、老照片、時空隧道、小討論、小測試、金點子、評議箱、知音信箱、廣角鏡、交流廳、展示台、收藏夾等等豐富有趣的板塊,然而他們在排列上並不一定是有序的,並不是教材怎麼排,教師就怎麼上。這樣很容易上成看圖説話課,沒有挖掘它存在的意義。因此,打開一篇課文,首先要統觀整課內容,確定教學目標後,根據目標把本科的教材資料分分課時,梳理出他們之間的聯繫,在課堂中才能環環緊扣,層層深入。所以教師可以根據課時內容作適當的調整。我把與交通法規有關的內容整合在一起作為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即把知識窗1、警示欄、反光鏡、辨析角有機整合在第一課時中,主要是瞭解基本交通法規及其重要性。而交通標誌就作為第二課時的內容,即把情景劇、急救站、知識窗2定為第二課時的內容,主要是認識交通標誌,懂得急救。這樣一來,每課時的目標明確,內容有序,課堂效率大大提高。還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補充着用。當然,我們對教材內容的增補並不是隨意的,而是在分析教材內容、編者意圖之後,為了突破重難點、為了解決學生實際存在的問題才增加的。教材的內容也是要合理用上的。

我們還要有目的地取捨、補充教材內容。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善於結合實際教學需要,靈活地和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的內容進行適當的取捨、改變和補充,以使教材的內容更加符合學生的需要和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但要注意,在對教材進行補充或取捨時,不應該影響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統性。一般來説,凡是學生能讀懂看清的一般內容,可略講甚至不講;新課內容與前後知識有關處,則稍加指點,讓學生自己去分析比較。這樣既鞏固了舊知識,又為後面的教學埋下了伏筆。教師的“講”,要重在“點”上,即知識點,特別是重點、難點和熱點上,以及學生易混淆的地方。

從《紅綠燈》看品德課,總有人説教材的更新令學生愛不釋手,教材的內容豐富令教師難以把握。那麼,我們就一定要好好研讀教材,貼近學生實際生活,活用教材,上好每一節品德課。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9

高效課堂,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要求教師要善於給學生時間、給學生問題、給學生懸念、給學生難題、給學生機遇,使學生能成為學習的主人,促進自身的不斷髮展。這就給我們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比過去更多更高的要求。作為政治教師,要能達到這個目標,我覺得在教學中應當注意三個“不要”。

一、不要講解太詳細

政治課教學中曾經有這樣的經歷,有時候把知識點講得很清楚,很詳細,但教學效果卻又不怎麼盡如人意。後來經過反思明白一個道理是: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老師説得詳盡了,學生就沒有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這樣學生只是識記知識,而沒有提高能力,學生在這個過程沒有熱情。相反,如果我們在政治教學中,設置鮮活的熱點材料,多問學生幾個為什麼,激起他們求知的慾望。如:在講授九年級政治第六課時,針對學生的知識層面,我讓學生課前收集了相關的資料,並讓學生從收集的圖片中自己去思考、討論提出問題,進而得出答案,激發了學生的探究熱情。

當然,反對老師講得太多,並不等於説老師就什麼都不用講,任由學生去漫無邊際自由發揮了,我們清楚,教學內容有難易之分、主次之別,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帶領學生主攻教材中的重點、難點、疑點、要點,對於學生能自行解決的內容可以點到即止,這樣,既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把握了要點、解決了難點,弄清了重點,又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不要佔有課堂的全部時間

45分鐘,我們完成教學任務,又不能置學生於不顧。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中學生最佳思維狀態約為20分鐘,課堂上隨着時間的推移,學生的精神狀態會發生變化。所以,課堂要注意時間的控制,老師在講述一段後,有意識的停頓,佈下空白,給學生一段回味、消化、吸收的時間,這樣做,有助於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使課堂教學有了生氣。比如,在學習民族精神時,我發現學生的注意力有了明顯的不集中的現象,於是,我馬上調整上課的思路,停下新課的講述,説:在北京奧運會中劉翔有什麼表現?你當時的感想?因為聯繫了學生感興趣的事,學生的情緒立即被調動了起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説得非常熱鬧,課堂也跟着活躍了起來,知識也迎刃而解。

