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國小一年級數學評課稿

校園2.45W

篇一:一年級數學評課材料

國小一年級數學評課稿

這節課較好的體現了課標精神,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靈活選擇教學素材。教師放棄了課本上的主題圖---“買票”這樣一個與剛入學不久的兒童距離較遠的生活情景,而選擇了富有兒童情趣的、與兒童生活接近的“幫動物買食品”這樣一個具有故事情節的活動情境,使學生在饒有興趣的、生動活潑的活動中體會如何用序數表示位置。在練習環節中,教師又根據兒童喜歡動畫片、喜歡卡通人物的特點,設計觀看森林運動會、玩卡通玩具的活動情景,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完成對序數含義的擴展和延伸,鞏固、強化了序數的運用。

2、改變學習方式。做遊戲、看動畫、説一説、擺一擺成了主要的學習方式。學生不再感覺數學課是枯燥的、抽象的,他們主動參與、積極思考、相互交流,在豐富多彩的操作和實際活動中逐步形成數的概念、發展數感。

3、師生關係的轉變。師生關係平等、和諧,教師與學生共同表演、互相介紹家人、共同擺圖片,教師成了孩子的大朋友,學生喜歡這樣的老師。

一年級上冊《認一認2》教學設計及評課

評課題記:教師的交流令人啟智,智慧的碰撞中進發出耀眼的光芒。教師的交流也存在差異,差異藴藏着巨大的財富。這裏沒有標準答案,但留下了我們合作探索的足跡。

1.教師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創設一定的情境,調動學生多種感官,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很好地把握了教師的“教”和學生“學”的關係。如:生字教學完後,能運用多種方法來更好地鞏固,讓學生動一動、玩一玩。

2.教學貼近學生的生活,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把課外知識引入課堂,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激發了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我有一個想法是:現在學生知識面較廣,有的字,他們已經認識,教學生字時,不要千篇一律都是老師教,可讓個別學生來説一説,他認得的字,怎麼認識的?這樣,也可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

3.大膽嘗試合作式教學,培養學生合作精神,鼓勵學生創新,對學生能作出多元化個性化的評價。如:一個學生儘管讀錯了,但李老師還是給了他一個鼓勵性的評價。

1.合理地重組教材,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喜聞樂見的情境,而且情境圖是各色彩紙剪、貼、畫、折、組合而成,富有藝術感,對於學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美的薰陶。

2.不侷限於教材,引導學生回憶生活經驗,拓展學生的思維。

3.學生學得很輕鬆,在一個一個的遊戲中認識了文中的8個字。

4.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貫穿始終。

5.學生在課堂上樂於充分表現自己。

這是一篇《認一認》的課文,如果把這8個字分開來一個一個教過去,顯得有些重複,但是李老師把這8種動物放到一幅圖中,建立了一個動物樂園,創設了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參觀動物樂園的過程中識字。例:一進動物樂園,就請“小朋友看看是誰在歡迎我們?”;到教“蟲”的時候老師這樣説:“還有一個調皮的小傢伙在跟我們捉迷藏呢”。這樣,學生身臨其境,學起來興致很高;最後到和動物們説再見的時候,學生説:“可愛的小羊再見”,讓我們聽課老師也感覺到了他們今天交到了這麼多好朋友的那種高興勁兒。

張涇中心的王曉老師説:這堂課給了我三點啟示:

第一:在平時的上課過程中,要讓學生養成一些好的習慣。例如:拿書的習慣,慢慢滲透讀書不指讀的習慣。

第二:讓學生展開想象、拓展學生的思維,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例如:你吃過哪些魚?你見過哪些蟲?

