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汽化和液化八年級物理第一學期教學反思(通用9篇)

校園1.62W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汽化和液化八年級物理第一學期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汽化和液化八年級物理第一學期教學反思(通用9篇)

汽化和液化八年級物理第一學期教學反思 篇1

我發現,每當我在第一個班講一節新課時,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儘管我想好了思路,可是在講課的時候,會發現有的想法是錯誤的,於是我就必須及時調整。

昨天講《汽化和液化》時,我準備先從“蒸發”和“沸騰”的實例引出這兩個概念,然後再概括出它們都是水變成水蒸氣的現象,從而引出汽化。可是我發現,這樣講起來讓學生難理解,還不如直接給出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然而再舉例引出它的兩種方式。這樣學生更容易接受。

在講“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時,我試圖引出“因素”之前滲透“控制變量法”,即觀察每幅圖時不僅説出不同點,還要説出相同點。可是我發現,這樣講增加了學習的難度。在後面兩個班上課時,我改為學習完“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之後,再回過頭觀察“相同點”,從而引出“控制變量法”。這樣學生接受起來容易多了,也節省了不少時間

在做“水的沸騰”實驗時,雖然實驗前我講了“直到水沸騰後再持續三分鐘停止計時”,可是有的學生理解為“只加熱三分鐘”;還有的學生一沸騰就停止加熱,説是怕温度計被燒炸了。這反映出我沒有事先猜測學生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在以後的實驗教學中要注意到這點。

汽化和液化八年級物理第一學期教學反思 篇2

本節課首先通過用酒精寫字的小實驗,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引入汽化的概念,然後介紹汽化的兩種方式:蒸發和沸騰。對於蒸發現象,學生有很豐富的生活經驗,而對於生活中經常見到的水的沸騰現象,大多數學生並未仔細觀察過,所以本節課的重點是探究水的沸騰現象和特點。

本節內容屬於科學探究實驗課,比較適合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課前、課後的收集資料,課堂上的設計實驗、進行實驗,還有問題的討論等等,特別是探究“水的沸騰”實驗,從實驗裝置到裝水、加熱、測量温度、觀察時間和實驗現象(氣泡、聲音的變化)、記錄等,要讓每個學生獨立完成這些學習內容,確實有點困難,所以這堂課從實驗的設計到實驗的進行我都是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然後小組討論,交流合作,選出比較合適的方案進行實驗,然後再具體分工,共同完成。實驗數據處理時,各小組針對“為什麼各小組測出的水的沸點不同?”展開討論,學習氛圍濃厚。

在課後的練習中,我發現學生對水的沸騰實驗理解不深,實驗裝置順序不明確,可能是學生實驗過程中沒有充分參與到實驗中,只關心自己的任務,對於同組其他的實驗任務不關心,導致對於實驗某些環節含糊不明確。所以啟發我在今後的教學中,尤其是在實驗教學中,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參與到完整的實驗環節中尤為重要。

通過對自己這堂課的思考,這節課可能存在這樣的問題:

一是學生對水的沸騰實驗理解不深及無法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相應現象的問題,這需要在後面的課堂中進一步加強鞏固;

二是整個環節的銜接過程中有些地方不自然,學生思維有些跳躍,不利於學生接受;

三是整堂課時間把握不合理,水的沸騰實驗佔用大部分時間,導致後邊時間不充足。

汽化和液化八年級物理第一學期教學反思 篇3

繼《熔化和凝固》之後的一節,學生經過上一節的學習,已經清楚研究物態變化離不開觀察和實驗,況且物理本身就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科學知識的形成來源於自然,來源於生活,探究物理現象的教學是國中教學,特別是物理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所以,新課開始讓學生談談生活中有沒有看到過氣體和液體相互轉化的例子,通過濕衣服變幹、灑到地上的水變幹,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常看到的現象,激發了學生探究物理現象的興趣與熱情,有效的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

