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高一記敍文寫作專題教案範文

校園1.07W

訓練目的

高一記敍文寫作專題教案範文

瞭解記敍文的文體特點及寫作記敍文的基本要求。

一、什麼是記敍文?

記敍文是以記敍、描寫、抒情等方式表現實際生活的一種文體。

二、記敍文分類

1、以寫人為主

2、以記事為主

3、以寫景或狀物為主

三、基本要求

(一)寫人記事要交待清楚記敍的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是記敍的六要素。這六個要素在每一篇文章中不一定都要具備,而且表現形式也可以靈活多變,根據實際情況在文章中或直接、或間接地回答出來。

(二)寫人記事要注意記敍順序

1、什麼是記敍的順序?

寫人記事,先説什麼,後説什麼,就是記敍的順序。

2、記敍的順序常見的有四種類型。

(1)順敍

按照事情發生、發展和結局的時間順序來寫,叫順序。順序是最基本最常用的組織材料的方法。要注意順序不等於文章不分主次地記流水帳。應做到層次明顯,重點突出結構清晰。比如寫《記一次升旗活動》,一般是從旗手擎旗入場開始寫到結束,但不等於把參加升旗活動的每一個人及每項步驟寫得面面俱到,也就是説,運用順序的方法時,要注意做好圍繞中心選材和剪裁工作。

(2)倒敍

把後發生的事寫在前面,把先發生的事寫在後面,這種寫法叫倒敍。倒敍方法用得好,能有效地避免文章平鋪有敍,能使結構富於變化,引人入勝。運用倒敍的方法特別要注意的是應在倒敍與順序相接的地方把時間交代清楚,要有必要的交代語句,使讀者覺得頭緒清楚。

(3)插敍

在記敍的過程中,有時需要插入在時間、地點上不一致的有關情節,然後再接敍原來的事情。插敍部分對主要情節起補充、襯托的作用,是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運用得當能使人物形象更豐滿更逼真,敍述內容更詳盡易理解。

(4)補敍

在一件事敍述完畢後作必要的補充交代。簡稱“補筆”,它可以給讀者一種豁然開朗的快感。

(三)圍繞中心選擇材料

1、什麼是作文的材料?

作文的材料就是現實生活中和一切原始素材。

2、什麼是中心?

中心就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達的主要觀點,即文章的靈魂。

3、中心和材料的關係

材料是文章反映的範圍,是文章的內容。中心是全部材料所表現的主旨。中心必須借材料來體現,材料必須通過中心來組織,材料是受中心支配的,為中心服務的。而離開材料,中心是無法單獨存在的;離開中心,材料僅僅是一些亂七八糟的素材,不能算作一篇文章。

4、對中心思想的要求

中心思想不是憑空產生的,是從生活實踐中,從具體材料中提煉出來的,提煉時要求中心思想積極、集中、深刻。

積極:我們向別人宣傳先進的思想,高尚的品德,使文章具有鮮明的時代精神。

集中:就是一篇文章要集中表現一個思想觀點。所以,哪詳寫,哪略寫,這要根據中心思想集中表現一個思想觀點來定。

深刻:就是要能揭示出事物的本質意義,使我們的認識能提到較高的程度。

5、材料的選擇

第一,要根據中心思想的需要決定材料的取捨、詳略。

第二,材料要真實。就是説要寫自己親眼看到,親耳聽到,親身經歷的事情。

第三,材料要典型,要注意“以小見大”。所謂典型,就是要在同類材料中儘量選取那些有代表性的材料。所謂以小見大,是指材料內容是大事還是小事説的。大事,如開什麼大會,國內外的重大事件固然可以寫,但生活中的細小的事情也可以反映深刻的主題

第四,材料要新穎。就是要能體現出時代特點,要有新鮮內容,要有獨特地方。

(四)根據中心確定詳略

1、什麼是詳寫和略寫?

