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學習國小數學方法

校園3.14W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在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對象的特徵,獲得一些體驗。"所謂體驗,就是個體主動親歷或虛擬地親歷某件事並獲得相應的認知和情感的直接經驗的活動。讓學生親歷經驗,不但有助於通過多種活動探究和獲取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體驗中能夠逐步掌握數學學習的一般規律和方法。教師要以"課標"精神為指導,用活用好教材,進行創造性地教,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充分體驗數學學習,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強信心,從而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

學習國小數學方法

1.明確教學目標

教師在教學時應先出示學習目標,讓學生自己學習和了解學習目標,做到對所學內容心中有數。學習目標包含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六年級的數學教學,一方面要完成本年級的新知傳授;另一方面,還要幫助學生對國小階段所學的知識進行梳理、查漏補缺,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使學生養成對學習、生活、人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在教學中教師在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對課本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教師要捨得花時間引導學生去探索、去實踐,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只有幫助學生夯實了基礎知識,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才能落到實處,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統一才不至於是一句空話。

2.師生換位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新課程理念不是讓你教師教教材,而是讓你教師用教材教。把以前的死的課堂變成充滿生命力的活的課堂,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要把自己置身於參與者和服務者的地位,熱情鼓勵每一位學生,實實在在地營造出平等、寬容、尊重、理解、和諧、愉悦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課堂上想説、敢説、愛説,積極參與課堂的活動中,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每個學生都喜歡老師的讚揚,所以教師多用激勵和讚揚的語言鼓勵學生,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會自然而然地形成,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集思廣益,多方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鍛鍊學生的合作能力。遇到不易解決的問題,教師及時點撥,使教師和學生的角色處在隨時互換的動態中,讓教學在師生之間的對話、交流、合作、共建的交往活動中完成,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

3.運用數學學具

學具是把生活中的數量轉化為數學中的數的媒介物:數學是研究現實生活中數和形的一門自然科學,要讓國小兒童把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數量關係轉化為數學中的數學符號表達式,靠什麼轉化?靠的就是學具。因為學生通過學具認識理解了數,把數學符號與學具結合在了一起,把數學計算與學具的合分操作首先連接在了一起。因此學生在把現實生活中的具體實物間數量關係表達為數學符號關係時,需要通過先把生活中的具體實物與學具實物聯繫起來(即用學具代表),然後再進行數學符號表達和計算。只有這樣,才符合人的思維認識規律,才會使兒童感到順理成章,心服口服。否則,就會使學生誤入空想,使數學與實際生活脱節。由此看出,學具是現實生活中具體實物與數學符號產生聯繫的媒介體和中介物。

4.建立競爭學習機制

國小生都有爭強好勝的心理,都想讓教師和家長看到自己的進步。如果學生在學習或生活中獲得的點滴進步能及時地獲得教師和家長的表揚和鼓勵,那麼就會讓學生形成積極的心理狀態,促進學生不斷取得進步。教師要掌握學生的這一特點,利用學生間的競爭,建立競爭學習機制,使全班學生形成學、趕、幫、超的學習氛圍。在這種競爭環境下,好學生的學習會更好,中等生和差生在優等生的幫助下,也能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有了上進心,他們會為了取得更好的成績而繼續努力。例如,我在教學中就採用了這種競爭學習的方式,把學生分成四個小組,讓小組之間進行競爭。為了取得更好的成績,小組間的成員都互幫互助,在較短的時間提高了數學成績。為了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我要求學生一週比賽一次,看看哪個小組的數學成績最好,並評出最優小組和進步最快小組。競爭是一股巨大的、潛在的、其他任何外力都不可能達到或代替的動力。必須強調,這是"互助""友好"的競爭,而不是"敵視"和"保守"的競爭,其目的是為了取得共同的、更大的進步。教師可以設立評價制度,以"小紅花或五角星"等相對固定的評價模式,對學生個人和小組的各種表現定期評價,使每個學生和小組明確近期優缺點何在,在班上居何位置,從而增強警惕性和進取心,培養學生的自覺性。