第三:讓學生進行小組學習,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

1.這堂課,教師不僅關注“知識和技能”的獲得,還關注“過程和方法”的習得、“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如:老師把字卡“鹿”貼在圖片鹿的下方,學生由於“前期經驗”情不自禁地讀lù,老師及時追問,你是怎麼會讀這個“鹿”的?生

1答:我是看圖知道的;生2答:我看的是拼音,我會拼l-ù-ùl訌。.這一過程有利於學生將聲音、圖像、語義、符號巧妙地整合為一體,同時學生體驗了藉助看圖、拼音認讀漢字的過程,在“枴棍”的作用下,又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2.我覺得,課堂教學的新“三為主”是: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探索為主線。探索為主線是否可以這樣體現:“認一認”屬於識字教學,字的音、形、義是重點,形是難點。“認一認”字形的識記只要求從整體上認讀,而不必進行字形的分析。但當學生在整體認讀中混淆了魚——龜、貝——見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探索文字本身的規律。如:魚——龜的區別。老師畫“龜”的簡筆畫讓小朋友嘗試着“變、變、變”,把圖變成字,從而加深對字形的整體識記。如:貝——見的區別,當學生把“貝”讀成“見”時,老師可以從學生的語言“貝殼吐珍珠”中得到啟示,把“貝”的一點美化成一顆珍珠,這樣抓住了兩個字的區別要點。同理,在識記“羊”時,讓學生演一演,突出羊的兩個角,這樣學生看到“羊”也就很快地能從8個生字中辨認出“羊”來。

篇二:一年級數學 評課稿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

今天,聽了易敏老師的課,下面是我聽課後的一些感受:

1、本節課上易敏老師先出示口算題,以作複習。使學生通過複習,喚起對已有知識的記憶,為促進知識的遷移,學習新知作鋪墊。

2、在課上,易敏老師讓學生通過擺小棒理解算理,揭示算法,為學生很好的明確算理、掌握算法提供了保障。第二部分加強難度不演示小棒,學生練習加強了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可以説是非常及時必要。

3、為學生創設了自主探究的時間,使學生獨立探索,獨立思考。

4、練習的設計,我覺得鍾老師設計的這幾個練習從形式上、內容上、層次上都是很好的,不但使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還使學生在口算、解決實際問題等能力上有了提升,且有梯度,數量上有保證。

5、本節課易敏老師使用的表揚性語言比較少,準備的小獎品如果使用起來的話,效果會更好的。

篇三:一年級數學研磨課評課稿

本次校本教研的主題是《同課異構下的有效課堂教學》,我的觀課點是教師對學生是如何讓評價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與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為了正確地評價每一位學生,我認為應該做到:重視對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建立開放、和諧、寬鬆的評價氛圍,評價方式多樣化,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評價需求。縱觀本堂課來看,牛老師的評價方式多樣化,有教師對對學生的評價,包括語言性評價和物質性評價,有學生對學生的評價,有學生自己的評價,教師對集體的評價,其中教師對學生的語言性評價有23次,物質性評價評價有兩次,生對生的評價有5次,師對集體的評價有2次,學生對自己的評價有1次,教師採用“變現真棒”“很仔細”“第一名”“第二名”“速度快”“最棒”“眼力真好”的語言性評價,本節課還有一個教師對學生心理上的激勵性評價,在本節課中,教師讓學生上台數數時,用了“表現不錯,方法獨特”的語言性評價和物質性評價,以及在學生數數時説“數的非常認真,聲音再大點”的心理上的激勵性評價,及在學生自己對自己的評價用“嘿嘿,我真棒”,是本節課的亮點,這幾處牛老師的評價很到位,總之,在本節課中牛老師的評價方式多樣化,評價很到位。

一年級數學研磨課評課稿

本次校本教研的主題是《同課異構下的有效課堂教學》,我的觀課點是教師對學生是如何讓評價的,評價的主要目的在於激勵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我們應建立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建立濃厚的學習氛圍,縱觀本堂課來看,黃老師的評價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評價有2次,其中有語言性評價和物質性評價,語言性評價有12次,物質性評價有12次,教師對集體的評價有2次,學生對學生的評價有1次,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用“好”“對”“了不起”的語言性評價,在本節課中的“做一做”和練習中,教師對回答問題正確的學生進行物質性獎勵以及在數學遊樂宮中,學生答對問題時,教師用幻燈片聲音進行鼓掌表揚是本節課的亮點,在本節課中缺乏學生對自己的評價和學生對學生的評價,教師的語言性評價比較單一,這是本節課中的缺點,總之,黃老師的評價比較到位,物質性評價和多媒體的評價是本節課的畫龍點睛之筆,但是語言評價比較單一。