詳寫,就是為了使中心思想鮮明突出,把所要表現的人物、事蹟或所要説明的問題寫得具體些、詳盡些。

略寫,就是為了顧及全篇,突出中心,把那些和中心思想關係不十分密切,表現力不是很強的內容寫得概括些、簡略些。

2、寫記敍文如何才能做到詳略得當?

在一篇記敍文中,不要對所有的人物或事件都平均用力一一寫來。也就是説,記敍應當有詳有略。一般地説,記敍文的開頭、結尾部分較簡略,而中間部分較詳細;對時間、地點、人物的出身來歷等敍述較簡略,而對其外貌、行動、語言、心理描寫或事件的具體經過等描寫較詳細;對不直接表現人物性格特徵或文章中心的事件,敍述描寫時比較簡略,而對直接表現人物性格特徵或表達文章中心的事件,敍述描寫則比較詳細。就人物而言,詳寫的是其外貌、語言、行動、心理等方面;就事件而言,詳寫的是具體的經過。一人幾事的記敍文,詳寫一件事,略寫其他;幾人做一事的記敍文,詳寫一人而略寫其他。這樣,才能詳略得當平中有奇,文章才能引人入勝。

3、注意問題

在記敍文裏,詳略不當突出表現在是記流水帳。究其原因:一是想到哪寫到哪,事先沒作好詳略的安排;二是沒有真正掌握根據表達中心的需要安排詳略這個寫法。

(五)合理安排文章的線索

1、什麼是線索?

線索就是記敍文情節發展的脈絡。它將文中的場景、人物、事件、情感、思想等連接起來,形成貫穿全文的整體。一般一篇文章一條線索,也有多條的:主線和副線,明線和暗線等。寫作記敍文,往往先確定線索。

儘管題材多種多樣,筆法千變萬化,構思各有奇妙,但只要把握住線索,行文自可變化自如,文章渾然一體。如《白楊禮讚》就是把白楊樹賴以生存的景美、白楊樹自身的形美、白楊樹內在的神美用“白楊樹是不平凡的”這一線索貫穿起來,託物抒情、意藴深遠,取材廣泛、揮灑自如。

2、記敍文安排線索的幾種方法

A、事物線,以某一貫穿始終的物品為線索來組織材料。如《倚天屠龍》、《一雙繡花鞋》、《項鍊》、《黨員登記表》。

B、事件線,以事件的發展經過為貫穿全文的線索來組織材料。如《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武二郎醉打蔣門神》、《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C、人物活動線,以某時某地人物的各種活動為主來貫穿全文。如《雷雨》、《包身工》、《茶館》、《荷花澱》。

D、人物感情線,以人物的情感發展變化為主來組織材料貫穿全文。如《藤野先生》、《瑣憶》、《記念劉和珍君》、《為了忘卻的記念》。

(六)合理運用表達方式

記敍文中的表達方式的運用應做到以下兩點:

1、以敍述和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

寫記敍文應有一個最起碼的認識,就是文章的敍述性要強,敍述能力要高,這種敍述不能是平鋪直敍的,不能是乾澀無味的,也不能是直白空洞的,應學會完整生動的敍述。

描寫對於寫人為主的記敍文來説,主要指肖像要神似,動作應傳神,心理需真摯,語言必個性;對於記事為主的記敍文來説,則離不開場面描寫;而對於所有的記敍文體來説,細節描寫用的好,能增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2、多種表達方式應綜合使用

正如上文所言,運用具體、詳實、生動的記敍能給人以鮮明的形象,但在記敍文中,只有記敍描寫而沒有議論、抒情,文章的中心就無法突出,具體內容也顯得蒼白,所以揭示事物的深刻內涵就十分重要。這時議論抒情就可粉墨登場了。應該説一篇文章的點睛之筆亦在此。平凡的小事加以有針對性的抒情議論,文章能蜕變成“天鵝“,成為開格文,這裏的議論不要只在文尾“曇花一現”,還應做到夾敍夾議,在敍述中自然折射理性的光輝;這裏的抒情切忌矯情,應緣情而發。總之,不可喧賓奪主,畫龍點睛即可。