三、不要讓電腦、投影屏幕等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全部代替了你的板書

在現代教學手段豐富多樣的今天,有的教師在課堂上“一點到底”,利用多媒體向學生輸大量信息,學生眼睛盯着屏幕,嘴裏忙着應答,課堂氣氛緊張熱烈,這種看似熱鬧的表面背後卻是膚淺,這樣的老師實際上舍不得給學生回味、體驗、感悟的餘地和空間,使人看了之後,不免讓人覺得有“穿新鞋,走老路”。我們面對的是個性迥異的學生,我認為,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不可少,但是,黑板在教學中依然是不可缺少的。富有藝術的板書,它就是教師教學的“濃縮精華”,教學內容的“屏幕”,更像是指引學生掌握知識的“引路牌”,是幫助學生開啟思維和想象的“鑰匙”。如在講述黨的基本路線的整體關係時,我畫了一艘船,利用船的基本結構來引導學生進行辨證關係的學習(船身——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動力系統——改革開放;導航系統——思想基本原則),學生覺得新鮮且很感興趣,這個板書,雖然字少,但學生有充分的想像空間和餘地。

高效課堂對教師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素質教育讓老師感到壓力越來越大。所以,作為政治老師,必須不斷適應形勢的需要,不斷去突破、創新。正如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的“請你毫不猶豫地在每一節課上儘量留出時間讓學生掌握教材吧!這些時間會讓你得到百倍的補償。”講解吝嗇一點,課堂時間大方一點,板書藝術一點,這樣,我們的政治課教學才能爭得學生的心,贏取學學生的愛,學生的情感、價值觀才能在政治課堂中得以升化。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10

為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面向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基本理念,以全區中國小課堂教學的整體優化為目標,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環翠區開展了新的一輪課堂教學改革,主題更加明確——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打造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高效課堂”,在此大好環境下,我們也深刻的反思自身課堂教學,取得了一些成績,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現簡單反思總結如下:

一、以生為本,關注學生的親身體驗

在新一輪課堂改革之前,我們也進行了不少的課堂教學模式得探索。比如,用形象直觀的多媒體材料來代替教師簡單枯燥的説教,將最新的時政熱點及相關的影響資料充分的吸收進課堂,開闊學生的眼界,提高思想品德課的趣味性,雖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與此同時,我們也發現,由於大量資料的擴充,使得整堂課如同一個大的拼盤,一會視頻,一會活動,看似熱熱鬧鬧,實際學生理解消化的時間減少了,使部分學生對於知識的理解只停留在感性認識的層面上,正如《論語》中的一句話:“君子不重,學則不固。”同時,由於學生蒐集資料的條件有限,大部分資料的準備還是由老師進行,整堂課依然是老師佔在了主體地位,學生的個性發展受到了遏制。針對這些情況結合環翠區新一輪的課改,我們在以下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嘗試:以導學提綱為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建構主義知識觀認為,知識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的過程。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學生獲取知識不應處於最重要的地位,更不應是唯一的目標,我們要讓學生自主的去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掌握學習的方法,並能夠密切知識與生活的聯繫,形成探究——發現——創造的能力。結合這個特點,在新課改後我們嘗試“以導學提綱為引,組織學生自主學習”的模式,

首先教師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學生實際,編寫導學案。可以包括:學習目標與要求、基礎知識自學提綱、深度思維的問題、方法與思路的要求、典型例題的舉例和分析、系統總結和歸納、跟蹤檢測、當堂達標、作業佈置、拓展遷移等。比如我在講授《我愛你中國》一課,就為學生編寫了這樣一個導學提綱,如果你是一個導遊,你將怎樣介紹我們的祖國,參觀過程中遇到突發事件,如何維護自己的祖國,參觀學校時對於少數民族同學如何相處,為什麼能這樣相處等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結合課本和自身經驗一步步的來解決問題。這種導學提綱既有利於吸引學生的興趣。增強其求知慾,也有利於同學們的展示。