篇四:一年級數學評課稿 5以內的加法

《5 以內的加法》評課

老師教得快樂,學生學得快樂,小朋友們在輕鬆愉快的環境裏,掌握了紮實的數學知識,下面就談談我印象深刻的幾點:

一、在情境中感悟加法含義。

對低年級學生,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引導學生數一數有幾個小朋友在幹什麼。當學生能看着圖説出圖的意思後,幫助學生用數學語言來表達:原來有 3 個小朋友在澆花,又來了 2 個小朋友,現在一共有 5 個小朋友。在老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整個新課內容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情境,運用講故事、做遊戲、手勢演示等各種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5以內的加法》很多孩子在幼兒園就學過,有基礎,如何在“孩子進來前和出去的時候是不是有了變化”,葉瀾説,在一節課中,學生的學習首先必須是有意義的。初步的意義是學生學到了新的知識;進一步是鍛鍊了能力; 往前發展是在這個過程中有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強烈要求;再發展一步,是他越來越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學生才會學到新東西。 這節課中學生既感悟到了加法的含義,又產生用加法計算的需求。給我的感覺是這個過程中有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強烈要求。

二、加強口算,鼓勵算法多樣化。

在進行計算的時候,首先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啟發學生用多種方法思考,找出不同的方法,盡最大可能地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來。5 以內的加法計算的基礎是認識了數和數的合成,5 以內的加法計算又是以後學習加、減法計算和解決加、減實際問題最基礎的知識。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不急於將最優化的方法介紹給學生,而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找找不同的方法,既保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拓寬了思路,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最後得出2 和 3 合成 5,所以 325。解決問題的時候,又讓學生利用剛剛學的加法,充分體驗加法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三、在遊戲中拓展、深化。

遊戲是學生最樂於接受的形式,也是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一種有效手段。 田 老師設計了算一算、畫一畫、説一説和送信等多種形式的練習活動,既注重實效,又對練習的層次作了科學的安排,能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更加激

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1、一節課不應該完全是預先設計好的,在課堂中應有教師和學生情感、智慧、思維和精力的投入,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是一個變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既有資源的生成,又有過程狀態生成,當課堂上出現不是自己預設的情況,教師有教學機智,隨機應變的能力。

2、認真做好教材解讀,準確把握學生,樹立良好的目標意識是實現有效課堂的首要條件。做到正確解讀教材,是教師練內功的一個重要方面,“功夫在詩外”。我們要儘量做到三讀三解,一讀一解教材藍本,作自主思考探索;再讀再解教材分析和教學設計,作深一層的輔助學習與思考;三讀三解課程標準和教學理論,理論指導教學實踐。以學定教,根據兒童的生活經驗、認知規律和年齡特點,設計教學,實施教學。更要特別重視課堂教學的生成狀態,解讀學生的意圖,臨場修改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從備課到上課,設計和施教都要有良好的目標意識,目標制定切忌急功近利,好大求全。目標要細化、具體化。教學是一個連續漸進的過程,要在長遠規劃目標的前提下,腳踏實地實現近期目標。

3、致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是實現有效課堂的有力保障。數學教學首先是一種教育,國小生需要更多的養成教育。學生在經歷數學知識生成,體驗數學思想和方法的過程中,要持之以恆地滲透數學學習習慣的教育。觀察習慣,思考習慣,乃至心算習慣,草稿習慣等等,不是一兩堂課或一兩段時間學生就會養成的,不厭其煩的引導,長期的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才會和學生的身體成長融合為一體, 先 成長為學生良好的素質。 “想——説——做” 再在教師引導,同伴互助的基礎上更深入地“想——説——做”,這就在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

篇五:一年級數學下冊 認識一元以內的人民幣評課稿 蘇教版

《認識一元以內的人民幣》評課稿

很高興和大家一起欣賞了《認識一元以內的人民幣》一課,真的非常精彩,相信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總的感覺是: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遵循了“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這一數學思想。