四、訓練題目

以“美陪伴着我”為題,寫一篇800字以上的記敍文,不得抄襲。

專題二

【訓練目的】

掌握寫人記敍文常用的幾種描寫方法。

【寫作指導】

人是社會生活的中心,因而也就常常成為人們説話、寫文章的內容。要揭示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內心世界,刻畫出人物的鮮明性格特徵,就要對人物各方面有意義的特徵進行細膩、逼真的描繪。

1.肖像描寫。這是對人物外形的描述,包括人物的身姿、容貌、神情、服飾以及隨身器物(如孫悟空的金箍棒、張飛的丈八蛇矛)等。描述肖像,是為了使人能由表及裏地看出人物的生活經歷、身份境遇、性格特徵、內心世界,所以要抓住最具個性特徵、最能表現人物內在特點的地方,切忌面面俱到,同時還要注意描寫順序及所發生的變化,最終只畫出一個“人”的標準像。如《瑣憶》中對魯迅頭髮的描繪,《祥林嫂》中對祥林嫂白髮特別是眼睛的刻畫,《孔乙己》中對主人公長衫的描寫,都十分傳神。

2.行動描寫。判斷一個人,主要不是看他的聲明,他自稱如何如何,而是要看他的行為,看他做什麼,怎樣做。“做什麼”,“怎樣做”,這就構成了一個人在具體條件下的具體行動。描述行動是人物描述最有力的手段,因為這最能顯示人物的思想和個性。如果沒有“大鬧天官”,沒有“景陽崗打虎”,沒有“三拳打死鎮關西”,孫悟空、武松、魯智深的形象恐怕要大為遜色。這雖是文學創作的經驗,但描寫現實生活的人物時也可借鑑。描述行動,尊特別注意動詞的選擇。同樣是跟拿錢有關的動作,《一件小事》中的“我”是“從外套袋裏抓出一大把銅元”,孔乙己買酒是“排出九文大錢”,華老栓在慌忙中是“摸出洋錢”,而那“黑的人”是“一手抓過洋錢”,守財奴葛朗台為了討好太太和女兒,是拿了一把金路易“摔在牀上,隨後又“把錢拈着玩”。這每一個動作都是個性化的。作者不僅注意到人物“做什麼”,還特別注意到人物“怎樣做”,這樣,通過描述行動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心靈,把人物寫得栩栩如生。茅盾説:“人物的性格必須通過行動來表現。”又説:“既然人物的行動(作品的情節)是表現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那麼,人物性格是不是典型的,也就要取決於這些行動的有沒有典型性。作者支使人物行動的時候,就要儘量剔除那些雖然生動,有趣,但並不能表現典型性格的情節。”(《關於藝術的技巧》)

行動描寫應掌握兩個原則:一、人物性格應當從他自己的行動裏流露出來;二、人物的行動應當經過選擇,足以表現人物的性格;三、要注意人物行動的生動性和典型性。所謂生動性,指的是作者不僅要寫出人物在做什麼,而且要寫出他怎樣做。所謂典型性,則指的是作者要寫出人物為什麼這樣做,而不那樣做。

3.語言描寫。言為心聲,描述人物語言,能直接反映人物的思想和性格,能自然地揭示人物身份以及人物之間的關係。即使同樣內容的話,不同身份、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性格的人,説出來也會不一樣。有一個同學做過這樣的觀察:馬路邊,一個個體自行車修理攤剛開張,主人是個瘸子。一位老工人見了説: “殘疾人有這個本事,難得!唉,天無絕人之路啊!”一個待業青年見了,説法不一樣:“天不滅曹,該他有碗飯吃!我們四肢俱全倒還不如他呢!”一位街道老太太的感想又不同:“老天爺餓不死瞎眼雀兒。”三種説法都有同情主人的意味,但老工人更多讚賞,待業青年有點不服,老太太只是可憐;在表述上都用了格言諺語,卻反映了不同的風格。人物語言的描寫要符合人物的年齡、經歷、身份、文化教養等特點。人物語言的描寫力求反映人物的特徵,成功的對話描寫,不僅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齡、職業等特點,還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現出人物的性格特徵。語言描寫應求簡潔,切忌拖泥帶水。

