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關於高一生物教學計劃範本

校園1.08W

高一生物教學計劃(一)

關於高一生物教學計劃範本

生物科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實驗在生物教學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高一生物教學計劃。隨大學聯考的不斷改革,大學聯考對生物學實驗有了更高的要求。由於研究問題性質的不同,科學研究的方法也有差異。為切實搞好實驗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此根據我校實際情況制定《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計劃如下:

一、教學目的

1.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識別有絲分裂的不同時期。

2.初步掌握製作洋葱根尖有絲分裂裝片的技術。

3.初步掌握繪製生物圖的方法。

二、教學計劃

1.實驗前教師應講解實驗成功的關鍵。

(1)解離充分是實驗成功的必備條件。解離充分,組織才能分散,細胞也不會重疊。

(2)染色時,染液的濃度和染色時間必須掌握好。特別是染色不能過深,否則鏡下一片紫色,無法觀察。

(3)壓片時用力必須恰當,過重時會將組織壓爛,過輕則細胞未分散,二者都將影響觀察。

2.製作裝片過程中空隙時間的利用。解離、漂洗、染色三個步驟中,都有一個等待時間的問題,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空隙時間。建議講解以下內容:洋葱根尖的培養方法;取材時間;解離過程中氯化氫的作用;漂洗的目的及方法;分生區細胞與根尖其他區細胞的區別;高倍鏡的使用方法等。

3.教給學生觀察要領。讓學生觀察時,先用低倍鏡觀察,再用高倍鏡觀察。裝片壓得好的,根尖各個區清楚的,要找分生區,在該區範圍內進行觀察;裝片壓得根尖分區不清楚的,則找分生區的細胞觀察。

4.增加演示實驗。學生自己製作的裝片,由於某種原因,觀察效果不一定理想,教師應在實驗課前準備五台示範鏡,分別演示有絲分裂固定裝片的間期、前期、中期、後期、末期五個不同時期,並在旁邊畫出示意圖。凡是自己製作的裝片觀察效果不好的學生,都可以觀察講台前的示範鏡。

三、備課資料

洋葱根尖的培養

1.培養洋葱生根時,避免用新採收的洋葱,因它尚在休眠不易生根。培養過程中,注意每天至少換水一次,以防爛根。如果必須用當年剛採收的新洋葱培養生根,則應設法打破它的休眠。常用的方法是用低濃度的赤黴素溶液浸泡洋葱底盤,這樣可以促使其生根。

2.對於頭年收下的洋葱,可以採用如下方法促使它生根。

(1)選擇底盤大的洋葱作生根材料。

(2)剝去外層老皮,用刀削去老根(從底盤中央向四周削),注意不要削掉四周的“根芽。

(3)用燒杯裝滿清水,放上洋葱,放置在光照處。水要保持清潔,注意每天換水1~2次。一般2~3d即 可獲得實驗所需材料。如果班級較多,為了防止後用的`班級所需的洋葱根長得過長 ,也可以放入冰箱裏(1~2 ℃)培養。

3.固定時間取材。洋葱根尖細胞有絲分裂的時間是有規律的。通常在每天上午10時至下午2時分裂活躍,尤其以上午11時30分時最活躍,可在這時取材。

實驗注意事項:

1.解離時,也可將剪取的2~3 mm洋葱根尖浸入濃鹽酸和酒精的體積分數為95%的溶液各半的混合液中,浸20~30 min。這樣,根尖細胞被殺死 細胞間質被溶解,細胞容易分離。

2.染色時,也可用紫藥水取代龍膽紫染液,但濃度不宜過大。可將紫藥水稀釋,即每2~3滴水中加入一滴紫藥水。將洋葱根尖染色3~5 min後再移入中央有一滴清水的載玻片上,製作裝片。

3.壓片時,僅靠用手指輕按,不易將根尖細胞分散開。可將染色後的洋葱根尖用小刀壓平,或用鉛筆帶橡皮的一端稍用力壓,這樣才能使細胞分散,並且便於放平蓋玻片。

高一生物教學計劃(二)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校教學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為工作核心,以規範常規教學為基點,以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機整合的研究、實踐為重點,以以校為本的教師培訓為切入點,以特色發展為突破點,力爭使學校教學工作得到進一步的提升,特提出以下工作計劃:

二、教學目標

學生通過高中生物課程的學習,將在以下幾個方面得到發展:獲得生物科學和技術的基礎知識,瞭解並關注這些知識在生活、生產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提高對科學和探索未知的興趣;養成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樹立創新意識,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和社會責任感;認識科學的本質,理解科學、技術、社會的相互關係,以及人與自然的相互關係,工作計劃《高一生物教學計劃》。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初步學會生物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較強的生物學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能、蒐集技能、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初步瞭解與生物科學相關的應用領域,為繼續學習和走向社會做好必要的準備。具體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1)獲得生物學基本事實、概念、原理、規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礎知識,知道生物科學和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學發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2)瞭解生物科學知識在生活、生產、科學技術發展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應用。

(3)積極參與生物科學知識的傳播,促進生物科學知識進入個人和社會生活。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初步形成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局部與整體、多樣性與共同性相統一的觀點,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

(2)認識生物科學的價值,樂於學習生物科學,養成質疑、求實、創新及勇於實踐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

(3)認識生物科學和技術的性質,能準確理解科學、技術、社會之間的關係。能夠運用生物科學知識和觀念參與社會事務的討論。

3、能力目標

(1)能夠正確使用一般的實驗器具,掌握採集和處理實驗材料、進行生物學的操作、生物繪圖等技能。

(2)發展科學探究能力。

課程具體目標中的知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力三個維度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三、教學對策

生物科學的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基礎學科,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它是農業科學、醫學科學、環境科學及其他有關科學和技術的基礎。它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因此,要注重實驗教學和社會實踐活動。

在教學過程中將採取的主要措施有:

1、首先,深入學習新課標的有關理論,領會新課標的精髓實質,明確新課標的目的要求,把握新課標的教學方向,使得學科教學有的放矢,做到事半功倍。從宏觀上把握生物教學內容,瞭解章節內容的地位,使自己的教學思路更加清晰明瞭。從微觀上細心揣摩章節內容。將章節內容放在整個教材體系的大背景下考慮,使教學內容具有全面性和完整性,也使章節內容具有整體性和層次性。

2、嚴格執行“教學五認真”的要求,做到充分備課,認真上課,精心佈置作業和批改作業,耐心輔導,準確地考查評定。生物科學是非常人文的一門學科,自己要認真研究高一學生的心理狀況,只有全方位地把握學生的情況,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取得教學上真正的主動。

3、充分利用教材的特點,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變學生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多用研究性學習、探討性學習的方法,同時也要使教學更富有人文色彩

高一生物教學計劃(三)

一、教學目標:

1.要求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關於細胞、生物的新陳代謝、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生命活動的調節、遺傳和變異等方面的基礎知識,以及這些知識在農業、醫藥、工業、國防上的應用。

2.通過生物學基礎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受到辯證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思想的教育,以及形成保護環境的意識。

3.要求學生了解高倍顯微鏡的基本結構及能掌握使用高倍顯微鏡,做簡單的生物實驗等的基本技能。

4.培養學生自學生物學。使學生養成課前預習、自學的習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掌握知識的能力,觀察動植物的生活習性、形態結構、生殖發育的能力,分析和解釋一些生物現象的初步能力,並且能留心觀察生活中的生物現象。

二、教學策略:

生物科學的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基礎學科,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它是農業科學、醫學科學、環境科學及其他有關科學和技術的基礎。它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因此,要注重實驗教學和社會實踐活動,隨時將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繫起來。本校學生在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上都存在着不可忽視的不足,因此在課堂講解速度、深度、廣度上的把握必須適度而到位,並且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恆心。

三、具體的實施要求:

1、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生情況,備好每一堂課,並及時寫好教案。

2、認真、有效地上好每一堂課。

3、及時佈置學生的作業,並且及時收取、批改、發放作業。

4、按時下班進行輔導。

5、命好每次課前小測的題目,及時進行課前小測,並進行批改。

6、若安排月考或期中、期末考時,認真命好測試題。

7、每節課後需要認真反思,吸取經驗教訓。

儘管我在歷年教學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是在教學方面仍會存在不少的不足之處,因次需要不斷地向其他老師請教、學習。備課時要清楚每節課的重難點以及基本的考點,要多聽課,並及時吸收。上課後要及時反思,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能力。

四、總結:

面對新的學生,在新學期裏要努力做到的要求總結為以下4點:

1、低起點,緩坡度,逐步提高學生的成績。

2、從現實生活出發,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引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3.加強教師同步教學,步調一致,團結合作,充分發揮集體智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