結合預習學案完成了《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教學,教師進行實驗,首先演示塑料袋中的酒精汽化,放在80℃以上的熱水中,塑料袋漲起來,學生觀察汽化現象。因為此實驗用高温的開水為了避免學生燙傷,所以必須由教師完成。接着進行沸騰實驗的研究,由學生通過學案明確實驗的做法後,教師進行實驗器材的介紹,介紹器材後,在進行沸騰實驗前,教師在黑板上灑水,這樣使沸騰實驗和蒸發實驗同時進行,學生觀察實驗,並記錄數據,最後實驗很成功,學生看到沸騰後温度不在變化,以為温度計壞了,實際上這正是我們需要的結果,看到蒸發也悄悄的進行,這樣實驗結束後依次分析兩個汽化方式的特點,在沸騰實驗的小燒杯上放一個小玻璃片讓學生看到水滴生成。從而完成了液化的實驗演示。本節把生活中的東西搬到課堂裏來,使學生認識到物理學科是一門與生活緊密相連的學科,從而激發學生的觀察生活,激發求知慾望的作用,調動學生積極思考,使《汽化和液化》兩個概念的學習變得輕鬆容易。在“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的探究活動,我在黑板上用膠頭滴管滴兩塊大面積酒精,讓學生想辦法怎麼樣能讓其中一個快點幹,學生説用火烤,有的學生説這是酒精用火烤太危險,有的孩子説用扇子扇,我找了一個愛學物理的學生來,他那書使勁的扇,老師給他遞一個硬紙板,很好的提高了師生間的感情,之後又拿出來一個電吹風幫那孩子的忙,師生就這樣愉快的完成了這個實驗的研究,開心、輕鬆又學到了知識。

通過對這堂課的演示實驗的處理,聯繫我以往的教學經驗,這堂課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效果很好。從這兩方面我真正體驗到新課程強調的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當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充分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時,就意味着學生主體性的體現,個性的發揮,創造性的解放,教師式學生和學生式教師的出現,顯得自然和諧,作為教師,不斷學習,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是十分必要。

汽化和液化八年級物理第一學期教學反思 篇4

如何引導學生從複雜的物理現象中發現並找出產生現象的原因和規律,保持並不斷提高他們參與探究物理現象的興趣與熱情,使學生愛上物理課,是我始終在思考的一個問題。

本節課以通過濕衣服變幹、灑到地上的水變幹,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現象,以及演示試驗塑料袋中的酒精,放在80℃以上的熱水中,塑料袋漲起來,引入汽化現象。把生活中的東西搬到課堂裏來,使學生認識到我們科學是一門與生活緊密相連的學問,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調動學生的思維,使汽化和液化兩個概念的引出順其自然。

在“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的探究活動,又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理解研究問題的方法“控制變量法”,理解其他科學實驗以及自己從事科學活動都是很有意義的。在研究“水沸騰實驗”中,讓學生複習海波熔化實驗,討論水沸騰實驗的探究過程,讓學生親自實驗,體驗探究物理規律的樂趣。

《汽化和液化》這節課的教學使我在這方面有了一些啟示;由各種看得見摸得着的現象引入課題,體現了從現象到實質,從生活到物理。通過“拓展與延伸”,讓學生從物理走向社會。學生自己得出規律,培養了學生自主思維的能力。學生通過觀察、討論、發表見解,既體驗成功,也增強了學生觀察和思考問題的'能力;本節的授課的密度較大,主要是考慮到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生剛剛學習物理的興趣而定的。

通過對自己設計的這堂課的思考,聯繫我的教學經驗,這堂課可能會在這兩方面存在問題:學生對汽化的兩種方式理解了但因練習量不夠會存在暫時無法解解釋生活中相應現象的的問題,這需要在後面的課中進一步鞏固。學探究實驗課中,我真正體驗到,新課程強調的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當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充分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時,就意味着學生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施展,創造性的解放,教師式學生和學生式教師的出現,絕非偶然。另外,作為教師,不斷學習,更新知識,實在是十分必要。