其次,學生結合導學提綱進行自主、合作學習,本着先靜後動的原則來進行,所謂“靜”就是學生獨自靜心學習,沉浸在自學提綱和教材之中,運用圈、點、勾、劃等方法讀透教材,理清相互之間的邏輯關係,掌握最基礎的知識;對於自己解決不了的或拿不準的問題可以進行整理或者做出特殊的標記。逐步培養學生閲讀能力和獨立思考分析能力,減少對老師和他人的依賴性。所謂“動”就是小組成員之間針對自學中存在的問題相互交流,個人闡述自己的觀點和疑問,同組成員相互討論,本着自己能獨立完成的組內不交流,組內能完成的班內不交流的原則,最終達成共識,充分體現小組團結合作的魅力。

第三,小組交流展示,提升學生自信。在新課改後,“滿堂灌”、“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方式已無容身之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已經成為課堂活動的主旋律。教師一人獨掌教鞭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學生才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有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才能真正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增強學生的自主性和自信心。可是,由於學生個體差異的存在,每個班級裏總有一部分學生不原意或者不主動參與學習活動,課堂上教師指導的學習活動往往演繹成優生或部分中等生的“專場演出”,為此我在展示環節中特別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1、大力提倡“展示無錯”“後進趕先進”“全員參與”原則。力求使每個學生都成為課堂的主人。2、發揮合作精神,同學展示有錯誤的,組內其他同學可及時糾正、完善補充;小組成員在展示過程中注意和其他小組成員以提問方式形成互動。3、每次展示時教師不點名,學生按照小組的分工展示預習成果。展示的內容分兩部分,一部分是由老師在導學提綱上提出的問題,另一部分是學生在自主學習,小組討論的基礎上,自主發現的,培養學生學習的創造性;4、展示交流時要求學生能夠脱離課本,用自己的語言闡述自己的思路和獨特的見解,其他小組的同學在認真傾聽、筆記的基礎上,記下疑問。當展示結束後,提出自己的疑問並要求答覆,沒有具體的問題時,也要適當地從準確性、新穎性、實效性、語言表達等方面指出存在的不足和欣賞的長處。5、展示的方式要豐富多樣,新穎活潑,健康深刻。展示的方式除了常用的聽、説、讀、寫、看外,更提倡小品表演、編演課本劇、案例分析、調查分析、網絡交流、歌曲繪畫、實物設計、實際操作等多種藝術的呈現方式。

二、重視學生習慣的培養,以良好的習慣促學生主動發展

1、教學生學會聽課,養成積極動腦的習慣

在45分鐘的課堂上,學生每一個時間單位的注意力不盡相同,維持的時間長短也不同,這就形成聽課質量的差別,聽課質量的差別必然導致學習成績的差別,因此解決好聽課注意力的問題是十分重要的。解決好聽課注意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好聽課筆記,聽課筆記主要是以聽為主、以記為輔。以往有些學生,上課的時候記筆記特別認真,幾乎能把老師所有講述的內容全部記錄下來,結果影響了聽課質量;還有的學生從來沒有記筆記的習慣,結果課後複習的難點和疑點無法自己解決。所以,從開學開始,我要求學生每人必須設一個課堂筆記本,將老師上課的重點知識簡明扼要地記錄,定期檢查學生的課堂筆記,有針對性地寫出評語或鼓勵的語言,每位學生的都不一樣,讓學生認識到老師對會聽課學生的欣賞,發揮榜樣的帶動效應。