4.心理描寫。這是對人物在一定情境中心理活動的描述,如思想、感情、願望、體驗等。人物的言行,包括人物的穿着打扮,無不受思想的支配,所以寫言行實際上也是間接地揭示人物的心理。如果直接深入到人物的內心去描述,那就是直接描述。直接描述心理,常用“他想”的形式,描述者把人物所思所想直接標出,一般要加引號。如果轉化為寫、説者的口吻,就不能再用引號了。通過夢境描寫也可以展示人物的心理。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境不僅可以表現人物易於覺察的心理活動,還可以把他的潛意識表現出來。此外,心理描述也可以通過人物的日記、書信來進行。

5.細節描寫。所謂細節就是指人物那些看似普通平常、實則具有豐富個性和精神情感內涵的外在表現,它可以是言行的,可以是心理的,也可以是儀態服飾的。細節描寫就是對某一細節或作點擊式的、或作細緻入微的、或作反覆強化的描摹刻畫,力求達到生動傳神,充分突現人物個性、思想情感和精神風貌。

例文一:

心絃上不逝的風景

去縣中補習那年,父親病重,母親脱不了身,叫妹妹送我。

那天,山風很大,贏弱的小妹肩挑兩筐沉沉的行李,在溝溝窪窪裏晃盪,瘦小的身子像根離地的芨芨草,顫顫地顛簸在荒野裏。

我默默無言地隨在後面,靜靜地聽風聲裏綠竹扁擔的吱嘎聲。滿山是血紅的夕陽,浸赤了草尖林梢,染紅了隱隱的村居,小妹蠟黃的臉映得紅山茶一樣。

“哥,前面就是狀元泉,四爺爺説,叫了狀元泉,明年準能考中。”小妹一臉燦然,凌亂的劉海兒下,是一雙充滿渴盼的眼睛。

小妹放下扁擔,理了理亂髮説:“哥,我幫你叫,我聲尖。”小妹像山裏的妞趕集子似的掩不住喜色。

娘娘嶺上,小妹立在翻湧的草波里,夕陽柔柔地裹了渾身,像蘆葦蕩中的丹頂鶴。

小妹瘦小的雙手捂成海螺狀,微微地聳起身子,深吸着乾澀澀的山風。一個尖長尖長的聲音,遠遠地掠過山風,在樑子草坡間穿梭……

山風正凶,娘娘嶺上卻如一個沉靜的湖,落日的餘暉染紅湖面歸巢的林鳥,染紅了小妹佇立的身影,染紅了那聲如岸邊號子的長音:“哥,你能中,準能中,中——”

“哥,你聽,狀元泉回聲了,你聽,你聽。”小妹回眸間的一臉悦色,使我的眼眶盈盈地温熱起來。

山谷的迴音,嗡嗡的,一片模糊,我卻聽出了明晰,聽出了厚厚實實的分量。

“哥,明年你準能中!四爺爺説,狀元泉有靈性。”小妹撲閃着亮黑的眼睛,定定地凝視了我一陣,默默又挑起筐趕路。

遠山的霧漸漸地朦朧起來,渾圓的夕陽收起最後一抹霞光,暮色淡淡地襲來,凝望着小妹挑着碩大的籮筐顛簸着,瘦小的身影隱入暮色,我淚流滿面。

回城的日子我精細地跋涉過每一個朝暮,不管未來是否感應到小妹呼泉的靈氣,是否有風有雨,小妹,我依然戀你,你給我一生的感動,永遠是那道心絃上不逝的風景。

這篇文章的肖像描寫和細節描寫很有特色,同樣是寫親情,但寫得不同凡響,“小妹”對哥哥的關愛和對哥哥金榜題名的祝福與企盼寫得十分細膩生動。

例文二:

守財奴(節選)

終於他主意拿定了,晚飯時分回到索漠,決意向歐也妮屈服,巴結她,誘哄她,以便到死都能保持家長的威風,抓着幾百萬家財的大權,直到咽最後一口氣為止。老頭兒無意中身邊帶着百寶鑰匙,便自己開了大門,輕手躡腳地上樓到妻子房裏,那時歐也妮正捧了那口精美的梳粧匣放到母親牀上,趁葛朗台不在家,母女倆很高興地在查理母親的肖像上咂摸一下查理的面貌。

“這明明是他的額角,他的嘴!”老頭兒開門進去,歐也妮正這麼説着。

一看見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葛朗台大太便叫起來:

“上帝呀,救救我們吧!”

老頭兒身子一縱,撲上梳粧匣,好似一頭老虎撲上一個睡着的嬰兒。

“什麼東西?”他拿着寶匣往窗前走去。“噢,是真金!金子!”他連聲叫嚷, “這麼多的金子!有兩斤重。啊!啊!查理把這個跟你換了美麗的金洋,是不是?為什麼不早告訴我?

這交易划得來,小乖乖!你真是我的女兒,我明白了。”

歐也妮四肢發抖。老頭兒接着説:

“不是嗎,這是查理的東西?”

“是的,父親,不是我的。這匣子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是寄存的東西。”

“咄, 咄, 咄, 咄!他拿了你的傢俬,正應該補償你。”

“父親……”

老傢伙想掏出刀子撬一塊金板下來,先把匣子往椅子上一放。歐也妮撲過去想搶回;可是箍桶匠的眼睛老盯着女兒跟梳粧匣,他手臂一擺,使勁一推,歐也妮便倒在母親牀上。

“老爺!老爺!”母親嚷着,在牀上直坐起來。

葛朗台拔出刀子預備撬了。歐也妮立刻跪下,爬到父親身旁,高舉着兩手,嚷道……

例文二是巴爾扎克小説《歐也妮?葛朗台》中的片段。這個片段綜合運用行動描寫、語言描寫、細節描寫等手段把主人公葛朗台的性格揭示得入木三分。老葛朗台是個資產階級暴發户,既貪婪又吝嗇,視金錢如性命,把人生當作一場“交易”。這個片段寫他搶奪女兒的梳粧匣,非常鮮明地揭示了他的性格特徵。那匣子本是歐也妮的情人查理留給她的,老頭兒一見之下,那“瞪着金子的眼光”竟使得太太直叫上帝救命;他的動作是“身子一縱,撲上梳粧匣,好似一頭老虎撲上一個睡着的嬰兒”——要知道,他那時已是76歲高齡!再看他的諳舀,除了對金子的連聲讚歎,就是“交易”“補償”“划得來……”確確實實,都是葛朗台貪婪心理的外現。

例文三:

我的野蠻女學生

現在的學生真是不得了,女生也出口“我kao”閉口“我kao”的,跟她們在一起,我這種不説髒話的男老師倒成了清純的女學生!

國中的女生,頭髮染成了黃色、紅色,還有綠色,我實在忍不住了批評她們,結果她們説:“我kao,有沒有搞錯,老師,您這也管?我kao!”我簡直要氣暈了!當然,她們也有可愛的時候,你對她們好一點,她們就似乎為你瘋狂,像猴子一樣纏着你,你驚得大喊救命,全然無用,只好拼了命地搖晃身子,她們才大笑着跑開。

男生更不好惹,身上還帶着刀子。我感慨:教書真不是人乾的,教什麼書嘛,不死人就行了!

一天上課,一位穿白襯衫的女同學給我提出了一個很讓我難堪的問題,我沒有回答上來,因而遭到了全班同學的恥笑。

當時,那位女生手高高舉起:“老師,您很有法國氣質!”