汽化和液化八年級物理第一學期教學反思 篇5

汽化和液化課堂教學至少兩個課時,我分成了沸騰、蒸發和液化。沸騰的實驗比較耗時間,設計的內容較多,所以我用了一個課時。蒸發和液化知識點也較多,但常識性瞭解內容較多,蒸發的要求也降低了,所以可以一節課講完。

本節引入實驗我按照書中實驗進行,我用的開水和裝酒精的袋子(酒精用一般醫用可以,用95%效果最好),水一定要高於78攝氏度,我再課堂上就是剛燒開的開水。效果非常明顯,有時老師用的氣球,我沒有嘗試多,下次我會使用氣球的效果。

實際上課中,沸騰的課我上了1。5節,也不知道哪兒囉嗦了。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做沸騰的實驗(初温較高),學生觀察現象,温度變化,氣泡變化等。得出數據後,和學生一起用數據和座標圖歸納。沸騰定義,特點,條件,看沸點,提出沸點跟氣壓的關係。

蒸發的知識我沒有用太多的實驗,而是和學生一起研究生活現象歸納影響蒸發的因素,並説明控制變量的應用,寫出温度、液體表面積、液體表面空氣流速跟蒸發的關係,故意沒有利用控制變量的思路。

液化,原本準備了一個凍有冰的礦泉水瓶,讓學生將外面的水擦乾,無論如何都擦不幹,引導學生水從哪裏來的,水蒸氣液化而來。但當天上課時沒有忘記帶了,所以就用冰糕替代。

汽化和液化八年級物理第一學期教學反思 篇6

第一稿太拘泥於課本,展開太少,沒有充分利用好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而且也沒有必要使用課件。因為這節課學生經驗豐富,假如你使用媒體,可能你媒體中出現的例子都已經舉過了,我覺得這就失去課件的意義,再一個媒體是線性的,而課堂則是非線性的,而我這節課是把課堂交給了學生,有很多機動的地方,不用課件可以更靈活的處理,於是就選擇不用課件。

關於探究的修改:影響蒸發的快慢三個因素:温度、表面積、空氣流動這三個因素,學生已經積累了很多的生活經驗,但離科學概念的提升還有一定的距離。於是就通過讓學生“比一件濕衣服儘快變幹”限定時間比較誰的方法多這麼一個平台,讓學生共享彼此的經驗,再通過歸類,提練出三個因素。而學生比較陌生的不同液體蒸發快慢是否相同進行探究。蒸發吸熱這一實驗首先讓學生髮生認知衝突,首先對着幹温度計扇温度沒變化,而“洗澡”的温度計示數會下降後又上升,通過這麼一對比,學生對於“對着幹的物體扇,因為沒有蒸發也就不會降温了”也就更深刻了。

關於媒體的選擇。

充分體現“從生活到科學課堂,又從課堂走向生活”,把學生原本零亂的生活經驗能過彼此的語言交流、思維碰撞上升到抽象的概念,形成概念之後又應用於生活,指導於生活。讓學生真真正正的感悟到科學來自於生活,科學不僅是有趣的更是有用的。

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意識,把課堂真正的還給學生。所有知識都是由學生建構的,無論是汽化、液化、蒸發、蒸發快慢、蒸發吸熱都是由學生得出,並且問題由學生提,實驗由學生設計,通過比較設計方案的優劣中讓學生學會鑑別,學會判斷,尤其是為什麼這麼設計的追問,既可以讓不明白的同學更清楚。

汽化和液化八年級物理第一學期教學反思 篇7

新的課程目標與《九年義務教學大綱》中的教學目標相比,知識目標有所降低,但能力目標、意識目標有所提高。按《九年義務教學大綱》的要求,舊教材將汽化和液化的內容分為3節課進行:蒸發、觀察水的沸騰、液化,通過三節課的學習,要求學生能準確表達所學到的知識。而新教材則把它們放在一節課,正是遵照新課程標準精神:在義務教育階段,不過分強調學科自身的邏輯體系和知識的嚴密性。只要抓住它們的最明顯的特徵,讓學生好理解和記憶,使他們可以更多地專注於探究的過程。

通過以上的活動,學生不僅可以學到科學知識,還可以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瞭解科學的方法,對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事求是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都有很大的幫助。