另外,激勵語言和獎勵機制雙管齊下調動學生積極思考的積極性。蘇霍姆林斯基曾説:“教師的語言素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着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 這裏我們最常用的是激勵性用語,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有人説:“教師的語言如鑰匙,能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學生的未來,如種子能深埋在學生的心裏”。在學生的表現有明顯進步時,應及時運用肯定性、激勵性用語,並適當給予方法上的指導,有利於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產生強大的內驅力。在這方面我主要採取的措施是,課堂上對緊跟老師授課步子的同學的獨到見解大張旗鼓地甚至是誇張式的表揚,例如——“不錯,學習就得認真。”——“你真棒!能有這麼大的進步,老師感到非常高興。”——“大有進步,再加油。”/“希望你再接再厲!”/“不驕不躁,繼續努力!”——“功到自然成!”/“你瞧,你比以前進步多了,望繼續努力,爭取更優異的成績。”——“你試一試,相信你一定能成功!”/“老師和同學們相信你一定能進步!”/“老師相信你能自己想出來!”/“相信你能做得更好!”等。另外專門設置的百分考核獎勵加分也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開學一個月來,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大大增強,問題不再沒人答,而是搶着答。

2、教學生學會做題,養成認真做題的好習慣

在學期中、學期末以及會考組織的學生質量檢測中,我們經常發現不少學生平日學習還可以,但考試成績往往不如人意。究其原因,不會審題是其成績不理想的關鍵。學生在解題中出現的許多錯誤,往往並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識,而是缺乏必要的審題習慣和審題技能。所以,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是很有必要的。這方面我主要採取的措施是將課堂中分析的課文、蒐集的資料、習題等權利下放給學生,這一階段主要引導學生學會抓關鍵詞、句,從而歸納主題、劃分層次,真正看懂材料,因為許多同學總認為政治學科開卷考試,往往不管三七二十一亂抄一氣,全然不顧材料的主旨,造成反題的現象,所以有必要訓練學生閲讀材料、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

三、建立健全學科評價體系,促先進、帶後進。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説:“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也説:“培養人就是培養他對前途的希望。”所以我們應關注每個孩子,要信任他們,給他們以希望,對他們進行積極評價,評價是促進學生反思自己,找出缺點和不足以便及時進行矯正的最佳途徑,也是教育評價中的“促進學生髮展”功能的最好體現。在主體性教育中,藝術性地進行評價可使學生充分體驗成長的愉悦,發展健全的自我意識,促進其積極、主動地學習,並將各種知識有效地納入自我的認知結構中去。因此,對學生的展示做及時的評價是不可缺少的。在我的課堂中我主要採取小組自評、小組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評價內容靈活選擇,可以是展示過程中的全部也可以是某一點,可以使講題的思路,也可以是講題的語言,方法。但不管怎樣每個人的評價都必須是非批評的,必須有建設性的作用。評價的時機也並非固定不變,可以在一個小組展示後,也可以在所有小組展示後,其目的只有一個,及時發現並讚賞每位學生付出的努力及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拿起“表揚的武器”,使學生處於“我能學好”的自信中。當學生沉浸於“我能學好”的喜悦之中時,必然會產生更強烈的主動的求知的心理衝動,從而以更好的心態步入到下一階段的學習中,為自主學習搭建起新的台階。

以上是我們在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的一些體會,在實踐中我們也深深感到要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採取多種手段和途徑,來培養和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才會有自主學習的興趣、素養並積極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來,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實際,達到課改的目標,我會為此不斷努力。

“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不斷拾荒在新課改徵途上的我們會更加從容、達觀、自信,在改革中嘗試,在嘗試中發展,在發展中改革。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11

導入新課,應該簡潔明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產生想要繼續學下去的慾望。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運用課前導入環節時,必須充分考慮它的創造性、藝術性、前瞻性、趣味性,使導入新穎、別緻、巧妙......