法國氣質?究竟是什麼氣質?我也不懂,但我想應該是個不錯的氣質吧!對於她的公開讚揚,我頗感意外和自豪。

“老師,您可知道法國人長壽的祕訣嗎?”她眼裏飄出一線嫵媚。

“法國人長壽,可能和法國人喜歡鍛鍊有關吧!”我很慎重地想了想回答。

“不對!”

“那就是因為法國的大氣污染很小!”

“更不對!”

“告訴您吧老師,法國人長壽健康的祕訣就是——接吻!”

嘻嘻,哈哈,鬨堂大笑。我呆若木雞,定在了那裏。末了,那些女生還“刷”的集體起立,仰起俏臉、嘟起紅脣異口同聲地説:“kao,無知!老師,我們鄙視您!”

那一刻,我真覺得我的臉紅得發熱。

我突然發現自己成了“失落的文明”,曾經感覺良好的狀態成了景況不佳的尷尬。我想不明白:究竟是自己陷入了生活的低谷,還是他們走進了人生的泥沼?是我固有的模式不能適應他們的風采,還是他們舒展的個性不能接受我的模式?我是應該不斷努力地去適應他們,還是他們應該因我的努力而不斷改變?

我竟然跟不上他們的時代,我陷入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恐懼和困惑,手忙腳亂。

我開始掉頭髮,而且相當厲害。手輕輕動一下,竟然會抓到許多蜷曲着的一根根頭髮的屍首,我不知道為了什麼,它們竟然都一個個不明不白的相繼去世了,對於它們的“英年早逝”,我感到悲傷極了。

幾年後,我經過昔日的校園,突然發現一個個女生那麼健康美麗,白皙漂亮。我看見一個女生,眉眼很像當年的校花,於是緊盯着她看,並走過去搭訕:“同學,你真漂亮!” 結果女孩説:“我kao!大叔,你今年有四十了吧?”

這篇文章主要通過語言描寫寫出了“女學生”的“野蠻”。

例文四:

阿Q正傳(節選)

阿Q飄飄然的飛了一通,回到土穀祠,酒已經醒透了。

這晚上,管祠的老頭子也意外的和氣,請他喝茶;阿Q便向他要了兩個餅,吃完之後,又要了一支點過的四兩燭和一個樹燭台,點起來,獨自躺在自己的小屋裏。他説不出的新鮮而且高興,燭火像元夜似的閃閃的跳,他的思想也進跳起來了:

“造反?有趣,……來了一陣白盔白甲的革命黨,都拿着板刀,鐵鞭,炸彈,洋炮,三尖兩刃刀,鈎鐮槍,走過土穀祠,叫道,‘阿Q! 同去同去!’於是一同去。……

“這時未莊的一夥鳥男女才好笑哩,跪下叫道,‘阿Q,饒命!’誰聽他!第一個該死的是小D和趙太爺,還有秀才,還有假洋鬼子,……留幾條麼?王胡本來還可留,但也不要了。……

“東西,……直走進去打開箱子來:元寶,洋錢,洋紗衫,……秀才娘子的一張寧式牀先搬到土穀祠,此外便擺了錢家的桌椅,——或者也就用趙家的罷。 自己是不動手的`了,叫小D來搬,要搬得快,搬得不快打嘴巴。……

“趙司晨的妹子真醜。鄒七嫂的女兒過幾年再説。假洋鬼子的老婆會和沒有辮子的男人睡覺,嚇,不是好東西!秀才的老婆是眼泡上有疤的。……吳媽長久不見了,不知道在那裏,——可惜腳太大。”

阿Q沒有想得十分停當,已經發了鼾聲,四兩燭還只點去了小半寸,紅焰焰的光照着他張開的嘴。

例文五是魯迅小説《阿Q正傳》中的一段心理描寫,用“他的思想也進跳起來了”引起。他的目標,第一是報仇,但又分不清敵我;第二是發財,但要把東西搬到他寄居的土穀祠;第三是娶妻,但竟沒有一個女人完全中意。這就是一個因被壓迫而要求“革命”但又完全不知道“革命”為何物的落後農民的內心世界。