關於“紙鍋燒水”實驗。

第四章第三節的“想想做做”小實驗“紙鍋燒水”,課本中所用的方法是:取一張厚紙做一個小紙鍋,盛上水,用酒精燈加熱。但這個小紙鍋如果學生做不好,就會影響實驗效果,而且做起來也浪費時間。如果用一次性紙水杯來代替紙鍋,用蠟燭代替酒精燈,學生就可以自己在家裏做這個實驗了。可以使這個實驗更加方便簡單,提高學習效率。同時,也充分體現了課程基本理念的第二條,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觀點。但實驗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紙杯中不要放水太多,大約1釐米深的水即可。這樣,3-4分鐘左右就可以把水燒沸騰,以免加熱時間太長,水不沸騰,實驗失敗。

第二,用硬紙殼做一個杯蓋,蓋到紙杯上,可以縮短燒水時間。當聽到水發出響聲時,再打開紙蓋,觀察沸騰現象。

第三,實驗時,要用蠟燭的外焰加熱紙杯底部,避免把紙杯燒壞。加熱時,紙杯底逐漸變黑,不用擔心,實驗完畢後,把水倒出,輕輕地刮開已變黑色的紙杯底,就可以看見白色的紙杯完好無損了。

汽化和液化八年級物理第一學期教學反思 篇8

本節課重點是蒸發和沸騰,對於蒸發現象學生有大量的生活經驗,不必在此細講。主要使學生了解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和蒸發的特點,同時在實驗中對學生滲透物理實驗方法教育。水的沸騰現象學生幾乎每天可見,但大多數學生並未對其進行過仔細觀察,在實驗中可事先提出要注意觀察的現象後,讓學生自己動手、觀察、的出結論。

本節課,我感覺以下方面是值得肯定:

1、在研究“影響蒸發快慢因素”時創設“怎樣使衣服乾的最快”的大討論,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出學生的興趣和熱情。

2、列舉的例子貼近日常生活,有助於降低知識的難度,同時使學生意識到物理是有用的,激發學生對自然現象的情感。

我所欠缺的有:

1、提出問題後,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少,沒有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在回答問題時,出現“滿堂吼”,從而掩飾了能力較差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2、在研究“影響蒸發快慢因素”忽略了對學生進行“控制變量”的思想方法教育。

汽化和液化八年級物理第一學期教學反思 篇9

本節課講《蒸發和液化》,“蒸發和液化”這節課的教學內容與日常生活聯繫緊密,學生體驗非常豐富,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將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現象與蒸發聯繫起來,例如:太陽底下曬衣服、爐子上燒水、游泳上岸後會很冷等,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們的身邊。

從實驗入手(學生手背上擦酒精)讓學生在有充分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手背涼)體驗到“蒸發吸熱”的實質,再通過温度計演示(温度計的玻璃泡上塗酒精,酒精蒸發吸熱,温度計的示數明顯下降)讓學生從感性到理性,理解蒸發吸熱且有致冷作用。同時也通過三個演示實驗:

1、用酒精燈將燒瓶中的水加熱至沸騰後,在玻璃出口處放一根冷鐵棒。

2、用注射器,壓縮乙醚蒸氣體積,使其液化。

3、在實驗一基礎上,先將冷鐵棒在酒精燈上加熱一會兒。使學生深刻地記得液化有兩種方法,理解液化要放熱。

本節課通過“探究蒸發與什麼因素有關”的過程,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怎樣使我們的衣服幹得更快?繼而尋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可以將衣服放在太陽底下曬、將衣服攤開、將衣服放在通風處等。使學生輕鬆地掌握了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液體的温度;液體的表面積;液體表面的空氣流動速度。本節課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課堂教學,提高了教學效率。

不足之處:

1、在實驗探究過程中,實驗方案的完善過程沒有放開,老師講得過多,這時可以發揮學生同伴互助的作用,讓學生自己討論實驗的可行性,老師最後總結,效果可能會更好。

2、整節課結尾部分顯得有些太倉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