現列舉幾種常用的導入方式加以説明:

1、問題導入法

根據教學內容設問。如教學《世界文化之旅》,可設問:你對世界各國各民族文化了解多少?較為熟悉的有多少?如果讓你進行一次世界文化之旅,會有幾種方式?然後讓學生思考回答,達到揭示課題、導入新課的目的。

2、情景渲染法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通過播放錄音、影像、圖片等手段,創設教學情景。如教學《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可利用我國改革開放前後的影像、圖片的展示、對比,能夠很形象地突出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的正確性,使學生倍受感染、深受啟發。

3、設置懸念法

教師先把教學內容中涉及矛盾、衝突性的問題或事例揭示出來,設置懸念。如教學《我知我師,我愛我師》。當下,全國很多地方相繼發生了老師體罰學生、侮辱學生,甚至把學生打成重傷的事件,同時也相繼發生了學生上課起鬨、侮辱老師,甚至也有找校外人員把教師打成重傷的事例。師不愛生,生不

尊師已成為當下師生關係緊張的重要反映之一,導致影響教育教學質量、敗壞學習風氣。請同學們想一想,有什麼辦法解決這種狀況,讓學生帶着這樣的懸念和問題去學習新課,可以產生探究問題的興趣、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當然,還有許多方式、方法可以達到藝術的導入新課的效果。只要我們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用心思考、精心設計,一定會起到非凡的成效。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12

我從事了多年的國中思想品德教學工作,我一直在思考:學生在不同的情況下,一般會處於什麼樣的心理狀態之中;當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時,針對不同的學生,教師應採取什麼樣的方式予以幫助,並能收到實效。同時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行為究竟可能會給學生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通過不斷的教學反思 ,我認為面對現在的學生,教師需要投入和付出的不僅僅是時間、精力和腦力,還有感情也就是教師的愛。愛學生是和尊重學生、信任學生連在一起的。學生需要老師的撫慰,盼望老師的理解,同時更害怕受到來自老師的傷害。所以和學生相處,必須用真心去接納學生,用真情去投入,並且對象是全體學生。

我相信紮實的基本功、高尚的敬業精神加上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那麼這樣的教師一定會被學生所承認,一定會受學生愛戴。這一定是每一位教師孜孜不倦所追求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過程中需要進行不斷反思,並且在反思中逐步成長並走向成熟。

美國學者波斯納曾提出過這樣一個公式:教師的成長= 經驗+ 反思。試想一下,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具有20 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 次重複。因此,作為教師必須着眼於自己教學行為的改進,通過自己對教育教學活動的自我覺察,來達到或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效能。在從教的這些年中,本人就一直在進行教學反思,以求促進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

有人説:“ 課堂教學是—— 一門遺憾的藝術” ,再好的教學總有它不足的地方,總有須待進一步改進、進一步優化的地方。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 不追求平平淡淡的完美,而追求有突破性的遺憾 ” 就是這個道理。平時在教案書寫中,除了符合學校要求外,我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每份教過的教案,我都會認真的回顧並進行診斷,開出教與學的“ 病歷” ,並且對這些“ 病理” 進行分析、交流,最後發現並提出解決這些教學“ 病理” 的對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平時我還非常珍惜並利用外出交流學習等渠道觀摩其他教師的課,並爭取與他們進行對話交流,學習他們的教學思想,分析他們是怎樣組織課堂教學的,他們為什麼要這樣組織課堂教學。同時與自己的課進行比較。通過這樣的反思分析,從名家名師的教學藝術中得到啟發,得到教益。

時代呼喚創新教育。傳統的思想品德課堂存在許多弊端,如:教師講授多,學生思考少;師生一問一答多,學生探討研究少;教師啟動問題多,學生啟動問題少;強求一致多,發展個性少等等。這些傾向妨害和限制了學生與生俱來的個性和潛能,不利於創新人才的培養。作為教師,應該充分地正視和嚴肅地對待這一問題,要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從每一節課做起,要敢於在師生關係的改善、教學內容的處理、教學設計的研究、教學策略的運用等方面“ 另闢蹊徑” 、“ 獨出心裁” ,讓課堂教學活起來。我認為,反思就是創新的開始,就是對教育認識的進步與昇華。

堅持不懈的教學反思對於一個教師的成長真的很重要;我想,只有堅持不懈坐下來寫反思的老師,才是真正在教育教學中有所收穫的人。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13

反思是教師教學中的一種內省活動,是對自我及教學進行積極主動的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作為一名教師,要想使課堂有汩汩而來的“源頭活水”,就應該成為自覺的反思者,對教學持開放和批評的態度,從而改善自己的教學取向,激活自己的教學智慧,在小小的三尺講台上拓出一片新天地。