【訓練題目】

以“×××其人”為題,寫一篇800字以上的記敍文,可以通過一件事或兩三件事來寫人,至少運用三種寫人方法,不得抄襲。

專題三

【訓練目的】

瞭解記敍文興波瀾、生變化的技法,寫出事件的波瀾。

【寫作指導】

一、寫敍事的記敍文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一篇文章無論寫一件事或幾件事,都只能有一箇中心思想。寫一件事自不必説,寫幾件事的情況尤其應注意,這幾件事不一定發生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事情也不一定是同一個人或同一些人所做,但這些事應該有內在聯繫,共同説明一個道理,為一箇中心服務。如《誰是最可愛的人》和《驛路梨花》就是比較典型的例子。

2、要交代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讓讀者明白文章寫的是什麼人,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發生了怎樣的事。一般要按事情發展順序,把一件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寫清楚,不能顛三倒四,還應把事情的前因後果,來龍去脈寫清楚。

3、要確定好記敍的線索。線索是貫穿文章始終的脈絡。如果把敍述中種種的人物與事件比做珍珠的話,那麼線索就是那串珠的絲線,有了絲線,顆顆散落的珍珠就能構成一條閃爍異彩的項鍊,有了線索,雜亂無章、錯綜紛繁的材料才能組織得有理有序,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4、要安排好行文的順序。記敍比較複雜的事件,一篇文章中往往不只採用一種方式,而是以一種方式為主,結合其他方式,使文章條理清楚,錯落有致。以《驛路梨花》為例,全文從整體上是順敍,按照時間的先後記述了“我”和老餘從夕陽西下到第二天早上一連串的經歷。文中又安排了幾處插敍:通過瑤族老人的講述交代了老人在山中迷路奇遇小屋的過程以及關於小屋的主人是梨花的傳説;又通過哈尼小姑娘的講述揭示了小屋的來歷和小屋主人是誰的謎底。這樣的安排不僅使發生在十幾年間的若干事件有機地聯繫在一起,而且“步步為營”,巧設懸念,使故事引人入勝。

5、記事中要圍繞中心,抓住重點,不要面面俱到。重點部分(一般指事情發展高潮處)要詳寫,寫具體,寫詳盡,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要描繪生活中生動、具體的細節以及自己真實的感受,而不能只停留在泛泛地一般敍述。“文似看山不喜平”,説的是文章要寫得有波瀾,行文有起伏,有高有低,有緊有慢,有波浪一般富於變化。這樣的文章不論長短,都能使讀者讀起來歷久不倦,收到強烈的藝術效果。

二、記敍文興波瀾、生變化的基本方法

怎樣才能使文章有波瀾呢?可根據內容採用懸念、誤會、巧合、抑揚、虛實、詳略、斷續、張弛、離合、突轉、渲染、烘托等手法。這樣,有助於打破章法的平淡,加強敍述的生動性。

本次我們先介紹懸念、誤會、巧合、抑揚四種方法。

一、懸念法

“懸念”就是提出懸而未決的矛盾,引起讀者的強烈關注和興奮,急欲解除心頭之念。《變色龍》通過“這到底是誰家的狗?——好像是將軍家的狗——這是將軍哥哥的狗”的反覆變化,不但入木三分地刻畫了“變色龍”見風使舵、媚上欺下的奴才性格,而且讓讀者在忍俊不禁中領略了懸念的無窮魅力和不盡韻味……

設置懸念的方法有:

1.抑制法,即有意識地控制住解開懸念的觸發點,使讀者期待的心情逐漸加深,最後產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歎。

2.大小連環套,即開篇設置一個總懸念,在發展過程中派生各種小懸念,形成大小結合的環扣,一個懸念解決,另一個懸念又產生了,使情節波瀾起伏,險象叢生,高潮迭起。

3.間隔法,也就是突然中斷讀者關心的正在發展的故事情節,轉移話題,適當時候再接上原來的情節。

設置懸念時要注意:

1.製造懸念的目的是有利於事件的展開、人物的塑造和主題的表達,自然合理,不可濫用。

2.製造懸念,要不着痕跡,切合情理,切不可故弄玄虛,否則會弄巧成拙;要適時釋“懸”,解開懸念既不能過於匆忙、簡單,又不能枝蔓橫生,致使讀者眼花繚亂或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

例文一:

聽老人講,人是有魂的。但我不信世界上會有什麼魂兒。

可最近我卻看到了。

我乘坐的火車呼嘯着開出了石家莊市。車廂里人挨人,人擠人,滿滿登登。

剛上車的一個小夥子,看到一個座位上放着本又髒又破名叫《野女豔史》的書,抄起來,扔到茶几上,旁若無人地坐下。

鄰座一位幹部模樣的人説:“對號入座,這兒有人。”

那小夥子跟一瞪,鼻子一抽,臉上肌肉一抖,怪怕人地望着對面座位上的一位穿紅上衣的十來歲的小姑娘,問:“是嗎?”

小姑娘點點頭説:“是。那也是一位大哥哥,他好像是去打開水了。”

話音剛落,那打水去的精壯的小夥了已經回來了,他凶煞地吼道:“狗種,滾起來!” 坐着的小夥子連頭也不抬,一隻手在褲兜裏擺弄着,那分明是一把匕旨。一會兒,他眼睛往上一翻,説:“少犯嘎!老子有票。座空着,就要坐,坐定了!”

火車的轟鳴聲夾雜着不堪入耳的爭吵與漫罵,像冰水一樣灌入耳中,讓人肌寒血凝,連心都涼了。我暗自想,假如人有魂兒的話,那有些人大概僅只有一個軀殼了。

四隻手揪巴在一起,一場廝打迫在眉睫。

沒有人勸,也沒有人去拉。

忽然,那個穿紅色上衣的小姑娘站起來,眨眨有着雙眼皮的又黑又亮的大眼睛,聲兒像銀鈴似地説。

“別打架啦!我要下車了。你們過來一個人坐這兒吧。”

四隻手鬆開了。一個小夥子坐到小姑娘讓出的座位上。所有的人都鬆了一口氣,這才把目光集中到那小姑娘身上。她那胖乎乎的白淨淨的,好看的臉剎那間紅了,紅得跟蘋果似的。她抿抿嘴,甩了一下腦後的油黑油黑的頭髮,提着一個不大的旅行袋向車門走去。

火車在保定站停了。我想,她肯定在這一站下車了。

這趟車終點站是北京。車站到了,我下了車,在河樣的人流中穿行。出了站口,我快步走向公共汽車站。

天啊!我忽然看到了那個小姑娘:大眼睛、雙眼皮兒、好看的臉、油黑的頭髮、紅上衣……

她不是3個小時前在保定站下車了嗎?

難道我看到了魂兒?我不信。難道是看花了眼?絕不會!那麼,她是躲在別的車廂,一直站到了北京?

我想追上她,真誠地對她説一聲:“你真好,我不如你。”可終於沒有追上,她提着那隻不大的旅行袋擠上了公共汽車,門關了,車開走了。

我久久佇立着,目送那遠去的汽車。心中又忽然想起,老人説,人是有魂兒的。

我相信了:人有魂,國有魂,民族有魂……

【簡評】一個“讓座”的故事,寫得如此跌宕起伏,搖曳多姿,完全得力於懸念的設置。文章一開始就巧設懸念:“我不相信世上有什麼魂兒。可最近我卻看到了。”朗朗乾坤見到了並不存在的人的魂,一下子就勾起了讀者的閲讀興趣,在這樣的懸念下再細細穿插故事情節,最後解開懸念,原來作者所説的魂,是指我們時代的奉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