綜觀這節課教學設計的全過程,體現出如下幾個主要特徵。

1.以“活動”為主線,把“學數學”變為“做數學”。

這節課的設計,把認識人民幣的全過程用看一看(超市的標價牌)→認一認、説一説(小組合作初步認識人民幣)→拿一拿(1元錢的不同拿法)→算一算、買一買(算價錢買東西)等幾個活動串連在一起,使整個教學過程形成一個動態的教學活動整體。在這一動態的教學活動中,為學生提供了足夠的活動時間和空間。如認識1元以內的人民幣,採用小組合作互相介紹的形式,這引發了學生極大的興趣,經驗庫中的儲存被充分調動。學生之間互相補充,互相完善,主體性與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既有學生的觀察與思考,又有學生的操作與表述;既有小組的合作交流,又有學生個體的獨立思考;既有學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師恰當的引導和點撥,使整個教學活動形成一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組與組之間的立體交叉互動。在這一多維互動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得到了均等的參與機會,每個人的才能都得到了充分展示。每一個學生都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真正使學生動了起來,課堂活了起來,實現了新課程標準要求在活動中探索、在活動中發展的目的。

2.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人民幣的認識對學生來説有初步的概念。但在實際生活中,只認識人民幣是遠遠不夠的,認識人民幣的目的是為了使用它,體現它的社會價值。所以,這節課整個教學過程以購物為主線,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既調用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又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有親近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身邊。課的開始就把學生帶入商場,使學生知道,買東西要看物品的價格,要認識人民幣,會使用人民幣,從而自然引出新課。然後,在購物的情境中通過換幣,體會、理解元與角、角與分之間的進率。最後在購物中學會簡單的付幣,提高社會交往和實踐能力。

3.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關注能力的培養。

積極、向上的學習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為品質,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説有時比學習數學知識更重要。綜觀這節課的設計不難發現,整個教學過程師生完全是一種朋友式、夥伴式的合作關係,課堂氣氛是和諧的、寬鬆的。例如,“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認識人民幣”等教師温馨的話語、寬鬆的教學環境、自由的學習狀態對學生的心靈是莫大的安慰和鼓勵。正是這樣的課堂,才保證了學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狀態下暢所欲言,迸發出創新的火花。還有,必要的常規訓練,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還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本節課中許多看似是教師“不經意”的細小環節,實際上都是教師精心設計的結果。例如,認識完人民幣後的提示“我們要愛護人民幣” ,欣賞完《一分錢》後教師一句“我們要珍惜每一分錢”。歌曲欣賞《一分錢》,照顧學生的年齡特點,既調節了學生的心理狀態,又對學生進行了愛護人民幣的教育,富德育於教學中。還有,通過“一元錢可以怎樣付?”這一開放性問題,引出各種各樣的付錢方法,潛移默化地滲透了排列組合的思想,訓練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同時為下面元、角之間關係的發現作了充分準備。

所以,這是一堂好課。

篇六:一年級數學評課議課稿

一年級《豎式計算》評課議課稿楊梅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明確,楊慧斌老師課堂上充分運用了多種教學手段,同時創設有趣的生活情景,使學生體會到了豎式計算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繫,這節課的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針對學生的實際特點進行教學”的理念,運用多種方法突破了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使學生在有趣的環境下獲取新知。教師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獨立思考等新的學習方式,獨立探索出簡單的豎式計算的方法。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1、對於教材難點的處理。教師首先讓學生試一試,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計算出簡單的計算題目,然後介紹了兩種方法:分成法和豎式計算,並讓學生按照教師的方法説一説。這樣的處理,對於班級基礎較差的班級,確實也算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2、提倡算法多樣化。在學生初步掌握了計算方法的基礎上解決兩個實際問題。培養了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積累了解決問題的策略。

3、層次清晰。本節課的設計思路非常清楚,由易到難,先從整數到整數,這樣的設計安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利於學生掌握新知識。

同時我也想提出幾個建議:

1、在聽課過程中,我發現有許多學生都是按照自己的方法來計算的,可能教師沒有完全理解學生的意思,當一位學生説出了這樣的方法後,沒有作任何評價,只是介紹了用豎式計算的方法。這涉及到算法多樣化的問題,即學生沒想到的方法是否要提,書上介紹的方法是否一定要講。我的觀點是: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選擇適合學生的最好的方法。

2、教師的隨機應變能力。由於教學時間較緊,那麼最後一題是否可以不講,而直接讓學生用最快的速度算出一節課的時間,這樣的處理是否更好。另外,教師對於學生的回答一定要認真傾聽,抓了其中有用的信息,及時調控好教學環節。

本課緊扣教材教學目標,充分調動了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比較優秀的一節課。

篇七:一年級數學評課稿

一年級數學《11~20各數的認識》的評課

首先,王紅慧老師對這節課的教學處理是非常恰當的,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之上教學,達到在活動中獲取知識,培養學習的遷移能力。讓學生從1根1根的.數到10根,進而理解一個十就是10根,就是10個一,非常順利的過渡到新課十幾的教學。在教學中環環緊扣,讓學生用習慣性擺法認識十幾,觀察發現這種辦法比較繁瑣且不容易一眼看出是多少,慢慢導入10根一捆的擺法,這樣學生就很自然的感受十幾的大小和擺法了。在學生明白的基礎上加強各數的擺一擺,這樣也滿足了學生好動,好奇的心裏,在活動中感知。當20的教學時讓學生自己獨立擺一擺,19過後添一根是多少,20根就是2捆了,即2個十就是20。

教學中運用視頻圖片就更形象的將各數展現在學生眼前,學生對形象的數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和學生的參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用自己手中的學具準確的將各數擺出來了並將數與各數的擺法結合。最後,教師出示尺子,火車圖片對11到20各數的順序進行教學,這樣能加深學生對數的順序的理解,訓練中理解從小到大,從大到小的含義教學,為後面的學習打基礎。

在學生的引導方面做得好,如讓學生1根1根的擺,2根2根的擺,3根3根的擺,5根5根的,10根擺一起等方法,讓學生自己發現怎樣擺讓別人一眼看出是十幾,從而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感知各數的多少,認識11到20各數。還有讓學生先擺11,再擺12,

13,14等發現其中的規律,自己完成後面的擺一擺,這樣學生就積極主動性就調動起來。

不足之處,我認為就是語速要慢一點,語氣稍微柔和一點就更好了。還要注重學生的差異性。

篇八:一年級數學集體評課記錄

評課記錄:

蘇慧敏:方老師對概念剖析清晰,注重學生體驗。方老師對重點詞“間隔”的解釋到位,不同方法畫圖的探究過程,讓學生的個性發揮得淋漓盡致,從而對植樹規律的得出了實踐性的體驗,加深了對這個間隔概念的理解。

張陽:本節課由觀察圖片、植樹、欄杆、學生團體操隊列、路燈、課中舉例生活中哪裏有間隔及創造間隔。所有的學習材料都來源於學生的生活實際,降低了學生認知的起點,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同時也讓學生切切實實感受到身邊處處有數學,使學生深刻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于丹:學生方面,老師能適時利用精準的課堂語言和表揚方式調控學生上課熱情,使全班不同層面的學生參與學習的

全過程,有充分參與的時間和空間。

新課程越來越重視數學思想的滲透,數學課堂是向學生滲透一種數學思想方法的課堂,蔡老師注重了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滲透,如:對應思想、符號化思想

蘇麗霞;聽了蘇老師執教的《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這節課,這是在學生熟練掌握20以內數的加減法和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為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打好基礎。學好這一部分內容有助於學生日後提高對多位數計算的速度與能力。

方華:“認識時間”的教學中,李老師創設了一定的情境,製作了色彩鮮豔的課件,讓學生在教師所創設的情境中愉快地學習。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知識的呈現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由於時間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李老師在教學時注意了平時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來理解時間。在課題的引入時,李老師用了謎語導入的形式,讓學生説自己的作息時間是怎樣安排的等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話題,來結合教材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繫實際。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