在教學實際中,我進行以下思考:

一、反思教學目標的達成

每節課結束後,我都要進行教學目標完成的反思,如,教學目標設置合理嗎?完成得怎樣?本單元知識目標重點突出嗎?難點化解了嗎?情感、態度、價值觀“生成”的程度如何?有沒有把學科最重要的東西給予學生等等。如在講解《誠信是金》時,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我們可能只注重知識的傳授,逐一説明概念即可,這樣,新課標要求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也就難以達到。如果我們做如下改進:先引導學生自己看書,然後舉例説明,在此基礎上,請學生分組討論:“為什麼要講誠信?在日常生活中當誠信丟掉時,同時還會失去什麼?”相互討論、相互補充……如此教學,不僅重視了“知識和技能”,而且注重“過程和方法”的引導,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領悟思考問題的能力和方法,並在師生互動中,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真正得到提升。

二、反思教學過程的差異性

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儘可能地創造條件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長,讓性格各異的學生爭奇鬥豔,各領風騷,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施展才能的舞台。所以教師要及時反思教學過程的差異性,反思教學過程是否適用所有學生,是否還有學生不適應,怎麼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怎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讓學生實現會學、學會、樂學。

三、反思學生自主與教師引領的統一

自主性學習已經成為當前政治課堂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種學習方式,確實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特別是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張揚學生的個性。但令人遺憾的是,這種自主性學習的理念在轉化教學行為的過程中出現了異化。一些教師認為,學生自主了,教師就可以退避三舍了,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新課堂強調學生自主學習,並不否定教師講授的作用。這種為了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而弱化甚至漠視教師指導作用的教學行為,就是把自主學習給“泛化”和“異化”了,是把自主演變成了放任。在教學中,對於脱離學生生活經驗的理論知識,不可能全部讓學生自己去思考、討論或蒐集資料,否則將浪費學生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恰當的講授、生動的舉例,在啟發學生思考的同時,還會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才會使思品課充滿生活的氣息,迸發智慧的火花,流淌人文的情懷。脱離了教材觀點的主體性,教師教的主體性,學生學的主體性是無法真正發揮的。

四、反思教學評價的多樣性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對教學的反饋。它既可以幫助老師判定學生在學習中的優勢和不足,監控和督促學生不斷進步和提高,也有利於教師教學效果的評估,幫助教師不斷調整和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傳統的教學評價側重於定量評價,過分強調評價的選拔和管理功能,更多地表現為終結性評價,無論是評價的對象、目的、方式、內容都過於單一。這既不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也容易導致教師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我們應對傳統的教學評價進行反思。應重視學生學習態度的轉變、學習過程的體驗,重視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尤其是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改變單一的評價方式,實現“他評”與“自評”結合、“定性”與“定量”結合,改變學生只是對象的單向評價方式,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只有如此,才能有教學相長的良好發展,最終使學生愛學、會學、樂學。

教學反思有利於對經驗的歸納、總結。能讓我們在教學中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和境界。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14

我們以往的思想品德課教學奉行的是知識傳遞為價值取向的教學觀,教師以講授法為主要教學形式。這樣,不但造成了課堂教學枯燥、乏味,而且這種教學方式不利於學生優秀品質的形成與發展。

1、課前要精心設計好課堂上的六個任務項。圍繞任務進行有效討論,有助於自由地發展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主體地位的形成;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推理能力、人際交流技巧等多維能力;有利於使學生豐富對事物的認識,進而改變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培養學生積極的道德價值觀;更能促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形成有效的交流、在互動交流中相互啟發、共同發展。

2、必須轉變教學觀念。要認識到新的課程教學更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真正實現教學的兩個轉變:一是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個性發展的轉變;二是實現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注意培養學生的科學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綜合思維能力,加強課程與實際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3、教師要努力營造輕鬆的教學環境,把微笑帶進課堂。俗話説:“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積極的情緒會帶來積極的效果,消極的情緒會帶來消極的效果。思想品德學科的教師,每天都要面對的學生,他們的學習風氣、上課紀律是有差異的,所以教師在走進教室時,往往會產生不同的情緒,或愉悦、或平靜、或煩躁、或激動。情緒好了,教學語言也更富於感情色彩,課堂教學也就更生動、更具有感染力。這樣達到了教與學的雙向優化,使教與學進入一種最佳狀態,促進了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因此,我們教師要帶着微笑走進每一位學生。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15

思想政治課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全面提高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思想政治課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品德課的興趣、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結合達到教學目的。反思以往,很有必要,為此試論點滴體會。

品生老師要自覺提高自身素質

“打鐵先要自身硬”,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師的自身素質,老師的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專業知識要紮實,更新,業務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師的言行修養、道德覺悟要提高。這是素質教育的基礎,也是推行素質教育的先決條件。要提高老師素質,必須紮紮實實地做到如下幾點。

1、堅持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要豐富其他學科知識。隨着深化改革的發展,政治理論也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作為品生老師不能滿足於學歷達標和原有的知識,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使自己的認識適應發展的需要。老師也只有掌握豐富的知識,才能做到融會貫通、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才能使教學生動風趣、得心應手、遊刃有餘,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育調動學生求知的慾望。但是,面對知識爆炸時代,老師所掌握的知識往往難以跟上形勢的發展。老師要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不斷汲取新知識,豐富其他學科知識,合上時代的節拍。不斷進行教育反思,記取和總結自己的教育經驗,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少走彎路,讓學生樂意接受。曾聽學生説過:“老師,我本來對思品課沒興趣,我喜歡你上課,我才對思品課產生興趣,教學反思《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我經常買書,不管是教育教學方面的書籍,還是雜誌,電視新聞,心理訪談等。常與學生及社會上不同層次的人交往,在教學中加以運用。豐富課堂教學,加之我本人的經歷豐富,常以我自身的經歷説給學生聽,才有如此效果。

2、勇於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老師有淵博、深厚的學科知識,還需勇於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這就要求老師積極參與教學研究,結合實際、因材施教、勇於實踐、善於總結,不斷探討和掌握思品學科教學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質教育。我每上一節課後,都對自己本節課寫上那麼一兩句,不斷反思時時提醒自己,本節課學生反映情況怎樣?上課時學生的一句話我都很在意。記得那天,我上倮時學生悄悄地説了一句:“老師,不能再這樣了”原來我上課時,備課的內容在上課有時不能按時完成,我聽了這句話後,把這句話寫在備課本上時時提醒自己。的確不能再這樣了。這是教學要求,反思自己的教學存在不足。“吾日三省吾身”我儘管做不到,但我常反省自己還是能做到。特別注意學生的言行,説話較為恢諧,學生不反感,有時就是一個眼神,學生都很在意。幾乎每上一節課,只要有不如意時,會多寫一點,如果覺得這節課有興奮點也記下。

3、為人師表。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覺悟水平。正人先正已,老師必須以高尚的師德為學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舉止帶動學生修心立品.這就需要老師做到(1)在言論上,要對國家對社會對學生負責,對社會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學生中大發言論,誤導學生。(2)在舉止上,要時時處處為人師表,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首先做到.記得有一次,社會實踐時,要求學生走路,我一直與學生在一起。學校要求師生説普通話,我一直堅持説,有學生當第一次聽我説地方話時都覺得彆扭..當我説普通話發音不準時,學生能及時指出.這些都是我這幾年的收穫.我每隔一段時間,讓學生提建議,凡是學生提意見的我評作業時,寫一句“謝謝你給我提出這麼好的建議。”學生有什麼意見才會直接説。正因為我能正確對待我所範的錯,學生也深受影響。一次學生在課堂上違犯紀律了,當時我也不能準確知道是誰,但我説了一句,犯錯誤沒關係,只要承認錯誤並改正,我們大家都會原諒他的,説完,有同學站起來了。當時我真的很高興,不用我去一個個查,可能因查不出而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