二、在直觀中來呈現知識

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説,時間是很抽象的概念。在課堂教學時,李老師運用了自己製作的掛圖,通過看鐘面上的陰

影部分,用5分5分數的方法讀取時間,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1時=60分時,讓學生自己撥鍾,通過直觀形象的實物操作,對時與分的關係一目瞭然。

三、在體驗中理解知識

在學習了新的知識後,讓學生自己動手撥一撥、做一做, 在教學中寓教於樂,溶練習於遊戲中,練習穿插在新授中,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了新知。

王校長:幾位老師講課教學思路非常清晰,整堂課節奏緊湊,層層深入,學生在愉悦的氛圍中引發了樂學的動機,在開放的課堂中提供了樂學條件,在活動的氛圍中增加了樂學的體驗。

篇九:《數數 數的組成》評課

《數數 數的組成》評課

一、成功處:

1、充分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

數學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來展開教學,所以施老師在本節課第一個活動中,先讓學生在全班一條龍報數中數一數,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已有的知識基礎。創設了一個培養學生建立數感的活動機會。

2、充分重視數數,教師設計各種形式多樣的活動引導學生數數。

在讓學生整體感知100有多少時,創設讓學生數數、估數、建立數感的問題情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用自己的經驗、自己的方法,動手、動口、動腦去數數,從直觀到抽象,逐步感知十進制計數方法,加深對計數單位“一”和“十”的理解,同時培養學生積極探索,主動發現,自主構建知識的良好學習態度和習慣。

3、把握難點巧突破。

施老師在多種形式數數之後,挑戰讓學生接着數出老師給出數後面的一個數,老師的多次呈現幾十九的例子,幫助學生突破數數難點。看似無意實則有心。在數的組成教學環節,教師也能數形結合,幫助學生直觀理解。

二、幾點建議:

1、數100個豆子,可讓每個學生都準備學具,可以是豆子、小棒卡片等。在課前準備時學生就可以經歷一個數的過程,感知數是數出來的,初步建立一個一百有多大的數感。課上交流時,讓同桌互數對方學具,看誰拿的是100。而且能正確數出來。既激發興趣人人蔘與還能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從而喜歡學數學。

2、在學法指導上,大膽放手給學生。如在數泡泡時請學生預設數數時應注意的問題並提出解決辦法。引導學生自主積累學習經驗。

3、在呈現10個10個數,即演示一捆一捆數到100時,課件在每捆小棒下依次呈現10、20、30、40、50?100不夠科學合理。幾十應呈現在幾捆小棒下,建議這裏用大括弧。

篇十:一年級數學《用數學解決問題》評課稿

一年級數學《用數學解決問題》評課稿

××月××日,聽了常老師執教的《用數學解決問題》。常老師聯繫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採用動手操作,舉例等方法,順利地為學生建立了表象,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明確式子的由來,教學效果良好。

一、常老師能夠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形象認知占主導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常老師首先應用課件的直觀性,讓學生觀察問題情境,明白怎麼列出式子,然後利用學生動手擺學具,舉例等方法,更加讓學生明白加法是把兩個數量合併在一起,減法是去掉一部分,以建立表象為基礎,學生掌握很好。

二、作為一年級學生,能夠小組合作探究,通過合作擺學具,明白題意,列出正確算式,確實令人吃驚,這可以反應出常老師的平時的引導有方。

三、獎勵有效,有價值。課堂教學中,常老師利用獎勵星星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她的激勵不是學生輕而易舉就能獲得,要通過學生的動腦思考,正確解答才能得到,顯出星星的價值,更激發學生積極動腦的興趣。

四、常老師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作為低段學生習慣的形成尤為重要,在課堂教學中,常老師從細微的習慣培養抓起,注意傾聽的習慣,大聲回答問題的習慣,正確的坐姿等等,常老師善於運用兒童化語言,以和藹的語氣提示學生的習慣,如沐春風,感覺特別親切,學生的表現當然令人咂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